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第1张

发病原因慢性损伤

绝大多数病人有损伤史,弯腰时下腰部感觉酸痛无力,或腰部有断裂感;部分病人可伴有向臀部的放散痛,但无运动、感觉障碍是腰肌劳损病因之一。

压痛的局限性

压痛常局限于腰椎4、5或腰5、骶l棘突上和棘突之间浅表组织,腰肌劳损病因还有在病变处有时能触到韧带剥离感、结节等,腰椎X线摄片检查无骨质病变。这是最常见的腰肌劳损的病因。

退行性脊椎炎

也是常见的腰肌劳损的病因。多发生在中年人,腰痛并非均来自增生的"骨刺",而主要是来自肌肉、筋膜、韧带、后关节的劳损或椎间盘组织或硬脊膜和脊神经,"骨刺"可使腰部的运动受到限制,在临床上表现为运动不便也是腰肌劳损病因。

活动加剧疼痛

晨起或久坐起立时常出现明显腰痛,活动后上述症状能明显减轻;劳累和气候变化可使腰痛加剧。X线检查可发现"骨刺"及生理弧度、椎间隙改变都是腰肌劳损病因。

第3腰椎导致

腰肌劳损病因包括第3腰椎是位于腰活动的中心,又是腰椎生理前凸最突出的地方,成为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其两侧横突端受牵拉的应力最大都是腰肌劳损病因。[1]

编辑本段疾病预防避免创伤

在生活中,稍有不注意就会很容易发生腰部的急性扭伤,尤其是像冬天下雪的天气,路面比较滑,容易让人摔倒,就会对腰部造成扭伤,如果对腰部发生的扭伤没有急时的进行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就会导致组织损伤的修复不够充分,就会造成腰肌劳损,想要预防腰肌劳损就会尽量避免给腰部带来创伤。

防寒保暖

想要预防腰肌劳损还要必须做好对腰部的保暖,由于寒冷、潮湿等会产生不良的刺激,让肌肉发生痉挛,血管收缩等。

腰背部锻炼

平时还要做好对腰背部肌肉的锻炼,从而让腰部的肌肉、韧带等反应能力,负重能力增强,避免发生损伤。

避免损伤

在生活或者工作过程中,如果姿势不良、劳累过度等不良的习惯就会导致腰部的肌肉、韧带等部位形成积累性的损伤,慢慢的就要引起腰肌劳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其中包括坐姿、站姿、卧姿、睡姿等。[2]

编辑本段相关症状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

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编辑本段中医治疗腰肌劳损应及时治疗,可以外贴中医育善膏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止痛作用,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并且在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运动。

编辑本段症状自测1慢性腰痛,由急性腰扭伤转变为慢性损伤或有长期慢性劳损者,腰痛症状均相似,但病史各异。其腰痛的特点是:①久坐、久站或弯腰时腰痛,弯腰双手搬起重物时,腰痛加重。②有反复发作史。③疼痛在单侧或双侧腰椎横突、髂嵴及骶骨后方等腰背肌的起、止点处,并有压痛。

2腰肌部位仅有轻微压痛或无压痛,甚至轻击腰背肌时可减缓疼痛。

3直腿抬高试验及其他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

4腰部活动受限,尤以前屈活动受限为明显。

编辑本段正规有效治疗法选择及时、正规、有效、没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是关键,口服药对肝、肾、胃肠都有一定的损伤,因此选择外用中药孝多,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会很好,使用方便,不过敏,没有副作用,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从根本上治好腰肌劳损。注意防寒保暖。

编辑本段综合治疗方法腰肌劳损种为慢性病变,长期以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有些患者四处求医,反复发作,痛苦不堪,甚至心理蒙上一层阴影,腰肌劳损是不治之症,那么腰肌劳损能不能彻底治愈,需要注意三个环节,1及时明确诊断;2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3及时的功能锻炼,做好日常保健,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及时明确诊断

  腰肌劳损症状主要是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所以如果发现有类似的情况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避免延误病情。有些患者在没有正确诊断下,盲目的治疗,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

  经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很关键的,治疗的关键在于通经活络,促进腰部肌肉有效的血液循环,血氧交换饱和度,才能真正加强腰部肌肉,恢复腰部肌肉,周围韧带的腰椎保护作用。在这一方面,建议腰肌劳损患者使用一种国内常用的金柱健康腰带,可达到通经活络。

编辑本段膏药治疗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腰肌劳损须外贴五枝膏,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改善病变周围组织营养,起到修复骨病组织的作用,最终达到治愈目的。

编辑本段多功能治疗腰肌劳损是慢性腰部或腰骶部软组织疼痛的总称,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等处的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久坐或天气变化后加重,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腰肌劳损症状主要是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所以如果发现有类似的情况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避免延误病情。有些患者在没有正确诊断下,盲目的治疗,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经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很关键的,临床上治疗腰肌劳损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牵引法、推拿法等等。均可起到作用,但是腰肌劳损的治疗关键在于坚持。以上方法最常用也是最易坚持的当属物理疗法,常见的是腰痛治疗带,它同时具有热疗、磁疗和牵引固定的功效,坚持使用可达到通经活络。

编辑本段诊断鉴别1上述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

2X线检查:多无异常,少数和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编辑本段疾病治疗治疗原则

1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

2适当功能锻炼,如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

3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

4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血的中药。

5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6手术治疗,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施行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一般病人可使用消炎镇痛药,理疗、痛点封闭等有效疗法。

编辑本段并发症病人如果反复发作腰肌劳损或腰肌筋膜炎。容易加速腰椎的退变。天长日久。可能容易引起较为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或者腰椎管狭窄症。

编辑本段预防腰肌劳损的腰痛是可以预防的。怎样预防呢

首先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长年坐着的人,腰背肌肉比较薄弱,容易损伤。因此,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如做一些的屈、后伸、左右腰部侧弯、回旋以及仰卧、起坐的动作,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 ,韧带坚强,关节灵活,减少生病的机会。肥胖者应减肥,以减轻腰部的负担。其次要注意自我调节,劳逸结合,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蹲下不仅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休息,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再就是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姿势,如从地上提取重物时,应屈膝下蹲,避免弯腰加重负担拿重物时,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并使其贴近腹部,两腿微微下蹲向高处取放东西时,够不着不宜勉强睡眠时应保持脊柱的弯曲等。避免潮湿和受寒也是很重要的。[1]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1、使用硬板软垫床,睡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床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健康,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1个10厘米厚的软垫。

2、注意减肥,控制体重,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中年人和妇女产后,都是易于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是必要的。

3、节制房事,“腰为肾之府”,房事过频必然有损于肾,肾亏则腰痛。

腰背痛的病因

  1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

  (1)劳损性肩胛背部软组织疼痛综合征

  常有负重或损伤病史,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多在肩胛骨周围。疼痛有固定的解剖定位点,与致伤时的体位密切相关。疼痛、疼痛点与活动、负荷的增加密切相关。

  (2)腰臀部软组织劳损

  是人体发生劳损伤害最为多见的部位。临床主要症状是疼痛,并以压痛点为主要形式。寻找压痛点和按压压痛点引起反应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压痛点反应:①多有固定的分布位置;②多在某一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的交接点处;③深部有时可摸到条索状硬块,触压此硬块可引起疼痛或放射疼痛。

  (3)肩胛背部肌筋膜炎

  疼痛是其主要症状。常具有如下特征:①跳跃征。检查或按压受累区时,可引起病人惊眺或躲避退让。其他疾病鲜有此种表现。②疼痛结节或疼痛条索。③交感症状。叩击疼痛区,皮肤出现苍白或充血。④局部封闭或麻醉,疼痛消失。

  (4)腰臀部肌筋膜炎

  可出现复杂的疼痛症状。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病人活动困难,不能翻身,不能平卧,不能行走,不能久坐,不能下蹲。病变部位皮肤有增厚及水肿,捻拎皮肤可见橘皮样改变并出现疼痛加剧。慢性病人常诉腰臀部难以忍受的疼痛。不能久坐、久睡,否则疼痛加剧。腰臀肌筋膜炎的局部压痛点常较显著,多在病变肌肉的起止点处。

  (5)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

  常有外伤史,易出现下腰段剧烈疼痛。病人可诉弯腰时有断裂惑。典型的体征为下腰段棘突间的局部压痛。但不会有腿部的放射痛。

  (6)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好发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有外伤史。主诉腰痛,可沿大腿向下放射至膝关节水平。咳嗽、打喷嚏不会增加疼痛。于第3腰椎横突尖端有固定的压痛是本综合征的特点。部分病人可在疼痛处触及肌肉痉挛结节。

  (7)强直性脊柱炎

  病程缓慢,多从骶髂关节开始向上发展。早期常有下腰部酸痛、不灵活感,不能久坐或站立时间太长。休息可减轻。有时夜间因腰部酸痛、僵硬影响睡眠。胸椎受累后,可有胸闷、呼吸不畅及带状疼痛,不敢咳嗽和打喷嚏。最后病人可发展为脊柱僵直和不同程度的驼背畸形。可合并全身乏力、低热、贫血,以及其他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患。x线摄片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是本病的典型表现。

  (8)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表现有:①腰痛;②沿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的下肢放射痛,可因咳嗽、打喷嚏而加重;③腰部活动受限及腰椎外观畸形;④跛行;⑤受压神经根对应皮节的感觉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⑥反射功能障碍,可亢进,也可减弱或消失;⑦直腿抬高试验或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CT及MRI可明确诊断。

  2脊髓或脊神经疾患

  炎症: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感染如脊柱结核。化脓性感染多见于椎间隙感染,硬膜外脓肿,椎体骨髓炎。

  骨与软组织肿瘤,骨髓或神经肿瘤等。

  3内脏器官疾患

  妇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肾脏疾病如结石、肾下垂、肾盂肾炎及腹膜后疾病如脓肿,血肿等可引起腰背涌,肝股和心脏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4精神因素

  也可造成相似的疼痛。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精神过敏的脊柱炎,神经衰弱,瘟病,抑郁症。

诊断

腰背痛的诊断

  1脊椎病变

  (1)脊椎骨折有明显的外伤史,且多因由高空坠下,足或臀部先着地,骨折部有压痛和叩痛,脊椎可能有后突或侧突畸形,并有活动障碍。

  (2)椎间盘突出,青壮年多见,常有搬重物或扭伤史,可突发和缓慢发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二者可同时或单独存在。有时候疼痛剧烈,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时缓解。可有下肢麻木,冷感或间歇跛行。

  (3)增生性脊柱炎:又称退行性脊柱炎,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晨起时感腰痛、酸胀、僵直而活动不便,活动腰部后疼痛好转,但过多活动后腰痛又加重。疼痛以傍晚时明显。平卧可缓解,疼痛不剧烈,敲打腰部有舒适感,腰椎无明显压痛。

  (4)结核性脊椎炎:是感染性脊椎炎中最常见的疾病,腰椎最易受累,其次为胸椎。背部疼痛常为结核性脊椎炎的首发症状。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呈隐痛、钝痛或酸痛,夜间明显,活动后加剧,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晚期可有脊柱畸形,冷脓肿及脊髓压迫症状。

  (5)化脓性脊柱炎:本病不多见,常因败血症、外伤、腰椎手术、腰穿和椎间盘造影感染所致。患者感剧烈腰背痛,有明显压痛叩痛,伴畏寒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6)脊椎肿瘤:以转移性恶性肿瘤多见,如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等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脊椎。其表现为顽固性腰背痛,剧烈而持续,休息和药物均难缓解,并有放射性神经根痛。

  2脊柱旁组织病变

  (1)腰肌劳损:常因腰扭伤治疗不彻底或累积性损伤,患者自觉腰骶酸痛、钝痛,休息时缓解,劳累后加重。特别是弯腰工作时疼痛明显,而伸腰或叩击腰部时可缓解疼痛。

  (2)腰肌纤维织炎:常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所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组织水肿,纤维变性。患者大多感腰背部弥漫性疼痛,以腰椎两旁肌肉及髂嵴上方为主,晨起时加重,活动数分钟后好转,但活动过多疼痛又加重。轻叩腰部则疼痛缓解。

  3脊神经根病变

  (1)脊髓乐迫症:见于椎管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硬膜外脓肿或椎间盘突出等。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激惹征,患者常感觉颈背痛或腰痛,并沿一根或多根脊神经后根分布区放射,疼痛剧烈,呈烧灼样或绞榨样痛,脊柱活动、咳嗽、喷嚏时加重。有一定定位性疼痛,并可有感觉障碍。

  (2)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所出的血液刺激脊膜和脊神经后根时可引起剧烈的腰背痛。

  (3)腰骶神经根炎:主要为下背部和腰骶部疼痛,并有僵直感,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腰骶部有明显压痛,严重时有节段性感觉障碍,下肢无力,肌萎缩,腱反射减退。

  4内脏疾病引起的腰背痛

  (1)泌尿系统疾病:肾炎、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结核、肿瘤、肾下垂和肾积水等多种疾病可引起腰背痛。不同疾病有其不同特点,肾炎呈深部胀痛,位于腰肋三角区,并有轻微叩痛;肾盂肾炎腰痛较鲜明,叩痛较明显;肾脓肿多为单侧腰痛,常伴有局部肌紧张和压痛;肾结石多为绞痛,叩痛剧烈;肾肿瘤引起的腰痛多为钝痛或胀痛,有时呈绞痛。

  (2)盆腔器官疾病:男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常引起下腰骶部疼痛,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女性慢性附件炎、宫颈炎、子宫脱垂和盆腔炎可引起腰骶部疼痛,且伴有下腹坠胀感和盆腔压痛。

  5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道及脏器的传人纤维与一定皮肤区的传人纤维进入相同的脊髓段,故内脏传人疼痛感觉刺激兴奋了皮肤区的传人纤维,引起感应性疼痛。胃、十二指肠溃疡,后壁慢性穿孔时直接累及脊柱周围组织,引起腰背肌肉痉挛出现疼痛。于上腹部疼痛的同时,可出现下胸上腰椎区域疼痛。急性胰腺炎,常有左侧腰背部放射痛;四分之一的胰腺癌可出现腰背痛,取前倾坐位时疼痛缓解,仰卧位时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于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同时,常伴有下腰痛。

  6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肺结核和肺癌等可引起后胸部和侧胸肩胛部疼痛。背痛的同时常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胸膜病变时常在深呼吸时加重,而脊柱本身无病变、无压痛、运动不受限。

  伴随症状

  1腰背痛伴脊柱畸形,外伤后畸形则多因脊柱骨折,错位所致;自幼则有畸形多为先天性脊柱疾病所致;缓慢起病者见于脊柱结核和强直性脊柱炎。

  2腰背痛伴有活动受限,见于脊柱外伤,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软组织急性扭挫伤。

  3腰背痛伴长期低热,见于脊柱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高热者见于化脓性脊柱炎和椎旁脓肿。

  4腰痛伴尿频,尿急排尿不尽,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腰背剧痛伴血尿,见于肾或输尿管结石。

  5腰痛伴嗳气,反酸上腹胀痛,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胰腺病变;腰痛伴腹泻或便秘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6腰痛伴月经异常、痛经、白带过多,见于宫颈炎、盆腔炎、卵巢及附件炎症或肿瘤。

治疗

腰背痛的治疗

  (l)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软组织的劳损应尽量减少引起劳损的动作和行为;对强直性脊柱炎给予类似抗类风湿病治疗或激素治疗;椎间盘突出严重影啊生活和工作者,需手术解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脊髓肿瘤以及造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的病变,需行手术切除;内脏疾患和精冲因素引起的疼痛亦应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2)对症治疗

  可根据不同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镇痛、维生素类药物治疗等。软组织损伤者可经休息、理疗好转。严重的肌筋膜炎可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可行封闭疗法、手术切断梨状肌。对严重脊髓病变者并发的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进行抗炎治疗。

预防

腰背痛的预防

  一、预防

  无论你现在是否有腰背部疼痛,都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强对腰背部疼痛的预防,可避免加重慢性腰背部疼痛,减轻急性腰背部疼痛发作的危险。

  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或站姿之后,应放松腰部,或伸展腰肢。

  适度变换颈部的姿势,最好每工作一小时休息几分钟。

  过于肥胖者,应该恰当减肥以减少腰部的负担。

  不宜选用过软的床垫,较硬的床垫对腰部有助益。同时,尽量不要俯卧,对腰部不利。

  提着重物时,尽量贴近身边。

  弯腰或扭腰时要尽量小心,或是避免尽量弯腰或扭腰。

  长期身心劳累也是腰背痛的诱因,因此预防之道也包括在工作之余的时候尽量放松自己。

  二、饮食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人的肌肉分几种型别

人体的三种基本肌肉型别

当我们从外表看人体时,比如在欣赏健美表演或举重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表演者肌肉的起伏,所以一般人或许会以为身体里面有许多种肌肉。其实,肌肉只有三种基本型别:第一种是骨骼肌,就是使骨头活动的随意肌;第二种是平滑肌,就是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内脏充当衬里的不随意肌;第三种就是心肌,就是心脏所特有的肌肉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

骨骼肌能在意识控制下作强力的收缩,人的四肢、躯干上可以自由活动的肌肉都属于这一类。而人的内脏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不能随意活动,但受神经支配,因此何持经常收缩、放松,但收缩力不大,缓慢持久,不易疲劳。

心肌具有纹理,但纹理比骨骼肌疏。心肌也是不随意肌。心脏以一定的速率跳动,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注:图·人体三种肌肉的位置:心脏肌肉是不随意的心肌,内脏肌肉是不随意的平滑肌,四肢肌肉为随意的骨骼肌。

人体的肌肉分为几种型别

人体肌肉有三种类型 人体肌肉有几种型别肌肉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全身肌肉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三部分,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一块肌肉一般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腹是肌肉的中间部分,柔软而富有弹性,有收缩性。肌腱在肌腹的两端,由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而坚韧,没有收缩性。肌肉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四种。长肌多分布在四肢,收缩时引起大幅度运动。短肌多分布在躯干深部,收缩时运动幅度较小。阔肌分布在胸、腹壁及背部深层,除收缩时能完成躯干的运动外,还对内脏起保护支援作用。轮匝肌位于孔裂的周围,收缩时关闭孔裂。 肌肉一般附着在邻近的二块以上骨面上,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牵动骨引起关节运动。人体的任何运动,即使是最简单的运动,都要有肌肉的配合才能完成。在完成某一动作时,起相同作用的肌肉叫协同肌,起相反作用的肌肉叫拮抗肌。

肌肉炎有几种型别

肌肉炎性痛是指因慢性损伤、风寒溼邪、感染、肌肉痉挛等因素引起肌肉或肌腱及附着处或腱鞘的慢性炎症所致疼痛。包括肌筋膜炎、关节周围炎、腱鞘炎三类。 肌肉炎(一)肌筋膜炎,是发生于肌肉、肌腱的慢性炎症。常见疾病有:1、颈肩胛背筋肌膜炎,症见颈肩胛背隐痛、胀痛、酸痛。急性发作者伴肌痉挛和颈僵直,咳嗽可加重。慢性者常经年累月,起伏不定。多数病人能指出疼痛部位,并可向肩臂部、头部放射,可伴头痛、头晕、耳鸣,甚至手臂发凉、血压改变等交感神经症状。气候改变、劳累加重、遇暖、休息减轻。2、腰背肌筋膜炎,疼痛好发于肋下缘、横突尖、胝棘肌、髂后上棘、臀大肌等处,疼痛常为隐痛、酸胀痛,多为慢性,也可急性发作,多限于区域性,也可向大腿后放射,但不过膝。病久可触到肌痉挛,疼性筋结、或条索状筋束。3、臀部肌筋膜炎,腰臀部痛,向大腿后外侧放射,弯腰疼痛,臀部面板麻木,直腿抬高试验臀部疼痛,无放射,臀部有压痛。肌肉炎(二)关节周围炎,因关节退行性改变、劳损、外伤、风寒溼侵袭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或肌腱附着处的炎症。常见疾病有:1、肩周炎,表现为肩及周围软组织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在睡眠中痛醒,不敢侧卧,甚者疼痛可向颈、背及上肢放射,疼痛呈持续性。另可见肩部僵硬,肩关节外展、上举、内收受限,以致梳头、洗脸、穿脱衣服等日常活动困难,日久可因神经营养障碍及肌废用导致三角肌萎缩和肩部粘凝而上肢废用。2、肱骨内髁炎,症见肘关节内侧酸痛无力,肘关节曲伸旋转不利。3、肱骨外髁炎,为肘关节外上方活动时疼痛,可向上臂或向前臂外侧放散,手握无力,尤其扫地、拧毛巾等动作会使疼痛加剧。4、胫骨内髁炎,膝关节活动时膝内侧痛,局限于胫骨内侧髁骨凸部,上下楼时疼痛明显,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受寒或天气变化时有反应或加重,小腿外旋可使疼痛加重。肌肉炎(三)腱鞘炎,因劳损、区域性充血、水肿,使腱鞘狭窄、肌腱受压而疼痛。常见疾病有:1、桡骨茎突腱鞘炎,表现为腕部乏力、疼痛,向拇指及前臂放射,不能持物,腕及拇指活动困难。2、屈指肌腱鞘炎,症状为患指不能屈伸,用力屈伸时疼痛,可发生弹响。3、踝部腱鞘炎,表现踝关节乏力,易疲劳,踝部疼痛,区域性肿胀,压痛明显,屈伸踝关节时在皮下可扪及因炎症引起的摩擦感。 肌肉炎性疼痛治疗较易,用美康寿综合调理技术大多数几次便可治愈,少数出现组织粘连者也能彻底治疗。YUM7NVW52NJKGEB36UQXTWCBHH8KQB5N6GXBS4VPBRX6WH9CS2FX8AN5W8U4AMJB

结肠息肉分哪几种类型?

结肠息肉是长在结肠壁上的一种良性病变,其主要的的临床表现有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 ,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结肠息肉恶变与结肠息肉型别有关,结肠息肉在病理学上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腺瘤样息肉:是结肠黏膜细胞过度增生所致,此型在息肉中所占比例最高(70%~80%),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癌变率为20%~40%。 (2)炎症 肉:是慢性结肠炎、肠血吸虫病、肠结核、肠阿米巴病和慢性痢疾等反复发作的结果,所占比例在10%以下,主要发生在青、中年,癌变率很低。 (3)化生性(增生性)息肉:是一种退行性改变,所占比例为4%~20%,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癌变率也很低。 (4)幼年 肉: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在息肉中所占比例为6%~7%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癌变率更低。 呼和浩特东大肛肠医院祝您身体健康!祝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人的血液分几种型别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男生的胸肌分几种型别

胸肌(muscles of thorax)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1)胸上肢肌:均起自胸廓外面,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 位置表浅,覆盖胸廓前的大部,呈扇形,宽而厚。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集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作用:可使肱骨内收和旋内;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上提躯干,并上提肋,协助吸气。

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 位于胸大肌的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如肩胛骨固定,可上提第3-5肋,协助吸气。

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位于胸廓侧面,以肌齿起自上8或9个肋骨外面,肌束向后内行,经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作用:可拉肩胛骨向前,并使肩胛骨紧贴胸廓;如肩胛骨固定,则可提肋,协助吸气。前锯肌瘫痪时,肩胛骨内侧缘翘起,称“翼状肩胛”。

(2)胸固有肌:参与构成胸廓,在肋间隙内,主要有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intercostales externi) 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在肋软骨间隙处,无肋间外肌,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肋间外膜代替。作用:肋间外肌能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intercostales interni)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后方肌束只到肋角,自此向后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肋内膜代替。肋间内肌能降肋,助呼气。

考研几种型别人的分析

R桓龀鞘谢蛘哐J欠窬哂邢冉纳涛窕肪澈头瘴В阅愫苤匾谡庋硐氲幕肪持心慊嵛扌沃醒У胶芏喽鳌U饫嗫忌挤⒋锍鞘校猩桃捣瘴У难:偷厍5厍倮荷虾!⑽轮荨⒑贾莸瘸と恰⒅槿恰⒕┙蛱梁突凡澈5木梅⒄沟极地带。如何你很喜欢商业、创业,那么在这些地区最一般的院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这些地区奖学金较高。学校举例:东北财经大学,你进去后发现每个老师都会讲些生意经,很多学生都开店、做老板、做 。学术型的考生:喜欢学术研究,能够甘于寂寞,沉下心搞研究,认为知识、财富和权力之间,知识是最令他着迷的。有一般的收入,或者不急于提高收入。这种型别的学生首先要考虑专业和学校。因为只有在相关专业和学校中才有学术研究所需的条件。一般院校的好专业、或者好学校好专业都可以。另外,最好该专业有博士点,这样考博也容易些。入学后还要选一个学术型的导师哦。兰州大学的历史啊、考古啊都可以。地区因素相对次要一些。还有渤海大学的中文系的语言学,教育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都可以,关键是你想学习。这些地方适合读书,心无旁骛,不也挺好吗。改变身份型的考生:主要就像改变身份,首先要跻身于研究生行列,最好是名校的研究生更好。成为(名校)研究生就无形中提高了身价、掌握了资源,择偶的标准和机率也在提高。这类考生关键是考上就行,关键因素是考试入学的难度,竞争激烈程度。可以择冷门专业、分数线较低的专业,另外还可以在选在院校上下下功夫,如果你注意你会发现有些名校的部分专业非常好考,都被考生们忽略了忘却了。改变身份型考生,还要看看导师资源如何,以教育为例,你看看该校是否有学校领导、教育厅局的领导在做 导师。渤海大学的若干校长都在该校教育学专业指导研究生,也是理论加上实践经验,还推荐就业。容易考,比较透明的专业,比如说历史学、教育学等都是全国联考,不会漏题,也不会近水楼台,遮蔽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看你努力程度,看你参加的辅导班质量。举个学校的例子: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很多专业竞争并不激烈,而一旦考上你就是“985”院校的研究生,在读期间、找工作时待遇还是不错的。例子二:沈阳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辽宁省教育厅的很多干部在沈师 硕导,如果你有幸跟这类人读研,表现好些,那你就一举多得。他们有实践经验,不是纸上谈兵,在人脉关系上也是个收获。考研可以有很多内在、外在的收获,通过考研你可以考到杭州西湖浪漫,也可以到温州市场拼搏,还可以到北大未名潜心学术,也可以到锦州渤大的温馨惬意,得到老师的细致指点。如果你自己不清楚自己是哪种型别,自己想要什么,就读最喜欢的专业。还有一点比较现实的因素,那就是“公费比例”。在报考之前可以打电话咨询报考院校的研招办,问清奖学金和三助岗位情况。例如:山东省所有考生都是公费,首都师范大学、 中央党校等很多院校都是全额公费,有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也很高,以温州大学为例,该校在读硕士平均每年可拿到补助1万元左右,这都相当于上班的收入了。

肌营养不良分几种型别?

1假肥大型:在幼儿期发病,表现为走路年龄推迟,行走缓慢、易跌,跌倒后不易爬起。多数患儿在10岁时丧失行走能力,常因伴发肺部感染、压疮等疾患在20岁之前死亡。 2肩-肱型:面肌受累较早,表现为睡眠时闭眼不紧、吹气无力、苦笑脸容。 3肢带型:首发症状为骨盆带肌的无力、萎缩。 4眼肌型:表现为眼睑下垂和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5远端型:表现为进行性远端小肌肉萎缩,逐步向近端发展。

肌肉有型别么 如果有分哪几种类型拜托了各位 谢谢

红肌属于耐力型,白肌是爆发力型 给你转个帖子 白肌纤维属于运动性运动神经单位。负责随意运动,又称作快速运动单位,如进行快速爆发力锻炼,得到锻炼的主要是白肌纤维,白肌纤维横断面较粗,因此肌群容易发达粗壮。白肌纤维含较多的肌原纤维,而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较少,运动时收缩的速度快而有力,爆发力强,但持久力较差。 红肌纤维属于张力性运动神经元,负责维持张力姿势,又称作缓慢运动单位。红肌纤维含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较多,肌原纤维较少,在运动时红肌纤维收缩较慢,爆发力不强,但能持久耐劳。 以上是早期的骨胳肌纤维的型别,是以肌肉收缩的速度或微血管的密度来区分。总体言之:依据骨胳肌的活动功能而言,骨胳肌纤维的型别可以分为慢缩肌(TypeⅠ)与快缩肌 (TypeⅡ) ;依据骨胳肌的型态而言,骨胳肌纤维的型别则可以分红肌(Type A)与白肌(Type B)。研究发现,虽然慢缩肌都属于红肌,但是快缩肌则可以分为红肌与白肌两类;因此,人体骨胳肌的型别,基本上可以分为慢缩红肌、快缩红肌与快缩白肌三大类,而且,一般坐式生活的社会大众,三种类型的骨胳肌比例各占50%、25%与25%左右,也就是慢缩红肌的比例最高。 慢缩红肌具有高的有氧能力与疲劳阻力,但是糖酵解(无氧)能力差、收缩速度慢、以及运动单位肌力较低,属于低强度、长时间运动的肌肉型别。快缩白肌则具有最高的糖酵解(无氧)能力与运动单位肌力,但是,在有氧能力、收缩速度、以及疲劳阻力方面较差,属于高强度、短时间运动的肌肉型别。快缩红肌则同时具备两种肌肉型别的优点。 专案 慢缩红肌 快缩红肌 快缩白肌 有氧能力 高 中等 低 糖酵解(无氧)能力 低高 最高 收缩速度 慢快快 疲劳阻力 高 中等 低 运动单位肌力 低高高 一般来说,人体骨胳肌用力时,如果用力的方式较为轻微,则仅有慢缩红肌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产生力量;随着骨胳肌用力强度的增加,快缩红肌与快缩白肌的运动单位才分别参与收缩用力。因此,人体肌肉在用力较轻的状态下,由于慢缩红肌的肌肉特征,促成骨胳肌的活动时间提高;当运动的强度增加后,则因为快缩白肌易疲劳的特征,使得骨胳肌不得不因为疲劳而缩短运动时间。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的骨胳肌中,拥有极高比例的快缩白肌,那么此人的短时间爆发性运动能力就会极佳;如果骨胳肌中,拥有90%以上的慢缩红肌,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是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常客

记得采纳啊

方程分几种型别?

总体上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从未知数的指数上看:分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n次方程。

从未知数的个数上看:分一元方程、二元方程、三元方程、……n元方程。

从代数式的分类上看:分整式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等等。

筋膜炎有很多类型,您比如颈肩肌筋膜炎、嗜酸性筋膜炎、结节性筋膜炎等等。从您所说的简短语言来看,可能是颈肩肌筋膜炎(此症牵扯病区极广),发病原因除了您所说的劳累,还可能与外伤或感染有关。该病病变处伴有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也有患者有肿块)。人体生理学证明,颈椎是脊柱中活动范围最大,也是最为灵活的部位。为了能在活动时精确平衡,颈部肌筋膜层次众多,深浅重叠。人低头俯身时,颈肩肌筋膜就会受到牵拉,时间一长容易发生退变,造成纤维弹性降低,以至肌肉活动时不能协调地同步伸缩,甚至不能回缩。于是,颈椎活动时,肌肉与筋膜不断发生摩擦牵扯,最终引起无菌性炎症。在其它诱发因素作用下,这种炎症会加重,造成局部水肿,甚至粘连,引起疼痛。

颈肩肌筋膜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专家们认为,要减缓这种病的症状最好采取综合措施。首先注意不要长时间低头工作。如难以避免,那么在低头工作20分钟至半小时后,一定要起身活动,挺胸抬头,伸臂摆动,或者上下左右转动头部,或者双手撑腰,向后仰身。每次时间不少于3分钟。

同时应该服用抗风湿药物或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中成药。此外,还可外贴伤湿止痛膏或麝香追风膏。当然也可到医院理疗,但效果比较有限,容易反复。往往治疗时,感觉很好,可是过一会儿症状如旧。因此,目前市场上一些理疗仪的说明书上说,可以治愈颈肩肌筋膜炎,未免言过其实,患者不要轻信。

近年来,国外对病情较重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是切除粘连增厚的筋膜,据说效果不错。最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不少医院也推行这种疗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03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