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训练三角肌,哪些动作加上技巧可以让三角肌全面充血?

想训练三角肌,哪些动作加上技巧可以让三角肌全面充血?,第1张

肩部三角肌这个肌群是我们在健身中需要特别重视的肌群之一。如果你忽视了三角肌的训练,那么你的肩膀看起来肯定会非常弱小。你的手臂看起来也会非常的弱,二头和三头练习得再好也会让你没有麒麟臂的感觉。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卧推会很难进步,你的三角肌太弱会让你手臂力气得到限制,你的卧推就会很难有大的进步。所以,大家在健身中,务必要重视对于三角肌的训练,这给你带来的训练好处是极多的。

下面我就给大家来进行三角肌的训练讲解,4组训练动作配合一个训练技巧,这可以让你三角肌进行全面充血!

在开始进入训练动作前,我们先讲解训练技巧—递减法。

这个训练技巧在我们肩部训练中应用效果是极好的。我们在练习时,要先用较重的重量去进行训练,但并不是说训练完一组就马上降低训练重量,这个训练技巧我们要放在你肌肉疲劳时使用,当你感觉到自己已经做不起这个重量时,你就逐渐把重量降低,接着坚持完成训练。

下面开始给大家介绍4组肩部训练动作。

第一组动作

这个训练动作是肩部推举。我们让自己保持站姿,然后双手推起杠铃,让自己双手往上推起,身体保持稳定。在锻炼中如果重量过大,最好让自己戴上腰带进行锻炼,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腰部不会受到伤害。

在训练时我们第一组动作可以用递减法吗?这是可以的。我们可以这样子进行练习,先进行2~3组的空杠热身动作后,就把杠铃加到15KG进行推举练习。做到3~4组时,当你感觉到自己推举不起来时,就把杠铃降低到10KG重量接着进行3~4组的练习。

第二组动作

这个动作我们也要让自己双手抓着哑铃,然后身体站直,让自己双手在两侧抬起哑铃,让你的三角肌侧部得到好的训练效果。

这个训练动作在练习时我们要注意,不要让自己勉强的使用大重量进行练习,并且要保证训练姿势的正确。因为出现错误,你很可能会让三角肌中束拉伤,这是不可大意的,肩部的肌肉是比较脆弱的。

第三组动作

这个训练动作就较为简单了,我们只要让自己反着坐到器械上,然后双手抓住把手,让自己进行反向的飞鸟即可。

在练习中速度要掌握好,让自己的后束可也得到准确的训练感觉。

 

第四组动作

最后这个动作我们要让自己双手抓起杠铃片,然后身体站直,背部不要后倾斜,稳定好身体核心。

双手要稳稳的往上举起杠铃片,肘部可以有略微的弯曲,但也不要过大。

这四组动作的训练量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自己选择,但最少要每个动作训练4组,每组8次,不要比这个训练量少,如果太少,只会让你训练效果变得非常不好。

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1、携用物至床旁,进行三查七对,向病员作好解释,解除顾虑,以取得合作。

2、准备好注射器,抽吸药液(同皮内注射法)。从安瓿内吸药液法: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痕,用05%碘酊棉签消毒颈部,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左手食、中指增值住安瓿,拇、无名和小指握住针筒,右手拇、食和中指持活塞,吸净药液。

3、消毒皮肤:同皮内注射法。从棉签缸或棉签纸袋内取出棉签两根,夹于左手小指,再从小指里取出一根蘸碘酊消毒皮肤(直径大于5厘米)后,夹于左手无名指。

4、左手拇、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呈直角,快速刺入肌肉内,进针约为25-3cm,消瘦者和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以左手小指中的干棉签按压针眼处的同时快速拔针。

6、观察反应。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查七对是临床和护理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要提醒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核对。50年代,由我国护理前辈黎秀芳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它是我国护理工作的主要制度。

三查是指: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三查内容:

1查药品的有效期,配伍禁忌。

2查药品有无变质、浑浊。

3查药品的安瓿有无破损,瓶盖有无松动。

七对指的是: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

"三查七对"主要是针对病人服药,注射,输液的查对制度,减少操作差错。及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

一注意:并注意用药前的过敏史、配伍禁忌和用药后的反应。

肌肉注射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扩展资料:

概述

临床上进行肌肉注射,一般都采用臀大肌,也有采用三角肌和肱二头肌注射的,但对三角肌进行肌肉注射的具体部位,一般认为在整块肌肉上都能进行注射。但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个别病例由肌肉注射位置不当导致桡神经和腋神经的损伤,有的是直接利人挽神经和胶神经干。

方法1:拇指定点:患者俯卧或站立,术者一手中指指腹(注射左侧臀部术者取左手,注射右侧取右手)置于患者髂前上棘,拇指平行向后并弯曲,指尖所触处即注射点(约在大转子内侧上方2~3横指处)。

方法2三线定区:(1)水平线:从髂前上棘绕向背侧至臀裂;(2)垂直线:作平分一侧臀部与水平线相交的垂直线。

注意事项

1肌肉注射的所有步骤,应严格按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2肌肉注射部位要选择适当,避免伤及坐骨神经和较大的血管。

3进针时切勿用力过猛,以防把针头全部刺入肌肉。

4进针时,如被注射者感到注射部位同侧下肢疼痛、发麻,应立即停止注液。

分析和讨论肌肉注射的部位,通常选在臀部肌肉上部外侧(左右侧均可)1/4处。因为该部位的肌肉发达,又无重要血管、神经通过,注射比较安全。

参考资料:

肌肉注射

上臂三角肌的定位法只需要确定三角肌的起点和止点即可。三角肌的起点与止点具体位置如下:

起点:前部肌束起自锁骨外侧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冈。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上臂三角肌的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

扩展资料:

上臂三角肌周围组织:

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有一恒定的较大的黏液囊,叫三角肌下囊。由此囊膨出许多突起,尤其是突入肩峰下面的最明显,称之为肩峰下滑囊。

该囊易产生变性、损伤、粘连,因而引起肱骨头向上移位固定,产生肱骨上举困难。从三角肌深面观察,可发现该肌纤维束为多羽状,因此,该肌比较肥厚而有力。

臀中肌、臀小肌定位

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2、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三角肌

新手快速学会打针方法如下:

1、应该洗手,注意消毒和安全。

2、将操作程序解释给患者,并鼓励病人。

3、将需要打针的部位的衣物解开,一般选择是手部的上臂。

4、用消毒剂将打针的位置的皮肤进行表面的消毒。

5、用手指将打针部位的皮肤略微捏起皱褶。

6、将针插入皮肤的内部,如果进行肌内注射时,通常注射的角度成90度,如果皮下注射时,通常注射的角度成30-40度角进行注射。

注射后可以将皮肤微微的松开,慢慢的将注射液缓缓的注射到患者的手臂之内。然后进行拔针,再用消毒棉压紧皮肤的针孔处,再以胶布进行固定。随后要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果病人没有特殊的不适,手臂针注射完毕。

打针就是将药剂通过针注射进入人体。在治疗中,有些药剂并不像口服类那样得到药效,所以会通过直接注射到人体才能发挥药效。提倡不滥用注射治疗方式,做到“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注”。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迅速进针,埋入针头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推药液,肌内注射发生疗效时间比静注发生的疗效时间长,是所有注射方法中,除静脉注射外,药物显效最快的途径。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

  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十字法是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联线法是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已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肌肉注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48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