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风险

重新认识风险,第1张

       最近在帮小孩托管,意外从得到上搜索了一个很有意思看问题的角度。数据显示,美国家庭托儿所中小孩因为事故死亡的概率是正规托儿所的7倍 ——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都把孩子送到正规托儿所去呢?事实是:全美国每年死于家庭托儿所的孩子只有十几个 —— 而同样年龄的孩子死于交通事故的数量是每年79个。因此,如果只考虑安全的角度,正规托儿所离家比较远,家庭托儿所离家比较比较近的话,哪怕距离只相差20%,就应该把孩子送到家庭托儿所去,而不是一股脑全送正规托儿所。平时,我们一听说有风险就头皮发麻,其实我们很有必要一起学习下万维刚老师讲过的风险知识。

       很明显,接受更好的思维方式是承认这个世界是有风险的。比如说交通有风险,我们也不能不上街;吃鱼吃肉也是有风险的,但我们也不能不吃;学什么也是有风险的,学了这个就没时间学那个,但我们也不能放弃学习。生活中,我们与其担心各种极小概率的危险,还不如把心思用在那些更重要的事情上。借用一个统计上的一个概念——“标准差”可以专门描写风险大小。因为随机事件大多可以是正态分布的,可以用“均值”代表平均的回报率,“标准差”代表风险大小。均值越大越好,标准差越小越好。而投资中因为组合投资的标准差总是小于其中每只股票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所以组合投资是可以降低风险的。很多人想“用钱生钱”,那就得冒险。如果发财的希望只寄托在复利上,是认知上的懒惰者。此外,在正态分布曲线里面还存在一种情况,虽然尾部发生的概率看似很小,但是它对应的后果极其严重,也就是标准的黑天鹅事件。那就说明这件事存在一个尾部风险,哪怕这个风险很小,我们也应该避免去做。

        我们的感觉是有人天生爱冒险,有人天生胆小。实际上,一个人的风险偏好,不是这个人本身的一项什么特质,而是跟具体的事物有关。说白了,就是胆大的人不是干什么都胆大,胆小的人也不是干什么都胆小。世界上没有带着“胆大”或者“胆小”标签出生的人,每个人都是在不同情境之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风险偏好。可以说,人的不同风险偏好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这个人的“认知”决定的。因此每一件不确定的事都有“风险”和“收益”两个方面,如果你对收益的感知大于风险,你就会认为值得冒险,反过来你就认为不应该冒险。一项研究表明,对生活各个方面总体而论,男性的确在整体上比女性更爱冒险。但在其中一半的项目上,男女冒险程度几乎一样。而在20%的项目上,女性甚至比男性更爱冒险。总之,人的风险偏好并非天生,也不是由生理结构决定,而是由对不同事物的收益和风险大小的认知所决定的。因此,我们最重要的是提升我们的认知,而不是被世俗的风险观念所左右。

       在市场充分有效的条件下,根本就没有“风险收益不对称”的事件,有多大收益就有多大风险,因此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管理风险。你不可能又要高收益又要低风险。所谓投资,就是在风险和回报之间做一个取舍。你要安全可靠,回报率就很低。你要高回报,就得承担高风险。管理风险的两种方法:(1)塔勒布对风险有个“杠铃法则”:一小部分(比如10%)安排高不确定性,一大部分(比如90%)安排零风险,而避免那些中等风险的东西。比如你可以用少量的钱买高风险投资,用大量的钱买低风险投资。如果你想做一件有意义的大事,那就应该只在这个事情上冒险,而避免任何其他没有必要的风险,比如开摩托车和吸烟。阅读,要么读好书,要么读完全不用动脑的网络小说,避免中间。(2) 一种风险的回报随着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上升缓慢,到顶后越往后下降越厉害,会出负值,而且下不封底。就是说上行的利益有限,下行的危险却是无底的。那这样事我们就要少做或者不做。另一种是风险是随着投入边际效应递增,下行风险有限,上行空间不封顶,像这样的事儿,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主动参与。(3)对冲仅仅是为了降低风险,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对冲,对冲也会降低收益。只有在害怕风险的情况下,才值得去做对冲。如果风险不大,那集中才更有力量。

     认识风险,既适用于投资,也适用于生活。可以说,只有不断提升认知水平,敢于直面风险的人,才是一个真实的人。

    《反脆弱》一书是美国作家塔乐斯继《黑天鹅》一书后的又一力作。《黑天鹅》介绍到这个世界是由不确定性组成,是无数意外的结果。我们是没有能力预见未知的。全书更多是对概念的解释和对成因的分析。而《反脆弱》则告诉了我们解决的对策。

1什么是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指我们面对和经历的事情很多都是偶然因素导致的,是黑天鹅事件推动的。(我想偶然性应该是放在一个更长的历史进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吧?要不然为什么说成功往往更青睐有准备的人?他们有预见性么?如果没有预见性,他们又在做什么准备呢?这世界的底层规律一定是确定的,否则我们岂不无法正常生存了?)书中说成功人士的成功更多来自于运气,是因为这些人抓住了正面黑天鹅,从而获得了成功。

2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首先要承认不确定性的存在,要反脆弱而不是“坚强”,传统的做法中更注重去预测和做预防,然而历史上发生的多个意外事件表明,人类根本没办法预见到偶然事件的发生,比如泰坦尼克号事件,比如珍珠港事件等等。

  其次,承认了不确定性之后,我们还应该明白,我们是可以利用不确定性的。我们可以利用好正面黑天鹅和负面黑天鹅。正面黑天鹅事件是说我们可以从偶然事件的发生中得到好处,比如从战争中赚一大笔,比如借助别人的热点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杜蕾斯)。而负面黑天鹅则相反会让我们受到损失。

3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解决方案:建立反脆弱系统

  一方面,我们应该尽可能规避高风险低收益的事情,对个人而言就是尽可能不去做一些高风险的工作,比如挖煤工人;对企业而言,就是尽量不去投入高风险低效益的项目。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杠铃法则”,杠铃的两端分别是“高收益”和“高风险”,中间部分就是比较中等的收益。拿投资打比方就是,要把90%的资金投入到稳定收入的平台(保证本金),而把剩余10%收益投入到高风险高收益行业当中,这样就不至于因为本末倒置导致致命性的打击和损失。尽量不去投中间部分,中间部分的收益是不确定的,收益也是不明显的。对个人而言,比如阅读,就是要读最接地气和最经典的,最能帮助我们提升思维能力的书籍,一些低品质的娱乐新闻之类的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了。

 第三就是应该利用小成本试错的方法(激励试错MVP),可以以小搏大。比如对于创业者而言就可以先制造样品,把样品拿到市场上去“试运营”,先看看市场反应,如果反应不错就可以扩大生产,否则放弃,这样就规避了大规模上马的项目不被市场认可而导致的重大损失。

      理论支撑:“反脆弱”的核心是非线性,找到自然中的“层层冗余”,即建立多个备份,随时的灵活地应对不测。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非线性的——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而更多的是关联关系。

  利用“层层冗余”就是要利用非线性关系中因果的不对称性原理,通过一个低成本的方法,博取一个较大的风险规避结果。比如,购买一份人身保险,就可以保证未来出现意外的时候不至于无法应对。

《反脆弱》的核心是“杠铃原则”。

杠铃,两端是铁块,中间空无一物,代表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偏好,而不采取“中庸模式”。即,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

这本书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的工作方式就是遵循“杠铃原则” 。工作上只做两头的事:一头是什么都不干,零风险,零精力,整天散个步养个神;另一头是集中精力拼命猛干;中间那些消耗一定的精力又没什么大意思的事儿都是留给不行的人的。

投资也同样如此,把90%的资金投资“保本”理财产品,剩下10%去投资风险很高的证券,这种组合比把100%资金都投入中等风险证券的反脆弱力要强很多。

三旬老汉的“养身球”   

延伸到生活中的小事情,运用“杠铃原则”也可以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拿打篮球来说,最近大半年,几乎每两周都会打一场球,仅次于大学的运动节奏。但每次打到1小时左右,脚都会抽筋。开始很不理解,因为从小到大体力都不错,由于担心可能是缺钙导致,于是咨询一位医生朋友,得到回复:现在年纪大了,不能跟以前比。

很简单的答案,竟然一直没意识到,原来我和詹姆斯一样,早已是“三旬老汉”。

这是第一次深刻感觉年龄带来不可逆的变化,意味着你只能接受,去调整运动策略。

最近试着运用杠铃原则,去定义属于自己的“养生球”模式。

杠铃两端,一头是“不受伤+合理的运动量”。

首先将第一目标从赢球变成流汗,胜负不在那么重要,不打赌气球,万一遇到球场的“挑衅”,避而远之。

其次,减少突破,减少激烈的身体对抗。

最后,认真防守,这样既可以保持到位的运动量,也不容易受伤。

另一头是运动快感。既然不看重胜负,那快感只能来自得分,尽可能多的用最喜欢的方式得分。

所以,在具体实战操作中,我会一场比赛全力防守和传球,下一场就全力进攻,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在外线扔三分。毫无疑问,除了灌篮,三分球是快感反馈最强烈的进球方式,而且没有激烈的身体对抗,安全性高。

一场进攻,一场防守,如此反复切换,遇到命中率低的时候,可以保证至少完成一次高质量的有效运动;遇到命中率高的时候,比赛的快感可以反复回味好几天。

重新定义“两全其美”

世上很难遇到两全其美的好事情,我们更多时候是在做单选题,同时背负不同选择带来的风险和收益。

但当面对一个高风险或者不确定性更强的选择时,还是需要努力寻找杠铃的另一头,尽可能去保持杠铃的平衡。因为,比起高收益,如何让自己“不下桌”,更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50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