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

中风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第1张

1.辨证要点

(1)辨病期:发病4周以内为急性期;发病4周以上至半年内为恢复期;发病半年以上为后遗症期。

(2)辨轻重:偏身麻木或一侧手足麻木,或一侧肢体力弱,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者为中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而无神志昏蒙者为中经;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者为中腑;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为中脏。临床上多按有无神志昏蒙而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证候,中经络者病轻,中脏腑者病重。

(3)辨闭脱:凡证见神昏或恍惚,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拘紧为闭证;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舌质红降,脉弦滑数为阳闭;兼见面白唇黯,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舌质淡黯,脉滑缓为阴闭。神志昏愦,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脉虚弱无力或脉微欲绝属脱证。

(4)辨病性:中风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以内风、痰浊、瘀血、邪热为标。急性期,多以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表现为气阴两虚,阳气衰微。

2.治疗原则中风急性期标实证候突出,急则治其标,治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息风、清热化痰、化痰通腑、化痰通络、活皿通络、醒神开窍等治法,恢复期多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为主,常用育阴息风、益气活血等法。

3.应急措施中脏腑属痰热内闭清窍者,用清开灵注射液40~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2/d。中脏腑属痰湿蒙塞清窍者,以苏合香丸1~2丸鼻饲,每6~8h 1次。中脏腑属元气败脱,用参麦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闭证可刺人中或十宣穴放血,脱证可灸关元、气海、神阙穴,20min。

4.分证论治

(1)中经络

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主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眼口呙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泻火,通络息风。

方药:首先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2/d,10~14天为1个疗程。

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10g,钩藤30g,菊花10g,夏枯草30g,赤芍10g,生石决明30g,黄芩10g,杜仲10g,桑寄生30g,栀子10g,珍珠母30g,牡丹皮15g,怀牛膝10g。

②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钭,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方药: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1~2/d。

方用:化痰通络饮。药用天麻10g,法半夏10g,生白术10g,茯苓15g,天竺黄10g,胆南星6g,丹参30g,香附15g,酒大黄5g。

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钭,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甚至几日不解,头晕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黯红或黯淡,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首先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1~2/d。

方用:星萎承气汤加减。药用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0g,瓜蒌30g,胆南星10g,丹参30g,天竺黄10g。

④气虚血瘀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钭,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可选用血栓心脉宁胶囊,每次4粒,3/d;复方丹参注射液10~40ml加入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d,14天为1个疗程;云南灯盏花注射液6~12ml加入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d;脉络宁注射液10~20ml加入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d,14天为1个疗程。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炙黄芪30~60g,当归10g,红花10g,川芎5g,桃仁10g,赤芍10g,地龙10g。

⑤阴虚风动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钭,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黯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用牛膝10g,生赫石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龟甲10g,白芍20g,玄参15g,天冬10g,菊花15g,天麻10g,钩藤30g,甘草6g。

(2)中脏腑

①风火上扰清窍

主证:神识恍惚迷蒙,半身不遂,平时多有眩晕,麻木之症,肢体强痉拘急,颜面潮红,便干便秘,舌质红绛,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

治法:清热息风,开窍醒神。

方药:首先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2/d。

方用:羚羊角汤加减。药用羚羊角粉1g(分冲),龟甲10g,生地黄30g,牡丹皮10g,白芍20g,蝉蜕6g,菊花10g,夏枯草10g,石决明30g,薄荷10g,川牛膝10g。

②痰湿蒙塞清窍

主证: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黯,痰涎雍盛,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苏合香丸灌服或鼻饲,每次1~2丸,3~4/d。

方用:涤痰汤加减。药用石菖蒲10g,制半夏10g,陈皮6g,茯苓20g,远志10g,枳实10g,胆南星6g,竹茹10g,甘草6g。

③痰热内闭清窍

主证: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起病急骤,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而干,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祛瘀开窍。

方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3/d。安宫牛黄丸1~2丸,6~8h灌服或鼻饲1次。

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药用羚羊角粉1g(分冲),钩藤10g,半夏10g,夏枯草10g,竹茹10g,天竺黄10g,石菖蒲10g,牡丹皮10g,远志10g,珍珠母0.6g(分冲)。

④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主证:突然神昏或昏愦,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卷囊缩,目合口开,气息低微;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微或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回阳,救逆固脱。

方药:急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注射,15minl次,直至厥脱恢复。

方以参附汤加减。药用人参10g,附子10g,生甘草10g,五味子10g。

5.针灸疗法

(1)体针取穴:常针对主症和辨证分型采取主症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选穴。

①主症取穴: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者,组方可分有两组,一组穴为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另一组穴为肩髃、肩贞、阳池、后溪、风市、手三里、白环俞、委中、解溪等;口眼斜者取下关、地仓、颊车、合谷;语言不利者取哑门、廉泉、通里、翳风等穴。

②辨证选穴:风痰火亢者取穴百会、风池、合谷、太冲、三阴交、四神聪(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风痰瘀阻者取穴百会、风池、中脘、足三里、丰隆、血海,痰热腑实者取穴曲池、合谷、中脘、大横、支沟,气虚血瘀者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脾俞、膈俞,阴虚风动者取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心俞、肾俞、照海、太溪、涌泉,风火上扰者取穴劳宫、涌泉,痰湿蒙神者取穴人中、承浆、劳宫、涌泉、中脘、气海、足三里、丰隆,痰热蒙神者取穴风府、气海、足三里、丰隆、公孙。

③急症取穴:闭证取穴百会、四神聪放血,或手足十二井穴放血,及人中、合谷、太冲,脱证取穴神阙(灸)、关元(灸)、百会、素髂、内关、足三里。

(2)刺灸法:一般在初期可单刺患侧,多用泻法,恢复期、后遗症期因病期较久,故针刺当用补法,同时健侧、患侧或分组交替针刺,或双侧同刺,在取得针感后,多采用捻转补泻法,留针15~20min,每5min捻转运针1次,加强针感。急性期可1/d,恢复期、后遗症期每隔日1次为宜。12次为1个疗程。

6.推拿疗法头面颈项部: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顶端,以指按印堂,然后开天门,分阴阳起手;指按揉、大鱼际揉、小鱼际攘前额,分推前额;捏拿眉毛的攒竹、鱼际、丝竹空及上眼睑,分抹上眼睑;一指禅推或按揉眼眶7穴,再从迎香起,经巨髎、颧髎、下关、上关至耳前穴;分推眼眶至太阳穴,再指两揉一按加指振太阳穴;从承浆、地仓、人中、迎香分别推抹至颊车及耳前3穴;指按压、扫散、五指拿项、指叩击头部五经(督脉、膀胱经和胆经);按揉风池、捏拿颈肌,可双手交替操作,按揉大杼、肩井。

上肢部:患者仰卧位,医者站立在体侧,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下,以掌按揉肩及上肢起手;三角肌部分用掌指关节攘或掌背攘,上肢外侧用小鱼际攘;一指禅推或指按揉上肢穴位,如肩髃、臂臑、天府、侠白、手五里、肘部6穴、手三里、孔最、支沟、间使、内关、外关、腕部6穴、合谷、内劳宫;捏拿、拉推、击拍上肢外侧、搓抖上肢;患肢上举,轻轻按揉上肢内侧;按压极泉1min,然后放开,使上肢有一股暖流向手指端上涌;用小鱼际扌衮上肢,按揉上肢穴位从极泉,经少海、到大陵、内劳宫;捏拿、拉推、击拍上肢内侧、搓抖上肢;然后,患者上肢上举,弹拨手阴经、阳经,搓抖上肢;按揉阳池,然后分推至阳溪、阳谷;按揉、捻搓、摇扳牵手指,指击八邪穴,合掌击掌根;推擦抓握手指,上推至内关穴,然后突然放松,让患者有一股热流往手指端上涌。

腰背及下肢部:患者仰卧位,医者站立其旁,以掌按揉腰背部起手;扌衮法施于肩背及腰骶部,反复操作,力量要深透;用拇指、掌进行按揉、推挤、弹拨等手法,反复操作于肩胛骨周围,重点是肩胛冈上的肩中俞、肩外俞、曲垣、秉风、巨骨、天髂等穴;在腰背部用拇指和掌根进行按揉、推挤、弹拨、捏拿等手法;在整个腰背部进行击拍、推擦等方法;改患者为健侧卧位,患肢屈髋屈膝位,在患膝下垫一软枕,在臀部及下肢大腿外侧、前侧、后侧,下肢小腿外侧进行掌背扌衮法,反复操作;在下肢用按揉、推挤、弹拨、捏拿、击拍、摇扳等手法,反复操作;在腰部进行后伸摇扳或侧卧位进行斜扳法结束。

7.外治法

(1)九藤饮加减:鸡血藤15g,络石10g,海风藤10g,石南藤10g,三棱10g,莪术10g,防己10g,透骨草15g,桑枝30g,草红花10g。煎汤外洗患肢,1~2/d。

(2)元通络液:川乌10g,当归10g,川芎10g,桑枝30g。用水浸30min,煎煮40min,将患肢浸泡溶液中外洗,1~2/d。

(3)手足挛缩外洗方:槐枝、柳枝、楮枝、茄枝、白艾各50g,水煎,浸泡手足至腕踝以上,每次10~20min,10/d。并应避风寒。

《狂犬疫苗》里不含血清。

在咬伤严重的情况下才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这是三种不同的物质。

病情描述: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几乎为100% 对人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人体而受到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两型:

1、狂躁型(典型)最常见。又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持续1~4日,兴奋期一般1-3日,麻痹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6-18小时。整个病程平均4日,一般不超过6日,超过10日者极少见。

2、麻痹型(静型)较少见。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和典型的恐水表现,常以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继之出现各种瘫痪,如肢体截瘫、上行性脊髓瘫痪等,最后常死于呼吸肌麻痹,本型病程可较长,约7~10日。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1 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3天最长19年,一般平均约20-90天。

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 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低热、头疼、恶心、疲倦、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感觉异常等症状。 本期持续2-4天。

3 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的恐怖表情、恐水、怕风。体温升高(38-40度)、恐水为本病的特征,但是不是每一例都有。典型患者虽极渴而不敢饮,见水、闻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也可以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外界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可有声音嘶哑,说话吐词不清,呼吸机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表现为大量流延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但病人神志多清楚,可有精神失常及幻觉出现等。本期1-3天。

4 麻痹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以下是说明书:

国家最新的狂犬疫苗(VERO细胞)说明书,必须执行

[药品名称]

通用名: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英文名称:Rabies Vaccine for Human Use(Vero cell)

汉语拼音:Renyong Kuangquanbing Yimiao(Vero Xibao)

通用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英文名称:Rabies Vaccine for Human Use(Vero cell),Freeze-dried

汉语拼音:Donggan Renyong Kuangquanbing Yimiao(Vero Xibao)

[成分和性状]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L巴斯德固定毒PV2061毒株)接种Vero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浓缩、灭活、纯化,并加入适量的人白蛋白制成。1免疫剂量即为在有效期内其保护效价等于或高于25个国际单位(IU)。本品为无佐剂疫苗,呈无色澄明液体。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L巴斯德固定毒PV2061毒株)接种Vero细胞养后,收获病毒液,经浓缩、灭活、纯化,并加入适量的人血白蛋白、右旋糖酐制成。1免疫剂量即为在有效期内其保护效价等于或高于25个国际单位(IU)。本品为白色疏松体,加稀释液溶解后为澄明液体。稀释液为无色、澄清溶液。

[接种对象]

暴露前:

本疫苗用于预防狂犬病,推荐下列人员按照暴露前免疫程序接种:

所有暴露于持续危险的工作着:如狂犬病病毒诊断、研究的工作者,应进行免疫接种;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测,当血清抗体滴度低于公认的保护水平(05IU/ml)时,应接种加强针。

凡有接触狂犬病病毒危险的人员:如兽医、动物饲养员、林业从业人员、屠宰厂工人、洞穴居住者、动物聚居区的儿童、成人和旅游者等应进行免疫接种。

暴露后:

凡被患有或可疑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后,应立即按暴露后程序免疫接种。

[作用与用途]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免疫力,用于预防狂犬病。

[规格]

水针:每盒内装5支疫苗,05ml/支,1剂量/支。

冻干:每盒内装5支冻干疫苗和5支05ml稀释液。1剂量/支。

[免疫程序和剂量]

本疫苗供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区肌肉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暴露前免疫程序: 基础免疫接种:第0、7、28天,共接种3剂。1年后加强接种1剂。以后每5年加强免疫1剂。

暴露后免疫程序:

1.辅助治疗 局部伤口处理必须在咬伤后马上进行。推荐首先用肥皂或清洁剂和大量的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再用75%的酒精或碘酊洗涤,治疗必须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进行。 2.对未接受过免疫接种者 全程接种:分别在0、3、7、14、28天各注射1剂疫苗,共5剂,儿童用量相同。在第III级暴露情况下(见下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必须与本疫苗同时不同部位应用)。

一人抗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国际单位/公斤体重

一马抗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40国际单位/公斤体重

在狂犬病疫区,对于严重咬伤或部位接近中枢神经者或较晚就诊者或有免疫缺陷者,建议在第0天接种2剂疫苗。

暴露后治疗推荐意见:

伤口损伤类型 接触程度 推荐治疗

Ⅰ级暴露 触摸或喂养动物、被动物添伤口 如果有可靠病史,

无需治疗

Ⅱ级暴露 无出血的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触 立即接种疫苗

Ⅲ级暴露 单一或多处贯通皮肤性咬伤或擦伤;粘膜被唾

液污染(如舔伤口);咬伤部位接近中枢神经 立即注射抗狂犬病

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注:肇事动物在10天观察期都保持健康,或当通过适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证实为狂犬病阴性时,可以停止治疗。

3、对已接受过免疫接种者:5年内接受过预防免疫病加强1针者,接种 2针,第0、3天各1剂。5年内接受过预防免疫但未加强者或最后的加强免疫超过5年者,接种5针,第0、3、7、14、28天各1剂,必要时要求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对于免疫状态不确定的人群,应按5剂接种。

[不良反应]

本疫苗可能对个别接种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红斑、水肿、瘙痒、硬结。

——全身反应:轻度发热、寒战、晕厥、无力、头痛、眩晕、关节痛、肌肉痛、 胃肠道功能紊乱。

——此外,也可能发生极个别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 本说明书中未注明的任何不良反应及时报告。

[禁忌]

1、暴露后治疗接种 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暴露后治疗接种,无任何禁忌症。

2、暴露前预防接种

-严重过敏性疾病。

-发热、急性疾病、慢性病的活动期建议推迟接种。

-对已知任何疫苗成分过敏者。

[注意事项]

水针:

1、 本品不能进行血管内注射,禁止针头插入血管。

2、 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本疫苗决不能使用同一支注射器或在同一部位注射。 3、 使用前注意检查包装容器、标签、外观、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

冻干:

1、本品不能进行血管内注射,禁止针头插入血管。

2、用稀释液溶解疫苗后应立即使用。

3、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本疫苗绝不能使用同一支注射器或在同一部位注射。 4、使用前注意检查包装容器、标签、外观、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

[贮藏] 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 宁波三泰公司提供

  有这个毛病人挺多见,注意休息别紧张别激动

  吃B1,B2,卡吗西平,贴麝香壮骨膏,就见效

  还可采用穴位注射当归,维生素B1、B12、654-2等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可加强针感,增强效应,改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为听宫(患侧)、合谷(健侧)、足三里(双侧);配穴为下关、太阳、鱼腰、颧、颊车、四白。

  操作:用5ml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B1100mg,B12500vg,654-2注射液10mg,情绪不稳定可选安注射液10mg,交替取穴,每次取4—5穴,用6号针头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根据穴位深浅及部位所在,分别于每穴注药05—1ml,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还有其他治疗法:

  一、自我按摩

  现介绍沿着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

  1、枕额肌额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2、眼轮匝肌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驰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颧肌 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 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 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二、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上述每个动作的训练是针对不同肌群的运动障碍设计的,因此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时,应针对受累的肌群进行训练,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不是,有可能。

被猫抓伤以后感染狂犬病的几率非常低,因为在民间患狂犬病的几率非常低,全国每年有不到1000例狂犬病人,99%以上也是由于被疯狗咬伤所致,被猫抓伤患狂犬病几率非常低,但是经过资料记录显示,被猫抓伤也有感染狂犬病机会。

因为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一旦感染狂犬病以后其病死率非常高,所以被猫抓伤了之后,虽然感染狂犬病的几率非常低,也要做好适当的预防工作和自我防护。要打够5针狂犬疫苗预防针来形成全程免疫,能很好的阻断狂犬病的传播,确保患者身体健康。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如果伤口靠近头部,则应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内或周围作浸润注射,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如伤势严重应同时加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等。

如果被狗狗抓伤的伤口比较深,在清洗之后要给伤口消炎止血。把消炎药碾成药末,涂在伤口部位。注意被狗狗抓伤的伤口不用包扎,或者使用透气的纱布薄薄的包扎一层。

人民网-被猫狗抓伤咬伤,请尽快到相应门诊就医

-狂犬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629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