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股四头肌之股直肌
腹直肌
踝带动髋运动
髋关节屈曲
相关疼痛评估
顾名思义, 股四头肌 由四个头组成即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组成。股四头肌的功能是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膝屈髋,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股直肌 ,是股四头肌中的一个肌肉,唯一一个跨关节肌肉=双关节肌,掌管髋和膝的运动。
股中间肌在股直肌的深面,两个肌肉方向一致,作用一样。但股中间肌不支配膝。
段1严格来说,前表线只包括股直肌,而非整个股四头肌。
段2踝背屈
整段简化总结理解为,踝背屈:脚跟固定+屈膝屈髋。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股四头肌训练?
这个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的人,之后的简单本体感觉的训练及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都是极其重要的。
方法 :坐在床上,腿伸直,勾脚,在脚跟保持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屈髋屈膝,膝抬起一点点☞抬起放下。对于膝关节损伤的人非常棒。
嘱患者作踝关节背屈,其足跟将会向下压操作者的手,股骨会向上挤入髋关节。
例子 肩关节:双手伸向上,用力向上延伸,右手拿下来放在左肩斜方肌的上边,去触摸斜方肌是否僵硬。许多人100%都是硬的,只做一个动作便可以让斜方软下来☞保持左手上举,让左手垂直往下沉,即肱骨沉入到肩窝里去,再去摸斜方肌就是软的。
很多人为什么会出现上背部疼痛,尤其是僵紧、硬的不得了?一直在强调运动模式。就是在他能够活动的地方去动,而不是在他不去活动的地方,或者超出这个地方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拼命向上举手的过程中就让我们的斜方肌过度参与了,很多人在做手臂运动时没有意识去稳定肩关节,实际上,不让肱骨从肩关节出来,只是做了一个小范围运动,而且这个小范围就比我们能够伸出去的手也小不了多少,但却会发现斜方肌上是非常软的,这里需要控制训练。
髋关节松动术的技巧:抱起对方大腿往躯干的方向去顶一顶,脉冲式顶两下。
评估 p114 段3。
髂前上棘非常容易摸到,在它的下面相对应的是髂前下棘。
怎么触摸 ?当触摸骨盆两侧时,能够摸到明显的凸起,但这个凸起不一定是髂前上棘,摸到突起后一直往下摸,摸到没有骨头的地方,再往上一点就是上棘,髂前上棘下面就是下棘。这两个骨性结构对股直肌非常重要。
用 踝关节带动髋 ,因为有支点,支点在足跟,所以以支点作为动力点,先屈膝,膝盖一旦屈膝则髋屈,此时眼睛要盯住髂前上棘。用19毫米的小圆形mark做记号会发现mark向膝的方向移动,这说明这个人有点塌腰,即腰椎前凸。
如下图,当髂前上棘开始向下走时,说明腰椎前凸,也就是说,本来腰椎不该往前用力。理想情况下☞屈髋屈膝,骨盆应该是稳定不动的(中立位),如果对方用了腰的力量,可以问对方“有没有用腰”,“”我有点用腰了”,那就是有问题,要去调整。
例子 使用筷子,用细的一端夹菜。两条腿like筷子型。
想要调髋调膝,建议从踝来调,来带动整个髋的放松。所以要不停的跟客户沟通。
115,段1。 根据患者的体型和肌肉状况,在患者重复踝关节背屈、脚跟粘在床上的动作。
学会控制不要用蛮力,让大脑和要做的动作建立真正的连接。
操作者用身体试探适当的部位,在其髌骨上方辅助用力,缓缓向上推动股直肌。注意,特别观察髌骨与股直肌肌腹之间的感受器非常丰富。对于那些骨盆前倾的患者,可沿着肌肉走向一直向上到达髂前下棘。
首先按压的深度很重要,按压到脂肪和股直肌游离面当中(脂肪属于浅筋膜)。并不直接刺激股直肌,而是去刺激股直肌与脂肪之间的那层肌膜,在深筋膜与浅筋膜之间,还有一层叫肌膜。
操作 把手放在大腿上,让手指⊥大腿,大腿非常放松时往下按压,下面都是脂肪的厚度,这样不够准确。需要把腿绷直,膝盖伸直,大腿绷紧,再按压,脂肪下面就会有一个很硬的肌肉。压住大腿的脂肪厚度,这个厚度能感觉到在脂肪下面有一个绷紧的深度。
①按压,推,②控制深度,在向上向下推。从髌骨推到髂前下棘即骨盆的地方,让顾客感受一下双腿的感受。
一般时候,当我们掌握深度的时候,掌握到了一个肌膜、脂肪、表层肌肉,在这层去推动会很舒服,并非用大力去刺激肌肉。
治疗的目标是使双关节的股直肌摆脱下方单关节的伸膝肌群的影响;患者的运动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股四头肌有四个肌肉,只有一个是双关节肌☞股直肌,既控制膝也控制髋,其他三个只支配膝关节,所以股直肌更多的是充当伸膝的角色。并没有做过多的屈髋的角色,因为被其他3个肌肉带坏了。
2条支线。前/后表线都对膝关节非常重要。
图p116。四个图,主要讲解腹直肌和股直肌。
A股直肌与腹直肌借髋骨形成机械性连接。
B如果两肌同时收缩,可屈髋和躯干,从而使胸腔与膝关节相互靠近。
如仰卧,双手双脚抬离地面,勾脚。就是股直肌和腹直肌用力。但是有的人在做平卧双腿抬高时会发现用腰的力量就是错误的。
人们的运动方式没有发生改变,是体位在改变,不能因为体位发生改变而随便改变肌肉用力模式。有的改变是习惯,有的则是出现了问题。
C站立位时,两肌间相对的张力将决定骨盆的倾斜程度。
在调整骨盆中,股直肌&腹直肌互相用力(像拔河的力),和竖脊肌&腹直肌一样。在骨盆这个地方,后表线的竖脊肌&腘绳肌要有相反力量才能维持骨盆的悬吊。前表线的腹直肌和股直肌也同样的道理。实质上骨盆悬吊系统是四个肌肉一起完成的。
D躯干过伸时,两肌被彼此拉离;如果一侧肌弹性较差,则另一肌必须代偿或沿前表线将拉力继续传递。
鞠躬,☞屈,站直☞伸,伸懒腰☞过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后弯容易出现问题
股直肌-髂肌的连接是一个特例,将在第九章中探讨前表线与前深线相互关系时进行讨论。
段2,机械性连接。 由于髂前下棘与耻骨属于同一块骨骼,所以腹直肌每向上牵拉耻骨1mm,股直肌就必须延长1mm来配合。 (图416C&D)
首先耻骨联合与髋骨是一个整体,从A图看两者是分开的。骨盆相当于轴把两个链条相连,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骨盆却影响二者一样的运动(比如空竹)。 能不能将前表线中把骨盆玩儿转,主要处理的就是前表线的腹直肌和股直肌。
评估: 股直肌,其中间(深面)是股中间肌, 股直肌&股中间肌的疼痛 会牵扯到膝盖的前面痛,若感觉膝盖前面的深面疼,这往往是股直肌;而股中间肌出现问题会出现大腿前面疼。 股外侧肌出现疼痛 最麻烦,不属于前表线却非常重要。
图11,如果沿着髂胫束的前面一步一步顶住,再往前面推,很多人都会非常痛,这种疼痛不是髂胫束痛,有很多人是股外侧肌疼痛,其往往会引起膝关节外侧痛,而且会引发大转子外面疼痛。很多人说我的髋外侧疼,有些时候是不是髋关节滑囊炎?要先沿着这条线做处理,如果疼痛难忍,髋关节外侧痛基本上是这条支线造成的,所以髋骨及其上面连带的结构又成为前&后表线交汇的地方。
总结:髋外侧痛 ,沿着髂胫束前方慢慢触摸,力量慢慢大一点。当踝关节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时,股四头肌主要通过膝关节来伸直小腿,如放松脚,慢慢伸直膝盖,可以均匀的把股四头肌带动起来。若勾脚背再伸膝,会发现有点吃力,发现大腿前侧不舒服。
所以,踝关节的稳固很重要,但不能僵硬,这就是 为什么建立踝关节的灵活性 。 轻松的踝关节,才能真正灵活使用股四头肌,不能真正使用股四头肌,膝盖早晚出问 题。
一定要先去关注踝关节灵活度是否ok。
思路 一个人膝盖出现问题时如果踝不ok,先建立踝之后再来看这个人的走路情况会不会有其他问题。
髋关节屈曲的特别重要的功能单位:股直肌、髂腰肌、耻骨肌 ,整合完就是<东风车标>的形状。三个肌肉是髋屈曲的单位,是一组肌肉组合。
注:图为短收肌,耻骨肌与短收肌走向一致。
图p117 瑜伽的三角式。有的人下不去先解决髂腰肌、股直肌的僵紧。
如上图,红圈☞去压痛点,很多人会非常痛,是股直肌最大的疼痛点。
绿圈☞腹股沟上面中间点有痛点,(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两个痛点解决掉,三角式就会做得很棒。
扩展 肌肉组合有一个特点:整体与局部 。会发现影响整个链条的往往是一两个肌肉,可以通过评估、跟对方聊天、对对方生活工作的一些了解,来弄清楚问题在哪儿,再针对肌肉去处理。<会发现了解了原理,不需要教于法>
股直肌被称为两个关节的难题,髋和膝的难题,此处不解决, 大腿下膝盖上 ,严重的会出现 深夜疼痛-会痛醒 ,根本找不到体位来缓解。屈一点膝会舒服很多,主动的拉伸了股直肌,这种拉伸并不能产生实质上的治疗作用。
下楼梯时膝无力且疼痛 ,处理前表线中股直肌一定要检查红圈☞股直肌有没有痛点?且周边往往这里有痛点,除了绿圈。严重的往往很痛,一碰就痛,不严重的人要慢慢用力,会感到疼痛被解除缓解。
如果痛点不解除,那么很多问题都不能从本源上去解决。
有的人的激痛点,在肩胛角下端一圈痛,整个骨盆上端及下背部骶骨处一圈疼痛,各种方法&贴膏药也缓解不了?
两个圈处☞一定要检查腹直肌上端&下端有没有痛点?如果有痛点☞前表链打不开,必须解除痛点。严重的会引发整个上背部、下背疼痛,这就是牵涉痛,一种激痛点的疼痛。
腹直肌,如图。
弯腰时腹直肌作用非常重要,很多人坐不直,一旦坐不直会引发什么呢?深面的腹横肌就会受到腹直肌影响,这样腹部会一直出现没力气。腹直肌深层按摩及腹直肌是一个重要枢纽。如下图
腹直肌与腹壁之间的关系。
图。如果塌腰,有些女性小腹会出现过度凸出,可能是腰椎引发的,也可能是腹直肌无力,导致脏器往前顶。所以肚脐下的力量和肌肉深层刺激按摩去激活腹直肌,有时候手法是最快的方式。
充分理解腹直肌的功能
图p118,两个箭头虚线代表水平线。
会发现,首先腹直肌与腹内/外斜肌是并排的,再往下到了髂前上棘这个水平面,腹直肌不再呈现3面肌肉所包裹,而都跑到前面包裹,下面非常薄,证是因为腹直肌的下面缺少对腹部的保护而导致下腹部力量弱。 站立时下腹压力是上腹的3倍 。
同时腹部的浅层和深层筋膜和大腿筋膜直接相连,当腹部下塌时,大腿前侧也不好,或者大腿前侧总是往下掉时下腹也不好。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大腿前面筋膜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腹直肌下面,股直肌上面是重灾区 。
帕金森一直是一种比较难治疗的神经性疾病。因为帕金森的发病原因很多,有比较难检查出来,所以治疗的手段也不统一。但是有专家表明,帕金森可以通过长期锻炼进行恢复,效果很好。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帕金森的锻炼方法。 帕金森三大锻炼方法
1、日常生活功能训练:鼓励患者自行穿脱柔软、宽松的衣服,以加强上肢活动及上、下肢配合训练。对自行起床有困难者,可将床头抬高,在床尾结一个绳子,便于病人牵拉起床。避免坐过软的沙发及深凹下去的椅子,尽量坐两侧有扶手的坐具,也可将椅子后方提高,使之有一定倾斜度,便于起立。
2、步态训练:每天有计划地进行原地站立以及高抬腿踏步,站立位、坐位做左右交替踝背屈;向前、向后跨步移动重心等运动练习。 3、对于症状严重,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晚期帕金森患者,关节主动或被动训练是每天不可缺少的。活动训练的重点是加强病人的伸展肌肉范围,牵引缩短的,僵直的肌肉。家属要帮助其做肢体被动运动,活动时,动作轻柔和缓,要对颈、腰、四肢各关节及肌肉全面进行按摩,每日3-5次,每次15-30分钟,尽量保持关节的活动幅度,并要定时帮助翻身,防治褥疮等并发症。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踝关节的康复锻炼与力量训练 与踝关节相关的病症,我们熟知的有扁平足、高弓足、外翻足、内翻足、马蹄足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方法。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1训练器械:一条弹力带
1、脚踝内翻训练
长坐式(腿部伸直,坐在床上,上身略向后倾,双手为身体提供支撑)踝部内翻训练。
使患者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缠在脚上。向内翻转健肢一侧的脚(内翻)。不要向外旋转膝部。
2、脚踝外翻训练
长坐式(腿部伸直,坐在床上,上身略向后倾,双手为身体提供支撑)踝部外翻训练。使患者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缠在脚部外侧,用另一只脚固定。向外翻转健肢一侧的脚(外翻)。不要向外旋转膝部。
3、脚踝斜角训练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1斜角弯曲训练(开始姿势)。坐在床上,腿部伸直,使患者处于足底曲、外翻和旋前的开始姿势。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1斜角弯曲训练。在承受弹性阻力的情况下,做(脚)背屈、内翻和旋后(反掌)动作。不要让膝部向内旋转。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2斜角弯曲训练(开始姿势)。坐在床上,腿部伸直,,使患者处于足底曲、内翻和旋后(反掌)的开始姿势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2斜角弯曲训练。在承受弹性阻力的情况下,做(脚)背屈、内翻和旋前动作。不要让膝部向外旋转。
4、脚踝足背屈训练
长坐式踝部背屈训练。让患者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背上。保持膝部伸展,脚部向上弯曲(脚背屈)。
坐式踝背屈训练。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背上。将训练带的另一端绑在另一只脚上。向上抬起患侧的脚(脚背屈)。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收缩舒张训练。将训练带套在一只脚上。先让脚部处于自然姿势,足底曲。弯曲膝部来隔离比目鱼肌;伸展膝部来隔离腓肠肌。
踝部背屈训练(结束姿势)。向头部拉动脚的前部,使脚尖向上。
踝部背屈训练(结束姿势)。坐在椅子上,膝部完全伸展,踝部靠在地面上,将训练带固定在踝部前方。将训练带套在脚尖周围和正在训练的脚的脚底圆形部位。
踝部背屈训练(训练胫前肌)。坐姿,一脚放在矮凳上。将训练带系在固定物体上,然后套在脚上。在承受弹性阻力的情况下踝部背屈,并保持不动。返回开始姿势。提示:把脚尖向鼻子方向拉
5 、脚踝足底屈训练
长坐式踝部足底曲训练(训练腓肠肌)。先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的上前方。保持膝部伸展,向下压脚(足底曲)。
坐式踝部足底曲训练(训练比目鱼肌)。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底。双手抓住训练带的两端。向下蹬患侧的脚(足底曲)。
踝部足底曲训练(训练腓肠肌)。坐姿,双脚下放置矮凳提供支撑。将弹性训练带套在脚底的圆形部位。踝部足底弯曲并保持不动。返回开始姿势。提示:让腓肠肌用力。
小腿上提(蹬起脚尖)训练(开始姿势)。站姿,将训练带中央踩在脚底圆型部位。双手抓住训练带两端,保持双肘伸直
小腿上提(蹬起脚尖)训练(结束姿势)。提起脚跟,越高越好。不要通过拉动手臂来拉伸训练管。变动:偶尔可利用单腿进行训练,可使用椅子或桌子提供支撑。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2关节活动度
正常的踝关节可以进行各个方向的活动,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背伸(同背屈)和跖屈、内翻和外翻的动作。由于在踝关节手术术后,很多患者都会被石膏固定一段时间,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踝关节活动度受限的情况。那么在拆掉石膏之后的早期,就要进行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下面介绍一些关节角度练习的方法。
背伸(背屈)
背伸即踝关节向上的活动,由于后方有跟腱的存在,所以这个角度是术后最容易出现活动受限的角度,也是比较难练的角度。术后早期可以利用毛巾或任何长条带子进行向上的牵拉。
也可以让家属帮助练习,练习的过程中,可在膝关节下垫一个小枕头,这样有利于使小腿三头肌处于放松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踝关节所能耐受的强度的增加,今后就可以利用自己体重来进行角度的练习了,比如下面 几个方法:
“弓箭步”——患肢在后,脚尖自然向前,膝关节伸直,下压脚踝。这样可以充分牵拉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解决因小腿三头肌和跟腱造成的踝关节活动度受限。
“蹲”——
蹲的时候注意脚尖自然向前,膝关节和臀部不要歪斜,即使脚后跟没落地也没关系。主要解决因踝关节内部原因造成的关节活动度受限。
跖屈
跖屈即踝关节向下的活动,属于术后比较容易练习的角度,早期可以把踝关节伸出床外让家属协助下压即可,后期随着角度加大,可以利用“跪”的方法,让臀部下压踝关节。
内翻
内翻其实就是常见的“崴脚”的动作,如果是外踝韧带损伤术后的患者,早期是不建议练内翻的,通常是在术后复查时,主刀大夫认为患者内翻活动受限的时候才进行内翻的练习。早期练习内翻角度,可以在跷二郎腿的姿势下,
自己用手来进行内翻的牵拉。
外翻
外翻与内翻的方向相反,由于踝关节的结构本身就可以限制外翻,所以正常踝关节外翻的角度都不会太大,
而且通常外翻受限的情况也较少,主要出现在内踝损伤或骨折的情况,如果出现活动受限,可以采用与外翻相反方向的练习方法。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1前表线的姿势评估
2踝背屈受限
3处理支持带的手法
4如何处理小腿前移
5胫骨前肌
前表线-SFL,连接人体的整个前表面,下起自足背,上至头颅侧面,可分为脚趾-骨盆,骨盆-头部两部分。
总的来说,前表线的姿势功能主要是与后表线保持平衡,提供张力性的支撑,以便从头部往上提拉重心前倾的骨骼,如耻骨、胸腔&面部。
处理前表线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来从前面提拉上来。
要明白往上提拉的真正意义?产后一些人的乳房下垂,并不需要做其他纠正,从前表线&后表线来处理,就能够对其产后的体态进行调整。
它的肌筋膜还能维持膝关节的姿势性伸展,其肌肉则随时准备保护人体前表面,敏感和脆弱的部分及腹腔脏器。
前表线最敏感的部位:足踝前方&腹区。
实际上从姿势性角度来说,背屈肌限制胫腓骨过度后移,而跖屈肌则限制其过度前倾。
勾脚背即背屈,是脚踝的一个伸展动作,也叫背伸。限制胫腓骨过度后移,膝的不稳定。(跖屈☞绷脚背)
在处理小腿肌的时候,要注意小腿前群肌与后群肌的平衡。
人体矢状面上的姿势平衡,主要通过前表线和后表线之间的张弛关系来进行调节。
矢状面,是把人分成左右两半的面。前屈☞鞠躬就是典型的在矢状面上完成的动作。
思考 如果一个人做了前屈☞鞠躬,从头/臀的方向往前看,看身体有没有发生偏移?看是否出现左右不等高?是否能对脊柱侧弯来评测其在矢状面上的平衡。
当这些线被作为筋膜平面的一部分而不是肌肉收缩的链条时,几乎大多数病例都显示:前表线倾向于向下移动,而后表线则倾向于向上移动。
这样的人很多,整个后表线上移,前表线下移。在处理后表线推拿时,处理完个别肌肉后,建议用泡沫轴or滚轮,从头向足的方向去推;前表线则是从足沿着身体前面向头的方向去推。
有一个 技巧 ☞对于大关节之间,比如踝-膝,膝-髋,髋-腰,腰-颈之间,单方向去推,NO来回滚动。大关节之间的滚动,从筋膜链来看,要单方向滚动。
思考 如何更好的做 足疗 ?俯卧,去放松整个后表线。或者,躺下按摩前表线☞从脚背向上按到胸锁乳突肌,or直接从腹部往颈部推。会非常舒服~
总的来说前表线的运动功能,包括以下几点,躯干和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足背屈。
躯干屈曲,指弯腰、鞠躬。
髋的屈曲,指往前踢腿,迈步。
膝关节的伸展,指伸直膝(而后表线帮助屈膝)。
足背屈,背屈=伸。
前表线的肌肉含有较高比例的快肌纤维,以快速反应为主;后表线以耐力为主。双方的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一方收缩时,另一方被拉长而体现出来。
前表线☞快速反应/力量型为主。用弹力带的方式锻炼,深层肌肉激活,对更多全面的肌纤维的激活。
后表线☞锻炼耐力。
前面力量好,后面力量强,前面被拉开,后表线被收缩回来,人的体态自然回到正位。
前表线容易缩短的肌肉 :小腿前侧,大腿股直肌(缩短直接引发膝的疼痛),胸锁乳突肌,腹直肌。
与后表线相似,前表线实际上有两条分别位于人体前中线的两侧。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最好先解决前表线上的任何短缩问题。
前面观可以帮助评估左右两侧的不同,侧面观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前表线和后表线之间的平衡情况。
脊柱侧弯的人无论前/后表线肯定有一侧被缩短,一侧被拉长,先从缩短的着手。
如果前表线的肌筋膜由下方的附着点向下牵拉骨骼,而不是从上方的附着点向上牵拉骨骼,就会导致很多问题。
处理一些人时疼痛处理完之后,要引导他做向上的运动,比如吸气,向上推一下。or处理呼吸时,会把整个胸廓往骨盆方向推。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下一句 非常重要 ——
与前表线相关的常见姿势代偿模式主要有:踝跖屈受限、膝关节过伸、骨盆前倾、骨盆前移、前肋性呼吸受限、头前倾。
踝跖屈受限:绷脚背受限
膝关节过伸:前/后表线均可处理
骨盆前倾:男(0-5度),女(5-15度)是正常。要用评估软件,拿出数据来。
前肋性呼吸受限:整个胸廓前面,呼吸时,吸气到某一点就吸不下去了。
头前倾:上交叉综合征、圆肩
一、 胫骨
小腿骨分为:胫骨&腓骨。
伸肌上/下支持带,是包裹在小腿周围的深筋膜。
伸肌支持带的作用,如图
小腿前群肌与小腿后群肌,对于行走至关重要。在处理小臂/小腿时,易出现一些问题,要尽可能把肌肉分开☞五个手指/脚趾,连带在手臂/小腿上,比如勾手指/脚趾、伸、张,是一群肌肉共同作用的结果。
前臂/小腿上的肌肉都是分别去动的,由于生活习惯问题导致这些肌肉,在一起成为一堆肉,一起运作。
思考如何放松小腿前肌肉?
p112勾脚背运动:勾——绷。NO足内翻/外翻
在前表线处理时特别注重☞踝前侧伸肌支持带的深面肌筋带的穿梭的处理。
胫骨前肌的处理,是前表线的根基。胫骨前肌可以做足内翻、足背屈,位于整个小腿的正前方。
胫骨前肌的作用:要从行走中了解胫骨前肌,防止脚跟着地后脚掌突然落地。
脚跟-足外侧-脚趾,依次着地,脚掌是一个缓慢的落地过程。
例子如小孩子跑步,发出pia~pia~的响声。☞胫骨前肌力量出现严重不足,脚掌突然落地,脚掌痛。处理10min,再让小孩子去跑,声音会明显减轻。
思路 脚掌痛可以处理后表线,也可以处理胫骨前肌。
足的突然落地会出现足的不自主下垂;压胫骨前肌会很痛;伸展范围受限,如勾脚背。胫骨前肌通过延长性收缩来控制整个人保持平衡。
千 里 之 行 始 于 足 下 ~ 足很重要~
身体前移☞以处理前表线为核心,后表线为辅的方式。
两足间迈步间隙大,就是胫骨前肌出现了问题,会导致平衡的问题,引发摔跤。建议老年人冬天做 踏板运动 ,每天做200个。
方法 :光脚踩到地上,抬起脚跟-落下,抬起足尖-落下。反复练习,每次做200个,要放松的去做。对于胫骨前肌的激活,比目鱼肌的激活,是很好的 居家自我疗法 。
胫骨前肌出现问题会脚踝内侧痛、大脚趾疼痛。
治疗拇外翻、经常穿高跟鞋的人,处理胫骨前肌是重中之重。
☞伸肌支持带+胫骨前肌(同时也是姿势矫正的过程)
推荐书籍格氏解剖学38版
下一讲☞股四头肌
自行车运动员踝关节的发力范围
爱的彼岸668
超过14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关注
成为第4位粉丝
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特征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 1在测试角速度为60°/s(最大用力)时,一级以上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左、右侧膝关节伸肌群峰力矩值大于二级以下运动员(P<005);一级以上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右侧屈肌群峰力矩明显大于二级以下运动员(P<001);二级以下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左侧膝关节伸肌群峰力矩明显大于右侧(P<001)。 2在测试角速度为300°/s(快速用力)时,一级以上与二级以下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伸肌群比屈肌群的相对峰力矩均下降幅度较大。 3在测试角速度为60°/s时,二级以下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左侧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峰力矩大于右侧(P<005),且一级以上无显著差异。 4在测试角速度为60°/s和180°/s(快速用力)时,一级以上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右侧踝关节背屈肌群峰力矩均明显大于二级以下运动员(P<001)。 结论与建议: 1二级以下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左、右侧膝关节伸肌群和右侧屈肌群最大肌肉力量有待提高。二级以下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左、右侧膝关节伸肌群发展不平衡,应加强训练右侧膝关节伸肌群的力量,以及早纠正其踏蹬不圆滑的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