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第1张

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很多人喜欢打太极拳是为了强身健体。虽然说很多人在练习这个,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太极拳对身体的作用。以下是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1

 太极拳练习的基本功有哪些基本功一:前后摆拳基本功是将劲力从前臂出,经腹部(剑状穴处),到手掌,然后由指传拳,拳入掌,然后手掌出击,同时,气沉丹田,以剑气作力。不管是手摆拳,还是从头顶发出的摆拳,都要以剑状穴来施展,通过内部的气血和发劲时手发出的拳来配合使用。这就是太极拳的第一种前摆拳基本功。

 太极拳的第二种前摆拳,也可以简单的把它想象成将前掌作用于拳头打出,同时,可将手形象想象成一个一对一的对打。

 在这种前摆拳练习中,应该注意,手的前指不能完全伸直,同时不能有前臂弯曲。手心不能内扣,而是以拳心作用于拳头,来发力。前臂保持伸直状态。

 基本功练习二:身体平衡如果在摆拳动作已经做好基本功训练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如身体平衡,前后摆拳训练,这一套组合拳是练习拳击最基础的一套动作,目的是锻炼前臂肌肉力量,不能以手心用力。

 练习一步时要使手腕伸直,手指蜷紧不能屈曲,指甲在手掌正中心位置,手掌向前挥出。只要掌握了太极拳的这套技术,就可以练习下面这一步了。身体平衡做好以后,做好这一步,就能够打太极拳了。

 要求不仅会用前摆拳练习身体平衡,还要会用后摆拳来练习,前摆拳练习身体平衡和后摆拳练习身体稳定。太极拳是一项身心协调性的体育运动,能够充分地刺激人体内部的气色,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锻炼人体的反应能力,使人体健康。

 是一项有利于人们健康和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而且练习太极拳不仅仅是在发挥出武术功能,并且还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心境平和,身体健康是一项非常全面的体育运动。我最不忍心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学太极拳没有几年。也就能看懂三步崩拳四步崩拳三十六劲。就像那些练气功和养生那些都是真东西,可是很多人都没看懂。太极拳讲的是平衡。打发子力要分阴阳配合。手上阴一分正打发你的身体一分正。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2

  1、太极拳基本桩功

 太极拳的基本桩功,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桩功的结合练习,如站桩时可以高桩、低桩结合着站,一开始站低桩、接着站高一点的桩。如果时间比较短,则可以采用单腿或是形意的混元桩来站也是可以的。

 很多时间,不用分太清楚哪种桩法,只要管用就行。我经常站的是单鞭桩(陈式太极拳),一般一次3分钟(3分钟换一次重心);懒扎衣桩也是可以的,重心侧向一侧保持三分钟左右,再换重心到另一侧保持3分钟;

  2、活步桩

 从套路中拆分基本动作,如上三步、退卷肱、开步等动作进行单一练习。上三步,连续进行从开步,到重心转换,再换步,循环往复,中间不间断,100步左右,配合手法、呼吸进行。

 可有效提高下肢的力量。退卷肱,退步法,40-50步即可;开步,单腿提膝,擦步,重心转换到位后,再换腿提膝,可有效提高开步的感觉,并提高重心转换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及稳定性。在练习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动作宜慢,忌快。

  3、原地基本动作练习

 每天在开始训练前,针对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进行练习,如单式的内外缠丝、顺缠、逆缠等练习;原地单式还有正反云手、掩手肱拳、搬拦捶等基本技法,通过每天训练前的10-15分钟的热身时间来完成。

  4、辅助练

 平时如果有大枪或是长杆,可练习大枪的扎枪、拦枪、拿枪、劈枪、点枪、花枪、抖枪等基本技法,以枪的长度带动身体的整体发力,提高身体的劲法,增加出拳的力度以及放松程度。太极拳的松、活、弹、抖等劲法,可借助长枪或是长杆可进行提高。这种辅助的训练方法,对于劲法的提升非常快,因此,可以集中时间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分开练习。

  5、套路的练习

 套路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可选择这样来练习效果更好。第一遍一定要慢,慢到你能感觉到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与呼吸,架势不一定特别低,动作细缓柔和,即使发力动作也可以不发力来练习,去感受打拳时的劲法;第一遍拳一个字,就是“慢”。

 第二遍拳可以正常速度打,但架势要低于第一遍拳。这一遍拳的重点在于拳架“低”,应在可承受的范围,不可过于太低。速度正常速度打,动作到位,发力到位。第一遍和第二遍拳之间是否有间歇,可根据自身的体能来合理安排。

 第三遍拳可适当的快一些,但动作应到位,注意过度及细节,这个快的概念与对比和第二遍相比,相对快,但不能过于快。一些动作之间的过渡可以更加紧凑,该慢的地方还是要慢的。第四遍拳和第一遍拳一样,还是慢打。如果只打三遍,则第二遍拳正常打,第三遍拳慢打。

 通过对于套路的快慢变化来适应不同的习拳节奏,让我们的拳能够适应变化。一成不变的速度会使身体快速适应,并形成固定的模式,不断改变打拳速度,改变身体的不同适应力,最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与打拳感觉,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节奏却要。

 基本的功的训练在太极拳训练中很重要,可根据自己的练拳习惯选择相应的基本去训练,没有必要按照我的方法去练习,但你应该有自己的基本功训练方式,每天坚持练习基本,一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一年的训练,拳术的提高会让你自己惊讶,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3

  一、肩臂功。

  1、耸肩沉肩:

 ①垂手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上耸提;③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2、开肩合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裹合;③恢复原状;④双肩同时向后展开;⑤恢复原状。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头容正直,双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动,不可上耸。

  3、前后转肩:

 前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要求:双肩放松,转动快而均匀。

 后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要求:同前转肩。

 左右交叉前后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一先一后向前转动;③向前转动二个八拍之后,双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转动。

 要求:同前、后转肩。

  4、掤臂挤圆:

 ①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如此按②③反复运动。

 要求:不要用拙力,双臂前挤与弓步蹬腿、塌腰协调,挤迫与放松收回要柔韧而富有弹性,双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压、眩晕等患者不宜做):

 前俯:

 ①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

 ②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③直体挺腰双手上举。按以上①②③,反复运动;④还原。

 要求:双腿挺膝伸直站稳;上体尽量挺胸塌腰;前俯时要抬头,头顶不可下垂。

 侧俯:

 ①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

 不动;③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动作①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⑤立正还原。

 要求:同前俯。

  2、转腰:

 ①双脚开立,双手叉腰;②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要求:动作幅度尽可能大,双脚不能移动。

  3、扭腰:

 ①双手叉腰,开步站立;②向左(右)扭腰,同时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

 直;③向右(左)扭腰,同时重心移回右(左)侧,右(左)膝略屈曲坐实,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动作②③反复轮换做。④还原。

 要求:双脚基本不动。

  三、腿功。

  1、压腿:

 正压:

 ①面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②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向上跷,双手10指交组,按在膝盖上;③上身前俯下压,然后恢复上体直立,前俯下压与直体反复运动;④还原休息。双腿轮换锻炼(图3-31)。

 侧压:

 ①侧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②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将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上跷,近肋木内侧之臂垂于裆前,外侧之臂屈肘上举,手心朝上;③上体侧屈下压,用上举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压腿的脚尖,然后还原。双腿轮换练习。

 压腿的要求:①双腿挺膝伸直;②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压腿的脚尖向上跷;③压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压:

 ①左(或右)仆步下蹲,双手按于大腿近膝端。②重心下落,平铺腿压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压;如果反复数次以后,换成另一侧的仆步,同样反复做动作②③后起立。

 要求:①仆步步型要正确,上体正直;②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体不要前俯;③平铺腿要伸直,脚掌缘不可外翻,下蹲腿脚跟应着地站实。

 2、耗腿:

 一腿直立,将另一腿抬高搁在体前肋木(或桌子、椅背等高物体上),静置数分钟,双腿轮换。

 要求:双腿不可屈膝、上体自然正直。

 3、扳腿:

 前俯扳脚:

 ①左(右)腿屈膝下蹲,右(左)腿前伸,脚尖上跷,脚跟着地,双手扳住右(左)脚前掌;②双臂屈肘,上体前俯,尽量贴靠向右膝盖,然后还原。

 要求:①挺胸、直背、塌腰、坐胯,上体尽量前探;②初练时前俯幅度可以小些。

  独立抱腿:

 ①左(右)腿自然直膝站立,右(左)腿屈膝上提;②左(右)手抱住小腿的下端,右(左)腿向上抽提,大腿紧贴胸部,然后立正还原,双腿轮换练习(图3-32)。

 要求:挺胸、直背,支撑腿挺膝伸直,上提腿应尽量提高。

  4、前控腿:

 ①右(左)手扶持肋木(或桌、靠背椅等),侧身站立,左(右)手叉腰,左(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提平;②左(右)膝前伸使小腿伸平,脚尖绷直或上跷。控制左(右)腿在平伸的状态,直立一段时间

 (数分钟),轮换另一侧(图3-33)。

 要求:①挺胸、直背,双腿伸直。②前控腿前伸时要缓缓伸出。

  5、踢腿:

 前踢:

 ①双手侧平举或叉腰;②一腿支撑,另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前、向上、向眉间踢起;③前踢腿下地后,(前进一步)即支撑体重,另一腿如前法踢起。双腿交替前踢,一直向前进步,走一段以后可以向后转身继续练习(图3-34)。

 要求:①挺胸、直背、平肩、收胯,双腿挺膝伸直;②前踢腿用力在脚,支撑腿脚趾抓地。

 斜踢:

 ①双手侧平举或叉腰;②一腿支撑,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前、向上,向异侧的耳际踢起。下地后,即成支撑腿,另一腿又如前法斜踢。

 要求:同前踢。

 弹踢:

 ①双手握拳于腰或叉腰;②一腿支撑,一腿先屈膝大腿提平,然后放松膝关节,小腿向前、向上弹踢,脚面绷平,脚尖朝前。

 要求:①挺胸直背;②弹踢有力、迅速。

 外摆腿:

 ①双手侧平举;②一腿支撑,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异侧踢起,经面部向同侧外摆落下。双腿轮换。

1练拳时尤要注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逐步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若能细细体察其中奥秘,功必大进!

2用劲要刚柔相济、阴阳参半。

太极拳的用劲要符合太极拳刚柔相济的练功原则,既不能过于柔软,也不可偏于坚刚。柔软无力难以长功,坚刚过度则难养气血。故此必须循阴阳中和、刚柔参半之路径习练方可得“太极劲”。

3不可用拙力。

周身肌肉紧张,对于用力部位和着力点不加选择的盲目用力为“拙力”。练太极拳绝不可用拙力。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以致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则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在推手中若用拙力,必为能手所乘,以致倾跌。若双方均用拙力,必发生顶抗的毛病,不能体现太极拳沾。连、粘、随之特点。

4练拳亦不可努,努则力刚易折,且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

5练拳不可挺胸、收腹、突臀。

否则气逆行而上,不能归丹田。气血上冲则双足似萍草无根,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阴阳不和。久之会影响健康。

6练拳不可心存打入之念,以求速成。否则必为神气所拘,好勇斗狠而失心和。

更有每日苦下功夫练数十遍拳者,亦不知己变运动为劳动,变养中长为疲中伤,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便齐发而至,是为大害!学者尤须牢记,若气顺力活,虚心实腹则道心自生,久久行之身健功增,瓜熟蒂落,水到而渠成。

7练好太极拳,还要懂一点经络学。

经络发源于脏腑,布于肢体。经络畅通则百病不生。概内气发于丹田(气海),贯于经络之中,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行与腰隙内肾的左右抽换,使内气流布周身而达于四梢,复归于丹田。太极阴阳之理结合经络学说,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明白了上述道理并付诸实践,才能在练拳时逐渐做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以心行气,使气不离丹田(开时气行周身,合时出肾入肾、任督相交),浑然流行,一气呵成。

大众健身体育的广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公园太极拳的发展,公园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传播中的一种独特模式,对太极拳运动的推广具有独特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简述

1虚领顶劲

头顶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颈部正直,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2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而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3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

指做动作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不出声音。

4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为不用力。如果打太极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变化,这样就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随意念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念而暗用劲的意思。

5意气相合、气沉丹田

就是用意念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6动中求静、动静结合

打太极拳时,肢体动而脑子里要尽可能静,把思想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7式式均匀、连绵不断

这是太极拳的特点,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展协调而紧密衔接。

 练太极拳放松对失眠的好处

1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可以使精神上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对身体的危害。

2可以使腹式呼吸和横膈运动不受牵制,在疗病保健和技击上,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以后,气血周流无滞,气行于骨节隙缝之中,能加强节节贯串的作用。

4面板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动作上的顺遂和圆活性都能获得高度的发展。

5全身骨节由于放松而自然下沉,发展了下肢的支撑力,胸背、肋骨节节松下,外向前合,有助于沉气,稳定重心。

6能够发展力量和速度。因为全身处处放松了力量,才能毫无阻碍地、圆活地加快速度。

7稳定的重心有利于动作的灵敏和技击运用时的发力。

8放松用意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技术,提高人的情绪,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力量。  

1、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太极拳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防止便秘。

2、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科学研究表明,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

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3、整神经功能活动

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通过练拳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4、改善睡眠

睡前练太极拳,既能有效地改善睡眠,又能防治多种疾病,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上乘方法。

5、调节内分泌

中医认为,经常练太极拳可加强肾的藏精、保精功能,并能调节内分泌,改善阳痿、遗精、腰腿酸软等状态。

太极拳特点

1、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2、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以上内容参考 -太极拳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睡前适合练太极拳吗?详解太极拳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力量要求是如棉裹铁,用哑铃肯定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但是哑铃可以练你的绝对力量,练完后记得放松肌肉即可。也是有帮助的,民国时期有太极高手玩石担,其实就是杠铃。太极还有几种力量练习法,这里供你参考:

1、抖大杆,你上淘宝找一下大杆,有卖的,但是这个要有师傅教,否则容易出内伤。而且需要你的太极桩练到一定程度,身体浑然一体,劲整了以后才可以练。

2、揉石球,取适度大小石球,按在墙上,以刚刚能不掉下去的重量为适宜,然后以手按住它在墙上滚动,练习你的力量感应和如棉裹铁的力,没有石球可以用水泥球或者篮球装沙子代替,这个随时可练。网上也有教程,你去优酷搜索一下就有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526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