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褶厚度计压力调节一般调到调到“0”位,须将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规定的 10g/mm2 的范围。
皮褶测量法:简单经济但误差大,皮褶测量需要用到皮褶卡钳作为工具,相对简便、经济,但由于皮褶测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不同测量部位的选择、读数时的观察误差、脂肪的可压缩性、皮下脂肪分布以及皮下与深部脂肪分布的比例等,所以这种方法的判断结果和实际脂肪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皮褶厚度测试部位:
肱三头肌:在右上臂后面肩峰与鹰嘴连线的重点,夹取与上肢长轴平行的皮褶,纵向测量。
肩胛下角:在右肩胛下角下方1厘米处,夹取与脊柱成45度角的皮褶进行测量。
测受检者自然站立,使被测部位充分裸露。检测人员右手紧握卡钳手柄,使其呈两半弓形臂张开,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被测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两指间相距3厘米左右,将张开的测量计在提起点的下方钳入,松开把柄,待指针停住后读数。
皮褶厚度可用X光、超声波、皮褶卡钳等方法测量。用卡钳测量皮褶厚度最为简单而经济,测得结果和X光片测量值的相关度可达085~090,对人体亦无放射性伤害。但是此方法需要操作者熟悉仪器的调试和检测方式,技术的差异不可避免的产生误差,其主要偏差的来源是检测者用手捏皮褶时施加的压力的稳定性,卡钳头的夹皮时间的长短,被测者的皮褶厚度的厚薄等。
测量皮褶厚度的常用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部(代表四肢)和肩胛下角部(代表躯体),这些部位组织均衡、松弛,皮下脂肪和肌肉能充分分开,测点明确,测量方便,测值重复率高。另外还可以测量肱二头肌部、髂上、腹壁侧等。
皮褶厚度和体脂含量间有相关关系,可通过皮褶厚度的测量值估计人体体脂含量的百分比,从而判定肥胖程度。
临床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百分位数法、标准差单位(Z值)及中位数百分比法。百分位数法在处理不完全正态分布的数据时比较理想,但是对界点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适用于个体体格测量评价,通常将P3~P97作为正常范围,<P3考虑患儿存在营养不良。
体格测量指标是评价营养状况的重要参数,可以反映患儿近期及长期的营养状况,主要包括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等,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是身高、体重测量。
(1)年龄别身高(H/A):反映长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在评价短期营养时不够敏感。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儿童平均身高明显提高,用原有标准评价患儿目前生长发育状况,可能漏掉同性别同年龄同体重而身高明显高于正常标准的营养不良患儿。
(2)年龄别体重(W/A):反映近期或长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国际上常单用它作为判断营养不良患病率的依据,但其在评价超重和肥胖方面的意义不如身高别体重(W/H)或BMI。
(3)W/H:是判断儿童消瘦和超重肥胖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优点是不依赖于年龄,在单次测量时,W/H比W/A更有意义,它可以判断消瘦、生长迟缓或两者均有。
(4)BMI:同W/H一样是利用身高、体重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其实际含义是单位面积中所含的体重值,在评价青春期超重肥胖时优于W/H,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均可作为营养监测指标。
计算人体脂率的方法是使用体脂秤、皮脂厚度测量仪或皮褶厚度测量仪。
体脂秤,体脂秤利用身体阻抗原理来测量体脂率。通过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在脂肪组织中遇到较高的阻力,而在其他组织中的阻力较小。体脂秤通过测量电流通过身体所需的时间来估算体脂率。这种方法虽然便捷,但准确性可能受到身体水分、肌肉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皮脂厚度测量仪,皮脂厚度测量仪通过测量身体的皮脂褶皱来估算体脂率。常用的测量点包括上臂三头肌、肩胛下角、肩胛上角等。测量时需要确保皮脂褶皱的位置准确,并使用专用的质量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然后,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将测量结果转化为体脂率。
皮褶厚度测量仪,皮褶厚度测量仪通过使用特殊的测厚仪器来测量人体皮褶厚度来估算体脂率。常用的测量点包括上臂三头肌、腹部、大腿肌肉等。通过测量多个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体脂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都是估算体脂率的方法,准确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精度、测量技术、人体水分含量、肌肉密度等。因此,即便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设备和技术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为获得更准确的体脂率测量结果,最好在相同条件下、相同设备和技术下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体脂率与健康
体脂率是评估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高体脂率与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过量的脂肪积聚在体内,不仅会增加体重,还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正常的体脂率范围会因性别、年龄、肌肉比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通常来说,男性的正常体脂率范围为6-24%,女性的正常体脂率范围为16-30%。
当体脂率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体脂率。降低体脂率的方法主要包括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通过均衡的膳食结构、控制总热量摄入和减少饮食中的脂肪摄入,可以帮助减少身体脂肪的积累。此外,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脂肪,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营养不良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各个方面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影响疾病。胸腺是诱导骨髓干细胞变为 T细胞的场所,它分泌的胸腺素有促进淋巴母细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的作用。
已经证明营养不良儿童的胸腺萎缩,其重量约减少一半,而且胸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如小叶萎缩、皮髓界限不清、细胞减少等。
营养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肥胖症等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流行学调查和营养调查都表明:膳食脂肪摄入量与人群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正相关,20个国家的调查结果,其相关系数为0489~0654。
尤其是膳食脂肪中饱和脂肪酸的影响更为显著,如豆蔻酸、软脂酸能升高血胆固醇、硬脂酸,12碳中链脂肪酸可提高血脂等。
扩展资料
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导致的死亡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凸显了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为实现我国慢病防治目标,保障全民健康促进行动顺利进行,在国家卫计委宣传司指导下,第六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于6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题为"新规划 新实践 新技术助力慢病管理"。专家在会上呼吁,慢病防控关口需要前移。
-营养与疾病
测定皮下脂肪通常采用皮脂厚度计来测量,测定部位选择:
(1)上臂部——左上臂肩峰至桡骨头连线之中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
(2)背部——左肩胛角下方;
(3)腹部——右腹部脐旁1厘米。
此外,有时还要测量颈部、胸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腓肠肌部位。应当指出,用皮脂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
:
皮下脂肪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在真皮层以下,筋膜层以上。 与贮存于腹腔的内脏脂肪组织和存在于骨髓的**脂肪组织对应,共同组成人体的脂肪组织。
皮脂就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测的皮脂厚度推测全身脂肪的数量,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皮下脂肪主要的作用有 绝热 和 贮存 。皮下脂肪是人体储存‘余粮’的主要场所。在冬眠的哺乳动物中,皮下脂肪几乎提供过冬的全部能量;长途迁徙的鸟类也由皮下脂肪提供大部分能量供应。
因为人类身体缺少毛发,所以脂肪的保暖作用对早期人类相当重要。有说法寒冷刺激脂肪组织的生成,在寒冷地区长期生活发展的人种皮下脂肪也更易堆积。
此外女性的皮下脂肪普遍多于男性,并且在分布上有所差异。雌性荷尔蒙会促进皮下脂肪的发育,其功能包括供能,促进发育和性选择。
皮下脂肪所以引人关注,因为它的堆积会造成肥胖,影响身材。肥胖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占总人口三成以上,在我国也有增加的趋势,需要警惕。
和其他特性一样,皮下脂肪的厚度与基因有关,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肥胖基因的研究是生物学的热门前沿,尽管只是冰山一隅,也给我们揭示出一些科学规律。在食物过足的情况下,确实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长胖。已经识别出的基因包括FTO,NPC1等等。(注意,这是一个未知大于已知的领域,其原因可能随时都在被添加或改写。)
人体的脂肪细胞数目相对稳定,因为脂肪细胞在一般情况下只增大体积,不显著增加数目。但当体积增大到四倍左右的时候,脂肪细胞就会靠增加数目来增加脂肪总量了。所以减肥总是困难,最好的办法是小心不要长胖。
皮脂就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测的皮脂厚度推测全身脂肪的数量,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资料参考:,皮下脂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