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系统
血型系统(blood group system)是根据红细胞膜上 同种异型 (或表型) 抗原 关系进行分类的组合。 红细胞 抗原决定簇 可引起同种异型 免疫应答 ,也可引起异种免疫应答。在鉴定人的血型时,一般是用特异性的人抗血清进行 凝集反应 。每一个血型系统都是独立遗传的,控制一个血型系统的 遗传基因 大多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目前发现的人类血型系统有35个,但在临床试验中,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最为重要。
中文名 血型系统
外文名 blood group system
根 据 红 细胞膜 上 同种异型 抗原 关系
用 途 鉴定人 的 血型
形 式 血液 抗原
类 型 遗传 性状
卡尔·兰德施泰纳 (Karl Landsteiner)(1900年)发现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其 红细胞 上的 抗原 和血清中的抗体如表1所示。
ABO血型由A、B和O三个 等位基因 控制遗传。其中A和B基因是 显性基因 ,O基因是 隐性基因 。染色体上基因内容的组合( 基因型 或遗传型)与红细胞上表现的抗原(表型)关系如表2所示。
O型红细胞上虽然没有A和B抗原,但有H抗原。H抗原也是A和B抗原的基础。ABH
血型系统
抗原 不但表现在 红细胞 上,而且可以在体液中游离存在。80%的人在唾液中含有ABH抗原,这种人称为分泌型者;在唾液中没有ABH抗原的人称为非分泌型者。分泌能力也受遗传的控制。
ABO血型系统与其他血型系统不同,具有“天然”的抗体,例如,A型者有抗B抗体,B型者有抗A抗体,O型者有抗A抗B抗体。这种抗体是因出生后接受自然环境中具有同样特异性的 抗原性 物质的隐性免疫作用而产生的。
血型的调查和建档对于了解种族关系用处很大。
基因
科学研究发现,控制人类的ABO血型的 遗传基因 有3个:IA、IB、i。
其中,IA和IB对i为显性,IA、IB间无显隐性关系。
也就是说:
A型血的基因组成可以是IAIA或IAi;
B型血的基因组成可以是IBIB或IBi;
AB型血的基因组成是IAIB;
O型血的基因组成是ii。
鉴定
通常只用两种抗血清即抗A及抗B血清,就可将群体分为四种血型。
Rh是 恒河猴 (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施泰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 红细胞 上存在Rh血型的 抗原物质 ,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 抗原 (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阳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Rh血型的发现,对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 实验诊断 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Rh阳性血型 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 白种人 中,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 。在我国,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RH阴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
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 阳性 者血液,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 抗原 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 溶血性输血反应 。但是,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临床意义
1.防止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Rh阴性患者如输入Rh阳性血液后便可刺激机体产生抗Rh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就会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如Rh阴性妇女曾孕育过Rh阳性胎儿,当输入Rh阳性血时亦可发生 溶血反应 。所以需要输血的患者和供血者,除检查ABO血型外,还应做 Rh血型鉴定 ,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Rh 阳性 红细胞 引起的 新生儿溶血症 :Rh阴性的母亲孕育了Rh阳性的胎儿后,胎儿的红细胞若有一定数量进入母体时,即可刺激母体产生抗Rh阳性抗体,如母亲再次怀孕生第二胎时,此种抗体便可通过胎盘,溶解破坏胎儿的红细胞造成新生儿溶血。若孕妇原曾输过Rh阳性血液,则第一胎即可发生新生儿溶血。
RH血型系统,其中含有5种 抗原 ,即C、c、D、E、e(不存在d抗原)。其抗原强弱顺序为D、E、c、C、e。凡红细胞含D抗原者为Rh阳性,否则为阴性。Rh血型无天然抗体,其抗体多由输血(Rh阴性者被输入Rh阳性血液)或妊娠(Rh阴性母亲孕育着Rh阳性胎儿)免疫生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一旦形成抗体,如再输入Rh阳性血液,可发生严重 输血反应 。再孕育Rh阳性胎儿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因此RH阴性的女性在输了RH阳型的血后,血液里产生了抗体,就不能再怀RH 阳性 的孩子了,否则婴儿多半难以存活。也有部分存活胎儿由于溶血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进入脑细胞,引起新生儿中枢神经细胞病变,(称为核黄疸。核黄疸残废率极高)即使幸存也会影响病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能力。
女性如果不输RH阳性的血,则可生育第一胎,这是由于第一胎怀孕时,孕妇体内产生的抗体量较少,还不足以引起胎儿发病。如果第一胎是RH阳性,那么以后就不能继续生育了。
如果男性是RH阴性,那么生完RH 阳性 的孩子后也不要生育第二胎。但是男性输完RH阳性的血后不会丧失生育能力。
RH阴性者自我保护
血液只能同型输注,即A型Rh(-)患者只能输A型Rh(-)血,B型的只能输B型Rh(-)血,假如您生病或手术需要输血时,您一定要将您是Rh(-)血型的情况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及早和市血站联系,组织您所需要的Rh(-)血源。假如您是未婚女性,请您做好计划生育以避免 人工流产 ,若您已有流产或输血史,妊娠期务必到血站血型室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测检查,以防止今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您知道血型工作者已经为您做好了哪些工作吗?
紧急情况时能否及时向Rh(-)患者供应同型血液是一件生命攸关的大事,血站的血型工作者以保障每一位Rh(-)患者的输血安全为己任,常年不懈地对数以万计的供血人群进行Rh(-)血型筛选,一旦筛选到Rh(-)血,这袋血就立即做上特殊的标记并保存在4℃冰箱中以备急需。
RH阴性者输血保障
尽管输血工作者防患于未然已竭尽全力,但紧急情况时Rh(-)者可能缺乏同型血而危机生命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其实,消除这一困扰的方法很简单:即所有Rh(-)者同舟共济,在随时作为可能的受血者的同时,也随时作为一名高尚的供血者,这样您和所有的Rh(-)者的生命都将得保障。有些血型抗体是 不完全抗体 ,与相应的 抗原 细胞结合后看不出凝集现象,血清中有抗体但不容易发现。1945年 抗人球蛋白试验 应用到血型检查中来,这种试验就可检查不完全抗体,从此,许多 血型抗原 陆续被人发现。每当发现一个新抗原后就要确定这一抗原与已经发现的血型是什么关系,这样在人的 红细胞 上便确定了若干血型系统。此外,还有一些抗原,或因其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太高,或因其在群体中分布的频率太低,对它们无法进行遗传学分析。在没有弄清它们的遗传关系以前,暂且把这些抗原分别叫做高频率抗原及低频率抗原,对于它们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确定。
红细胞膜中夹杂着3种蛋白质: 糖蛋白 、简单蛋白及膜收缩蛋白。 红细胞 抗原 有些突出在细胞表面,好像伸出在地面上的树枝,如ABH抗原;有些镶嵌在细胞膜内,如Rh抗原。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反应的部分,叫做 抗原决定簇 。血型抗原决定簇的化学组成,有的已经清楚,但大部分不清楚。有些血型在体液中存在可溶性抗原,叫做血型物质。从人体分离出来的ABH及Lewis血型物质是糖蛋白,即在 肽链 的骨架上连接着一些糖的侧链,这些糖链便是特异性决定簇。ABH及Lewis血型物质的特异性决定簇很相似,只是在糖链上个别糖的种类或同一种糖由于存在位置不同,就显出不同的特异性。比如A与B的 抗原特异性 ,只是在糖链上有一个糖不相同,便显示出不同的特异性。A 抗原决定簇 在糖链的终末端是一个 N-乙酰半乳糖胺 ,而B抗原决定簇在糖链的终末端却是一个D-半乳糖。
红细胞 上的ABH抗原决定簇,虽与体液中的抗原决定簇糖链结构相同,但连接的骨架不同。红细胞上的糖链是通过神经鞘氨醇与脂肪酸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所以红细胞上的ABH 抗原 是糖脂而不是糖蛋白。
MN·P及I血型的抗原决定簇也是碳水化合物。Rh抗原的决定簇可能是蛋白质,因为红细胞经硫氢化物、脲素及 蛋白酶 等物处理后,Rh活性即行消失。
有一些血型抗体,如抗IH,抗IA,抗IB,抗IP1等,只与带有I抗原及另外一个抗原的细胞发生反应,而不与其中只有一个抗原的细胞发生反应。说明这些抗原为复合抗原,在一个分子上具有两种特异性。
Lewis 血型抗原 实际上是血浆中的抗原, 红细胞 上的Lewis抗原是从血浆中吸附来的。I抗原在 分泌液 中虽有可溶性抗原,但不存在于血浆中。另外有些血型是在血浆中存在可溶性抗原,分泌液中却不存在。Bg 抗原 实际是 白细胞 的抗原,可能从白细胞脱落到血浆中,再从血浆中吸附到红细胞上,表现为红细胞的抗原。Chido血型及Rodger血型的抗原与血浆中的补体第四成分(C4)有关。用电泳方法分析人的C4,可以见到3种类型:泳动快的(F);泳动慢的(S);快慢两种成份都有的(FS)。血浆中只有F成份的人, 红细胞 上有Rodger抗原。只有S成份的人,红细胞上有Chido抗原。两种成份全有的人,红细胞上也同时具有Chido及Rodger两种抗原。
各种 血型抗原 在红细胞上的分布是不同的,有的密集,有的疏松。抗原数目的多少决定了抗原的强弱。用放射性碘标记的兔抗A及抗B血清,检查人的红细胞,根据每个细胞上的放射性强度,可推算出每个红细胞上的 抗原 数目。
各种血型抗原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强度是不相同的。新生儿的ABO及Lewis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之反应较成人细脆弱。不到10厘米的胎儿之红细胞就能与抗P1血清发生反应,但其反应强度较成人红细胞弱。新生儿的 红细胞 吸收抗I的能力几乎与成人红细胞一样,但 凝集反应 强度远较成人红细胞弱。可是与抗i血清的凝集却比成人红细胞强。Yta及Xga抗原在新生儿红细胞上稍较成人红细胞弱,而Rh、Kell、Duffy、Jk、MNSs、Di及Do等系统的抗原在出生时已发育完全。Chido血型的抗原在新生儿血浆中可以检出,但在红细胞上不能发现。
抗体是 免疫球蛋白 ,但不一定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只要具有抗体结构的糖蛋白便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以Ig表示,现已发现人类具有五类免疫球蛋白,分别叫做IgG、IgM、IgA、IgD及IgE。与血型有关的免疫球蛋白只有三类,即IgG、IgM及IgA三类。
根据抗体在体内出现是否有可查觉的 抗原 刺激,有所谓“ 天然抗体 ”及“免疫性抗体”之分。凡未经抗原刺激就在体内的血清中出现的抗体,叫做“天然抗体”;机体受同种或 异种抗原 的刺激后血清中所产生的抗体,叫作免疫性抗体。
对于“天然抗体”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在体内存在“抗原致敏”细胞,不需要抗原刺激就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另一种解释认为“天然抗体”是异种凝集素,周围环境存在着一些与 血型抗原 相似的物质,机体接触这些物质后,所产生的交叉 反应抗体 。比如某些细菌含有与人的A,B抗原相似的抗原,当人们吸入或吞下这些细菌后,便产生交叉反应抗体。
“天然抗体”在低温与其相应的抗原细胞反应强,有很多“天然抗体”当温度超过25℃时即无活性。有的“ 天然抗体 ”有结合补体的能力,有的则没有。如Lewis血型抗体几乎都有结合补体的能力,而抗M及抗N就没有结合补体的能力。“天然抗体”通常是IgM免疫球蛋白,但有些“天然抗体”却是IgG免疫球蛋白。如有的抗Lea,抗M、抗N及抗K“天然抗体”是IgG。
免疫性抗体则是指机体受同种或 异种抗原 刺激后处于超免疫状态而产生的抗体。输血、妊娠是产生同种 免疫抗体 的主要原因。接受菌苗、 抗血清 ( 白喉 、 破伤风抗毒素 )注射,以及使用过猪的胃、肝浸液的人,血清中的抗A、抗B效价升高,是异种免疫引起的 免疫性 抗体的例子。免疫性抗A及抗B,在许多方面与“ 天然抗体 ”不同。
有的抗体与其相应的 抗原 细胞在盐水介质中即可出现凝集,这样的抗体称为完全抗体;有的抗体在盐水介质中只能与其相应的抗原细胞结合(致敏),但不能出现凝集,这样的抗体称为 不完全抗体 。欲使不完全抗体与其相应的抗原细胞出现凝集,还需借助其他介质,如酶处理 红细胞 ,或将红细胞悬浮在大分子胶体液中,或利用抗球蛋白血清的帮助。实际上完全抗体一般是指IgM类型的抗体,而不完全抗体多为IgG类别的抗体。IgA主要在 分泌液 中,在血型抗体中不占主要位置。
ABO血型
物质除存在于红细胞膜上外,还出现于唾液、胃液、 精液 等 分泌液 中。中国60%汉族人唾液中有ABO血型物质。血型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指构成 血型抗原 的糖蛋白或糖脂,而血型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血型抗原糖链的组成(即血型抗原的决定簇在糖链上)。A、B、H3种血型抗原化学结构的差异,仅在于糖链末端的1个单糖。A 抗原 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而B抗原糖链末端为半乳糖,H抗原和A、B抗原相比则糖链末端少1个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1981年已有人用绿咖啡豆酶(半乳糖苷酶)作用于B型 红细胞 ,切去B抗原上的半乳糖,从而使B型转变成O型获得成功。
E.von邓格恩及L. 希尔斯 费尔德于1911年发现A血型的亚型。他们看到不同A型人的红细胞与抗A血清发生 凝集反应 的强度不一,在反应弱的A型人血清中还有一种抗体能与反应强的A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据此认为在A型中存在亚型;即A1及A2亚型。A1型红细胞与抗A血清(来自B或O型人)反应强,而A2型红细胞与抗A血清反应弱。而且在部分A2型人的血清中,除存在的抗B外,还有不规则的抗A1。在B型人血清中有两种抗体:抗A及抗A1。抗A能与A1及A2细胞发生反应;抗A1只与A1细胞发生反应。A1型 红细胞 上有A及A1两种 抗原 。A2细胞上只有A抗原。AB型也可分为A1B及A2B等亚型。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亚型。
MN血型
红细胞膜上另一类 血型抗原 叫MN抗原,即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A。它在SOS凝胶电泳谱上显示两条区带,即PAS-1和PAS-2,血型糖蛋白A是两者的二聚物。已知血型糖蛋白A由131个氨基酸组成,其一级结构已测定(图2)。血型糖蛋白A的肽链呈三节式结构,中间第73~92号氨基酸为疏水性肽链,可横穿膜脂层;N端肽链位于膜外侧,与血型活性有关,在这段肽链上分布有15条O-糖苷键型糖链和1条N-糖苷键型糖链,糖链中唾液酸占红细胞膜上全部唾液酸的一半以上;C端肽链位于膜内侧,含较多酸性氨基酸。
MN 抗原 由M抗原和N抗原两部分组成,如果用神经氨酸酶将M抗原切去1个唾液酸( N-乙酰神经氨酸 ),则为N抗原,如再切去一个唾液酸则 抗原性 完全失去。MN抗原的抗原性还和肽链上的氨基有关,若将氨基用乙酰基保护后即失去抗原性。
白细胞血型HLA
HLA是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中最重要的一类。与 红细胞 血型相比,人们对 白细胞 抗原 的了解较晚,人体第一个白细胞抗原Mac是1958年法国科学家J.多塞发现的。HLA是人体白细胞抗原的英文缩写,已发现HLA抗原有144种以上,这些抗原分为A、B、C、D、DR、DQ和DP7个系列,而且HLA在其他细胞表面上也存在。
HLA抗原是一种糖蛋白(含糖为9%),其分子结构与免疫球蛋白极相似(图3)。HLA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含2条轻链和2条重链),重链上连接2条糖链。HLA分子部分镶嵌在细胞膜的双脂层中,其插入膜的部分相当于免疫球蛋白IgG的Fc区段,轻链为β-微球蛋白。由于分子结构上的相似,故HLA与有保卫功能的 免疫防御 系统密切相关。
此外,HLA和 红细胞 血型一样都受遗传规律的控制。决定HLA型的基因在第6对染色体上。每个人分别可从父母获得一套染色体,所以一个人可以同时查出A、B、C、D和DR5个系列中的5~10种 白细胞 型,因此表现出来的各种白细胞型有上亿种之多。在无血缘关系的人间找出HLA相同的两个是很困难的。但同胞兄弟姊妹之间总是有1/4机会HLA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因此法医鉴定亲缘关系时,HLA测定是最有力的工具。
血型不仅在输血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人种学、遗传学、 法医学 、 移植免疫 、疾病抵抗力(或 易感性 )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在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病人(受血者)和输血人(供血者)的血型,并且要进行 交叉配血试验 。在临床医学中,除输血、移植免疫外,对 新生儿溶血病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特异性抗体的检查,也都需要血型知识和有关技术。
稀有血型就是一种少见或罕见的血型。这种血型不仅在ABO血型系统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统中也还存在一些更为罕见的血型。随着血型血清学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将所发现的稀有血型,分别建立起的稀有血型系统,如RH、MNSSU、P、KELL、KIDD、LUTHERAN、DEIGO、LEWIS、DUFFY以及其他一系列稀有血型系统。
还有一种叫孟买型的 稀有血型 系统,在这种血型的 红细胞 上,没有A、B和H 抗原 ,但在血清中却同时存在A、B和抗H三种抗体。
在稀有血型系统中,除RH血型系统外,其他各血型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它们在实际的临床上远没有ABO及RH血型系统重要,但是,就其具体来说,如用血不当,有些抗体仍可出现致命的恶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稀有血型的检测,建立完整的稀有血型档案,对于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基本上,O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血型。但在某些地方,如 挪威 ,A型血型的人较多。A型 抗原 一般比B型抗原较常见。AB 型血型因为要同时有A及B抗原,故此亦是ABO血型中最少的。ABO血型分布跟地区及种族有关。
血型的性格在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各有不同。一个人走向社会,从参加工作后,由新手成为骨干,由下级成为上级,由工作直到退休,这期间其性格也都在不断地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到不同血型的许多特征。当然,血型与性格之间也并不是必然联系,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A型人小时候比较任性,年轻时性格果断刚毅,时时处处要强。走向社会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他们开始克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稳重谦虚的态度,容易成为不愿过份表现自己的谨慎派。A型人在老年时,则显得很固执。
B型人大都有一个天真浪漫的幼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分成心直口快和不擅交际应酬型两种倾向。B型人由于性格自幼到老变化不大,相对来说会让人感到他们越活越年轻。
O型人年少时比较温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积极地呈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和自我表现,甚至成为非常有魄力的人。O型人从小至老的变化是最大的,往往是少年温顺,老来强硬。
AB型人大多小时候怕陌生人,很闭塞,但长大以后善交朋友,交际广泛。AB型人因过于自信,容易自满,老年时给人感觉很傲慢。
过去人们认为只有人才有血型,已知狗、鸡和许多动物都有血型系统。生长在美国缅因海湾的角鲨有4种血型。 大马哈鱼 至少有8种 抗原 类型或类型的组合。这些不同类型的出现通常随不同地区的种群而异。家畜也有血型,马有4种,牛有3种,猪也有4种。在人类学上,根据A型、B型及AB型三型的出现率的多少组成一个指数叫做种族生化指数来研究各种血型在各人种中的分布规律。O型的高频率分布在欧洲西北部、西南非、部分澳大利亚及南印度和中美洲;B型的最高频率分布于中亚及北印度;A型在欧洲、西亚及澳大利亚南部的土著中的是最高的,而在某些美洲印第安人部族中是最高的。
灵长类 的血型可以通过抗A和抗B血清来测定。 黑猩猩 的血全部属于O型或A型, 猩猩 属于B型, 大猩猩 有B型也有A型, 长臂猿 血型有A型、B型及AB型。低等灵长类在红血球里没有 抗原 ,但在它们的唾液里分泌ABO抗原。旧大陆猴大多数是血型A型, 新大陆猴 血型也是A型,但个别的在唾液里有象B一样的抗原。在某些灵长类中发现具有类似人类M的抗原,如在黑猩猩体内发现了具有M血型和N血型,在灵长类中也发现具Rh抗原的。
小乌龟
作曲:廖世杰
作词:游家豪
演唱:张栋梁
xuruolin,Ia Ia Ia Ia Ia
Ia Ia Ia Ia Ia,这首歌要给一个人
歌声代替语言,深情只增不减
那一刻吻她的脸,地转天旋
爱的感觉,比樱桃更甜
双眼放送闪电,能超越极限
让人忘了季节,爱成了经典
为她付出所有爱恋,要你永远是我的小乌龟
我爱你,每一天
Ia Ia Ia Ia Ia,Ia Ia Ia Ia Ia
这首歌要给一个人,歌声代替语言
深情只增不减,那一刻吻她的脸
地转天旋,爱的感觉
比樱桃更甜,双眼放送闪电
能超越极限,让人忘了季节
爱成了经典,为她付出所有爱恋
要你永远是我的小乌龟,我爱你
每一天,要你永远是我的小乌龟
我爱你,每一天
爱的感觉,比樱桃更甜
双眼放送闪电,能超越极限
让人忘了季节,爱成了经典
为她付出所有爱恋,要你永远是我的小乌龟
我爱你,每一天
扩展资料:
《小乌龟》是张栋梁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游家豪作词,廖世杰作曲,这首歌曲来自于2006年由沈怡、丁仰国执导的台湾偶像剧《微笑pasta》的插曲,收录于该偶像剧2006年8月25日发行的原声带 和张栋梁2016年11月18日发行的精选集《十年有成精选》中 。
张栋梁于2003年9月发行首张个人EP、2004年6月发行专辑《首选张栋梁》,并在专辑中翻唱歌曲《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2005年,获得新加坡金曲奖-最佳新人奖。2006年成为台湾KKBOX线上音乐风云榜年度新人,2008年获得MTV亚洲大奖 。并拍摄偶像剧《无敌珊宝妹》,2010年出品《女王不下班》。 2011年以一首《别再惊动爱情》荣获最受欢迎先锋K歌奖。2013年参演电视剧《K歌情人梦》饰演皓子。
建筑派系分类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称手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19世纪90年代末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形成的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的建筑家集团。他们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代表作品是瓦格纳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分离派(Secession):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奥别列去设计的分离派展览馆。
风格派:1917年由万•陶斯伯主编的期刊《风格》在荷兰问世,并把风格一词作为同时成立的集团名称。成员有画家、雕刻家、建筑家和作曲家。风格派的目标是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遍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
德意志制造联盟:在沐迪修斯的倡导下,1907年德国成立了由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艺术家参加的全国性的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以开辟国际市场。提出的指导思想是运用先进的工业技术,经过优良的设计,生产质地优良,美观实用的产品,范围包括从日用品到房屋建筑。联盟促进了德国建筑领域的创新活动向与工业结合的方向发展,联盟成员的建筑作品如贝伦斯的AEG透平机车间、格罗皮乌斯和梅耶的法古斯工厂都具有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风格派(Stijl De) 风格派的目标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有机地组成一个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动感情的结构。主张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通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风格派建筑师努力寻求尺寸、比例、空间、时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否定建筑中封闭构件的作用,消除其内部和外部的两重性,打破室内的封闭感与静止感而强调向外扩散,使建筑成为不分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体。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正方、无色、无饰、直角、光滑的板料作墙身,立面不分隔区别作用,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风格派的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里安、万•陶斯伯、雕刻家万顿吉罗(G•Vantongerloo)、建筑师万特霍夫(Matn’Hoff)、奥德(JJPo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风格派代表作是1924年由里特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Utrecht)的施罗德住宅。
构成主义(Construction) (亦称构成派)前苏联“十月革命”以后,雕刻艺术家K•马里维奇(Kasimir Malevich 1878~1933)和N贾波(Naum Gabo 1890~1977)、A•佩夫斯纳(Antoine Pecsner)两兄弟把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的机械艺术相结合,发展成为构成主义,其纲领为:谋求造型艺术成为纯时空的构成体,使雕刻、绘画均失其特性,用实体代替幻觉,构成既是雕刻、又是建筑的造型,建筑的形成必须反映出构筑手段。代表作品是1920年踏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24年维斯宁兄弟设计的“列宁格勒真理报分社”方案、1925年梅尔尼柯夫(Konstantin Menikov)设计的巴黎国际现代装饰工业艺术博览会苏联馆。
未来主义(Futurism)(亦称未来派)1908年由意大利青年诗人托马索•马利内蒂(Tommaso Marinetti)在米兰发起,次年在巴黎发表未来主义宣言。1914年意大利建筑家安东尼奥•圣•埃利亚在米兰加入未来主义行列,并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他在城市建设工程中提出“动”与“变”,用构图方案表达高层建筑物的电梯以及地铁和多层车道的高速关系及新时代精神,形成了建筑领域中的未来主义倾向。未来主义者反对古典的、庄重的、祭祀的、戏剧性的、装饰的、纪念性的、轻巧的及一切取悦于人的建筑,反对保护、修复和重建古典建筑。他们反对垂直线和水平线,反对立方体、方锥体和圆,提倡斜线和椭圆的创造的富有动态的建筑机体。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纯粹主义(Purism) 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由建筑师兼画家勒•柯布西耶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耶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的美学观,提倡由经济法则和数字计算形成不自觉的美。建筑师应该注意的是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和形体,并应在调整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法线”是在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的过程中,用来作为构图参考的。在建筑造型上,纯粹主义摒弃个人情感,反对装饰,认为比例是处理建筑体量与形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提倡表现立方体,圆锥体以及它们在阳光下的光影变化为主的构图手法。萨伏伊别墅是纯粹主义的经典作品。
理性主义(Rationalism)简称Rats。20世纪初期,欧美建筑界扬弃古典理性主义思想,科学地探索现代建筑发展方向的创作思潮。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1、注重建筑目的的逻辑性,将房屋与使用者联系在一起,把经济放在首要的地位。试图以建筑参与或解决部分社会问题。2、注重建造过程的逻辑性。系统地引进工业技术、标准化和在环境设计的各个层次进行预制化。反对装饰,提倡建筑形式与结构体系及建造过程协调一致,建筑外形能如实地反映建筑结构及构造特点。3、注重建筑使用的逻辑性。提倡简洁、清晰、明朗的建筑风格,视空间为建筑的实质,强调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应尽可能地满足功能要求。理性主义不是一种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思潮。
国际式 International Sryle(亦称“国际风格”)20世纪20年代以后,各国的建筑相互影响,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彼此接近的形式风格。1925年,格罗皮乌斯编印过一本建筑图集,其中收集了德国建筑师贝伦斯、法国建筑师贝瑞、勒•柯布西耶等人,以及他自己的作品,这本图集题名为《国际建筑》。这个书名在20年代末期转变为一种特定建筑风格的名称——“国际式”。193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过75幅欧美新建筑,约翰逊和希契科克(RHHirchcock)为此编写了一本书,名为《国际式:1922年以来的建筑》(International Style,Architecture Since 1922)。从此,“国际式”这个名称在许多地方被当作现代建筑的同义语了。国际式不是一种创作思潮,而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建筑形象。国际式建筑的特点是手法洗练,以矩形体为主,平顶、多窗、少装饰,房间布局自由,把秩序作为设计的要素之一。
功能主义(alism)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芝加哥建筑师沙里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 rancr 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包豪斯学派(Bauhaus School)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与包豪斯其他成员共同创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观。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包豪斯的教学特点是:反对模仿因袭,将产品设计同机器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包豪斯学派的代表作是包豪斯校舍。
草原式住宅(Prairie Style)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于1900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座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建筑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闲情逸致及田园诗意般的典雅风格。草原式风格追求表里一致性,建筑外形尽量反映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造型效果犹如植物覆盖于地面一样。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它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形。伊利诺州的威立茨住宅(Willitts House 1902)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
有机建筑 (Organic Architecture)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创作思潮。1900年,沙里文(Louis Henry Sullivan,1856~1924)明确地提出了有机建筑的观点,他强调整体与细部、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结合。真正把有机建筑发扬光大,并推动其成为现代建筑创作思潮的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有机建筑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特别突出视觉和艺术的统一,常以母题构图贯穿全局;2、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和一体性。主张“开放布局”(Open planning);3、材料的视觉特色和形式美;4、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主张从事物事物的本质出发,提倡由内而外的设计手法。流水别墅(亦称考夫曼别墅1936~1939)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作。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还有哈里宁(Hugo hlaring)、阿尔托•夏隆(Hans Scharoun)、奥托(FOtto)等。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IAM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odern Arohitecture)简称:“国际建协”,亦译“国际新建筑会议”。1928年,由24位代表各国的建筑师(法国6人、瑞士6人、德国3人、荷兰3人、意大利2人、西班牙2人、奥地利1人、比利时1人)在瑞士一古堡聚会,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其目的是反抗学院派的势力,讨论科学对建筑的影响、城市规划以及培训青年一代等问题,为现代建筑确定方向。CIAM的基本观点是:建筑是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基本活动;建筑师的使命是用新建筑反映现代精神、物质生活;建筑形式随社会、经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要谋求调和各种不同的因素,把建筑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地位摆正。它的宗旨是坚持研究与创作的权力,树立独特见解。
机器美学 其含义有三方面:其一,建筑应象机器一样符合实际的功用,强调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反对附加装饰;其二,建筑象机器那样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强调建筑风格的普遍适应性;其三,建筑应象机器那样高效,强调建筑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柯布什耶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提出的。
模度(Modulor)又称模数理论。柯布什耶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分别为86、113、183、226cm。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和113cm。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但有人认为柯布什耶的模度不能为工业化所利用,因为其数值系列不能用有理数来表达。
居住单位 柯布什耶把他所设计象马赛公寓那样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当作组成现代城市的一种基本单位而称做“居住单位”。
少就是多 密斯把他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和讲究条理的设计方法归结为把他在1928年说过的这句话“少就是多”,其具体内容寓意于两个方面:一是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没有屏障或屏障很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二是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由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和纯净的钢和玻璃方盒子。
十次小组 (Team X)以史密森夫妇为首的一个青年建筑师组织。他们因在CIAM十次大会上公开倡导自己的主张,并对过去的方向提出创造性的批评而得名。十次小组形成于1954年1月在杜恩召开的CIAM十次大会的准备会议。十次小组提倡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建筑与城市设计必须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基础,其形态来自于生活本身的结构发展。
典雅主义 (Fornalism)亦译“形式美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蒂奥主义”、“新复古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于程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安定感。典雅主义发展的后期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趋于历史主义,另一是着重表现纯形式与技术特征。典雅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建筑师菲利蒲•约翰逊(PJohnson 1906~)、斯东(EdwandDStone,1902~1978)、和雅马萨基(Mamasaki,1912~)。斯东设计的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USEmbassy New Delhi 1955~1958)于 1961年获美国AIA奖,是典雅主义代表作。
粗野主义 (Brutalism)亦译“野性主义”或“朴野主义”。以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粗野主义对现代建筑思潮演变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妇(A&PSmithon)提出“新粗野主义”概念之后。史密森夫妇追随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他们自称是“新粗野主义”,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则为“粗野主义”。两者一脉相承,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高技派 (High-Tech)亦称“重技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是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
密斯风格 (Miesian Architecture)又称“简素主义”、“纯净主义”由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68~1970)提倡的,40年代末到6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以“少就是多”为理论根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与手法,其设计原则是“功能服从空间”。它具有表现主义倾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
象征主义 (Symbolisn)20世纪60年代较为流行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象征主义追求建筑个性的强烈表现,设计的思想及意图常寓意于建筑的造型之中,能激起人们的联想。象征主义建筑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把艺术造型和环境设计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它可分为具体的象征和抽象的象征二种形式。E•萨里宁(Eero Saarinen 1910~1961)设计的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空站(TWA Terminal , Keunedy Airport,1956~1960)是象征主义代表作。
银色派 (The Silvers 亦称:“光亮派”slick style)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建筑思潮。银色派在建筑创作中注重先进技术、综合平衡、经济效益和装修质量。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上。其建筑特点是:1、通过大面积镜面或半反射玻璃使建筑融合在四周环境的映象或蓝天的背景之中,并能创造出影像不断变化的动态效果;2、反映工业化的时代特点,反映出新的艺术观,它光泽晶莹、现代感强;3、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它具有风格程式化的趋向,缺乏地方特色;4、由于透明,反射的效果,给街上的汽车驾驶带来了一定困难。银色派的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佩利。1971年佩利创造了银色派的经典作品——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
灰色派 (The Grays 亦称:“兼俗主义”或“包含主义”)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建筑思潮。灰色派公开宣布与现代主义分道扬镳,认为建筑应该歉收并蓄各种形式,可以将古往今来不同建筑特点结合在一起。开放的、包罗万象的、联系传统的建筑。灰色派的建筑理论基础来自于美国著名建筑师文丘里(Robert Venturi 1925~)。文丘里所著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cdiction in Architecture1966)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1972)是灰色派的经典著作。灰色派是后现代派的主要创作思潮。
白色派 (The Whites) 以“纽约5[埃森曼(Peter Eisenman)、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格瓦斯梅(Charles Graves)、赫迪尤克(John Hedjuk)、和迈耶(Richard Meier)]”为核心的建筑创作组织,在本世纪70年代前后最为活跃。他们的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国当代建筑中的“阳春白雪”。“纽约5”与“白色派”常为互代。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偏爱,故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白色派建筑的主要特点是:1、建筑形式纯净,局部处理于净利落、整体条理清楚。2、在规整的结构体系中,通过蒙太奇的虚实的凹凸安排,以活泼、跳跃、耐人寻味的姿态突出了空间的多变,赋予建筑以明显的雕塑风味;3、基地选择强调人工与天然的对比,一般不顺从地段,而是在建筑与环境强烈对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之中寻求新的协调;4、注重功能分区,特别强调公共空间(Public Spaces)与私密空间(Private Spaces)的严格区分。迈耶设计的道格拉斯住宅(Douglas House 1971~1973)是白色派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80年代以后,白色派的五位主要成员各自沿着自己的创作方向奋力前进,他们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白色派做为一个建筑组织却随之逐渐消失了。
阿基格拉姆学派 (Archigram亦译“建筑电讯团”或“阿基格拉姆集团”)1960年以彼得•库克(Peter Cook)为核心,为伦敦二建筑专业学生集团为主体成立的建筑集团,他们把使用建筑的人看成是“软件”、把建筑设备看成是“硬件”,是建筑的主要部分。“硬件”可依据“软件”的意图充分为之服务。至于建筑本身,他们强调最终将被建筑设备所代替,因此被看成是“非建筑”(Non-Architecture)或“建筑之外”(Beyond Architecture)。阿基格拉姆学派反对传统、反对专制、反对任何形式的束缚,提倡自由,对技术抱着乐观的态度。
新陈代谢派 (bolism)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大高正人、植文彦、菊竹清川、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于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Cycle),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1966年,丹下健三完成了山梨县文化会馆。它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新陈代谢派的
http://611533435:8002/~kjqk/nfjz/nfjz2004/0405pdf/040503pdf
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转载)- -
Tag: 名词解释 建筑史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称手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19世纪90年代末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形成的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的建筑家集团。他们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代表作品是瓦格纳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分离派(Secession):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奥别列去设计的分离派展览馆。
风格派:1917年由万•陶斯伯主编的期刊《风格》在荷兰问世,并把风格一词作为同时成立的集团名称。成员有画家、雕刻家、建筑家和作曲家。风格派的目标是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遍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
德意志制造联盟:在沐迪修斯的倡导下,1907年德国成立了由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艺术家参加的全国性的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以开辟国际市场。提出的指导思想是运用先进的工业技术,经过优良的设计,生产质地优良,美观实用的产品,范围包括从日用品到房屋建筑。联盟促进了德国建筑领域的创新活动向与工业结合的方向发展,联盟成员的建筑作品如贝伦斯的AEG透平机车间、格罗皮乌斯和梅耶的法古斯工厂都具有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风格派(Stijl De) 风格派的目标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有机地组成一个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动感情的结构。主张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通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风格派建筑师努力寻求尺寸、比例、空间、时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否定建筑中封闭构件的作用,消除其内部和外部的两重性,打破室内的封闭感与静止感而强调向外扩散,使建筑成为不分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体。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正方、无色、无饰、直角、光滑的板料作墙身,立面不分隔区别作用,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风格派的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里安、万•陶斯伯、雕刻家万顿吉罗(G•Vantongerloo)、建筑师万特霍夫(Matn’Hoff)、奥德(JJPo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风格派代表作是1924年由里特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Utrecht)的施罗德住宅。
构成主义(Construction) (亦称构成派)前苏联“十月革命”以后,雕刻艺术家K•马里维奇(Kasimir Malevich 1878~1933)和N贾波(Naum Gabo 1890~1977)、A•佩夫斯纳(Antoine Pecsner)两兄弟把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的机械艺术相结合,发展成为构成主义,其纲领为:谋求造型艺术成为纯时空的构成体,使雕刻、绘画均失其特性,用实体代替幻觉,构成既是雕刻、又是建筑的造型,建筑的形成必须反映出构筑手段。代表作品是1920年踏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24年维斯宁兄弟设计的“列宁格勒真理报分社”方案、1925年梅尔尼柯夫(Konstantin Menikov)设计的巴黎国际现代装饰工业艺术博览会苏联馆。
未来主义(Futurism)(亦称未来派)1908年由意大利青年诗人托马索•马利内蒂(Tommaso Marinetti)在米兰发起,次年在巴黎发表未来主义宣言。1914年意大利建筑家安东尼奥•圣•埃利亚在米兰加入未来主义行列,并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他在城市建设工程中提出“动”与“变”,用构图方案表达高层建筑物的电梯以及地铁和多层车道的高速关系及新时代精神,形成了建筑领域中的未来主义倾向。未来主义者反对古典的、庄重的、祭祀的、戏剧性的、装饰的、纪念性的、轻巧的及一切取悦于人的建筑,反对保护、修复和重建古典建筑。他们反对垂直线和水平线,反对立方体、方锥体和圆,提倡斜线和椭圆的创造的富有动态的建筑机体。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纯粹主义(Purism) 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由建筑师兼画家勒•柯布西耶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耶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的美学观,提倡由经济法则和数字计算形成不自觉的美。建筑师应该注意的是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和形体,并应在调整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法线”是在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的过程中,用来作为构图参考的。在建筑造型上,纯粹主义摒弃个人情感,反对装饰,认为比例是处理建筑体量与形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提倡表现立方体,圆锥体以及它们在阳光下的光影变化为主的构图手法。萨伏伊别墅是纯粹主义的经典作品。
理性主义(Rationalism)简称Rats。20世纪初期,欧美建筑界扬弃古典理性主义思想,科学地探索现代建筑发展方向的创作思潮。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1、注重建筑目的的逻辑性,将房屋与使用者联系在一起,把经济放在首要的地位。试图以建筑参与或解决部分社会问题。2、注重建造过程的逻辑性。系统地引进工业技术、标准化和在环境设计的各个层次进行预制化。反对装饰,提倡建筑形式与结构体系及建造过程协调一致,建筑外形能如实地反映建筑结构及构造特点。3、注重建筑使用的逻辑性。提倡简洁、清晰、明朗的建筑风格,视空间为建筑的实质,强调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应尽可能地满足功能要求。理性主义不是一种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思潮。
国际式 International Sryle(亦称“国际风格”)20世纪20年代以后,各国的建筑相互影响,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彼此接近的形式风格。1925年,格罗皮乌斯编印过一本建筑图集,其中收集了德国建筑师贝伦斯、法国建筑师贝瑞、勒•柯布西耶等人,以及他自己的作品,这本图集题名为《国际建筑》。这个书名在20年代末期转变为一种特定建筑风格的名称——“国际式”。193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过75幅欧美新建筑,约翰逊和希契科克(RHHirchcock)为此编写了一本书,名为《国际式:1922年以来的建筑》(International Style,Architecture Since 1922)。从此,“国际式”这个名称在许多地方被当作现代建筑的同义语了。国际式不是一种创作思潮,而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建筑形象。国际式建筑的特点是手法洗练,以矩形体为主,平顶、多窗、少装饰,房间布局自由,把秩序作为设计的要素之一。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芝加哥建筑师沙里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 rancr 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包豪斯学派(Bauhaus School)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与包豪斯其他成员共同创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观。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包豪斯的教学特点是:反对模仿因袭,将产品设计同机器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包豪斯学派的代表作是包豪斯校舍。
草原式住宅(Prairie Style)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于1900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座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建筑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闲情逸致及田园诗意般的典雅风格。草原式风格追求表里一致性,建筑外形尽量反映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造型效果犹如植物覆盖于地面一样。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它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形。伊利诺州的威立茨住宅(Willitts House 1902)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
有机建筑 (Organic Architecture)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创作思潮。1900年,沙里文(Louis Henry Sullivan,1856~1924)明确地提出了有机建筑的观点,他强调整体与细部、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结合。真正把有机建筑发扬光大,并推动其成为现代建筑创作思潮的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有机建筑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特别突出视觉和艺术的统一,常以母题构图贯穿全局;2、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和一体性。主张“开放布局”(Open planning);3、材料的视觉特色和形式美;4、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主张从事物事物的本质出发,提倡由内而外的设计手法。流水别墅(亦称考夫曼别墅1936~1939)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作。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还有哈里宁(Hugo hlaring)、阿尔托•夏隆(Hans Scharoun)、奥托(FOtto)等。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IAM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odern Arohitecture)简称:“国际建协”,亦译“国际新建筑会议”。1928年,由24位代表各国的建筑师(法国6人、瑞士6人、德国3人、荷兰3人、意大利2人、西班牙2人、奥地利1人、比利时1人)在瑞士一古堡聚会,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其目的是反抗学院派的势力,讨论科学对建筑的影响、城市规划以及培训青年一代等问题,为现代建筑确定方向。CIAM的基本观点是:建筑是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基本活动;建筑师的使命是用新建筑反映现代精神、物质生活;建筑形式随社会、经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要谋求调和各种不同的因素,把建筑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地位摆正。它的宗旨是坚持研究与创作的权力,树立独特见解。
机器美学 其含义有三方面:其一,建筑应象机器一样符合实际的功用,强调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反对附加装饰;其二,建筑象机器那样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强调建筑风格的普遍适应性;其三,建筑应象机器那样高效,强调建筑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柯布什耶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提出的。
模度(Modulor)又称模数理论。柯布什耶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分别为86、113、183、226cm。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和113cm。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但有人认为柯布什耶的模度不能为工业化所利用,因为其数值系列不能用有理数来表达。
居住单位 柯布什耶把他所设计象马赛公寓那样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当作组成现代城市的一种基本单位而称做“居住单位”。
少就是多 密斯把他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和讲究条理的设计方法归结为把他在1928年说过的这句话“少就是多”,其具体内容寓意于两个方面:一是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没有屏障或屏障很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二是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由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和纯净的钢和玻璃方盒子。
十次小组 (Team X)以史密森夫妇为首的一个青年建筑师组织。他们因在CIAM十次大会上公开倡导自己的主张,并对过去的方向提出创造性的批评而得名。十次小组形成于1954年1月在杜恩召开的CIAM十次大会的准备会议。十次小组提倡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建筑与城市设计必须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基础,其形态来自于生活本身的结构发展。
典雅主义 (Fornalism)亦译“形式美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蒂奥主义”、“新复古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于程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安定感。典雅主义发展的后期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趋于历史主义,另一是着重表现纯形式与技术特征。典雅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建筑师菲利蒲•约翰逊(PJohnson 1906~)、斯东(EdwandDStone,1902~1978)、和雅马萨基(Mamasaki,1912~)。斯东设计的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USEmbassy New Delhi 1955~1958)于 1961年获美国AIA奖,是典雅主义代表作。
粗野主义 (Brutalism)亦译“野性主义”或“朴野主义”。以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粗野主义对现代建筑思潮演变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妇(A&PSmithon)提出“新粗野主义”概念之后。史密森夫妇追随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他们自称是“新粗野主义”,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则为“粗野主义”。两者一脉相承,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高技派 (High-Tech)亦称“重技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是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
密斯风格 (Miesian Architecture)又称“简素主义”、“纯净主义”由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68~1970)提倡的,40年代末到6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以“少就是多”为理论根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与手法,其设计原则是“功能服从空间”。它具有表现主义倾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
象征主义 (Symbolisn)20世纪60年代较为流行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象征主义追求建筑个性的强烈表现,设计的思想及意图常寓意于建筑的造型之中,能激起人们的联想。象征主义建筑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把艺术造型和环境设计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它可分为具体的象征和抽象的象征二种形式。E•萨里宁(Eero Saarinen 1910~1961)设计的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空站(TWA Terminal , Keunedy Airport,1956~1960)是象征主义代表作。
银色派 (The Silvers 亦称:“光亮派”slick style)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建筑思潮。银色派在建筑创作中注重先进技术、综合平衡、经济效益和装修质量。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上。其建筑特点是:1、通过大面积镜面或半反射玻璃使建筑融合在四周环境的映象或蓝天的背景之中,并能创造出影像不断变化的动态效果;2、反映工业化的时代特点,反映出新的艺术观,它光泽晶莹、现代感强;3、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它具有风格程式化的趋向,缺乏地方特色;4、由于透明,反射的效果,给街上的汽车驾驶带来了一定困难。银色派的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佩利。1971年佩利创造了银色派的经典作品——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
灰色派 (The Grays 亦称:“兼俗主义”或“包含主义”)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建筑思潮。灰色派公开宣布与现代主义分道扬镳,认为建筑应该歉收并蓄各种形式,可以将古往今来不同建筑特点结合在一起。开放的、包罗万象的、联系传统的建筑。灰色派的建筑理论基础来自于美国著名建筑师文丘里(Robert Venturi 1925~)。文丘里所著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cdiction in Architecture1966)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1972)是灰色派的经典著作。灰色派是后现代派的主要创作思潮。
白色派 (The Whites) 以“纽约5[埃森曼(Peter Eisenman)、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格瓦斯梅(Charles Graves)、赫迪尤克(John Hedjuk)、和迈耶(Richard Meier)]”为核心的建筑创作组织,在本世纪70年代前后最为活跃。他们的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国当代建筑中的“阳春白雪”。“纽约5”与“白色派”常为互代。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偏爱,故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白色派建筑的主要特点是:1、建筑形式纯净,局部处理于净利落、整体条理清楚。2、在规整的结构体系中,通过蒙太奇的虚实的凹凸安排,以活泼、跳跃、耐人寻味的姿态突出了空间的多变,赋予建筑以明显的雕塑风味;3、基地选择强调人工与天然的对比,一般不顺从地段,而是在建筑与环境强烈对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之中寻求新的协调;4、注重功能分区,特别强调公共空间(Public Spaces)与私密空间(Private Spaces)的严格区分。迈耶设计的道格拉斯住宅(Douglas House 1971~1973)是白色派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80年代以后,白色派的五位主要成员各自沿着自己的创作方向奋力前进,他们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白色派做为一个建筑组织却随之逐渐消失了。
阿基格拉姆学派 (Archigram亦译“建筑电讯团”或“阿基格拉姆集团”)1960年以彼得•库克(Peter Cook)为核心,为伦敦二建筑专业学生集团为主体成立的建筑集团,他们把使用建筑的人看成是“软件”、把建筑设备看成是“硬件”,是建筑的主要部分。“硬件”可依据“软件”的意图充分为之服务。至于建筑本身,他们强调最终将被建筑设备所代替,因此被看成是“非建筑”(Non-Architecture)或“建筑之外”(Beyond Architecture)。阿基格拉姆学派反对传统、反对专制、反对任何形式的束缚,提倡自由,对技术抱着乐观的态度。
新陈代谢派 (metabolism)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大高正人、植文彦、菊竹清川、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于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Cycle),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1966年,丹下健三完成了山梨县文化会馆。它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新陈代谢派的
《我和我的父辈》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1234
Duang Duang Duang
阔别已久的004期iaia 请你看展活动
朝你走来
史上最夯梦幻流体丙烯画
what is pourpainting?
时空永不重复,这是流体绘画属于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启示和思考
“ Pour Painting ”在中国被译成“流体画”,它不仅ins上成为网红画作之一风靡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国内也掀起了一股热潮。
流光溢彩的色彩流淌在画布上,梦幻又惊艳。它的魅力就在于不可测性和不可复制性,每一幅都是孤品,非常具有艺术价值。
是不是听起来又酷又浪漫!
丙烯流体画
流体丙烯画
是用硅油与丙烯进行混合绘画的一种方式
随机的效果与流动的质感
可以通过抖动画面进行调整
很适合零基础的艺术爱好者进行大胆创作
流体丙烯画因其流动性
多种色彩碰撞在一起
产生出一种不同于油画和水彩的别样质感
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形成怎样的画面效果
它的可创造性高
无形亦有形
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
制作流体丙烯画的常用手法
1、混色扣杯
操作方式:
选择配色,将稀释好的颜料分别倒入同一个杯中,静置片刻,反扣在色板上,揭开杯子流动出最终画面。
2、大理石纹理
操作方式:
选择配色,分别直接倒上画板,通过晃动完成画面制作。
流体丙烯画 workshop
课程内容
一 制作材料讲解
二 基础的色彩构成知识讲解,配色方案推荐
三 介绍常用的制作方法
a 混色扣杯
b 大理石纹理
c 年轮
d 铺色+吹
e 刮
f 利用物理分形
四 如何完善画面感,经验与注意事项
五 学员动手实践,老师指导
六 成品讲解,经验分享。
时间
2018年11月25日 14:00-17:00
价格
活动价:98/人
两人及以上同行:78/人
(每人可制作两幅)
福利
抽 九名 集赞最快的锦鲤,转发本条内容至朋友圈集赞 38个 可 免费参加 ,集赞到达数量后截图发送至公众号后台,工作人员按收到的时间来给予名额。
报名方式:
手动添加小艺学妹微信号:iaiart,备注报名004期活动。
地点
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路203号绿城深蓝广场办公大楼1801室
iaia艺盟的2019年历计划
2018还剩下最后的一个半月,2019的年历是不是要准备起来了呢!
iaia艺盟现全面招募年历的插画,本次将在workshop中选出几幅优秀的流体丙烯画作品,用于iaia艺盟2019的年历中, 被选入作品的作者将免费得到一本由iaia艺盟制作的2019年历一本。
没有什么比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更有情怀和温度吧!
分享iaia艺盟绘制2018年历的workshop现场:
现场绘制
老师讲解
作品分享
制成明信片
特别说明:丙烯流体画均来源于网络
契丹族是现在哪个省?契丹是现在的东北地区、内蒙古希拉姆伦河流域。契丹是八个部落形成联盟后,到了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落称帝才确立的国号。直到公元947年,契丹国号改为辽,被金朝灭国后又建立西辽,随后在公元1218年被蒙古国覆灭。
契丹对应现在的省份

契丹族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的希拉姆伦河流域。早期的契丹分为八个部落,后来形成部落联盟依附在突厥、回纥国家下面,直到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称帝后,才正式将国号命名契丹。

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后来被金朝灭国后,耶律大石就建立西辽,且一度成为中亚地区的强国之一,但是在公元1218年最终被蒙古国覆灭。

辽国彻底灭亡后,契丹人融入了其它各个民族中,并且有少部分契丹人演变为现在的达翰尔族和云南地区的“本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