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和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来块烤白薯。这里是饿着肚子给您说新闻的深空小编。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不吊大家胃口了,一起来了解一下。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沙漠蝗虫逐步席卷了非洲之角和西南亚各国,严重危害了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近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向全球发出预警,希望各国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并采取多国联合防控措施以防虫害入侵国家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
沙漠蝗虫从哪儿来?飞过哪些地方?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副研究员常年从事蝗虫遥感监测与预测研究。近期,该团队以中低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遥感数据源,结合FAO发布的蝗虫入侵与繁殖等地面调查数据、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温度和季风等数据,对肆虐非洲之角和西南亚各国的沙漠蝗虫繁殖、迁飞的时空分布及印巴边界沙漠蝗虫迁飞入侵我国的预测路径开展研究。
图1。2018-2020年沙漠蝗虫主要迁飞路径图
2018年,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强降雨为沙漠蝗虫的孳生、繁殖提供了有利生境条件。从上图中,可以看到2019年也门和阿曼的蝗群开始向沙特阿拉伯东部和伊朗南部入侵,之后从伊朗进入巴基斯坦西南部。与此同时,印巴边界本土的沙漠蝗虫也持续孵化、成群。
2020年1月至今,印巴边界蝗群开始三代繁殖,受东北季风的影响,蝗群将向伊朗和阿曼等国迁移,进入我国的概率较小;但若到夏季,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沙漠蝗虫仍得不到有效控制,且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存在从进而进入我国的风险,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因此我国需加强田间虫量监测并开展早期科学防治。
融合多项技术支撑蝗虫监测预警
粮食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虫害的发生范围和流行程度有明显的扩大和增强趋势。蝗虫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对于我国来说,东亚飞蝗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今年我国东亚飞蝗有两类区域需重点关注——近年来蝗区面积和分布区域发生变化导致蝗虫发生频率上升的老蝗区和由于新建水库、水源保护地、耕作粗放、矿区坍塌形成的新增蝗区。而在非洲和西南亚等地区主要造成危害的是沙漠蝗虫。
传统的虫害目测手查单点监测方法和有限站点的气象数据预测方法只能获取“点”上的虫害发生信息,远远不能满足“面”上对虫害的大面积及时防控需求。而遥感相对于传统虫害田间调查技术手段而言,能够高效客观地在大尺度上对虫害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对于高效科学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蝗虫的大范围监测和预警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国产高分系列和环境减灾系列、美国MODIS和Landsat TM、欧空局Sentinel系列等卫星遥感数据正构筑起一个高频度、高空间分辨率、多谱段、全覆盖的对地观测系统。
此外,不断更新加密的气象站点数据以及由遥感、气象数据耦合形成的面状气象参数产品为蝗虫生境监测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来源。当前,多源信息融合算法的发展有助于充分利用多源异构数据中的互补信息,形成具有更高分辨率和精度的时空连续数据集。加之随着蝗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发展扩散过程和环境影响因素的认识不断提高,使得蝗虫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通过模型的方式进行刻画和模拟,为蝗虫监测预警等模型构建提供方法指导和技术支撑。
空天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副研究员团队多年来在蝗虫遥感监测与预测研究领域作出了很多工作。他们建立了基于卫星遥感的病虫害遥感监测模型,实现了大面积病虫害遥感监测制图;通过融合遥感、气象、植保等星机地多源数据,并与病虫害流行机制有机链接,建立了作物病虫害大面积预测模型。该团队以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遥感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气象数据、地面调查数据等,针对蝗虫的发生发展特点,定量提取并分析与蝗虫发生分布密切相关的关键因子,如地形、土壤类型、土壤湿度、地表温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等,耦合害虫生物学机理和虫害发生扩散模型,开展蝗虫发生发展的遥感监测预警,并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
欲要知晓更多《遥感技术探出沙漠蝗虫的“飞行路径”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闻。
本文来源:深空游戏 责任编辑:佚名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蝗虫是一种以啃食粮食而进行生活的昆虫,这种昆虫对庄稼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近日非洲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蝗灾,造成了庄稼农业的大量损失,对此不少我国的国民也非常担心说中国会有蝗灾吗。
中国会有蝗灾吗由于沙漠蝗每天可随气流飞行达150公里,跨红海、波斯湾迁飞,蝗灾已波及东非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西亚的伊朗、也门、阿曼,并且越过波斯湾,自阿拉伯半岛进入了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
鉴于蝗灾距中国仅“一步之遥”,此前曾有人担心,沙漠蝗会飞跃云南、西藏边境进入我国境内。对此,王刚毅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我国云南和西藏的部分地区确有沙漠蝗的活动记录,但未成灾。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飞蝗蝗灾也并非沙漠蝗这一物种,沙漠蝗蝗灾在历史上尚未发生过。虽然此次蝗群有随季风进入境内的可能,但以我国的防蝗治蝗能力,沙漠蝗成灾风险较低。”
沙漠蝗虫沙漠蝗虫拥有两个短角,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沙漠蝗冲属于兼性滞育昆虫,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当蝗虫成年之后,以植物叶片为食。该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长期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
这些昆虫通常是单生的,仅在某些情况下会变得更加丰富,并改变其行为和习性,变成群居。
蝗虫在幼年成长时,其是无害的,数量很少,对农业没有构成重大的经济威胁。但当适当的干旱条件下,植被迅速生长,蝗虫大脑中的
5-羟色胺被迅速刺激,令独居、无害的沙漠蝗虫变成一群贪婪的、到处肆虐的害虫。
这引发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蝗虫开始大量繁殖,当其种群变得足够密集时,它们变得群居和游牧(被形容为迁徙),形成群落的有翅成虫,并迅速剥夺田地,对庄稼造成破坏。
蝗灾蔓延近日,包括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在内的东非国家正遭遇25年来最严峻的沙漠蝗灾害。
沙漠蝗灾在东非大规模肆虐,已经对几十万亩农田造成破坏。截至去年12月底,近3600亿只蝗虫摧毁了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175万英亩农田,其中,已有近400亿只蝗虫到达中国接壤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并有不断向东北部蔓延的趋势。据报道,沙漠蝗虫入侵巴基斯坦第二大棉花基地信德省和东北部旁遮普省,当地的农作物基本绝收;蝗灾袭击印度,将造成该国粮食减产
30%-50%。
老铁,现在才看到你的问题,希望能帮到你,蚕蛹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多了一个蛹期。蚕蛹是蚕类幼虫经过化蛹之后形成的静止状态,这个阶段被称为蛹期;而蝗虫则没有完全的蛹期,它们在幼虫期结束后,通过一系列的蜕皮和变态过程逐渐转化为成虫。因此,蚕蛹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蛋-->幼虫-->蛹-->成虫(蚕蛾)或未完全蛹化的转型过程-->成虫(蝗虫)。蛹期是蚕类生命周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蚕蛹在这个阶段内会进行显微结构、形态和生理等方面的大量变化和调整,最终完成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