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吸气,直臂向后将横杠拉引至小腿前下端;
第二步:以背阔肌收缩的力量,屈肘将横杠沿小腿提至膝上;
第三步:继续以背阔肌之力,将横杠提至大腿上部,同时胸部稍挺。最后还原,呼气。在还原过程中,一定要用背阔肌的控制力将杠铃原路慢速放下,直至臂、肩完全放松、背阔肌充分伸展。
在提铃发力过程中,有三点请初练者注意:一是上体始终保持挺胸,收腹、紧腰,不得弓背松腰。二是杠铃上提路线不是垂直的。三是提铃时不要借助惯性。当横杠提至小腹前需拉至胸位,然后再垂直放下。
扩展资料
杠铃的其他项目
杠铃操
很多健身房里都开设了杠铃操的这门特殊而又简单是运动课程,跟健美操一样,它同样是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完成,只不过,这套“健美操”全程需要在杠铃的陪伴下完成。
杠铃操综合了有氧操和无氧器械运动的优势,并加入了韵律操的动作以及强节奏极感的音乐,能使健身者在亢奋的氛围中完成训练,事半功倍。它还能通过持续对脊柱两侧肌肉的刺激,提升人体骨质密度。
另外,据专家测试表明,“杠铃操是世界上见效最快的塑型运动”,每周两次,每次一小时,三个月后就能看出健身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
-杠铃操
-杠铃划船
在锻炼过程中,大部分练习都是以站立姿势完成的,并且手握杠铃,所以对腿部和手臂的锻炼强度较大。认真做完各种动作组合,能塑造肌肉形态,增强肌肉的力量、耐久性和骨质密度。完整的一节杠铃操训练课大约在60分钟左右,也有去掉手臂动作的简化版,大约50分钟左右。这个课程能使男性平均消耗556卡、女性平均消耗390卡的热量,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减肥课程之一。
杠铃操用一个标准化的训练方法,进行一系列的自由负重练习,其中不仅使用杠铃,还会使用到杠铃片、踏板和垫子,不断地更换使用器械,可以让参与者从群体锻炼中获得更多的激情。
尽管是一项负重的有氧课程,负荷非常大,但是姑娘们仍然踊跃参加,因此参与者还是以女性为主。同时,它也是集体有氧操中男性参与者较多的一个项目。这种集体氛围,使得大家互相激励、相互竞争,在众人大汗淋漓的时候,体会到身体潜能开发带给自己的乐趣。
每个套路分10节,每节5分钟。所有动作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追求最大的强度,挑战你身上的每块肌肉。
不同身体素质的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杠铃片,15、25、5、10公斤任你挑,选择标准是你能承受这个重量,而且能跟上教练的节奏,达到它对你的肌肉和骨骼的最恰当压力。配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在减友们的呐喊声中不断为自己注入活力。教练也会根据练习者的体能状况调整杠铃重量。做不同的练习消耗的热量也不同,所以,完全不必担心练久之后,会变得“五大三粗”。
屈膝跳
连续双脚跳起屈膝收腹,大腿尽量接近胸部
单足跳
双脚起动30米记时记步单足跳练习。左右腿交替进行,培养运动员快速向前的跳跃能力
跳深练习
立于60厘米高的跳箱盖上,双脚起跳落地,再以起跳脚跳上同样高度的跳箱盖上。
负荷练习
可采用肩负中等负荷的快速深蹲,轻负荷的快速蹲跳起、双手提铃快速跳及沙坑内连续交换腿跳等,来增强运动员的踝部和腿部肌群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训练过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先软地后硬地
2,先双腿后单腿
3,先数量后强度
4,先一般后专项
5,先幅度后速度
(1)蹲跳起 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2)单脚交换跳 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
(3)蹍跳步 蹍跳步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轻快。它与舞蹈的“蹍跳步”动作类似。
(4)纵跳摸高 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
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单手或双手摸高。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
(5)蛙跳 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
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6)障碍跳 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
练习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重复5~6组。
(7)跳台阶 主要发展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
动作方法:两手背在身后,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用前脚掌力量做连续跳台阶动作。一次可跳20~30个台阶,重复3~4组。
力量是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基础,但没有合理的技术,力量的作用也无法充分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进行腿部力量练习的同时,必须改进立定跳远技术。
50米~~~~~~~~~~~~~~~~~~~~
阶段:竞赛准备期和竞赛期 训练思路:以专项为中心;
以速度和技术为中心
1>体能专项的最大转化(增加技术训练)2>专项节奏的训练(完美专项节奏感的形成)
3>最佳状态的获得(体验成功)
负荷:强度逐加(通过以专项和专项力量为载体保证强度);
量逐减(手段的多样化,以及强度的有意识分散与高度集中);
负荷总量维持动态平衡(通过力感,速感,节奏感以及有氧恢复性的各种跑达到量与强度的动态平衡)
策略:力量,技术,速度三个中心因素均以临赛状态的高度要求
具体措施:1>制订本月序列化训练完整计划 2>严格按训练要求两队员必须如质如量完成每堂训练 3>为确保队员具备承受能力,必须有周密的生活安排指导(积极的休息与高效恢复能力)
周 德 明
2006年4月5日
时 间 安 排:
4月10――15基本技术训练<技术训练为主>
4月17――22一般训练<专项素质>
4月24――29调节周(专项节奏训练,和速度感觉训练)
5月1―――9专项系统训练<赛前训练,体验成功.用超大强度刺激,获得最佳成绩.>
<量少强度大:以小负荷并符合专项节奏的辅助练习补充训练量.但尽量不提高总负荷>
短跑专项技术训练序列化计划
专项训练计划思路
时间:4月10日---------4月29日(四月底,五月初)
分为四个阶段:
1> 一般训练(基本技术的方法训练,加速,快速,匀快速,再加速)(辅助练习,达到素质专项的高效转化)(对能力进行摸底,并学会方法)(小力量与节奏配合调动神经)
2> 专项基础技术的训练(专项的各段各素质能力)(ABCD训练法)(对速度,速耐,灵敏,协调,放松等各素质进行摸底分析,形成合理的节奏)(运用节奏对专项有关肌群和神经调动)
3> 体验成功(状态的获得,节奏的形成)(摩拟比赛,让距赛;递增递减)(技术模型训练)(节奏的自动化训练) (大强度的力量增加肌肉的募集域)
4> 测试(赛)
5> 注:1>力量训练调节强度的分布,2>保证最佳状态运用在专项学习中
周 德 明
2006年4月8日
一周训练计划<2006年4月10--15日>
本周学习知识点:快感的获得!快感释义:一是快速,二是快乐”身体快感比快速更重要”
加速技术组合:<起动:反应与蹬摆加速----重冲击快感;前三至五步:力量加速;前10-20米---重心抛射快感;步频加速;前15—30米步幅加速----爬高快感>
快速技术组合:<惯性跑:最大速后30-70米-----翔的快感;即匀快速跑>
再加速技术组合:<最后20米:心理表象为重心升到最高点,”极目四方舒”的感觉;成功的欲望使身体获得最大能量尽情发泄的快感;最后3米登高一跃快感; 冲出终点后10米左右,超越极限的快感体验跑,;重点是控制身体动作>
补充强化素质:腰腹,骼腰肌,和上肢力量
本周共12堂训练:
加速跑:二课时1>起跑-A-速段5—15米,(15米测速);
2>加速跑—A+B--速段20---50米(30米测速)
匀速跑:三课时1>匀加速跑—A+B+C1速段30---70米(行进间30米测速),
2> 惯性跑---A+B+C2速段20—60米(行进间30米测速),
3>匀加速(短)+惯性跑—A+B1+C速段30—60米(行进间30米测速),
4>完整匀速—A+B+C速段50—80米(行进间50米测速)
减速跑:二课时1>加速跑+20米计时跑A+B+D速段50—60米(行进间20米测速),本日必须掌握技术和形成的身体感受
星期一2>加速跑—A+B--速段20---50米(行进间30米测速)
1> 起跑-A-速段5—15米,(15米测速)(力量辅助);
3>综合练习:50米A+B
星期二1>起跑-A-速段5—15米,(15米测速);
2> 惯性跑---A+B+C2速段20—60米(行进间30米测速)(常规练习辅助)
3> 综合练习:60米A+B+C 匀加速至速度保持(次/400M)
星期三1>起跑-A-速段5—15米,(15米测速);
1> 匀加速跑—A+B+C1速段30---70米(行进间30米测速) (常规练习辅助),
3>综合练习:60米A+B+C
星期四(上午全休或草地感觉跑:速感\力感\轻松快频节奏感)
4>完整匀速—A+B+C速段50—80米(行进间50米测速)
2>综合练习:80米A+B+C
星期五3>匀加速(短)+惯性跑—A+B~C1+C速段30—60米(行进间30米测速)
星期六1>加速跑+20米计时跑A+B+D速段50—60米(行进间20米测速),
2>扩大再加速段A+B+C1+(D+)速段60—80米(行进间20米测速)
星期日 全休\
策略:本周训练以专项集中安排为主,所以必须充分的准备和放松运动,并将积极主动的恢复做为一个训练的主课题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力量训练以专项辅助练习为主
本周训练后记:通过一周的训练,加速和起跑技术有一定程定的进步,并且形成了起跑---加速----速度保持的正确技术表象因星期五\六两天的训练该同学不认真,所以最后的速度保持和速耐技术尚未获得技术表象<必须强调准备和放松运动>
原因:可能是因为量度没有很好的处理,同时末进行放松.造成腿部的疲劳和伤病.
第二周训练计划2006年4月17-22日
本周训练知识点:1>清楚的认识自已:一是缺点,二是优点知已知彼,以便专项完美组合
2>力感跑,即是神经对肌肉的调动功能与正确的用力方法
1>A:起跑:力感辅助练习组合<泽奇杠铃组合>
2>B:加速:B1前三步,力感加速<牵引跑和负重跑组合><起跑加三步后蹬跑再加速跑>
B2前十米,重心控制加速<牵引和负重跑><橡皮带组合>15米测速
B3前三十米,利用力量\步频\步幅\重心以及腿部动作和身体的角度的函数变化最佳组合,获得速度最大化<30米测速><下坡跑和上坡跑>
3>C:步频最大化:<下坡跑,超速度>提膝送髋技术行进间30米测速或60米测前50米速度
4>D:速度的保持:<轻负重跑>负重测速30米
5>E:冲刺速耐能力:<增加前段负荷再减负加速跑>(持哑铃跑300+100米冲刺测速)
<在高负荷之后继续保持好的技术动作>(专门练习70米+冲刺30米测速)
训练方法:模型训练法与ABCD训练法结合
补充强化素质:腰腹,骼腰肌,和上肢,下肢蹬伸力量力耐(橡皮带和哑铃)
本周共12堂训练:
一>例行素质测验:一课时:60米或100米测速;二>起跑:一课时1>-速段5—15米,
三>加速跑:三课时:力量---速度---最大步频----步幅---------最大速度负重牵引,2>拉力,3>平跑
四>速度最大化:二课时:1>下坡,2>牵引五:速度力量:二课时:1>轻负重跑2>专门辅助练习
六:速耐:二课时:1>高负荷后保持动作2>高负荷后突减速负荷,扩大冲刺段落本日必须发挥最大的素质专项转化,形成正确的定力定型,
星期一: 注*强调了准备活动
例行素质测验:一课时:60米或100米测速;
起跑技术训练-速段5—15米,(15米测速)(力量辅助);
注*一堂课最好就用一个手段,但要一训一得.充分掌握要领.
星期二1>起动技术体验<辅助力量形成正确动力定型+起动>
2> 加速技术体验<牵引跑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15米加速跑>低头俯身
注*(根据实际情况,在上面两个练习之间应加一个放松调节训练)
星期三:1>最大速度体验<匀加速至最大速度,再维持最大速度+400米1一2次加速>
注*补充一次专门的放松按摩练习教学.一定要严肃.
2>上升技术体验:<垫上下肢力量辅助形成正确动力定型+30米速段>
3>速度最大化<弓步提膝送髋练习,负重提膝送髋练习+50米速段>
星期四:1>上午全休或草地感觉跑:速感\力感\轻松快频节奏感);速段:<完全加速过程+60---80米>
自选段落60米(100米)行进间测速(不必冲刺;重点是匀加速后的速度能力)
2>腹背肌力量训练<垫上,斜面上>上肢力量训练<杠铃和哑铃+30-60米速感跑>
星期五:1>早上随意感觉跑<完全加速过程+60---80米>
2>扩大专项模型,减小强度,完整技术的自由加速跑<400米中一次>
星期六1>完整技术模型体验跑60---120米>
2>接力跑游戏,4100米 3>游戏,轮滑,按摩放松
星期日 全休或球类或按摩放松,或看训练专项技术录像和书籍
策略:本周训练以专项素质集中安排为主,所以必须要向练习要效益保证有效组数练习充分的准备和放松运动,并将积极主动的恢复做为一个训练的主课题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力量训练以专项辅助练习为主
<快速积极的恢复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周训练后记:匀加速跑是一种很好的短跑速度训练手段步幅\节奏\和速度最大化都能很好体现
上午
时间:星期一:内容:速度训练: <素质摸底测试>(以技术的规范和速度的发挥为核心)
一:准备部分
1>热身跑800米;2>伸拉练习5分钟(充分拉开为止);3>速感跑400米(2-4)次自然加速;
二:基本部分
1>起跑组合;2>5米蹲踞式起跑(5分钟);3>15米加速跑3(分组轮流练习)
4>30米加速跑3次(分组练习)3组(组间休息3分钟);5>60米测速3次(分组进行)
三\放松部分
1>慢跑放松2圈;2>节奏加速跑或伸拉练习
内容:起跑技术训练-速段5—15米,(15米测速)(力量辅助);
过程:
感受蹬摆节奏和力感
一:准备部分:1>热身跑400米2>压\拉\伸的练习
3>自由加速一圈加速2次
二:基本练习部分:1>节奏跳的组合<体验提膝送髋动作>助跑三步15米内完成
a>重左脚"哒哒-";b>重右脚"哒哒-";(重心稍前倾)
以专门练习辅助动力定型
c>"哒哒哒-";d>"哒-哒-"(重心稍前倾)
三:基本部分:1>复习起跑动作5分钟<自由起动>
上午
2>助跑三步加后蹬跑10米(逐加到最大频率)<5--6次>3>起跑三步快蹬加速30米
以力量辅助形成力感
4>30米起动加速跑完整起跑加速技术练习<一次参考计时>
三:基本部分: (器材:15公斤20公斤25公斤杠铃各1付;起跑器2-4付)
下午
1>泽奇半蹲挺起+蹲踞式起跑起动2>泽奇半蹲前抛杠铃<体验蹬送动作>+起跑后三步后蹬跑再加速
3>负重牵引起跑练习(可安排在第二课时练习)
4>起跑加速练习<完整起跑加速练习>
四:结束部分:按摩慢跑放松20分钟
内容:最大速度能力;
手段:自选段落60米(100米)行进间测速(不必冲刺;重点是匀加速后的速度能力)
过程:
一:准备部分
1>热身跑800米;2>快速拉伸练习;3>按摩肌肉充分放松
二:一般训练
1>起动<5分钟,自由起动>;2>加速成跑练习6次
三:基本部分
1>匀加速行进间60米测速4<所有同学单个跑,轮流练习>(现场技术讲评);2>斜板腹背肌训练
四:协调灵敏 五:放松部分:
1>栏架练习组合 1>慢跑,按摩
内容:完整技术模型<体验跑60---120米>
手段:递增---作用:<1>掌握专项节奏<2>训练速耐(第一课时)
强度:亚极限强度
过程:
一>准备部分
1>热身跑800米,2>快速拉伸练习,3>按摩肌肉充分放松
二:一般性训练
1>起跑加速组合:5米\10米\15米\30米\60米(5-1次)要求找到速度感觉<按摩拉伸休息5分钟>
三>基本训练部分:
1>30米60米100米>|轮流练习3|中休5分钟充分按摩放松<三组中抽测一组>重在体验速度感受
四:协调灵敏 五:放松部分:
1>栏架练习组合 1>慢跑,按摩
内容:完整技术模型<体验跑60---120米>
手段:递减---作用:<1>运用专项节奏<2>体验节奏快感<3>绝对速度训练<第二课时>
强度:极限强度
过程:
一:准备部分
1>热身跑800米,2>快速拉伸练习,3>按摩肌肉充分放松
二:一般性训练
1>400米匀加速1次要求找到速度感觉<拉伸>
三>基本训练部分:
1>100米60米30米|轮流练习3|中休5分钟充分按摩放松<三组中抽测一组>重在体验速度最大化
四:协调灵敏 五:放松部分:
1>栏架练习组合 1>慢跑,按摩
个别素质补充训练:
缺点:身体的前倾意识不强,
对策及手段:1>专门练习:后蹬跑及牵引跑和坡度跑练习,<三个练习与专项主训练同时,交替进行>
2>专项辅助手段:加速段跑<课课前基本素质部分必练>
3>其它素质:<1>髋髂关节灵敏训练;<每堂训练课之后必练>
<2>腹背肌力量<一周练两次>
周 德 明
2006年4月21日
内容:专门练习:后蹬跑及牵引跑和坡度跑练习,<三个练习与专项主训练同时,交替进行>
内容:牵引跑
手段:牵引跑的组合的组合<获得合理前倾角度,能有效的用力积极蹬伸,提高加速段加速效率>
过程:
一:准备部分
1>热身跑800米;2>快速拉伸练习;3>按摩肌肉充分放松
二:基本部分
1>牵引摆臂;2>牵引后蹬加速;3>牵引高重心趴跑+15米加速跑
三:加主训练<起跑和起跑加速练习><体验加速各技术的顺畅衔接>
<四:协调灵敏> 五:放松部分:
1>栏架练习组合 1>慢跑,按摩
内容:后蹬跑
手段:节奏跳的组合<积极蹬伸,折叠小腿\提膝送髋>
过程:
一:准备部分
1>热身跑800米;2>快速拉伸练习;3>按摩肌肉充分放松
二:基本部分
30米节奏跳组合:<重在节奏和用力方法>
1>助跑三步+连续跨跳;2>助跑+注重一侧脚的跨跳<左右>3>后蹬跑
三:加主训练<起跑和起跑加速练习><体验加速向快速转换的衔接技术>
<四:协调灵敏> 五:放松部分:
1>栏架练习组合 1>慢跑,按摩
坡度跑:手段:上下坡跑<积极蹬伸,折叠小腿\提膝送髋>
过程:一:准备部分
1>热身跑800米;2>快速拉伸练习;3>按摩肌肉充分放松
二:基本部分
上下坡跑组合:<重在节奏和用力方法>
三:加主训练<起跑和起跑加速练习><体验加速向快速转换的衔接技术>
<四:协调灵敏> 五:放松部分:
1>栏架练习组合 1>慢跑,按摩
内容:大力量训练:手段:1>深蹲<腿部柔韧性>2>小杠铃的深蹲跳起<腿部协调性>
3>半蹲:半蹲起或半蹲跳<专项绝对力量>
第三周训练计划2006年4月24-29日
本周训练知识点:1>个别素质补充训练清楚的认识自已:
一是缺点,二是优点知已知彼,以便专项完美组合
2>力感跑,即是神经对肌肉的调动功能与正确的用力方法
1>A:起跑2>B:加速:B1前三步,力感加速<牵引跑和负重跑组合><起跑加三步后蹬跑再加速跑>
B2前十米,重心控制加速<牵引和负重跑>15米测速
B3前三十米,利用力量\步频\步幅\重心以及腿部动作和身体的角度的函数变化最佳组合,获得速度最大化<30米测速><下坡跑和上坡跑>
3><在中等负荷之后继续保持好的技术动作>
训练方法:模型训练法与有效组数训练法结合
补充强化素质:腰腹,骼腰肌,和上肢,下肢蹬伸力量力耐(橡皮带和哑铃)灵活性
本周共12堂训练:
一>例行素质测验:一课时:充分准备活动后,60米和100米测速;
二>本日必须发挥最大的素质专项转化,形成正确的定力定型,
星期一: 注*强调了准备活动
1>例行素质测验:充分准备活动后:60米和100米测速;
2>有效组数训练:300+100米力感加速感跑(中等强度)
要求充分淮备活动,和间隔中的及时积极放松;
注*一堂课最好就用一个手段,但要一训一得.充分掌握要领.
星期二1>节奏跳体验正确用力方法
2>杠铃深蹲:柔韧性训练 +起动技术体验3>300+100体验加速
注*(根据实际情况,在上面两个练习之间应加一个放松调节训练)
星期三:早上跑草地,10-15分钟,<惩罚10000米>
1>最大速度体验<匀加速至最大速度,再维持最大速度+400米1次加速200米>
注*补充一次专门的放松按摩练习教学.一定要严肃.
2>起跑加速力感技术训练-负重中速力感跑(力量辅助);
星期四:上午全休或草地感觉跑:速感\力感\轻松快频节奏感);速段:<完全加速过程+60---80米>
自选段落60米(100米)行进间测速(不必冲刺;重点是匀加速后的速度能力)
星期五:1>早上随意感觉跑<完全加速过程+60---80米>
2>扩大专项模型,减小强度,完整技术的自由加速跑<400米中一次>
星期六1>完整技术模型体验跑100米竞赛
2>100米让距跑竞赛(要求有完整的比赛准备活动)
星期日 全休或球类或按摩放松,或看训练专项技术录像和书籍
策略:本周训练以专项素质集中安排为主,所以必须要向练习要效益保证有效组数练习充分的准备和放松运动,并将积极主动的恢复做为一个训练的主课题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力量训练以专项辅助练习为主
<快速积极的恢复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周训练后记:匀加速跑是一种很好的短跑速度训练手段步幅\节奏\和速度最大化都能很好体现加速技术体验<牵引跑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15米加速跑>低头俯身
100米的训练与50米的训练大同小异,希望多多学习吧~~~~~
2023初中物理教学设计5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那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磁铁有磁性。
2、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对具体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与合作探究活动,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观察演示用: 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等。
分组实验用:各种形状的磁铁、铜线、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玻璃珠、螺丝、硬币、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在这里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怎么样?(出示笔和钱)。我能用笔穿过这张钱以后,再修复它,您信吗?
2现在老师就来给大家露一手。(老师演示)很神奇吧!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我是怎么做到的。
3对了,其实魔术并不神奇,它都是在巧妙的利用一些科学知识来完成的。今天,就是磁铁帮了老师的大忙。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磁铁的秘密。(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研究磁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魔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就被老师设计的情境带入课堂。不同的方法引入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支笔是我预先准备好的一支魔术笔。
二、认识磁铁的形状及用途
1、同学们都玩过磁铁吗?谁能说说你玩过的磁铁是什么形状的?
2、学生汇报。
3、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形状的磁铁,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可以分为这么几类。(课件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让学生辨认)
学生在平日生活中所见到磁铁大多数是条形或环形,借助课件让学生多认识其他形状的磁铁,让学生体会到磁铁的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磁铁的兴趣。
4、上面所出示的磁铁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同之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说说看。
经过仔细观察,可发现上的磁铁上面都标有字母“N”和“S”,这里教师可不用先讲“N”和“S”的意义,为下面学习南北极作铺垫。
4、这么多的磁铁,你知道它们在哪些地方有用到?用来干嘛?(让学生多说)如指南针、磁性玩具、磁盘等。
知道磁铁与生活息息相关,了解科学就在身边,它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三、探究活动
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一)磁性 实验活动一、指导学生用磁铁去吸各种不同的物体。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各种不同的物品,动手前,教师要先说说活动规则及注意事项(幻灯片展示注意事项)组内同学先讨论讨论怎么来研究呢?实验时,大家要注意观察,并且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完成实验记录表。由组长上来领取实验材料。
通过实验可发现磁铁能吸引铁的物体,我们把磁铁的这一性质叫做磁性。(课件出示)
实验活动二、让吸起来的铁钉排成队。可发现----磁性能够传递,磁性越传越小。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懂磁铁会吸引铁的物体,所以在本节课准备时,多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共同探究 “磁铁到底吸引哪些物体”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吸不同的物体,看看到底哪些物体能被吸引。再用玩游戏的方法,让吸起来的铁钉排成队。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二)磁极
先让学生讨论,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一样吗?该如何验证?
实验活动三:让学生用磁铁的各个部位去吸引小铁钉,观察哪个部位磁性最强?
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铁。可发现---------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
磁铁的磁极除了磁力大,还能指示南北极。教师演示分别把3块不同形状磁铁用细绳悬吊空中,等待静止。再和指南针进行比较,磁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极,用“S”表示。磁铁的S极总是指向地球南端、N极总是指向地球北端。因此,我们也把磁铁的S极称为南极,把磁铁的N极称为北极。(板书:指示南北)
[在这里要揭示前面提到的“S”和“N”,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实验,很快就能发现磁性最强的是两极。]
(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活动四:刚才我们研究时,只用到了一块磁铁,如果把两块条形磁铁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大家动手实验,并且要把把观察到的现象及发现记录下来。组长领取一块条形磁铁。你试着让磁铁的相同磁极和不同磁极靠近,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教师在以上环节中,主要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了磁铁间、磁铁与物体间奇妙而有趣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究能力。
四、介绍司南和指南针
(1)师出示:指南针。(介绍指南针其实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成为南极,用“S”表示,指
北的一端成为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被称为司南。磁铁和指南针都有一样的性质。)
指南针也是利用了磁铁能指示南北极的性质。在军事或野外旅游、考察时用得较多。
五、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幻灯片展示)
磁铁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门吸、磁盘、带磁性的冰箱门。
师:1、课前我不小心将一根铁钉掉入装满水的水槽中,如果要求手不沾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老师把铁钉取出来?生说办法并操作。
2、小华在玩耍时,不小心将铁钉倒在了大米里,请你想办法将铁钉和米分离开来?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在探究得出磁铁的磁性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会立即就会想到用磁铁。这样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终目的。
六、拓展延伸
1、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发现了磁铁的许多性质,关于磁铁,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2、延伸:利用磁铁的磁性我们可以设计很多玩具,要求每个同学回家制作一个磁性玩具,自己实在不会设计的可以仿造各种磁性玩具进行制作,下节课我们要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谁发现的问题最多。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篇2)
《力》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力既“熟悉”又“陌生”。其中的“熟悉”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与力相关的词语,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陌生”则是强调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内涵和科学的介定,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也缺乏对力的相互性的认识,如一般认为:磁铁对铁有吸引力,铁对磁铁则没有吸引力。所以教学从“熟悉”入手,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逐步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引进科学的力世界,把“陌生”变为科学意义的“熟悉”。
[教学目标]
新〈〈课标解读〉〉指出:传统的科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把大量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代科学教育观则认为,科学教育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等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即从强调科学知识内容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的科学观。在这些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新课程制定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由此可明确,本节课应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
(2)认识力的相互性;
(3)认识力的效果。
2、过程与方法:(1)掌握对各种不同的现象进一步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它
们的相关性和共性进行科学概括、归纳的基本方法;
(2)由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接受学习转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
身体验和分析、交流与合作,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掌握科学
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接受学习转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设计与过程]
1、新课引入:上一章我们了解了光的传播现象和规律,除了声、光现象以外,力、电也是我们生活中常碰到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力”。
[演示]:a、提起一桶水;b、请同学拉健身弹簧。
[提问]:平时我们说 “努力学习”、“用力提水”这两句话,哪句是描述力的现象呢?
[启发]:我们能否举出一些力的现象?
2、 力的产生
[引入]:(记录同学举出的例子)
列表:
人对球 踢
马对车 拉
[启发]:有生命的物体能出力,没有生命的物体是否也能出力?
(记录同学举出的例子)
车对地 压
磁铁对磁铁 吸引、排斥
[小结]:物体对物体 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加深理解提问]:相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能否有力的作用?
[演示]:a、大U形磁铁吸引一堆大头针;
b、通电导线相吸引/排斥(用锡薄做导体)。
3、力的相互性
[引入]:下面我们进一步探讨:形形色色的力,在物体对物体作用的时候,有什么共同规律?
[启发]:两食指相扣,有什么感觉?如果松开其中一个,会怎样?
[学生活动]
[引导]:手指钩手指,感觉力是相互的;一个手指不出力另一个也没法出力。
[实验探究] :(后附分组实验提示)
[提供仪器]:弹簧测力计两个、水槽一个、泡沫块两个(在其
中一块泡沫的两头固定两颗螺母、在另一块的两头固定两小磁铁,然后把外观包装成一模一样)。
[学生活动与交流]:学生借助实物投影仪上讲台介绍自己
设计的实验,总结结论
[引导]: a、使用两把弹簧测力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等大的,且同时变化; b、浮在水面的泡沫小船,能判断出哪条是带磁铁吗?不行:若两个同时放手,则向中间靠拢;若固定一个,另一个将被吸引过来;说明磁铁吸引螺母的同时,螺母也吸引磁铁。
[小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作用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它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称为施力物,另一个叫受力物;但要注意其实它们既是施力,同时也受力,只是研究时侧重点不同。
4、 力的作用效果
[引入]:怎样才知道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
[实验演示]:磁铁改变钢球运动方向、弹簧挂重物后发生形变
[学生实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提供仪器] :大玻璃板一块、象棋子三只、一胶袋水
[学生活动]:a、弹棋子b、把水袋放在不同接触面上,观察
接触面的形变
[小结]:力能改变物体运动方向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5、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实验丰富,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抽象的力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继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切入,在民主活泼的氛围中,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学习力的知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较好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另外,分组活动、参与式交流等探究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的手、眼、脑全方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力的相互性是较难深刻理解的,所以它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去体会,然后根据现象归纳出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也是引导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启蒙阶段,切不可包办代替。所以教学的关键是要设计好实验。本节课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验丰富,设计巧妙到位,使课堂丰满紧凑,兴趣盎然。以下对个别实验进行简单介绍:
1、 关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探究实验:
[制作方法]:取一泡沫板,从中切割出两块长5cm、高1cm、宽1cm的长方体,把两块小磁铁(可从挂图磁贴中撬出)固定于泡沫条两端,把两个与磁铁质量相当的螺母固定于另一个泡沫条两端,然后用防水胶布将两者外观包装成一样,这样,两艘“泡沫小船”就制作完毕。提供水槽和水。
[问题设计]:请同学们试一试能否用实验的方法分辨出两者?
2、 关于“磁铁可以改变钢球运动方向”的演示实验
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钢球在水平桌面上的直线滚动(如让一颗钢球从一个斜槽中滚到桌面上后自由滚动)。然后,在钢球滚动的轨道附近放一磁力较强的磁铁(可多条条形磁铁并拢在一起)。再让钢珠从斜槽上滚下,就可看到钢珠偏离原来 的直线、改变运动方向作曲线运动。实验时要注意调整钢珠滚动的速度(即释放钢珠的高度)。如果速度太快,轨道改变就很不明显;如果速度太慢,则钢珠可能被磁铁吸住。同时还应调整安放磁铁的位置,以取得最佳效果。(调整好 位置后可做下记号,提高实验成功率)。
附1:分组实验提要
一 科学探究:力的相互性 1 提出问题:手指扣手指
(1)同时向外拉时,手有什么感觉
(2)能不能做到只有一只手出力而另一只不出力 (3)为什么
2 猜想与假设: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 进行实验<1>选择实验仪器<2>实验方法与步骤
5 交流与合作6 得出结论
二 力的效果
实验1:一塑料袋水,提起来观察其底部的形状,再将它放在不同表面上,观察接触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 2 :用玻璃板与棋子,实验探究:力的作用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 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
四、教学仪器
天鹅城堡电路模型 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括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
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
例题:设计报警电路
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进行优选和评价。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能够充分利用。
3、课堂练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
45秒的公益广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讲述了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①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 ②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 ③当司机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若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请根据以上要求画出电路图。
六、小结
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七、思考题:
车门未关提醒电路
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该指示灯就会发光,请设计电路图。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课后小结
不论是否考虑机械本身重,使用机械要省力就要多费距离,要省距离就必须费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杠铃操、踏板操、搏击操、有氧操、各类舞蹈课、单车课、瑜伽、普拉提、太极等等。
1、有氧/心肺类
踏板操、搏击操、有氧操、各类舞蹈课和单车课。
这些课程都是基本是徒手来做,除了单车课有固定的骑行姿态,其他课程动作形式多样、节奏较快,主要锻炼心肺能力并能有效燃脂。
2、力量类
杠铃操
这个课程需要使用到杠铃,通过小重量多组数的训练方式,练到全身主要大小肌群。杠铃操主要通过锻炼肌肉耐力来增加瘦体重并有效燃脂,并不容易长肌肉,是非常好的抗阻训练入门课程。
3、核心/柔韧性类
瑜伽、普拉提
瑜伽课通过各个体式的练习能够充分练习人体的柔韧性;普拉提则是训练核心、高效燃脂的训练方法之一。
扩展资料
操课选择注意事项
1、如果有伤病,不推荐参加团课,如果一定要参加必须课前和教练沟通好,以便教练提供改良动作给你做。
2、对于初学者,最好课前找教练沟通,并站在教练容易看到的地方,已给予及时的指导,课后对动作有疑问及时提问。
《反脆弱》~杠铃策略卡片085~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通过阅读《反脆弱》和古典老师的解读课,我学到了面对不确定的、波动的当下的第一条对策——杠铃策略
什么是杠铃策略?
古典老师说:极端强固+极端风险+中间全无
杠铃策略不一定是对称的,它的特点是关注两个极端,放弃中间的选择。
杠铃策略的应用:
1个人成长:读书和写作
读书,经典+爽文(八卦)
前几天还一直在纠结除了共读会的书,我还可以读哪些书籍或者文章,这下就有了方向。读经典比较费劲,而爽文可以放松心情,同样都是学习,一紧一松,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写作,自己能写的+打磨精品,让精品成为自己的作品。
就我目前的水平来说,每天能输出一些内容就不错了,让写作成为习惯,每天练练手感。而精品还在路上,还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只能去试错,像苍蝇一样乱撞一阵子,没准就发现出路了。
2职场规划: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高风险的内心渴望(万一实现了呢)
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应付日常的生活开支,这样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在业余的大把时间里,我们可以放肆的折腾自己的热爱,这样既可以平衡工作带来无聊,也有机会折腾出另一番可能。
3现实与梦想:现实中比较实际的、基础的做到60分就好,而内心强烈的渴望要追求120分,因为80分的地方太拥挤了。
要么做的一般,要么做到最好,杠铃的两端。在一般的部分轻松完成,在最好的地方去追求极致,有了侧重点,也清楚自己的力量和时间该用到哪些方面了,每天的生活就不迷茫了。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