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标准,最规范卧推

最标准,最规范卧推,第1张

许多人都在卧推上吃过亏,甚至其中一些不是不知道卧推标准姿势。所以在进行卧推训练的时候,最基本的是循序渐进。

无害即是标准,想知道一个标准卧推姿势是怎样的,首先要知道卧推最容易受伤的是什么部位,然后的对症下药,找出其中规律。

总的来说,卧推受伤部位主要是肩袖、三角肌、手肘和手腕。受伤部位不同,预防措施也不一样。

一、卧推肩袖受伤预防

肩袖是小肌群中的小肌群,所以强度非常的低,轻微一点点代偿就会导致受伤,所以将肩袖的预防放在首位。

肩袖控制肱骨旋转,也就是手臂内外旋转,所以在卧推的时候,大臂保持固定非常重要,大臂保持固定的意思就是大臂不要旋转。

大臂不会旋转的条件是小臂位置不发生变化,小臂不能前移后摆,那样会加重肩袖负担。正确的姿势是小臂应与受力方向平行,平板卧推时与地面垂直即可。

在卧推过程中小臂前后的摆动或者错位,都会造成肩袖的损伤。

同时,卧推夹角也会对肩袖造成负担,卧推夹角越大,肩袖负担越重,一般在30度到60度左右即可。

同时卧推夹角也应该保持固定,夹角不能保持固定也会增加肩袖损伤风险、

二、卧推三角肌受伤预防

卧推是胸肌在发力,胸肌是大肌群,三角肌是小肌群,三角肌受不了胸肌训练重量情有可原。

三角肌受伤的主要原因是代偿,也就是试图通过肩胛骨前伸的动作来代替胸肌收缩,这反而好心帮了倒忙。

在卧推的时候,肩胛骨后缩下沉,后背两块肩胛骨往中间靠拢,同时往腰部下沉,就可以大幅减轻三角肌负担。

如果新手阶段感觉肩胛骨固定不住的话,你还可以尝试在脊柱位置垫个长条薄毛巾。

或者你也可以拱起你的腰部,这种借力方式能使你的肩胛骨被动保持固定,也是非常常见的方式。

三、卧推手肘受伤预防

卧推时手肘受伤,是因为卧推时轨迹的问题,杠铃卧推尽量不要直上直下,而是一条斜弧线。

卧推时杠铃杆从胸肌下沿开始,斜上升到胸肌上束位置,这个过程并不是直上直下的。

杠铃卧推是杠铃抓举是固定的,直上直下的话,小臂就得内摆或外摆,这就导致肘关节超出活动范围,进而导致手肘受伤。

哑铃卧推时可以直上直下的,直上直下有利于胸肌上束的塑造。

但同时它也会加重三角肌负担,新手无论是杠铃卧推还是哑铃卧推,都是不建议直上直下的。

四、卧推手腕受伤预防

腕关节的受伤主要是因为握姿的不正确,腕关节要中立,这样关节才可以承受的住强大的重量。

我们健身抓杆

肩关节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是上肢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关节囊较松弛,附着于关节盂周缘和解剖颈。关节腔的滑膜层穿经纤维层膨出,形成肩胛下肌滑液囊及包裹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结节间滑液鞘。

肩关节运动包括肩胛骨的运动及盂肱关节的运动。

一、肩胛骨的运动包括上提、下拉、内旋、外旋、前伸、后伸。

1、上提:四个肌肉可上提肩胛骨,斜方肌上部纤维可提肩胛骨外角;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上提肩胛骨脊柱缘。

2、下拉:胸小肌、锁骨下肌、背阔肌、斜方肌下部纤维、前锯肌、胸大肌都参与该动作。只前锯肌有使肩胛骨下角外旋作用,其余均有使肩胛骨内旋作用。

3、外旋:指肩胛骨下角外旋,由斜方肌及前锯肌协同完成。

4、内旋:指肩胛骨下角内旋,主要由菱形肌、肩胛提肌提升肩胛骨内侧缘,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及上肢的重力作用使肩胛骨外角下降共同完成。肩胛骨内旋多伴有肩胛骨下降动作以协助上肢向下伸的动作。

5、前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前外侧移动,由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共同完成。

6、后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后内侧移动,向脊柱靠拢。斜方肌中部纤维或全部纤维同时收缩可使肩胛骨后伸,大小菱形肌、背阔肌也有使肩胛骨后伸的作用。

二、盂肱关节的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1、前屈:肩关节前屈主要由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完成,其中三角肌前部纤维最明显。

2、后伸:肩关节后伸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后部纤维、背阔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其中三角肌后部纤维作用最大。

3、内收:主要有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此外三角肌前后部纤维也有内收作用。

4、外展:肩关节的外展由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间束)及冈上肌完成。当肩处于内旋或外旋位置时,三角肌在最外侧的部分是外展的主要肌肉,当肩外旋时外展肌力要更强些。

5、内旋:内旋肌主要是肩胛下肌,当肩关节处于特定体位时胸大肌三角肌前部纤维、大圆肌及背阔肌也有一定的内旋作用。

6、外旋:肩关节的外旋肌有冈下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后部纤维。

肩关节最重要的功能

肩关节最重要的功能为使上肢上举,因此对目前这一动作有详尽的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在上肢上举的过程中,盂肱关节及肩胛胸壁关节各自的运动范围有多大,也就是经常说到的肩胛骨、肱骨节律的问题。

在上举的前30°内,盂肱关节的运动范围占较大比例,而在最后60°上举活动中,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度是基本相等的。最终,在整个上臂上举的过程中,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的总运动角度的比例约为2:1。

另外从侧方看随着上肢的上举,肩胛骨相对于胸壁亦有前后方向的旋转运动。在上举的前90°内,肩胛骨相对于胸壁旋前约6°;在随后的上肢继续上举的过程中,肩胛骨又向后旋转16°。因此,在上肢极限上举时,肩胛骨处于相对于静息位向后旋转10°的位置。

-肩关节

-肩关节运动学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所组成。它们占人体体重的大部分,并构成人体的轮廓。

  运动系统顾名思义其首要的功能是运动。人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以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而实现的。即使一个简单的运动往往也有多数肌肉参加,一些肌肉收缩,承担完成运动预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则予以协同配合,甚或有些处于对抗地位的肌肉此时则适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使动作平滑、准确,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以及维持体姿。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连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骨骼肌经常处于不随意的紧张状态中,即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维持一定的紧张度,在静止姿态,需要互相对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所取得的动态平衡。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众所周知,人的躯干形成了几个体腔,颅腔保护和支持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腔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脏器;腹腔和盆腔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众多脏器。这些体腔由骨和骨连接构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构成某些体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侧壁,胸廓的肋间隙等,或围在骨性体腔壁的周围,形成颇具弹性和韧度的保护层,当受外力冲击时,肌肉反射性地收缩,起着缓冲打击和震荡的重要作用。

  人体骨有206块,借关节、韧带、软骨连结其中。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见人体骨骼示意图)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人体各骨连结基本上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直接连结包括颅顶各骨之间的膜性连结(缝);椎体间的软骨连结;骶椎间的骨性连结。这是三种直接连续的方式。间接连结又称关节。尽管人体的关节有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不外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各骨相互接触处的光滑面叫关节面。关节面为一层软骨复盖称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组成,它附着于关节面周围的央面上。关节腔就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间所密闭的窄隙。

  躯干骨包括脊柱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这些骨互相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脊柱由二十四块椎骨(其中颈椎七快,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相迭而成。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肋骨共十对,左右对称,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连结构成胸肋关节,后端与胸椎连结构成肋椎关节,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与上位的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称为浮肋。胸骨居胸前正中部。

  颅骨包括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骨6块。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①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上臂的肱骨,前臂的尺骨及桡骨和手的八块腕骨,五个掌骨和十四节指骨。

  腕骨可分为两排:近侧排由拇指侧向小指侧,有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豆骨;远侧排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由拇指向小指依次称第一、二、三、四、五掌骨。

  指骨除拇指为两节,其余各指为三节,共计十四节。指骨由肢体近端到远端,分别称第一(近),第二(中)和第三(远)指节。

  肩关节由关节囊包围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而成。因肱骨头的关节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关节盂小而且浅,加上关节囊松而薄,所以,肩关节活动灵活,是全身易脱位的关节之一。

  肘关节是一个复关节,由三个关节共居同一关节囊而成。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的主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可展伸140。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的关节凹构成。只能作屈伸和回旋运动。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上端的桡切迹构成。伸肱时,前臂与上臂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与上臂之间形成一开向外侧的角度,这个角叫提携角(男性约为165,女性约为135。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舟、月和三角骨构成,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桡腕关节与腕间关节共同活动的范围是:屈最大,约90,伸45,内收40,外展20,环转度极小。

  腕掌关节由下排腕骨与掌骨构成。除拇指腕掌、小指拇掌关节能作屈伸、收展、对掌及环转(仅拇指腕掌关节有)等运动外,余三个腕掌关节基本不动。

  ②下肢骨包括髋骨、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胫骨及腓骨以及足骨。

  足骨分为跗、跖、趾骨。跗骨:7块,分别叫做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和楔骨。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内侧是距骨,它与胫腓骨构成踝关节;距骨下方是跟骨,形成足跟;距骨前内是足舟骨;跟骨前外是骰骨;骰骨内侧依次排有外侧、中间和内侧楔骨。三块楔骨与第一、二、三跖骨形成第一、二、三跗跖关节。骰骨与第四、五跖骨形成第四、五跗跖关节。跖骨:5块,与趾骨一起构成足的前半部。近端与跗骨相关节,远端与趾骨相关节。趾骨:14块,趾2节,余均3节。第一跖趾关节附近常见有一对籽骨。

肌肉收缩的三种形式

肌肉对单个刺激发生的机械反应称为单收缩。根据肌肉收缩时肌长度和肌张力的变化, 可将肌肉收缩分为三种形式。 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 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 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1)等张收缩 外加阻力恒定,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 如:推举杠铃, 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 最大等长收缩时,只有在“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而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 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2)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但器械阻力不恒定。 等动练习器: 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 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等动收缩的优点: 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2、拉长收缩(离心收缩) 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3、等长收缩 特点: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长度不变。 作用:支持、固定、维持某种身体姿势。其固定功能还可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条件。 如:站立、悬垂、支撑等动作。 4、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收缩速度相同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比向心收缩大50%,比等长收缩大25%) (2)代谢:输出功率时,离心收缩能量消耗低,耗氧量少。 (3)肌肉酸痛:离心收缩疼痛最显著,等长收缩次之,向心收缩最轻。 肌收缩

肌肉对刺激所产生的收缩反应现象。狭义来说,是指脊椎动物骨骼肌靠传播性活动电位而发生的收缩。单一的活动电位产生单收缩,反复活动电位产生强直收缩。不通过活动电位的肌肉收缩多数情况是由于非传布性的去极化而产生的,去极化如只限于局部肌肉,且为短暂性的,称为局部收缩。去极化如在肌肉全部而且是持续性的,则称为拘性收缩。在平滑肌等所见到的持续性收缩一般称为痉挛,但很多仍然是伴随着反复活动电位或是持续性去极化。可是在双壳贝的闭壳肌等所看到的持续性收缩并没有电位的变化,这种收缩是出于闸式结构。肌肉收缩的记录大致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重量负荷下记录肌肉缩短时的长度变化――等张收缩。另一种是记录肌肉长度保持一定时的张力变化的等长收缩。

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粗肌丝 :肌球蛋白 1肌原纤维: 肌动蛋白 细肌丝 原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2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T管) 纵管系统 (L管) 二、肌肉的特性 1、肌肉的物理特性 ① 伸展性:肌肉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拉长,为肌肉的伸展性。 ② 弹性:当外力消失时,肌肉又恢复到原来形状,为肌肉的弹性。 ③ 粘滞性:肌肉活动时由于肌肉内部各蛋白分子相互摩擦产生的内部阻力为肌肉的粘滞性。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当肌肉温度升高时,肌肉的粘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加。 2、肌肉的生理特性 ①兴奋性:肌肉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兴奋的能力。 ②收缩性 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 细胞的兴奋性;兴奋 2 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①静息电位:(1)概念:(内负外正) (2)极化、超极化、去极化(除极化)及复极化的概念 ②动作电位:(1)概念:(跨膜出现短暂可逆的电位变化) (2)产生时的电变化;(3)波形的特点(锋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4)产生的意义;(5)特点 3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① K+平衡电位:产生的条件和产生机制 ② 锋电位和Na+平衡电位: 产生的条件和产生机制 ③ 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 (1)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2)Na+泵的作用 4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1阈电位的概念2阈电位现象的原因 3阈强度、阈刺激、阈下刺激 (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1局部电流学说 2有髓神经纤维的跳跃式传导 四、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神经-骨骼肌接头结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特点;兴奋传递的特点 2、 运动单位的组成 3、 运动单位的动员 (4)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1. 滑行学说及其主要内容 2. 收缩过程的分子机制 ①粗肌丝的结构及横桥的特性 ②肌丝滑行的机制 ③细肌丝的结构 五、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1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缩短收缩: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依据整个关节运动范围肌肉张力与负荷的关系,缩短收缩又可分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两种。 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形式称拉长收缩,又称离心收缩。 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等长收缩。

肩关节肌肉锻炼方法有哪些

 肩关节肌肉锻炼方法有哪些,关于肩部的训练,相信很多健身人士都非常熟悉,练习肩部不仅能够加强肩部的肌群,使身体的线条变得更加迷人,那么现在肩关节肌肉锻炼方法有哪些。

肩关节肌肉锻炼方法有哪些1

  一、立姿肩部推举练习

 练习部位:前三角肌,上斜方肌和三头肌

 动作要领:

 1、双膝微曲;

 2、腹部紧缩,腰身挺直;

 3、脊椎保持稳定,手臂上抬时,下背勿弯曲。

 起始动作:

 1、两腿站直,双手紧握哑铃;

 2、挺胸,收腹,提臀;

 3、将哑铃举过肩膀,手心向前;

 4、上臂应与躯体成90度,双肘也应弯曲成90度。

 结束动作:

 1、伸直双臂,慢慢越过头顶,肘部延耳朵向上,向内抬升;

 2、练习中,肩膀前部肌肉紧绷,慢慢还原。

  二、侧平举练习

 练习部位:前三角肌,后三角肌

 动作要领:

 1、勿将双臂向上摆动,练习中肢体不可移动;

 2、上身挺直。

 起始动作:

 1、紧握哑铃,手心相对;

 2、双脚分立,稍比肩宽;

 3、挺胸,收腹,提臀,上至直立不动。

 结束动作:

 1、手臂先向外,接着向上抬起,大约与肩同高;

 2、以同样的速度举起手及肘部;

 3、手臂上抬时勿翻转;

 4、练习中,手臂及肘部应始终向外及向上。

  三、坐姿肩部推举练习

 练习部位:前三角肌

 动作要领:

 1、双脚平放地面,位于膝盖正下方;

 2、保持脊柱挺直,腹部收紧;

 3、举起双臂时勿拱起下背部,保持脊椎固定。起始和结束动作可自行指导。

 肩关节损伤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损伤性外伤,肩关节损伤的治疗的难度并不太大,但是此病的辨别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运动的时候注意肩周的反应,如果有任何疼痛和不良反应的话,要及时的停止,并且检查自己的肩关节健康情况,采取一定的处理和保护措施。

  几种锻炼肩部肌肉的方式方法

  1、哑铃侧平举

 哑铃侧平举的动作能够非常好地锻炼到肩部的肌群,同时对于手臂的肱二头肌和三头肌也能起到刺激锻炼的作用。

 具体练习方式:人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垂直于地面,双手各持一哑铃,利用手臂以及肩部的力量将哑铃向一侧向上慢慢抬起,抬至最高点时保持一秒钟,再还原成立正姿势。

 练习注意事项: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上半身的稳定性,由于是侧平举,所以能够很好地锻炼到肩部的上束部分。

  2、哑铃交替上举

 哑铃交替上举的动作也是在克服哑铃重力的前提下来刺激肩部的肌群,能够有效地锻炼到三角肌的中束。

 动作要领:在人体站立的前提下,两手各持一哑铃,两臂弯曲,将哑铃抬至肩部的高度,利用手臂以及肩部三角肌的力量将哑铃交替上举,在上举至最高点时,保持一定的时间,再缓慢下落。

 练习重点:哑铃交替上举的动作主要是练习肩部的肌群,所以在上举的过程中,除了手臂积极地发力以外,练习者也要能积极地运用肩部的肌群力量。

  3、俯立绳索直臂下压

 俯立绳索直臂下压的动作能够很好地帮助肩部的肌肉进行塑形,与此同时对于三角肌的下束能起到很好地刺激锻炼作用。

 练习方法:人体面对肩部训练机,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攀扶在器械的把手处,右手抓住绳索的末端,同时保持直臂的状态,接着利用肩部以及手臂的力量将绳索做下压的动作练习。

 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手臂伸直的状态,左右手可轮流交替进行。

  4、哑铃肩部环绕

 哑铃肩部环绕的动作能够对于肩部的上束、中束,下束起到非常好的塑形作用,也能够帮助肩部肌肉增长。

 动作步骤:两脚打开与肩同宽,挺胸拔背,双手各持一哑铃,两臂向两侧打开,以肩关节为轴,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速度不宜过快,要充分体会到肩部被牵拉的感觉。

肩关节肌肉锻炼方法有哪些2

  一、主动活动范围锻炼

  1、爬墙法: 是肩关节锻炼的最常用方法,首先患者面向墙壁,双臂紧贴在墙面上,然后手指带动手臂逐渐向上做爬墙的动作,一点点用力地向上爬,尽量达到更高的高度,建议患者每天爬到某个高度之后在墙上画一条线,每天进步一些,直至达到正常范围;

  2、画圈法: 可以上下方向画圈,也可以左右方向画圈,通过画圈的动作,达到增加肩关节活动度的目的,建议每次画10-20圈,每天练习3-5次,根据患者疼痛的情况以及患者的体力逐渐加量;

  3、梳头法: 患者双手交替去摸自己的`前额、头顶、枕后以及耳后,向前纵向绕头1圈,就像梳头一样,每次练习10-20下,每天练习3-5次;

  4、器械锻炼: 可以使用小区或公园中的锻炼器材,锻炼肩关节,如使用能够上下拉伸的器材,进行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拉伸锻炼,从而达到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的目的。

  二、被动活动范围锻炼

  1、被动前屈上举: 患者平卧,用健侧手用力将患肢上举达,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在患肢不用力的情况下,维持该角度2分钟;

  2、钟摆练习: 患者弯腰90°,患侧上肢下垂,以健侧手扶住患侧手腕,健侧手用力推、拉患侧前臂,使患侧肘关节划圈,可以逆时针划20圈,顺时针划20圈,在患侧前臂能达到的最大的活动范围内活动;

  3、被动内旋: 患者站立,健侧手背在脑后,患肢背在背后,两手握住一条毛巾的两端。健侧手握毛巾尽力将患手向上拉,患肢不用力,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2分钟;

  4、被动体侧外旋: 患者平卧,患侧肘关节紧贴在体侧,屈曲90°,健侧手用木棒顶住患侧手掌,尽力向外推患侧手,并维持患侧肘关节紧贴体侧,维持此动作2分钟。

 另外,肩关节的锻炼还可以做体前内收、被动外展位外旋、等长肌力锻炼、等张肌力练习、外展牵拉、抗阻内旋等的锻炼。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度恢复正常后,要进行一些肌肉力量的锻炼,比如锻炼三角肌,三角肌是肩关节外展的主要肌肉

 锻炼力量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对抗的阻力运动,同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在锻炼时也应兼顾,可以做等长肌力锻炼,功能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坚持锻炼,关节功能可逐渐恢复。

肩部肌肉训练有哪些

 肩部肌肉训练有哪些,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会对自己的肩部进行一些训练,肩部的训练可以让我们的身形更加的好,穿衣服会更加的好看,下面我为大家解答肩部肌肉训练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肩部肌肉训练有哪些1

  1、从过头推举开始

 训练开始时,你的精力充沛,此时以多关节打头阵的方法屡试不爽。多关节也被称为“复合练习”,两个以上关节同时活动,这就能同时训练到多个肌肉群。过头推举是最常见的肩部多关节练习,它会训练到三角肌、三头肌以及其他辅助肌肉群。

 选择正确的至关重要,选择适当的负重也同样如此、做6-8下就能达到肌肉极限的重量最为合适。

  2、采用坐式和站式推举

 虽然无论你是站着还是坐着做推举练习,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两者之间仍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站立时,你的臀部和膝盖能更好地发力。这样的被称为站式肩部推举,相比于坐式推举,你可以以更大的重量练习或者做更多次数。

 坐式推举被认为能够更好地针对目标训练群,因为你的下半身难以助力。但是你不得不牺牲一些重量和次数。

 这两个都能很好地训练肩部。不要偏爱其中一种,这两个你都需要练习。

  3、自重推举先于机械推举

 自由重量过头推举要比那些靠机械完成的推举更难以掌控。为了增加你的稳定性,做这类练习时你不得不以重量或次数为代价。你应当在训练前期,在你还未筋疲力尽前,先进行难度较大的训练,因此,先做自重推举是个很好的开始。你可以把机械推举安排在后,当你太疲惫难以掌控平衡时,再做机械推举,这时你就能把重心放在推举上,而不是平衡上。

  4、注意过颈推举

 当你训练三角肌时,以较大重量较少次数做上几组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是做过颈推举,这就不是什么好选择。当杠铃绕到颈后时,肩部肌肉处于最薄弱的位置,若重量过重,你受伤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重量较大时,还是做颈前为好。

  5、直臂上拉、另一个多关节

 锻炼肩部的多关节可不止过头推举一个,直立划船也是其中之一。两手分开适当的距离握杆,这样上拉时,你的上臂就会直接朝向外侧,这能很好地锻炼三角肌中部。和侧平举一样,做直立划船时会有些耸肩,因此上斜方肌也会得到锻炼。你可以在练习完过头推举后做直立划船,也可以在训练的最后练习,耗尽最后的体力。

  6、推举后进行孤立训练

 单关节不需要辅助肌肉,因此你可以用它专门锻炼三角肌各部位。要训练三角肌的前中后部,你必须练习那些专门锻炼三角肌的。锁定手肘角度就能达到这个效果。手肘弯曲的角度在练习中不能变化,也就是说,它必须锁定在一个位置。

 做单关节时,选择你每组能做10-12个的重量。通过这项练习,你完全可以训练三角肌直到肌肉极限。

  7、前平举锻炼三角肌前部

 当你直臂持铃向上举起时,你主要锻炼的是三角肌前部。这个可以站着或坐着练习,可以一次锻炼一只手臂也可以两只手臂同时锻炼。你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器材,如杠铃、哑铃、拉力器或是其他器械。肩部多关节也会训练到三角肌前部,因此,这个作为单关节练习,应当置于多关节之后。

  8、侧平举锻炼三角肌中部

 侧平举这个单关节主要训练三角肌中部。它的活动范围在身体侧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侧平举”。

 和前平举一样,侧平举也可以站着或坐着练习,可以一次锻炼一只手臂,也可以两手一同锻炼。虽然一些人试图用单臂杠铃练习侧平举,但是这给增添了很多局限性,通常来说,它适合用哑铃、拉力器或其他器械进行锻炼。

 做侧平举时,你的上臂部会向身体外侧伸出,这和颈后过头推举时一样。因此,这两个都主要锻炼三角肌中部。

  9、俯身平举锻炼三角肌后部

 当你俯身,弯曲手臂,将哑铃拉向身体内侧时,你锻炼的是三角肌后部。这个和多关节划船运动极为相似。无论你是站着、坐着或是在机器上练习,都是一样的。使用反式蝴蝶机夹胸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能锁定你手臂的弯曲位置。而另一个,站立反式拉力器飞鸟则能让你伸直手臂,将后三角肌练习转化为三头肌练习。

  10、做单关节平举时手臂不要伸直

 整套中,手臂轻微弯曲,将肘部固定。一旦你开始开合肘部,三头肌也会跟着活动,这样会减少孤立的有效性。做侧平举和站立反式拉力器飞鸟时,很多人错误地将肘部打开到180度,然后再拉回90度。重量太重通常是罪魁祸首,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此训练时,有人在一旁监督能够帮助你避免错误的姿势。

  11、确保三角肌各部位均衡发展

 肩部若有一部分锻炼不均衡,这部分就会变得十分显眼。一般来说,专注于训练胸肌的人的三角肌前部会过度发达,而肩部推举则主要锻炼到三角肌中部。如果你忽略背部训练,你的三角肌后部就会发展不平衡。一段时间后,这部分不发达的肌肉在镜子里就会变得很显眼,也会增加回旋肌受伤的风险。

 说到单关节练习,如果你有某个薄弱部位,你可以在能量满满时先用单关节练习锻炼这个部位。或者考虑它作为第二个练习。如果你的三角肌发展均衡,你可以调整顺序以确保其他部位平衡发展。如果你总是把一个部位的练习放于训练的最后,长此以往,它就会成为薄弱部位。

  12、重视回旋肌

 每个人都想要坚实的肩部,但是没人想过要训练回旋肌群。为什么要训练这些你都看不到的肌肉呢?因为回旋肌有助于稳固肩关节。如果你训练三角肌却忽略了回旋肌,那么两部分肌肉群的力量比就会失去平衡,这会增加你回旋肌受伤的风险。做内旋外旋练习对于回旋肌群十分重要,尤其是长期举铁人士。

  13、小心肩部疼痛

 和死亡一样,肩部疼痛对于长期举铁的人来说也几乎是无可避免的。你应当根据肩膀疼痛的

 程度考虑尝试不同的器械。比如,做肩部推举时用哑铃代替杠铃,这能让肩部在更为自然、无疼痛的范围活动。持续性的疼痛就有点麻烦了,可能是肌腱炎或是回旋肌损伤。不要低估了这些疼痛。休息、消炎药和冰敷都对缓解疼痛有所帮助。亲自学习回旋肌练习比医生教你要好得多。

  14、不要忽视耸肩

 很多人会在肩部训练的最后加入耸肩练习,因为在做完过头推举和侧平举后,上斜方肌已经十分疲惫。因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加入单关节的耸肩练习来结束训练能很好地锻炼上斜方肌。然而,耸肩无法锻炼到斜方肌中下部,因此,这些部位最好在练背日里再加强锻炼。

  15、适当改变肩部训练

 随着你的身体逐渐适应训练强度,训练效果也逐步递减。这时候,同样的锻炼不再产生同样的效果。这样的情况通常发生在用同样的方法训练了6-8周后。是时候改变你的肩部训练了,调整重量,或是用相似的替换原来的练习。相似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训练肌肉,促进肌肉增长。

  16、关注分化训练

 如何制定你的分化训练也很重要。如果你不是在锻炼三角肌的同一天训练胸肌和/或三头肌,那么就在锻炼三角肌的前两天或后两天训练它们,确保不要过度训练。如果你是在同一天训练它们,那么先从最大的肌肉群(胸肌)开始锻炼,然后再到肩部,最后是三头肌。

肩部肌肉训练有哪些2

  1、杠铃翻转推举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膝上高翻的,友情提示这是一个很残酷的,新手建议用空杠练习。

 身体直立双脚打开,将杠铃杆握好之后,先将杠铃上翻,接着连续推举两次,下放到最低就算一次,然后重复这个,每组做5次,也就是10次推举,5次上翻,这个可以让你的整个身体得到充分的伸展。

 当你的开始感到无力时,双腿就会接替核心发力,所以这是一个全面增肌的。这个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在增肌的同时,还能提高你的心率,因为这是一个处于有氧状态下的抗阻运动,这属于运动员耐力训练,结合了奥林匹克举重的训练方式,和健美运动员的训练次数范围,所以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

  2、杠铃直立划船

 这个是相当残酷的,你要不停的向上拉,所以前臂会累到不行,你会感到无力,特别是手的握力,你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握力上,我知道这会很难,但这对你是有好处的,你会感觉很爽。训练要刻苦,更要动脑子,我们举铁不是为了面子,所以不要过于在意重量。

  3、站姿哑铃侧平举

 这个我们可以只做一组递增组,但是这一组很长而且很难,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做的大多数,都采用了站姿,这是为了让核心参与进来,让你在锻炼肩部肌群的同时,通过复合刺激到腹肌。

  4、反向哑铃飞鸟

 这个依旧采用站立姿势,需要你弯腰九十度,手臂完全向两边打开,这个不需要使用大重量。

目录导读:

如果你要练肩,不能总是说“把胳膊抬起来”,那胳膊有很多个方向抬起来,到底从哪个方向抬起来?

比如练二头的弯举,学名叫做“肘屈”,也就是肘关节的屈曲动作,如果你明白了“屈曲”的意思,动作中还有“膝盖屈”“跖屈”“肩屈”“躯干屈”

同样的,身体每个部位或关节,经常发生一些类似的动作,这些类似的动作,应该有一个关节动作名称来加以概括描述

身体只有在接受正确的生理刺激后,才会产生正确的生理反应

肌肉只有在主动发力并克服阻力完成动作,才会产生正确的生理刺激

比如上文的练肩

那么这三个动作,胳膊伸直抬起来的叫“肩屈”,胳膊伸直向身体侧面抬起来的叫“肩外展”,胳膊伸直向身体侧面运动的叫“肩水平外展”

上文讲到,很多身体部位相似的动作,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名称,当你掌握这个动作名称后,就算你是小白,那你的训练动作也不会偏差很大

还以上文的练肩举例吧

①认识肌肉

想练肩膀,那肩膀那儿需要练哪块肌肉你总得了解一下吧(大后天开始,有几十篇文章帮大家认识了解肌肉)

经过你的搜索查询,原来肩膀那儿的肌肉叫做“三角肌”,并且三角肌分为前束、中束和后束三部分

②了解肌肉功能

三角肌的前束是让我们的肩屈,三角肌的中束是让我们的肩外展那么“肩屈”的意思是?“肩外展”的意思是?

③肌肉主动克服阻力完成动作

明白了“肩外展”的意思,那我主动收缩肩部肌肉,做一下这个“肩外展”动作,嗯,再拿个小哑铃,OK,肩中束的训练动作,你已经掌握了

④找寻动作规律

刚刚讲到的,三角肌中束的基础动作你已经掌握了,就是主动克服阻力来完成肩外展这个动作,那么你就会发现,市面上常见的三角肌中束训练动作很多很多,看似五花八门,其实稍微一分析,都是在做“肩外展”动作

①定义

屈曲:肢体关节角度的缩小

伸展:肢体关节角度的变大

②举例

▼肘屈曲,肘关节角度变小

▼肘伸展,肘关节角度变大

①定义

外展:肢体在冠状面远离身体中心线

内收:肢体在冠状面靠近身体中心线

②举例

▼肩外展,胳膊在冠状面内“离开身体”

▼肩内收,胳膊在冠状面内“靠近身体”

①定义

侧屈:中轴在冠状面内向左或向右弯曲

旋转:脊柱以中轴为中心旋转

②举例

▼体侧屈,之前文章中提过,不推荐这个动作

▼旋转(脚固定)

①定义

水平外展:肢体在水平面远离人体中心线

水平内收:肢体在水平面移向人体中心线

②举例

▼肩水平外展,双手从并拢到分开

▼肩水平内收,双手从分开到并拢

▼髋水平外展,坐姿髋外展,膝盖由并拢到分开

·

▼髋水平内收,坐姿髋内收,膝盖由分开到并拢

①定义

外旋:肢体的轴心离人体中心线旋转

内旋:肢体的轴心向人体中心线旋转

②举例

▼肩内旋,屈肘,手从身体侧前方转至几乎接触身体

▼肩外旋,屈肘,手从几乎接触身体转至身体侧前方

①定义

旋前:前臂绕着纵轴旋转使掌心旋向下、向后

旋后:前臂绕着纵轴旋转使掌心旋向上、向前

②举例

▼小臂旋前,掌心转至向下

▼小臂旋后,掌心转至向上

①定义

骨盆前倾:骨盆旋转,使髂前上棘向前移动

骨盆后倾:骨盆旋转,使髂前上棘向后移动

②举例

▼骨盆前倾、骨盆中立、骨盆后倾三种体态对比

①定义

足外翻:足部绕轴旋转,使脚心转向外侧

足内翻:足部绕轴旋转,使脚心转向内侧

②举例

①定义

髋外旋:股骨绕纵轴旋转,使大腿内侧转向前方

髋内旋:股骨绕纵轴旋转,使大腿外侧转向前方

②举例

实在是找不到动态示范图

站立时,两脚并拢,脚尖朝前。将右脚脚尖右转45度,这个过程就是髋外旋。将脚尖转回来到正前方的过程,就是髋内旋

①定义

肩胛前引:肢体沿着纵轴向前端伸出

肩胛后收:肢体沿着纵轴向后端缩回

②举例

▼肩胛前伸,正常姿势下,肩胛骨过度前移

▼肩胛后收

①定义

足背屈:屈曲踝关节使脚趾向上端移动

跖屈:伸展踝关节使脚趾向下移动

②举例

▼足背屈,也就是通常的“勾脚尖”

▼跖屈,也就是通常的“绷直脚背”

①定义

肢体关节的活动超出正常范围

②举例

▼肘超伸

▼膝超伸

上文已经进行解释和说明,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下基本的了解,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总结,以及做到反向思维和触类旁通

比如

外展内收、水平外展水平内收、外旋内旋,只有肩关节和髋关节能做到

让关节角度大小变化最明显的屈曲和伸展有肘关节和膝关节

建议收藏下,有时间了可以多看看示范图,对每个关节动作名称有基本的了解,有助于以后对于肌肉的认识和了解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作为科普知识分享,不能取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如有病患不适,请及时就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07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