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意志的关系

情感与意志的关系,第1张

意志包括感性意志与理性意志两个方面。感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感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感性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体力劳动需要克服机体在肌肉疼痛、呼吸困难、血管扩张、神经紧张等感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理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理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脑力劳动需要克服大脑皮层在接受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时所产生的思维迷惑、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信仰失落等理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 意志既要考虑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与变化规律,还要考虑主体的利益需要,尤其要考虑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能力,它是一种非中性的而且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客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是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其它关系属性区别开来,因此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一般的价值属性区别开来,因此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从广义角度来看,知、情、意都是一种认知活动,只是各自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情感侧重于从意义的角度进行认知,意志侧重于从行为效应的角度进行认知。

意志力/精神/魄力,这些与健康都有正相关。人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意志力、精神、魄力基本与心理健康相关,同时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协调有关,而一般认为,就人的生理健康,对抗疾病而言,药物治疗的作用大概占20%,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占80%,是大头。所以,意志力和心理层面的健康事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情绪情感的生理机制非常复杂,现在神经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化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不是某一中枢的专门机制。而是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多级水平的机能,其中大脑皮层是情绪的最高调节器官,它控制并调节皮下中枢的协同活动,实现着丰富多采的情绪活动。

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皮层下中枢,也是控制有机体各种生理需要并调节内脏器官活动的皮下中枢。它在情绪性和动机性的行为中起重要作用。背部下丘脑对产生怒的整合模式是关节键部位。如果这一部位损伤,病人只能表现出一些片断的怒反应,而不能表现协调的怒模式。

网状激活系统与许多原始情绪活动有关。据临床观察发现,给忧虑不安,具有攻击行为的病人作切除边缘叶扣带回前部的手术后,病人失去恐惧的情绪,社交活动变得冷漠无情。

大脑皮层是情绪情感的最高控制调节中枢,它对通过认知评价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情绪行为有重要控制调节作用,在各类情绪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临床观察到,大脑皮层机能失调的儿童,会无根据的产生怕孤独,怕黑暗,怕雷雨的情绪。精神病患者的反常情绪也是与大脑皮层的病有关。

总之,周围神经系统影响情绪的反应;中枢影响情绪体验。下丘脑是产生怒模式的关键部位,边缘系统与愉快,痛苦,愤怒,惧怕等强烈情绪有关;网状结构是使有机体产生情绪活跃,情绪色彩和情绪反应的必要条件。中枢部位越高,其调节功能越显著,大脑是情绪的最高调器官。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以需要为中介,主体是主观评价或者内心体验,以表情和一定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反应。

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一般理解为情绪反应自然性需要,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受情景的影响较大,具有情景性、易变性和冲动性;情感反应社会性需要,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不一定有外部表现,受情景的影响较小,具有稳定性、持久性、高级性。情绪表现情感,情感制约情绪。在精神病学中两者往往作为同义词使用,在心理学中多使用情绪概念。

由于情绪和情感的多变和丰富,以及外在表现形式,故在精神科也常观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作为一些疾病的依据。

常见情感障碍的分类

1按程度变化分为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易激惹;

2按性质改变分为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矛盾;

3脑器质性损害有情感脆弱(情感不稳),欣快,强制哭笑。

在精神分裂症中多出现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矛盾,而作为初入此道的常常不甚了了。

精神病学中将情感倒错解释为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情感矛盾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

心理学将情感迟钝解释为一般情况下对能引起鲜明情绪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同时还包括人类特征性的高级的,精细的情感(责任感,羞耻感等)的损害;情感淡漠指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但我们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却难完整的看见情感障碍性质变化完全相同的表述。

精神科实际应用中将情感倒错作为不适当情感并入精神分裂的瓦解症状群,把不协调情感,矛盾情感作为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观察,用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取代了情感淡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正如许又新《精神病理学》提到,因为情感淡漠在心理学的解释太多,目前教科书和量表用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代替。

SANS中情感平淡或情感迟钝的评定方面包括:1,面部表情很少变化;2,自发动作减少;3,姿势表情贫乏;4,眼神接触差;5,无情感反应;6,语调缺乏波动。从0—5级或1—6级评定,分别为正常或增加,可疑,轻度(肯定存在),中度,显著,严重。情感反应总评无反应,不适切,强度全面减低。

许又新《精神病理学》转录的情感迟钝量表EBS,从情感体验,外观行为,观念内容等16项按0,1,2分,三级评分,综合统计得出,精神分裂症多大于15分,躁狂症多大于4分。

无论采用哪样评定,单独对情感平淡或情感迟钝评定都是不恰当的,情感和意志往往交织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开。由于患者在病房的限制生活(孤立),以及抗精神病药物(DA缺乏,5—HT抑制)及其他药物的影响因素,对于住院病人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不作主要依据(许又新)

简言之,情感迟钝在男性,发病年龄早和发病前功能较差的患者更常见到,而情感淡漠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情感平淡多见于情感普通,情感减少的精神分裂症中程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20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