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不止是针对散打,所有格斗运动都有后遗症。
首先拿所有对抗格斗项目里对身体损伤最大的摔跤来讲(个人认为),就笔者所知,大多数摔跤手的职业生涯都是非常短的,35岁退役的不在少数,并且摘除半月板,年纪轻轻做髋关节手术的也不再少数。更有甚者因为年轻时比赛受伤使用激素药物恢复导致退役后体态完全变形,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MMA的出现让很多职业摔跤手有了自己职业的第二春。
而散打也是一样的,散打属于站立打击系的格斗项目(自由搏击)。综合来讲,纯踢拳系的格斗拳手的职业生涯与综合格斗拳手(mma)以及职业拳击手相比职业生涯要短很多。虽然这三项格斗项目的拳手在黄金年龄上都差不多(20-35),但是职业拳击与mma领域40岁以上仍活跃在拳台的老将数不胜数。而在这一方面自由搏击显得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在格斗领域,拳手职业生涯的长短是这样运动对运动员身体损伤程度的最好见证。从散打平均退役年龄不难看出这项运动的对抗强度,这种超高的对抗强度就是在想好拳手的身体。年轻时这种损伤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身体机能还很强大,再加上大量的训练,拳手的身体素质比一般人还要好一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年轻时比赛所造成的伤病就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久病缠身也不是没有的事儿。例如,阿里的帕金森就是很好的解释。
但是,年迈多病并不是说就是体质差,更多是伤病的积累,对身体造成的一些影响,跟体质没有关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说的都是针对职业拳手而言,如果只是简单地练习散打完全没必要有这些顾虑。因为你根本不可能会有职业拳手那么高的比赛频率与训练强度。
斜方肌是每个拳击运动员必练的肌肉。
斜方肌发达能良好的保护头部,在你头部受到重击时,斜方肌会保护你的头部让你的头部不会像钟表一样来回摆动。发达的斜方肌也可以更稳定快速地做出头部的摆动躲闪。
喜欢职业拳击的朋友都可能有个疑问,职业拳手的实战能力究竟如何,假如在大街上遇到几个歹徒,会不会全身而退,小编认为,假如赤手空拳的话,一个职业拳手打3个街头混混,不在话下;假如街头混混持刀或者其他器械,而职业拳手赤手空拳,那就看这位拳手是不是职业高手了,如果是,依然具备取胜的可能;如果对方是亡命之徒,又有器械,那职业拳手就真的危险了。
当然,这是在公平对决的前提下,排除暗算和偷袭。职业拳手实战的例子也不少,野兽迈克-泰森、尼加拉瓜狂人马约加、曾经击倒过马奎兹的迈克-阿瓦雷多等人都曾经参与过街斗,一般都是一打多,最终大都以拳手获胜结束。当然,有些拳手也受了轻伤。
最著名的当初迈克-泰森,以一打二,泰森受了轻伤而已,那两位手持棒球棒的混混被打进了医院,这是泰森自传里写到的,真实性无需怀疑。职业拳手为什么戴着厚厚的拳击手套,主要就是为了保护对手,因为他们平常以打拳为职业,无论是体能还是躲闪、防守意识,都是一流的,都比普通人强数倍,他们的力量更是超越常人至少一倍,什么叫职业,以打拳为生,以训练为生,能不强悍吗?
大家还记得梅威瑟偷袭奥提兹的那两拳吗,即使梅威瑟在次中量级是梅跑跑,技术大师,和重炮手无关,但这样的拳手都能两下KO美国壮汉,而且是戴着拳套的情况下。如果摘掉拳套,那么他完全可以一拳干倒一个,不在话下。
单挑的话,业余的混混完全不可能是职业拳手的对手,如果几个一起上,就看怎么打了,如果轮流着上,鱼贯而行,也不是职业拳手的对手,如果蜂窝一起上,抱腰抱腿,按在地上的话,那样职业拳手也就危险了。还有如果遇到了亡命徒,职业拳手也很危险,亡命徒知道该如何打架,如何一招致命,而且下手非常狠,招招是奔着死去的,是杀招,这样的话,职业拳手和亡命徒交锋,可能也会吃亏。
网上流传过很多职业拳手一打十的视频,普通街头混混纯属业余,真正实战能力还是不行。总之,职业拳手的实战能力还是非常强悍的,绝非一两个普通街头混混可比。
拳击手的重训著重於腿部,位移或是出力都需要结实的下半身手部则讲求速度、耐力比较要求拳击手的胸、手,都不是很大块因为拳击手之於手臂,就像弓之於箭 箭枝的粗大虽然有比较强的破坏力,却不会让你箭射得更快更远除非弓的拉力也增强,不然手臂的重量训练是负担而对於一个讲求灵敏、速度的拳击手而言同样的时间是宁可多花些时间将弓做得更长更大而不是把箭做得太粗,还要花更多时间来补平速度格斗其实很现实,就算磅数重量再大,速度太慢或是预备动作太长被人预测、看穿,那就等於没用了速度与重量都有极限,怎样在一定时间内练成一项运动最需要的制衡点,就是这运动最大的学问 而拳击手最需要练成的差不多就是那样的身材,迈克泰森拥有历史上最凶狠的拳头。自从他进入拳击界以後,已经有许多曾经不可一世的拳王在他的重击下倒在拳台上。很多人感到奇怪,人类怎麼会打出如此有力的拳头?在看过他的训练之後,你就不会感到奇怪了。这个1。80米的立方体一直在进行力量训练,其训练强度之大,让很多举重运动员也感到惊讶。拳王是怎样看待力量训练的呢,还是让他自己告诉我们吧。 拳击手应该进行力量训练 以前的拳击教练总是告诉拳手,不要进行力量训练,那会让你四肢粗大,关节僵硬,在拳台上变成活动的靶子。幸好库斯(库斯达马托,泰森的启蒙教练和养父)不这样认为。力量和灵活性并不是不可兼得的。索尼利斯顿(前重量级拳王,以力量而著称)能劈纵叉,尽管他的大腿有36英寸。 用拳击的眼光重新认识你身体的各个部位 首先是大腿。粗壮的大腿是真主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在拳击的每一个动作里,大腿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腿的主要任务是在重击时发力,绝对力量越大越好,如果你能像火箭一样启动是最好的。你不可能每一拳都憋足了劲打,因此大腿的耐力对拳击手并不十分重要。现在对於大腿该如何训练就十分清楚了。以重击能力著称的重量级拳王的深蹲成绩都在1000磅以上,我的最好成绩是1017磅。训练时目标非常清楚,就是增加重量,提高绝对力量,我从不做每组次数超过6次的练习。腰部是力量的通道,把大腿的力量传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产生很大的力量。腰部产生的力量比大腿小,但使用的频率更高,职业拳手的每一拳都应该充分借助腰部力量。对腰部绝对力量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耐力不能忽视。我通常用400~500磅的重量,每组做6~10次。 脖子对於拳击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位。野牛一样的脖子能起很好的减震作用。要是你的脖子又细又长,头部被击中时就会像梨形球一样摆来摆去。脖子不主动发力,因此力量和耐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肌肉,也就是要把它练粗。我用头很不错、俯卧颈屈伸来达到这一目的,完全采用肌肉训练法。这里我不关心重量和次数,只要能长块就行。 哪个部位是拳击手用得最多的?大腿?腰部?肩膀?正确的答案是小腿。只要你不想成为活的沙袋,就得保持移动,小腿就要一直保持紧张。发力时小腿要有良好的弹性,才能流畅地发力。小腿最重要的是耐力,它的训练关键是次数、时间。我用500磅做每组300次的提踵练习。据说阿里的训练每组1000次,但我不知道他用的重量是多大。 以上是拳击手的力量训练中最重要的四个部位,它们组成了人体坚实的躯干。你可能会对我把腿部归入躯干感到奇怪。腿部的用力方式和躯干是完全一致的,它是躯干的延伸,而且比躯干更重要。我喜欢研究动物,我研究了霸王恐龙、老虎、熊和袋鼠,它们都是非常强壮的动物,後者虽然没有锋利的牙齿,却是自然界最好的拳击手。结果非常一致,强壮的下肢、腰部和颈部是生存的最好资本。而且上述四个部位体现了四种完全不同的要求,其他各个部位,都能归入其中的某一类。 肩部是拳击手最重要的部位,任何动作都需要肩部。但这决不意味著你要把肩部练得像保龄球一样。拳台上有很多这样的家伙,他们让我感到好笑,通常他们最多只能在我面前跳两回合。肩部并不是发力的部位,它的灵活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肩部应该像小腿一样练习。最好的动作是侧平举和直立上拉,我通常用5磅的小哑铃和20磅的槓铃,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通常每组不少於200次。这样你才能一直保持规范的拳架。如果你到了第8回合胳膊就抬不起来了,对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揍你。 拳击手有一个部位可能是所有运动员中最发达的,就是腹肌。它要非常强壮,才能耐住重击。这个部位的唯一要求是发达肌肉,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悬垂举腿,需要什麼就练什麼。钢铁一样的腹肌才是拳王真正的金腰带。 背部是发力部位,但只是辅助的。对它的要求和腰部差不多,但力量上的要求更低,耐力上的要求更高,这个要求实际上和肌肉训练的要求是很相似的。所以你能看到,很多拳手都有漂亮的背阔肌。槓铃划船是最好的动作。胸部的要求比较简单,力量、耐力要求都不高。肌肉发达些可能好些,单也很少有人被击中胸部倒地的。总之,这个部位要求更低。过分练它反而会给出拳和防守造成障碍。卧推作为发达上身的基本练习还是应该练的,但不用花太大精力。胳膊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位。胳膊本身的发力是很有限的,你越主动让胳膊紧张,就会显得越笨拙。胳膊应该像钩子,而不是起重机,那是腿部该干的事。对二头肌和三头肌的要求就是耐力。你可以挑一副哑铃,然後就开始数数吧。但是前臂的要求有所不同,它是直接接触部位,很容易受伤。对它的力量、耐力和肌肉,你都要比较留意。哑铃腕屈伸、握力器都可以发达前臂。很多家伙上臂很粗,比前臂粗得多,这些家伙肯定不是拳击手。拳击手的前臂比上臂更重要,上臂多细都行,但前臂一定要发达。
拳头出去的力量(力度)是靠全身的肌肉和配合,不是靠那个肌肉就能把拳的力度打的最大。无论是少林拳还是形意拳亦或是散打格斗,都讲究三枢,就是说拳的力量是有三个地方加起来的,通俗说也就是脚腿送腰,尔后加扭腰送胯的力去送肩,最后是肩力加脚腿的蹬力和扭腰送胯的力去送臂,最后臂结合几种力再去送拳。
所以说拳头的力量不是单一的,练拳头的力度就要练腰力,腿脚的蹬力和臂力。
但是要说拳头的握力就是单一的小臂力量了。
拳头出的力度有了,但拳心不能握实就容易上手,拳头的力度打到东西也就会变小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