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拉力器弹簧的好还是皮筋的好

健身拉力器弹簧的好还是皮筋的好,第1张

各有不同用处,就像健身房用大重量增肌,小重量塑型一样。没有那个好那个不好的

哪一个效果都差不多的,主要还是看练习的方法。

弹簧拉力器俗名扩胸器,正是为了锻炼胸肌而设计的。当然弹簧拉力器也可以辅助锻炼其他部分的肌肉。

问题一:拉力器的作用,每天练拉力器有用吗 拉力器可以很大程度提升腕力与臂力,但是练习拉力器不是在于每日练习的量而是在于能否持续练习并长久坚持

问题二:拉力器对练肌肉有什么作用 主要是强化你上半身的肌肉。如二头肌肱挠肌等等

记得采纳啊

问题三:拉力器有几种拉法,分别有什么用 站姿前叉到锁骨下方,练上胸中缝。交叉到裤裆练下沿和中缝。俯身环抱夹胸也是整个胸肌都能 到。站姿拉倒 可以练背阔肌。二头弯举拉到脑后可以练二头内侧。好多动作

问题四:拉力器健身作用大吗 只要坚持,没有健身器材一样。但是要注意方法,有条件的话当然更好一些

问题五:拉力器对于锻炼身体到底有多少作用呢??? 我觉得作用不是很大,要有恒心。最近有一款跑步机不错,是BH跑步机G6442,是欧洲百年品牌,最近在搞促销活动,价格上便宜了好多,产品功能齐全,还能网点购买,还赠送价值不菲的运动礼品,分别有避震跑步垫,铝制运动水壶,运动毛巾,运动护腕。进行跑步运动,可以避酷暑,不仅如此,还可以锻炼身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且室内运动,不会出现中暑等意外情况,是万无一失的运动方法。总之多锻炼锻炼,对身体总归有好处的。

问题六:拉力器怎么用啊? 拉力器其实没有什么效果地!!

首先,你得明确你的锻炼目的:是想把胸肌练厚实,还是只是塑造一点胸形,或是具体发达胸肌的某一部分,还是让整个胸肌都发达起来。当明确目的以后,就要考虑用什么动作来练什么部位。比如,用通常的俯卧撑,主练胸肌外侧,对发达胸肌外则很有效。它是练胸肌采用的最一般的实效方法。如果,只是想做一般的胸肌锻炼,不用像专门的健美运动员一样,那么,该运动是最好的,最方便的,它不受场地,工具的限制,几乎随时随地都可做。但如果,要求更高的话,就得用一些器械来练习,比如:卧推,需要杠铃,卧推凳等。但它的可调性很大,握距不同,练的胸肌部位就不同。握距窄一点,练的部位越靠近内侧,可以对胸肌中缝进行塑造。握距宽一点,就可练,胸肌外侧。还有,双杠臂曲伸,对胸肌下缘和外缘的塑造是行之有效的动作。还有,仰卧飞鸟这个难度较大的动作,对整个胸肌发达很好。以及,在专用器械上练习蝴蝶机,都有效。但是,建议最好采用基本动作来练习,就是,卧推,俯卧撑,以及斜板卧推(练胸肌上部)。还有,引体向上,虽然主练背肌,但对胸肌仍然有效,(尤其是上胸肌)。上述的只是对动作的选择。其实锻炼更重要的原则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浮。如稍有不慎,就会受伤,适得其反。还有适当的营养,与恢复都是重要的因素,不能马虎。

找准目标,找对方法,持之以恒,就会有收效。

以上,只是一个浅表的论述,建议到专门的健身房参加正规的锻炼。那有专门的教练和场地,器材。效果会事半功倍。

问题七:拉力器怎么使用

问题八:拉力器中的绳子是干啥用的 中间的橡皮筋绳子是不会断掉的这样就算某根弹簧断掉也不会弹出来伤害到你自己。

不能剪断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吧拉力器拉开的时骇,力有多大啊。弹簧突然断掉或者脱落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时候就最能体现出绳子的作用哦。

爆发力对许多体育项目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速度力量性项目。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都非常重视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爆发力的发展,无论运动员身材高大或是矮小,爆发力的优劣已成为其能否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当代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对爆发力认识的不断深化密切相关。

本文主要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对爆发力训练的基本方法、训练方法的采用原则和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1爆发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身体的某部位或运动器械之所以能获得一定的速度而运动,是肌肉收缩做功的结果。而体育运动项目的绝大多数的动作,都是在快速节奏或爆发性用力的情况下完成的。

基于爆发力的重要性,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爆发力训练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随之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爆发力训练方法。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训练实践中如何正确地、有效地发展爆发力。

11负荷的要求

在爆发力的训练中,做一般和专门力量练习以发展局部肌群爆发力时,负重量可达到最大重量的70 %~90 %;在完成接近专项技术的练习时,负重量可达最大重量的30 %~50 %。在专项比赛动作练习中,负重量应接近于比赛条件。

每种练习的重复次数的选择要能促进力量的增长,同时又不能多到使练习的动作结构发生变化,应以保证完成动作时不降低工作能力和频率为准。一般重复次数在1~4 次到5~10 次之间重复3~6 组。重复次数、合理的时间主要取决于负重的大小,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动作的结构特点。在一次训练课中,安排的练习量不宜大,爆发力的练习通常在20 min 以内。

12大负荷训练法按照传统的力量训练理论,快速完成小负荷(最大负荷的75 %以下) 和中等负荷(75 %~85 %) 的力量训练,是用于发展爆发力的常用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动作的爆发力。大负荷(85 %~95 %以上) 训练导致动作速度缓慢,被强化的是发展最大力量而不是爆发力。由于很多教练员都确信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因而误导一些教练员在比赛前期和比赛期放弃了大负荷力量训练。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

有关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展爆发力方面,大负荷训练优于中、小负荷训练。这主要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向运动单位发放冲动的频率和强度。大负荷训练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的冲动强度大、频率高,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募集) 运动单位尽可能达到有目的的和同步的活动。虽然大负荷训练使动作速度相应变慢,但能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使肌肉产生的力量更大,因而训练效果明显优于中、小负荷。

美国的布里奇沃特大学的实验研究(1986) 进一步表明,大负荷慢速训练与快速训练对增长力量是一样有效。实验中挑选了6 名受试者(平均年龄25 岁) ,使其一条腿作慢速移动(60 °/ s) ,而使另一条腿作快速移动(240 °/s) 。每次训练课要每条腿以最大力量运动20 s ,共练习3 次。其结果是,慢速训练的腿的力量,比快速训练的腿的力量提高快。

中、小负荷训练可以使肌肉产生快速收缩,能够发展爆发力。然而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入的刺激强度,可能还不足以诱发足够高的神经冲动发放频率,完成全部运动单位的激活。这可能用中、小负荷训练是发展爆发力有限的原因之一。

前联邦德国学者施密特等人对大负荷和小负荷两种训练方法对肌肉收缩特征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A 组采用最大力量的80 %~90 % + 1 kg 的大负荷,每组完成1~4 次;B 组采用最大力量的30 %的小负荷,完成5组,每组重复7 次。8 周训练后,两组运动员的力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增长,而动作速度却只有采用大负荷的A 组运动员获得了明显的增加。这表明,为激活(募集) 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采用最大重量的30 %的负荷量是不够的。在发展爆发力的各因素中,最大力量起主导作用,最大力量的增长有助于爆发力的发展。前民主德国研究人员认为,如果由于相对力量没有提高,专项爆发力的提高受到了阻碍,那么就应该在训练中安排最大力量的训练。前苏联的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的观点似乎更为“激进”,他们认为最大力量对于发展爆发力是极其重要的,前苏联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大重量的杠铃练习。我国学者万德光在《现代力量训练法》一书中提出,爆发力的发展有赖于最大力量的发展水平,任何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也适用于发展爆发力,调整期量轻,重复次数多,训练时间长;赛前期一周仍安排两次力量训练,比赛期安排一次。我们认为,赛前期和比赛期运动员爆发力的发展与保持的水平高低,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合理地安排大负荷阻力训练比只采用中、小负荷训练,运动员的爆发力会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持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要使某块肌肉的爆发力得到长期(如整个赛季) 保持与发展,不仅不应只采用中、小负荷,而且还要求练习的动作尽可能与比赛动作的力量———时间结构相接近,选择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项目特点和各种练习的性质,在赛前期和比赛期的负重训练中,建立起大、中、小负荷训练之间的平衡关系,以防止极端化。

1.3大幅度训练法

增加运动员练习动作的用力距离,在训练中可通过改进动作技术和发展其身体各部位关节的柔韧性来实现。但是一个好的力量训练计划必须要考虑到增加技术动作的加速距离,同时又要能提高技术动作的力量。凡是增加了动作幅度,又增加了肌肉力量的练习,其爆发力也会提高。改善肌肉柔韧性的关键是要在每个力量练习的动作中,都要把肌肉充分发伸展,然后充分屈曲。爆发性动作要在肌肉处于充分伸展状态下开始,在完成动作幅度的最后阶段还要继续发展快速力量。因为在动作结束前,使动作的速度与力量能持续不断地增加,是动作具备有爆发性用力的重要标志(夫•库兹洛夫) 。即每次练习都要让技术动作做得完整和准确,在最后用力阶段承受最大阻力,这样肌肉可以得到更大的刺激。如果只用中等幅度的动作进行练习,那么既不会提高关节的柔韧性,也不会增加肌肉处于伸展状态时的爆发力。美国的特韧斯科特认为,运动员应在放下举重负荷之前,将这种肌肉充分收缩的姿势坚持1 s。由于这样对训练

的要求更高,因此大多数运动员由于肌肉不能充分收缩,不能坚持1 s 而失去了承受发展力量的重要刺激机会。我们认为,在进行负重训练时,要把超过最大动作幅度的练习包括在内。如要在几个类似的练习中进行选择,应该选择一个用力距离较大的那种练习。运动员在反复作几次正确的动作之后,在肌肉处于充分收缩姿势时暂短地停留一下,使肌肉处于等长(静力性) 收缩状态,肌肉的最大力量就可以得到充分增加。

1.4递增训练法

启用发展爆发力的训练手段,应采用能使肌肉产生高强度快速收缩的练习手段,对于这些练习来说,动作的力量特征和速度特征的对比关系是极为典型的,即较大的力量表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完成专项技术动作时,其爆发力发挥的特点是要在足够高的水平上,同时表现力量性和速度性的运动可能性。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需要兼顾练习负荷与练习速度这两个因素的发展。

但是,在提高爆发力训练过程中,力量和速度这两个构成因素总的来说是难以和谐共存的,因为肌肉收缩用于对抗不同重量的负荷时,呈现出最高力值与最大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另外,速度的进一步提高须通过力量因素的改变来实现。英国教练员威尔福认为,过去那种既适用于发展力量又适用于发展速度的传统训练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讲并不能够影响爆发力的提高。

希尔等研究指出,在最大用力的情况下,负荷小则加速度大;而负荷增加,则加速度降低,直到运动完全终止(负荷超过人体的最大力量) 。运动实践证明,递增爆发力的速度和力量成分是发展爆发力的有效方法。当采用大负荷训练时,最大力量和对抗这种负荷的肌肉收缩能力得到了提高,即有利于改善爆发力的力量成分。然而,肌肉的收缩速度却难以达到比赛时对抗有限负荷所需要的肌肉收缩速度。当采用小负荷发展爆发力,有利于提高爆发力的速度成分,但是,力量成分又达不到比赛时所需要做出的动作的肌肉收缩力量。因此,调节好力量与速度这两个因素的匹配关系,提高爆发力构成因素的综合整体效应,是发展爆发力的核心问题。

爆发力具有其专项技术特征,不同运动项目应根据专项比赛时爆发力的用力特征,设计和寻找爆发力训练中专项力量和专项速度的最优比例关系。

爆发力递增训练法的一般方法:采用渐增阻力法,保证负荷重量和动作速度稳固提高。每组练习所采用的负荷重量以能够正确举起6 次的重量为准,当动作速度达到极限的程度时,再将负荷量增加至只能完成6 次的重量,如此反复。这样,可使影响爆发力的力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得到交替、协调改善,有效地提高爆发力。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在全年训练计划中合理安排好力量、速度和爆发力训练的强度、量、频率。

1.5超等长训练法

跳深是一种典型的超等长练习方法,即肌肉先进行快速的离心收缩,紧接着爆发性地完成向心收缩,对提高运动员的支撑能力、快速力量,尤其是爆发力,有着其它练习方法无法相比的独特训练效果。前苏联的研究表明,随着阻力的增加(跳深高度) ,爆发力中的两个因素(力量、速度) 所占的比重起着变化。当阻力由70 %增加到95 %时,速度因素的增加要大于力量因素。当阻力从105 %增加到130 %时,力量因素增加得更多,大致是74 %~76 % ,与此同时,速度因素则下降至24 %~26 %。维尔霍山斯基认为,在018~111 m 的高度上跳深,训练效果最好,能满足一般运动员的训练需要。高度较低时,能使着地缓冲与起跳的转换速度达到最大值;相反,力量训练的作用越大。低于018 m 的高度适合于初学者和青少年训练;超过111 m ,或者以负重来增加跳深的难度,会增加着地缓冲向快速蹬伸转换的时间,降低爆发性练习效果。

前联邦德国的彼得•茨恒认为,最佳效果的跳深应由1 m 高度跳下并立即跳上另一个跳箱或沿地面向前跳。赞侬认为,跳远成绩在7180~8100 m 的男子跳远运动员,最适宜的高度是85~95 cm ,跳箱与下落点的间距为215 m ,紧接着沿地面跳远316~317 m;成绩在615~616 m 的女子跳远运动员,最适宜的高度是60~70 cm ,跳箱与下落点间距为211 m ,随后沿地面跳远311~313 m。笔者1999 年实验测试:三级跳远二级水平16 名男子运动员助跑两步单足跳深接跳远,适宜高度为35~45cm ,间距为3100 ±0106 m ,跳远距离为3130 ±0115 m。

目前,有关跳深训练的有效组数、重复次数以及恢复规律研究较少。一般多采用每周2 次,每次训练6~10次×6~10 组,组间间歇2~3 min。在进行跳深练习时,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安排训练,要求跳下后立即跳起,尽量高跳或远跳。选择跳得最高或最远的下落高度进行练习,可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如采用较低高度,有利于发展弹跳速度;如采用较高高度,有利于发展最大力量。跑、跳运动员可多安排直线型跳深练习,而投掷运动员则要多安排一些跳深加转体或侧跳等练习。

跳深练习对关节、肌肉、韧带的刺激较强,所以,在跳深训练前应有较好的一般力量训练基础,确定适合运动员本人的合理跳深高度。发展上肢爆发力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应采用与专项技术相类似的动作形式,如用摆动器械的方法(或结合滑轮、绳、球等练习手段) 进行超等长性肌肉收缩的训练。

16反应训练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动力性练习的速度冲击性负荷,刺激肌肉的本体感受器———肌梭,强化牵张反射的效应,提高肌肉的反射性收缩力量。反应收缩形式是一种高强度活动的肌肉拉长———收缩周期形式(比勒1986) 。就其本质而言,反应训练法属于超等长练习,它能有效地增强肌肉爆发力。

该形式可通过各处中练习动作表现出来,一是以大强度跳跃为主的弹跳反应力,另一是以击打、鞭打、踢踹为主的击打反应力。

如立定三级跳和多级跳,连续的单脚跳和跨步跳、蛙跳、跳远、跳高、台阶跳、障碍跳等等。这些练习的负荷强度和密度的变化,可通过重复次数、沙衣、练习速度、标志物等因素来控制。如负重练习则一般负重量为体重的5 %~15 %。可利用滑轮拉力器、橡皮筋、小哑铃、短棒等模仿击打、鞭打、投、踢踹等动作练习,每组次数一般为5~8 次。还可采用大、小负荷对比交替练习,开始时采用克服大阻力的练习,随即突然减小阻力高速完成相同技术动作的练习等。值得注意的是,练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要确保动作的爆发性和正确性,应注意组间间歇,疲劳时应停止练习。

2爆发力训练方法的采用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21专项性原则

从竞技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看,爆发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专项力量,即直接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在发展爆发力的训练中必须遵循“专项性原则”,即练习的动作幅度、动作方向、肌群的工作性质、爆发力的发挥速率,必须与完成专项技术动作相符合。美国著名的力量训练专家约翰•杰西在20 世纪70 年代就提出,运动员不应该在爆发力训练中过多地进行垂直面内的抗阻力练习。因为除去举重和赛跑之外,几乎所有其它的运动项目都更多地涉及到身体的旋转运动和额状面、矢状面的运动。这就要求我们跑、跳、投的动作结构尽可能与专项技术相一致,以发挥出最大的动作效率。

22爆发力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221 负 荷

爆发力训练时,既要发展主动肌力量,又要注意发展其对抗肌群和协同肌的力量;采用的负荷不同,其效果也不同。要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负荷。训练时要集中注意力,做到“快速和瞬间的爆发性用力”。

222根据实际调节训练

根据不同训练阶段的要求,递增爆发力构成的力量与速度两个成分,这样可避免爆发力的发展停滞不前。

223加强专项技术训练

加强专项技术训练,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发力前的伸展放松能力。如果发力前有关肌群处于紧张状态,造成用力方向、用力角度不正确,导致了正确技术的用力工作距离缩短,而影响爆发力的充分发挥。

224爆发力训练中的间歇时间

爆发力的训练需消耗相当高的“神经能量”,练习的组间恢复时间要相对较长(3~4 min) ,因为在提高爆发力的练习中,最佳的效果要依赖于中枢神经向运动单位发放高频率的冲动。为了确保动作的爆发性用力特征,应该避免疲劳。

225注意放松练习

练习间或练习后,做一些徒手伸展放松性练习,可使肌肉保持快速收缩能力。主动肌收缩,对抗肌放松,动作协调配合,减小主动肌收缩的阻力,收缩速度增大。

   拳击 是是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它既有业余的,也有职业的商业比赛。那么拳击选手日常是如何进行训练的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拳击选手速度训练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为了击中目标或避开对手的击打,就必须具有迅速完成各种动作的速度,这也是在实战中能否击败对手的重要条件。

 一、速度训练的主要内容

 1、位移速度。即动作中突然改变方向的能力,包括平衡和对惯性的控制。如步法、身法的移动等。

 2、肌肉速度。即以正确快速的动作克敌制胜的能力,主要是肌肉收缩的速度。

 3、心灵速度。即用灵活敏捷的思维,思考如何挫败对手,反击对手。

 4、动作速度。由正确的状态,正确的姿势,以技术动作攻击。

 5、视觉速度。它是指眼睛能否在对手运动或静止时迅速地发现其破绽。

 二、具体训练 方法

 1、练习30米跑:身体素质训练采用30米速度跑就可以了。这样的距离,能发挥速度,提高下肢力量,还能提高协调性。在跑步过程中改变条件,还能培养受训者精神集中能力和应变能力。包括以下内容:30米快速跑、30米变向跑、30米加速跑、30米侧向跑。

 2、练习反应速度:一方进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者在对手进攻之前发现其动作,并准确做出防守动作。

 3、快速跳绳(半分钟跳绳,计次数):一是双脚跳一次,绳绕一周。二是双脚跳一次,绳绕两周。

 4、打靶练习:一是按照预定的顺序,击打拳靶,评定完成规定动作数量所需的时间。二是规定30秒时间,按预定顺序反复击打拳靶。

 5、负重练习:如马步推砖、戴重拳套和腿系沙袋空击或击打吊袋等。

 三、在速度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训练动作,采用的动作是受训者已熟练掌握的正确动作。

 2、击打动作练习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0秒。

 3、专门性的动作速度练习应与实战对抗动作相一致。

 4、训练时要掌握好练习的间歇时间。

拳击选手体能训练

 一、耐力训练

 1、 长跑 :要求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

 2、负重越野:自己背负不低于30公斤的背囊(女子为20公斤),在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时间为一整天或两天,每周或两周一次。

 3、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不允许,也可用 游泳 、自行车等代替长跑,运动量相当。

 二、力量训练

 1、大腿力量训练: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2、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3、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

 4、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组。

 三、平衡训练

 1、单脚平衡:单脚站立完成前仰后俯动作多次。

 2、动态平衡: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

 四、柔韧训练

 1、单杠悬垂,拉伸肢体。

 2、压腿,下腰。

 3、拉伸身体两侧肌肉。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并接在长跑之后完成。

 注意:在比赛前10天减少运动量,以免行动中肌肉疲劳。

拳击选手耐力训练

 耐力是身体素质的基础,是证明人体能否持久活动的能力。例如在实战对抗训练中,一名技术超群、速度快、拥有良好战术思想的运动员,在第一和第二回合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得分上领先于对手,但在第三回合中,仅仅因为耐力不足,攻守僵化、呆板,动作迟缓,甚至会出现由胜到败的局面。所以加强耐力训练,练就充沛的体力,是正常发挥技术和战术水平的重要保证。

 一、耐力训练的一般内容:耐力可分为两种,一是力量耐力,二是速度耐力。它表现为在较短的实战时间内,能保持有一定的力量、速度,且有一定的密度和强度。

 二、耐力训练的一般方法

 1、击打沙袋: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之后,要保持一定速度和力量,连续做5组以上击打。每组为3分钟。

 2、变速跑:3000米至10000米距离中,快跑50米,慢跑50米。

 3、匀速跑: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50次左右,负荷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4、五公里越野跑:跑步时,要经常变换步幅和节奏(不停地改变步幅,可使不同的肌肉纤维受到锻炼)。

 5、跳绳:跳绳3分钟,休息1分钟,再进行下一组的练习。每次训练做3组即可。当受训者觉得适应此运动量时,可去掉中间的休息时间,连续跳30分钟。

 6、空击3分钟为一组,做3至5组。

 7、实战与不同对手进行车轮战练习。

 大家在耐力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安排好练习的数量、强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

 2、要针对实战对抗的特点和受训者的身体素质,尽可能进行专项耐力训练。

 3、要注意锻炼和培养受训者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拳击选手力量训练

 力量是一切运动的源泉,是指以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内外阻力的能力,它由两种因素组成:

 1、完成动作时肌肉群收缩的合力,例如直拳击打,除上臂的肱肌、肱二头肌外,肩带肌肉亦参与工作,这些肌肉参与直拳运动,形成合力击打目标。

 2、肌肉收缩的协调能力。当主动肌工作时, 其它 协调肌配合。肌肉力量按部位分为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下肢力量。按肌肉的收缩形成,肌肉的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与静力性力量,而动力性力量可再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一般而言,武警擒敌术通常为动力性力量。按运动项目对力量素质的不同要求,也可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

 力量训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徒手练习,例如拳法中的空击练习、发展腿部力量的蛙跳、30米跑、中长跑等。二是利用力量训练器材练习。所

 说训练器材,是指专门用来发展力量素质的器材,如综合练习器,可以使人在坐、卧、站等各种不同姿势下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

 发展力量训练的方法:

 1、负重抗阻练习。这种练习是依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来发展力量素质,如推举杠铃等。

 2、对抗性练习,是双方以短暂的静力作用发展力量素质,如双人顶、推、拉,负重下蹲等。

 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是依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如用拉力器、拉橡皮筋等。

 4、使用力量训练器练习,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姿势下进行练习。

 5、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即克服自然环境,发展力量素质,如在沙地、草地、雪地跑或跳等。

 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杠端臂屈伸、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推倒立、纵跳等。

 在发展力量训练中应把握几个问题:

 1、要有针对性:一是注意专项特点,二是注意准确的发展部位。例如在发展某肌群力量练习时,一定要将阻力施加于该肌群。

 2、系统安排。力量训练增强得快,停止训练后消退也快,例如力量训练20周,每天练习,力量增长50%,以后完全不练,30周后完全消退。

 3、局部力量与整体力量要结合,要科学安排和调整运动负荷。力量训练要与其它非力量训练或放松练习交替进行,以增强肌肉的弹性。力量训练要合理安排,通常每周不

 超过3次。另外力量训练不宜在疲劳时进行,否则就不是发展力量而是发展耐力了。

看过拳击选手如何训练的人还会看:

1 拳击选手如何训练 拳击选手的训练方法

2 练习拳击的步骤

3 拳击整体浇铸的身体——泰森谈力量训练

4 体适能健身——拳击手身材打造秘籍

5 拳击手重沙袋训练要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091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