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的治疗方法,除了手术外还有其它较为保守的治疗方法吗?

肺大泡的治疗方法,除了手术外还有其它较为保守的治疗方法吗?,第1张

  肺大泡指大泡性肺气肿,是一种局限性肺气肿。肺泡高度膨胀,肺泡壁破裂并相互融合而形成,一般是由小支气管的活瓣性阻塞所引起。

  肺大疱的壁甚薄,由肺泡的扁平上皮细胞组成,也可能仅为纤维性膜。可与多种肺气肿并存,常见于间隔旁侧或细叶旁肺气肿,可伴有碳末沉着,如煤矿工人尘肺,或不伴有碳末沉着,如瘢痕组织肺气肿。根据病理形态将肺大疱分为三种类型。

  Ⅰ型:狭颈肺大疱。突出于肺表面,并有一狭带与肺相连。因为支气管瘢痕组织形成的活瓣性阻塞,肺大疱体积增大系由于肺泡侧支通气和气体滞留。Ⅰ型肺大疱壁薄,常由胸膜和结缔组织形成,多发生于中叶或舌叶,也常见于肺上叶,可能由于该部位胸腔负压大,常规胸片即可发现肺大疱的存在。

  Ⅱ型:宽基底部表浅肺大疱。位于肺表层,在脏层胸膜与气肿性肺组织之间。肺大疱腔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但它不构成肺大疱的壁,可见于肺的任何部位。

  Ⅲ型:宽基底部深位肺大疱。结构与Ⅱ型相似,但部位较深,周围均为气肿性肺组织,肺大疱可伸展至肺门,可见于任何肺叶。

  当肺大疱体积增大时,周围肺组织受压迫并引起肺脏移位。受压肺组织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肺大疱周围密度增高阴影。以上三型均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不并发肺大疱。下叶肺大疱常见于有并发症的煤矿工人尘肺和融合性矽肺。

  小的肺大疱本身不引起症状,单纯肺大疱的患者也常没有症状,有些肺大疱可经多年无改变,部分肺大疱可逐渐增大。肺大疱的增大或在其他部位又出现新的肺大疱,可使肺功能发生障碍并逐渐出现症状。巨大肺大疱可使患者感到胸闷、气短。肺大疱突然增大破裂,可产生自发性气胸,而引起严重呼吸困难,也可出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

  肺大疱患者常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临床症状也主要由这些疾病引起,只是在肺大疱形成后,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肺大疱继发感染,可引起咳嗽、咳痰、寒战和发热,严重时出现发绀。如果引流支气管阻塞,肺大疱腔被炎性物质充满,可使空腔消失。临床上可能出现经治疗后感染症状消失,而胸片上肺大疱阴影持续数周或数月不消退的情况。

  肺部体征常为原有肺部疾病的表现。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大疱的最好方法。肺尖部肺大疱表现为位于肺野边缘甚细薄的透亮空腔,可为圆形、椭圆形或较扁的长方形,大小不一,较大的肺大疱中,有时可见到横贯的间隔。多个肺大疱靠拢在一起可呈多面状。一般不与较大支气管直接相通,无液平,支气管造影剂也不能进入。肺底部的肺大疱,在正位胸片上常常不易见到,有的可以完全位于膈顶水平之下,有的则仅有部分位于膈顶之上,肺大疱壁如不显示为连贯的环状线条影,很易被误认为幕顶状胸膜粘连。巨大肺大疱一般具有张力,在其周围可有一层压迫性肺不张,使疱壁显得较厚,贴近胸壁的可不清楚。附近的肺被推压而引起部分肺不张,肺纹理聚拢,透亮度减低。肺大疱可以相互融合而形成占位很大的肺大疱,形似局限性气胸。肺大疱也可破裂而产生局限性气胸。

  肺大疱与局限性气胸的鉴别要点是:肺大疱向四周膨胀,所以在肺尖区、肋隔角或心膈角区均可见到被压迫的肺组织;而局限性气胸则主要是将肺组织向肺内推压,通常可见被压迫的肺部边缘缩向肺门,肺大疱无这种现象。因此虽然在两者中都可见有条状间隔,仍可给予区别。

  透视和呼气相胸片有助于发现肺大疱,因呼气时气体滞留使肺大疱体积显得相对增大,边缘更加清楚。断层对明确肺大疱轮廓和显示周围肺组织的压迫与移位也有帮助。并存小叶性肺气肿时,断层片也可显示肺血管形状的异常。

  CT检查可发现胸膜下有普通胸片不易显示的直径在1cm以下的肺大疱。

  肺血管造影可准确表现肺血管受损的程度,以及肺大疱周围血管被压挤的情况。

  无症状的肺大疱不需治疗,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患者,主要治疗原发病变。继发感染时,应用抗生素。

  肺大疱体积大,占据一侧胸腔的70%~100%,临床上有症状,而肺部无其它病变的患者,手术切除肺大疱可以使受压肺组织复张,呼吸面积增加,肺内分流消失,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气道阻力减低,通气量增加,患者胸闷、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改善。

  手术中应尽可能多的保留健康肺组织,力争只作肺大疱切除缝合术,或局部肺组织楔形切除术,避免不必要的肺功能损失。

  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可以经胸穿、胸腔闭式此流等非手术疗法治愈,但反复多次发生的自发性气胸应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手术中结扎或缝扎肺大疱,同时可使用四环素或2%碘酒涂抹胸腔以使胸膜粘连固定,防止气胸复发。

  合并血气胸的患者临床症状有时很重,常有胸痛、呼吸困难,同时也会有内出血的一系列表现,临床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短时间内采取非手术措施,如输血、胸穿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应果断地行开胸探查。此时往往有较大的活动出血,非手术治疗观察时间过长常常延误病情,预后不如手术止血好。

  肺大泡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132例

  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 龚如岱

  http://wwwszjkwnet 苏州健康网 2005-04-07

  --------------------------------------------------------------------------------

  1994年11月--2000年10月,我们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腋下小切口三种手术方式,分别对132例肺大泡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至今无复发病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全组132例,男87例,女45例,年龄16—75岁,平均41.3岁。均因不同程度自发性气胸入院,其中:血气胸16例中有1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合并冠心病6例,心律失常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前列腺肥大3例。肺大泡位于下叶11例。中叶8例。其余都发生在上肺。以肺叶周边型居多。肺大泡大小各异,巨大者占一侧胸腔2/3,多为单发。小者呈米粒状,多发者居多。98例为反复发作(2—9次)。34例为首次发作,都经过胸穿或闭式引流排气减压,胸腔闭式引流最长者23天(外院转入)。抢救休克后急诊手术12例。

  手术方法:

  VATS手术68例,双腔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其中Endo GIA30切除肺大泡12例,其余均采用结扎(套扎)加肺大泡切除或钛夹嵌闭。VATS加6cm小切口21例,其中上叶切除5例,中叶切除2例,大泡切除+囊内肺修补4例,索带出血点结扎,血块清除加肺大泡结扎10例。腋下小切口肺大泡结扎加切除43例,患侧腋下纵行切口长8cm循层切开,经第四肋间进胸探查,结扎切除肺大泡。全组除12例自发性血气胸病人输血400—800ml外,均未输血。行胸膜摩擦粘连术12例,主要是在相应病肺叶区域的壁层胸膜,用干纱布进行顺序均匀地摩擦至淡红色。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除12例自发性血气胸病人,输血400—800ml外,其余均未输血;术中引流量80—400ml。VATS结扎或钳闭肺大泡后漏气15例,VATS加小切口肺大泡切除后漏气2例,腋下小切口术后漏气4例,漏气时间4—14天,平均6.2天。术后机械辅助呼吸4例,住院时间5—21天,平均10.6天。总费用:电视胸腔镜,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平均12420元/人,腋下小切口平均7830元/人。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

  讨论:

  肺大泡为常见病,是造成自发性气胸或自发性血气胸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肺大泡的诊断一经确立,自愈的可能性甚微。凡病人的心肺功能能耐受手术者就应及时进行手术根治。不必等到反复发作后才去考虑手术治疗。反复发作,加重了病人身心、财力、人力的损失与负担,同时会造成胸膜腔的粘连,也是使自发性血气胸的发生机率增加的因素之一,并给今后的手术带来一些难度。一旦失去警惕,或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

  术式与切口的选择,要根据病变的范围,能否达到良好效果,以及病人的安全为前题来客观地决定用VATS术、或VATS加小切口、或腋下小切口等术式。多年来胸外科医师在实践中体会到,肺大泡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完全能达到预期效果,如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心肺功能干扰小,不需输血,引流量少,恢复快,病程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易被病人所接受。由于病理解剖学原理,大多数肺大泡发生在上肺叶的肺尖部,在没有相当设备(VATS)的医院,选用患侧腋下纵行小切口,不切断背阔肌等肌肉组织,对上肢运动功能无影响。伤口愈合后,上肢自然下垂,几乎看不见疤痕,符合微创原则,住院期医疗费用明显低于胸腔镜组。因此受到经济不太充裕群体的欢迎。

  电视胸腔镜在肺大泡手术治疗中比腋下小切口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切口只是3个1cm的小孔分散在患侧胸壁上,疤痕不很明显,手术野及胸膜腔显露无余,不会遗漏其它肺叶上的肺大泡,减少了术后复发的机率。但VATS多为一次性器械,使医疗费用明显高于腋下小切口,为此我们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器械,多使常规器械。必要时再加一小切口,更便于常规器械的使用,从而明显降低了手术费,收到了同样好的效果。

  我们在实践中,使用电视胸腔镜(30°或0°镜)从第六肋间胸腔闭式引流孔中插入,探明究竟,若肺大泡在边缘且少,可在胸腔镜下进行结扎或切除,难度较大可加小切口,或加腋下小切口进行肺大泡切除,或肺叶切除,或肺修补术,就能扬长避短,运用自如,收到更好的效果。现有腹腔镜的医院,可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如上述方法进行,既能达到资源共享,为医院创收,又能拓宽了治疗方法,既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还可以减少创伤,造福于人。

  关于胸膜粘连术,我们不常规使用,只用于合并“阻肺”的肺大泡病人,预防术后再发生肺大泡破裂可能的病例,或用于术者认在手术中处理不够理想,而又难继续进一步处理,术后有可能复发的病例,在患侧相应肺叶的壁层胸膜用干纱布均匀地摩擦,使胸膜腔在术后能有序粘连,避免复发。在实践中体会到使化学剂喷洒,能引起术后较长时日的高热,引流量大增之虞,因此我们几乎不使用这种粘连方法。

这个我觉得大多数来说就是你可以直接进行这个全身心的这样的就是直接进行就可以了,减肥这个事情也是可以的。下面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来源于!!!

胸的上界为颈部下界,下界为骨性胸廓下口,外界为三角肌前后缘,是人体第二大体腔局部。该局部分为胸腔和胸腔内容两部;胸腔又分为胸壁和膈;胸壁借腋前、后线又分为前、侧和后壁,其中后壁称背部属脊柱区内容;胸腔内容又分为中间的纵隔和两侧的肺及胸膜。

胸部的境界,体表标志及胸部标志线的划分。胸壁的浅、深筋膜的特点,浅静脉的配布及交通关系,皮神经的分布,固有胸壁的构成。肺及胸膜反折线的体表投影,心脏及大血管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

胸部的肉体几乎是脂肪为主,除脂肪外胸部最大的成分是乳腺。

观察胸膜的形态,胸膜腔的构成及解剖特点,胸膜顶及各胸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肺根的组成及各管道的排列关系。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3肺的位置、形态、分叶以及与肺内支气管的关系,肺段支气管的名称和走行,支气管肺段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

纵隔

1、纵隔的境界、分布、内容及毗邻关系。

2、上纵隔:胸腺,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关系,主动脉弓及三大分支的毗邻关系,迷走神经、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的排列关系,动脉韧带与左喉返神经的关系。

3、下纵隔:心包的组成,心包斜窦及横窦的位置与临床意义。心包各大血管的形态,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的各腔及心壁的构造,心静脉的名称和走行,左、右冠状动脉的行程、分支和分布,主动脉起始部位的解剖特点。心脏、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行程以及与食管静脉间的关系。

胸部的横断面解剖——第7颈椎棘突和两侧肩关节上缘的连线,为颈胸分界线。由于肋骨向前下方倾斜,所以胸骨上缘的位置,低于第7颈椎棘突。颈胸分界面是一个向前下方倾斜的面,而胸部横断面为水平切面,所以在胸部上位水平断面的前半部有颈部的内容。 胸部横断面,以胸骨角为标准断面,以10mm层厚向上、下断层,胸部横断面男性一般有18层左右,女性15层左右。

3.第1横断面或称颈根部的横断面,该断面两侧的肩关节已剖开。断面中央为第7颈椎椎体。该断面可分四部分:椎体前部、椎体侧部、椎体后部和肩胛区。

(1)椎体前部:该部以气管为中心。在气管两侧有甲状腺侧叶的剖面,呈三角形。甲状腺侧叶的外侧有颈动脉鞘的断面,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在气管及甲 状腺侧叶前方有4块肌肉:

①胸骨甲状肌:仅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前方。

②胸骨舌骨肌:位于胸骨甲状肌前方,在该肌前方有皮下组织及皮肤。

③肩胛舌骨肌:该肌位于胸骨甲状肌前方外侧,亦覆在甲状腺侧叶的前外方。

④胸锁乳突肌:位于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前外方,肌腹断面为长椭圆形,位于皮下。 气管后方有食管,为一个扁的肌性管,紧贴于气管膜部的后方。

(2)椎体侧部:椎体前外方有颈长肌,该肌后外方有椎动脉。在颈长肌外侧有一较大的肌肉断面为前斜角肌,其后方有中、后斜角肌断面。在前中斜角肌之间为斜角肌间隙,内有白色的臂丛神经断面。

(3)椎体后部:有椎管、椎板、棘突和横突。椎管内有脊髓及其被膜。在横突与棘突之间有竖脊肌,横突外侧接第1肋骨。在坚脊肌后方,棘突末端两侧有横行的菱形肌,其外侧端有前后方向较宽的肌束为肩胛提肌及其外侧的前锯肌。菱形肌后方为横分的斜方肌。

(4)肩胛区:肩关节已剖开,关节腔已显露,在肱骨头前方有肱二头肌长头腱,外侧有三角肌包统,内侧有肩胛骨的喙突,关节盂及肩胛冈。在肩胛冈前方有冈上肌,后方有冈下肌,内侧有斜方肌。在喙突内侧有一近三角形骨的断面,为锁骨,与其相连的肌肉为三角肌。 前锯肌、冈上肌、锁骨及喙突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为腋窝顶。内有臂丛、腋血管的分支及脂肪组织。锁骨断面内侧的血管断面为颈外静脉。

胸部的冠状断面——胸部冠状断面,以腋中线平面为标准平面,以2cm层厚向前、向后断层。

4.第1冠状断面该断面分纵隔区和两侧胸腔及胸壁。

(1)纵隔区:为中纵隔的冠状断面,右心室已切开,在心脏周围有心包及心包腔。右心室及左心室位于膈肌中心腱上面,与膈下的肝左叶相对。

(2)胸腔及胸壁:心脏右侧为右肺,占据右侧胸腔。在该剖面上,可见右肺上叶、中叶。右肺水平裂已显示。右肺上叶与左肺上叶在中线处相邻,仅隔薄层的纵隔胸膜。左肺上叶的舌叶与心包相邻。左肺下叶没有显露。两例胸壁由第2~9肋骨断面及肋间肌构成。第2肋软骨与胸骨柄下缘相对,在胸壁外前方有胸大肌。

胸部的矢状断面——胸部矢状断面以正中矢状面为标准平面,以层厚2cm,向左右两侧断层。自左向右逐层描述每一个断面内的结构。

5.第1矢状断面该断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胸腔及胸壁,另一部分为肩胛区。

(1)胸腔及胸壁:胸腔内有左肺上叶和下叶,左肺上叶位于前上方,呈梯形;左肺下叶位于后下方,呈三角形,位于膈肌之上,与脾及胃的贲门部相对应。上、下叶之间有斜裂分隔。 胸壁由第3~11肋骨及肋间肌构成。胸壁前方有胸大肌和胸小肌,胸壁后方有前锯肌。

(2)肩胛区:肩胛骨位于该区中央,肩胛骨前方有肩胛下肌,肩胛骨后方有向后上突起的肩胛冈。冈上窝内有冈上肌,其浅面有斜方肌及锁骨的断面;同下窝内有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等。冈下肌浅面有部分三角肌断面。肩胛骨下缘与第3~9肋之间,有呈放射状定行的前锯肌剖面,其后方有肩胛下肌、肩胛骨及背阔肌。 腋窝位于肩胛下肌、胸大肌和胸小肌以及第3肋骨之间,以诸结构围成尖向上的三角形腔隙,上部有腋动脉及其周围的臂丛断面,腋静脉位于二者的下方,其余部分有脂肪及淋巴结等。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有一沟,为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内有头静脉及脂肪。

1、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淋巴引流其及临床意义。 2、胸前壁诸肌的名称、位置、形态、起止、神经支配及功能,肋间隙的构成及层次关系,肋间肌的名称、位置、结构特点、起止、神经支配及功能,胸内筋膜的配布,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 3、背部诸肌的名称、位置、形态、起止、神经支配及作用。 1观察胸膜的形态,胸膜腔的构成及解剖特点,胸膜顶及各胸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肺根的组成及各管道的排列关系。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3肺的位置、形态、分叶以及与肺内支气管的关系,肺段支气管的名称和走行,支气管肺段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 1、纵隔的境界、分布、内容及毗邻关系。 2、上纵隔:胸腺,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关系,主动脉弓及三大分支的毗邻关系,迷走神经、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的排列关系,动脉韧带与左喉返神经的关系。 3、下纵隔:心包的组成,心包斜窦及横窦的位置与临床意义。心包各大血管的形态,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的各腔及心壁的构造,心静脉的名称和走行,左、右冠状动脉的行程、分支和分布,主动脉起始部位的解剖特点。心脏、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行程以及与食管静脉间的关系。胸部的横断面解剖——第7颈椎棘突和两侧肩关节上缘的连线,为颈胸分界线。由于肋骨向前下方倾斜,所以胸骨上缘的位置,低于第7颈椎棘突。颈胸分界面是一个向前下方倾斜的面,而胸部横断面为水平切面,所以在胸部上位水平断面的前半部有颈部的内容。 胸部横断面,以胸骨角为标准断面,以10mm层厚向上、下断层,胸部横断面男性一般有18层左右,女性15层左右。 3.第1横断面或称颈根部的横断面,该断面两侧的肩关节已剖开。断面中央为第7颈椎椎体。该断面可分四部分:椎体前部、椎体侧部、椎体后部和肩胛区。(1)椎体前部:该部以气管为中心。在气管两侧有甲状腺侧叶的剖面,呈三角形。甲状腺侧叶的外侧有颈动脉鞘的断面,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在气管及甲 状腺侧叶前方有4块肌肉: ①胸骨甲状肌:仅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前方。 ②胸骨舌骨肌:位于胸骨甲状肌前方,在该肌前方有皮下组织及皮肤。 ③肩胛舌骨肌:该肌位于胸骨甲状肌前方外侧,亦覆在甲状腺侧叶的前外方。 ④胸锁乳突肌:位于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前外方,肌腹断面为长椭圆形,位于皮下。 气管后方有食管,为一个扁的肌性管,紧贴于气管膜部的后方。(2)椎体侧部:椎体前外方有颈长肌,该肌后外方有椎动脉。在颈长肌外侧有一较大的肌肉断面为前斜角肌,其后方有中、后斜角肌断面。在前中斜角肌之间为斜角肌间隙,内有白色的臂丛神经断面。(3)椎体后部:有椎管、椎板、棘突和横突。椎管内有脊髓及其被膜。在横突与棘突之间有竖脊肌,横突外侧接第1肋骨。在坚脊肌后方,棘突末端两侧有横行的菱形肌,其外侧端有前后方向较宽的肌束为肩胛提肌及其外侧的前锯肌。菱形肌后方为横分的斜方肌。(4)肩胛区:肩关节已剖开,关节腔已显露,在肱骨头前方有肱二头肌长头腱,外侧有三角肌包统,内侧有肩胛骨的喙突,关节盂及肩胛冈。在肩胛冈前方有冈上肌,后方有冈下肌,内侧有斜方肌。在喙突内侧有一近三角形骨的断面,为锁骨,与其相连的肌肉为三角肌。 前锯肌、冈上肌、锁骨及喙突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为腋窝顶。内有臂丛、腋血管的分支及脂肪组织。锁骨断面内侧的血管断面为颈外静脉。胸部的冠状断面——胸部冠状断面,以腋中线平面为标准平面,以2cm层厚向前、向后断层。 4.第1冠状断面该断面分纵隔区和两侧胸腔及胸壁。(1)纵隔区:为中纵隔的冠状断面,右心室已切开,在心脏周围有心包及心包腔。右心室及左心室位于膈肌中心腱上面,与膈下的肝左叶相对。(2)胸腔及胸壁:心脏右侧为右肺,占据右侧胸腔。在该剖面上,可见右肺上叶、中叶。右肺水平裂已显示。右肺上叶与左肺上叶在中线处相邻,仅隔薄层的纵隔胸膜。左肺上叶的舌叶与心包相邻。左肺下叶没有显露。两例胸壁由第2~9肋骨断面及肋间肌构成。第2肋软骨与胸骨柄下缘相对,在胸壁外前方有胸大肌。胸部的矢状断面——胸部矢状断面以正中矢状面为标准平面,以层厚2cm,向左右两侧断层。自左向右逐层描述每一个断面内的结构。 5.第1矢状断面该断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胸腔及胸壁,另一部分为肩胛区。(1)胸腔及胸壁:胸腔内有左肺上叶和下叶,左肺上叶位于前上方,呈梯形;左肺下叶位于后下方,呈三角形,位于膈肌之上,与脾及胃的贲门部相对应。上、下叶之间有斜裂分隔。 胸壁由第3~11肋骨及肋间肌构成。胸壁前方有胸大肌和胸小肌,胸壁后方有前锯肌。(2)肩胛区:肩胛骨位于该区中央,肩胛骨前方有肩胛下肌,肩胛骨后方有向后上突起的肩胛冈。冈上窝内有冈上肌,其浅面有斜方肌及锁骨的断面;同下窝内有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等。冈下肌浅面有部分三角肌断面。肩胛骨下缘与第3~9肋之间,有呈放射状定行的前锯肌剖面,其后方有肩胛下肌、肩胛骨及背阔肌。 腋窝位于肩胛下肌、胸大肌和胸小肌以及第3肋骨之间,以诸结构围成尖向上的三角形腔隙,上部有腋动脉及其周围的臂丛断面,腋静脉位于二者的下方,其余部分有脂肪及淋巴结等。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有一沟,为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内有头静脉及脂肪。 sternal angle:是胸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1、该角两侧平接第二肋。 2、向后平第四胸椎下缘,该平面为: 3、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4、主动脉各段的分界线。 5、气管分叉和食管第二狭窄处。 6、胸导管由脊柱右前移向其左前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76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