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膈膜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控制横膈膜运动的肌肉叫膈肌,膈肌放松,横膈膜呈拱形;膈肌收缩,横膈膜下降呈扁平。
控制肋骨运动的肌肉叫肋肌,分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收缩,内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上升及向外移;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肋骨向下降及向内移。
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扁平,肋间外肌收缩,内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上升及向外移动,胸腔体积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进入肺泡。
呼气时,膈肌舒张,横膈恢复拱形,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肋骨向下降及向内移动,胸腔体积变小,肺借本身的弹性而缩回,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大气压,迫使肺泡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呼吸肌是指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包括肋间肌、膈肌、腹壁肌、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胸部肌群等。一般临床上讲的呼吸肌是指肋间肌,膈肌,腹壁肌。吸气时膈肌及肋间外肌收缩,膈向下,胸廓向上、向外运动,胸腔体积增大,完成吸气过程;呼气时,膈肌及肋间外肌舒张,膈上升,胸廓向下、向内运动,胸腔体积减小,气体排除完成呼气。平静呼吸时吸气为主动过程,呼气为被动过程,临床上称之为胸式呼吸。在用力呼吸时,除了膈肌、肋间外肌舒张外,肋间内肌及腹壁肌也参与收缩,收缩胸廓,这是一个主动过程,称之为腹式呼吸。
参与呼吸的肌肉有:
1膈肌: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膈肌收缩会引起横膈下降,从而使胸腔全方位扩展(向上、向下、向两侧〕。
膈肌通过增加腹内压来保持躯干稳定性,它协同腹横肌来控制躯干的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是涉及肢体末端的运动中加强呼吸。
2, 肋间肌:这些小的肌肉群负责吸气时胸廓的横向扩张和助骨稳定性的保持。它和腹内外斜肌有着密切的解剖学联系,进而与主动吸气密切相关。
3, 腹肌:这是参与主动呼气的主要肌群,这些肌肉可改变腹内压,从而协助排空肺内气体并转换由膈肌运动产生的压力。
4, 盆底肌肉:这是一个肌肉和软组织的集合群,它构成了腹腔的基底。它们在维持腹内压 和保持呼吸过程的稳定转换方面发挥着作用。
借助于重复呼吸环路以保证二氧化碳恒定,患者以高的每分钟通气量进行较长时间的重复呼吸,主要目的是改善呼吸肌耐力,其结果以测定最大持续通气量来判断。
Belman等采用此法对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进行了6周的呼吸肌锻炼,患者每日进行2次的最大持续通气量动作。每次15min,2次之间间隔15min。结果发现,亚强度运动耐力、最大持续通气量和12min行走距离增加。 利用阻力呼吸器调节不同水平的吸气或呼气阻力,以正常的呼吸频率在阻力呼吸器上进行连续呼吸,进行呼吸肌肌力和耐力的锻炼。
1)非线性阻力呼吸器:国内生产的肺力泰(PFLETY)属于此类装置。锻炼强度可通过阻力孔的大小来调节,10个阻力孔可产生10种不同的呼吸阻力。锻炼时旋转活门体,使合适的小孔与活门体上的通气孔对齐。在做吸气肌锻炼或呼气肌锻炼时,分别将活门体上的吸气端或呼气端套在主体件上并使通气孔与主体件上合适的小孔对齐。
非线性阻力呼吸器的优点是体积小、携带方便、清洗简单,并且价格低廉,适合于长期呼吸肌锻炼。但缺点是压力负荷的调节较粗略,并且易受吸气流量和潮气容积的影响,使锻炼的负荷不稳定。
2)阈值压力负荷装置:Flynn等研制的阈值压力锻炼装置,由一个塑料活塞组成,在塑料筒的底部有一个铅砝码置于圆形的吸气孔(空气进入处)上。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已经研制成功了阈值压力呼吸肌锻炼装置。
阈值压力负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a使用简便,价格便宜,携带方便,适合于家庭使用;b压力负荷可靠,易于调节;c压力负荷大小相对不依赖流量的变化,使锻炼负荷稳定,避免了呼吸方式对锻炼效果的影响;d患者无对抗非线性阻力呼吸器呼吸的窒息感,患者易于接受,便于推广。
3)靶流量阻力装置(target-flow resistive device):患者吸气产生吸气流量使靶流量阻力装置的流量表中的球达到顶部,由医师调整该流量表,使患者产生70%的最大吸气压以保持小球在该流量表的顶部。通过节拍器使吸气时间设定为3s,呼气时间(无负荷)为4s,即呼吸频率为8~9次/分钟。通常每日锻炼2次,每次15min。 基本原理是通过功能性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达到改善通气的目的。有植入式膈肌起搏器(implanted diaphragm pacers,IDP)和体外膈肌起搏器(external diaphragm pacemaker,EDP)两种。前者具有创伤性,可导致许多医源性并发症,包括植入电极手术时损伤膈神经、局部组织感染、疤痕压迫神经等,患者较难接受;并且价格昂贵,不适合用于康复治疗。中山医科大学于1987年自行设计和研制成功了体外膈肌起搏器,系国内外首创。与植入式膈肌起搏器装置完全不同,通过体表电极刺激膈神经运动点,使膈肌有规律的收缩,从而改善了通气情况。
COPD患者经过呼吸体操和呼吸肌锻炼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对增加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是COPD稳定期康复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所谓呼吸肌,主要是指膈肌。
气息训练要加强呼吸肌的训练 爆发力的锻炼
⑴、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
⑵、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
⑶、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⑷、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配合力的锻炼
⑴、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
⑵、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
⑴、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响膈肌下降、从而影响吸气量,当做此练习、体会到腹肌与呼吸的关联之后,可以练呼吸的基本状态、然后发声;发长声单元音,体会“送气发声”时,腹肌与呼气的关系。当仰卧体会到呼气时腹肌是收缩的、吸气时腹肌有一定的紧张感时则可以采用坐姿或者站姿、体会腹肌与吸气、呼气、发声的关联。
⑵、坐在硬凳前端,双腿伸直,腰腹放松,上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旋转,上身后仰吸气时腹肌或放松、或稍稍“绷紧”,上身前倾呼气时,腹肌有意识收缩送气。这个练习的重点在体会呼吸时腹肌的参与感。
从生理学和解剖学角度分析,实现肺活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呼吸肌的锻炼实现。呼吸肌亦是可以训练的,经过运动训练后,骨骼肌能产生广泛的机能和形态的适应,如底物浓度、相关酶的活性增加等。与之相似,呼吸肌也会在训练过程中受到负荷的刺激而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有规律的耐力训练可以提高其细胞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呼吸肌的的耐力。这种适应性的变化可以延缓代谢性酸中毒的产生,并且降低大强度运动中血乳酸的浓度,对疲劳的抵抗能力增强,经过训练后持续性最大通气能力、自主性最大通气能力均有所上升。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呼吸肌也会对力量及耐力训练产生一些功能性的适应。呼吸肌分为吸气肌和呼气肌。在呼吸过程中,安静时,吸气过程原动力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提供的,呼气过程是由于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放松实现的,所以,安静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而在一定强度下的运动时,吸气和呼气过程都是主动的,吸气肌主要有膈肌、肋间外肌和胸锁乳突肌,呼气肌主要有肋间内肌和腹肌,另外还有辅助吸气肌,包括颈部的颈深肌的外侧肌群、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肩部的三角肌后束、冈下肌和小圆肌、背部的斜方肌、背阔肌和菱形肌;辅助呼气肌,包括胸部固有肌的肋间最内肌和胸横肌,腹部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其中一些辅助肌肉在运动中或者测试肺活量时是起着间接的辅助作用。从呼吸肌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除膈肌以外的呼吸肌(群),可以通过一般的训练手段训练,而对于膈肌的特殊解剖位置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进行训练。
所谓呼吸肌,主要是指膈肌。
气息训练要加强呼吸肌的训练
(一)、腹肌的锻炼:
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
(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
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
(2)、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
(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
(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
(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
(l)、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响膈肌下降、从而影响吸气量,当做此练习、体会到腹肌与呼吸的关联之后,可以练呼吸的基本状态、然后发声;发长声单元音,体会“送气发声”时,腹肌与呼气的关系。当仰卧体会到呼气时腹肌是收缩的、吸气时腹肌有一定的紧张感时则可以采用坐姿或者站姿、体会腹肌与吸气、呼气、发声的关联。
(2)、坐在硬凳前端,双腿伸直,腰腹放松,上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旋转,上身后仰吸气时腹肌或放松、或稍稍“绷紧”,上身前倾呼气时,腹肌有意识收缩送气。这个练习的重点在体会呼吸时腹肌的参与感。
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
膈肌: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缩小
肋间外肌: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体积增大;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体积减小
2呼吸时胸廓变化:
吸气:扩大。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加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加大。从而使胸廓的容积扩大。
呼气:缩小。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由于重力作用下降,胸骨也向下向内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回位,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从而使胸廓的容积缩小。
一 引起呼吸运动的肌肉为呼吸肌。使胸廓扩大产生吸气动作的肌肉为吸气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使胸廓缩小产生呼气动作的肌肉是呼气肌,主要有肋间内肌和腹壁肌。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呼吸肌,如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胸背部的其他肌肉等,这些肌肉只在用力呼吸时才参与呼吸运动。二 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
1基本肺容积
(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一般以500ml计算。
(2)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量
(3)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
(4)余气量或残气量
2肺容量
(1)深吸气量
(2)功能余气量
(3)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作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平均为3500ml,女性为2500ml
(4)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为肺总量,是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成年男性平均为5000ml,女性为3500ml
人正常呼吸的频率是12~16/分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