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艾灸小腹和腰部的功效,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定期做艾灸不仅仅可以起到养身保健的作用,还可以祛湿散寒,巩固身体里的阳气,所以现如今很多人都会做艾灸,下面一起来看看坚持艾灸小腹和腰部的功效。
坚持艾灸小腹和腰部的功效11、健脾胃
艾灸可以祛寒邪,扶阳固脱,促进胃肠蠕动等,对脾胃不和、腹胀、便秘、腹泻等有一定调节作用;
2、艾灸小腹利于减肥
因为艾灸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艾灸,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3、艾灸小腹有助睡眠
艾灸腹部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艾灸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4、艾灸小腹防疾病
艾灸腹部可达到辅助治疗溃疡病的目的。因为胃溃疡病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经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过量分泌,防治溃疡病。
5、艾灸小腹延缓衰老
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机体功能开始下降,卵巢内分泌激素不平衡,子宫也代谢缓慢,女性的颜美肠清,面无皱光滑都是子宫平衡激素平衡。可以艾灸气海,关元,归来,神阙来调节,让气血充沛,温经通经,以温热刺激,从而扶正祛邪,万病之源都是损伤了阳气所致。
艾灸的方法
1、直接艾灸
将细艾绒捏成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可达达70℃。方法: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2、间接艾灸
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这样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另外还可以借间隔物之药力和灸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
3、隔附子艾灸
以附子片或附子饼(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直径约2cm)作间隔,上置艾炷灸之。
4、隔姜艾灸
取新鲜的老生姜,切成比一元硬币略厚的薄片置于选定的穴位上,上置艾炷,以火柴等从艾炷尖点燃
5、隔蒜艾灸
用独头大蒜切成约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功效: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多用于痈、疽、疮、疖、疣及腹中积块等。近年来还用于肺结核等的辅助治疗。
艾灸小腹的禁忌
1、禁忌一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禁忌二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3、禁忌三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禁忌四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5、禁忌五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6、禁忌六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坚持艾灸小腹和腰部的功效2艾灸腹部的好处与功效之一:减肥
艾灸肚子可以起到通调三焦的作用,对于腹部有积水或者嗳气都有不错的消除作用,而且艾灸能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对于燃烧体内脂肪,促进大小便改善水肿等问题都有不错的效果,艾灸还能去除湿气,对于一些湿气过重引起的小肚子大,有不错的改善效果,所以有肥胖状况的人可以经常做艾灸肚子。
艾灸腹部的好处与功效之二:健胃健脾
艾灸还可以起到和胃健脾的作用,对于一些有经常发生腹泻的人或者经常会有胃痛、呕吐等症状的人群具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只要每周或者两周做一次艾灸肚子,就能是脾胃得到有效的调和,经常做艾灸还能调理肠胃功能,起到预防肠道肿瘤类疾病的作用。
艾灸腹部的好处与功效之三:改善痛经
女性发生痛经多数都是由于子宫受到寒气侵袭引起的,还有一些痛经的女性是由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艾灸肚子得到有效改善,因为艾灸可以将子宫内的含量之前逼出去,同时对子宫起到发暖的作用,艾灸还能起到痛经活络理气止痛的作用,所以治疗痛经的效果会比较明显。
坚持艾灸小腹和腰部的功效3一、艾灸减肥
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造成身体超重就称为肥胖,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其消耗的热量,导致脂肪成分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形成。人的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细胞内脂质含量的`多少,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多数是细胞肥大而数目无明显增加。
艾灸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功效。
二、艾灸减肥的方法
1、首先将艾条点燃后火头向下插入顶管,然后找准穴位,选好部位,将双股橡皮带系在要熏的部位上,将灸盒底部罩在穴位上面,把橡皮带套在灸架两边的底袢上即可。艾灸时需要升降艾条调节火力,以微烫而不疼痛为适中,因为火力过小的话,穴位刺激不到位,会造成减肥效果不佳。而随身灸是一种特制的金属圆筒,外形分筒体和持柄两部分。筒体上下各有多数小孔,小孔可以通风出烟,下孔用以传导温热。内另有小筒一个,可置艾或药物燃烧。
2、艾灸的准备过程也许比较麻烦,但艾灸的时候却着实是一种享受,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
当把艾灸盒放在腹部的穴位上面,随着艾条的燃烧,阵阵热气缓缓地从腹部的皮肤透,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的感觉从腹部直达全身。渐渐地,背上的毛孔也会一一舒展开来,全身微微出汗,闭上眼睛,尽情的享受这种温暖,舒服的感觉。艾灸时间最好控制到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
温馨提示:艾灸不能空腹时进行,也不能在大喜大怒时进行。艾灸前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艾灸后也要注意饮食清淡。还有艾灸不能急于求成,需要长久坚持,不然就前功尽弃了!艾灸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的话,要立即停止。
1 艾灸对腰间盘突出有好处吗
艾灸主要是对穴位进行烧灼熏烫,通过对经络作用起到治疗目的。艾灸的温热效应能温通经络,去寒邪,引起下行,对气滞血痪,风寒湿痹引起的腰腿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所以用艾灸治疗腰间盘突出是有好处的。
2 腰间盘突出艾灸穴位
阿是穴:按压之后有压痛感的穴位即为阿是穴。
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与髂嵴高点相平。
腰阳关: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后溪穴: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白肉际凹陷中。
关元穴: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命门穴: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八髎穴:位于腰骶孔处,左右共八个,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后孔中。
神厥穴:在腹中部,肚脐中央的位置。
气海穴: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腰眼: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处。
3 腰间盘突出艾灸施灸方法 温和灸
取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施灸者利于患者身侧,将艾条一段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距离皮肤2到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15到20分钟。
隔姜灸
取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眼。
操作方法:将新鲜生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姜片,用针扎孔数个,放置于施灸穴位上,用大火中艾炷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患者哟灼痛感可将姜片 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进行灸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各穴每次施灸5-7壮,每日灸1到2次。
4 腰间盘突出艾灸要注意什么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长期风寒,湿邪,火毒等病邪充满肠胃和腰部所导致的病症,在艾灸治疗时一定要在胃肠部位施灸才可能把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
重症患者必要时可以配合中药治疗。施灸后应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寒保暖。
腰肌劳损 是很常见的一种腰部毛病,很多人都会患有腰肌劳损,经常都会出现腰部疼痛的症状,那么像这种症状也是可以通过 艾灸 的方法来解决的。以下是我推荐腰肌劳损的艾灸方法知识,欢迎阅读!
腰肌劳损的艾灸方法
肾俞穴
位置: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 月经不调 、带下等生殖 泌尿 疾患、 耳鸣 、耳聋。
志室穴
位置: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腰脊强痛。
委中
位置:委中穴是人体 穴位 之一,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急性胃肠炎、 中暑 、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
大肠俞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主治 腹痛 ,腹胀,肠鸣,泄痢, 便秘 ,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 肠梗阻 ,坐骨 神经 痛等。
阴凌泉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腹胀, 腹泻 ,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 痛经 ,遗精,痛。
三阴交
位置: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三阴交内侧,踝关节上三寸。
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 神经衰弱 , 荨麻疹 ,神经性 皮炎 。
命门
位置: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 头晕 耳鸣, 癫痫 ,惊恐,手足逆冷。
关元穴
位置:下三寸处。
主治: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 尿道炎 , 盆腔炎 ,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 消化 不良。
太溪
位置: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肾虚 证,阴虚五官病证,肺系疾患,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腰肌劳损的艾灸疗法
配穴方法
主穴:肾俞、志室、大肠俞、阿是穴。
配穴:阴陵泉、三阴交(湿胜);命门、关元、太溪(肾虚)。
施灸方案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单点温灸:肾俞,大肠腧、志室、命门。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艾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阴陵泉、三阴交穴。
注意事项
腰肌劳损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卧硬板床1~3周,急性发作后容易复发,应注意腰部的保护,避免弯腰,搬运重物,工作时可以用腰围或宽腰带,以保护腰部肌肉。
腰肌劳损的症状
1、由于腰部乏力,稍有不慎即有“扭伤感”,症状随之加重,并伴有腰活动障碍。临床检查腰部肌肉松软、无力,无明显压痛等一系列腰肌劳损的症状。
2、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腰肌劳损患者会有牵掣不适感。不能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腰背部。这也作为腰肌劳损的症状。
3、腰部酸楚、疼痛受寒后腰肌劳损调查症状会加重,遇热后症状可缓解。弯腰过久则疼痛加重,直腰困难。这些腰肌劳损的患者中比较常见。
4、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适,或呈钝性胀痛,腰部重着板紧,如负重物,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这些也是腰肌劳损的症状。
猜你感 兴趣 :
1 艾灸排毒反应
2 艾灸经络养生的方法
3 艾灸后会有哪些反应正确方法是什么
4 艾灸治牙痛的方法和穴位按摩
5 艾灸祛湿的穴位及判断方法
6 具体的艾灸方法
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还是以滋补肾阴、调养机理、行气活血,攻补结合为主,也就是以中医治疗为主。
针灸治疗要慎重,要选择好的医师来施针。
腰肌筋膜炎常用以下几种手法治疗:
(1)衮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纤维走行方向施以扌衮法,手法宜轻柔缓和,连续滚动8分钟,再于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显的条索状改变时,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纤维方向进行弹拨约2分钟。
(2)掌揉法:医者以大小鱼际着力,在腰痛部位的软组织上作环形揉动,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压力,反复揉动7~8分钟,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钟,使局部血运改善,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运法:医者以前臂的尺侧面接触病人的皮肤,作环形或半环形揉动,此法接触面积较大,每次可治疗5~7分钟,然后再于局部施以顺筋法,自上而下捋顺肌肉,约5分钟。
(4)按压法:采用双掌按压,双手相叠,用掌根鱼际或全掌着力按压,按压时动作要持续缓和,按压到一定深度时,可作旋转性按压,每次10分钟左右。
5 腰间盘突出可以艾灸吗
可以,而且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从中医来讲,腰椎间盘突出首先是由于患者肝肾不足、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引起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会出现腰疼、下肢的疼痛,为艾灸是通过艾草的温热功能,加上在燃烧的时候释放的热量,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因此在腰部进行艾灸,能对腰部的经络阻滞,起到疏经、通络、缓解疼痛的效果。
艾灸方法艾灸穴位:腰部阿是穴(痛点)、环跳穴、委中穴、肾俞穴、腰阳关穴
快速定位1、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委中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膝盖背侧两肌腱之间。
3、腰阳关穴的准确位置,在第4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4、环跳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臀部凹陷处稍向上的位置。
操作方法肾俞穴、腰阳关穴两穴用双罐艾灸罐灸,环跳、委中两穴用单罐艾灸罐灸,腰部阿是穴用双眼艾灸盒灸,每次每穴30分钟,每日1次。
原理中医讲“腰背委中求”,灸委中穴可疏通腰背部经脉的气血,有很好的止痛及缓解症状的作用;“腰为肾之府”,灸肾俞穴可壮腰益肾;灸腰阳关穴、腰部 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络及筋骨的气血,通络止痛。环跳穴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配穴,可以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下肢不适症状。
可以灸足三里、曲池、中脘、天枢、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俞。有时加灸肺俞、肝俞、上髎、次髎、三阴交。
灸足三里、曲池、中脘,可以调整全身气血,恢复阴阳平衡。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所以灸肾俞,以补肾气。局部选取大肠俞、天枢、腰阳关、腰俞,可以缓解疼痛。
腰痛严重时,加灸肺俞、肝俞,可以缓解肌肉酸疼。骶骨发凉和疼痛,加灸上髎、次髎。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汇之处,因此妇科疾病导致的腰痛患者可加灸此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