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初学者训练计划

健身初学者训练计划,第1张

健身初学者训练计划

 健身初学者训练计划,健身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健身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喜爱,但由于很多上班族都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入健身房去健身,以下看看健身初学者训练计划。

健身初学者训练计划1

 1、先做热身运动。不管是做有氧运动还是做无氧运动,在运动开始之前都要做好热身,将身体热起来,才不至于在运动的时候出现一些拉伤等意外情况。可以用跑步来健身,也可以用椭圆仪来健身,当然也可以使用一些拉伸的动作来热身,具体选择怎样的热身运动,要看个人的喜好以及需求。

 2、进行力量训练。很多健身教材一到健身房只是使用一下跑步机或者椭圆仪,如果是减脂的话,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想要拥有肌肉身材,这样做就不合适了。过长时间的进行有氧运动,会让肌肉损耗,反而不利于增肌。

 力量训练才是增肌塑形最好的健身方式,所以平日里在健身的时候,应该以力量训练为主,以有氧运动为辅。如果不太熟悉健身动作,或者不知道该怎么使用健身器械就要先找教程,慢慢的把动作抠得准确一些。

 再渐渐的增加负重。每天可以锻炼一个或者两个部位,不要连续几天锻炼一个部位,每个肌群要交叉锻炼。

 3、做有氧运动。做力量训练的时候,是人们体力最旺盛的时候,在做完力量训练以后,就要做有氧运动了。有氧运动可以锻炼人的体能,让人的身体素质更加的好。如果本身就比较肥胖,有氧运动可以做的稍微频繁一些。

 时间稍微长一些,这样有利于减脂,如果本身很瘦,有氧运动就要做的短一些,次数也要相应的减少。有氧运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先从低强度的项目开始,然后再做高强度的项目。

 4、做拉伸运动。有氧运动做完以后就要做拉伸运动了,这是健身的最后一个板块。拉伸可以缓解肌肉充血,能够避免乳酸的生成,避免运动以后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

 要每一个部位都要拉伸到位,尤其是今天锻炼到的肌群,要着重拉伸。如果觉得拉伸运动没有办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可以使用泡沫轴对肌肉进行更深层次的放松,缓解肌肉酸痛和肿胀。

 5、休息。做完拉伸运动以后,整个健身的过程就结束了。但是在这里需要着重说一点,那就是健身完毕,不要立马去洗澡,要过上半小时以后再去洗,这样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而且健完身以后不要立马吃东西,要休息一段时间再吃,不管多饿都要坚持住。

健身初学者训练计划2

  一、热身

 运动前的热身是非常重要的,热身可以增加身体的核心温度,减少关节粘滞性,增加关节和肌肉的灵活性。正确的热身,不但可以降低你运动时受伤的风险,还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活性,告诉它,我要开始运动了。

 热身也分为动态热身和静态热身,一般建议大家做动态热身,例如原地慢跑,开合跳等。静态热身主要以拉伸为主,例如扩胸运动,各种拉伸等。运动前做5分钟的热身就差不多了,做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下面小hi分享3个常用的热身动作。

  二、力量训练

 如果你是健身新手,身边没有懂健身的朋友,没有教练的话,建力量训练还是建议以固定器械为主,因为固定器械有一定的运动轨迹,容易掌握动作的概念,对肌肉的刺激也更好一些。训练时间上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健身房做固定器械的,没有条件的话,小hi建议大家从徒手训练开始练力量。例如俯卧撑、腹肌训练、深蹲等,都是很好的力量训练动作。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标准,很多人健身练出大小胸,都是由于做的动作不标准导致的。等会小hi会给大家推荐几个常见的徒手力量训练动作。

  三、有氧训练

 有氧运动是我们平时讲得比较多,很多朋友健身的目的也是为了减肥,在有氧运动前先做10分钟的力量训练,也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减肥。

 有氧运动有很多,例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相信大家也比较了解,不过小hi还是想在这里推荐大家有氧运动以hiit训练方式为主。因为hiit的动作多样,可以让你全身的肌肉、关节都参与进来,新手进行1个月的hiit训练,你全身的关节附近的肌肉都可以提到加强,在以后做力量训练的时候,高强度的跑步等训练的时候,降低的受伤的风险。

  四、拉伸

 运动后的拉伸,虽然不是必要的,但是拉伸可以缓解运动后的神经、肌肉疲劳,避免或减少第二天的肌肉酸疼。除此之外,拉伸还可以给肌肉塑形,你可以简单的理解,当你跑完步,小腿肌肉充血鼓成好大一块,你做一下小腿拉伸,可以快速释放小腿充血,避免小腿变粗。

 最后,很多新手可能对热身和拉伸不会太注重,这个两个却是你运动健身时重要的一环。在健身的过程中,不要追求数量和速度,我们要追求质量,一个标准的动作,绝对抵得上10个不标准的敷衍动作。身体是自己的,你的付出也只有你自己可以得到回报。不要敷衍自己,不标准的动作还容易让自己受伤。所以健身时要认真对待,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坚持健身,让自己变得更棒。

健身初学者训练计划3

  一、初级训练计划

 作为训练新手,重要的就是让更多的肌肉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刺激,所以这时候选择的是二分化训练。

 所谓二分化训练,就是上半身训练一天,下半身训练一天。

 第1天:胸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肌。

 第2天: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

 关于动作的选择,大肌群,比如胸肌,背阔肌选择两个动作,而小肌群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肌选择一个动作就可以。

 训练的组数和次数分别为,每个动作4-6组,每组12-18次,强度40-60%RM。训练时间为一个循环休息1-2天。

 这样的训练方式需要持续1~2个月,让你的肌肉充分的激活起来后,每块肌肉在发力过程中都能很好的控制后,就可以进入入门训练了。

  二、入门训练计划

 关于入门训练,就是将全身的肌肉进行三分化训练,就是三天一个循环。三分化训练可以安排如下。

 第1天:胸肌+肱三头肌+腹肌

 第2天:背阔肌+肱二头肌+肩部肌肉

 第3天: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

 动作选择:在进行三分化训练时,每个部位选3~4个动作进行训练。

 训练的组数分别是每个动作4组,每组12~16次,训练强度60%-70%RM,训练休息时间为一周期后休息1-2天。当完全掌握每块肌肉的训练后,肌肉的刺激感也非常强的时候就可以进入进阶训练了。时间至少是6-8个月后。

  三、进价计划

 在进阶训练过程中,主要的就是进行一些训练法则,如果你能走到这一步,那你的训练基础已经完全掌握,只要学会下面的训练法则进行训练就可以了,比如韦德训练法

 1、 优先训练法则: 对于身体的最弱或重点要加强的部位,采用安排在训练课的最前面,以精力,体力充足来完成并保证训练质量。

 2、超级组法则,就是量块功能相反的肌肉,进行训练,比如,胸和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3、 分部练习法则: 把你的身体分为上下两面部或三部,对每部各采用更多的锻炼动作和组数,分别在不同的锻炼日来练。以增加锻炼的全面强度。

 4、 大量充血法则: 使用几个不同的动作来刺激同一块肌肉,以增大血流量,集中刺激。

 6、复合组法则: 把两个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动作接连进行,就称为复合组。

 7、综合练习法则: 为使整个肌肉细胞增大,需得对红肌白肌分别刺激。即增加耐力和负荷的承受力。

 8、周期法则: 全年锻炼的某一时期,都采用相同的训练法则,如此可利于休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稳步前进。

 9、静力紧张法则: 就是当你在做一个动作姿势时,不管是否使用重量,最后能静止不动,并保持最大张紧度3--6秒。这对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很有好处。

1、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淋巴引流其及临床意义。 2、胸前壁诸肌的名称、位置、形态、起止、神经支配及功能,肋间隙的构成及层次关系,肋间肌的名称、位置、结构特点、起止、神经支配及功能,胸内筋膜的配布,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 3、背部诸肌的名称、位置、形态、起止、神经支配及作用。 1观察胸膜的形态,胸膜腔的构成及解剖特点,胸膜顶及各胸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肺根的组成及各管道的排列关系。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3肺的位置、形态、分叶以及与肺内支气管的关系,肺段支气管的名称和走行,支气管肺段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 1、纵隔的境界、分布、内容及毗邻关系。 2、上纵隔:胸腺,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关系,主动脉弓及三大分支的毗邻关系,迷走神经、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的排列关系,动脉韧带与左喉返神经的关系。 3、下纵隔:心包的组成,心包斜窦及横窦的位置与临床意义。心包各大血管的形态,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的各腔及心壁的构造,心静脉的名称和走行,左、右冠状动脉的行程、分支和分布,主动脉起始部位的解剖特点。心脏、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行程以及与食管静脉间的关系。胸部的横断面解剖——第7颈椎棘突和两侧肩关节上缘的连线,为颈胸分界线。由于肋骨向前下方倾斜,所以胸骨上缘的位置,低于第7颈椎棘突。颈胸分界面是一个向前下方倾斜的面,而胸部横断面为水平切面,所以在胸部上位水平断面的前半部有颈部的内容。 胸部横断面,以胸骨角为标准断面,以10mm层厚向上、下断层,胸部横断面男性一般有18层左右,女性15层左右。 3.第1横断面或称颈根部的横断面,该断面两侧的肩关节已剖开。断面中央为第7颈椎椎体。该断面可分四部分:椎体前部、椎体侧部、椎体后部和肩胛区。(1)椎体前部:该部以气管为中心。在气管两侧有甲状腺侧叶的剖面,呈三角形。甲状腺侧叶的外侧有颈动脉鞘的断面,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在气管及甲 状腺侧叶前方有4块肌肉: ①胸骨甲状肌:仅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前方。 ②胸骨舌骨肌:位于胸骨甲状肌前方,在该肌前方有皮下组织及皮肤。 ③肩胛舌骨肌:该肌位于胸骨甲状肌前方外侧,亦覆在甲状腺侧叶的前外方。 ④胸锁乳突肌:位于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前外方,肌腹断面为长椭圆形,位于皮下。 气管后方有食管,为一个扁的肌性管,紧贴于气管膜部的后方。(2)椎体侧部:椎体前外方有颈长肌,该肌后外方有椎动脉。在颈长肌外侧有一较大的肌肉断面为前斜角肌,其后方有中、后斜角肌断面。在前中斜角肌之间为斜角肌间隙,内有白色的臂丛神经断面。(3)椎体后部:有椎管、椎板、棘突和横突。椎管内有脊髓及其被膜。在横突与棘突之间有竖脊肌,横突外侧接第1肋骨。在坚脊肌后方,棘突末端两侧有横行的菱形肌,其外侧端有前后方向较宽的肌束为肩胛提肌及其外侧的前锯肌。菱形肌后方为横分的斜方肌。(4)肩胛区:肩关节已剖开,关节腔已显露,在肱骨头前方有肱二头肌长头腱,外侧有三角肌包统,内侧有肩胛骨的喙突,关节盂及肩胛冈。在肩胛冈前方有冈上肌,后方有冈下肌,内侧有斜方肌。在喙突内侧有一近三角形骨的断面,为锁骨,与其相连的肌肉为三角肌。 前锯肌、冈上肌、锁骨及喙突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为腋窝顶。内有臂丛、腋血管的分支及脂肪组织。锁骨断面内侧的血管断面为颈外静脉。胸部的冠状断面——胸部冠状断面,以腋中线平面为标准平面,以2cm层厚向前、向后断层。 4.第1冠状断面该断面分纵隔区和两侧胸腔及胸壁。(1)纵隔区:为中纵隔的冠状断面,右心室已切开,在心脏周围有心包及心包腔。右心室及左心室位于膈肌中心腱上面,与膈下的肝左叶相对。(2)胸腔及胸壁:心脏右侧为右肺,占据右侧胸腔。在该剖面上,可见右肺上叶、中叶。右肺水平裂已显示。右肺上叶与左肺上叶在中线处相邻,仅隔薄层的纵隔胸膜。左肺上叶的舌叶与心包相邻。左肺下叶没有显露。两例胸壁由第2~9肋骨断面及肋间肌构成。第2肋软骨与胸骨柄下缘相对,在胸壁外前方有胸大肌。胸部的矢状断面——胸部矢状断面以正中矢状面为标准平面,以层厚2cm,向左右两侧断层。自左向右逐层描述每一个断面内的结构。 5.第1矢状断面该断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胸腔及胸壁,另一部分为肩胛区。(1)胸腔及胸壁:胸腔内有左肺上叶和下叶,左肺上叶位于前上方,呈梯形;左肺下叶位于后下方,呈三角形,位于膈肌之上,与脾及胃的贲门部相对应。上、下叶之间有斜裂分隔。 胸壁由第3~11肋骨及肋间肌构成。胸壁前方有胸大肌和胸小肌,胸壁后方有前锯肌。(2)肩胛区:肩胛骨位于该区中央,肩胛骨前方有肩胛下肌,肩胛骨后方有向后上突起的肩胛冈。冈上窝内有冈上肌,其浅面有斜方肌及锁骨的断面;同下窝内有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等。冈下肌浅面有部分三角肌断面。肩胛骨下缘与第3~9肋之间,有呈放射状定行的前锯肌剖面,其后方有肩胛下肌、肩胛骨及背阔肌。 腋窝位于肩胛下肌、胸大肌和胸小肌以及第3肋骨之间,以诸结构围成尖向上的三角形腔隙,上部有腋动脉及其周围的臂丛断面,腋静脉位于二者的下方,其余部分有脂肪及淋巴结等。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有一沟,为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内有头静脉及脂肪。 sternal angle:是胸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1、该角两侧平接第二肋。 2、向后平第四胸椎下缘,该平面为: 3、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4、主动脉各段的分界线。 5、气管分叉和食管第二狭窄处。 6、胸导管由脊柱右前移向其左前处。

以前,乳癌皮瓣比较厚,有时是紧贴乳腺腺体表面游离。那时,电刀质量不高,应用也不广泛,大家都使用手术刀游离皮瓣,技术要求不高,层次较清楚,止血也不难,相当于一个单纯乳腺切除加腋窝清扫。

后来发现皮下淋巴管可以被肿瘤直接或间接侵犯,皮瓣变薄。对刀功要求很高,既要在血战中找到合理的层次,还要完美的保持这一层次,不仅对主刀,也对助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出血也只能先压后止了,出血量较大。此时,电刀由辅助止血工具渐渐变成了游离皮瓣的主角。由于主刀可以即时止血,保持视野清晰,又不用助手帮忙,明显降低了操作难度,减少了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那些被皮瓣游离挡在门外的医生由此进入了乳癌根治的大门。

再后来,又有人说浅淋巴管与深层淋巴管相通,肿瘤细胞也可能侵及,需要划入切除范围内。于是游离面又进一步向皮肤靠拢,几乎达到全厚皮瓣的程度。在这个层次,几乎都是渗血,而且紧贴皮肤,风光一时的电刀优势全无。更大的影响是皮瓣坏死。由于切除了皮下血管网,皮瓣早期依靠间隙组织液,后期依靠再生血管,把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皮瓣坏死愈合之慢,令人寝食难安。这时已经风光不再的手术刀卷土重来,特别是配合止血水的应用,再次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如此菲薄的皮瓣,原先的游离方式依然被大量使用。 在游离皮瓣中,超过一点预设的边界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有些边界是非常关键的解剖标志,错过它们会增加意外损伤的机会。

上:胸大肌---三角肌间沟。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头静脉都要保护。

外:背阔肌前缘。胖人容易靠外,瘦人容易靠内。

下:肋弓是标志,但不是边界。乳房下内侧部的淋巴管,向下达胸骨剑突处,经腹前壁上部,与腹直肌、肝和膈肌的淋巴管丛相交通。

腋窝:有不少人清扫腋窝会扫到上臂。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所属部位 7 关元俞的定位 8 关元俞的取法 9 关元俞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关元俞的功效与作用 11 关元俞主治病证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关元俞的配伍 14 特效 15 文献摘要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关元俞 1 拼音

guān yuán shù

2 英文参考

Guānyuánshū BI26 [中国针灸学词典]

guānyuán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2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2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关元俞 汉语拼音 Guanyuanshu 罗马拼音 Kuanyuanshu 美国英译名 Kuan Yuan Locus 各

号 中国 BL26 日本 26 法

国 莫兰特氏 V26 富耶氏 德国 B26 英国 B26 美国 BI26

关元俞为经穴名[1](Guānyuánshù[2]BI26)。出《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3][1]。关指关藏,元即元气,俞即输注,此穴前应关元,善治虚损诸疾,是关藏元阴元阳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关元俞[1]。关元俞主治少腹、前阴及局部疾患:如少腹,前阴及局部疾患,如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腰痛,遗尿,尿闭,疝气,消渴,妇人瘕聚,腹胀,泄泻,小便不利,小便频数或不利,痢疾,膀胱炎,现代又多用关元俞治疗慢性肠炎,盆腔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贫血,糖尿病,慢性肠炎,阳痿,尿潴留,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4 出处

《太平圣惠方》:关元俞二穴。

5 穴名解

关指关藏,元即元气,俞即输注,此穴前应关元,善治虚损诸疾,是关藏元阴元阳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关元俞[1]。

关,有关闭之义。元,有元气之意。《汉书·律历志》载:“太极元气,函三为一。”盖任脉关元穴,位处原气关键机要之处。此穴因与任脉关元穴相对,而在背,是人体阳气交关之处。又“关”有联络之意,是联络元气之所,故名之。[4]

6 所属部位

臀部[5]

7 关元俞的定位

标准定位:关元俞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3]。

关元俞位于脊柱区,第五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3]。

关元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关元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关元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关元俞穴在臀部的位置(肌肉)

关元俞穴在臀部的位置(骨骼)

8 关元俞的取法

俯卧位,在第五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关元俞位于脊柱区,第五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1]。俯卧取穴[1]。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下1个棘突,旁开15寸处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1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关元俞[7]。

9 关元俞穴位解剖

关元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皮肤由第四、五腰神经和第一骶神经后支分布。有腰椎下动、静脉后支。分布著第五腰神经后支。腰丛位于腰大肌质内,其分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的神经干,依序排列于肋下神经血管的下方,腰大肌的外侧。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则在腰大肌内、外侧缘的后方下降,而生殖股神经在腰大肌中部穿过,行于该肌的前面下降。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1]。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最下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8]。

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和腰最下动、静脉后支[3]。

10 关元俞的功效与作用

关元俞具有培补元气,调理下焦的功效。

关元俞有理下焦、化积滞、健腰膝的作用[1]。

关元俞统领下焦气血,犹可调补丹田原气。主治腰腿痛,腹胀,泄泻,遗尿,小便频数。[4]

关元俞与任脉之关元相应,而为之俞,凡病之关于元气者,如男子阳痿、泄遗,女子症瘕、白带及便难,泻痢虚胀等证,皆可取之。凡穴之所谓俞者,犹运输也。输入输出,即补泻也。[4]

肾与膀胱相表里,腹部有关元穴,腰部有关元俞,两穴前后位置相应,故相互配伍,为治疗下焦疾病的重要腧穴[9]。

11 关元俞主治病证

关元俞主治少腹、前阴及局部疾患:如少腹,前阴及局部疾患,如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腰痛,遗尿,尿闭,疝气,消渴,妇人瘕聚,腹胀,泄泻,小便不利,小便频数或不利,痢疾,膀胱炎,现代又多用关元俞治疗慢性肠炎,盆腔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贫血,糖尿病,慢性肠炎,阳痿,尿潴留,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关元俞主治少腹、前阴及局部疾患,如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腰痛、遗尿、尿闭、疝气、消渴、妇人瘕聚等[1]。

关元俞穴主治腹胀、泄泻、小便不利、遗尿、消渴、腰痛[8]。

关元俞穴主治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痛[6]。

关元俞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以及膀胱炎等[3]。

现代又多用关元俞治疗慢性肠炎、膀胱炎、盆腔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贫血、糖尿病等[1]。

1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肠炎,痢疾;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阳痿,尿潴留;

3 妇产科系统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

4 其它:腰部软组织损伤等。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5~12寸[8]。

直刺08~12寸[1],局部有酸胀感[6],有触电感向下肢放散[6]。

直刺1~15寸[3]。

注意:关元俞深部近于肾脏,故不能深刺[6]。

12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3 关元俞的配伍

关元俞配关元、复溜,有固本培元补肾的作用,主治腰痛,遗尿,贫血。

关元俞配中极、水道,有清热除湿,调理下焦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

关元俞配肾俞、关元,治腹痛[6]。

关元俞配肾俞、中极、血海、三阴交,治慢性出血性妇科病[6]。

关元俞配环跳、承山、阳陵泉、委中,治下肢酸软无力[6]。

14 特效

经常按揉关元俞,可缓解生殖系统疾病[7]。

15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治消渴,小便数。

《针灸大成》:妇人瘕聚诸积。

《太平圣惠方》:理风劳腰痛,泄痢虚胀,小便难,妇人瘕聚诸疾。

新手练胸,老手练背。在健身房里面,想要知道一个人是大神还是刚进入什么都不懂的萌新,只要看他两天都是在锻炼什么。

练背常用推荐动作是引体向上。引体向上对新手十分友好,同时安全性较高,毕竟只是通过自身手臂和背部力量,将自身负重拉取。但是如果你想要进阶练习的话,其实可以通过健身房器械去更深层次锻炼。当然,如果你是个徒手健身爱好者,这次推荐的动作也有徒手锻炼哦。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果锻炼我们背部,准备好了么Here we go !

第一个动作:倒立交叉抬手

我们都知道引体向上是锻炼我们肱二头肌和背肌的常见练习。而此动作同样可以锻炼到你手臂和背部。同时如果你锻炼引体向上感到吃力,很有可能是你手臂孱弱,而此动作恰好可以弥补你手臂力量的不足。

此动作除了锻炼你背部的斜方肌,通过一种非常见的动作去训练,同时也能锻炼你手臂力量,增加你手臂爆发力,还能锻刺激你肩部的后三角肌和斜方肌,最后此动作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炫技。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是站姿或者坐姿锻炼,而你直接拿出这么一个大杀招,你立马可以在别人心中提升一个档次。

第二个动作:拉力器面拉

此动作是锻炼我们肱二头肌和背部斜方肌和背阔肌动作,辅助肌群还有肩部的后三角肌、前三角肌、胸部的前锯肌和腹部的腹外斜肌。锻炼时候,如果你直线孤立锻炼你背部,那么尽量用背部斜方肌收缩力量,而不是二头肌弯举的力量,将拉力器拉取到勉强。

同时锻炼时候保持腰背挺直,下盘稳定,防止身体摇晃,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其他肌肉代偿。

第三个动作:拉力器高位下拉

同三个动作类似,保持腰背挺直,下盘稳定,同时保持手臂锻炼时候,始终保持手臂角度不变。此动作主要是锻炼我们背阔肌。

第四个动作:拉力器横拉

拉力器可以始终让我们背部有个恒定的阻力,此动作主要是锻炼我们斜方肌。锻炼时候,手臂和肩部尽量同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707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