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小腿肌肉萎缩,怎样做恢复性训练?

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小腿肌肉萎缩,怎样做恢复性训练?,第1张

肌肉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康复训练:从一个月后去掉石膏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早、中期训练旨在松解踝、跟部伤、术后粘连,恢复踝关节伸屈活动度和精细运动调节功能。早期阶段(术后46周)以床上踝关节的非阻抗伸屈功能活动为主。中期(术后15-3个月)应下地走路和进一步功能锻炼,如向前和向后走路、蹬功率自行车、足滚圆木练习等。初下地训练时,鞋跟应适当垫高,以减轻对跟腱的牵张力,待适应后再逐步将鞋跟减低。后期(术后3-6个月)以恢复踝跟肌、腱抗牵拉张力的肌力训练为主,如负重起踵练习、踝背伸抗阻练习等,为重返训练场作最后准备。

缝合术后康复程序

一、早期——屈曲30度石膏固定期(0-4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尽可能避免肌肉萎缩。

(一)、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二)、术后一天:

1 、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5分/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三)、术后2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3 、开始尝试抬腿——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方法见附录1—图4)。

根据损伤及特点,为使跟腱可以愈合牢固,石膏托一般需戴3-4周左右。固定期间未经医生许可只能进行上述练习,盲目活动很可能造成损伤!

二、中期—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期(4—12周)

复查,根据情况由医生于3或4周时将石膏托去短至膝关节以下。除练习时取下,其余时间必须佩带!

目的:开始活动度练习,强化腿部肌力练习,开始负重练习,逐步恢复正常步态行走。

(一)、术后4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方法见附录1—图5、6。)

2 、 开始踝关节活动度练习:主动地屈伸踝关节,即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地绷脚尖和勾脚尖。(无或微痛范围内!因早期组织愈合尚不够坚固,过度牵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10-15分/次,2次/日。练习前热水泡脚20-30分,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3 、 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因长时间固定膝关节活动度会有所下降,故练习初期可能有疼痛,坚持练习即可改善。)

4 、开始伸展练习(坐位悬吊):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见附录1—图14)30分/次,每日1次,至患腿可伸直和健侧腿相同为止。

跟腱断裂

5、 开始腿部肌力练习:以恢复石膏固定期萎缩的大腿肌肉。

练习绝对力量,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二)、术后5周

1 、开始“滚筒”练习:选一实心圆筒(如酒瓶、易拉罐等),反复练习20分钟,泡脚后坐于椅子上,屈膝患脚踏在圆筒上踩住圆筒来回滚动,逐渐加力并增大活动度,每日1-2次。

2、可扶单拐脚着地行走。

3、 加强各项肌力练习。

(三)、术后6周:去除石膏托

1、 以硬纸板剪成鞋后跟大小,垫在鞋后跟内约3厘米左右,开始扶拐行走,大约2-3天撤掉一层纸板,2-3周内撤完,过渡至穿平底鞋行走。

2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见附录1—图21、22、23)注意:跟腱处不能有过分的牵拉感!

(四)、术后7周:

1、开始静蹲或靠墙滑动练习,加强腿部力量。

跟腱断裂

(五)、术后8周:

1 、一至二周内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2、 加强蹬踏练习的强度,逐渐过渡至附录1—图24、25,并渐增负荷至附录2—图6、7、8、9)30次/组,4组/日。

3 、强化肌力,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5分/次,4次/日。

三、后期:(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灵活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并逐步恢复运动能力。

1、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跟腱处不得有明显牵拉感。30分/次,1-2次/日。

2 、开始蹬踏练习(见附录2—图12)。

3 、可开始游泳。但绝对避免滑倒!

此期间缝合的肌腱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及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应注意安全,绝对避免再次摔倒!

四、恢复运动期:(3个月后)

目的: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开始跑跳练习。

1、三个月后可以开始由慢走过渡至快走练习。

2、 5-6个月开始提踵练习,双脚提踵逐渐过渡到单脚提踵。

提踵练习——即用脚尖站立,包括双足分立与肩同宽,足尖正向前;“外八字”站立;“内八字”站立三种姿势。以练习不同肌肉及肌肉的不同部分。2分/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

3、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练习情况逐渐快走—慢跑—快跑—跳。

4 、10-12个月开始恢复运动。

 腰椎退变性疾病,尤其是腰椎管狭窄的治疗常涉及脊柱的减压、固定、融合。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多数脊柱融合的患者可获得即刻的脊柱稳定性。着使得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成为可能。

  术后早期开展过剩肌和股四头肌以及腰背肌的牵拉训练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防止神经根粘连和瘢痕形成。每次牵拉动作可持续30秒,重复3次,左右侧分别进行。若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每2小时重复一次。

  神经牵拉训练可以仰卧位进行,将下肢伸直,慢慢抬离床面,直到大腿后部感觉到张力为止。可用手于膝下辅助抬腿,同时注意保持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股四头肌牵拉需仰卧位进行,使足跟尽可能靠近臀部。

  一、术后1-9周:术后静态稳定训练

  之所以称之为静态稳定训练是因为此期的训练只包括肢体,而应尽量避免躯干下部的旋转或屈曲。具体内容如下:

  1、骨盆倾斜训练,俯卧位,膝关节屈曲,使腹部向脊柱倾斜。

  2、相同体位,下肢交替抬起约3-4英寸,保持骨盆水平。

  3、提髋,使躯干升起,自肩到髋关节保持直线,也称搭桥训练。

  4、俯卧位,双手背后,将头和肩膀轻轻抬离床面1英寸,注意始终保持视线向下。

  5、俯卧位,膝关节伸直,双髋关节交替后伸,注意保持骨盆水平。

  6、牵拉弹力带,作划船的动作,保持肩关节和胸廓固定,训练躯干上部的力量。

  手术后的最初6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6周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训练量和训练项目。动态训练开始的具体时间要根据患者脊柱的稳定情况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来决定。

  二、术后6-12周:增加动态稳定性训练

  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求活动躯干部,因此需训练球辅助训练。具体内容简介如下:

  1、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将头和一侧肩膀抬向另一侧的髋关节方,通过此动作训练腹部肌肉力量。

  2、四点跪位,将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交替抬起,以后伸背部。

  3、上肢保持固定,躯干部后仰以牵拉阻力带。

  4、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阻力带一端固定于地面,双手抓住阻力带另一端自左下向右上方向牵拉,同法训练另一侧。

  使用训练球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关节活动度,而非最大限度的扩大关节活动度,这点对那些不熟悉训练球的患者尤为重要。每次训练强度以出现疲劳感或难以维持平衡为准。具体内容如下:

  1、坐于训练球上,交替抬起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

  2、坐于训练球上,以腰部为支点移动训练球,注意保持肩关节水平。

  3、腹部卧于训练球上,双上肢支撑并向前移动躯干,直到训练球移动到大腿下方,交替抬起大腿。

  4、跪位腹部卧于训练球上,利用上肢向前移动躯干,注意保持躯干平直。

  5、仰卧位,将训练球置于双小腿下方,抬起髋部,臀部和躯干下部,使腹肌保持紧张。

  三、9-12周:在轻度载荷下开始强化训练

  在此阶段常规有氧训练对促进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常规有氧训练可增加血供和氧供,保持体重,减少脊柱的所承受的载荷。训练时间可从每天几分钟增加到每天30分钟,以不出现疼痛为准。推荐的有氧训练项目包括散步、游泳、蹬车等。但不推荐跑步、跳舞和体育运动等。

  因害怕融合失败而放弃训练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尽管医生对训练的方法和强度有不同的观点,但研究表明良好的术后康复训练对提高融合率和手术效果是十分有利的。具体的训练项目应根据患者术后的不同阶段和植骨融合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

您好,很多人认为做完手术的腿得好好休息,所以一动都不敢动,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长时间的不活动,会导致腿部肌肉的萎缩,还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所以,手术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股四头肌(大腿前面的肌肉)、腘绳肌(大腿后面的肌肉)、臀肌(屁股上的肌肉)的锻炼。这种锻炼不活动关节,主要是通过让肌肉绷紧——放松的方式或“踝泵”的方式来进行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大腿稍微垫高,小腿向上抬离床面,体会到大腿前侧的肌肉有紧绷的感觉,保持10秒,休息10秒,30次/小时。

希望能帮到您,谢谢!

根据屈膝度安排锻炼计划。内容有静蹲、靠墙蹲、直抬腿、抗阻伸屈膝、自行车,反正好多,具体听康复师。

每人情况不同,关键不是次数多、时间长就有效果,而是每次肌肉发抖、发颤后保持几秒时间,就是效果。如阻尼2公斤同样时间或次数时肌肉不发抖,说明肌肉已经能承受了,这种情况可以在过1天后,将阻尼增加到3公斤。抗阻伸屈膝一般术后三个月以上锻炼,否则可能拉松韧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10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