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精要一

解剖学精要一,第1张

一、 神经系统

(一) 概述

1. 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区分两部分,中枢周围两系统;

脊髓与脑中枢系,脊脑神经周围系。

2.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内外刺激作反应,所作反应叫反射;

反射基础反射弧,五个环节要记住。

接受信息感受器,感受神经传信息;

传入反射中枢内,运动神经传指令;

效应器中起作用,肌肉收缩作运动。

3.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 灰质

中枢神经神经元,胞体树突共集中。

色泽灰暗称灰质,大小脑表为皮质。

(2) 神经核

若在中枢神经内,功能相同细胞体;

集中构成灰质团,特称之为神经核。

(3) 神经节

若在中枢外,胞体集中处;

形状略膨大,叫作神经节。

(4) 纤维束

中枢白质内,神经纤维聚,

功能若相同,称作纤维束。

(二) 脊髓

1. 外形

位居椎管扁圆柱,纵贯全长六条沟;

枕大孔处连延髓,长落第一腰下缘。

腰骶膨大颈膨大,三十一节要记清;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节单一个。

2. 内部结构

白质周围灰质中,灰质切面倒“h”形;

胞体树突集中成,前柱胞体为运动。

后柱中间神经元。胸一腰三有侧柱,

交感低级中枢部。骶二三四无侧柱,

前后角间夹细胞,都是副交感中枢。

白质集中有三素,后索内薄外楔束;

精细触觉本体觉,两束传递有分工;

胸四以下薄束传,胸四以上楔束管。

侧索之中下行束,皮质脊髓侧束传;

躯干四肢温痛觉,脊髓丘脑侧束传。

前索之中共有两,皮脊前束脊丘前。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三) 脊神经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一三十一;

胸一腰三前根内,躯体内脏运动全。

骶二骶三骶四中,胸一腰三前根同;

前支粗大吻合丛,颈丛臂丛腰骶丛;

胸部前支单独走,后支细小不成丛。

1. 膈神经

一至四颈组颈丛,肌皮分支有两种;

肌支名为膈神经,胸膜心包达膈肌;

右膈神经有特点,肝胆信息它传递。

2. 臂丛分支

颈五至八胸第一,组成臂丛发长支;

肌皮正中尺神经,桡腋神经后束分。

3. 上肢的神经分布

(1) 腋神经

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

(2) 臂肌前臂肌神经支配

肌皮神经外侧束,肱二头肌它管理。

内侧束发尺神经,前臂屈肌一块半,

名为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其余正中神经管,损伤正中不旋前。

上肢伸肌肱桡肌,全受桡神经管理。

损伤症状显垂腕,手背桡侧感觉缺。

(3) 手肌的神经分布

正中神经管手肌,鱼际肌群收除外,

一二蚓肌它管理。小鱼际肌拇收肌;

三四蚓肌骨间肌,全由尺神经管理。

(4) 手的皮神经分布

手的掌侧一个半,尺神经支它管理。

其余桡侧三个半,正中神经管辖区。

手背皮肌更易记,桡尺神经各一半。

4. 胸神经

胸神经支单独行,上十一对穿肋间;

最下一对走肋下,胸腹壁乳肋间肌。

二平胸角四,十对水平平脐环;

八对恰在肋弓下,腹股韧带中点出。

5. 下肢和神经分布

(1) 股神经

腰丛分支股神经,股四头肌缝匠肌;

最长皮支隐神经,小腿内侧足内缘。

(2)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骶丛发,支配大腿后肌群;

半腱半膜股二头,伸髋屈膝它有功。

(3) 腓总神经、胫神经

坐骨神经分两支,腓总神经胫神经;

腓总前群外侧群,后者支配后肌群。

(四) 脑

脑在颅腔分六部,延髓脑桥中间小;

大脑发达最重要,延髓桥中脑干称。

1.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内部三结构,网状结构神经核,

尚有一种更重要,上传下达纤维束。

(1) 脑干神经核

神经核中分两类,脑神经核十八对;

躯体运动有八对,六对躯体感觉核;

其余四对内运核,上下涎核迷动副。

脑干六种非脑核,红核黑质与桥核;

薄楔束核在延髓,蓝斑深处蓝斑核。

2. 脑干连脑神经

中脑三四连,脑桥五到八,

九到十二对,需在延髓查。

3. 小脑

小脑位于颅后窝,可分蚓部两半球;

半球下面扁桃体,紧邻延髓背侧面;

颅压升高成脑疝。内部结构神经核,

一对齿状核。肌肉协调体平衡。

4. 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顶,背后丘脑下丘脑。

(1)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灰质团,y形髓板隔三部;

内外侧核与前核,内核联系其它核;

内脏活动前核管,外核感觉中继站。

(2) 后丘脑

丘脑后下后丘脑,分内外侧膝状体;

功能定位各不同,内听外视有分工。

(3) 下丘脑

丘脑前下下丘脑,垂体漏斗连于它;

视束相连视交叉,脑室侧壁神经核;

副交感前交感后,内脏活动它调节。

5. 大脑

(1) 分叶

大脑左右半球成,三沟表面五叶分;

额枕顶颞与脑岛,重要中枢在各叶。

(2)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旁小叶前与前回,运动中枢四六区;

旁小叶后与后回,感觉中枢一二三;

对侧管理要知道,倒立人影要记清。

听中枢在颞横回,四十一二两区域;

视中枢是十七区,枕叶内面距状沟;

四十四区布洛卡,运动语言中枢区;

大脑内面穹窿回,内脏活动切相关。

(3) 基底核

尾豆屏状基底核,尾豆合称纹状体;

尾状核壳新纹状,旧纹状体苍白球。

(4) 内囊

尾背与豆夹内囊,投射纤维经此穿;

水平切面侧x字,前脚后脚膝部分。

后脚穿经束较多,前部皮质脊髓束;

中部丘脑顶叶束,视听辐射最后通。

膝部皮质脑干束,内囊损伤三偏症。

(五) 脑神经

1. 十二对脑神经序列

嗅、视、动、滑、三、展;面、前、咽、迷、副,舌下全。

2. 各脑神经和纤维成分

纯感觉性一二八,五七九十为混合;

三、四、六与十一、二,纤维成分纯运动;

含副交感那几对,三七九十脑神经。

3. 与视器有关的脑神经

眶腔六对脑神经,二三四五六七有;

均与视器有关连,横向记忆有意义。

4. 面部和神经分布

面部感觉三叉管,下颌神经咀嚼肌;

面神经支管面肌,眼痛牙痛找三叉。

5. 舌的神经分布

舌前三分之二温痛,三叉神经管理。

舌前三分之二味觉,七面神经传递。

舌后三分之一感觉,九舌咽神经包。

舌内舌外肌运动,舌下神经都管。

6. 大唾液腺及泪腺经分布

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三对唾液腺;

产生泪液是泪腺,九管腮腺余七管。

7.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路线长,颈部穿胸达腹腔;

除了降乙盆器官,所有脏器它都管。

8. 副神经

胸锁乳突斜方肌,第十一对来管理。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六)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1. 感觉传导通路

基本路线记三条,躯干两条头一条。

(1) 躯干四肢感觉路

1)本体觉精细触觉传导路

本体精细同伴行,脊神经节第一元;

同在后索向上行,内侧薄束外楔束;

薄束楔束有分工,继入延髓同名核;

换元丘系交叉成,内侧丘系脑干升;

延入丘脑外侧核,二级细胞又更换;

形成丘脑顶叶束,内囊后肢必穿行;

投射感觉中枢去,切记不去最下份。

t4以上 内侧丘系交叉

本体觉 脊神经节 楔束 楔束核

精触觉 薄束 薄束核

t4以下 延 髓

丘 脑

内侧丘系 脑干 外侧核 丘脑顶叶束

中央后回上2/3

内囊后肢 中央旁小叶后部

2)痛觉温度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第一元,接受痛温触信息;

突经后根入后角,更换二级神经元;

交叉对侧向上行,脊丘侧束传痛温;

脊丘前束传粗触,途经脑干入丘脑;

换成三级神经元,向上传导如本体。

痛温 脊神经节 白质前连合交叉

粗触 脊髓后角 脊丘侧束(温痛)

脊丘前束(粗触)

丘脑 丘脑顶叶束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第一元,接受面牙眼浅觉;

入脑三叉感觉核,换元交叉成丘系;

三叉丘系入丘脑,换元丘脑顶叶束;

内囊后肢入中枢,切记下三分之一。

4)视觉传导通路

光线入眼视网膜,视锥视杆感受器;

信息传给双极元,换节细胞入颅腔;

鼻侧交叉颞不交,合成视束入间脑;

外膝状体再换元,内囊后肢视中枢。

2.运动传导通路

(1) 皮质脊髓束

运动中枢锥细胞,发出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必穿行,脑干之内腹侧经;

延髓交叉再下行,更名皮质脊侧束;

脊髓全长都贯穿,边降边入前角中。

(2) 皮质脑干束

一条皮质脑干束,前回下份细胞起;

下行穿经内囊漆,深入脑干神经核;

两侧纤维管一核,例外核团一个半;

面神经核下半部,尚有舌下神经核。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附1上下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症状:

1)上神经元损伤

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肌萎缩不明显。

2)下神经元损伤

肌张力降低,一切反射消失,肌肉萎缩明显。

附2神经系各部损伤的临床症状:

1)颈膨大损伤

损伤平面下,感觉全丧失;

上肢周围瘫,下肢中枢瘫。

2)胸髓横贯性损伤

损伤平面下,感觉有障碍;

下肢中枢瘫,上肢不影响。

3)脊髓半横断损伤

损伤平面下,患侧中枢瘫,

本体觉丧失;对侧痛温失。

4)脑干损伤

患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中枢瘫。

5)一侧内囊受累

偏瘫,偏盲,偏感觉消失。

(七)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去内脏,心血管腺它亦管;

可分交感副交感,两者功能有异同。

1.交感神经

脊髓侧角是中枢,椎旁椎前两类节;

分布规律要记清,缠绕动泳管壁走;

单组神经去器官,脊神经走它随行;

管辖范围较为广,几乎全身都到达。

2.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核在脑干,随着ⅲ、ⅶ、ⅸ、ⅹ行;

骶二三四有中枢,骶部组成盆神经;

器官附近壁内节,到达乙降盆器官。

(八)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与脊髓三层漠,硬膜软膜蛛网膜;

硬膜外隙要知道,硬脊膜与椎管间;

弄清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间;

下隙扩大叫作池,脊髓末端是终池;

脚间窝处脚间池,重要小脑延髓池;

池腔内流脑脊液,营养保护最关键。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九) 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椎动脉,营养中枢离不开。

1. 颈内动脉

颈内分支共有四,入颅发支眼动脉;

大脑前中后交通,参与动脉环组成。

2. 椎动脉

椎动脉入枕大孔,基底动脉它合成;

再发大脑后动脉,分支营养脑脊髓。

3. 大脑的动脉供应

大脑中动脉,营养背外面;

大脑前动脉,额顶内侧面;

大脑后动脉,颞枕内侧面;

外面边缘区,前后都营养。

4. 各重要中枢的动脉供应

大脑中,营养区,体感觉,听中枢,体运动,语运动,去内囊,基底核。

大脑前,旁小叶,体感运,最上份。

大脑后,视中枢。

5. 大脑动脉环

大脑后,后交通,大脑前,前交通,加颈内,形成环,各之曰,威利环。

当出现胸部和背部疼痛的情况时,可以见于多种可能的原因引起,有可能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当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习惯引起颈椎病变时,有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受累而牵扯到胸背部出现疼痛症状,需要去医院骨科就诊,进行颈部的CT等相关检查明确,可以通过颈部的理疗牵引来缓解,还需要注意平时的保健,纠正不良的姿势习惯;出现胸部和背部同时疼痛,有可能是心脏的原因引起的,需要排除一下有没有心肌梗死的问题,一般可以通过心电图或者心肌酶谱等检查明确,如果是心脏的问题,需要尽早的治疗干预,避免出现不良的严重后果。

胸部和背部疼痛,主要见于心血管病变,特别是见于冠心病、心绞痛或主动脉夹层形成等病变。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发作时,可能会发生心前区疼痛的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放射性引起背部疼痛,这种情况需要立即休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等处理,如果长时间疼痛不缓解,可能存在发生心肌梗死等情况,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另外,当患者由于高血压等原因导致主动脉夹层形成时,由于主动脉夹层可刺激性引起胸部和背部疼痛,这种情况往往疼痛较重,患者往往存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情况,此时需要紧急去心血管外科就诊。。

左背部疼痛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心脏疾病,当心脏出现心梗或者心绞痛时,就可以出现放射性的左背部疼痛,这时进行相关血的化验及心电彩超或者造影进行诊断和治疗。第二、带状疱疹,在带状疱疹的早期可以出现左侧背部疼痛,潜伏期过后可以出现疱疹,这时我们要到皮肤科进行诊断。第三、肋间神经痛。当左侧背部肋间神经出现炎症就可以出现肋间神经的疼痛,这时要进行相关的查体排除其他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第四、肋骨的疾病,当肋骨出现肿瘤或者转移瘤也可以出现左背部的疼痛,这时进行肋骨CT检查进行诊断。最后就是肺部的疾病,当肺部出现肿瘤或者结核、炎症时也可以出现左背部疼痛,此时采取肺部的CT检查进行诊断与治疗。

左背部突然疼痛常见以下几种原因:第一、左侧斜方肌损伤,如在运动过程中颈部或肩部剧烈活动可以导致斜方肌拉伤,从而可出现左侧背部突然疼痛,并伴有局部肿胀、颈椎以及肩部活动受限。第二、神经根型颈椎病或混合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可使左侧背部发生放射性疼痛,也会引起左背部突然出现疼痛,同时会伴有颈椎疼痛及活动受限,左侧上肢有时也会出现放射性疼痛。

神经症状是指震颤、共济失调、痉挛、角弓反张、腿无力、麻痹等。鸡患以下疾病时可出现神经性症状:

(1)病毒性传染病。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1~3周龄,步态和运动失调,不能站立,倒向一侧,或呈犬坐式,如使鸡呈仰卧式,病鸡头和颈出现明显阵发性震颤。

鸡新城疫: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鸡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一侧扭转,运动失调,反复发作,最后瘫痪或半瘫痪。

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在2~4月龄的雏鸡,翅腿麻痹,两腿呈前后伸展姿态,不能站立,有时呈头下垂和歪斜翅垂,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常见下痢。解剖可见坐骨、臂神经丛常单侧性肿大,偶有小结节。如有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则在肝、脾、肾和卵巢呈肿大、色淡、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瘤结节。

鸡病毒性关节炎:各种日龄都可感染,以2周龄雏鸡为主,症状为跛行和足趾以外部位的腱鞘肿胀。跛行始于足趾,后蔓延到膝部,用膝伏地不能行动。剖检后可见足和胫部的腱和腱鞘水肿,腓肠肌腱断裂并伴发出血。

(2)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引起的传染病。

鸡副大肠杆菌病:3周龄内的雏鸡最易感染,翅垂、全身颤抖、仰头,常蹲伏于跗关节上或角弓反张。同时腹泻、眼有分泌物、闭眼。剖检可见肝肿,比正常大2~3倍。

鸡葡萄球菌病:主要发生在雏鸡,发病突然,不能站立,步态不稳,膝关节肿胀,关节囊内积有浆液性渗出物。

李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月龄内的鸡,两翅下垂,两腿软弱无力,走路摇晃,卧地不起,头颈伏地或头颈弯曲呈弓形,两腿不停地划动,抽搐,病死率85%以上。

鸡传染性滑膜炎:由支原体感染引起,趾关节及趾足庶部出现波动、肿胀、发热、疼痛、跛行。伴有羽毛蓬松无光泽,常有硫磺色的腹泻物;胸骨囊处皮下出现疱疹,有的破裂,使胸部羽毛结成污垢。病鸡消瘦。病检可见:切开肿胀关节早期流出奶油状或灰白色粘稠渗出物,后期渗出物为干酪状,关节面为橙**。胸腔积脓,肝肿大,呈浅绿色。

鸡螺旋体病:步态不稳或一足跛行,严重者两足及两翅麻痹或抽搐而死。同时,垂头闭眼,腹泻,下绿色痢,鸡冠苍白,黄染。

(3)代谢、营养缺乏症和中毒等。

痛风:表现运动迟缓,跛行和不能站立,腿和翅关节增大。此外,特征性于肾、输卵管、肝脾表面及胸腹膜、心包和腿、翅关节内沉积许多石灰样物质。

维生素E缺乏:由脑软化而出现运动失调,头弯曲,扭转,站立不稳,倒地,伸腿,趾弯曲。伴有胸肌变性,呈白色条纹,胸腹下水肿等病变。

维生素B1缺乏症:2周龄前雏鸡可发病突然,失去站立的能力,由于腿屈肌和颈的前部肌肉麻痹,病鸡坐在屈曲的腿上,头缩向背后,若侧卧躺倒,头仍处于向后卷缩的姿式。

维生素B2缺乏症:雏鸡翅展开,腿以膝关节着地,足趾向内卷曲,不能站立行走,但食欲良好,生长缓慢,消瘦,皮肤干燥粗糙,衰弱无力。

锰缺乏症:雏鸡运动失调,特别是受到刺激时,头可能向前伸和向身体下弯,或者缩回背后。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由于饲料污染了肉毒梭菌毒素,鸡食入毒素而中毒。症状为颈部肌肉麻痹,俗称软颈病,翅膀下垂,两脚乏力,闭目伏卧。

如果你觉得是骨头在痛,临床上“胸肋软骨炎”最多见。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

骨头在痛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胸壁挫伤

症状:

⒈在外力直接作用的局部可以有持续性或放射性的钝疼,有时可以有沿肋间方向传导的放射性,多数患者因并发胸肋或脊肋关节处的损伤而出现其相应部位的疼痛。

扭伤产生的疼痛,多数呈挛缩样的锐疼,但疼痛的部位不一定,可以发生在胸部的各处,严重的扭伤可因为深呼吸、憋气、咳嗽、喷嚏等而疼痛加剧。

⒉多数患者因为疼痛可以影响正常的呼吸运动。使呼吸变得表浅,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大。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表浅急促。由于呼吸的改变,常致使患者有含胸收腹的强迫体位。胸大肌和胸小肌损伤者,可以出现上肢的运动障碍。

⒊检查时局部外观大都正常,只有细心触摸时指下才能感到有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的片状或条索状的病变组织;病变在肋骨上时,可以触到发炎肥厚的骨膜。胸肋、脊肋关节处有不甚明显的肿胀和隆起。病变部位压疼明显,因为皮下血管破裂而出血者,可以表现为局限性的皮肤发紫。

⒋注意有无心、肝、脾、肺等脏器受损或骨折的表现,立即去外科就诊。

胸部岔气

症状:

症状突发,顿时背部,肋痛,伴内脏牵涉痛,不敢深呼吸或高声说话。

急性期:伤后,脊一侧剧痛,强迫体位显著,病侧上肢不敢活动,患侧卧位疼痛加剧。慢性期为伤手未经有效治疗,迁延成为本病。背部酸痛僵板伴有胸闷不适感等。检查:病侧肌肉痉挛,压痛。胸神经受累则放射至胸肋,下胸段还可以放射到上腹部或腰部。

肌劳损性胸痛

⒈一般都有长期急剧呼吸的损伤史。

⒉胸部疼痛,一般都是不甚剧烈的钝痛。但常在深呼吸、咳嗽和低头含胸的姿势时加重。也有与气候变化有关者。患者常一手按胸或作抚摩的特殊姿势。严重患者可有呼吸表浅。

⒊触按时常可以找到固定的压疼点。以肋间肌最为多见。且可以触到较硬的条索状组织。

胸肋软骨滑脱性肋骨综合症

症状:

滑脱性肋骨综合症--也叫滑脱性肋骨、卡嗒响肋、肋骨滑动、肋尖综合症、滑脱性肋软骨、移动性肋骨、创伤性肋间神经炎等。这种病可以由于胸部的急性挫伤而发生,也可以是原因不明的慢性发病过程。如果在损伤以后发生了这种伤病,主要表现为肋下缘处疼痛。这种表现有时易被怀疑为胸腹部内脏损伤,所以应该引起注意。

其鉴别的方法,是手指从肋弓下钩往肋下缘向外牵拉,若出现卡嗒的响声,同时疼痛加重者,就应该想到有可能是滑脱性肋肌综合症。它的治疗方法除作宽胶布的半周粘贴固定外,其它与胸壁挫伤相同。

胸肋软骨炎

症状:

胸肋软骨炎--属于慢性发病过程(有的也是急性损伤未得到恰当的处理蔓延而成),往往无明显的发病原因,常常与患者睡觉时总是向一侧侧卧的姿势有关。临床表现除有局部疼痛的症状外,检查时可有肋软骨外的压疼和胸腔的挤压疼,但它多发生在2~4肋骨处(滑脱性肋骨综合症多发生在7~10肋),有时也会被认为是胸腔脏器的慢性疾病。

肋间神经痛

症状:

肋间神经痛--又名肋间神经炎,大多是由于损伤(急性开慢性)诱发了肋间神经的慢性的炎症而发病。其表现为疼痛沿着肋间神经的走行分布,有时可表现为沿肋间隙传导的放射性。病程长的患者可有肋间皮肤的触觉减退及肌肉发僵、痉挛或挛缩的体征。除此之外所能得到的阳性体征不多。

胸肌内筋膜炎

症状:

⒈胸弥漫性疼痛,多以前为主,疼痛较剧烈者,可影响运动及睡眠。

⒉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患者多能用指明确指出其痛点;压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该痛点处所分布的神经末稍传导,反射地出现该处邻近部位痛感,有时可在痛点处触及结节样硬块。

⒊颈椎及双上肢活动受牵感。由于肌筋膜炎使深部肌肉的舒缩活动受限制,当颈椎及双上肢活动时,患者有受牵拉之僵硬感或使疼痛加剧。

如果感觉不是在骨头,是在右上腹部,那常见的疾病主要以肝、胆疾病为多,如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右侧胸膜炎等。这应从平常生活中的症状来判断。如食欲下降、乏力、消瘦、皮肤暗黄、肝区压痛和拍打痛者,应考虑是否有肝胆疾病。

鸡的神经症状在临床上表现兴奋、沉郁、运动失调、麻痹及痉挛,引发的疾病可以有新城疫、禽脑脊髓炎、维生素缺乏症、马立克氏病、钙缺乏等。

(1)鉴别诊断要点

①禽脑脊髓炎:禽脑脊髓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疾病。

a主要危害1月龄以内的雏鸡,表现不自主的头颈部震颤。

b腿软无力,飞关节着地,病雏始终有食欲。

②马立克氏病: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见病毒性疾病。死亡率不高,但导致很高的废弃率,影响养殖效益。

a一肢或两肢麻痹,呈“劈叉姿势”,剖检可见坐骨神经肿大,纹理消失。

b鸡内脏多种器官出现隆起的结节性肿瘤。

c个别鸡只的大腿、颈、背部皮肤增厚,有结节或痂皮,毛囊周围有出血斑点并呈肿瘤状。在生前往往不易发现,常在宰后拔毛时才发现皮肤有病变。

③维生素E缺乏症:维生素E的缺乏往往和硒缺乏有密切的关系。其缺乏原因是日粮供给不足,或饲料放置过久。

维生素E缺乏的表现是:通常在第15~30日龄发病,头向后或向下弯缩,有时向前冲等神经错乱症状;小鸡的腹部皮下水肿积液,水肿液呈蓝绿色,剖检可见心包积液,心脏扩张;鸡体肌肉苍白贫血,有灰白色条纹。

④维生素B1缺乏症:主要是由于饲粮中维生素B1不足或被破坏造成。

病鸡具有多发性神经炎症状。雏鸡缺乏维生素B1约10天即可出现症状,突然发病。呈特征性观星状,头颈向背侧反张,腿翅麻痹不能站立和走路,严重的衰竭死亡。个别鸡只出现贫血和拉稀。

(2)防治措施

①对于病毒性疾病引起的神经症状,一般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和办法,只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迅速隔离健鸡,淘汰病鸡,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扩散。并对鸡舍、地面及饲养用内进行彻底消毒。平时应采取综合防疫措施。自未发病或免疫鸡群的鸡场引进雏鸡。

②由于维生素或营养缺乏导致的疾病,应查明原因,是饲料贮存时间过长、贮存不当引起的,还是由于饲料本身营养不全价造成的。并立即纠正。对于病鸡只可通过饲料或饮水进行补充。

③如果为维生素E或硒缺乏症,可在每千克饲料中加维生素E20国际单位或加入005%植物油,连用14天。每只鸡单独口服维生素E300国际单位有防治作用,若同时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亚硒酸钠02毫克,蛋氨酸2~3克效果更好。

④如果为维生素B1缺乏症,可用硫胺素(维生素B1)给鸡只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雏鸡每次1毫克,中大雏5毫克,每天2次,连用3~5天。鸡也可口服给药,每千克饲料加维生素B110~20毫克,连用1~2周。注意防止病鸡厌食而影响治疗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77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