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肥方法:
中国医学认为,体病多因脾胃功能低下,气血不足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强劲。反之,则身体消瘦,肢软乏力。医治体瘦先要排除因甲亢、肝病、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然后采用中药治疗,会有很好的效果
■瘦弱测试
一个人是胖是瘦不是凭眼睛看就能测算的,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算出自己是否瘦弱了点:用身高的厘米数减去100后乘以09,得出的答案就是本人标准体重。如个人身高180厘米,标准体重就是(180-100)×09=72公斤,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10%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你的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以上,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偏瘦了。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体重过轻与遗传因素有关系,同时,一些情绪容易亢奋的人,由于内分泌的影响就可以加速热量的消耗。有些人容易紧张,结果可能是漏掉一餐或者食欲不振,一次损失上千卡热量自然不在话下,这样肯定不会胖。
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过轻,身体过瘦,首先要查一下是不是疾病的潜在影响。如甲状腺、糖尿病、肾上腺、消化系统疾病等,都容易造成体重过轻。排除了疾病的情况,才可以实施增肥计划。
■身心愉快
瘦弱男女在饮食方面,有不少都存在挑食和偏食现象。因此,应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增加膳食的摄入量,膳食应丰富多样。多吃碳水化合物,面食最管用,此外,高蛋白食品、蔬菜和水果一样都不能少,平日里更要口不离那些健康的零食,如花生、奶糖等,喝完啤酒再喝点果汁也是不错的主意。
在摄入足够蛋白质的情况下,宜多进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糖类等)较丰富的食物。这样,多余的能量就可以转化为脂肪储存于皮下,使瘦弱者体态健壮起来。胃肠功能较弱的瘦子,可选择鸡、鸭、鱼、羊的肝脏来食用,除此,鱼类也易消化和吸收。
■饮食多样
要想增肥,首先应当做到科学增肥,为健康增肥。平衡饮食外,还应保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人的睡眠若比较充足,胃口就比较好,而且也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少瘦人喜欢过夜生活,动不动就玩个通宵,第二天又要强打精神去上班,严重影响了睡眠的质量,这样下去不瘦才怪。
还要注意的是个人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想不开、超出人体负荷的“疯狂”学习或工作等,都会使人愈加消瘦。相反,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助于增肥。
■适当运动
对于那些长期坐办公室的瘦人来说,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这不仅有利于改善食欲,也能使肌肉强壮、体魄健美。人体的肌肉是“用进废退”,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肌肉纤维就会相对萎缩,变得薄弱无力,人也就显得瘦弱。
在运动方式上,慢跑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人在慢跑的时候肠胃蠕动次数明显增多,这样可以消耗人体能量,在进餐时胃口就好。一般来说,大运动量运动、短时间运动和快速爆发力运动都能起到增肥效果,也是欲减肥的人最应忌讳的。
★★★附:食物增肥一方
山药粥
成分:山药、乳酪、白糖。
其制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山药性味甘平,可补虚赢,长肌肉、润皮毛,为治消瘦、美容之妙品。乳酪可养肺润肤、养阴生津。两者合用,可健运脾胃,资助化源,故于虚瘦病人,效果甚佳。
常常听到体瘦者抱怨,现在减肥药满天飞,就是没有增肥药。其实,一般瘦弱欲增肥健身,无需求助于药物,只要恰当饮食,用食疗来调补,就能收良效。
体瘦之人,多有阴虚、血亏津少,故饮食上宜多食甘润生津之品,如牛奶、蜂蜜、鸡蛋、鳖(甲鱼)、海参、银耳等。常用有效食疗方有:核桃牛乳饮,蜂蜜饮料,海参膏,龟肉百合红枣汤,甲鱼滋肾羹,参麦甲鱼,银耳鸽蛋,百合鸡子黄汤等。
阴虚往往内心热,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等。
1均衡的饮食
可以使用奶油或其它食用油、果酱、糖类等高油脂、高糖类食物来增加热量,虽然体重增加较为快速,但长期或过量食用,会破坏食欲,并可能带来慢性疾病危及健康。采用均衡饮食及渐进式的增加食量,避免强迫性的供给,破坏食欲。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3改变进餐的程序
先吃浓度高,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再吃其它食物。
4选择适度烹调的食物
选择经适度烹调的食物,如:蒸、炖、卤、炒、煮等,避免因油炸、煎、烤等导致食物坚硬,不易消化。
5保持心情愉快,布置良好的进餐环境,集中精神用餐。
紧张和焦虑不但影响食欲,肠胃道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好,代谢率提高相对地消耗较多的热量。
如果还是没有办法改善您颀长消瘦的身材时,建议您还是请专业的医师帮您一起找出为什么肉肉长不出来的原因,用一个健康的方式长健康的肉肉喔!
增肥可以考虑牛奶、杏仁、芝麻、腰果等食物,您可以将杏仁和芝麻粉加入牛奶来喝,腰果则可以当作零食来吃,如此会有不错的效果。
在社会的人口分布结构中,体重不足也是很常见的一个族群。只是目前社会一片减重风潮之下,那些体重过轻的人,反而是一般人羡慕的对象。可是,实际上体重不足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容易疲倦、抑郁、肌肉耗损等症状。严重者更会出现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尤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还会增加并发症、愈后不良的机率。
◎增重不增肥
在学理上增肥与增重的意义并不一样。因为“增肥”顾名思义是增加身体组织的脂肪比例,而“增重”除了脂肪的增加之外,应还涵盖肌肉组织的成长。我想您要问的应该是“增重”而非“增肥”吧?!
人体的重量,大致上是来自于骨骼、肌肉、脂肪、水分以及其他内脏器官,有意义的“增重”应著重在肌肉、脂肪的比例增加。那么,我们要如何来进行身体的改造工程呢?答案仍然是“饮食”与“运动”!
饮食篇
饮食方面,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是增重的不二法门。浓缩的蛋白质与高热量食物,例如重乳酪蛋糕、小西点、小蛋糕等等,少量多餐、餐后适时补充帮助消化的木瓜酵素或综合酵素,以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蛋白质的选择
选择优良的蛋白质来源,例如鸡蛋、牛奶、肉类、家禽类等,应占每日蛋白质总量的一半以上。植物性蛋白质则以分离萃取的黄豆蛋白粉末,效果会比较好,因为少了阻碍吸收的植物纤维。至于吃肉或喝牛奶那一种方法较好?讲求效率的人,可以尝试喝高蛋白奶粉(例如三多奶蛋白),会比喝一般鲜奶、吃肉的蛋白质摄取量来的高,吸收利用率也比较好。
◎醣类的选择
醣类的摄取也是重要的一环,选择淀粉质较高的食物,例如白土司、馒头、白饭、地瓜、芋头、南瓜等。烹调时可以芶芡、羹汤、浓汤的型式,或在汤或果汁、牛奶中,加一些麦芽糊精(一般所谓的玉米水解淀粉,可直接加入食物中食用),增加热量的摄取。
◎脂肪的选择
油脂部分,可适量使用吸收利用率较佳的中链脂肪酸(MCT),以增加浓缩热量的摄取。纯的中链脂肪酸(MCT)因不含“必须脂肪酸”,需搭配一般油脂使用。建议可选用已混合必须脂肪酸的中链脂肪酸产品(例如:三多高热能),避免必须脂肪酸的缺乏。一般建议中链脂肪酸占总油脂使用量,以不超过60%为原则。
运动篇
欲增重者的运动,以“重量训练”为主要方式,而非减重者所强调的“有氧运动”。因为“有氧运动”是促进能量消耗的,而“重量训练”则是用来增加肌肉比例的。借助哑铃、杠铃与训练器材的使用,配合大肌肉群的完全收缩与放松,可以达到肌肉的建造工程。
那什么叫大肌肉群呢?就是我们所谓的胸肌、腹肌、背肌、腿肌、二头及三头肌(手臂)。经由重量训练与饮食补充,可使大肌肉群成长,相对的便会累积一些体重。
目前在美国,已经在尝试对老人加以适当的重量训练,配合增重食品补充,来增加肌肉比例,以改善营养不良、容易疲倦、抑郁、肌肉耗损、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等症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也会减少并发症、愈后不良的机率。
早餐:一定要吃、才有活力!
偏好西式口味的人:
1现榨柳橙汁一杯
2低脂牛奶一杯
3浇满糖浆、果酱、奶油的煎饼一份。
喜欢中式口味的人:
1一碗皮蛋瘦肉粥或小米粥
2一杯豆浆或米浆。
3一颗水煮蛋
早上的点心:帮助身体储藏能量
下列食物任选一份:葡萄干、核果、花生、香蕉。
午餐:快乐的进餐、才能吃胖唷!
偏好西式口味的人:
1苹果一个
2低脂牛奶一杯
3三明治一个
4生菜沙拉一盒
5高纤饼干一份
喜欢中式口味的人:
1奇异果一个
2一杯优酪乳
3一碗饭或一碗面
4水煮青菜一份
5高纤饼干一份
下午的点心:不要让小肚肚饿着了
下列食物任选一份:奶昔一杯,高纤饼干几片、卤味小菜,或茶叶蛋一颗。
晚餐:尽量按时进餐
最好与家人或爱人一起用餐。甜蜜的感觉,会让肉肉更快长出来唷!
1现榨果汁一份
2冰淇淋或优酪乳一份
3生菜沙拉或炒青菜一份
4一碗饭或一碗面
5一份瘦肉或鱼肉
6饭后再吃点菠萝、木瓜、或西红柿。
宵夜:尽量在睡前两个钟头进食
在土司上涂满果酱、花生酱、奶油、大蒜酱。再喝一碗肉汤、牛奶、或豆浆。只要吃个意思就好了,以免吃得太饱,睡不着。吃完宵夜后,要刷牙漱口用牙线,才能睡觉唷!
★★★★★★★★瘦人为何瘦★★★★★★★★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人消瘦总有病根。找病因,除病根,是“瘦子”变胖的主要方法。据保健专家分析,消瘦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各种慢性病及器质性病变
例如腹泻、消化性溃疡、结核、肿瘤、贫血寄生虫病等。
·遗传和内分泌因素
在遗传、内分泌等因素影响下,某些家庭成员都比较瘦,但是没有器质性疾患,属于无力型体型。其特点是:身体瘦高,颈细长,垂肩、胸廓扁平,胸骨剑突下角小于90度,精力也很充沛,完全能胜任学习或工作,但易患各种慢性病。
·精神因素
由于情绪因素,精神焦虑,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身体消耗多于摄入。
·饮食
饮食不调,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营养,尤其是缺乏蛋白质成分。
◇瘦人如何练壮
据冬林健康城的几位教练介绍,瘦人在进行健美锻炼时,首先要弄清自己属于哪种消瘦。因为消瘦有单纯性消瘦和继发性消瘦之分。单纯性消瘦没有明确的内分泌疾病,继发性消瘦是由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属继发性消瘦,则请病愈后再进行健美锻炼。若属单纯性消瘦,那么进行健美锻炼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合理安排运动量
运动量的安排是科学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证明,消瘦者应以中等运动量(每分钟心率在130至160次之间)的有氧锻炼为宜,器械重量以中等负荷(最大肌力的50%至80%)为佳。时间安排可每周练3次(隔天1次),每次1至1个半小时。每次练8至10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至4组。做法是快收缩、稍停顿、慢伸展。连续做一组动作时间为60秒左右,组间间歇20至60秒,每种动作间歇1至2分钟。一般情况下,每组应能连续完成8至15次,如果每组次数达不到8次,可适当减轻重量;以最后两次必须用全力才能完成的动作,对肌肉组织刺激较深,“超量恢复”明显,锻炼效果极佳。
◇注意安全
健美锻炼的器材都有一定的重量,不仅锻炼前后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而且要注意检查器材安装得是否牢固,以防不测。锻炼时要注意重量是否适度,切勿做力不能及的练习。使用杠铃等重器械时,要有人保护。最好是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锻炼,以便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打好基础
消瘦者在初练阶段(2至3个月)最好能进健美培训班学习锻炼,以便正确、系统地掌握动作技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特别要注意肌肉力量和耐力的锻炼,逐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有重点和针对性
消瘦者经过2至3个月锻炼后,体力会明显增强,精力也会比以前充沛。这时,应重点锻炼大肌肉群,如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背阔肌、臀大肌和股四头肌等,运动量要随时调整。另外,同一个部位的肌群可采用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器械进行锻炼,并且要使所练肌群单独收缩。随着肌肉力量的啬和动作协调性的提高,锻炼的效果会越来越显著。一般情况下,练习动作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变换一次。此外,锻炼时精神(意念)要集中于所练部位,切忌谈笑、听音乐等。所练部位肌肉的酸、胀、饱、热感越强,锻炼效果越佳。这样,再坚持半年到一年,体型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少练其它项目
消瘦者进行健美锻炼时,最好少参加其它运动项目的锻炼,特别是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如长跑、踢足球、打篮球等。因为这些运动消耗能量较多,不利于肌肉的增长,而且会越练越瘦。此外,平时不要做耗费精力太多的其它活动。
◇合理的膳食
只有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人才能变胖。因此,消瘦者的膳食调配一定要合理、多样,不可偏食。平时除食用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肉、蛋、禽类外,还要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及赤豆、百合、蔬菜、瓜果等。只要饮食营养全面,利于消化吸收,再加上适当的健美锻炼,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变得丰腴起来。
◇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消瘦者要使体型由瘦变壮、丰腴健美,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的事,凭“一时热”,想“一口吃个胖子”的练法不行,因锻炼方法不对、效果不明显而丧失信心也不行,只有坚定胜利的信心做好吃苦的准备,以高昂的情绪积极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锻炼,才能获得最后成功。
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从两汉以前中医理论框架的形成过程分析:中医理论在起源·发展过程中有一条清晰的线路。殷商以来,人们在不断探索人体生理和病理调节理论。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1心-经脉调节论。2辩证的阴阳调节论 3原始的气调节论。4生克制化的五行-五脏调节论。5新型的心-经脉调节论。至秦汉时期,都统归于心-经脉调节理论,极大的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了新型的中医理论体系。其中核心思想为经络学说,阴阳学说、气血学说、藏象学说围绕经络学说,为其服务。
任何一种理论,任何一种学说,如果没有发展,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它必定落后于世界,必定被历史所抛弃。中医在明清以前之所以能够轰轰烈烈的长足发展,是因为它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各方思想。而在明朝之后则固步自封不再接纳新思想,与西医的发展格格不入。在西医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医没有抓住机会跟进,墨守成规让中医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面对与西医的差异无法自圆其说。国不变不强,民不变不富,中医理论不变则不能平息废止的声音。让中医理论走向全世界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
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经络·阴阳·气血·八纲辨证·脏象学说。中医经络包括十二正经·络脉系统及奇经八脉。这是中医理论核心中的核心,阴阳学说·气血学说·藏象学说·八纲辨证都是围绕着经络展开的。如果不解决经络是什么的问题,中医和西医的矛盾就无法解决。
现实中经络是真实存在的,我通过对自身的针刺,结合越来越多的证据确定经络就是如今发现的神经系统。我们的祖先在二千年前就非常准确的描述了神经的生理功能:1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2 通行气血 懦养脏腑组织。3 感应传导 4 调节机体平衡。这就是中国古人二千年前对神经的准确认识,并且还应用于临床,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这是非常伟大的创举,二千年前仅仅凭借临床观察便能确定它的生理功能实在令人惊叹。不但如此中国古人还观察到了左右大脑半球控制对侧肢体的现象,这从针灸针灸著作中就可以看到,著作中提到关于单侧肢体的疾病需要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就阐述了这一发现。这在今天看来实在不可想象。经络中的督脉和现在的神经系统走向完全一致,背部的内脏俞穴位置和神经系统的植物神经走向基本一致,这堪称奇迹。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络脉系统不过是祖先对神经系统的外部认识而已,换句话说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络脉系统是不存在的。有关他的分布规律·走向·表里关系·流注次序是错误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与西医的矛盾才能从源头上得到解决。要想让大家都认识这一点非常难,中医传统的力量很强大,不容别人质疑。而且容不得新思想的加入,严重制约了中医理论的发展。
当我们认识到经络的本质以后,后面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中国古人不但确定了神经的存在,而且在生活中认识到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存在。利用对阴阳的描述,非常正确的阐述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没有比这更简洁语言来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看阴阳不是看它的表象而是看它的本质:阴阳是用来概括事物属性的,是一种即时互动的关系。按照这个标准·天与地·水与火·昼与夜·气与血·脏与腑等等都不能用阴阳来表示,因为它们都不存在即时互动的关系,而且它们也不是事物属性。这是中医理论中需要改正的地方,否则就会成为攻击中医的借口。就此看来只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存在这样的关系。从阴阳学说引入到中医理论的时间看,是在经络学说创立以后,中国古人在临床观察中感觉到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不同生理作用,于是便运用阴阳形象的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所以阴阳学说是为经络学说服务的。只是后人将它无限扩大了,大错特错矣。
智慧的中国古人更是找到了导致生命活动·生理发育·脏腑功能现象的根源:气—-就是如今西医发现的激素,中国古人用气的概念阐述了对激素的命名:气是一种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且对它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准确的描述:1 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都要依靠气的推动 2 温熙作用 3 防御作用 4 固摄作用 5 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气是不断运动的,气的停止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明明就是激素的生理功能。古人更进一步揭示了激素与血·激素与津之间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气的种类很多:有胃气·肾气·经气·肝气等等。看一看中国古人二千年前对激素的不同认识,你还会废止中医吗?
中国古人通过自己的智慧总结了脏腑之间的联系,创立了藏象学说。开创了临床医学的先河。深刻揭示了五脏六腑自身的生理功能,以及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其准确程度今天看来也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于诊断方法,中国古人独创了四诊法和八纲辨证。这是中华五千年临床积累,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是宝贵的财富。这让西医仪器也望尘莫及。因为西医通过仪器检测到的往往是器质性病变,而对于功能失调西医则无法检测,例如便秘·腹泻·胃寒胃痛·宫寒痛经·颈腰痛·无汗少汗·嗜睡·恶心呕吐等等功能性疾病,西医往往束手无策。这就是西医的局限性。这却是中医的强项,通过望闻问切及八纲辨证,很容易就能找到致病原因,通过针灸或中药来调理功能失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的诊治范围是不同的。中医针对的是功能性病变,而且能够早期诊断,西医针对的多是器质性病变,而大部分疾病往往都是从功能失调开始的,逐渐演变成器质性病变。
对于中医和周易的关系,我认为中医理论引入周易是最大的失误,无异于引狼入室。极易让中医理论走上歧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让中医蒙上了巫医的帽子,中医只有断绝与周易的一切来往,才能免遭闲话。才能避免众多骗子浑水摸鱼,扰乱中医秩序。看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曲黎敏竟然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把周易八卦风水堂而皇之的搬到了中医的大讲堂,让人目瞪口呆。这种举动无异于在科学面前跳大神,难怪李敖称中医为巫医。百年之争西医为何难容中医,在我看来实情并非如此,乃是中医放不下身架,在劣势中未能抓住机遇固步自封造成的。西医的发现更加证实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中医理论确实也有不足和瑕疵,例如五行学说,就像清朝遗老的大辫子,对疾病的诊断毫无用处,成了很多骗子行骗的借口,留之实在无用。它让中医成为文人墨客攻击的对象。不过要彻底的割掉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有人会以性命相拼。清朝遗老的大辫子终究没能留住,五行学说也有同样的命运。清朝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很早以前已经为中医的错误敲响了警钟。首先对于人体生理结构的认识存在不少错误,像肝布于左肺布于右,心主神明的说法存在明显的错误,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找任何理由来解释它的合理性。有错就改才能进步,这个道理谁都懂,现实中我们往往寻找各种理由来粉饰自己的错误。这样做只会让中医越走越偏。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我们应当为中医感到骄傲,如果中医理论是皇冠,那么中医针灸和中医药就是皇冠上的两颗明珠。中国古人所创立的穴位·穴位治病明理·以及穴位的标准化国际化是中国人献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中医理论的核心是:经络学说阴阳学说气血学说脏象学说八纲辨证。经络学说是核心领袖,其他学说都为其服务。中医经络就是二千年前中国人对神经系统的认识,阴阳是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生理功能的描述,气是古人对激素的认识而已。脏象学说八纲辨证四诊法是中国古人宝贵的临床观察·临床经验。我们还应当看到中医理论的不足,中医理论应当废止五行学说,与周易划清界限,提高对人体生理结构的认识。继承完善藏象学说,提高四诊八纲辨证的准确率等等。中医理论的现代改革势在必行。希望中医理论堂堂正正的走向全世界。
展望中医未来,西医的高速发展验证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中医理论的前瞻性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应该清楚,中西医的诊治范围是不同的:中医针对的是功能性疾病,西医针对的是器质性疾病。功能失调的疾病西医无法诊断。针对器质病变中医束手无策。而疾病都是从功能到器质逐渐转变的,这就需要中西医的全力配合。还有一点我们也应清楚:中医有整体理论,但是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还停留在远古时代。西医虽然没有整体理论,但是对人体的认识却进入了微观水平。如果把西医的发现纳入到中医理论的范畴中来,会极大的丰富中医理论的内容,并把中医由宏观带入微观世界,对疾病的产生·发展·诊断产生积极作用。如果西医接受中医理论,那么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必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当中西医相互取长补短殊途同归的时候,就是中医扬眉吐气之时。
以上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人保留学习修改的权利 由于水平有限,对一些问题认识不够全面 呵呵放肆了有什么不周之处还望各位海涵我相信知识是死的,人的思考是最宝贵的,当我们学会思考的时候,世界会因为我们思想的进步而进步。
支持中医 希望中医更加健康的发展。欢迎到我空间查看全部文章。希望留下您宝贵的意见,谢谢
中医认为: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疼、痛、痒、酸、胀、麻、疲、乏之病症 一、疼téng 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那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痛”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是如何解释的? 我们先来看看结构。疼,外面是一个病字旁,里边是一个冬。怎么理解呢?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里,都有深刻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过寒。《黄帝内经》是这么解释的:“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灵枢经·刺节真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寒超过了热,而导致了骨头疼肉紧枯。这种感觉可以用“寒风刺骨”这个成语来形容。因此,可以理解为,由过寒引起的身体不适之感觉。 中医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疗法。因此,对于疼,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时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适,要用热来解决。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伤、冻伤、风寒感冒等,大都与寒冷有关。 二、痛tòng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字形结构。痛,是病字旁,里边是一个甬字,“甬”,什么意思呢,路也。我们这样可以理解痛这个字,它是由于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这个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经络,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等各种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问题,那这部分,大都是由于受寒凉,导致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畅。那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通把路打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三、痒yǎng在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在中医里,阳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那阳在病里旁里,说明什么呢?阳气病了,受阻了。因此,我理解,痒,实际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种临界状态。 什么情况下人体会痒呢?长伤口时,人会痒,说明气血在通达到伤口时,受到一定的阻碍,不顺。人体从一股暖流,变成无数条暖流时,就会感觉痒。还有人的后背也经常会痒,也就有人发明了痒痒挠这种工具。那这种痒,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人体的阳气在往外顶体内的湿。在顶的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经络不是很畅通,因此,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会痒。 对于皮肤痒,很多人都爱用激素,其实,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对人体有危害。其实,人体很有意思,当你面对痒的时候,人最爱做的事,就是挠,而这个挠的过程,其实也是疏通经络的过程。只不过,这是在表皮。而更深层、更好的办法,就是刮痧,让更深层的寒湿出来。如果原来痛,现在变成痒了,其实,说明你的身体在向好的方向转换。反之,原来痒,后来变成痛了,那就说明向坏的方向转换。 四、酸suān 酸字的左边是一个酉,右侧是“夋”qūn。酉,在天干地支中,对应的是17-19点,刚好是肾经当值。而“夋”字, 意为:“行走迟缓的样子”。所以,在人体上,基本可以理解为肾虚了。 我们身体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对吧?在中医里,腰为肾之府。所以,腰酸,大体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肾虚了,我们身体代谢缓慢了。还有一种状况,就是我们爬山之后,腿很容易酸,其实,这也是身体血液中乳酸堆积不易代谢的结果。而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造血,所以,还是和肾虚有关。 我觉得,酸其实和痒一样,也是一种身体的临界状态,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坏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对于酸,解决的方案,就是加温和加速,热敷和按摩,对缓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时,枸杞也是强肾的佳品。总之,强壮你的肾,才是解决酸的根本之道。因为,你很少听小孩说他腰酸的。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是肾气十足。 五、胀zhàng 胀是肉月旁+一个长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组织不正常的扩大。它和肿基本上是同意。肿,主要是表现在外观;而胀,经常会是外观看不到的情况。造成胀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伤引起的发炎,或者捆绑造成气血不畅。其实大都也是由于管道受阻,造成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经络,解决淤堵。 六、麻má麻,也是一种病态,病字旁里一个林。怎么解释这个词呢?我们什么情况下会感觉麻了?是不是肢体被压的时间过长以后,导致气血供应不上而使肌体产生不适之感。那和“林”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只能这样理解了,“林”字为会意字。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那在中医里,什么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汇聚,那到好。关键是加了一个“病”字旁,说明是不正常的汇聚。解决麻的方法也很简单,解除这种不正常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内在的。心脑血管病的人,很容易产生肢体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不正常汇聚引起的。 七、疲pí 疲,也是病字旁里一个皮字。疲字的主义:懈怠,不起劲。皮在中医里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医里是管疏布血的,是相傅之官。疲多从外在表现出来,比如疲软等,是看得见和摸的着的。 八、乏fá 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无能。缺少什么?当然是缺少气血啊。与疲不同,乏,多为身体内在的感觉。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今天很乏”,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而不能说,“我今天很疲”。如果说我很疲乏,则是指身体由外到内都打不起精神来。疲和乏都与我们气血不足有关。解决的方法,需要综合调理了。这与我们前面说的各种症状相比,相对严重些。 总之,人体和各种不适症状,从汉字的构成上大体可略见一斑。基本都与病字旁相关联。而且多与寒、外伤造成的经络不通有关。所以,《黄帝内经》之所以强调经络,也就不言而喻了。 饥、饿、劳、累、聪、明等病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面这些词,我们在小时候学语文时,都没有深刻理解过,如今,上了点岁数,生活阅历也丰富了,慢慢地,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也越发的深刻。汉字,不仅每个词有特定的含意,每个字也有,甚至,偏傍部首也都能说明问题。曲黎敏对中医的深刻和独特的理解,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她对汉字的理解。因此,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每一个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人,我们都要认真研究我们的文字,以便做到去粗取精,取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过程。好了,闲话少说,我们继续研究字与病症的关系。二、饿è 什么是“饿”呢?一个食字旁,加一个我字。官方解释是更严重的饥。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我个人理解,饥与饿最大的区别在于,饥主要是因食物产生的生理反应;而饿,则是因食物产生的精神层面的反应。换言之,饿就是“我想吃”的意思。 我在做健康咨询时,非常强调饥饿感。实际上,我更在强调的是“饿”字。直白的理解,就是“吃饭香不香?”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很多人在亚健康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饭点,吃也行,不吃也行。甚至肠胃都咕咕响了,而自己却并没有一点食欲。没有“饿”的感觉,说明身体已经出现很大的问题。主要是体内的垃圾排不出去。如果从西医角度来说,很可能是尿酸和肌酐过高。因此,要想解决饥饿感的问题,一定要先解决排毒的问题。很多人都只顾上面,只顾进补,而不顾下面,不顾排出,这是对养生的一大错误理解。如果你没有强烈的饥饿感,你吃再多的东西,也不会被人体吸收。只有当你饥饿感很强时,你即使吃非常普通的饭菜,也能吸收到大自然给予的食物之精华。因此,人要量出为入,具体地说,说是根据你的大便情况,大便是否成形,来考虑你吃什么和吃多少。不信你就试试,凡是大便不成形的人,如果你减少进食量,尤其是晚餐的进食量,多数情况下,大便会变的成形,这点,我们以后再详说。 饥和饿,在英文中,都用“hungry”来表示,但在中文里,还是有不少区别的,这就是中国文化,可以非常精准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意思。 三、劳láo “勞”,是劳的繁体字。而“劳”字的小篆字形,上面是焱( 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你可以理解为用力过火了。毕竟三个火,更能代表劳的本意。 在中医里,如何理解“劳”字呢?最好的解释就是“五劳七伤”。 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心),久卧伤气(肺),久坐伤肉(脾),久立伤骨(肾),久行伤筋(肝),是谓五劳所伤。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行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因此,“劳”这个字,和“久”是有关系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如果持续过了,就是劳。比如“过劳死”,就最能形象地理解劳这个字了。还有我们现代人得的颈椎病、腰椎病,都是和持续地坐着用电脑、开车等有关系,这些病,都是积劳成疾的结果。四、累lèi 累字的结构是,上边一个“田”,下边一个“糸”mì(音“密”)。那“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基本字义1 细丝。2 幺。3 微小。4 量词,丝的二分之一。详细字义〈名〉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一端象丝束的绪,一端象丝束的头,中间是丝绞。本义:细丝) 同本义 [fine silk]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说文》。 当我们知道了“糸”的意思,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累了。这就好比,我们用一根很细的丝,来顶着一大块田地,这悬殊的力量对比,本身就说明一个不协调。因此,累,可以被理解为身体无法承受的压力。从官方辞典中,我们可以看到:累的基本字义:1 疲乏,过劳:劳~。~乏;2 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着。 和“劳”那种“久”引起的身体不适不同,“累”其实是一种短期形成的身体不适。比如说,我今天走了一天的路,你可以说,“我累了”,而不能说,“我劳了”。累可以睡完一觉,马上恢复过来,但劳却不行。比如,如果你是天天用电脑,最后导致颈椎病,那就不是“累”造成的了,而是“劳”。积劳,一定会成疾。 你可以这样理解,持续的“累”,最后就会变成“劳”。换句话说,“劳”是由持续的“累”引起的。五、聪cōng 聪,左边是一个耳,右边是一个总。在中医里,什么开窍于耳呢?对,肾开窍于耳。因此,官网解释为:基本字义:1 听觉:失~。2 听觉灵敏:耳~目明。3 心思灵敏:~明。~睿。~慧。~颖。可以看出,“聪”确实和听力有关。 左边耳,右边总,你可以理解“聪”这种状态为人肾气最足时。为什么大家都说这孩子聪明,而很少有人岁数大的人说这句话,而改用“智慧”了呢?实际上,“聪”多来自于先天的,也就是从父母的精血那继承过来的,而智慧,则多来自于后天努力形成的。为什么人老了,听力就慢慢下降了,那是和肾气衰竭有关。原来这种老年人得的疾病,也就是功能退化,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也有了,这就是未老先衰的结果。这和现代人不注重养生,过度消耗自己的肾气有关。(2)背部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下身肿胀等症状。2、肺区诊断(1)拇指推肺区膀胱经,出现微血管扩张的现象。(2)背部长痘为肺风粉刺,体质燥热,多为肺阴虚。(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适,面部毛孔粗大。 备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3、心区诊断(1)拇指推心区内膀胱经,出现发红现象,心火旺。(2)眉心长痘,面部潮红多为虚火上炎。 备注:体胖者胸闷气短,体瘦者失眠多梦。4、肝区诊断(1)肝区肤色不均发青为肝胆排毒功能下降。(2)肝区突出为肝功能下降。(3)眼干涩充血,眼袋大,视力下降为肝火旺盛。5、脾区诊断(1)脾区肤色发黄为脾胃不和。(2)口腔溃疡,口周、额头易生红色痤疮为脾胃实热。(3)皮肤松弛,虚胖者多为脾气不足,舌苔黄腻,便秘实胖者多胃火旺盛。6、肾区诊断(1)肾区凹陷,腰部颜色发黑,多为肾水不足。(2)面部易生乌云状片黑斑,手脚冰凉怕冷为肾阳虚。(3)听力下降耳鸣,腰酸,手脚燥热怕热为肾阴虚。7、生殖区诊断(1)生殖区凸起:月经量少,经血色暗血块,痛经。(2)生殖区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经量多提前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哈哈,你这是阳虚,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不畅通,所以才会有沉紧的感觉,背部一出汗,足太阳膀胱经堵塞的经气有了出口,自然感觉轻松,但是那只是一时效果,必须身体有了足够的阳气,经气才能自己疏通经络。
你一开始服用牛黄解毒片,那真是雪上加霜,人参归睥丸,参苓白术丸光是健脾也无济于事,附子理中丸倒是靠边了,但是已经失去最好的时机了。藿香正气丸,那药更要命,把人体内外都掏空,又发汗又补又下气,用的可都是你自己身体里的经气啊!让你虚弱的身体做那么多事,结果只会更虚弱啊!
现在口服药物效果不大,脾胃虚弱,药物根本吸收不了,所以古人最重视脾胃,脾胃一弱,病就进入难治的范畴了,调理一词就因此才诞生的。
你可以自己把脉辨别一下,如果重按(按到骨头)无脉,轻按(轻按皮肤)有脉,轻按比较有力,那就绝对是阳虚。
可以试着用外治法,苍术20 艾草20 *羊藿20 肉桂20 煮汤药汤用来洗脚,最好连后背一起擦了。
要不然用肉桂磨成粉混入白醋,放入塑胶模上,晚上睡觉帖敷脚心,用胶布贴牢,早上起来撕掉。
这两个办法都是补阳又不伤脾胃的办法,那药你可别喝了,虚不受补,越是虚弱的人越不能补,古人的经验不是扯谈的。
中医认为: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疼、痛、痒、酸、胀、麻、疲、乏之病症 一、疼téng 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那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痛”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是如何解释的 我们先来看看结构。疼,外面是一个病字旁,里边是一个冬。怎么理解呢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里,都有深刻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过寒。《黄帝内经》是这么解释的:“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灵枢经·刺节真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寒超过了热,而导致了骨头疼肉紧枯。这种感觉可以用“寒风刺骨”这个成语来形容。因此,可以理解为,由过寒引起的身体不适之感觉。 中医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疗法。因此,对于疼,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时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适,要用热来解决。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伤、冻伤、风寒感冒等,大都与寒冷有关。 二、痛tòng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字形结构。痛,是病字旁,里边是一个甬字,“甬”,什么意思呢,路也。我们这样可以理解痛这个字,它是由于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这个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经络,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等各种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问题,那这部分,大都是由于受寒凉,导致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畅。那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通把路打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三、痒yǎng 在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在中医里,阳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那阳在病里旁里,说明什么呢阳气病了,受阻了。因此,我理解,痒,实际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种临界状态。 什么情况下人体会痒呢长伤口时,人会痒,说明气血在通达到伤口时,受到一定的阻碍,不顺。人体从一股暖流,变成无数条暖流时,就会感觉痒。还有人的后背也经常会痒,也就有人发明了痒痒挠这种工具。那这种痒,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人体的阳气在往外顶体内的湿。在顶的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经络不是很畅通,因此,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会痒。 对于皮肤痒,很多人都爱用激素,其实,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对人体有危害。其实,人体很有意思,当你面对痒的时候,人最爱做的事,就是挠,而这个挠的过程,其实也是疏通经络的过程。只不过,这是在表皮。而更深层、更好的办法,就是刮痧,让更深层的寒湿出来。如果原来痛,现在变成痒了,其实,说明你的身体在向好的方向转换。反之,原来痒,后来变成痛了,那就说明向坏的方向转换。 四、酸suān 酸字的左边是一个酉,右侧是“夋”qūn。酉,在天干地支中,对应的是17-19点,刚好是肾经当值。而“夋”字, 意为:“行走迟缓的样子”。所以,在人体上,基本可以理解为肾虚了。 我们身体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对吧在中医里,腰为肾之府。所以,腰酸,大体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肾虚了,我们身体代谢缓慢了。还有一种状况,就是我们爬山之后,腿很容易酸,其实,这也是身体血液中乳酸堆积不易代谢的结果。而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造血,所以,还是和肾虚有关。 我觉得,酸其实和痒一样,也是一种身体的临界状态,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坏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对于酸,解决的方案,就是加温和加速,热敷和按摩,对缓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时,枸杞也是强肾的佳品。总之,强壮你的肾,才是解决酸的根本之道。因为,你很少听小孩说他腰酸的。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是肾气十足。 五、胀zhàng 胀是肉月旁+一个长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组织不正常的扩大。它和肿基本上是同意。肿,主要是表现在外观;而胀,经常会是外观看不到的情况。造成胀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伤引起的发炎,或者捆绑造成气血不畅。其实大都也是由于管道受阻,造成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经络,解决淤堵。 六、麻má麻,也是一种病态,病字旁里一个林。怎么解释这个词呢我们什么情况下会感觉麻了是不是肢体被压的时间过长以后,导致气血供应不上而使肌体产生不适之感。那和“林”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只能这样理解了,“林”字为会意字。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那在中医里,什么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汇聚,那到好。关键是加了一个“病”字旁,说明是不正常的汇聚。解决麻的方法也很简单,解除这种不正常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内在的。心脑血管病的人,很容易产生肢体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不正常汇聚引起的。 七、疲pí 疲,也是病字旁里一个皮字。疲字的主义:懈怠,不起劲。皮在中医里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医里是管疏布血的,是相傅之官。疲多从外在表现出来,比如疲软等,是看得见和摸的着的。 八、乏fá 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无能。缺少什么当然是缺少气血啊。与疲不同,乏,多为身体内在的感觉。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今天很乏”,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而不能说,“我今天很疲”。如果说我很疲乏,则是指身体由外到内都打不起精神来。疲和乏都与我们气血不足有关。解决的方法,需要综合调理了。这与我们前面说的各种症状相比,相对严重些。 总之,人体和各种不适症状,从汉字的构成上大体可略见一斑。基本都与病字旁相关联。而且多与寒、外伤造成的经络不通有关。所以,《黄帝内经》之所以强调经络,也就不言而喻了。 饥、饿、劳、累、聪、明等病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面这些词,我们在小时候学语文时,都没有深刻理解过,如今,上了点岁数,生活阅历也丰富了,慢慢地,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也越发的深刻。汉字,不仅每个词有特定的含意,每个字也有,甚至,偏傍部首也都能说明问题。曲黎敏对中医的深刻和独特的理解,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她对汉字的理解。因此,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每一个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人,我们都要认真研究我们的文字,以便做到去粗取精,取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过程。好了,闲话少说,我们继续研究字与病症的关系。 二、饿è 什么是“饿”呢一个食字旁,加一个我字。官方解释是更严重的饥。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我个人理解,饥与饿最大的区别在于,饥主要是因食物产生的生理反应;而饿,则是因食物产生的精神层面的反应。换言之,饿就是“我想吃”的意思。 我在做健康咨询时,非常强调饥饿感。实际上,我更在强调的是“饿”字。直白的理解,就是“吃饭香不香”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很多人在亚健康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饭点,吃也行,不吃也行。甚至肠胃都咕咕响了,而自己却并没有一点食欲。没有“饿”的感觉,说明身体已经出现很大的问题。主要是体内的垃圾排不出去。如果从西医角度来说,很可能是尿酸和肌酐过高。因此,要想解决饥饿感的问题,一定要先解决排毒的问题。很多人都只顾上面,只顾进补,而不顾下面,不顾排出,这是对养生的一大错误理解。如果你没有强烈的饥饿感,你吃再多的东西,也不会被人体吸收。只有当你饥饿感很强时,你即使吃非常普通的饭菜,也能吸收到大自然给予的食物之精华。因此,人要量出为入,具体地说,说是根据你的大便情况,大便是否成形,来考虑你吃什么和吃多少。不信你就试试,凡是大便不成形的人,如果你减少进食量,尤其是晚餐的进食量,多数情况下,大便会变的成形,这点,我们以后再详说。 饥和饿,在英文中,都用“hungry”来表示,但在中文里,还是有不少区别的,这就是中国文化,可以非常精准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意思。 三、劳láo “劳”,是劳的繁体字。而“劳”字的小篆字形,上面是焱( 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你可以理解为用力过火了。毕竟三个火,更能代表劳的本意。 在中医里,如何理解“劳”字呢最好的解释就是“五劳七伤”。 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心),久卧伤气(肺),久坐伤肉(脾),久立伤骨(肾),久行伤筋(肝),是谓五劳所伤。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行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因此,“劳”这个字,和“久”是有关系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如果持续过了,就是劳。比如“过劳死”,就最能形象地理解劳这个字了。还有我们现代人得的颈椎病、腰椎病,都是和持续地坐着用电脑、开车等有关系,这些病,都是积劳成疾的结果。 四、累lèi 累字的结构是,上边一个“田”,下边一个“糸”mì(音“密”)。那“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基本字义1 细丝。2 幺。3 微小。4 量词,丝的二分之一。详细字义〈名〉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一端象丝束的绪,一端象丝束的头,中间是丝绞。本义:细丝) 同本义 [fine silk]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说文》。 当我们知道了“糸”的意思,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累了。这就好比,我们用一根很细的丝,来顶着一大块田地,这悬殊的力量对比,本身就说明一个不协调。因此,累,可以被理解为身体无法承受的压力。从官方辞典中,我们可以看到:累的基本字义:1 疲乏,过劳:劳~。~乏;2 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着。 和“劳”那种“久”引起的身体不适不同,“累”其实是一种短期形成的身体不适。比如说,我今天走了一天的路,你可以说,“我累了”,而不能说,“我劳了”。累可以睡完一觉,马上恢复过来,但劳却不行。比如,如果你是天天用电脑,最后导致颈椎病,那就不是“累”造成的了,而是“劳”。积劳,一定会成疾。 你可以这样理解,持续的“累”,最后就会变成“劳”。换句话说,“劳”是由持续的“累”引起的。 五、聪cōng 聪,左边是一个耳,右边是一个总。在中医里,什么开窍于耳呢对,肾开窍于耳。因此,官网解释为:基本字义:1 听觉:失~。2 听觉灵敏:耳~目明。3 心思灵敏:~明。~睿。~慧。~颖。可以看出,“聪”确实和听力有关。 左边耳,右边总,你可以理解“聪”这种状态为人肾气最足时。为什么大家都说这孩子聪明,而很少有人岁数大的人说这句话,而改用“智慧”了呢实际上,“聪”多来自于先天的,也就是从父母的精血那继承过来的,而智慧,则多来自于后天努力形成的。为什么人老了,听力就慢慢下降了,那是和肾气衰竭有关。原来这种老年人得的疾病,也就是功能退化,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也有了,这就是未老先衰的结果。这和现代人不注重养生,过度消耗自己的肾气有关。 (2)背部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下身肿胀等症状。 2、肺区诊断(1)拇指推肺区膀胱经,出现微血管扩张的现象。 (2)背部长痘为肺风粉刺,体质燥热,多为肺阴虚。 (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适,面部毛孔粗大。 备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区诊断(1)拇指推心区内膀胱经,出现发红现象,心火旺。 (2)眉心长痘,面部潮红多为虚火上炎。 备注:体胖者胸闷气短,体瘦者失眠多梦。 4、肝区诊断(1)肝区肤色不均发青为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肝区突出为肝功能下降。 (3)眼干涩充血,眼袋大,视力下降为肝火旺盛。 5、脾区诊断 (1)脾区肤色发黄为脾胃不和。 (2)口腔溃疡,口周、额头易生红色痤疮为脾胃实热。 (3)皮肤松弛,虚胖者多为脾气不足,舌苔黄腻,便秘实胖者多胃火旺盛。 6、肾区诊断 (1)肾区凹陷,腰部颜色发黑,多为肾水不足。 (2)面部易生乌云状片黑斑,手脚冰凉怕冷为肾阳虚。 (3)听力下降耳鸣,腰酸,手脚燥热怕热为肾阴虚。 7、生殖区诊断(1)生殖区凸起:月经量少,经血色暗血块,痛经。 (2)生殖区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经量多提前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