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经络图(人体背部经络图)

背部经络图(人体背部经络图),第1张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背部经络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体背部经络图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大家快来学一学吧。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1

一、肩中俞

肩中俞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于大椎侧面2寸处。其主要主治呼吸道系统病症,如:哮喘、支气管炎等。经常按摩还能够有效缓解视力减退、腰背疼痛等问题。

二、三焦俞

三焦俞穴位处于人体第一腰椎棘突之下,于大椎侧面15寸处。其主要作用于腰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腹胀且有妊娠反应的女性,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风门穴

风门穴位于背部胸椎2节与三节之间,处于大椎侧面2cm处。经常按摩风门穴能够有效去除风邪,缓解后背疲乏、无力等症状。

四、心俞穴

心俞穴位于人体第五节胸椎棘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的'位置。按摩心俞穴能够有效缓解心慌烦闷、口渴不适等症状。此外,心俞穴还能够治疗恍惚健忘、心悸等病症。

五、胆俞穴

胆俞穴其位于人体第十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15寸位置处。胆俞穴有疼痛感多为黄疸病病症反应,其也多为下肢麻木反射区域。

六、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节胸椎椎突下侧,大椎侧3寸左右。膏肓穴主治人体肩膀僵硬、酸软等症状,长期按摩能够缓解肩颈肿痛等症状。

其、肺俞穴

该穴位位于人体第三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开1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况,多为胸中有肺热、且伴随呼吸道疾病镜框。经常按摩肺俞穴能够缓解皮肤肿痛、气喘咳嗽等病症。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2

一、膀胱俞

膀胱俞主要卫浴人体第二骶椎椎突之下,大椎旁开15寸的位置。如果膀胱俞有椭圆形的结节,大多为遗尿症预兆,按压有疼痛感则多为腰痛、下肢麻木的前兆。

二、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第九届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侧15寸位置。如果肝俞穴有结节,则多半为失眠、头晕等症状前兆。一般情况下,肝俞穴有棱状结节多为腹胀、黄疸的病发前兆。

三、小肠俞

小肠俞位于人体第一节骶椎棘突下方,旁侧15寸位置。小肠俞如果出现气泡转动感,一般为女性子宫下垂的表现。而有椭圆形结节,则多半为头晕、颈部疾病的前兆。

四、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肾俞穴有结节症状,多为尿血、腰痛以及阳痿的前兆,同时也会伴有耳鸣、头晕的症状。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3

一、背部反射区图及口诀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二、五脏五怕:

1、“肝将军”怕堵;

2、“心君主”怕累;

3、脾胃忌生冷;

4、肺怕环境差;

5、肾怕缺水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

十二经脉对称性地遍布于身体的两边,各自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里侧或两侧,每一经络各自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而十二经脉中每一经络的名字,包含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一部分。手进行于上肢,足进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里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两侧,属腑。

在其中腰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属,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3寸,沿锁骨内侧线下滑。

背部正中间的脊柱是督脉的循行线,省长一身之阳经,有统领、调整、联系其他阳经的功效,影响力十分关键。而脊柱两边的膀胱经又全线贯通浑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是有相对的反映点,五脏六腑功能产生的生理性转变,都可以在背部俞穴上反映出去。

扩展资料:

经脉对身体来讲十分关键,既能决存亡,又能处万病。由于人往往变成一个有机化学的总体,是因为经络蜿蜒曲折,进出表中,内联五脏六腑,外至皮肤肌肉来连络的,而经络之气运作一切正常针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治疗起着的关键功效。

运作血气,营养成分五脏六腑燃气需要用管路传至每个地区,血气还要根据经脉传至人体各部,滋养浑身上下内外。它是经脉的第二个功效。经穴还能够体现人本质的问题,中医学称作"以表知里"。

背部穴位图

背部主要有: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穴、小肠俞穴、肺俞穴、胆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关元俞穴、膀胱俞穴。

补:灵台穴、筋缩穴、中枢穴、悬枢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_穴、秉风穴、_俞穴、肩贞穴、大杼穴、督俞穴、气海俞穴、上_穴、次_穴、中_穴、下_穴、会阳穴、长强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__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胞肓穴、秩边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人体经络上经典穴位推荐

八_穴

位置:骶椎。又称上_穴、次_穴、中_穴和下_穴,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风门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常用于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项强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肩胛骨内缘,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于咳嗽、气短、健忘、遗精、阳痿、盗汗及诸虚百损的治疗。

至阳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灵台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肾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补益脑髓,强壮腰肾,止咳定喘,聪耳明目。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健忘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气喘、肾不纳气、小儿发育不良、诸虚百损等病症。有全身强壮作用,对肾虚、肾炎有一定的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痛的感觉,用力不可过大,时间可稍长一些。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现在有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视的,对自己的身体也会做一些护理,中医护理是多数人都会选择的,人的经络是非常多的,下面一起来看看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吧。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1

背部反射区图及口诀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五脏五怕:1、“肝将军”怕堵;2、“心君主”怕累;3、脾胃忌生冷;4、肺怕环境差;5、肾怕缺水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背部图及口诀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

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

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2

身体的背部七条线是身体的身心健康总重要。它包含:

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属,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3寸,沿锁骨内侧线下滑

督脉。中医学称之为阳脉之船,主气,即动能。

间距督脉两侧05寸的夹脊穴线。从颈夹脊、胸夹脊、腰夹脊,到骶椎夹脊。主血和三十一对神经。

间距督脉两侧15寸的俞穴线,立即通五脏六腑。

间距督脉两侧3寸的足太阳光膀胱经线。

经络的作用有以下内容:

1、联络的功效,身体是由五脏六腑等有关人体器官构成,根据经脉完工一个合理的联系,能够使身体做为一个总体开展有关作用的融洽,人体内脏能够根据经脉相互有机化学联络在一起,对身体融洽阳阴有非常大益处。

2、磁感应的功效,经脉不但能够运作血气,还能够传送各种各样信息内容,例如当身体遭受刺激性的情况下,刺激性便会顺着经脉传输到身体有关五脏六腑,使有关五脏六腑作用产生变化。

3、濡养功效,经脉能够将血气运作到身体的每个人体器官组织,能够使身体抵御风邪,护卫机体。

4、缓冲作用,经脉能够调整身体的阳阴,使有关病症出现以后根据经脉开展调节,针对气血不和,阳阴偏盛、偏衰等,都能够开展调节。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3

由于后背部主要是督脉和膀胱经途经的地区。督脉省委书记一身的血气。因此对于督脉的经络疏通,可以振作起来血气,提升五脏六腑作用和提升机体的抵抗力。而膀胱经是脊柱两侧的脊神经出入的地域,也是连接五脏六腑的交感神经的在外皮的体现点。因此输通后背部的膀胱经可以改善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输通后背部的经络可以改善皮下组织组织肌肉肌肉筋膜的血液呼吸系统,可以治疗由于血瘀和寒症腐蚀导致后背部的肌肉肌肉筋膜疼痛以及腰骶部的`漫性肌腱损伤。

人的衰落从带脉不通一开始:“万病之源源于血,万病之由由于气。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中医药学讲:“气不足则血遇阻,血遇阻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80%的症状与经络堵塞、带脉不通有关。当身体哪一个部位的经络堵塞时,哪一个部位便会处于低水平维持运作当中,便会感觉酸、胀、疼、痛、麻、硬等症状,便会出现病症。

经络状况影响人的人均寿命

一个木盆能装多少钱水,取决于最矮的哪一个实木板的长短。一样的,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不是,取决于体系结构的工作质量。

比如一个肝癌患者40多少岁就过世,是因为他的肝脏毁损了,尽管别的系统还好好的。因而,我们要想身心健康,就需要照料身心健康人体的每一个系统。

人赶到五十岁的状况下,经络瘀堵大概保证50%,此时人体一开始迈进衰落。而赶到七八十岁的状况下,经络瘀堵到70-80%。基本仅有人体的中间部位呼吸系统顺畅,四肢和远侧呼吸系统都基本不好,人的生命也就快到了终点站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大肠俞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大肠俞穴的定位 10 大肠俞穴的取法 11 大肠俞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大肠俞的功效与作用 13 大肠俞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大肠俞的配伍 16 特效 17 文献摘要 18 大肠俞研究进展 181 对肠道的影响 18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83 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184 治疗肛周疾病 185 治疗腰肌劳损 186 治疗慢性结肠炎 1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大肠俞 1 拼音

dà cháng shù

2 英文参考

Dàchángshū BL25 [中国针灸学词典]

dàcháng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2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2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大肠俞 汉语拼音 Dachangshu 罗马拼音 Tachangshu 美国英译名 Large Intestine Locus 各

号 中国 BL25 日本 25 法

国 莫兰特氏 V25 富耶氏 V25 德国 B25 英国 B25 美国 BI25

大肠俞为经穴名[1](Dàchángshù[2]BL25)。代号BL25。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1][2]。大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大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大肠俞[1]。大肠俞主治胃肠、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肠澼泄痢,便秘脱肛,脏毒便血,遗尿癃淋,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肠鸣,痔疾,腰痛,泄痢,腰脊痛,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现代又多用大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肠出血,遗尿,肾炎,淋病等。

4 大肠俞的别名

裂结窬(《医心方》)。

5 出处

《脉经》:大肠俞在背第十六椎。

6 特异性

大肠俞为大肠之背俞穴。

7 穴名解

大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大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大肠俞[1]。

大,与小对言。肠是指人体消化器官的后半部分。盖“大肠”即从盲肠至 的一段,为六腑之一。《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大肠者,传导之府。”此处大肠指大肠本腑。大肠司传导,主变化,体之俞,腑之应也。本穴系大肠在背之俞穴,与大肠相应,是大肠之气转输、输注之所,因而得名。[3]

8 所属部位

腰部[4]

9 大肠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

大肠俞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大肠俞的位置(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大肠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大肠俞穴在腰部的位置

大肠俞穴在腰部的位置

大肠俞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大肠俞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10 大肠俞穴的取法

大肠俞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俯卧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阳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约与髂嵴高点相平。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大肠俞穴[7]。

11 大肠俞穴位解剖

大肠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分布著第三腰神经的后支。皮肤由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分布。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有腰动、静脉经过。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呈纺锤形。起于第十二胸椎、上四个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止于股骨小转子。腰丛的神经根位于肌质内,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内、外侧和肌腹。腰大肌的前面还有输尿管由肾门行经到盆腔。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1]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4、第5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4、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腰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8]。

布有第三腰神经的后支和第四腰动、静脉后支[5]。

12 大肠俞的功效与作用

大肠俞具有理气降逆,调和肠胃的功效。

大肠俞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的作用。[1]

大肠俞为治疗大肠腑病的重要腧穴,也是治疗腰部疾患的主穴[9]。

大肠俞位于第4腰椎旁,与大肠腑内外相应,是大肠之气转输之处,大肠为传导之官,故可治疗肠病、痔疾[9]。

大肠俞位于腰部,故可治疗腰痛[9]。

大肠俞有通调大肠之功,主治大肠疾患。治肠鸣泻痢、绕脐切痛、腰痛、腹胀、食不化、大小便难。诸症之关于大肠者,皆可取此以舒之,凡取用大、小肠俞穴,可与足阳明之太乙门互参。[3]

大肠俞既为大肠之俞,其与大肠定有通感。至如阳明腑证,大肠有燥粪,甚则狂躁神乱,治法取本穴及阳关。以医理揆之,刺阳关者泻督脉也,刺本穴者泻大肠也。若究之病理,大肠热邪所以上升头脑者,应有导致而然也。其或本穴与阳关之间,有微细横络,可以通督上脑也。由此观点,再再揆之,则本经背部诸俞,俱可横通督脉,若采用本经背部俞穴,兼取两俞中间之督脉穴,则疗效或能更大。[3]

13 大肠俞主治病证

大肠俞主治胃肠、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肠澼泄痢,便秘脱肛,脏毒便血,遗尿癃淋,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肠鸣,痔疾,腰痛,泄痢,腰脊痛,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现代又多用大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肠出血,遗尿,肾炎,淋病等。

大肠俞主治胃肠、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肠澼泄痢、便秘脱肛、脏毒便血、遗尿癃淋、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等[1]。

大肠俞穴主治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8]。

大肠俞穴主治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痔疾;腰痛[6]。

大肠俞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以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5]。

现代又多用大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1]。

1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

2 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3 外科系统疾病:阑尾炎,肠出血;

4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

5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肾炎,淋病。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1]。

直刺05~12寸[8]。

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有触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6]。

直刺1~15寸[5]。

向下平刺2~25寸,透小肠俞,局部酸胀,针感可向骶髂关节放散。

注意:大肠俞深部近于肾脏,故不能深刺[6]。

142 灸法

可灸[1][8][6]。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5 大肠俞的配伍

大肠俞配天枢,为俞募配穴法,有培土健中,消积滞的作用,主治胃肠积滞,肠鸣腹泻。

大肠俞配肾俞、关元,治直肠脱垂[6]。

大肠俞配至阳、腰阳关,有强筋骨,利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骶髂疼痛。

大肠俞配命门、肾俞,治腰痛[6]。

大肠俞配上巨虚、承山,有调肠腑清积热的作用,主治便秘。

大肠俞配中脘、天枢、支沟、足三里,治便秘[6]。

16 特效

用拇指指端往里向下叩按大肠俞,以小腹舒适为宜,可治腹痛、腹泻等大肠疾病[7]。

17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大肠俞、八髎主大小便不利。

《千金翼方》:主肠癖泄痢。

《外台秘要》:胀满、雷鸣,灸大肠俞百壮,三报之。

《医学入门》:主腰脊痛,大小便难,或泻痢。

《医宗金鉴》:大肠俞治腰脊疼,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腰痛,肠鸣腹胀,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

《针灸大成》:主脊强不得俛仰。

18 大肠俞研究进展 181 对肠道的影响

对肠黏膜病变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利于止血及促进炎症的吸收[6]。

18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根据组织学与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证实,隔药饼灸大肠俞、气海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优于消炎药物,提示隔药灸大肠俞、气海具有健脾止泻,强壮补虚,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6]。

183 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艾灸大肠俞发现微循环改善在灸后1 min出现,并可持续60 min以上,但以60 min时,微循环改善较显著,可见甲皱微血管数增多,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清晰度改善等。微循环变化与肠黏膜病变的恢复具有一致性,微循环的改善有利于止血及促进炎症的吸收。[6]

184 治疗肛周疾病

针挑大肠俞治疗肛周疾病19例,每次挑刺一侧腧穴,3~5 d后挑刺另一侧,一般挑2次即可。结果:痊愈14例,好转5例,有效率为100%。挑治后3个月内禁重体力劳动,不吃 食物。孕妇禁用。[6]

185 治疗腰肌劳损

针刺大肠俞、肾俞治疗腰肌劳损137例,随证加用腰阳关、委中,留针30 min,行针1次,每日针1次,12次为一疗程,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果:治愈77例,占562%;好转36例,占263%;无效24例,占175%。总有效率为825%。[6]

186 治疗慢性结肠炎

  人体背部有很多很多的经络,那么背部经络叫什么呢下面就让我告诉你背部经络叫什么,欢迎参阅

疏通经络的 办法

 1、经拍打通经络

 循经拍打可使经络畅通,气血畅行,起到防治许多 疾病 的目的,这也是金老多年实践的深刻体会。其实 针灸 用药 也是此意,只不过针对经络瘀滞严重的情况。拍打要按照经脉走行的顺序,以使经脉之气衔接畅通。我们可以四个八拍为节奏,拍打时用力要柔中有刚,力量适度。具体方法如下:

 拍打手三阴、手三阳经 以八拍(4拍)节奏拍打,以右手自左胸前向手臂内侧向手掌手指方向拍打,然后翻转过来,从手指外侧向肩臂外侧拍打,如此拍打两遍。再以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节奏左手拍打右臂。这样就把手三阴手三阳经全面拍打。手三阴手三阳经包括肺、心包、心、大肠、小肠、三焦脏腑,如此拍打能通心络,补心阴,振奋胸阳,宣肺清痰,增加肺活量,促进肠蠕动,通便理气消腹胀,通达三焦。

 拍打足三阴、足三阳经 以八拍(4拍)节奏拍打,两手从双腿足踝内侧向上沿腿内侧向上拍打至腹部;然后两手沿着骶髂关节向下沿腿外侧至足外踝方向拍打,然后单腿放在凳子上或踩在高矮适中的台阶上,右手拍左腿前侧,左手拍左腿后侧。如此拍打两遍,再以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节奏拍打右腿。这样把足三阴足三阳经全面拍打。足三阴足三阳经包括脾、肝、肾、膀胱、胆、胃脏腑,如此拍打能健脾利湿、舒肝利胆、和胃化滞、益肾养阴,通利小便,增强卫气。

 拍打任督二脉和膀胱经背部腧穴 以八拍(4拍)节奏拍打,单手握拳自大椎沿脊柱向下慢慢捶打至腰骶,即尾骨处,再从腹下沿正中线向上过胸捶打至咽喉,然后双手握拳沿脊柱两旁从上向下捶打,这就把任督二脉和各脏腑在膀胱经的腧穴都捶打了。这样可调理十二脏腑功能,助阳气升发,通利三焦,调理阴阳,增强免疫力。

 拍打肩颈部 以八拍(4拍)节奏拍打,以左手托右肘,用右手拍打大椎,颈部和左侧肩背部,再用左手同法拍打颈部、大椎和右侧肩背部。然后双手叉腰,收腹,以顺时针转动腰部两个八拍,再逆时针转动腰部两个八拍,但转动幅度不宜过大。可促进肩颈和腰部的气血流通,有助于防治 肩周炎 、 颈椎病 。

 拍膝 直膝、弯腰,将脚蹬在一个高矮适中的台阶上,左手拍左膝后部,右手拍左膝前部,然后再左手拍左膝外侧,右手拍左膝内侧。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拍右膝。这有利于两膝的气血运行,防止或延缓老年性关节退行 性病 变。

 针对曾一度流行的拍胆经 保健 法,金老强调,拍胆经固然重要,但其只是14经脉之一,其他经脉也要拍打,不能以偏概全。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经络开通、气血畅流的感觉,而神清气爽,心情舒畅,还可防病祛病。动作很简单,每次只需五分钟,效用却很大。

 2、升温是疏通经络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你用 按摩 和针刺的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这时针灸、 推拿 、按摩等 治疗方法 对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暂时缓解,复发率非常高。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同时学会为身体升温、排寒湿的技巧,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 自然 畅通。

 3、薄荷茶味疏经络

 取干薄荷叶15克,绿茶3克,冲入沸水1500毫升,待泡出味且稍凉后,滤去残渣,再加少量冰糖,或把鲜薄荷叶洗净,放入杯中,直接冲入开水。用于泡茶的有欧薄荷、绿薄荷和苹果薄荷,味苦辛,有健胃、通络之效,但是薄荷性凉,不易久服。

 4、老丝瓜引导经络

 老丝瓜1条,切碎炒至微黄,研成细末,每次10克,用热水过服。老丝瓜筋络贯穿,类似人体经络。借老丝瓜气来导引人体经络,使气血通顺。

 5、药物温敷

 通过外服敷药膏也能起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作用。如追风壮骨膏,有追风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腰酸腿软,筋脉拘挛,经络不通、四肢麻木,关节酸痛,筋骨无力。使用时,用生姜擦净患处,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温敷可以有助于活血通络。

背部 刮痧 的好处

 1、调节阴阳

 阴阳是 中医 理论的基本核心。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刮痧保健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活血化瘀

 人体肌肉、韧带、骨骼一旦受到损伤,在局部产生淤血,使经络气血流通不畅,若瘀血不消,则疼痛不止。这时在局部或相应腧穴刮拭,可使淤血消除,新血得生,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这就是刮痧活血化瘀的作用。

 3、 清热 消肿

 根据中医治法中热则疾之的原理,通过放痧手法的刺激,使热邪疾出,以达清热之目的,使内部阳热之邪透达体表,最终排出体外,以清体内之瘀热、肿毒。

 4、祛痰解痉,软坚散结

 由痰湿所致的体表包块及风证,通过刮痧、放痧治疗,使腠理宣畅,痰热脓毒外泄,有明显的止痉散结效果。

 5、扶正祛邪

 刮治病变相应腧穴的皮肤,使之出现青、紫充血的痧痕,使腠理得以开启疏通,将滞于经络腧穴及相应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经络得以疏通。

1 背部经络按摩的好处有哪些

2 背部经络排毒的好处

3 背部经络推拿对身体的好处

4 背部经络不通有什么症状

5 背部养生知识

6 背上的经脉很痛怎么回事

7 背部经络不通的危害有哪些

8 背部经络不通的坏处

俗话说:“夏天开背,人活百岁。”

4-8月是调理背部的最佳时机,这时候万物更新,阴消阳长,生发的旺盛阳气对全年的 养生 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身体内积聚了一个冬天的寒湿,毒素,浊气在夏季是最好的排出时机。

为什么保养后背这么重要?

很多人只知道 养生 要养背,但并不知道,保养后背是为了什么。其实后背 养生 ,调理的是五脏六腑,调的是我们的心、肝、脾、肺、肾。

人的后背包含着许多脊椎,诸多神经。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

所以,保养背部是 养生 非常重要的一点。

背部是 健康 晴雨表

背部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 背部膀胱经上则有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的俞穴,这些俞穴是运行气血、联络五脏六腑的通路,适当刺激可以起到振奋五脏六腑阳气的作用,疏通经络,袪除体内寒湿,促进背部经络的排毒、排汗功能。

夏季开背是顺应时气,除疾 养生 的一个合适选择。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

背部图及口诀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

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

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大椎

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长痘:

——肠道宿便便堆积,毒素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

肺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

——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喉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心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长痘:

——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肝区

明显凸起:

——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

脾区

推膀胱经时更容易判诊,有气节、肿胀:

——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肾区

发黑、色素沉着、肾虚纹、腰眼深:

——肾气不足,易脱发,记忆减退,睡眠质量不高,夜尿频繁,易受惊吓,黑眼圈,眼袋明显,耳鸣,易浮肿,怕冷,手脚冰,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妇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谐,性冷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环不好。

5个常见的养背方法

01、 艾灸

凡是 养生 ,就离不开养阳,而艾灸,无疑是养阳的第一法宝。

艾灸借助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温肾壮阳、拔毒散结、祛寒止痛的作用。

背部艾灸推荐4个穴位:大椎穴、风门穴、身柱穴和命门穴。

大椎穴: 常被用于调理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等等,人体诸阳之汇,是人体所有阳经交汇的一大要穴。

风门穴: 常被用于调理一些外感风邪的疾病,像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脖子僵硬、胸背痛等。

身柱穴: 常被用于调理感冒、哮喘、夜尿症等病症,特别是此穴用于儿童身上效果更佳,可以说是儿童的强身保健穴,经常艾灸小孩的身柱穴,孩子能够少感冒,对孩子 健康 成长有很大帮助。

命门穴: 常被用于后背发凉、手脚发凉和腰酸腿寒这类有阳虚症状的疾病。

背部是 健康 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经常艾灸背部,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02、 按摩

近年来精油开背逐渐流行,也是背部保健的一种方法。

精油开背的手法是使用中医传统推拿手疗法,活络精油配合独特开背手法,进行松筋开背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精神压力,消除疲劳,紧实肌肤,改善睡眠,还可以美容养颜。

背部按摩特别适合肩颈僵硬、腰酸背痛、失眠压力大等亚 健康 人群。

03、 捶背、搓背、撞背

捶背: 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搓背: 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

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背法可防治感冒、缓解腰背酸痛、胸闷、腹胀等。

撞背: 双足与肩同宽,背靠墙壁站立,约相隔20~40厘米,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回复直立,撞击下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使下背部略向后突出,然后进行撞击。

注意撞背不能太过于剧烈,否则可能造成软组织损伤,甚至有一些人可能有骨质疏松,如果撞击严重,可能造成骨折。

撞击时意念贯注背部,使意气集中于腰、肩、背之间,撞击100次左右。可提升阳气,调节内脏,能使全身气血通畅。

04、 捏背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捏脊」是儿童推拿手法中常用的调理方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 养生 。

捏脊对于虚性体质常见的疲乏、消瘦、失眠、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怕冷、易感冒、肩背腰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

提示: 有些人一次捏脊会很痛,有的人会疼得掉眼泪,如果坚持了下来,疼了三天之后开始有通畅的感觉。只要坚持捏脊半年,体质慢慢会变好。

05、 晒背

晒太阳,能很好地起到补阳气的作用,而在中国古代《黄金内经》中就有“背为阳”的理论,所以,以晒背部为佳。

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的免疫细胞,通过晒太阳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的目的。

夏天天气炎热,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晒背,有助于调理脏腑气血,温煦经络。晒的时间不宜太长,每次20-30分钟为宜。

此外,晒的时候,可将双手搓热后摩擦后背的肾腧穴,有温肾助阳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02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