现在已经有不少市民注射了新冠疫苗,估计在不久之后,大家应该都能够接种新冠疫苗。不过接种期间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注意。打了新冠疫苗之后还能不能吃海鲜,需不需要忌口,接种疫苗后不能直接吃海鲜。可以喝鸡汤,但是要注意适量。
打了新冠疫苗之后可以吃海鲜吗因为接种疫苗后,很多人可能对疫苗不适应,会出现接种反应,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特别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海鲜蛋白质含量高,过敏几率大,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因此更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在此期间,尽量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需要适当多休息,观察体温的变化。
一般疫苗都是生物制剂,注射后会出现发热、过敏等副作用。而海鲜食品是一种发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接种疫苗后一般不建议吃海鲜,这样容易加重过敏反应。
接种疫苗后,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烧或腹泻,我们不应该太担心。如果只是轻微发烧,我们不能处理它。如果温度超过385度,可以使用退烧药或物理降温。如果特别严重,我们应该去医院检查。
打完新冠疫苗之后为什么不能吃海鲜与其他任何疫苗一样,接种新冠疫苗后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等不适反应。为了避免加重身体不适,注射疫苗后,饮食上最好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用含有乙醇成分的饮品,减少油腻刺激的食物,远离海鲜、鸡蛋等发物,以免加重发热不适症状。
海鲜属于发物的一种,接种疫苗后的一周内,饮食上最好是清淡,忌油腻辛辣刺激,忌烟酒,适当运动但是不宜剧烈运动,由于个人体质差异,在注射完疫苗后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过敏或不良反应,如果食用过多的海鲜很可能造成不良反应加重,因此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7-10天再食用海鲜是比较安全的。
打新冠疫苗可以喝鸡汤吗是可以喝的,但是不能太多。新冠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局部肿胀、疼痛、发热、过敏反应、疲劳、乏力等,目前不适是疫苗不良反应引起的,因此要注意休息。
接种新冠疫苗后,避免辛辣食物和饮料、咖啡、浓茶等,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避免剧烈运动,鸡汤可以喝。
疫苗接种后常见的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全身反应、疲劳、发热、抑郁。接种疫苗后2-3天内最好清淡饮食。
打新冠疫苗要注意什么如果你不确定你是否属于被禁止的群体,你应该自愿提供你的健康状况,由接种地点的医生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较好的生理状态,最好不要空胃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部位是上臂三角肌,建议穿宽松易穿的衣服;按照接种人员的指示,携带身份证、手机等物品,佩戴口罩外出。接种期间,佩戴口罩,按接种地点标示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会距离;自愿向医生提供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近期用药情况,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如果接种部位有伤口,尽量避开伤口,选择接种的另一侧;接种后,在接种部位停留30分钟。将棉签扔进医疗垃圾桶或**医疗垃圾垃圾袋内。接种当日,注射部位应避免用水,注意当地卫生,防止皮肤感染。接种疫苗后一周内,避免接触先前已知的过敏原和常见的过敏原。避免吃辛辣食物和海鲜。建议饮食清淡,多喝水,不要剧烈运动。接种后,在接种点观察区域停留30分钟,无症状后离开接种点。接种当日应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出现持续性发热等现象,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中国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来源于新生儿及儿童期的感染。由此可见,新生儿的预防尤为重要,所有新生儿都应当接种乙肝疫苗。这是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最没有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受染,很难清除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次,学龄前儿童也应进行接种。第三是HBsAg阳性者的配偶及其他从事有感染乙肝危险职业的人,如密切接触血液的人员、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第四是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如意外地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于眼结膜或口腔黏膜,输入HBsAg阳性的血液等,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24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成人一般剂量加倍)。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4)对于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在意外接触 HBV 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a血清学检测 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 等,并在3 和6 个月内复查。b主动和被动免疫 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 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 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20μg),于1 和6 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μg)。
(5)青少年是HBV的易感者,也可接种乙肝疫苗,也要按“0、1、6免疫方案”进行接种,即先注射第一针,一个月后注射第二针,6个月后注射第三针。成年人、老年人、孕妇都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只不过年龄越大,接种的成功率相对小一些。其实老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一是成功率较低,二是感染HBv的机率不大,或老年人可能早已感染HBv。但是,如果老年人确实是一位HBv易感者,家里和周围又有HBv感染者,和他们密切接触,接种乙肝疫苗还是有益的。成年人和老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剂量可增加一些,抗原剂量越大,免疫原性也越强,刺激免疫系统,更易于产生抗体。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视具体情况并遵医嘱进行,接种疫苗后一般反应轻微,少部分人可能出现低热、接种部位红肿、压痛等症状,一般均在1~2天内消失,乙肝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有可靠的保证。从免疫效果看,大量研究表明,受种者的抗体阳转率在90%以上,接种疫苗后三年,保护率在80%以上;而且,只要疫苗合用方法适宜,疫苗HbsAg含量足够并稳定,疫苗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十分理想。 首先,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因为乙肝疫苗可以很好的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出生后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就能够确保将来不会感染乙肝,因此,新生儿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其次,乙肝若不有效的治疗就会向着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因此说,有效的预防乙肝就是成功的预防肝硬化,预防肝癌的发生,是预防肝硬化肝癌的第一针。乙肝疫苗较便宜,每支三十几块钱,民众都能接受。
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的原理简单的说就是:乙肝疫苗其实就是制备乙肝病毒表面的某些有效蛋白,这些蛋白接种人体后,免疫细胞会产生“特异性武器”(抗体)来对抗乙肝病毒,而接种者本身不会被感染。当人体再次接触乙肝病毒的时候,这种早已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武器”就会立即“开火”,清除病毒,抵御感染。 注射乙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每次一支。注射部位可能有红肿,疼痛,发热等反应。注意,使用时充分摇匀,有摇不散块状物等不得使用。
接种禁忌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麻疹疫苗同时接种。
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妊娠期妇女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意外接触病毒者应该注意
(1)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接触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
(2)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
(3)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不够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 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第二针后有50%~70%可产生抗体左右,第三针后90%左右产生抗体;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而有的人注射后没有抗体,需要加大剂量注射,但是仍有部分人由于遗传的原因,在多次大剂量注射后仍是无法产生抗体,这类人群要避免和传染源密切接触,以防发生感染。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中国的很多医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接种后不产生抗体
(1)更换疫苗。对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可改用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使之成为低应答者;对接种无前S蛋白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用有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
(2)增加接种次数。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5)改变接种途径。有人对肌肉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为皮内注射,每两周一次,直到迟发型变态反应呈阳性为止。 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不过接种后也不会产生不良副反应,其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增高。如果是急性乙肝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并康复,检查乙肝病毒“二对半”表面抗原已阴转,只剩下核心抗体为阳性,而保护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又始终不能自己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使自己以后不再得乙肝。
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如果未感染乙肝,应尽快接种疫苗,最好全程免疫接种。
一般按照0-1-6方法注射,即第一针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0-1-2的接种方法已经再应用的比较少了。
如果已经感染乙肝,则注射疫苗无效。疫苗没有治疗作用,只有预防作用。
如果曾经注射过疫苗,并产生了抗体,考虑抗体会随着时间减弱,所以有必要在成功接种后的5年内因该考虑再次接种加强针。
目前国内已经实现对新生儿免费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而成年人一般要付费,各地防疫部门均可以接种乙肝疫苗,费用大概在五十元左右。
全程接种后1~2个月应该复查乙肝两对半,如果曾经接种过,只是打加强针,没有必要再次复查。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接种后多久能产生抗体?
一般乙肝疫苗接种成功,抗体可以维持12年左右,但是这个年限因人而异,有少数人1~2年抗体就消失了,有人则可以维持十几年之久。
如果一个人注射了乙肝疫苗后长时间没有接触到乙肝病毒,那么注射乙肝疫苗形成的免疫就会慢慢消失(过3~5年再注射一次就是为了让免疫细胞再次接触到这种灭活病毒并再产生抗体)。
由于婴幼儿和成人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不同,所以有的人打疫苗容易产生抗体,而部分人不会产生抗体。乙肝疫苗第一针后大概有30%左右的人产生抗体,而第二针后有50%~70%左右,第三针后90%左右产生抗体。一般要通过注射疫苗来产生抗体,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者(未感染过HBV的人)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
①全部新生儿及幼儿园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孩子;
②传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经常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
③新加入某一群体的人员,如新入伍的战士、新入学的大学生;
④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
⑤发育障碍者,收容所中的患者和工作人员;
⑥血液透析患者;
⑦使用血液制品者;
⑧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
⑩注射毒品成瘾者;长期教养机构中的犯人。 中国当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品,副作用小。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使人体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
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HBs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另外,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随时间推移,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HBs滴度降至保护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查二对半,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HBs滴度。
若抗-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抗-HBs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HBs;若抗-HBs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抗-HBs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HBs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患了肝炎,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HBs滴度,并根据抗-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所谓乙肝疫苗加强针就是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一种免疫球蛋白),抗体有一定的半衰期,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不足以起保护作用,可通过再次注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这时注射的乙肝疫苗就称之为乙肝疫苗加强针。
乙肝疫苗不是万能的,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会产生永久性乙肝抗体,让你一辈子不再感染乙肝。接种乙肝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乙肝抗体滴度会慢慢下降,如果乙肝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就不能确保我们不会感染乙肝,也就是说我们失去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 )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乙肝抗体滴度越高,体内产生的乙肝抗体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乙肝二对半,若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乙肝抗体滴度。若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1,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乙肝抗体滴度;若乙肝抗体滴度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乙肝抗体滴度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乙肝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乙肝抗体,但仍患了乙肝,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
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乙肝抗体滴度,并根据乙肝抗体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乙肝抗体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疫苗因素
研究发现,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滴度与注射疫苗的剂量、种类等相关。此外,与疫苗的保存也有关系,疫苗的最佳贮运温度为2摄氏度~10摄氏度。一般而言,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一旦冻结,佐剂胶体完全被破坏,疫苗也随之失效。有些人为图方便,一次性把三针免疫程序疫苗带回家中,但贮存方法不对,以致疫苗失效。
机体因素
研究表明,排除检测试剂因素,一半以上无或弱免疫应答者本身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一般体检仅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若呈阴性便注射疫苗。但是,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阴性的占5%~10%,这类患者对乙型肝炎疫苗是没有应答的。如果检测乙肝两对半,提示抗-HBc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有必要使用敏感试剂复查,并且检测HBV DNA定量。有些甚至要做肝组织活检,才能确定有无乙型肝炎病毒的现症感染。
人类对HBsAg的免疫反应与年龄、体重也有很大的关系。疫苗接种后是否产生抗体,与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关系密切,所以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肾透析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会降低机体对疫苗接种的抗体应答。研究还表明,含某种基因的人,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较差。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免疫效果,例如每天吸烟超过5支者,疫苗接种后抗-HBs应答率比不吸烟者低,嗜酒者亦然。
接种因素
实验证明,接种部位以上臂三角肌最优,臂部其他部位的接种效果则较差,这是因为除上臂三角肌外,其他部位的脂肪较厚,疫苗接种后一般仅在脂肪层中缓慢进入血循环,从而影响了疫苗对体内免疫细胞的刺激。在一定范围内,抗-HBs滴度随疫苗接种次数的增加而提高。经大量人群实验证明,目前使用的0、1、6个月的免疫程序效果最好,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方案0、1、2个月的免疫程序效果也不错,但最好在第12个月加强一针。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注射疫苗产生足够浓度的抗体才会产生很好的保护性。所以注射了乙肝疫苗(三针后)一定要去化验确定产生抗体,如果没有产生抗体或乙肝抗体的滴度没有达到可以保护的水平,就需要再打乙肝疫苗加强针。关于须从以下几点说明:
1、抗体的浓度:抗体浓度越高,所能抵御的乙肝病毒的量就越多,保护能力也就越强。
2、乙肝病毒的变异:如果乙肝病毒有亚型变异,那么可以逃避已有的抗体(免疫逃逸),仍然有可能感染乙肝。(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所以说,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不能完全杜绝乙肝的传播,只能是最大限度的进行保护。
3、感染病毒的量:如果有足够浓度的抗体了,那么一般性的接触就可以完全避免感染了。但是如果是输入乙肝携带者的血液,这种大量的病毒进入体内那还是无法保证安全的。
一般不会
阳性
狂犬病,怎样预防狂犬病?
一、控制和消灭传染原
狂犬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犬进行免疫、捕杀狂犬、野犬,是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
在狂犬病流行区内应在最短时间人至少对805以上的犬进行免疫,患狂犬病的猫也是传染源之一,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对猫进行免疫。凡是发现患狂犬病的动物,都应立即捕杀。对患狂犬病动物尸体
应焚烧或远离水源深埋(2米以下),不得剥皮和食肉。
二、伤口处理
对伤口应立即用20%肥皂水或1%新洁尔彻底冲洗,然后用70%的酒精和碘酊擦几次。如有免疫血清,
可注入伤口底部及四周。除非伤及大血管需要紧急止血外,可不缝合或包扎伤口。
三、接种狂犬疫苗和应用抗血清
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咬伤者于0、3、7、14、30天各注射一支(2ml),严重
咬伤者(指头、面、颈或多处被咬伤),在全程五针后的第10天和第20天时再各注射一支,疫苗
注射于臀部肌肉。
抗狂犬病血清的应用:对咬伤严重或伤口距头较近(如胸、面、上肢等部位),为防止在短期内
(疫苗未起保护作用前)发病,必须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注射方法:按每公斤体重05-15ml计算,
分次肌肉注射,在72小时内注射完毕。也可在伤口周围作浸润注射。抗血清注射前必须进行过敏
试验,阴性者可立即应用,阳性者要进行脱敏处理后方可注射。过敏试验:用生理盐水将血清稀释
10倍,注射01ml于前臂掌侧皮内,观察30分钟,出现红疹或丘疹则为阳性,应脱敏。脱敏方法:
将10倍稀释的抗血清,按02ml注射数次,每次观察10-30分钟,若无气喘,脉搏加快或紫绀等现象,
可酌情增加注射量。三次无反应,即可全量注射。
咬伤前的预防免疫措施:对兽医、畜牧、饲养、屠宰、皮革加工人员及狂犬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
疫苗生产人员,均宜预防注射,即用组织培养佐剂疫苗,隔月注射一针,共注射3针,每隔1-3年
加强一针。
狂犬病疫苗
作者:淮安疾控 转贴自:淮安疾控 点击数:357
一、疾病简介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狂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恐水症,故狂犬病又称恐水病。初期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喉部有发紧感,进入兴奋期可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最后痉挛发作停止而出现各种瘫痪,可迅速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人狂犬病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伤、抓伤或由粘膜感染引起,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通过呼吸道气溶胶传染。受染动物唾液内含狂犬病毒。传染动物主要是犬(超过90%),其次是猫。
对犬进行严格管理、犬免疫或灭犬,是控制人狂犬病的积极有效方法。人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几乎100%。 二、疫苗
人用狂犬病疫苗既往种类较多,现今国内外多使用细胞培养疫苗。我国现在使用的有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如表9-2),浓缩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已禁用。
人用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及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均为轻度混浊白色液体,久放形成可摇散的沉淀,含硫柳汞防腐剂。
1接种对象
可分为两种: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
⑴咬伤后(暴露后)预防。 任何可疑接触狂犬病毒,如被动物(包括貌似健康动物)咬伤、抓伤(即使很轻的抓伤),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接种本疫苗。
⑵无咬伤(暴露前)预防。 在疫区有咬伤的高度危险或有接触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如疫区兽医、动物饲养管理人员、畜牧人员、屠宰人员、狂犬病毒实验人员、疫苗制造人员、狂犬病人的医护人员、岩洞工作人员,以及与其他哺乳动物接触频繁人员及严重疫区儿童、邮递员、去疫区旅游者,均应用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使用方法
剂量:国产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及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规格为1ml/安培,效价≥25IU。 巴斯德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规格为05ml/安培,效价≥25IU。
规程:
咬伤后预防0,3,7,14,30
无咬伤预防0,7,21
具体方法
(1)咬伤后预防。 对一般咬伤,即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应于0(第1天,注射当天)、3(第4天,以下类推)、7、14、30天各注射该疫苗1安瓿,儿童用量相同。对严重咬伤,除应按上述方法注射该疫苗外,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体重)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体重),浸润咬伤局部和肌内注射。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别加强注射1针。
凡注射疫苗1天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慢性病人如肝硬化、免疫缺陷症、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老人、严重营养不良和咬伤后48小时才开始免疫等7种情况,均应于初种时加2~3倍疫苗量,分部位注射,才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此外,有的虽属轻伤,但侵入的病毒量较多或伤及富含神经部位,亦可出现潜伏期短而单用疫苗无效病例。最近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建议,不论任何部位的破皮咬伤均应合用抗血清。
(2)对未咬伤健康者预防注射,可按0、7、21天注射3针。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1~3年再加强1针。
(3)该疫苗供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应在大腿前内侧区肌内注射。
(4)使用前将疫苗振摇成均匀悬液。
3伤口处理
(1)就地及时(最好是在咬伤后几分钟内)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对预防狂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先用3%-5%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涤;对较深的伤口,用注射器伸人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再用75%乙醇消毒,继而用浓碘酊涂擦。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
(2)伤口不宜包扎、缝口,开放性伤口应尽可能暴露。如果伤口必须包扎缝合(如侵入大血管),则应保证伤口已彻底清洗消毒并已按上述方法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3)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4)严重咬伤者伤口周围及底部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5)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属严重咬伤,建议联合使用干扰素,以增强保护效果。
4免疫效果
该疫苗的预防效果以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率为主要指标。初次免疫,中和抗体在接种疫苗开始7~10天出现,5针免疫后均能达到保护水平(要求≥05IU/ml)。抗体维持时间至少半年。全程接种半年以后再次咬伤者应重新进行全程免疫。
5接种反应及禁忌症
(1)接种反应
局部反应:少数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搔痒,甚至水肿、淋巴结肿大。 全身反应: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疫苗,因疫苗经纯化,杂质白极少,所以接种副反应罕见或轻微。
(2)禁忌
治疗性接种:由于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为挽救生命任何禁忌症都是次要的,故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后预防无禁忌症。
预防性接种:在保证近期不会有接触传染源及狂犬病毒机会的前提下,妊娠期及有急性疾病、过敏体质、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推迟接种。
对链雷素、新霉素过敏者慎用。
6注意事项
(1)若发现制品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变色,或安瓿有裂纹,液体疫苗曾经冻结等情况,均不得使用。 (2)疫苗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3)注射疫苗期间可照常工作,但切忌饮食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进行剧烈劳动,以避免引起反应。
(4)严重咬伤者一定要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5)备用1:1000肾上腺素。
7贮运条件
在2-8℃条件下贮运。
三、精制抗狂犬病血清(Purified Anti-rabies Serum)
精制抗狂犬病血清是狂犬病固定毒免疫马匹采集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硫酸胺盐析法制得的液体或冻干的免疫球蛋白制剂。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国学者均证明抗狂犬病血清与疫苗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疫苗更有效。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的澄明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久置可析出少量能摇散的沉淀。冻干制剂为白色或乳白色的疏松体。规格为200IU/安瓿。
1接种对象
被疯动物严重咬伤后,使用本品愈早愈好。在48小时内使用,可减少发病。对已有狂犬病临床症状的患者,注射本品无效。
2使用方法
(1)过敏试验 注射前必须做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血清稀释10倍(01ml抗血清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此时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血清。如注射局部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疗法进行注射。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除局部反应外,并伴有全身症状,如等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为强阳性反应,须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一切准备,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抢救。无过敏史或过敏试验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若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2)脱敏注射法
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血清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20-30分钟。第1次可注射l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2ml。如注射剂量达到4ml,仍无反应,可缓慢地将全量注入。
(3)抗狂犬病血清的注射量均按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注射4OIU(特别严重者可酌情增至80-100IU),在l~2日内分数次注射,注射完毕后开始注射狂犬病疫苗。亦可同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但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疫苗的注射部位必须分开。
(4)门诊病人注射抗血清后须观察至少30分钟方可离开。
3免疫效果
单独使用效果不好,应与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所含的中和抗体不但可以中和游离病毒,也可直接与宿主细胞上的病毒发生作用,使病毒从细胞上脱落;也可直接与宿主细胞发生作用,从而使敏感细胞为抗血清所封闭,阻止病毒吸附在宿主细胞上;但是病毒一旦与神经细胞结合或进入神经细胞,抗血清就无法发挥中和作用。
4接种反应及禁忌症
接种反应
抗狂犬病血清为异种血清,注射后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
禁忌症
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曾注射过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5注意事项
(1)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可使用;
(2)安瓿瓶开启后应一次用完;
(3)冻干制品应加标签规定量灭菌注射用水,轻摇使之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
(4)每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试验结果以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血清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5)使用抗血清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须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曾注射过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6贮运条件和有效期
本品应于2-8℃条件下贮运。自效价测定合格之日起,液体制品效期为3年,冻干制品效期为5年。
在打了狂犬病疫苗期间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
注射局部可出现轻微反应,如发红或轻度硬结,极少见发热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1一般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一般不需要处理,即可自行缓解;
2全身性反应可有轻度发热、无力、头痛、眩晕、关节痛、肌肉痛、呕吐、腹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即自行消退。
[少见不良反应]
短暂中度以上发热反应: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极罕见不良反应]
1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出现反应时,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
2过敏性休克:一般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进行治疗。
3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
4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神经系统反应,应及时就诊。
哺乳期女性建议推迟暴露前免疫,预防接种应咨询医生建议。
妊娠期女性建议推迟暴露前免疫,预防接种应咨询医生建议。
狂犬病疫苗是人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的疫苗, 接种狂犬疫苗后,人体血液中可出现抗狂犬病毒抗体,这些抗体可防止病毒在细胞间直接传播,减少病毒的增殖量,同时还能清除游离的狂犬病毒,阻止病毒的繁殖和扩散,从而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被狗咬伤后,应在两小时之内严格处理伤口。如:用针刺伤口周围皮肤,尽力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接着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冲洗半小时,再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然后用烧酒或5%的碘酒或75%的酒精反复烧灼伤口。如果伤口靠近头部,则应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内或周围作浸润注射,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如伤势严重应同时加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等。
如果被狗咬伤后未能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若被咬伤的时间在10天以内,应进行正规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如被咬伤的部位为头面部、颈部或系被狂犬咬伤者,即使已过相当长时间,仍应积极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同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剂量与成人相同。如在被咬伤后很长时间内才注射狂犬病疫苗,则多半不能防止狂犬病的发作,故还芬�撕笫�乱陨希�话悴唤�锌袢�∫呙绲慕又
若被狗咬伤要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
一、疾病简介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狂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恐水症,故狂犬病又称恐水病。初期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喉部有发紧感,进入兴奋期可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最后痉挛发作停止而出现各种瘫痪,可迅速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人狂犬病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伤、抓伤或由粘膜感染引起,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通过呼吸道气溶胶传染。受染动物唾液内含狂犬病毒。传径�镏饕�侨超过90%),其次是猫。
对犬进行严格管理、犬免疫或灭犬,是控制人狂犬病的积极有效方法。人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几乎100%。 二、疫苗
人用狂犬病疫苗既往种类较多,现今国内外多使用细胞培养疫苗。我国现在使用的有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如表9-2),浓缩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已禁用。
人用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及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均为轻度混浊白色液体,久放形成可摇散的沉淀,含硫柳汞防腐剂。
1接种对象
可分为两种: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
⑴咬伤后(暴露后)预防。 任何可疑接触狂犬病毒,如被动物(包括貌似健康动物)咬伤、抓伤(即使很轻的抓伤),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接种本疫苗。
⑵无咬伤(暴露前)预防。 在疫区有咬伤的高度危险或有接触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如疫区兽医、动物饲养管理人员、畜牧人员、屠宰人员、狂犬病毒实验人员、疫苗制造人员、狂犬病人的医护人员、岩洞工作人员,以及与其他哺乳动物接触频繁人员及严重疫区儿童、邮递员、去疫区旅游者,均应用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使用方法
剂量:国产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及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规格为1ml/安培,效价≥25IU。 巴斯德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规格为05ml/安培,效价≥25IU。
规程:
咬伤后预防0,3,7,14,30
无咬伤预防0,7,21
具体方法
(1)咬伤后预防。 对一般咬伤,即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应于0(第1天,注射当天)、3(第4天,以下类推)、7、14、30天各注射该疫苗1安瓿,儿童用量相同。对严重咬伤,除应按上述方法注射该疫苗外,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体重)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体重),浸润咬伤局部和肌内注射。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别加强注射1针。
凡注射疫苗1天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慢性病人如肝硬化、免疫缺陷症、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老人、严重营养不良和咬伤后48小时才开始免疫等7种情况,均应于初种时加2~3倍疫苗量,分部位注射,才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此外,有的虽属轻伤,但侵入的病毒量较多或伤及富含神经部位,亦可出现潜伏期短而单用疫苗无效病例。最近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建议,不论任何部位的破皮咬伤均应合用抗血清。
(2)对未咬伤健康者预防注射,可按0、7、21天注射3针。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1~3年再加强1针。
(3)该疫苗供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应在大腿前内侧区肌内注射。
(4)使用前将疫苗振摇成均匀悬液。
3伤口处理
(1)就地及时(最好是在咬伤后几分钟内)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对预防狂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先用3%-5%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涤;对较深的伤口,用注射器伸人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再用75%乙醇消毒,继而用浓碘酊涂擦。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
(2)伤口不宜包扎、缝口,开放性伤口应尽可能暴露。如果伤口必须包扎缝合(如侵入大血管),则应保证伤口已彻底清洗消毒并已按上述方法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3)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4)严重咬伤者伤口周围及底部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5)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属严重咬伤,建议联合使用干扰素,以增强保护效果。
4免疫效果
该疫苗的预防效果以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率为主要指标。初次免疫,中和抗体在接种疫苗开始7~10天出现,5针免疫后均能达到保护水平(要求≥05IU/ml)。抗体维持时间至少半年。全程接种半年以后再次咬伤者应重新进行全程免疫。
5接种反应及禁忌症
(1)接种反应
局部反应:少数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搔痒,甚至水肿、淋巴结肿大。 全身反应: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疫苗,因疫苗经纯化,杂质白极少,所以接种副反应罕见或轻微。
(2)禁忌
治疗性接种:由于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为挽救生命任何禁忌症都是次要的,故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后预防无禁忌症。
预防性接种:在保证近期不会有接触传染源及狂犬病毒机会的前提下,妊娠期及有急性疾病、过敏体质、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推迟接种。
对链雷素、新霉素过敏者慎用。
6注意事项
(1)若发现制品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变色,或安瓿有裂纹,液体疫苗曾经冻结等情况,均不得使用。 (2)疫苗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3)注射疫苗期间可照常工作,但切忌饮食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进行剧烈劳动,以避免引起反应。
(4)严重咬伤者一定要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5)备用1:1000肾上腺素。
7贮运条件
在2-8℃条件下贮运。
三、精制抗狂犬病血清(Purified Anti-rabies Serum)
精制抗狂犬病血清是狂犬病固定毒免疫马匹采集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硫酸胺盐析法制得的液体或冻干的免疫球蛋白制剂。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国学者均证明抗狂犬病血清与疫苗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疫苗更有效。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的澄明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久置可析出少量能摇散的沉淀。冻干制剂为白色或乳白色的疏松体。规格为200IU/安瓿。
1接种对象
被疯动物严重咬伤后,使用本品愈早愈好。在48小时内使用,可减少发病。对已有狂犬病临床症状的患者,注射本品无效。
2使用方法
(1)过敏试验 注射前必须做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血清稀释10倍(01ml抗血清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此时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血清。如注射局部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疗法进行注射。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除局部反应外,并伴有全身症状,如等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为强阳性反应,须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一切准备,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抢救。无过敏史或过敏试验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若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2)脱敏注射法
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血清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20-30分钟。第1次可注射l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2ml。如注射剂量达到4ml,仍无反应,可缓慢地将全量注入。
(3)抗狂犬病血清的注射量均按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注射4OIU(特别严重者可酌情增至80-100IU),在l~2日内分数次注射,注射完毕后开始注射狂犬病疫苗。亦可同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但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疫苗的注射部位必须分开。
(4)门诊病人注射抗血清后须观察至少30分钟方可离开。
3免疫效果
单独使用效果不好,应与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所含的中和抗体不但可以中和游离病毒,也可直接与宿主细胞上的病毒发生作用,使病毒从细胞上脱落;也可直接与宿主细胞发生作用,从而使敏感细胞为抗血清所封闭,阻止病毒吸附在宿主细胞上;但是病毒一旦与神经细胞结合或进入神经细胞,抗血清就无法发挥中和作用。
4接种反应及禁忌症
接种反应
抗狂犬病血清为异种血清,注射后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
禁忌症
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曾注射过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5注意事项
(1)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可使用;
(2)安瓿瓶开启后应一次用完;
(3)冻干制品应加标签规定量灭菌注射用水,轻摇使之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
(4)每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试验结果以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血清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5)使用抗血清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须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曾注射过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6贮运条件和有效期
本品应于2-8℃条件下贮运。自效价测定合格之日起,液体制品效期为3年,冻干制品效期为5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