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是非常难受和难以治疗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患者浑身瘙痒难耐,而且很容易通过接触和间接接触进行传染,尤其是脂溢性皮炎,以有毛发的位置,比如头皮、腋下、会阴等部位最容易致病,那么脂溢性皮炎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常规疗法
脂溢性皮炎的常规疗法即通过对头皮磁疗和按摩刺激头皮,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脂腺分泌旺盛问题。磁疗主要是以磁场作用于脂溢性皮炎的方式,磁场对人体电流分布,肌膜系统通透性,微利运动的影响,使组织细胞生理生化过程发生改变,从而产生阵痛消肿,促进血液淋巴循环作用。
2、激素类药物疗法
对于炎症较严重,但是没有明显糜烂,渗液的皮损,在治疗时多会选择类固醇激素,使用这类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适当更换药物品种,发病初期可以用强效药来控制症状,待病情较稳定的时候逐渐换成中低效药物,对不同部位的皮损,选择药物时也应该有所注意,婴幼儿患者最好选择激素较弱或者低浓度药物。
3、日常护理
脂溢性皮炎多发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发病时皮肤上出现轻度红斑,颜色略带**,伴随鲜屑和结痂,且皮肤有瘙痒感。日常生活中患者宜多服含维生素A,B2,B6,维生素E的食物,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和抑制脂肪分泌,改善皮脂腺,提高皮肤免疫功能;外用药物的使用则要以去脂,消炎,杀菌,止痒为原则。
4、控制脂肪摄取
脂溢性皮炎患者尤其要注意脂肪摄取,一般情况下脂肪不宜过多,以免加重症状,每天摄入脂肪量在50克左右即可;蛋白质有利于保持皮肤角化代谢,保证毛囊正常畅通,因此可适当给予高蛋白饮食,并且患者要注意少吃甜食,含糖较多的食品容易导致脂肪异生,结果产生更多脂肪。
5、多补充锌元素
人体缺锌也容易导致脂溢性皮炎产生,因此在患者饮食中适当补充锌元素是很有必要的,多吃动物肝脏,瘦肉,坚果,能及时纠正人体内锌含量的不足。同时要注意避免含碘膏的饮食导致毛囊角化阻塞,因此要少吃海带紫菜等海产品。
6、多吃碱性食物
脱发,头发变黄,是脂溢性皮炎会引起的发质问题,这是由于过度疲劳,长期食用纯糖类和脂肪类食物,导致人体单鞋过程中产生酸性毒素所致。动物肝脏,洋葱,肉类等食物中的酸性物质最容易引起血中酸性毒素,因此要少吃。
7、常见症状
1、脂溢性皮炎好发部位
脂溢性皮炎发生在多毛、多汗及皮脂多的部位,以头、眉、眼睑、鼻唇沟、耳后、胸骨前、背部、会阴、腋窝等皮脂腺分泌较多的部位。
2、典型的红斑鳞屑
脂溢性皮炎主要症状以红斑鳞屑为特征,皮损部位为鲜红色或者黄红色斑片,表面覆盖有油腻性鳞屑斑片,可伴有渗出和厚痂。
3、皮肤丘疹
脂溢性皮炎病变部位皮肤多油,皮脂腺口较大,典型的损害为**丘疹、或者斑疹,边缘清楚,表面覆盖油腻性鳞屑,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4、皮肤瘙痒
脂溢性皮炎部位油腻性污秽痂皮,皮肤瘙痒,常由于处理不当、摩擦、搔抓,可并发毛囊炎、疖肿或淋巴结炎。
5、脱发
头部脂溢性皮炎可有油腻性污秽痂皮,时有渗液和臭味,可有脱发,逐渐头发稀疏,尤其以顶部较为明显,常常还会伴有外耳道炎和睑缘炎。
6、婴儿脂溢性皮炎特征
新生儿和乳幼期,患者头部可见有黄白色乳痂,前额、眉部可有毛囊性红丘疹,群集并有黄白色痂皮,甚至可以累及躯干。
脂溢性皮炎常用的外用药物主要是皮质类固醇激素类制剂,比如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复方氟米松、复方卤米松、复方丙酸氯倍他索等等软膏。如果局部出现渗出、糜烂可以应用金霉素或者呋喃西林软膏,渗出停止之后才可以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制剂。如果合并有真菌的感染,可以应用硫新霜、复方咪康唑或者复方益康唑等进行抗真菌治疗。总之脂溢性皮炎的外用药选择也应当根据患者实际症状来确定,同时患者应当注意忌口,忌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高脂肪和高糖饮食,生活规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 5 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6 脂溢性皮炎的诊断 7 需要与脂溢性皮炎相鉴别的疾病 8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案 81 饮食禁忌 82 内服药 83 外用药 84 中医治疗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成药 2 脂溢性皮炎相关药物 1 拼音
zhī yì xìng pí yán
2 英文参考seborrheic dermatitis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beatle ac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ermatitis seborrheic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b Der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borrhe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borrhoic dermatit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主要出现于头面部和胸背部。病因不明,可能与皮脂溢出、糠秕孢子菌感染、精神因素或饮食习惯有关[1]。
4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脂溢性皮炎的病因不明。可能由于皮脂分泌过多,改变了皮肤正常PH值,抑菌能力降低,使原来存在于皮肤上的一些非致病菌如卵圆糖疹芽孢子菌大量繁殖,继发性引起局部炎症。细菌可分解出游离脂肪酸, 皮肤。此外,饮酒,内分泌功能失调物理化学因素可能对本病发生有一定影响。
5 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见于成年人,也可发生于新生儿,男性多见[1]。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部位,如头、面、耳后、腋窝、胸前、肩胛间、腹股沟等。
初发皮疹为毛囊周围的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各异,如头部损害,重者可伴渗出结痂,有臭味,可引起头顶脱发,称脂溢性脱发。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
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6 脂溢性皮炎的诊断在皮脂分布多的部位出现带油性的斑片或丘疹,自觉瘙痒,慢性经过。不难诊断。
1.多见于成年人,也可发生于新生儿,男性多见[1]。
2.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1]。
3.初发时表现为毛囊周围的丘疹,逐渐发展为红斑,上有油腻性鳞屑[1]。
4.慢性病程,伴不同程度瘙痒[1]。
7 需要与脂溢性皮炎相鉴别的疾病脂溢性皮炎需与头部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等疾病相鉴别[1]。
8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案 81 饮食禁忌限制油腻食物和 性食物[1]。多食蔬菜水果。
82 内服药(1)维生素B族类制剂,如维生素B1或B2。
口服维生素B2,5~10mg,一日3次[1]。
(2)有人主张服酮康唑或四环素 。
重症者可口服赛庚啶或氯苯那敏,必要时可口服泼尼松[1]。
83 外用药去脂、消炎、杀菌、止痒的原则,常用复方硫磺洗剂,复方氯霉素酊、或希尔生液。
间断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1]。避免长期大量反复使用,以免引起皮肤萎缩或造成激素性皮炎[1]。可联合使用咪康唑乳膏[1]。
84 中医治疗潮红、渗液、结痂时可以清热、解毒、利尿为治则,用龙胆泻肝汤加堿。
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
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
成人一般脂溢性皮炎表现:油性也有是干性或者混合性,瘙痒。脱屑等皮肤表面症状表现,红斑较明显。建议使用中药 克炎王,中药配方,具有杀菌消炎,修复皮损等功效对皮肤无刺激,直接涂抹患处即可。另外应注意生活规律,少吃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用碱性大的肥皂洗头、洗脸,局部避免搔抓,局部治辽原则为减少皮脂、消炎、止痒。
脂溢性性皮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脂溢性皮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皮脂腺的功能过于旺盛,分泌的油脂过多,造成皮肤油腻,依附在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油脂为食,经过新陈代谢作用之后产生刺激性物质,刺激皮肤,使皮肤出现脂溢性皮炎症状。
2、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失常也是导致脂溢性皮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中就容易促进脂溢性皮炎发病。所以防止脂溢性皮炎发病应该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
3、 饮食因素: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或者是经常使用过于油腻、富含脂肪以及糖类的食物都会促进脂溢性皮炎发病。所以要防止脂溢性皮炎就应该做到饮食均衡,少吃油腻食物。
意见建议: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油腻、皮肤糜烂或结有油腻性痂皮。头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还会出现脂溢性脱发,可见脂溢性皮炎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治疗上,可使用维生素B2、B6和复合维生素B等,配合外涂中药膏炎立康,建议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戒掉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每日按时排便,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学会自我调节,快乐生活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首先根据它的轻、中、重程度,如果比较轻型的,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调理来进行调整,比如规范自己的作息规律,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情,少吃甜食、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有的可以慢慢好转。如果稍微重一点,可以采用外用药膏,如果在头皮等其他部位,可以用弱效激素的药膏。如果脸部,最好不要用药膏,带有激素的,可以用比如布特药膏等。比较重的,也可以配合口服药,比如维生素B族的B2、B6,或者锌制剂,比如甘草锌或者葡萄糖酸锌等。
脂溢性皮炎治疗方法:
婴儿脂溢性皮炎通常有自愈倾向,成年人脂溢性皮炎则常为慢性复发性过程,通常需要长期反复医治。
1一般处理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2外用药
(1)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炎症较重的皮损,可外涂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疗效好,但不宜久用,尤其是在面部。低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制剂作用较弱,适用于婴幼儿。
(2)抗菌药 外涂2%红霉素软膏或凝胶、5%甲硝唑霜或含1%氯霉素和01%地塞米松的霜剂。
(3)硫化硒洗剂 具有杀真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还可减少皮脂分泌及皮脂中脂肪酸的含量。
(4)巯氧吡啶锌洗剂 巯氧吡啶锌洗头剂的浓度为1%~2%。除外用于头皮外,还可用于其他部位,如面部、眉弓部和躯干部。不用于睑缘,以免刺激眼睛。把该药涂于患处,停1~2分钟后用清水洗去。每日外涂1~2次,当症状已获控制,改为每日1次即可,但必须坚持下去,以免复发。该洗头剂对表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抑制卵圆糠秕孢子菌生长。
(5)抗真菌制剂 抗真菌制剂特别是咪唑类的药物有较好的疗效。通常使用含酮康唑(2%)、伊曲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奥昔康唑、异康唑或环吡司胺的洗发剂或霜剂及特比萘芬(1%)制剂。抗真菌制剂除抗真菌外,还有抗炎、抗菌和抑制细胞壁脂质形成等多种作用。
(6)硫磺和(或)水杨酸洗剂及其他 硫磺和(或)水杨酸具有抑菌、除屑作用,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比不上巯氧吡啶锌和硫化硒,且刺激性大。煤焦油制剂有抗炎、抗菌和抗核分裂作用,但有色、有臭味和有刺激性,故通常仅用于头皮。
3内用药
(1)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治疗于皮损面积大而炎症重的病例,疗程通常限于7~10天,不宜过长。
(2)雷公藤多苷 适用于炎症明显、范围较大的患者。若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则效果更佳。
(3)抗生素 炎症较重的脂溢性皮炎病灶内往往合并有细菌感染(主要是金**葡萄球菌感染),有时甚至出现脓疱和颈淋巴结增大。适当应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
(4)B族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复合维生素B,长期内服。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多见于成人和新生儿,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
病因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的作用有关。近年来,卵圆形糠秕孢子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得到了重视,认为其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泛发而顽固的脂溢性皮炎可以是HIV感染重要的皮肤症状。
临床表现
皮损主要出现在头皮、眉弓、鼻唇沟、面颊、耳后、上胸、肩胛间区、脐周、外阴和腹股沟等部位。初期表现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之后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界限比较清楚、略带**的暗红色斑片,其上覆盖油腻的鳞屑或痂皮。自觉轻度瘙痒。发生在躯干部的皮损常呈环状。皮损多从头皮开始,逐渐往下蔓延,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发展为红皮病。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2~10周,头皮覆盖油腻的黄褐色鳞屑痂,基底潮红。眉弓、鼻唇沟和耳后等部位也可能受累,表现为油腻性细小的鳞屑性红色斑片。常在3周至2个月内逐渐减轻、痊愈。对于持久不愈者,应考虑特应性皮炎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多无困难。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头面部银屑病
损害分散成片状,界限分明,鳞屑很厚,触之高低不平,头发不脱落,短发聚集而成束状,重者损害可连成大片,扩展至前发际处,侵及前额数厘米。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即将鳞屑刮除,其下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及出血现象(即轻刮薄膜可出现散在小出血点),薄膜现象和出血现象是银屑病损害的重要特征。
2玫瑰糠疹
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呈椭圆形斑疹,中央略带**,边缘微高隆起,呈淡红色,上覆白色糠秕样鳞屑。初起为单个损害,称为母斑;母斑渐大,直径可达2~5cm或更大,有时可有2~3个母斑同时出现,1~2个月后陆续出现较小的红斑,发生于躯干处,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不复发。
3体癣
损害边缘隆起而狭窄。界限清楚,有中央痊愈向周围扩展的环状损害。瘙痒明显,患者往往有手足甲癣的病史。
4红斑性天疱疮
主要分布于面、颈、胸背正中部。开始在面部有对称形红斑,上覆鳞屑及结痂,颈后及胸背部红斑基础上有水疱出现,破裂后形成痂皮,尼氏征阳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