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练气功?

怎么练气功?,第1张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寒暑铁布衣功, 这门功夫无论对于练武和普通人来说,都是极为神奇的功夫。功法极为简单实用,即使寻常未 练过武功的普通人,每天只要按法修炼十五分钟,一个月后便可达到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度至零上40度之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 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力大无穷。 其实,这门功夫是修道之人所应必修的基础功夫。在古史记载中,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经常不饮不食达数月之久,寒暑唯一蓑一衲,大概就是得益于这门功夫的奥妙神奇。修道之人没有固定的生 活来源,尤其为了锻炼心性和身体,经常游方行脚遍天下,以化缘乞食为生,因此有一个好身体以应付气候的恶劣变化及人情的冷暖,如恶奴野犬的袭击实属必要。如果能练成这门功夫,则足以应付 这些来自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无常变化和意外袭击。 因此,这套功夫实为入道修行的必修课。当世武当山紫霄宫道人朱诚德便精通此功,可达不畏寒暑,长力致远及辟谷不食之境界。其功法也十分简便易行。无论有无文化根基,只要师傅点破迷 津,均可修炼成功。古人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诚哉斯言!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畏寒暑及铁布衫抗击打是无限神秘的,可是这门功夫的道理却几句话就可点透。有多少练武者,为了追求这一成就,勤苦追求,每天披星戴月的苦练也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本 人也曾是其中之一。自从追随两位裴锡荣、金子弢恩师习艺后,得受此千古奇艺,始知平淡之中蕴天真之理。从此以后,再不知感冒风寒为何物,寒暑均可一件布衣,数日下饮不食也属寻常事。 这套功夫的根本就在于一个气'字。这个气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神秘奇特的”炁“,更 不是所谓内功中的真气,而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普通呼吸之气,其关键就在于如何操作这口气、锤炼这口气而已!所以,修炼这套功夫不需要任何武功根基,从12岁少年到80岁老人无分男女,只要精神与身体都正常,都可以按功法修炼成功。

功法歌赞如下:

寒暑铁布衣,奇功世间稀。 三丰祖师传,后学应谨记。 阴阳合于心,寒暑两无碍。

男女有别法,修炼要注意。 一气先和合,九九须抟聚。 再以息贯之,鼓荡不可泄。

息行百十二,哼受丹元力。 更将金刚杵.毛穴可封闭, 自可辟五谷,又可却宿疾。

手足力无穷,身披铁布衣。 言行依道理,动静可如意。 四海任我行,吟啸杳云际。

太乙混元桩法

太乙混元桩法全称为“武当太乙隐仙派混元阴阳五行桩“。该桩为武当太乙五行拳法、道法的根本,凡修炼武当道家嫡传内家拳功者,无不以此桩为基础,其中的”七返九还大法“为隐仙派采气得气之源,而”混元一气旋转乾坤“之法更为求得拳术中”旋转力、混元力“之基础,因此凡入我门中学习武当派拳功者必以此桩为重中之重,每天操练一至十遍,一年后即可身具奇功,下面具体详细解说练法。

该功共分三步,第一步为”太乙七返桩“,内容如下:

1预备势:练此桩前最好空腹,除净大小便,裤带不可太紧,以自然不松垂为度。自然松净站立,双手分置大腿外侧,且平视前方,如图1所示。意念:我站在武当山之巅,天风温和的吹拂我周身,我要与山川大地融合为一。

2太乙七返桩:

(1)由“预备势“双脚以脚跟为轴,双脚尖极力向外分开,成一条直线为度,如图2

(2)上身保持不动,接图2双脚 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两侧)横撇,变成两脚脚尖朝前直放,如图3

(3)凝神定气,两手同时由下向前向上缓缓抬起,掌心向下,高与肩平,如图4

(4)座腕亮掌,变成两掌心向前 手腕下折,掌心向前有凸意,但不可用力,全身仍保持放松状态,尤其肩 部松垂,如图5

(5)身缓缓下坐,同时双掌缓缓 随身体下按至小腹前,双掌仍掌心向下,虎口相对,五指自然分开。如图6。 此势即为大乙七返桩定势,注意下蹲不可太低,不可太高,膝盖弯处约成120度角即可,身体保持中正,脊柱竖直不可尾闾骨前顶。两胯根处微有向两侧的横撑之意,使阴部两睾丸及阴茎都保持自然松垂。女性也需要横撑胯根,并意念阴部阴道口子宫口微微开张。两手不可有丝毫用力,意念双脚与大地粘在一起,并越粘越紧,牢不可拔。

(6)现在开始调呼吸。其实所有的内功都是由呼吸炼成的,此处也不例外。 注意,缓缓地吸气,意念大地阴冷冰凉,而地心处却涌动着炽热的地火,我的吸气便是把地心处的地火热气吸上来,沿着我的两足心涌泉穴 吸入骨髓中,再沿着骨髓向上升,在会阴穴(在前后阴之间,阴囊与肛门之间)处融而为一,再沿身体之中线向上升,直升到脑部中的泥九宫。 泥丸宫在眉心与后脑之间,意为一空窍为神灵所在之地。路线由会阴穴 向上经“丹田“(肚脐后,命门前空穴)再经过膻中窍(两乳头连线中间点向后,体腔中间之空窍)向上经脖颈中管过鹊桥(舌头轻抵上腭即上牙膛,称为搭鹊桥)再向上可入泥丸宫。此时眼可微闭,中间留一微缝恰巧照住双掌中的空间,耳不外听,上下牙齿轻合,小腹内收,此为一吸气。吸气过程中,随小腹内收可用意念向阴部向上向体内抽吸。但不可太勉 强用力。只要有微动感觉即可;女性则意念向阴道内缩紧子宫口封闭。一 吸气完成后,即转为呼气,呼时全身放松,气由泥丸宫经膻中窍、丹田向下到会阴穴仍分为两股入两腿骨内,再向下经脚心涌泉穴深入地底回归地火之中,此为一呼气。注意:呼吸用鼻,口唇闭紧。呼时全身自然松垂,小腹复原,阴部松沉胯根仍撑开。一吸一呼为一息,心中默数,共七吸七呼为第一遍。呼吸之间用意不用力, 力求自然,一定要缓慢悠长。心中慢慢的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吸时数,呼时松气即可,再数二、二、三、四、五、六、七,一至数到七、二、三、四、五、六、七为第一轮。

如果为业余练功者,练完第一轮即可停止,然去接练大乙九还桩,如此日日习练日久自成。如果有时间的专业习武者,欲求长功快可再加练第二轮、第三轮,但最多不可超过第七轮。而且练几轮七返桩,就必须接练几轮九还桩。所以必须自己掌握好时间,以循序渐进为好。

3.太乙九还桩:

接七返桩之架,身体不动, 只是缓缓地将两手由内向外翻转成手心向上,仍置于小腹前,五指分开 略撑,双掌如抱一大气球,如图7。 略定神,停止逆呼吸,恢复自然 呼吸,意念头部之上顶中开一洞,洞 口约拇指粗细,此洞深入向下经脑中、鹊桥、口腔、喉咙、膻中窍、丹田 到会阴,为一直线。天空中阳光灿 烂光明温暖,但天空极深极高远处 则有阴凉之精气,此精气随我吸气 时由我头顶洞口进入我身体内,由泥丸宫直下会阴内并充溢于阴部之 中,我呼气时此清凉精气则归入我 的腹腔命门等处。(命门在脊椎正 对肚脐之骨节处); 吸气时小腹略鼓,意念清凉精气由天至顶至会阴穴,为一吸气,呼气时意念精气归入腹腔命门。此为一呼气。一吸一呼为一息,共九息。呼吸时身体各部要求与七返桩相同,闭口,微合目留一缝照于双掌中间空处,耳不外听,舌抵上腭,鼻吸鼻呼,双手虚托不可着力,肩松垂,忘掉两腿。就这样教吸不数呼,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到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直到九、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为第一轮。

一般练几轮七返就练几遍九还,其实也不拘于此.但七返通常最多不过七轮,九还最多不过九轮,七返为通地火,以地火之阳练我身中之阴,“九还“为通天水,以天水之阴济我身中之阳。那么为什么又称之为七返九还而不叫五返六还呢?这是依据最古老的河图洛书而来。在远古时代人们开始认识宇宙天地万物时,是由最简单的”一“开始的,道家之祖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是此意。 河图的理论即为地四生水,天九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因此,七为火数,九为金数,通过水火锻炼以成金丹。道家的“金液还丹”理论,便是由这些理论而产生的。这里以“七返、九还”为名,主要是锻炼体内的真气凝聚与通畅。“七返”由下通上,“九还”由上至下,使身内排浊留清,进而周流全身。

4、太乙混元抟气桩:

(1) 由“九还桩”势,身体不动,自然呼吸。两手由手心向上虚托,缓缓向上抬起,同时双掌略向内翻,成双掌合抱式,高与胸齐,十指自然分开相对,相距约五寸,如图8。

(2) 全身松沉,胯根横撑,阴部松垂,意念两睾丸松松下垂而对称,如天平之两端的称盘平正一线,女性意念两乳房自然松沉,也如天平之两端称盘平衡一线。

(3) 此时不计呼吸,身体向左缓 缓旋转90度两脚不动,同时身体前送,右脚蹬直,左腿成弓步,如图9。

(4)接上式,身体不动,左脚蹬 直,身体后坐,重心落于右腿上,上身保持原态,如图10。

(5)接上式,身体右转180度.如起势时面向北,则图9为面朝西,此时转为面朝东方,身体缓缓随转动之势向前移动,左脚蹬直,右脚成弓步;如图11

(6)接上式,身体缓缓后坐,右 脚蹬直,身体重心坐于左腿上,如图12。

(7)接上式再身体左转 180度成图9式,,以后左旋右转,边转边数。

(8) 此时不计呼吸,由图9时数一(默数),图10数二,再数三、四、五、六、七、八为第一轮。再数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为第二轮,数到八、 二、三、四、五、六、七、八为第八轮,此时为第一遍,可根据练功时问练一至 八遍不等。

(9) 此式名为混元一气旋转乾坤,关键在于旋转抟气,通过七返九还的采收天地二气,此式便将身中之阴阳二气抟和为一,使之成为真正的精气内力,旋转时,意想带脉,带脉如腰带围腰一圈,前后与肚脐命门相齐。意念真气在带脉中流动,(带脉粗如拇指)在身内画一8字圈,同时可观注六球一柱,何为六球一柱呢? 六球即为上中下三盘各二球。上盘为两眼球,中盘为两肾球(命门 两侧各有一腰子如球),下盘为两睾丸球。女性中盘为两乳房球,下盘为两 肾球、一柱则为脊柱。三盘两球连线则为三字,内隐仙理,故称为隐仙派。旋转时以脊柱为立轴,三盘六球随之左旋右转,内中真气自然也随之 左旋右转,久则抟聚为一团精气,即成内力。再通过长期的左右旋转,身体如沉入大地,双脚如入地三丈,两腿如桩如山,身体双臂松沉旋转而具有一种螺旋力,此为可化解任何外力,而由于内气渐旺,双掌合抱中又产生一种如气团的膨胀力,也可称为弹力,所以此桩为武当拳功道法之本,精气内力之源。丹道家称此阶段为筑基。旋转时,眼微开目光注于身体面对的前方,虽开而似闭,耳则似听非听 不着意于任何事物。身体切忌上下浮沉,始终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5.收势:

接混元桩势,练完一整遍后,即可停止旋转之势,身体转向正北方,身体缓缓直立,双手放下恢复预备势之位置,再以双脚尖为轴,双 脚跟内合;再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内合并齐,两脚跟再内合并齐即可。

以上即为太乙混元桩的全套修炼方法,这是基础中的基由,每日至少练一遍沏切!切切!

关于太乙混元桩的练气还丹共分为三层功夫,这里只介绍了筑基 的基本要求,其目标基本为聚敛真气,持聚成气团,然后能用此气团开通八 脉,通过打八脉锤使身体的真气更加鼓荡,同身产生抗击打能力;然后运用 真气可负重致远强健体力;用此真气可御寒辟暑,可辟谷不食,可颐养回春还颜不老,可精力健旺身轻力大,神彩照人。第二层功夫为运化。即在旋转的过程中注意将意念之于六球一柱“ 的旋转摆动上,双脚交替为根与脊柱相连,再深入地底与地心相连.六球如飞砣因离心力而张开,身中精力充沛弥漫,身如擎天之柱,周围气流气均为我的旋转所带动,围绕我的身体成一气旋,又如龙卷风之势。此时真气已充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脏器,武功正与真气相合,形成真正的内功,此阶段为真正的伐毛洗髓超凡脱俗的阶段,丹道家称之为武火炼丹。第三层为入神。 如果如前两层还有内气与内功的运化,那么这一层已不再关注真气的变化,而全部转为神意的运行。即周身真气盈满后,意念身体膨胀放大,而周身外围有一层气流如绳索缠绕着我,我不断的旋转用意念将周围的气圈撑大,渐渐我周身放出明净之光包围身边,此光气之圈再将缠绕我之气绳胀大并使之逐渐融化与我的气充分融合,气光愈散愈大愈广愈远,渐于虚空相合。此时我顶天立地旋转于虚空之中,周围除了虚空已一无所有,我的身体已渐渐融化于虚空中成为一个透明的气旋,此时身心俱入虚静之中,我只是一团神意不断地不由自主地自动地左转右旋,愈转愈慢.渐渐不动,而连神意也不存在了,只留一片虚空。此时的功夫,道家称为化光坐忘,佛家称为深入大定,丹道炼气士又称为沐浴养胎。 化光生忘是隐仙派武功的最高层次,此时神意与身体高度统一,周身松净之极已达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不以意觉纯以神行的境界,应事体物待敌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南派道家祖师张紫阳称之为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功到神行,已可由武入道,终身受益。

太乙八脉锤导引四式

在打锤之前,应先进行脊椎导引。这是因为太乙混元桩只是进行了意与气的导引及锻炼,而没有对脊椎进行导引锻炼。这四种姿势是打锤前 的准备。

一、扭项望月式

(1) 由预备势图1起,双脚以脚跟为轴向两分开半步,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外移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不 动,眼看前方,如图2所示。然后两 手向身体前方抬起平伸与肩平齐, 手心向下。如图13

(2) 由此姿势身体以右脚为轴,向后转180度,双手随转动之势向后转,右手外旋变成手心向上,向后伸直,左手曲肘护于脖子前面,左脚尖点地,如图14

(3) 接上势,身左转恢复图13姿 势然后继续左转 180度,左手外旋变掌心向上,右手屈肘护于脖前,左 脚直立,右脚尖点地。如图15。

(4) 接上势右转恢复图13姿势, 再向右转到图14姿势,如此共左右各转四次,即回到预备势即可。

此势目的主要是活动脊椎,脊 椎是人周身神经的总枢,必须天 活动以保证所有神经丛的正常运转机能。转身时,一定要配合扭项观 望伸直的掌心,速度不要太快太猛, 适中即可。转动时可以听见脊椎骨 发出的咯吧的响声。这表明脊椎 骨节位置不正的地方已恢复正常。

二、侧身探月势

(1) 由图1预备势起,仍双脚分 与肩同宽如图2所示,双手侧平举掌心向前,高与肩平。

(2) 由上势,两脚不动身向右尽 量侧弯,左手置于头上,手心向头,右手置于背腰间手背腰,手心向后;如图16

(3) 接上势,身再向左侧弯,右手置于头上手心向头,左手置于身后腰间手背贴腰,手心向外,如图17。

(4) 如此左右各弯曲四次,即回到预备势即可。

三、海底观月势

(1) 预备势起分脚至图2姿势。

(2) 由图2,双手在背后腰间,十指交叉,手背贴于后腰间,如图18。

(3) 上身向前弯,躬身尽量将头向双腿中间伸,目光由双腿间向后看,如图19。

(4) 起身恢复到图18,如此向前 弯腰四次,再回到预备势即可。

四、仰天叹月势

(1) 由预备势分脚至图2所示。

(2) 双手扶于腰间日视前方如图 20。

(3) 接着将上身尽量向后弯, 头尽量向后仰眼看后方,如图21。

(4) 如此回到图 20,然后再后共仰身四次。注意,做此势时不可屈膝,要使腰部后弯,以锻炼腰部力量和柔韧性。

以上四个姿势都是锻炼脊柱的动能,通过立旋、侧弯、前躬、后 仰使脊柱得到全面立体的锻炼,这样在打八脉锤时既可使真气畅 通,又增强脊柱强度和抗击打能 力,避免受伤。

太乙八脉锤法须知

大乙八脉锤法,就是用特制的木棒、铁棒捶打全身的奇经八脉,使入脉全部贯通,真气畅通无阻,以达到抵御寒暑和周身抗外力击打的能力 操作太乙八脉锤法,有几个注意事项,习者一能要遵守。

第一. 练习之前一定要将前面的导引四势做一遍,以热身和防止受伤。

第二. 打锤前一定要先贯气,贯气内容见后面。

第三,打锤前禁止喝酒,任何酒都不能喝,这是因为酒伤卫气,使周身汗毛孔张开,容易受伤。

第四,打锤时必须是饭后两小时以后,一般每天只打一遍锤即可。建议早晨大小便后进行,炼功结束半小时以后才可进早餐。

第五,开始习炼大乙八脉锤法后的一个月内禁止任何性生活,否则极易受伤,切记,切记!一个月后可以有性生活,但必须节制,而且在当天早上不可打锤,只做导引四式,第二天再打锤。建议凡修炼此功法的已婚者,继续学习我所传的太乙阴阳术,即隐仙派的双修功法。一方面有此基 础后再学阴阳术要容易的多,另一方面修成阴阳术后,除具有绵掌、 雷掌的功夫外,还可以成就内功丹法,在性生活中可以阴阳互补,尽情娱 乐又不伤身体,不妨碍打锤炼功,又可增长功力。

太乙阴阳术我也将举办函授班,学者可注意《武魂》的招生广告。

第六,太乙八脉锤的棒锤有两种,初学第一年只可打木棒,第二年后可打铁棒、铁棒为特制的空心铁棒、每年春秋冬三季打锤时可将铁棒用开 水预热,然后在周身滚动热烙,以温烙奇经八脉,对增长功力极有益处。铁 棒我将在集中面授时带给大家,有需要者须提前预订。每对仅收一百元工本费,我同时传授太乙降魔棒法八式的武功套路。这样这对铁棒既可健 身长功又可防身自卫。此项只为自愿,学者也可以一直打木锤,日久功深, 仍能收奇效。四贯气式:

贯气式是寒暑铁布衣的关键,从八脉锤到御寒暑都需要操作好贯气式,只有气贯得好打锤才不会受伤,御寒才会有效。

(1) 由图1预备势不动,深呼吸三次,即吸气时尽力鼓小腹,呼气时小腹凹进去,尽量把腹中气呼出。

(2) 三次深呼吸后,第四次不吸不呼时,将小腹先尽力鼓起,然后闭住气,再深吸一口气,入腹,然后喉中吞咽一次。注意,吸气不可太急,要慢慢 吸入充入小腹中,另外吞咽时只是干咽,口中没有口水也没有气,只是好象 咽食物一样的于咽。

(3) 吞咽后向下压住腹中气,小腹一直鼓着不放,口鼻恢复自然呼吸。然后双脚分开如图2所示,身地微微下坐,膝微屈,似自然站立。

(4) 尽量鼓腹,待实在忍不住时,可放开小腹,长呼气,张嘴念哈字,将小腹中气用口呼出,连呼三次,念哈字三次,呼吸恢复自然。

从(1)至(4)算一次,每天早晨空腹练六次,连练三天,再接练下一步。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后再吸气入腹,然后咽气阔气再自然呼吸,腹中一直充盈气团,次序决不可错,否则无益而有损。

(5) 上接(3),鼓腹站桩,将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托,托至胸前,掌心向上曲肘相对,如图22。

随双手上托同时,将小腹中之气团上升至胸膈处,使胸腔隆起,口鼻仍自然呼吸,凝住不动,尽力忍耐憋气不泄'。

(6) 至忍无可忍时再呼出胸中气,同时张嘴念哈,连续三次,呼尽胸中余气。呼气时不可太快速,也要缓缓呼出。以上再连续练三天,便可打锤了;

注意:贯气法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要操作熟练才可打锤,而且在以后应敌之时,需要随时贯气,既可抗击又可充盈拳脚之内力,练其他拳掌功夫 及腿脚功夫时自可事半功倍。

辟谷法:辟谷不食法虽然古已有之,但不可轻试,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尤其练武之人,每日消耗体力过大,必须保持正常的营养和补给 如果遇特 殊情况,需断食时,则每日只练太乙混元桩和此贯气势,一般一感到饥饿,即贯气三口。然后休息片刻喝几口水即可。通常断食时,第一天只吃一顿饭(早饭),晚上喝点水,加练桩功和贯气。第二天只吃一点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饮水练功。 第三天则只饮水练功。如果想恢复吃饭,则第一天只喝一顿稀粥,第二天可以吃较稠的粥或面条,水果蔬菜,第三天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

太乙八脉锤

一、 任督锤

1、 预备式:姿势同于图1之预备势,不过手持太乙盘龙双棒,如图23所示。

2、 击腹势:由图23起先鼓腹贯气,将气充于腹中, 然后先左后右以双棒击打小腹,所击处在脐下一寸处,口中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直数到四、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共四九三十六棒。其间口鼻自然呼吸,但腹中一直充气不泄,如图 24所示。

3、 击尾势(1): 接上势击腹完成后, 右脚右摆身右转90 度弓身,把左手反转 以棒头击打尾闾骨处八次,右手持棒横 置于头前,口中默数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即可结束, 如图25所示。

4、 击尾势(2):身再左转90度, 右脚里扣,左脚外摆,左手持棒横置于头前,右手持棒以棒头击打尾闾骨处,口中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然后将身转正站直,如图 26所示。

5、身向前微躬,双手反转以 棒头轮流击打脊椎骨,由尾闾骨 向上,先左后右口中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数到八时, 正好右手击到脖子后大椎骨处, 如图27、28及总示意图脊椎骨击 打处所示。

6、 击颈势:由上势,左手把棒 头朝上贴于脊椎上,棒头贴在大椎骨上,右手持棒以棒头击打大椎骨, 口中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即可,如图表29所示。

7、 击颈上头:接上势,将左手 棒放下,用右手棒由大椎处起向上轻击,边击边上移,经风府, 玉枕至百会而止,同时口中 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共击八次,如图30、31所示。

8、 躬身击顶(1):接上势,上身向前弯 ,低头由腿中间向后看,以双棒轮流击打百会穴八次,先右后 左,如图32、33 所示。

9、 躬身击顶(2):定击百会穴 后,再由该穴向前到发际(头发边际,前额上)双棒轮击八次边打边 走,同时缓缓起身站直,如图34,35所示。

此时放松小腹出气念哈字,呵气三口,然后在贯气入小腹。

10、 抹鼻下喉:把右手棒由发际向下过额头沿鼻根眼内角再顺鼻右侧拖下,再向下过喉结右侧到“天突穴”处停止,两棒汇齐,如图36、37、38所示。

11、 定击天突:将左棒开向左 平伸,高与肩齐,同时仰头望天,以右手棒头击打天突穴三次,如图39所示。

12、 顺下到中:由天突穴向 下双棒轮击,边击边走到膻中穴 中止,其间共击四次,如图40所示。

13、 将小腹中气团提到胸膈处,双棒轮流击打膻中八次。

14、 顺下到腹:由膻中穴向下,便打边走,双棒轮击八次到小腹处为止,同时将胸膈处气团下降到小腹中,如图41、42所示。

注意:此时胸腹中气团虽然下 移在移动过程中还要承受棒击,必 然鼓而不泄。出气松开小腹,口中念哈三次。此为任督锤,专为震开督任二脉, 初学者学完以上锤法后,可暂停,打此任督锤七天,七天后再接打后面的全锤。

二、 带脉锤

1、 由图23所示 预备势起,鼓腹贯气,然后右脚向右横开一步,前脚掌点地,上身向左转,左手棒向上扬起,横棒于头前上方,右手棒横置于左肋 部的带脉上,如图43所示。然后开始击打八次,八次完毕再上移一寸,再击 打八次,再上移一寸,击打八次,再上移一寸,击打八次停上。共打四处三十二次,如图44所示。

2、 将双棒放下,右脚放平,身向右转左前脚掌着地,身体重心落到右脚上,右棒上扬以左棒击打右肋四处共计四八三十二次,如图45、46所示。

3、 将身转正放松,放下双棒, 松腹出气念哈三次停止,如图47所示。

三、 头臂锤

1. 上接图47,此后不再贯气, 只须精神集中于棒所击打处即可,凝神于头部右侧之太阳穴,用右 手棒轻击八次,左棒不动,如图48所示。

2. 由太阳穴向后经耳朵上 方,后上方,后方,用棒轻击共八次,边击边走,如图49所示。

3. 放下右棒,以左棒轻击左 太阳穴八次,如图50所示。

4. 再以左棒边打边走经左耳 上方,后上方,后方,共击八次停止如图51所示。

以上击打太阳穴时,击打 一定要轻,稍有重量即可,即使熟练以后也要轻打,因为此处为头 部血管所汇集处,轻打可以通血 脉,以预防中风脑血栓等病,重打 则有血管破裂之患,非常危险,慎 之!慎之!

5. 将右手伸直向右,以左手 棒击打右肩部八次,击打时可用意将右肩部肌肉隆起,初时要轻,以 后逐渐加重,如图52所示。

6、左手棒顺右臂向下便打边走到右肘外侧停止,共打八次,如图53所示。然后击打右小臂外侧八次,击打部位在距右肘尖两寸以下处。

7、 右肘部向下到右腕外侧 处,左棒边打边走共计八次,到神门穴处停止,如图54所示。此时 右臂已经内旋,右手棒头朝下,神 门穴朝上,此处位于腕根与小臂 头阳谷穴之间凹陷处。

8.击打该处八次停止。

9.将右臂外翻,右棒头朝右, 以左棒击打右腕内侧神门穴八次,如图55所示。

10.由神门穴顺臂内侧 向上边打边走至距肘际纹(屈臂时中问凹陷纹)二寸处停 止。其间共击打八次。然后再 击打该处八次停止,如图56所示。

以上为右臂锤,左臂锤与右臂锤击打方式相同,不过只是改为以右棒击左肩左臂而已,如图57……61所示。四、臀锤

1. 由图47之姿势开始,左脚 收回半步以前脚掌点地,身向左侧弯,突出右臀部,右腿伸直不可弯, 左棒横置于右腹前,以右棒击打右 臀部环跳穴处八次,目视右棒,如图62所示。

2. 左腿蹬直,右脚前掌点 地,身向右侧弯,突出左臀,右 棒横于左腹前,以左棒击打左臀部环跳穴八次停止,如图63所示,回到预备势。

气功是一种运用自然能量的方法,这是生命体所特有的能力,好,这里先说所谓的“气”是什么。

气,分成两种,内气和外气,只有内气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体会到或者催动外气。虽然都称为“气”,但本质是不同的,就像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有着本质区别一样,内气和外气的区别只能比这更大。

内气,是身体内的生物电现象,它可以在经脉内被感知运行从而在念力的指引下起到通经活络,舒筋活血的作用,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气功,但是只会强身健体,勉强延年益寿。也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真正意义上的气功。

如上面的两张中,你且注意看右下角处,

那其中有很多气功修炼的书籍资料,内中有几千册气功方面的书籍资料,是帮助你学习气功非常不错的地方

[中国道家养气全书]道玄子扫描版

[中国道家养生祛病秘法]朱鹤亭扫描版

[中国气功史]李志庸扫描版

[中国气功思维学]叶眺新扫描版

[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郑光路扫描版

[中国气功学概论]赵宝峰扫描版

[中国气功学术发展史]周世荣扫描版

[中国气功与念力]刘正扫描版

[中国气功咨询大全]李成银扫描版

[中国清净布气门气功]徐新俊扫描版

[中国上乘内功]志超扫描版

[中国道家养生益寿秘法]朱鹤亭扫描版

[中国道教气功养生大全]李远国扫描版

[中国佛家气功经典导读]刘天君扫描版

[中国高能气功]李智友扫描版

[中国功法百家]董刚昭扫描版

[中国气功辞典]吕光荣扫描版

[中国气功萃义]吉良晨扫描版

[中国气功大成]方春阳扫描版

[中国气功大论战]张兆志扫描版

[中国气功大全]朱鹏飞扫描版

[中国气功功法大全]楼羽刚扫描版

[中国气功功法精选]赵宝峰扫描版

[中国气功健康法](日)吉田健一扫描版

[中国气功经典1]吕光荣扫描版

[中国古代气功选注]邱陵扫描版

[中国古代人体特一异一功能集锦]谢毓瑜扫描版

[中国古代延年益寿术]李士信扫描版

[中国古代养生术百种]余功保扫描版

[中国古代养生四书]陈立明扫描版

[中国古代养生长寿秘法]竹剑平扫描版

[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边治中扫描版

[中国骨髓运气功]刘志明扫描版

我第一次接触气功是一九八二年。那一年母亲多病,久治不愈。当时有一本气功杂志,哥哥把它带回家。我看过了,第一次接受了气功的概念,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认识。当时,香港的武侠小说传入了中国,于是,继**《少林寺》之后,再次掀起全国性的浪潮,主要的参与者还是青少年。我们当时读武侠小说简直着了魔、入了迷。武侠小说以横扫千军之势占领并笑傲中国书市,以绝对的优势吸引着中国千千万万的男性读者。同时,台湾的言情小说也几乎平分秋色,影响了几乎整整一代女孩的爱情、婚姻和人生观。气功只讲究通,不讲究炼,感觉上限比较低

我说的炼是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炼,气功在精气神中基本只关注气,修炼方式也只是通经络,虽然容易出成果,但是很难达到更深的境界。我遇到过的内功修炼者可是很厉害的,弱的能达到外邪不侵,最强的那个内力可以直接灼烧我的经络,他打入我体内的内力用了两年都没有排完。

而气功修炼者基本都没有杀伤力,也没有什么自保能力,

然而修炼的目的如果只是强身健体就没意义了,单丛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讲,锻炼还有调节饮食效果更好。我觉得修炼最大的意义是长生,身体上的长生不现实,灵魂上的长生还是有一点可能的,虽说修到阳神鬼仙也不怎么现实,至少修到阴神谋求投胎也是个选择

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一句话确实能起到很大作为,然而一个人遇到的瓶颈自己跨过去更好,依靠别人是无法走出自己的道的

那时候练功,心里老惦记着什么时候练成大力金刚掌,能够开砖断石,好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也就没人敢欺负我了(其实本来也没人欺负,都是假想敌)。静不下来,当然也没什么进步了。

后来到五年级了,要上晚自习,学校离家有几公里,晚上就不回家,住学校了,每周末回家一次。可能是年龄大一些,也就懂事一些,五年级的时候,又开始认真练气功了。毕竟那时候没有手机等电子产品,晚上住校9点关灯,只能睡觉。在家一般都十点才睡,所以九点还睡不着,但又不能聊天。好吧,那就练气功吧,卧式气功。

这回就没太追求练成什么了,差不多就是打发睡前时间而已。坚持了一段时间,感觉记忆力变好了。我那时候老喜欢坐在最后一排,因为离讲台远,就算开小差,老师也不容易发现。也因为不认真学习,成绩一直中游。但练气功一段时间后(估计两三个月吧),上课依旧开小差,但是考试成绩明显好转,每次考试基本能混进前十名了。

更有意思的,体育成绩也变好了。那时候体育课有上单杠那个项目。单杠大概到脖子的高度吧,两种上法,一是抓住单杠,双脚用力蹬地跳起,双手撑住单杠,整个身体离地,定住,然后有控制的向前旋转翻滚落下。二是双手反握单杠,身体向前上翻滚,双手撑起在单杠上,定住,落下,完成。当时就这两个动作,全班除了两个大高个同学能完成,个子矮小的,也就只有我完成了,我自己也觉得很惊讶。另外就是立定跳远,我的成绩竟然是全班第一,要知道那时候的身高在班里也就是中等水平(坐最后一排都是自己申请的,按身高排只能坐中间)。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气功对学习生活有积极、重大 的意义。

由于气功带来一些效果,所以在练功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墙裂的气感,就会加重意念,导致后来出现偏差。我的偏差表现为腹部胀气,一动意念就更明显了。其实开始还不知道这是偏差,后来觉得不太对劲,就找书出来看看,发现这是偏差的一种,按照书里的纠偏方法,似乎不太管用(可能也做不到位),没办法,治好先不练了。

方法如下:

一、调息、调身、调心:

练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

二、练习气功的要领:

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练意练气,意气合一。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

情绪平衡,心情舒畅。在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循序渐进,勿急求成。初期练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进程逐渐显现出来的。

练功注意事项

要选择适宜的练功场所。环境安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在室外练功,最好能选择树林、草坪、花圃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在室内练功,也应保持空气流通。练功场所的光线宜暗些,有利于较快入静。但无论室内室外,都不宜让风直接吹在身上,尤其要避免吹在后颈部分;

功前要摆脱烦恼,心情愉快。在上功前20分钟即应停止较剧烈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以保证练功时全身肌肉放松、心情平静,有益于调整呼吸和意守入静;

作功前要宽衣松带,以便于全身肌肉放松和呼吸通畅。若采用卧式,应脱掉外衣,安卧床上。练功之前还要排除大小便。

内功入门

一、姿势

(1)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自由盘如图,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二、对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练功须知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比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P]

四、功法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气沉丹田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1.基本打坐姿式(结印)

①宽衣松带,面南端坐在平坦舒适的坐褥上,使睾丸垂悬不触外物。将腿盘曲,足心朝天,足

跟抵在会阴穴前面,右腿盘曲压在左腿之上(单盘)。要求右脚的“昆仑穴”(在足外踝后)压在

左脚的“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三寸上)。妇女相反,用左脚的“昆仑穴”压右脚的“三阴交

穴”,左脚在上,右脚在下。两足心尽力朝上翻,大腿、小腿膝须放平,不能翘起。

注:“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要穴“三阴交”,是足太阳脾经要穴,又是足三阴经脉的交会

故此,“昆仑穴”压在“三阴穴”上,符合“阳穴扣阴穴”、“阳脉冲阴脉”,“阳阴相接”

之理。

如坐双盘,则先将左脚心向上翻起,放在右大腿上,然后再将右脚盘压于左脚之上,足心向上

,仍然是右脚之“昆仑穴”压左脚之“三阴交穴。”妇女左右脚相反。

②身子前倾,向前拜扑于地,然后向后微仰,如此三次(目的是使胯骨松开,背脊骨直),然后

端身正坐,立背脊,身体微向前倾。

③上下松肩(肩关节上下、左右抽动),使肩骨松正。

④右手掌(阴面)握左手掌背(阳面),右手中指尖的“中冲穴”扣压左手掌心的“劳官穴”,右

手四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贴在左手掌心上;右手的拇指按压在左手的虎口处的

“合谷穴”上(左手虎口要撑圆),然后将左掌心翻向外。

接上,右手握住左手向外平探,掌心向外,两手与肩平。手型不变再往回缩。如此伸缩三次,

伸缩的目的是使左右手的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松开。

此后手型不变(右手阴面握左手阳面,扣穴位置不变),将两手置于腹下,右手背轻贴在肚脐上

,手心尽量向外翻。

妇女握法相反,左手阴面握右手阳面,扣穴位置相同。

注:拇指是手太阴肺经的末梢,“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要穴,放手上结印法也是“阴阳相

接”。

⑤颈项松直,头微向上顶,提耳根,收下腭,与拨背贯串(督脉拉直)。

⑥搭鹊桥:舌头上卷抵住上腭称为搭鹊桥(沟通任督脉,舌不辨味)。

塞兑:口微闭,不思言语;耳不聪而内听无弦曲。

垂帘:眼微闭留一丝光亮,目光内敛,心不随景转。初练者若闭眼容易昏睡出偏。

调型:四肢不动,浑身似金刚。

鼻息:呼吸自然,微细绵长,但不可勉强,更不可着意思息长。

静功的坐式(结印)法,各派不一。以上介绍的坐式是本门所秘传,它有两个基本作用:第一是

通过活络,即畅通精气通道,组成回路。第二是起火,即发动气机(详见下面“练功时间”一

节的讨论),因此坐式应保持舒适,骨骼松,肌肉松,经脉紧。

2.调身法

若能按以上姿式盘坐,周身不动,则自然不用调身。若觉坐式不尽舒适,则可将身体四肢,前

后左右上下蠕动,体察是否已达到上式坐式的要求。力求坐得舒适,则浑身无牵挂矣。

3.调心法

初练静功之诀在于至静。在练本功之前,应安排好一切心事(日常事务等),专心练功;还要逐

渐适应周围的环境,使周围的噪声或突发奇事的声音不致引起心头烦燥;应尽可能告诫家人或

同伴不要在练功的时候打扰,并对一切可能偶然出现的喊声、味觉、嗅觉、闪亮等有所思想准

备,不至惊慌失措,难于应付。

4.引火(行功)法

回复到基本坐式,初时垂帘之眼凝视三尺之外一片卧牛之地,仿佛真有一牛睡卧于彼,随呼随

吸,一起一伏。良久,神光收回凝视两眼角的大眼子(睛明穴),待两眉间的印堂穴有微微的感

觉后,当即印堂穴后面的明堂穴上如置一明镜,将大眼子之神光沿督脉往下照。自大眼子开始

下照→鼻准→人中(上唇中间凹处,督脉之末端)→过鹊桥(舌头)任脉下照→十二重楼(喉管)→

天突(在喉结下凹处中)→璇玑(在天突下一寸)→膻中(在胸骨上,两乳头之中间)→鸠尾→中脘

→阴交→入黄庭,静待片刻,便觉小腹有微微感觉,即将小腹微内收,同时倒吸一次。此过程

便是引火法。

每次练功只能引火一次,不可多引。引火过后即归无为之法,无念无虑以至静。

5.无为法(心法)

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让事物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让气血自然地沿其

轨道运行,而不掺与人为的干涉。初练者往往总是不能静下来,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或思

绪突然撞入心扉,引起烦恼和自责。当静不下,千思万缕缠绕心头之时,便不由自主地强迫自

己不要去想,然而越是想要不想事情越是会想,如同陷入泥泽,愈拔愈陷,愈陷愈深,终于不

能自拔,于是便自责自恼。这是十分正常的,要达到无念无虑有个阶段,但也有方法可循。流

行之法有数息法、意守丹田法等等,目的是使精神集中。

为使初学者掌握致静方法,我们不妨借鉴佛家和道家练功的一些方法。

口诀曰:“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先存后忘”。

注曰:“有欲者,杂念丛生,六尘之所致;窍者,开窍也,六尘之所由。观窍者,欲人守六根

是也,无欲者致虚守静,自然妙趣横生。”以六根不净者,是五蕴未空,若要得空,当先存之

以虚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随处随时无不自在。”“六根、六尘、五蕴”是佛学的概念。六

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五蕴指色、受、行

、识、想五蕴。佛家认为,(在练功时)人的欲念是由六尘(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和内在

的法尘)所致。例如,眼见到光(色),则欲辨其色;耳闻声则欲辨其律;鼻吸香、舌触五味皆

起香味的感觉,身受触则思动,念头一起则法尘乘入等等。有欲念之人要想致静,则要守住眼

、耳、鼻、舌、身、意六根,以防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乘入。守住眼根(窍,则色不

能入;守住耳根,则触觉不能感;守住法(意)根,一念不起,则万念皆绝。守六根而六尘不净

者(虽守六根,六尘却不能净绝)是五蕴(色、受、行、识、想五蕴)未空的缘故。即是空,空即

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由此可见,关于致静,佛教徒自有一套理论方法。故吕纯阳说:

“《金刚经》大旨,总是欲人守六根,绝六尘,而六根六尘之不净者,以五蕴未空也。观自在

菩萨,特为拈出。”

道家认为:人体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途径获得知识,获得对事物的看法和了解

,故也称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识,其中意为六识之主帅,眼为六识之先锋(意识即是

人们的思维活动),故诀窍是“欲伏其心,先摄其目。”《阴符经》说:“机在目。”与佛教

理论相区别的是,道教是从人体科学(或医学)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的,通过方士们自身的体

验和临床实验,他们发现,色从眼入,则(肝)魂不守舍;声从耳入则(肾)精摇散;鼻辨香嗅,

则(肺)魄飞;舌辨味,则(心)神不宁;触及身体四肢肌肤,则(脾)意念丛生。因此合眼光,则

魂归肝;凝耳韵,则精归肾;调鼻息则魄还肺;缄舌气,则神志清朗归心;四肢不动则意归脾

。其中尤以合眼光为重要,这是因为眼为六识之锋,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次之是四肢

不动,意念不起。若守住六根,使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不感受外来刺激。所谓五识各返其根,

则精、神、魂、魄、意(称为身体之五灵)各归其所;五灵归其所,则五行(心、肾、肝、肺、

脾)不相涉入,四像(精、神、魂、魄)调和,经络脏腑自然能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开动气机,心

自然定。从而达到入静和入定的目的。

现代科学的观点是:眼、耳、鼻、舌、身(肌肤)是人体外部感受器官,意识是人类大脑正常的

思维活动。以眼(视)觉为例,当外来的光信号入射并刺激眼内的视觉细胞时,视觉细胞产生生

物电信号,由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属周围神经系)将生物电信号传送到中枢神经系(包括

脑神经和脊髓),经中枢神经处理后,作出反应信号,又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属周围神经

系)将电信号传送到身体的各个效应器官,对入射的光信号作出反应动作。这个反应过程往往

很快完成。因此在练功时,色、声、香、味、触五种外来的刺激都将引起中枢神经的“多余”

工作,它必须对这些刺激进行分析、比较,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法”刺激引起意识活动,也

增加中枢神经的负担,而中枢神经受到刺激,脑神经有活动,则人就安静不下来。在练功过程

中,合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四肢不动,使得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受器官感

觉不灵敏,感觉细胞的兴奋性受到抑制,当色、声、香、味、触这些外来的刺激作用到感受器

官时,感觉细胞不能被激发,因此很少或几乎没有生物电信号到达中枢神经,练功过程中中枢

神经很少受到刺激,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这时它将按照“静”的状态去调节身体各部分(这是

身体固有的功能)。

由此可见,关于致静致虚的方法,无论佛家还是道家的方法都是符合现代生理科学的原理的,

它们的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与现代科学使用的名称和符号不尽相同。当然它们没有现代

科学描述得那么细致和具体。但是单从宏观结论来说,上面所说道教的理论似乎比现代生理学

要深入一步,因为道教(或中医)认为声、色、香、味、触五种刺激不仅影响到脑神经(中枢神

经系),而且分别影响到各自所属的脏腑经脉系统,并且在临床上有相应的治病方法。

松溪派秘传口诀中处理练静功时不能纯静的情况还有两种简便易学的方法。

一种是,若万念俱生,千思百虑之时,当正襟危坐,默默自问一句:“你是谁”休要回答,

休要理他,自能猛省回头,醒悟妙旨,百虑尽除。只此一句,多则不灵。正是:“从来菩萨不

离身,自家味了不相亲。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呼哉!欲知他是谁,灵山佛祖

心。

第二种方法是:按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的次序,默念五脏之神名,一念即走过,休要恋停留。

肺金→肾水→肝木→心火→脾土→肺金。此为一转,一转念毕,百虑尽除,至多不过三转,多

则无益,而且有害。初学者,切不可用第二种方法,需待内功根基稍实后方可致用。

6.退火(收功)法

引火之后,则致虚守静(行无为功法),盘坐既久,心身和悦,则可下坐,此刻当行退火(功

)之法。盘坐时间多少,由自己体力而定,不可强撑,体力不支,强撑无益,也无效验。但也

不可稍有烦累,即不思进益,草草从率。初练时,一般可坐半小时

,逐渐可坐一小时,二小时……若体力能支,尽管放心坐下去,坐腿子本身就能消除疲劳,胜

似睡眠。收功之时,先将两手掌心相互搓热,在面上乾抹两转,然后五指如钩,将头发向后梳

,发角向两翼抹。然后两手分别搓擦两耳数下,再用拇食两指钳住耳垂部向下拔数下;然后两

手中指弹脑后风池穴数下,名曰鸣天鼓。然后前扑倒地礼拜数次(主要是活动背脊和胯关节筋

骨,并无迷信色彩)。欢悦而起,将周身皮肤擦热,特别要注意擦按重要经脉、穴位。再沿地

缓缓行走几圈(佛家称为跑堂,主要是活动下肢酸麻的关节和筋骨)。最后练一遍引气归元或其

它基本功,练本门的四平手拳最适宜。

收功(退火)法主要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按摩,一方面使各部位的肌肉、骨节、筋脉等得到活动

,最主要是关闭在练功时张开的毛孔、关窍和穴位;否则毛孔和穴位张开,通风容易得风寒感

冒之类的疾病,影响练功效果。

古代按摩法(供参考)

南齐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的按摩术:“清旦未起,啄齿二匕(次),闭目握固,漱唾三咽,

气寻闭而不息,极乃徐徐出气,满三止。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按四目比,令

人目明。以两手掩两耳板,上下热摩之,二匕乃止,令人开不聋。次右手从头上行引左耳二巴

,复左手从头上引右开二巴止。次又行两鬓发兴之一匕,总取发两手向上极势一匕,令人血气

通,头不白。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祛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摩手令热摩身体,

从上至下,名曰干淋浴,令人胜风寒,百病皆除,展夕梳头满一千梳,大去头风,令人发不白

”。

元丘处机《四气摄生图》中百按摩法:“以手左拓右拓上拓下拓前拓后拓,嗔目吓齿,摩手热

摩眼,拔耳捩腰,震动双作双作反手为之。然后掣足仰展覆展都数约七八而止,徐徐作之。仍

想空作太和气断下入顶,如云入山,入皮入肉入腹入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则觉腹中有声,意

专存思勿念外像,则元气达于气海。须臾自达于涌泉。旦曰引一通至三通令人力健开目聪明,

百疾皆去,无限年日,长存不忘,得满千万通去仙不远矣。”

练功时间

据本门前辈所传,年月日练功时间的掌握如下:

①每日在亥子之交(晚11时左右)开始上坐,每次上坐时间不限长短,以体力能支为准。

②每月逢初三、初八、十五、十八、二十三、三十日尤当抓紧时机(亥子之交)练功。

③每年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前后几日更应闭门依时练功。

松溪派修习内功非常注意掌握练功时间。其理法主要出自《阴符经》,即要“盗天人合发之机

”,认为“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

化定基。”这里“杀机”应理解为发生的运动和变化。人与自然界(包括天地)之万物是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当自然界发生变革(运动变化)时,即所谓“天发杀机,地发杀机”是也,人的

生理、思想、乃至人类社会都将随之而变化(内功理论中,主要指人的生理)。因而,若能仔细

体察自然界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包括天文、地理、气象、物理、化学等知识),体察人体随自

然界(环境)变化的生理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即所谓“观天之道”,在练功时,抓住自然界

与人体生理共同发生变化的时机逐渐修炼,则能加快练功的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

内丹功夫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由此可见,正确掌握练功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道家医学或中医学都是依据“气机”“经络”‘脏腑”和“脉学”等一套理论,配合易学符号

和概念,研究人体的生理过程随自然界(环境)曲变化过程。他们认为,人的生理随自然界的变

化(如日月星的运行、地理位置的改变、时差、天气的变化、音色等等),主要反应在气血运行

(流注)规律上。计算气血流注较常用的方法有:纳子法、纳甲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下

面仅举纳子法为例。

纳子法主要是描述一日之中各个时晨十二经络的旺盛关系。它认为,“气血于寅时由手太阴肺

经开始流注,卯时流注手阴明大肠经,辰时流注足阳明胃经,己时流注足太阳脾经,午时流注

手少阴心经,未时流注手太阳小肠经,申时流注足太阳膀胀经,酉时流注足少阴肾经,戌时流

注手厥阴心包经,亥时流注手少阳三焦经。次日子时流注足少阳胆经,丑时流注足厥阴肝经,

寅时再流注手太阴肺经,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气血流注十二经时间

经脉 胆 肝 肺

时辰 子 丑 寅

时间 23—1 1—3 3—5

经脉 大肠 胃 脾

时辰 卯 辰 己

时间 5—7 7—9 9—11

经脉 心 小肠 膀胱

时辰 午 未 申

时间 11—13 13—15 15—17

经脉 肾 心包 心焦

时辰 酉 戌 亥

时间 17—19 19—21 21—23

注:随地理位置不同,因时差关系,各地时间销有不同,故气血流注十二经时间不能以北京标

准时间为准,应以时辰为准,认日月升降为准。

任督脉分别是阴脉和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阴脉和阳脉。按古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的界想,将人体比如作一个天球,认为“已身自有一壶天。”在《参同契》为代表的内丹派

中,乾顶(头部)为(天球)南极,坤腹(下腹部)为北海,任督脉(心肾相交之路)为子午圈,联络

南北;龙虎交(肝肺)之径为卯酉圈,联络东西;冲脉是极轴(天柱),直通南北;带脉一因为包

络(按:人体之天球是修炼内丹功的自然体验,是精气运行的轨道,并非毫无意义的类比对照

,这些美妙的体验,将在以后的功法中谈到)。任督脉(于午圈)的精气动行也是依时而变的,

流注规律如下:“人之元气,逐日发生。子时复气到尾闾;丑时临气到肾堂;寅时泰气到玄枢

;卯时大壮气到夹脊;辰时,央气到陶道;己时乾气到玉枕;午时妒气到泥九;末时遁气到明

堂;申时否气到膻中,酉时观气到中脘,戌时剥气到神阙,亥时坤气而归气海。”

有了这些知识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松溪派的内丹功秘诀,看看结印法(打坐姿式)和练功时辰是

怎样符合这些科学道理的。

①每日亥子之间,万籁俱眠,从十二正经来看,气血的旺盛正从三焦经转到胆经(亥时三焦经

最旺,子时胆经最旺)。若此时上坐行功,由于坐式中,两手掌心向外尽力翻起(并轻贴于腹脐

下),两掌外翻之力极大地牵动肩部外翻,因此“肩井”穴开;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要穴,此

穴一开,胆经始开。又提耳根劲,将胆经拉紧开启(称为起少阳胆经之火),因耳根以上是三焦

经末端和胆经始端,提耳根劲,静待(三焦与胆经之气)交会。故此亥于之交,胆经渐旺,上坐

行功开启少阳胆经(能启少阳胆经之火,是本门内丹功之秘诀),静待胆经气旺,则所旺之气血

在胆经畅通无阻,无有损耗,如此用功最适时。

②从任督脉而盲,亥子之际,精气从气海(坤气)走到尾闾(复气),正是身中一阳初生之时刻。

此时上坐用功,将双脚盘起,会阴穴、尾闾穴、长强穴自然开启,使任脉之坤气过气海时尚有

路可循。会阴穴是任督脉之交会,此穴一开,任督始通。故亥于之交,开会阴尾闾,静待一阳

之复气到来,则所生一阳元气有路可循,不致损耗。坐式中,头往上顶,身子微往前倾,督脉

自然拔起,督脉各穴自开,有助元阳之气上升。懂得这些窍妙,行功方才有效。

由此可见,本门依时用功之法,正是依据气血流注,依时开启关窍,静待元阳之气到来,是符

合“天人合发,万物定基”的思想的,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其实甩手功在好几年前就已经流行了,但是有的甩手功,女性生理期不能练;有的甩手功,孩子太小不能上手,也不能练;有的则是年纪太大,关节比较硬化的时候,也不太能练。所以,我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将甩手的方式更简单化了。

我们的「平甩功」出自两大系,一为达摩老祖的「易筋经」,一为张三丰祖师的太极功,主要在「平」的意境上多下功夫。「平甩功」能让气血到达四肢末梢,排出不洁之气。而且基于十指连心的道理,气血会回流循环到五脏六腑,使全身气脉畅通,筋骨松开,使全身灵活、有弹性。这个功法学起来很简单,而且经过持恒锻炼,可以改善各种身心病症。

平甩功的特点:

许多的甩手功有练习的禁忌,而且不是什么人都适合练习。但是「平甩功」不同,它乃是经过梅门多年的体证,属细水长流型。在动作上讲究宁可慢不要快,练的时候全身放松,手自然摆动;但虽说是放松,又松中有动,而非完全的静止;动中又有松,也非用力的动态,所以是一种很细致的运动,而且阴阳调和、刚柔并济。此外,练习时只要呼吸自然就好。

平甩功的反应

酸痛麻痒胀 就在排毒

刚开始练习「平甩功」,可能会出现「酸、痛、麻、痒、胀」这五种排毒效应的感受,我们称之为「五感」。

●「酸」:平甩时,在关节、腰部、颈部、背部、手或胳臂产生酸的现象,多是因为平时累积劳累的缘故。一个人若是长期过劳或紧张,会造成元气受损,抗体也会相对减弱。透过平甩,可以很快的把这种累积甩掉。

●「痛」:出现痛感,是因为累积太久,以致于某些部位已经全然不通或几乎已经不通了。没有锻炼的人,在一般循环下,每次气血循环到那些不通的地方,就会自动躲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阻碍。「碍」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身体的堵塞,一种是心理的挂碍。身体和心理的阻碍,必须相提并论来调整,才能更见其功。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功法加上持恒的练习,就经常会有力不从心的现象。

●「麻」:麻的现象有两种,一种是在打通的过程中,遇到原本有阻碍的地方,因为气不断的去通它,所以产生了酸麻的感觉,这是可喜的现象,因为如果没有去疏通这些有阻碍的地方,它就会堵住,堵到最后,就会变痛了。另外一种则是「麻木不仁」,意思就是每次气经过某个地方,感觉好像那里空了一块,似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经过,这种现象相当危险,因为气血若是不能通过,就会变成瘀血,瘀血久了,就会腐坏,若碰到细菌感染,也容易变成「癌」。

●「痒」:甩手时感觉到「痒」,是因为气到了!这种痒,是完全从里面发展出来的痒,搔也搔不到痒处的痒,这是可喜的现象,表示功有练进去了。

●「胀」:胀的感觉通常出现在身体的末梢,这表示回流不够好。身体若是不畅通,心就不畅通。身畅而后心畅,心畅而后身更畅,身心是相互辉映的。一般人身体出了毛病,很少能继续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低落,也会造成生命力降低,抗体衰弱,免疫功能消失的现象。但是只要持恒的平甩,就可以改善回流欠佳的现象,使得身心舒畅。

平甩功的锻炼

动作说明:

1双脚与肩同宽,平行站立。

双手举至胸前,与地面平行,掌心朝下。

2两手前后自然甩动,保持轻松,不要刻意用力。

3甩到第五下时,微微屈膝一蹲,轻松的弹两下。

练习原则:

1一开始就要培养一种心境:不取巧、不求快、不贪功。

2脚踏实地,呼吸自然。

3双手在前面始终摆平,微微舒指,高度不过肩。

4身形中正,左右平衡。

5蹲的时候,保持膝盖弹性,视个人放松状况,可高蹲亦可低蹲。

6速度和缓,保持规律。

7每回至少甩十分钟(约五百下),一日甩三回。若能一次持续甩到三十分钟以上,效果更好。

8练完之后,慢慢喝杯温开水,更有助气血循环、气机稳定。

平甩功的效果

●甩五百下大约十分钟,第一个十分钟可以达到浑身的循环,第二个十分钟开始进入我们身体过劳之处,第三个十分钟开始调整病灶,达到以柔克刚的境界。

●平甩时,因为放轻松,保持四平八稳,全身上下不用力,自然而然可练出韧性和弹性,体会「在有力中无力」、「在无力中有力」的意境。

●平甩的屈膝动作,非刻意负重与用力,要保持轻松,因此长期锻炼之后,膝盖会更灵活有劲、不老化,甚至退化的关节也会活化开来。

●每甩第五下蹲一蹲,松中带沉,一沉到底,让人不会心浮气躁,也不会因为不断地动而变得身体紧张。这个规律性,使人动静合一,自然集中,日久渐能进入高妙的神定状态。

● 整体来讲,十指充满而后感传,由感传而循环,因此,五脏六腑很容易得到滋养,甚至受损的脏腑也会得到修复。即使是年纪大的人,只要用心锻练,就可以消除许多老毛病和老人病,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

Q:要练多久,身体才会有明显提升的感觉?

A:这里面有个小学问,气功不论好坏,只要了解其理论基础,每个人都能够把气功练得很好。有句话说:「每日十分钟,十年不得了」。不管是有没有时间,或是自己很懒惰,只要每天能够花十分钟,就能够见效。不管是运动、气功、打拳,最重要的就是循环,循环一好,其它的紧接着就好起来了;如果循环不好,其它的都不用说了。所以能够每天持续不断,在个人睡眠的前后练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保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Q:饭后多久才可以开始练功?

A:空肚子练的效果当然是最好,尤其初学者尽量不要肚子饱饱的就练。但是,「平甩功」是一个平和的功法,练了一段时日有相当火候之后,就是吃饱了也可以练习,反而会帮助消化。平日练功掌握一个原则——有时间就练,随时随地都可练。

Q:「平甩功」与一般运动有什么不同?

A:一般的运动,只运动到外在的筋骨与肌肉,不易深入五脏六腑。此外,运动时多半需要使力,全身肌肉紧绷,而非放松,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平甩功」练习时全身放松,因十指连心之理,很快就能气达末梢;又因微蹲两下,可使气沉至脚底;再加上惯性的摆动,使气血能够回流五脏六腑,不但刺激到头部,还能按摩脏腑,达到全身气血畅通的作用。

Q:平甩的时候发现左右不平衡要怎么办?

A:左右如果有不平衡的问题,是「筋」与「骨」的问题,要用「心」协助有障碍的一边,以强的去迁就比较弱的那边。一般来讲,每个人的左边跟右边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就是右脚比较笨,左脚比较灵活;有的人就是右手比较笨,左手比较灵活,大家差不多都有一点「半身不遂」。如果我们没有锻炼,在功法上规律的去制造一个永恒的良性循环,它就会一直累积挂碍,到最后,就变成真正的半身不遂了!

甩手特点

‘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集中,两手摇动。这样可以改变体质上盛下虚的状态,使下部坚固,上身轻松,疾病自去。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随、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划、腹宜质、跨宜松、肛宜捷、跟宜稳、趾宜抓。

针灸推拿有反应,甩后更有反应。反应就是气血在起变化,反应规律是胸腹松了,脚生热了,四肢末稍原来血液不足地方皆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酸麻、冷热、虫爬蠕动等等。病区反应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不断勤习,坚持有恒,对改善体质,毫无问题。

甩手治癌

中医认为‘气血’有了问题,百病丛生,从量变到质衰,反之,‘气血’通畅,百病自去。根据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变气血,改造体质。每天上午甩二○○○次,下午甩二○○○次,晚上甩二○○○次,不间断地甩五个月可消除肺癌。患关节炎,大便后流血,同时患食道癌,甩手后两种病见好,食道癌也可逐步消除,情况改善。颈部生淋巴癌每日甩手二○○○次,便可胃口大增,淋巴癌逐渐消失。甩手几个月,可治愈半身不遂及肺癌。(有许多实例,在网上找一下,这里就不说了)

甩手歌

1、用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恒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力充沛体轻松。

2、甩手治病的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血不通起百气,气和心平病难侵。

脉的改变是经路的改变,脉从脚跟起,甩手重心在脉,脚用劲,如老树生根和打柱一般打下去,使脚里的气血起了按摩作用。因此通达全身,肌肉、皮肤,骨节,通通都不难改变。‘上三下七’上虚下实,而更加明确地规定虚实的程度和用劲的比例。

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里三分,脚里七分,出手三分是虚,回手(下来)七分是实。初做腿部隐隐作痛,要尽量忍耐,做完不久则觉得脚步轻松,百病消除延年益寿,请坚信不疑,每日做‘有恒为成功之本’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360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