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准备第按摩资金条件允许其实首选式配合点运行比360度扭转脚踝类另外条件拉筋医说确直接进行力量锻炼或者跑步等氧锻炼其实明智毕竟终目锻炼肌肉肌肉本质提高肌肉间协调起太作用所拉筋始筋拉尤其脚踝面筋能带起部位肌肉拉伸脚踝面肌肉疼推荐作:立站往蹲尽量让脚跟抬起蹲着自数5数站起点脚尖经重复作兴许帮助
中医中,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中医中药有较好的疗效。
在日常销售中,活络止痛丸、大活络丸等12种药物,为常用于腰痛的中成药,其各具特色,使用时应注意区分。
01 四妙丸
成分: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
功效: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适应症: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夏季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用药特点:非专治腰痛病,可引药下行,除湿热,腰痛自解。可配合舒筋活络中成药使用。
02 乌金活血止痛胶囊
成分:赤芍、倒提壶(制)、金荞麦。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用于气滞血淤所致的腰腿痛、风湿关节痛、癌症疼痛。
适应症: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
用药特点:适合应用于血瘀气滞引起腰痛。
03 腰痹通胶囊
成分:三七、川芎、延胡索、白芍、牛膝、狗脊、熟大黄、独活。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适应症:用于血瘀气滞、脉络闭阻所致腰痛,症见腰腿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剧痛不能转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见上述症状者。
用药特点:善于治疗血瘀气滞引起腰痛,症见痛有定处。
04 昆仙胶囊
成分:昆明山海棠、*羊藿、枸杞子、菟丝子。
功效:补肾通络,祛风除湿。
适应症: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属风湿痹阻兼肾虚证。症见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晨僵,关节压痛,关节喜暖畏寒,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用药特点:善于治疗风湿痹阻、肾阳虚导致的关节压痛,腰膝酸软及舌质淡。
05 活络止痛丸
成分:鸡血藤、何首乌、过岗龙、牛大力、豨莶草、威灵仙、连钱草、千斤拔、独活、穿破石、薏苡仁等。
功效:活血舒筋,驱风除湿。
适应症及用药特点:用于风湿痹痛,手足麻木酸软。
06 大活络丸
成分:红参、白术(麸炒)、甘草、熟地黄、当归、何首乌、龟甲(醋淬)、乳香(制),没药(制)等。
功效:祛风止痛、除湿豁痰,舒筋活络。
适应症:用于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偏瘫,风湿痹证(风温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及跌打损伤引起的行走不便和胸痹心痛证。
用药特点:善于治疗风湿痹证+中风偏瘫。
07 独活寄生丸
成分:独活、桑寄生、熟地黄、牛膝等。
功效: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
适应症:用于风寒湿闭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用药特点:适合应用于风寒湿闭阻+肝肾虚。
08 腰痛宁胶囊
成分:马钱子粉(调制)、土鳖虫、麻黄、乳香、没药、川牛膝等。
功效: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
适应症: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用药特点:善于治疗寒湿引起的腰椎突出、腰椎增生等。
09 小活络丸
成分:胆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制)、没药(制)。
功效: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
适应症: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用药特点:适合应用于风寒湿+痰瘀阻络的痹病。
10 壮腰健肾丸
成分: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蒸)、女贞子(蒸)、鸡血藤、金樱子、牛大力、菟丝子(盐水制)。
功效:壮腰健肾,养血,祛风湿。
适应症: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
用药特点:侧重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同时以阴虚之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1 舒筋健腰丸
成分:狗脊、金樱子、鸡血藤、千斤拔、黑老虎、牛大力、女贞子(蒸)、桑寄生(蒸)、菟丝子(盐制)、延胡索(制)、两面针、乳香(制)、没药(制)。辅料为炼蜜、 黑氧化铁。
功效:补益肝肾,强健筋骨,驱风除湿,活络止痛。
用药特点:用于腰膝酸痛。偏重阴虚患者。
12 骨仙片
成分:熟地黄、枸杞子、骨碎补、防己、黑豆、牛膝、女贞子、菟丝子、仙茅。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通络止痛。
适应症: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弊病,症见腰膝骨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骨质增生见上述症候者。
用药特点:偏重阴虚患者。
纠正驼背最有效的方法
纠正驼背最有效的方法?相信大家通过我文章可以知道驼背怎么办吧,以上的方法对于大家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大家可以按照这样的动作做标准的话,一定是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发现自己的背部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善的,所以坚持下来吧,别放弃
纠正驼背最有效的方法1第一、如果很小就发病这种驼背一般很难矫正;
第二、如果是11-12岁时发生的驼背,用支具是有帮助的;
第三、如果是先天性的脊柱侧弯,矫形的方法、保守的方法效果不好,可能要做手术。特发性脊柱侧弯有效果,但是有的`病人如果要严重也需要做矫形手术,所以驼背要根据病因和程度来选择最佳的办法,要由医生来决定。
纠正驼背最有效的方法2扩展胸部
其实第一步想要纠正自己的驼背的习惯,肯定是要伸展胸部,使得肌肉与筋骨变得可塑起来,使得静脉变得充满韧性,这样才能更好纠正自己的弯曲的背部,动作方式,首先把右脚向前走半步,然后将自己的胸部挺起来,对于腹部也收香内侧,把自己的左手的手臂放在和自己的大手臂,地面都平行的高度就好了,最后的将自己的小手臂和大手臂一起做出呈现九十度的弯曲动作就好了,使得手臂向后弯曲,使得胸部向前倾,脖子向后仰,这样坚持大概停顿三十到六十秒左右就好,每天做两到三次就好了。
撑墙挺腰
做完以上的动作,接下来看一下自立身体的动作,先前的热身运动做完之后可以让自己做这个动作,其实动作还是比较简单的,大家只要保持自己的背部紧贴墙壁,然后把自己背部贴在墙面,自己的头部也要贴在墙面,然后把自己的双腿向下弯曲,膝盖和大腿呈现九十度就好了,当然大家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尽量把自己的身体紧靠墙面,肚子也要收腹,才有效果,双手可以扶着墙面,坚持二十分钟,然后休息一下,接着做,这样的动作每天必须做三次以上才有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矜持下来,不要半途而废哦,不然以前的动作都白练了。当然自己的呼吸也要跟着有节奏,不能集急躁的呼吸,这样对于运动的效果有影响哦。
纠正驼背最有效的方法31、伸展胸肌:一次维持30秒,每边各进行3次。
2、按压胸部 :可利用按摩球或网球,在胸部的地方进行按压,一次维持30秒,每边各进行3次。
3、胸前紧握滑船-可以透过机器或是利用阻力带来进行,想像一下是肩胛骨往后挤压。一组进行15次,共进行3组。
4、字母Y伸展:这个动作将肩膀进行外旋、伸展你的腹部及肌肉,并锻练你的上背及下背伸肌群。进行Y的动作时,在最高的位置停留5~10秒后,慢慢的放低身体,重覆进行5~8次,一共进行3组。
5、泡沫轴滚动上背 :利用泡沫轴来改善脊椎的活动度及矫正圆肩的状况。先将滚桶放在中背的地方,进行一上一下的动作,然后再往上滚一点,再进行一上一下的动作。当发现比较僵紧的地方,可以用滚桶来回滚动按摩一下该区域,约10~15秒。来回算一组,共进行3组。
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临床症状
1、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比同龄儿童明显落后,当患儿抬头、翻身、坐力困难时才被家长发现。病儿的肢体很少动作,特别是下肢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偏瘫、双侧瘫、四肢瘫等。由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常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肌张力和姿势异常:锥体外系或基底节有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异常动作、运动增强、手足徐动症、舞蹈症、肌强直;小脑有病变时出现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大脑广泛病变时出现肌肉强直、震颤等。
早期症状
小儿脑瘫可通过5种症状早期发现: 1、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发现有脑瘫的高危因素。如怀孕期感染、风疹、严重妊高症,小儿出生时窒息,早产儿,严重黄疸,小儿出生后颅内出血等。 2、小儿出生后哺喂困难,如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3、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 4、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5、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专家提醒,如家长发现小儿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筛查诊断,必要时需进行智力测试。
(一)体格检查 除一般体检以外,应注重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具体神经系统检查,并结合病史而有所侧重。如疑为鞍部病变应非凡仔细查视野,小脑病变应注重检查听力及前庭功能等。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尽可能作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神经系统局限性体征是肿瘤定位的主要依据;在某些部位如前额叶、脑室内肿瘤等可无明显局限性体征,因此需根据其他非凡检查才能正确定位。 (二)非凡检查 1X射线头颅平片,可提供颅压增高及定位的证据。 2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向健侧移位。B超断层显像能看到占位病变位置的大小。 3CT、MRI扫描:可扫描出各层次具体的内部结构和脑组织的不同图像,有病变处密度增高。 4放射性同位素脑扫描,可见同位素浓集现象。 5脑电图检查:对幕上肿瘤的定位阳性率高,病变区皮层出现慢波。 6血管造影:可作定位以定性诊断。 7脑室造影:对位于中线、脑室内性命及颅后窗的肿瘤适用。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选用上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原则和方法
1)综合康复医疗: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 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现在这种专门化的医院或诊所在城市也有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选择,但疗效一般。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如下: 1手术;2矫形器;3水、电、光、声疗法;4语言、交流的治疗;5运动功能的治疗;6ADL训练 2)药物疗法: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每次01g/1片,每日三次,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如古立西(脑酶水解片),每次1-2片,每日三次;螺旋藻片(胶囊)每次1-2片 每日三次。再就是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如 21-金维他 ,每次1片,每日1-2次。有条件的医院的可交替选择如下注射针剂(作用与片剂一样):脑活素,脑多肽,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等。 3)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978年由意大利一名外科医生创立并很快在全世界推广。因为大脑皮质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不能控制下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某些神经纤维是造成肌张力增高的主要原因,因而作SPR手术就是运用现代电生理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寻找出并切除这些神经纤维,令过分活跃的反射弧回复稳定,改善痉挛。成功率大约在 50-80%。手术后还要进行康复训练和肌力平衡协调训练。该手术的适应症是年龄 5-7岁,单纯性痉挛性脑瘫,智力基本正常,肌张力 3 级以上,有一定的控制运动能力,同时没有肌张力低下、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肉挛缩等情况。 4)中医药疗法: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5)坚持家庭康复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系统开始语言训练,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已经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中心参加游戏和活动。
针灸理疗
1针灸治疗本病的轻型有一定效果,可以改善症状,并应重视早期治疗。 2针刺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功能训练和智力培训。
日常生活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根据日本康复医学会总会的意见,狭义的ADL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进行自身照顾活动,如进食、更衣、整容、入厕和入浴;以及移动活动如床上改变体位,床椅间转移,步行等。广义的ADL还包括与ADL相关的一些活动、如家务活动、交通工具运用等。 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根据日本康复医学会总会的意见,狭义的ADL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进行自身照顾活动,如进食、更衣、整容、入厕和入浴;以及移动活动如床上改变体位,床椅间转移,步行等。广义的ADL还包括与ADL相关的一些活动、如家务活动、交通工具运用等。 人们在ADL中,均具有以下共同的基本动作,如移动体位,独坐,坐着进行上肢和手的活动、站立、行走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在进行运动康复时,促使上述运动功能的恢复,也需同时进行ADL训练,ADL训练使患者在现实生活环境里,把学到的上述各种动作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既能使两者的康复疗效相互促进,也使患者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目的。当前,ADL训练已列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目标。对脑瘫患儿的康复也不应忽视ADL训练。
家庭用药注意事项
(1)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服用,彼此可产生相互作用,有时可使其中一种药物降低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和四环素族合用,其抗菌效力不及单独使用。土霉素等肠道杀菌药与整肠生同时服用,会使整肠生失效,因为整肠生是一种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丛失调。因此若要一次同服数种药物时,应经医生或药剂师指导,以免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失效。 (2)掌握用药剂量:用药一定要按剂量,超量服用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引起死亡。如老年人和小孩不注意退烧药物的剂量,可因出汗过多而使体温骤降,引起虚脱。 (3)注意服药方法:服药除了要注意时间、次数外,尚须注意方法。绝大多数药物是采取吞服的,但有些药物如酵母片则宜嚼碎后吞服。又如硝酸甘油片宜舌下含服,这样可以不通过肝脏的破坏而保证药效。首先在明确诊断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用药。症状往往是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随便用药会掩盖症状,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
四部疗法
神经修复+中医研特色疗法+现代康复技术+家庭康复指导=脑病康复。 “四部疗法”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小儿脑瘫的新疗法,绝大多数脑瘫病人可在短期内见效,经过2——5个疗程可望康复。四部疗法开创了小儿脑瘫治疗的新领域,尤其是对肌张力长期增高,经其他疗法治疗无效的重度脑瘫,四部疗法短期内可见效,这是目前国内外其他治疗方法所达不到的。 一、 神经修复 1、 生物技术疗法 2、 针灸、按摩疗法 3、 现代康复技术 二、中医研特有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1、 中药疏通疗法 2、 经络传导疗法 3、 小针刀的针拨疗法 4、 水针疗法 5、 头针、体针、耳针、点针、磁圆针等多种针刺疗法 6、 经络导平疗法 7、 经络磁锤通经疗法 8、 磁电共振、电脑中频疗法 9、 按摩推拿手法矫形 三、现代康复技术 四、 家庭康复指导 [2]
[编辑本段]保健
脑瘫儿童的家庭饮食
脑瘫儿童由于身体缺陷,体质较弱,容易感染疾病而影响功能的康复,因此合理的饮食,注意营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脑瘫儿童饮食有五不、五要,并介绍如下: 五要 1、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关系,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维生素B族能提高机体各种代谢功能,增强食欲,维生素D能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 2、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馒头、粥、粉为主食,过多杂食会影响食欲,造成营养障碍。 3、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维生素和纤维,能保持大便通畅,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烂,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饺子、菜泥、菜汤,教育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4、饮食要有定时,一般早、午、晚各进食一次,有条件者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点心一次,按时进食,可以增加食欲。 5、每日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让阳光照射皮肤,可增进食欲,帮助吸收。 五不 1、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 2、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 3、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4、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5、 不要过多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 小儿脑瘫的站立训练步骤: 1单膝立位训练; 2双膝立位训练; 3单、双膝立位转换训练; 4扶站训练; 5姿势转换训练; 6立位姿势控制训练; 7骨盆控制训练; 8从坐位到立位转换的训练; 9从立位到坐位的转换训练。 弛缓型小儿脑瘫的特征 弛缓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呼吸困难。患儿的呼吸由于呼吸机能的障害,使人总是感到患儿本身的呼吸运动比较浅,没有力量,咳嗽也无力,容易发生呼吸道的堵塞,因此这一类病人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 弛缓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呼吸困难。患儿的呼吸由于呼吸机能的障害,使人总是感到患儿本身的呼吸运动比较浅,没有力量,咳嗽也无力,容易发生呼吸道的堵塞,因此这一类病人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 弛缓型脑瘫患儿由于肌张力低下,患儿易发生吸吮和吞咽运动的困难,还易出现进食困难。 一般情况下,弛缓型脑瘫患儿对外界的反应较平淡。由于肌张力低下,抗重力能力的低下和维持某种姿势能力的低下,患儿头部、躯干的上拾,四肢的支撑均较困难,所以这类患儿多喜欢采用仰卧位。仰卧位时,他的上肢、下肢均处于外展外旋的状态,头部偏向一侧,看起来的好象一只“青蛙”,俗称“青蛙姿势”。弛缓性脑瘫,其实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特殊表现。一般在2—3岁以后,大部分患儿可能会转换成手足徐动型和痉挛型,有个别的可能会转换成共济失调型。 此外,由于弛缓型脑性瘫痪患者缺乏抗重力的能力而造成自主性运动的能力低下,所以弛缓型脑瘫几乎没有维持姿势的功能,这种患儿肌张力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在没有外界刺激时,患儿处于完全瘫软状态;可是一旦受到突发的外来刺激,或者受某一因素的影响,患儿的肌张力就会立即迅速升高,出现肌张力的亢进。这时主要是以背部伸肌为主,呈角弓反张的状态。
[编辑本段]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1. 运动发育障碍的评定 正常小儿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有一定时间和顺序如2-3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6-7个月能单手或两手支撑坐起。8-10个月能爬。1岁能独自站立,1岁-1岁半能独走。2岁会跑。3岁 会骑三轮车。4岁能爬梯子。脑性瘫痪者在以上年龄阶段,一般达不到正常小儿或表现为主动活动减少。 2. 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人体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着持续的肌张力活动。正常情况下,肌张力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否则人体就丧失了运动的可能性。脑瘫者肌张力机制受到损伤。学儿由于反应过激或过迟而表现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状态。这便决定了对患儿肌张力评估的重要性。 肌张力的异常又对关节活动度发生影响。肌张力增高时,对关节活动产生较大的抵抗感。肢体摆动幅度小,关节伸屈受限,反之,肌张力降低时,活动关节无抵抗等,肢体摆动幅度大,关节屈伸过度,此外,可通过以下关节活动度,间接了解肌张力的情况。 小儿取仰卧位,头和身体居中 A.内收角:患者两下肢伸直,外展至最大限度,两大腿间的夹角 B. 腘窝角:将小儿一侧下肢拉直,抬高,屈髋关节,大腿与小腿在间的夹角. C.足背屈角:尽量被动背曲踝关节,足背与小腿间的角度 D.足跟耳试验:牵拉患儿一侧足使尽可能向同侧耳部靠拢,足跟与臀部连线与桌面形成的角度 。 正常小孩的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 内收角 腘窝角 足背屈角 1—3月 40-80 80-100 60-70 4—6月 70-110 90-120 60-70 7—9月 100-140 110-160 60-70 10—12月 130-150 150-170 60-70 3. 协调功能与精细动作的评定 通过对患儿协调功能及精细动作的评定可了解四肢的共济活动,协调能力及手指基本功能状况。较常用有以下几种方法: A. 指一鼻试验:小儿在任何体位将臂伸直再用食指触鼻尖。有共济失调时难以准确完成 B. 对指试验:任何体位患者用拇指与其余指依次对指,有共济失调时难以准确完成 C. 轮臂动作:快速,反复作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有共济失调时难以准确完成 4. 原始反射与自动反应的评定 这一评定非常重要,通过检查可判断神经发育与动作发育水平,是指导训练的依据 A. 原始反射评定 a 紧张性迷路反射:头取正中位,上,下肢伸展,仰卧位时头后仰,全身伸肌张力增高,呈“伸展模式”,俯卧位时头前曲,四肢屈曲,全身屈肌张力增高呈“屈曲模式”则为阳性,3-4月消失。持续阳性可阻碍小儿正常的运动发育 b 紧张性颈反射(TNR) ⑴ ATNR:仰卧,头居中,四肢伸直,将小儿头转向一侧。阳性表现为面朝向侧肢体伸展,枕向侧屈曲。3-4月消失 ⑵ STNR:俯卧,头颈尽量前屈和背伸,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背伸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则为阳阴性。5个月左右转阴。 若TNR持续存在则可影响小儿四肢运动发育,平衡能力及抬头。 c 握持反射:刺激患儿手掌侧,引起小儿手指迅速屈曲,紧握,该反射2-3个月消失 。 d 交叉伸展反射:仰卧,头居中,让一侧下肢屈曲,后伸展,阳性表现为另一侧下肢则与之相反,该反射1-2个月消失 。 B. 自动反应评定 自动反应评定包括翻正反应,平衡反应及保护性伸展反应 翻正反应又称调正反应是小儿头和身体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小儿头颈,躯干和肢体立即恢复到正常姿势和体位的反应,它包括颈旋转翻正反应,迷路,立直反应及躯干翻正反应等 平衡反应包括倾斜反应,坐位反应,立位平衡反应。可通过FUGL—MEYER 评定法了解患者的平衡反应能力 保持性反应:抱住小儿腋下,使他向高处向下接近桌面,小儿出现双上肢支撑床面反应,该反应于6个月出现。 5 肌力评定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肌力评定的要求不尽相同,发育前期,患者主动运动较少,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其治疗意义不大,但当患者会坐爬,甚至会站,走路对其进行肌力评定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小儿脑瘫合并症状的几种表现: (1)智力低下:据报道,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给25%为重度智力低下。痉挛型四肢瘫及强直型脑瘫者智力常更差,手足徐动型患儿智力严重低下者极少。 (2)视力障碍: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如近视、弱视等;少数有眼震,偶尔为全盲;偏瘫患儿可有同侧偏盲。视觉缺陷可影响眼-手协调功能。 (3)听力障碍: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多数对高音频的听力丧失,需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才能被察觉。 (4)其他感觉和认知异常: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患儿往往缺乏正确的视觉空间和立体感觉,其认知功能缺陷较为突出。因而,在康复医疗训练中,对学习新的运动技巧和学习各种知识和活动,常常会发生某些困难。 (5)语言障碍:脑瘫患儿的语言缺陷与出生前后大脑受损和受损后继发大脑发育迟缓密切相关,也可因听力缺陷等因素引起。据报道,约1/3至2/3患儿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正确表达,有的患儿完全失语。手足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患儿常伴语言障碍;痉挛型四肢瘫、双侧瘫患儿也常伴语言障碍。 (6)癫痫发作:小儿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甚大,至少有1/4-1/3或1/4以上的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癫痫发作,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患儿则很少见。 (7)口面、牙功能障碍:有些脑瘫患儿吸吮无力,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涎,有些患龋齿或牙齿发育不全,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多见。 (8)情绪、行为障碍: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大脑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回)受损时,可引起患儿情绪异常。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动,有的有明朗感、快活感、情绪不稳定等。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较为常见。此外,多数脑瘫患儿表现有活动过多,注意力分散,行为散乱等。偶尔见患儿用手猛击头部、下颌等自身伤害的“强迫”行为。 (9)其他:多数患儿有体格发育落后,营养不良,严重运动障碍的婴儿患者更为常见,且因免疫功能低下,常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患等。多数患儿因因身体运动、感觉、智能、语言、情绪、行为等单项或多项缺陷,以致常有学习和社交困难。通常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与上述并存的相关缺陷相互影响。例如,听觉、智能障碍加重语言障碍,各种感觉、认知障碍癫痫发作、学习困难等又加重智能障碍,这些因素的叠加影响,使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很困难。 神经诱发电位检查小儿脑瘫 诱发电位通常是指利用计算机将神经系统对感觉性刺激所产生的瞬间电反应进行平均处理,从而获得一种恒定反应电位波图形的电生理检测技术。通过对反应潜伏期、波幅和其他参数的判定,了解感觉传导通路完整性及其邻近区域的相关损害。由于刺激的感受器不同而分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觉诱发电位。这些检查可选择性地观察特异性传入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可用于各种感觉的客观检查。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 BAEP检查是反映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通路上传导功能的一项检查。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参照潘映福标准的基础上,按小儿不同年龄组有关的PL波作为正常参考值,将BAEP分为四级:①正常范围为I-V波波形稳定整齐,各波PL正常;②轻度异常为I一V波存在,但部分PL和IPL延长均超过平均值+2.5个标准差;③中度异常为仅I、V波存在,全部间期延长,波形不整;④高度异常为I-V波分化不清或消失。首都儿研所的杨健等则以阈值增高、I波潜伏期延长和V/工波幅比值小于0.5占多数为异常。有文献报道,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31.6%,其中周围性损害24.3%,脑中枢性损害3.68%,混合性损害3.68%。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一般认为I波源于听神经,Ⅱ波源于耳蜗核,Ⅲ波源于上橄榄复合体,Ⅳ波源于外侧丘系核,V波源于中脑下丘,而Ⅵ波、Ⅶ波则分别代表着内侧膝状体及听放射的电位。因此上述这些部位的异常就可表现出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脑瘫患儿常不合作,因此传统的听力检查往往容易漏诊,因而延误治疗时机。有报道脑瘫患儿约有2/3存在有周围或中枢听路损害(尤其是前者),提示其病变主要涉及耳蜗和听神经远端纤维,极少数属单纯中枢性。由于脑瘫患儿主要表现对高音频听力丧失,不同程度保留一般讲话中低频音响反应,致使一些家长误认为患儿没有听力异常,而延误诊治。BAEP正是在高音频为主的短声刺激下诱发一系列反应波,因而能相当敏感地发现脑瘫患儿听觉神经通路中的损害,是超早期脑瘫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对尽早开展矫治具有重要意义,是头颅CT无法替代的检查。 (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应用于脑性瘫痪儿伪盲及癔病、视网膜病、前视路病变、视交叉部病变的鉴别,特别提示视神经萎缩。 (三)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 感觉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分别属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无论在中枢部位或在外周神经,两种神经传导束走行都很接近。运动传导通路的损害可能影响到感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另外,正常运动功能产生与感觉传导功能,尤其与深感觉密切相关。因此,脑瘫患者虽然以四肢的运动与姿势异常为特点,SEP检查仍可对脑瘫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所做的SEP检查一般是检测上肢正中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标准为:①各波绝对潜伏期异常;②某一波成分的消失或波幅较对侧低50%以上。天津市儿童医院的孔洁等确立SEP的异常判断标准为:以对照组为依据,凡PL及IPL大于对照组均值加上2.5个标准差者为延迟;N20波形缺失、分化不清或波幅峰值低于正常50%为异常。 专家对52例脑瘫患儿做了:BAEP及SEP检查,前者的异常率为76%,后者的异常率为9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SEP主要反映了大脑皮层电位,对于病变累及大脑皮层后而出现各种电生理变化能够灵敏、准确地反映出来。并且,在实验中还发现脑瘫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各项检查的结果不成正比,与临床分型也无直接关系。结合临床康复治疗,发现凡是N20-P25潜伏期延长,或N20、P25、N35、P45等波形缺失或波幅过低,患儿的康复效果较差。 弛缓型小儿脑瘫的特征 弛缓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呼吸困难。患儿的呼吸由于呼吸机能的障害,使人总是感到患儿本身的呼吸运动比较浅,没有力量,咳嗽也无力,容易发生呼吸道的堵塞,因此这一类病人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 弛缓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呼吸困难。患儿的呼吸由于呼吸机能的障害,使人总是感到患儿本身的呼吸运动比较浅,没有力量,咳嗽也无力,容易发生呼吸道的堵塞,因此这一类病人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 弛缓型脑瘫患儿由于肌张力低下,患儿易发生吸吮和吞咽运动的困难,还易出现进食困难。 一般情况下,弛缓型脑瘫患儿对外界的反应较平淡。由于肌张力低下,抗重力能力的低下和维持某种姿势能力的低下,患儿头部、躯干的上拾,四肢的支撑均较困难,所以这类患儿多喜欢采用仰卧位。仰卧位时,他的上肢、下肢均处于外展外旋的状态,头部偏向一侧,看起来的好象一只“青蛙”,俗称“青蛙姿势”。弛缓性脑瘫,其实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特殊表现。一般在2—3岁以后,大部分患儿可能会转换成手足徐动型和痉挛型,有个别的可能会转换成共济失调型。 此外,由于弛缓型脑性瘫痪患者缺乏抗重力的能力而造成自主性运动的能力低下,所以弛缓型脑瘫几乎没有维持姿势的功能,这种患儿肌张力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在没有外界刺激时,患儿处于完全瘫软状态;可是一旦受到突发的外来刺激,或者受某一因素的影响,患儿的肌张力就会立即迅速升高,出现肌张力的亢进。这时主要是以背部伸肌为主,呈角弓反张的状态。
一个完全的健身方案应当包含吃(饮食),练(训练),睡(睡眠)三个方面,而练则由心肺,力量,柔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有鉴于此,本人给出的训练计划是: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是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有:1)背部:引体向上(颈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铃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铃推举(哑铃推举);5)臂部:杠铃弯举(哑铃弯举);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
训练备注: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每个部位一个动作,括号里的动作备用,一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动作与动作之间间隔2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60秒,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种主要营养素的比例应为25∶20∶55左右。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及山芋、燕麦、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为首选。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
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对了,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因为人体在此时段体力和柔韧性都处最佳状态。最后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没有哑铃可用重物代替也可用矿泉水瓶装沙子或水代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