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终身艺术成就荣誉勋章
美国休士顿大学终身艺术成就奖
美国休斯顿荣誉市民及亲善大使
美国休士顿大学亚美研究中心艺术顾问
美中艺术协会会长
中国南京师大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鑫生国际艺术学院院长
获得荣誉:美国国会颁发:国际艺术大师,美国国会颁发:国际艺术大使,美国哈佛大学终身艺术成就荣誉勋章,美国休士顿大学终身艺术成就奖,美国休斯顿荣誉市民及亲善大使,江苏省华侨书画院理事,王鑫生国际艺术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
旅美画家王鑫生移居美国已近20年,在他的艺术创作中非常鲜明的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跨越性。艺术家王鑫生在国际画坛享有崇高的声誉。王鑫生展现了通过意象手法和中国写意精髓来贯穿油画的主题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王鑫生以东方意象表现主义风格取材人物为其表现题材,在油画表现形态上可谓开辟先河。当中国写意元素与西方表现主义的油画风格相结合时,他——王鑫生,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
艺术史学博士、中国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说,王鑫生的画作浑然大气、让东西方的文化、意识、笔法、刀法、技巧产生碰撞,让他感到一种具大的震撼力。他认为王鑫生不仅在技艺上炉火纯青,而且他画面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都登峰造极,他画中的震撼强度和冲击力在画坛中是少见的,他的画不用著名,一看便知。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而把中国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去影响世界的时候,王鑫生的作品正是跨文化学艺术史的研究对象;
美国国国会山庄特别在2008年10月4日在美国国会山庄首次专为艺术家王鑫生升旗,表彰他作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和杰出的教育家所做出的贡献,作为唯一一位华人艺术家,授予美国国家最高级别的荣誉和形象代言人,艺术家王鑫生说,非常感谢美国国会给于我美国国家最高级别的荣誉和肯定,我将会用我的艺术作品架起中美之间的文化艺术桥梁。
现居于美国休士顿的王鑫生先生是一位当代国际艺术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现存当代艺术中融汇中西艺术元素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将中国艺术意境与西方油画技巧浑然结合,但又未抽离当代的表现主义特征和对现实生活事件的对应。评论家称他是有别于表现主义和抽象的具有中国元素的当代意象艺术主义。他化各国文化的冲突为和谐,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王鑫生画派”,得到海内外三千专业和业余画家的追崇,在国际美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2009年美国国会由于他对艺术的贡献授予他“世界艺术大师”的称号,并于美国国会山庄为艺术家举行升旗仪式。2008年,受邀为哈佛大学客座讲解中西方艺术,哈佛大学并授予其“终身艺术成就奖”。他的长卷油画巨作《雨鹤惊香》曾在台湾引起轰动,其作品并多次受邀在世界级拍卖机构参加拍卖,拥有非凡的拍卖成绩。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展出,并拥有许多喜爱他作品的私人收藏家,如前任美国总统并在中国担任过驻华大使的老布什先生,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篮球明星姚明,以及壳牌石油公司Shell Oil Company 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霍夫梅斯特先生等。
王鑫生先生1949年出生于古城西安,父母是专业画家,六岁起跟随国画大师陈景堂学习,获得真传,十三岁便举办个人国画展,大学期间得到系统的油画训练。1993年始,旅居美国。在旅美期间经历了艺术生涯中从具象俄罗斯写实到印象派等不同画风的改变,后形成当代意象的表现风格。艺术家常常称过去的30年是自己的蜕变。没有坚实的写实基础和中国艺术对人类内在意识的探讨等元素是不会有现 在的意象主义。而这种风格应该是从意识形态上更贴近 于寻求“道”于“器”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寻找具体物象和抽象的语言,视觉,听觉等元素的架构关系。这些应该是意象的基础,而更应该挥发的是情感。具体到情感和时间事件时就是当代意象主义在立意的根本之处。
王鑫生先生的作品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是更具体为事件性作品,如《黄河涕歌──船夫的生死一线》、《震痛》、《心愿》、《仿佛记忆──圆明园兽首系列》和《辛亥革命──风流人物绘》等作品更具体的找寻具象表现风格和时间,事件中人物的微妙情感。艺术家称在这些作品中探讨的是人物之间和事件本身的共鸣。
“西方很多抽象作品是自我意识形态的表现,是自我的,个体的”艺术家说:“而我的意象,以有限表现无限,以无形概括有形,它是情感的寄托,是视觉语言和精神价值的综合体。它是在一种背景文化和一种精神向往的图腾。他不是一种自我意识形态的展现。而是在具有禅境的思想和精神的高度统一。当架上艺术融入物象元素和想象空间时,任何作品都进入了意象空间,同时也决定了它的艺术特性,在艺术语言上这些元素是相互融合的。”
王鑫生先生不但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自1995年成立王鑫生美术学院至今,率领三千弟子在美利坚纵横驰骋,桃李芬芳,硕果累累,门徒成绩非凡。学生刘文君的作品《未来的托付(Yorea,在德克萨斯rodeo拍卖会上以十万美金的拍卖价格刷新了几十年拍卖记录。聂磊在数十个国家,三千多专业画家参与的《世界和平艺术大赛》中一举夺冠。休士顿市政府为表彰和感谢王鑫生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授予王鑫生先生“荣誉市民”及“亲善大使”称号。市长亲自宣布3月15日为“王鑫生日”。
王鑫生先生把西方写实、中国的写意、俄国绘画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技巧,在加上现代派绘画的表现风格,共同构成了他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他融合东西方绘画精髓为一体,以海外华人的独特感受表达对世界的爱、对文明的思考和对人类和谐和平的热切呼唤。王鑫生先生的作品集他穿越时空的多年探索总是在不断的升华和创新,每次新作的问世都给人们强烈的震撼。北京今 日美术馆将在今 年7月2日为他举办大型个人展览,届时将全方位地系统展出王鑫生先生各个系列的拳头作品。人们拭目以待,希望早日能在北京目睹王鑫生先生的艺术风采和欣赏王鑫生先生的大作。 艺术是生命永恒意识的表现,将热情美好的或悲凉痛苦的,以绘画特有的方式启迪人们的思索。
——王鑫生
艺术家的本能是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创造具有自我语言的艺术世界。小时候常模仿戏剧中人物生动的动作和表情,戏里的人物是夸张的但也是活生生的。其实人物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是最能反映其状态和性格的。近 来作画常常结合中国意象的表现立意和生动的人物情态语言,力求表现一种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视觉冲击力。
面对自己这些年的作品,有很多感触。我的艺术和生活经历就像是中国这些年的变化。我是和共和国同龄的。经历了建国,大跃进,灾荒年,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和出国潮也目睹了近些年的经济腾飞。当知青的那些年有幸画了很多主席像,在工厂组织宣传队培养了对音乐的偏爱。所以在很多题材性作品里我也将音乐带进了里面。世界上只有艺术是无国界的。音乐和绘画本来就是在高灵性的层次上有共的。
每当作画时我总是要放一些能使我带动画面的音乐。意想随着音乐挥洒在写意的快意中。有位国外的评论家在讲到意象和抽象时说这些是外国的东西,就像舶来品一样进到中国就被中国的画家模仿了并搞的四不像。其实意象和抽象恰恰是中国艺术的立足点。把中国艺术画的感念和西方油画艺术的语言结合是必然的。也是现行艺术大环境下艺术家国际化的产物。中国绘画美学认为,美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而“意象”就是美的本体,也是艺术的本质。这是本身绘画的基本立足点。没了“意象”就没了所有的绘画语言。写实之后的浪漫主义、以后的移情论、表现主义和现象学美学,都是沿着这个路子走下来的,尽管它们之间也存在重要的差异。 但根本源于“意象”。从古时《易传》到今时这个时代它是立的住得。所以我觉得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契合点。一些自己的绘画和生活。希望画界朋友多多指导。
2011年于美国休士顿
尚 辉
艺术史学博士
中国美协理事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跨文化现象是今天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带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美术中的跨文化现象,更多地出现在旅居、定居或移民到国外的一些美术家的创作上。一方面,这些在国外生活与工作的美术家为适应异域的文化生存而自觉与不自觉地去表达所在国的人文情感,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也多半追随所在国的流行艺术样式;另一方面,这些美术家又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母体文化的审美情感,甚至于一些最基本的艺术判断与艺术崇尚也都摆脱不了母体文化的影响。这样就形成了这些美术家艺术创作的跨文化特征。
移居美国休斯顿已近20年的王鑫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就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文化的跨越性。一方面他用相对写实的油画描绘了当代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并通过肖像绘画塑造了美国民众心目中的一些公众人物形象,从中不难看出作者作为美国公民与他们思想情感的息息相通;另一方面他的油画艺术特征又隐藏着中国本土文化的深深烙印。譬如,他画的草根系列、音乐家系列、爵士乐系列,虽然描绘的都是美国人,但作者选择的表现对象却主要集中于美国社会的底层民众,尤其是选择的一些具有社会批判性的黑人乞丐、越战老兵和街头艺术家。具有现实主义思想特征的这些作品,无疑都和王鑫生在中国本土受到的艺术教育密切相关。再譬如,他选择写实油画作为他绘画的基本表现形态,这不仅适应了美国当地艺术收藏家的审美趣味,而且便于他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思想表达。富有意味的是,他的写实油画和国内追随欧洲传统写实油画的流风相距甚远,而多多少少体现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遗韵。但更为重要的他的那种可以作为他个性风格标志的意象写实主义,却来自于中国母体文化,尤其是中国画的水墨写意特征几乎构成了他意象性的全部艺术灵感与才化。还譬如,除了描写人物,他还创作了禅荷系列、睡莲系列和雨鹤惊春等风景。但这些充满禅意、表现天籁的作品很难归属西方风景油画的审美范畴,而更接近中国花鸟画。显然,王鑫生在这些花鸟作品里使用的是印象光色观照风景的呈现方法,而在审美内涵上营造的却是东方文化的哲诗与意境。
1949年出生的王鑫生,是典型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的成长经历埋藏了太多与这个新生国家共同经历的政治与文化变迁。这种文化经历无疑铺垫了他关注社会底层、与普通民众休戚相关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精神底色。他出生于西安、成长在河南,这两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古地都浇灌了他艺术的灵慧之根,这是他不论跨越何种文化都不会被消解的母体血液。作为时代的幸运儿,他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赴美旅居。在当代世界艺术中心,他潜心西方传统和现当代艺术的研习,在成为一个旅美画家的过程中,饱尝异域文化生存的艰辛并最终在文化跨越的探索中确立了东西方艺术间的临界点,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与风貌。
王鑫生的这些作品正是跨文化学艺术史的研究对象。
2011年8月18日于北京22院街艺术区 张子康
今日美术馆馆长
从艺术成功学的角度去讨论艺术,第一步是创造符号,第二步是创造地位,第三步是创造历史。现代艺术社会越发关注与当下社会发生关系的视觉符号,就是与美或视觉冲击力有关系的视觉符号,通过制造某种人造奇观,从而满足观众对刺激的追求。其作品的符号化就会淡化,艺术家的面目就会变得模糊,所以大部分艺术家会努力保持其一贯的符号化风格;要么就是艺术家把自己变成一种符号,这是另一种做法。当然,最好的作品还是那些令人感动的作品,涉及一种关乎时代的共同情感。
王鑫生无疑正是这样一位关注当代社会,有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家,其意象化的艺术作品形成了鲜明的视觉符号,关乎时代的共同情感,令人感动。
离开中国的十八年中,王鑫生将灵魂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艺术的朴素情感自然揉进其油画的世界中,形成了意象与写实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此次展出的作品有这些类型:爵士乐系列,西藏系列和草根系列。爵士乐风靡全美,去 年刚好是爵士乐20周年纪念日,王鑫生通过前任的中央芭蕾舞团的首席黑管吴大轸结识了美国的爵士乐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里他感受到美国爵士乐不同层面的一种激荡人心和震撼灵魂的力量。乐手们个个技巧娴熟,没有乐谱,即兴发挥,音乐已然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表演技能和表演形态令人动容。西藏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个谜,令人向往,透过西藏系列可使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在这样一片圣洁的土地上,艰苦的生存条件,恶劣的环境,但处处是虔诚的信仰和顽强生存的力量。草根系列,基本上反映了美国社会下层人的生活,如失业工人,街头浪人。这些画作触目惊心,令人看到美国的另外一面。
让我们对旅美画家王鑫生的艺术拭目以待!并预祝其成功!
2011/意向·蜕变 /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彭锋
将国画写意与印象派油画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油画语言和意境,这是自从中国画家主动学习油画以来,好几代人努力的方向。在美国从事油画创作和教育的王鑫生先生,也在沿着这条道路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王鑫生早年跟随国画大师陈景堂学习国画,在人物肖像方面显示了很高的悟性,大学改学油画,在素描和色彩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九十年代初,王鑫生举家迁居休斯顿。经过短暂的适应之后,他在美术教育和油画创作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十多年来,在王鑫生美术学校学习的学生数以千计,他们几乎包揽了美国重要美术比赛的各种奖项,成为北美地区家喻户晓的美术学校。
在开班授徒之余,王鑫生从未停止自己的油画探索。在大学期间,王鑫生受到了严格的写实油画训练,尤其喜欢欧洲印象派大师的风景画。到美国之后,受到当代艺术的冲击,在中国尚算新潮的印象派,在美国已成了尘封的历史。但是,王鑫生并没有进入流行的当代艺术领域,他没有做装置、影像和行为,甚至没有走在美国尚有余温的波普艺术的路子,而是将中国画的写意与印象派的光影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由于王鑫生的油画成功地融入了外来元素,通过回溯历史而开创新貌,因而在总体上可以归入后现代艺术的阵营。但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王鑫生的油画与流行的后现代艺术非常不同,因为他不是做题材的拼接而将两种文化连接起来,不同于通过后现代惯用的挪用方式实现古为今用,而是在绘画语言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因此可以说是在中国油画现代性方面做了重要的推进。
众所周知,印象派绘画的兴起,对于古典油画的观念和技法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与古典油画追求超时间性的、理想中的真实不同,印象派追求有时间性的、现实中的真实。为此,印象派画家不仅强调观察自然,而且强调对光和色的捕捉,保留绘画的痕迹和偶然效果,让画面显得更加生动而有生活气息。很早就有中国艺术家发现印象派比古典油画更接近中国绘画,尤其是写意绘画。尽管印象派强调观察和研究自然,但是他们所画的不是作为客观对象的自然,而是自然在人的感官尤其是视觉中留下的印象。套用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术语来说,印象派画的是物质的第二性质,而不是第一性质。所谓第二性质,是跟感官有关的性质,如颜色、声音和气味等;所谓第一性质,是跟感官无关的性质,如形状、运动和数目等。相对来说,古典油画更关注第一性质,印象派更关注第二性质。如果不太严格地说,物质的第一性质接近与主体无关的第一自然,物质的第二性质类似于主体再造的第二自然。就与第一自然相隔有距来说,中国画与印象派有共同之处。但是,与印象派不同的是,中国画所谓的第二自然不是眼中的印象,而是胸中的意象。对于中国画家来说,眼中印象还是第一自然,只有胸中意象才能称得上第二自然。换句话说,如果客观事物是第一自然,眼中印象是第二自然,那么胸中意象就是第三自然了。但是,中国画不止是对胸中意象的描摹,还有通过书写对特别的趣味与个性的追求。郑板桥在一段题画中对此有清晰的说明,他区分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就手中之竹又不同于胸中之竹来说,手中之竹就是第四自然了,与第一自然相距更远。与其说它是自然,不如说它是文化。从这种意义上说,尽管中国画与印象派更加接近,但是中国画更接近文化,印象派更接近自然。印象派介于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之间,中国画介于第三自然与第四自然之间,因此印象派与中国画之间的差异仍然相当明显,尽管它们之间好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正是这种既相似又不同的特征,让印象派与写意画之间的结合成了可能。
王鑫生油画吸收了印象派观察自然、研究自然的优点,他画人物、风景与静物,基本上都是现场写生,从而摆脱了中国画因为忽视自然而导致的程式化倾向。但是,王鑫生的写生并不拘泥对象的形似,他更注重气氛的营造和情绪的表达,在印象派中又加入了一些表现主义的成分。为了突出油画的书写性,王鑫生更多地用画刀做画,将绘画痕迹毫无保留地留在画面上,从而能够让情绪直接流露在画面上。书写性的加入,摆脱了印象派对幻觉的执着,让画面多了写意的味道。
需要强调的是,王鑫生在将印象与写意结合起来的时候,并没有牺牲二者的优点,没有偏废一方,而是让二者相得益彰。这与他在美国的教学实践不无关系。在美国教油画,关键是要教好的油画,而不是教哪国的油画。这一点让王鑫生没有过分放大写意画在油画中的作用,而是将它加以合理地吸收和利用。因此,尽管王鑫生吸收了书写性和意象等元素,但是他的作品仍然具有典型的油画特征。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技术上要有新的突破之外,心态上也要有好的平衡,否则就很难做到不偏不倚,很难充分吸收二者的优点。
王鑫生不仅在油画语言上有自己独到的探索,而且能关注社会问题,表达对人类美好生活的祈求。王鑫生以美国乞丐为题材画过系列油画,这些作品并不是出于揭露美国社会的阴暗面的社会学或者政治学目的,而是出于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本能的同情。这批作品曾经在哈佛大学做过展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汶川大地震之后,王鑫生夜以继日地完成了《震痛 512》和《心愿》,并发动休斯顿各界捐助地震灾区的民众。最 近,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王鑫生画了一系列油画纪念孙中山。这一系列的创作,不仅显示了王鑫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而且体现了他的油画语言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自如地表达当代人的生活和感受。
尽管王鑫生关注社会问题,但他的绘画并不是单纯靠题材取胜,而是力图将题材与绘画语言探索结合起来,让内容与形式融合无间,相得益彰。在王鑫生以爵士乐为题材的系列作品中,这个特点表现得尤其明显。王鑫生之所以选择爵士乐这个题材,一方面看重的是爵士乐作为美国的一种社会现象所具有的社会学意义,另一方面看重的是是爵士乐本身所具有的偶然性、即兴表现性等艺术特征。因为爵士乐的这种特征与王鑫生的绘画美学追求不谋而合。在王鑫生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爵士乐中的激情、率真、华丽。王鑫生自己非常喜欢音乐,他的朋友中有许多爵士乐高手,他自己经常在音乐的陪伴下作画。在绘画中追求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让王鑫生的绘画具有很强的写意和表现性。
由于王鑫生的油画很好地融合了印象与写意的优点,并且能够关注美国的现实,他的作品在美国广受欢迎。但是,尽管王鑫生已经移居美国近20年,他的作品的根还在中国,他更多牵挂的还是中国的问题,我相信他的作品也会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由于王鑫生肩负繁忙的教学和创作任务,他很少回到国内,作品很少在国内展出。这次在国内的巡回展览,一方面是王鑫生向祖国人民的汇报,另一方面也是国内艺术爱好者观摩王鑫生作品的好机会。我衷心祝愿王鑫生在国内的巡回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2011年4月18日于北京大学蔚秀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