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俞简介

胃俞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胃俞穴的定位 9 胃俞穴的取法 10 胃俞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胃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胃俞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胃俞穴的配伍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胃俞穴研究进展 171 对胃肠的影响 172 对心脏的影响 173 对内脏镇痛的影响 174 治疗胃痛 175 治疗胃下垂 176 治疗慢性胃炎和溃疡病 177 治疗呃逆 178 治疗呕吐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胃俞 1 拼音

wèi shù

2 英文参考

Wèishū BL21 [中国针灸学词典]

wèi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2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2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胃俞 汉语拼音 Weishu 罗马拼音 Weishu 美国英译名 Stomach Locus 各

号 中国 BL21 日本 21 法

国 莫兰特氏 V21 富耶氏 V21 德国 B21 英国 B21 美国 BI21

胃俞为经穴名[1](Wèishù[2]BL21)。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胃俞是胃的背俞穴[1][2]。胃即胃腑,俞即输注,本穴是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胃俞[1]。胃俞穴主治脾胃、腰脊等疾患:如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噎膈,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疟疾痞块,咳嗽,虚劳,经闭,痈疽,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胃痛,呃逆,背痛,翻胃,腹泻,痢疾,鼓胀,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现代又多用胃俞穴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胰腺炎,肝炎,肝脾肿大,肠炎,神经衰弱,胃痉挛,腮腺炎,糖尿病,失眠等。

4 出处

《脉经论》:胃俞在背第十二椎。

5 穴名解

胃即胃腑,俞即输注,本穴是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胃俞[1]。

胃,指人体消化管的扩大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六府之一。《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本穴内应胃腑,是胃气转输、输注之处,治胃疾要穴,故名之。[3]

6 特异性

胃俞穴是胃之背俞穴。

7 所属部位

背部[4]

8 胃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

胃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胃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胃俞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胃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第12胸椎棘突下与后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之垂线交点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上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胃俞穴[7]。

10 胃俞穴穴位解剖

胃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有肋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著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背部的皮下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蜂窝状的脂肪组织。背部的深筋膜也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薄弱,被盖于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表面,分别称该二肌筋膜;深层较发达,形成腱膜性质,尤其在腰背部更为增厚,包绕着骶棘肌的前、后面,于该肌外侧缘前、后两层愈著,并形成腰肋韧带。腹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肾。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竖脊肌[1]。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胸背神经分支、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及相应肋下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8]。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5]。

11 胃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胃俞穴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的作用[1]。

胃俞穴位于第12胸椎旁,与胃腑内外相应,是胃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处所,脾与胃相表里,故可治疗脾胃病[9]。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部,胃俞穴又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背痛[9]。

胃俞穴与胃相应,有健脾和胃、化湿消滞之功,治胃寒、吐逆、胀满、肠鸣、腹痛、霍乱、转筋、小儿羸瘦、下痢脱肛[3]。胃俞穴兼取魂门治胃冷、食不化。疾之虚寒者,宜用灸[3]。胃俞穴司胃之运输,功用多在胃经,若痛在胃府,则宜酌取三脘矣[3]。

胃病严重时,胃俞穴常出现以结节为主的阳性反应物,虚症时呈现组织松弛或凹陷,是胃病的诊断穴位之一[1]。

12 胃俞穴主治病证

胃俞穴主治脾胃、腰脊等疾患:如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噎膈,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疟疾痞块,咳嗽,虚劳,经闭,痈疽,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胃痛,呃逆,背痛,翻胃,腹泻,痢疾,鼓胀,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现代又多用胃俞穴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胰腺炎,肝炎,肝脾肿大,肠炎,神经衰弱,胃痉挛,腮腺炎,糖尿病,失眠等。

胃俞穴主治脾胃、腰脊等疾患:如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噎膈、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疟疾痞块、咳嗽、虚劳、经闭、痈疽等[1]。

胃俞穴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8]。

胃俞穴主治  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肠鸣;背痛[6]。

胃俞穴主治胃脘痛,胸胁痛,呕吐,翻胃,腹胀,腹泻,痢疾,鼓胀;以及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5]。

现代又多用胃俞穴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胰腺炎、肝炎、肝脾肿大、肠炎、神经衰弱等[1]。

1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

2 其它:糖尿病,失眠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1]。

斜刺03~05寸[5]。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腰部及腹部放散[6]。

直刺05~1寸[8]。

注意:胃俞穴穴针刺时注意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免造成气胸或损伤肾脏。

13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胃俞穴的配伍

胃俞配上巨虚、三阴交,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泄泻,痢疾。

胃俞配中脘,为俞募配穴法,有理气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呕吐。

胃俞配内关、梁丘,有宽中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痉挛,胰腺炎。

胃俞配魂门治胃冷、食不化[3]。

胃俞配大肠俞、肾俞,治痢疾[6]。

胃俞配内关、足三里,治恶心、呕吐[6]。

胃俞配梁丘、中脘,治胃痛[6]。

15 特效

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于脾俞、胃俞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和胃降逆、健脾助运之功效[7]。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胃中寒胀、食多身体羸瘦、腹中满而鸣、腹膜风厥、胸胁支满、呕吐、脊急痛、筋挛、食不下,胃俞主之。

《太平圣惠方》:理烦满吐食,腹胀不能食。

《针灸逢源》:治食后头眩,黄疸,疟痢。

《针灸资生经》:胃俞、脾俞,治腹痛不嗜食。

《针灸大成》:主霍乱,胃寒,腹胀而鸣,反胃呕吐,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小儿羸瘦,不生肌肤。

《类经图翼》:小儿羸瘦食少。

17 胃俞穴研究进展 171 对胃肠的影响

针刺胃俞可增强胃的蠕动,促进幽门开放,使排出量增加,从而调整胃的运动功能,并有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实验观察胃炎和胃溃疡患者针刺胃俞治疗前后胃俞的温度、阻抗和痛阈的变化,结果发现:治愈前为腧穴部位低温度,治愈后变为腧穴部位高温度;治疗前腧穴部位低阻抗,治愈后仍然表现为低阻抗;治疗前腧穴部位痛阈低,治愈后痛阈明显升高,且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胃肠的蠕动也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当蠕动减弱时,针后可使胃蠕动增强;配足三里则可使胃紧张度与收缩波明显降低;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针后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6]

实验研究发现,针刺胃俞,有调整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作用,并使胃蛋白酶活性增强[1]。

172 对心脏的影响

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实验证明,针刺“胃俞”对实验性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具有促进恢复的作用,且可使心电图有明显好转[6]。

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损伤的动物针刺胃俞,可促进其恢复,心电图亦明显好转[3]。

173 对内脏镇痛的影响

用水合氯醛使动物麻醉,在其大脑皮质钩状沟前缘及丘脑腹后外侧核或丘脑下部后部记录电 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引起的诱发电位,通过电针选择对胃部疾患有效腧穴进行针刺,结果发现“胃俞”对皮质诱发电位抑制作用最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说明对腹部疾患的镇痛作用明显。[6]

胃俞穴对内脏有较好的镇痛作用[3]。

174 治疗胃痛

针刺胃俞治疗胃脘痛38例。结果:痊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6]。

175 治疗胃下垂

腧穴注射(胎盘组织液,维生素B6)胃俞、足三里加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80例[6]。结果:经1~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58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6]。

176 治疗慢性胃炎和溃疡病

胃俞、脾俞等埋线,治疗慢性胃炎和溃疡病388例,有较好疗效。

实验表明,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针刺胃俞穴多数使胃电发生抑制作用,并可明显促进溃疡愈合[3]。动物实验提示,用重 手法针刺胃俞、脾俞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3]。

177 治疗呃逆

一患者呃逆频作5d,西医治疗无效,取胃俞、膈俞、中脘针刺,留针20 min,出针后在以上腧穴部位敷贴中药,次日复诊,呃逆次数明显减少,3d后复诊,诸症全消[6]。

178 治疗呕吐

胃下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肠胃疾病,这种疾病的形成与长期生活方式不当造成的,这种疾病对消化系统功能影响较大,那么胃下垂可以跑步吗?胃下垂跑步有什么影响?胃下垂一般是可以跑步的,适当的健身运动对健康也有很多的好处,下面就来详细了解胃下垂的跑步影响吧。

1、胃下垂能跑步吗

胃下垂能否跑步也不能一概而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患者体质来判断是否能够接受跑步的锻炼方式。所以,胃下垂的患者能否跑步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2、胃下垂不建议跑步

虽然胃下垂的患者能否跑步得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不建议患者进行跑步锻炼,防止使胃下垂的病情加重。

3、为什么不建议跑步

胃下垂的病人如果跑步,会引起胃部剧烈震动,使胃下垂的病情更加严重,尤其是在饭后不要跑步或者剧烈运动,甚至严重的胃下垂患者在饭后不要散步,这样会导致腹部疼痛,加重胃部下垂的病情。

4、胃下垂可能怎么锻炼

第一节半桥运动:头枕枕头,两腿弯曲,足跟尽量靠近臀部,髋部尽量挺起呈半桥形,维持一定时间,然后还原休息,再做。总的时间应有3~5分钟。

第二节控腿运动:两腿并拢,直腿举起,在离床20—30厘米高处停止不动,控腿10秒钟,然后还原再做第二次。

第三节摆腿运动:两腿并拢,直腿举起,在离床20—30厘米高处停止不动,再慢慢地向两侧来回摆动。

第四节背部运动:俯卧,体后屈。

第五节第五节腹部运动:仰卧位,两臂前举,收腹,上体尽量抬起,同时两腿伸直尽量举高,停10秒钟后还原。

第六节仰卧起坐:下肢不动,收腹,坐起,上体成坐位后还原成仰卧。

5、胃下垂锻炼注意什么

体疗不能操之过急,需从小量运动做起。为促进胃排空,在进食方面应少食多餐,饭后最好平卧休息一段时间,以减轻胃的负担。

6、胃下垂如何预防

1、少食多餐

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面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进餐的类别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经济条件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几块饼干作为正餐的补充。

2、细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蠕动缓慢,如果狼吞虎咽那吃下去的食物就会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对食物的咀嚼过程还会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动,增强胃壁张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对缓慢些,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3、食物细软

若食物干硬或质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蚕豆等,进入胃内不易消化,还可能损伤胃粘膜而促进胃炎发生率增高。因此,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应以软饭为佳,如面条要煮透煮软,少吃又厚又硬的夹生面条;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应注意的是,鱼肉不可过熟,因为鱼肉在半生不熟时最嫩和易消化,对胃的负担最小。

4、营养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体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产生机体营养失衡,故较正常人更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础上力求使膳食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在胃内排空最慢,若食脂过多,就会使得本已排空不畅的胃承受压力增加,加重食物潴留,故而要适当限制。而蛋白质食物应略有增加,如鸡肉、鱼肉、瘦猪肉、半熟鸡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将其做得细软些并不会影响消化吸收。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增加体力和肌力,缓解易疲劳等症状,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进胃壁张力提高,蠕动增强。

5、减少刺激

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影响病情改善,故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侗少量饮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于减缓胃下垂的发生与发展。

6、防止便秘

胃下垂患者的胃肠蠕功往往都比较缓慢,若饮食不当或饮水不足则容易发牛便秘,而便秘又会加垂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后者可促进胃肠蠕动,使粪便变得松软润滑,防止便秘发生。如清晨喝杯淡盐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缓解和消除便秘。

7、动静相宜

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因体力和肌力增强而增强胃张力,胃蠕动,改善症状。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分钟的休息,因为餐后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餐前散步餐后卧是胃下垂最好的方式。

8、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

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饭后散步,有助该病的康复。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坚持治疗、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俗语说十人九胃,这句话是指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有胃病,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却道出了胃病的发病率之高。胃病之所以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胃部需要长期进行消化食物,就会使胃部出现慢性损伤,再加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吸烟、喝酒、服用阿司匹林等因素,使得大多数人都一定程度胃部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腹痛,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查胃镜没有发现问题,为啥肚子还疼?

胃镜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用于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的一种检查方式,虽然做胃镜能够直接看到胃部的情况、排除胃部疾病,但是并不是说引起腹痛的疾病只有胃的因素,在临床上引起腹痛的因素是有很多的。另外,即便是因为胃部的问题,也不是所有的胃部疾病都能通过胃镜来诊断,比如胃下垂。

腹部有很多脏器,比如肠道、阑尾、胆囊等,只要这些部位有问题都可以引起腹痛。即便不是腹部的因素,也有可能引起腹痛,比如肺炎、心肌梗死、胃食管反流病等。

2不容易查到的引起腹痛的疾病有哪些?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面部照片发过来给您面诊一下,宁可相信胃镜不相信自己感受,在当地看中医。疼就是病,怎么会没事呢?检查做了,钱花了,病没治。

我胃镜看了没事,为啥还是有些疼?

胃镜都检查了也没有问题,只是有胃疼,这种情况不一定是气质性胃病引起的,平时需要从以下原因着手,一般的话可能会是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胃疼。

1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反复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会出现胃疼,恶心,呕吐,腹胀,爱气,这个检查也是比较普遍也常用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根据体检要求可能是在体检中被发现出的,但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也可能是正常的,所以说需要及时的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及时的根治治疗。

2心绞痛,心肌缺血,为什么说心绞痛?心肌缺血也可以引起胃部的不适呢,因为心绞痛,心肌供血缺血缺氧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诱因的条件下,也可以引起胃部的疼痛,用心胃镜以及胃肠道疾病是解释不科学的,如果给予纠正供血不足,缺血缺氧的药物治疗以后可能胃疼也得到缓解,这主要还是由于心前区神经痛牵扯痛引起的胃部疼痛。

3胆囊炎,胆囊疼痛的时候基本上都会位于右上腹的,疼痛严重者可能会累积后肩背部的疼痛,但是还有一部分不典型的症状,大部分人可能以为是胃疼,其实是胆囊的放射区疼痛这个情况需要查一下肝胆脾的彩超或者是有胆红素的身高,黄疸胆囊区的胀痛,这个情况有可能是胆囊炎诱发的。

4消化不良,如果有消化不良,胃气不舒服,胃胀也会使胃黏膜充血水肿,出现胃疼的症状,特别是大便不通的情况下,所以说这个时候做胃镜也是正常的,可以用点促进消化的药物,或者是乳酸菌素片调整一下胃肠道的功能,如果有大便不通畅,及时的改善一下大便的问题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用某些特殊疾病,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器质性的胃肠功能紊乱都解释不科学的,可能跟进食的食物有关系,也有可能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区不舒服的,胃区的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这种情况的话可以用点疏肝理气的药物,效果不错。

通过以上疾病的分析,所以说胃疼都检查了胃镜,所以说不一定是胃黏膜刺激作用,这个情况需要通过饮食生活方式上调整。可以用点促进消化的药物,所以说胃疼只是一个典型的症状,如果都检查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需要从以上原因着手治疗院发病症状才能缓解提高,疾病的预后防止疾病的进展。

我理解题主的意思是,胃痛,或者是胃那个部位痛,做了胃镜,没检查出来什么问题,其实这种情况也很正常的。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胃镜的作用,胃镜能检查出哪些问题?

胃镜检查的范围: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球后。

胃镜能看到:炎症(浅表、萎缩)、幽门螺杆菌、糜烂、溃疡、息肉、癌看胃里面长了什么东西,胃的外部是看不到的。

所以胃镜其实不是万能的,做胃镜的时候可能会遗漏掉某些部位,也不知道胃外部是什么情况,更不知道胃和肠子功能好不好。

容易和胃痛混淆的疾病

因为有些疾病也会导致腹部疼痛,普通老百姓可能分不清楚,就习惯性认为自己是胃痛。

1、胆囊结石、胆囊炎

这个是最容易和胃混淆的一个毛病了。虽然都是在肚子的上半疼,有时候尽管是在剑突下胃的位置疼,但不都是胃:胆囊结石、胆囊炎也会在那里疼。

常常和吃了油的东西有关,有腰背部同时的酸痛,做个B超就知道是不是了。

2、胰腺炎

胰腺炎也会是在上面的肚子疼,和胆囊有点差不多,会有腰背的同时酸痛,但吐了后肚子疼不会好,而且会一直疼,越来越疼。

而胆囊是一会疼一会不疼。抽个血查个淀粉酶、做个腹部CT就知道有没有了。

3、阑尾炎

一开始阑尾炎和胃炎差不多,很难分,但过一段时间疼的位置就从”胃“的地方到肚脐眼,最后到“右下”的位置,阑尾炎的疼是会“跑”的。

注意观察疼的位置和血常规的变化就可以知道是不是了。

4、输尿管结石

这也是很常见的肚子疼的原因。一般位置偏低,而且常常是疼的时候很疼,不疼的时候就正常了。

常有骑个电瓶车颠一颠就好了,查个B超、做个小便检查就知道了。

5、妇科毛病

如果是女性,肚子疼,千万不要忘记了还有妇科的毛病也会让肚子疼。问的时候不仅要问月经的时间、还有量和颜色,这个也很重要,比如卵巢囊肿、宫外孕、黄体破裂等都会导致肚子疼。

B超和抽血HCG检查都是很重要的。

6、带状疱疹

这是一种皮肤病,但也会让你出现肚子疼的感觉,但这种疼是针刺样的疼,沿着神经分布,不是肚子里面的疼,是皮肤表面的疼。看看自己的皮肤有没有”线“一样分布的红点点就知道是不是了。

当然,还有等等等的其他毛病也会出现肚子疼,连心脏疼有时候都会变成肚子疼,他们都是在胃和肠子的“外面”。

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胃痛,做了胃镜没有检查出问题,可以考虑一下其他原因,就诊的时候尽可能的将病情叙述给医生,让医生更好的判断!

首先我们先来料及下,胃镜能查出什么?

胃镜能查出什么:

范围: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球后。

看到:炎症(浅表、萎缩)、幽门螺杆菌、糜烂、溃疡、息肉、看里面长了什么 东西,外面看不到。

为什么还疼?胃镜和肠镜很无奈。

1、胆囊结石、胆囊炎

这个是最容易和胃混淆的-一个毛病了。虽然都是在肚子的上半 疼,有时候尽管是在剑突下胃的位置疼,但不都是胃:胆囊结石、胆囊炎也会在那里疼。常 常和吃了油的东西有关,有腰背部同时的酸痛,做个B超就知道是不是了。

2、胰腺炎

胰腺炎也会是在上面的肚子疼,和胆囊有点差不多,会有腰背的同时酸 痛,但吐了后肚子疼不会好,而且会一直疼,越来越疼。而胆囊是一会疼-会不疼。抽个血 查个淀粉酶、做个腹部CT就知道有没有了。

3、阑尾炎

开始阑尾炎和胃炎差不多,很难分,但过一-段时间疼的位置就从”胃‘的地 方到肚脐眼,最后到右下"的位置,闹尾炎的疼是会°跑”的。注意观察疼的位置和血常规的变 化就可以知道是不是‘了。

4、输尿管结石

这也是很常见的肚子疼的原因。-般位置偏低,而且常常是疼的时候 很疼,不疼的时候就正常了。常有骑个电瓶车颠一颠就好了 ,查个B超、做个小便检查就知 道了。

以上都不成立,也有可能是极其轻微的慢性胃炎,事无绝对,轻微的胃炎可能症状不显,所以胃镜很难看清。

那么有胃炎该如何处理?

1、多吃茶

茶疗,调理胃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热茶,温和持久,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用一些药食两用小植物,泡水代茶饮,对于胃部 健康 ,十分有益。

仰味灵,泡水喝,可杀菌消炎,养胃止痛,保护胃部 健康 。

制作方法:准备百结叶、猴头菇、百结花、山药、山楂、莲子、砂仁这些材料;

纱布包裹起来,放入开水中煮 30分钟左右,取汁饮用。一天服用两次。不想麻烦的也可以选用同配方的袋泡茶仰味灵,开水冲泡饮用。

《千金翼方》记载,将其阴干,冲汤代茶服,可治肝胃气痛。

仰味灵,能治腹中冷痛,胃浣积寒,顺行血气、安神、通便,降火气,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轮回,能活血化瘀,可缓和情绪。

仰味灵,泡水喝,养胃暖胃,消炎止痛,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食物杀菌

用新鲜的卷心菜,榨汁食用。

卷心菜,具有抗生素的作用,可杀死包括幽门螺杆菌在内的多种细菌。

每天喝1/4个卷心菜榨汁,3周后,可减轻由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造成的腹痛,并有助于两种溃疡病的愈合。

此外,卷心菜,还含有一种类似生胃酮的化学物质,可刺激胃肠细胞分泌黏液以形成屏障,从而与胃酸隔离,保护胃不受伤害。

3、少喝酒

饮酒,会使胃癌危险性提高82%,其中,白酒危害最为明显。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刺激到胃粘膜,促使粘膜细胞发生改变,引发胃炎。

4、不熬夜

睡眠不足,会引发包胃溃疡、胃癌在内等,多种胃部疾病。

长期睡眠不足,胃部的血液流量,就会降低许多,血流量的减少,削减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溃疡的机会。

胃疼和脾胃虚寒有直接关系。季节因素和晚上的睡眠不足导致人体的阳气衰竭于关系。积极的调整睡眠,注意寒性的食物。减少服食。后面适量的理中丸或者附子理中丸一类的可以解决。

现代 社会 生活节奏加快,造成许多人饮食不定时,就特别容易引起胃疼、胃炎等疾病,这个时候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往往会叫我们做胃镜检查。但是有些人做了胃镜却没事,但是却还是有胃疼的感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胃镜检查的作用

首先,胃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疗的常用检查方法,它是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胃镜检查,它是其它任何检查方法,包括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胃电图和胃肠道彩色B超等都不能替代的。所以,我们在上消化道出现不适时就可以发现哪里出现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纤维胃镜直接观察到胃部的疾患,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是普通的炎症还是发生癌变。并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进行检查,协助诊断胃部恶性肿瘤、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疾病及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等疾病。

但是如果通过胃镜检查没有发现上消化道出现任何病变,这可能不是实质性器官组织病变引起的,那就是说并没有发生炎症、癌变等的改变。而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胃寒引起的疼痛。

为什么胃寒会引起上腹部疼痛呢?

这是因为平时饮食不节,特别是进食过多生冷的食物,又或者是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从而出现胃疼的病症。这个疼痛往往是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常常伴有胃部寒凉感,如何饮入一些温水那么疼痛的症状就会减轻。

总的来说,这种胃疼不是上消化道出现病变原因引起的,是胃寒引起,也就是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从中医的角度解释,不管什么脏腑或部位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的信号,胃疼有很多原因会引起,肝气郁结生气会引起,心烦气急也会引起,饮食不当也会引起,这么说就是告诉你,仪器是看实质性的病灶,看不到就告诉你正常,看到了就告诉你有了什么病,病是果,是先有因才有的果,打个比喻,就和家里吃馒头,馒头是怎么形成的,是面、水、酵母粉等和人工或机器的组合再加蒸汽才能形成。所以说你胃检查没事不代表没问题,是病的形成过程让你体内的系统知道了,在阻止他,正邪之争产生的疼痛,正气战胜了就没事了,输了你就会形成病灶,是邪气战胜了正气,有了安身之处,仪器检查就能看到了,这也代表你体内正气不足的表现,如果正气足够,就不会产生疼痛,如果你从此知道自己平时对胃不好,开始养胃,养身,那后期就没什么问题。

没事就好,接下来注意合理饮食,按时吃饭,不要吃辛辣的,多喝粥,慢慢的就好了,我去年也是这样,现在完全好了

我做胃镜三次了,都是糜烂性胃炎,一下又疼一下又不疼,吃热性植物多了又疼,饿久了过几天又疼!烦啊!

胃垂

本病系胃位置降胃界低点髂嵴连线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病状并腹肌松弛体重减轻等体证

(病病理)现代医认胃垂种功能性疾病乃由于胃平滑肌或韧带松弛所致患者期劳累脑渡疲劳强烈神经刺激情绪波断作用于脑皮层使皮层皮层枢功能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逆使胃紧张力减弱蠕缓慢机能减退少数患者胃肠蠕亢进食物胃内停留间较短营养物质易吸收消化功能低故渐消瘦导致胃垂其内脏垂

引起胃垂原先两种

1.先性 见于力型体形者身体素若胸廓狭皮肤苍白皮脂肪菲薄或肌肉营养良第十肋游离等先性胃垂患者并发其内脏(肾、肝、脾、横结肠、宫等内脏垂)所叫全内脏垂

2.性 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或病初愈;其消化系统疾病并发症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妇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期咳嗽、闷气、界移等均引起胃垂

祖医虽胃垂病名记载认症乃气足气虚陷所致脾胃本气血化源胃主受纳降顺;脾主运化升两者纳运升降互相配合肺作用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维持机体功能

由于禀赋足机体素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导致脾胃运化失升降失调脾气升反陷则导致胃垂其脏器垂

(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食欲减退顽固性腹胀食症状尤突经嗳气止左腹坠压迫且于食或行走加重平卧减轻便秘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现胃部闷痛、隐痛剧烈疼痛比较少见患者食欲明显降低并畏食、厌食表现

2.全身症状 表现逐渐消瘦伴眩晕、乏力、悸、失眠、梦等症状

3.体征 患者身体瘦皮脂肪缺乏肌张力低直立腹凹陷腹膨隆明显振水音腹肌松弛左腹触压明显疼痛少数患者见肢体关节松弛

4.X线检查 X线观察般见胃位置降、紧张力低蠕波稀疏滞留物较胃由膨型变袋形或其胃形

胃垂诊断标准般胃距髂嵴连线4厘米视按垂程度轻、、重三度58厘米轻度垂;9十二厘米度垂十三厘米重度垂

根据病史消化系统典型症状及全身情况结合体征预X线检查其诊断并难根据X线钡餐透视与摄片与吸收良综合征、恶病质、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相鉴别

(辩证论治) 胃垂乃脾胃失其足气虚陷所致治疗温健脾益气升举原则

(基本手)

1.推揉背俞健脾 单掌或掌根交替推颤双拇指重叠顶推叠掌行拢揉双掌快速交替推搓背部膀胱经内侧线肠俞至膈俞段主要穴位顶推应重点刺激手自左侧主反复操作约十钟

2.压推三穴提胃 单肘按压三焦俞保持压力前提缓慢推至脾俞热轻轻抬起再重复作

3.揉压肾俞固本 双掌根同揉挤、按压双侧肾俞亦左右拨

4.推颤腹部益气 两手掌自右腹交替推、颤至左腹两手指揉拨肾区捧拢腹肌向推颤;单手指左右轻拨腹直肌自;叠掌行揉左侧腹部胃经路线掌根揉关元拇指揉脘单指压颤膻穴等;手应反复操作约8钟

5.牵拉肢体升举 双拇指拿患者双合谷或双行间令患者肢体屈曲待肢体伸展加外力牵拉抖患者应配合深呼吸反复十;平复揉孔、足三按压公孙

6.症处理手 若患者伴左腹坠疼按压肠俞、脘、重压粱丘;腹泻者采用掌搓八缪;便秘严重侧指敲击结肠部位;腹胀严重者握拿背肌;食欲振、消化良者加捏脊;失眠者同按压双神门交替压两侧枕骨缘;合并肾垂者采用摩百按揉关元、擦搓、揉涌泉穴

附胃垂医疗体操

1.腹式呼吸举腿

(1)两腿交替抬举配合腹式呼吸两腿交替伸直抬举90度停片刻放反复数

(2)两腿齐抬举配合腹式呼吸双腿伸直齐抬举至限度稍停片刻放反复数

2双足空蹬车屈膝曲髋空作蹬自行车作1~2钟

3.双手抱膝屈腰双腿举至90度屈膝两手抱膝屈髓抬髋使腰部屈曲复原休息片刻反复数

4.仰卧起坐收腹双肢伸直靠紧两手十指枕部交叉腹直肌用力收缩同身抬起坐立再慢慢躺原休息片刻并逐渐增加其数

5收腹抬臀缩肛屈膝抬臀足蹬床面收腹抬臀肛门紧缩停半钟臀部着床腹肌放松休息片刻复作数

6.静卧双掌摩腹双掌紧贴腹部循顺针向掌揉全腹部(自腹起经右腹向横腹转向左侧向至左部循环全腹部)连续摩揉10至20遍

注意:医疗体操利于巩固疗效进食前内慎用

附2 肾垂医疗体操

第节腹式呼吸

口呼鼻吸呼收腹吸鼓腹

第二节仰卧半坐

拾起身至半卧位两臂前平举呼气躺吸气

第三节单抬腿

两腿伸直轮流抬高放

第四节挺胸

两肘支床面抬起胸肩部臀部

第五节转体

仰卧两臂侧平举轮流向侧转体同臂经体前摆至侧击掌

第六节双抬腿

两腿并拢伸直举垂直位呼气;放吸气

第七节半桥

两腿屈曲足踩床面抬起臀腰同收紧肛门吸气放呼气

第八节仰卧起坐

两臂举向侧掌向起坐尽量手抵足

第九节举腿侧倒

1两腿伸直举至面垂直;

2两腿并拢向左侧倒;

3原1:

4两腿并拢向右侧倒

第十节抬腿剪交

1两腿伸直拾起约30度左右;

2两腿伸直交叉右腿;

3两腿伸直同1;

4两腿伸直交叉左腿

第十节全桥

、两臂、两足撑抬起臀、胸及肩吸气放呼气

第十二节蹬自行车

两腿抬起交替屈伸模仿踏自行车作

说明:

1体力较差先练1至5节1至2周加6至8节酌情增加11、12节加9、10节

2每节重复1至2八拍逐步增加至3至4八拍

(附3)胃垂叩压诊检查

仰卧位患者饭屈膝仰卧医者立于其侧沿左锁骨线自叩诊胃部呈浊音肠曲呈鼓音胃内气体充盈胃部现鼓音肠曲鼓音相减弱两种同叩诊音界线即胃界沿叩诊线稍用力触压触及半圆形囊体用手拨明显移囊体低点即胃界叩压诊所胃界距髂嵴连线厘米数(横指)即胃垂实际度数

站立位患者、臀、足根紧贴墙壁(同)所结比仰卧位检查胃约低2至3厘米与站立胃自垂或腹肌松弛明显关系

检查于腹壁菲薄者准确率较高

胃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称胃垂胃垂程度且伴其内脏垂见于瘦体型者

(1)临床表现 胃垂主要表现:消瘦、乏力、胃部胀闷舒食手更甚腹部似物坠平卧减轻腹痛周期性及节律性呕吐、嗳气饱餐脐部见隆起腹部反凹陷腹部扪及强烈主脉搏X线胃肠钡餐检查帮助确诊

(2)治疗 包括

1) 饮食 少吃餐食平卧保证每摄入足够热量

2) 胃托 安置胃托

3) 锻炼 加强腹部肌肉锻炼每坚持做仰卧起坐增强腹肌张力

4) 症治疗 ①每餐前皮注射规胰岛素4-8单位;或用甲苯磺丁脲05克每3饮前半明服用促食欲②苯丙酸诺龙25毫克肌内注射每周2

5) 药 补益气丸或补益气汤

6) 外敷 五倍10克蓖麻仁克捣烂纱布包裹敷贴脐区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临床诊断以X线、钡餐透视、B超检查为主,可以确诊。目录症状体征 病因病理 概述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临床诊断 辅助检查 胃下垂鉴别诊断 胃下垂的自我养护 并发症 治疗 疗效标准 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 中医辩证特色疗法 疏肝和胃 化痰解郁 清肝解郁 利胆消食 调肝化瘀针灸理疗 芒针 电针 头针 体针 穴位埋植 穴位注射预防保健 少食多餐 细嚼慢咽 食物细软 营养均衡 减少刺激 防止便秘 动静相宜 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食疗调治胃下垂 猪肚黄芪汤 猪脾枣米粥 莲子山药粥症状体征病因病理 概述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辅助检查胃下垂鉴别诊断胃下垂的自我养护并发症治疗 疗效标准 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 中医辩证特色疗法 疏肝和胃 化痰解郁 清肝解郁 利胆消食 调肝化瘀针灸理疗 芒针 电针 头针 体针 穴位埋植 穴位注射预防保健 少食多餐 细嚼慢咽 食物细软 营养均衡 减少刺激 防止便秘 动静相宜 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食疗调治胃下垂 猪肚黄芪汤 猪脾枣米粥 莲子山药粥   胃的结构示意图编辑本段症状体征  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以出现如下症状: 1、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2、腹痛: 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3、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4、便秘 :便秘多为顽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5、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 6、体检:可见瘦长体型,上腹部压痛点因立卧位变动而不固定,有时用冲击触诊法,或患者急速变换体位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上腹部易扪到主动脉搏动,常同时伴有肝下垂、肾下垂及结肠下垂的体征。 编辑本段病因病理概述  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发病原因  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3个因素: 1、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 2、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 3、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 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发病机制  由于病因及原发性疾病和体质的不同,其肌力低下的程度、韧带松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异,其下垂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无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脏器下垂,其悬吊、固定脏器的组织韧带全部为低张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卧少动者,往往是腹肌张力下降,膈肌悬吊力不足和胃肝韧带松弛为主,常不合并全身脏器下垂。 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以及饮水超声波试验,X线检查表现较易确诊。胃下垂的程度一般以小弯切迹低于两髂嵴连线水平1~5cm为轻度,6~10cm为中度,11cm以上为重度。 编辑本段辅助检查  1、上腹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某些患者触诊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也有少数下垂明显者同时有肝、右肾及结肠下垂征象。 2、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可见:  (1)胃体明显向下、向左移位,重者几乎完全位于脊柱中线的左侧。 (2)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 (3)无张力型胃其胃体呈垂直方向,体部较底部宽大,胃窦部低于幽门水平以下,蠕动无力,紧张力减退,钡餐滞留,6h后仍有1/4~1/3残留胃内。 (4)十二指肠壶腹部受牵引,拉长,其上角尖锐,十二指肠第二部常位于幽门管后面,即向左偏移。 (5)十二指肠第3段可因肠系膜动脉压迫而呈十二指肠壅滞。 3、饮水超声波检查 饮水后测知胃下缘移入盆腔内。 编辑本段胃下垂鉴别诊断  胃下垂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与急性胃扩张鉴别 急性胃扩张常发生于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后数小时至一两天内或饱餐后不久出现,患者感上腹胀满或持续性胀痛,继而出现呕吐,主要为胃内容物,量小,但发作频繁,虽吐而腹胀不减,患者可迅速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X线腹部平片可见扩大的胃饱和致密的食物残渣阴影,服少量的钡剂可见扩张的胃型。询问病史有助鉴别。 2胃潴留 功能性胃潴留多由于胃张力缺乏所致。此外,胃部或其他腹部手术引起的胃运动障碍,中枢神经系疾病、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以及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均可引起本病。尿毒症、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全身或腹腔内感染、剧烈疼痛、严重贫血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也可致本病。呕吐为本病的主要表现。日夜均可发生。呕吐物常为宿食,一般不含胆汁,上腹饱胀和疼痛亦多见。如有呕吐宿食,空腹时腹部有振水音,即提示胃潴留。进食4h后,仍可从胃反出或自胃腔内抽出食物则可获证实。胃肠钡餐检查时,钡剂在4h后的存留50%,或6h后仍未排空,均为本症之佐证。 本病应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胃癌、胃扩张、幽门梗阻等病相鉴别。 编辑本段胃下垂的自我养护  患者主要感觉食欲不振 ,食量减少 ,腹部胀满 ,嗳气 ,小腹坠胀 ,心窝部沉重不适及大便秘结等症 ,也有便稀或便次多者。同时伴有精神不振 ,倦怠无力 ,头昏失眠等症状。如作 X线钡餐透视可见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在骼嵴连线以下 ,胃的形态呈无力型。 治疗胃下垂 ,重要的是自我保养。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这是根治本病关键。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既可锻炼腹肌 ,增强体质 ,又能使胃肠道分泌和蠕动增强 ,促进食欲 ,改善消化及吸收过程。运动项目及锻炼次数和时间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饭前散步,或早晨跑步 ,练单杠,仰卧起坐等 ,以不感到紧张和过分疲劳为宜。每次锻炼后感到精神振奋 ,食欲增加 ,睡眠香甜 ,说明运动量是适当的 ,否则 ,说明运动量过大 ,必须及时调整。 胃下垂患者饮食调养方面要定时定量 ,少食多餐。每天 3- 5餐 ,每次吃七八成饱 ,要细嚼慢咽。要节制生冷食物 ,特别是冷水、凉菜、生菜、生食等。在炒菜做汤时 ,要加些葱、姜、肉桂、小茴香、胡椒粉等调料。胃下垂患者因受摄入量和食物种类的限制 ,容易缺乏营养。所以膳食要富于蛋白质且容易消化。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油炸、油煎的肉类 ,以及腊肉、鱼干、粘糕、韭菜等。 胃下垂患者可做以下胃下垂治疗操。 第 1节 :枕上枕头 ,两腿弯曲 ,足跟尽量靠近臀部 ,腹部尽量挺起呈半桥形 ,维持一定的时间 ,然后还原。做 3- 5分钟。 第 2节 :两腿并拢 ,直腿举起 ,在离床 20— 30厘米处停止不动 10秒钟 ,然后还原。再做第 2次。 第 3节 :两腿并拢 ,直腿举起 ,在离床 20- 30厘米处停住 ,再慢慢向两侧来回摆动。 第 4节 :俯卧 ,体后屈。 第 5节 :仰卧 ,两臂前举到腹 ,坐起 ,下体成坐位后还原成仰卧。 此疗法需从小运动量做起 ,最好安排在晚饭后的 1- 2小时内进行 ,每次锻炼 20- 30分钟。动作节奏以中速或慢速为宜 ,呼吸要均匀、协调。 编辑本段并发症  病程较长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或贫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头昏、头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状,少数甚至出现忧郁症的症状。 严重者同时伴有肝、脾、肾、横结肠等下垂则称为内脏下垂。 编辑本段治疗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至正常位置。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4厘米以上。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1厘米以上;或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但x线复查未见改变。 无效: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体征无改变。 西医治疗  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参照慢性胃炎治疗。 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供给吗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复安5-10mg,每天3次。 合并便秘者首选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每天3次。 试用ATP治疗,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时肌注,每次20mg,每日2次,25日为1疗程,间隔5天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必要时放置胃托。 编辑本段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  耳针:选用毫针柄,在耳壳“胃肠区”按压,寻找敏感点,在此点上加压2-3分钟,每日1次。 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 气功:卧位呼吸法:患者取仰卧位,臀部适当垫高或将床脚垫高5厘米,先吸再呼,停闭,重复进行;吸气时行舐上腭,默念字句的第1个字,呼气时落舌,默念第2个字,停闭时舌不动,默念其余的字,默念字句可为“胃上升”、“胃体上升”等。 中医辩证特色疗法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下缘达盆腔 ,胃小弯切角迹低于髂嵴连线。主症为腹胀 ,食后加重 ,平卧减轻 ,伴恶心、纳差、上腹痛、便秘或腹泻等。临床上有很多医生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 ,常有滞脾壅胃之弊。笔者从肝论治 ,多获佳效 ,归为五法 ,简述如下。 疏肝和胃  该法多用于木郁土壅 ,纳腐不力 ,胃下垂伴食后为甚 ,胃脘胀满连胁 ,嗳气频作 ,得矢气稍适 ,或恶心欲呕 ,口苦泛酸 ,大便不畅 ,诸症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 ,舌质淡 ,苔薄白 ,脉弦细。治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白芍、川楝子、郁金、木香、砂仁、枳壳、党参、茯苓、白术、川芎、香附。 化痰解郁  该法多用于脾胃气虚 ,水湿不运 ,聚而为痰 ;或湿邪久羁 ,更伤脾胃。症见胃下垂 ,伴脘闷胁胀 ,肢体倦怠 ,不思饮食 ,呕恶嗳气 ,或喉中有物梗塞 ,大便稀溏或不爽 ,舌苔白腻 ,脉弦滑。治用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加减 :半夏、厚朴、枳实、茯苓、苏叶、陈皮、竹茹、白术、白芥子、香附、党参、苡仁、郁金、泽兰。 清肝解郁  该法多用于气郁化火、热结胃腑 ,或久病耗阴 ,或过用辛燥 ,胃失润降。症见胃下垂 ,伴脘胀胁痛 ,胃脘嘈杂 ,或胃部灼痛 ,痛无定日时 ,嗳苦泛酸 ,咽干口燥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或少津 ,脉弦细或细数。治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薄荷、香附、黄连、郁金、黄芩、茯苓、沙参、石斛。 利胆消食  该法多用于因饮食不节或失宜 ,多纳腐熟之功失常者。“胆木赖胃土之降” ,胃失和降则胆失疏泄 ,气机斡旋受阻 ,不能升清降浊 ,清浊相干。症见胃下垂伴脘闷胀痛 ,不思饮食 ,稍进食则饱胀不适 ,嗳气频作 ,或嗳腐吐酸 ,大便不爽 ,舌苔厚腻 ,脉滑或沉细。治用保和丸、半夏泻心汤加减 :神曲、麦芽、茯苓、半夏、莱菔子、木香、香附、郁金、黄连、枳实、山楂、大黄。 调肝化瘀  该法多用于慢性病伴胃下垂 ,或胃下垂病程长者。此时胃络失养 ,气血运行不畅 ,郁而产生气滞 ,久病入血而为血瘀 ,致清浊相干 ,通降失和 ,清阳下陷 ,升举无能 ,常伴见脘胀连胁 ,上腹痛有定处 ,拒按欲呕 ,面色苍黄 ,身体消瘦 ,体倦乏力 ,头晕心悸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舌苔薄白或腻 ,脉细沉或涩。治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白芍、枳实、桃仁、红花、泽兰、丹参、香附、郁金、川楝子、生地、云苓、甘草。 编辑本段针灸理疗芒针  (1)取穴 主穴:巨阙、剑突下1寸。 配穴:承满(右)、鸠尾。 (2)治法 仅取常用二穴,如主穴无效,则改用配穴。每次仅取一穴。选28~32号7~8寸长之芒针。患者平卧,放松腹肌,调匀呼吸。巨阙穴刺法:针尖快速入皮,使针体沿皮下直剌至左侧脐旁肓俞穴处。然后,手提针柄与皮肤呈45°角慢慢上提,以术者感到针尖沉重,患者感到脐周与下腹部有上提感为佳。如无此针感,宜出针重新进针,或在剑突下1寸处进针。提针速度宜慢,第一次要求20分钟,以后可缩短为3分钟。剑突下1寸刺法:以28号8寸毫针,迅速入皮,与皮肤30°角沿皮下刺至脐左侧05寸处,待出现上述针感后,改为15度角,不作捻转,缓慢提针40分钟,出针前行抖动手法10~15次。针后均平卧2小时。 右承满穴刺法:28号7寸芒针成45度角速刺至皮下,直透针至左侧天枢穴。待有沉胀感,先大幅度捻转7~8次,然后再向同一方向捻转,使针滞住。边退针,边提拉。病人有上腹部空虚、胃向上蠕动感。此时医者可用手压下腹部,往上推胃下极。退针时宜慢,每隔5分钟将滞针松开,退出全程之1/3,再向同一方向捻转,使针滞住。如此,共分3次,将针退出,共提退15分钟。最后,将针柄提起成90度角,抖针7~8次后,出针。用胶布在髂脊连线前后固定。嘱病人仰卧30分钟,再向右侧卧20分钟,最后复原位躺2~3小时。每周1次,共治3次。一般不超过10次。鸠尾穴刺法:先令患者卧于硬板床上,在脐左下方相当于胃下弯部位找到压痛明显处,作为止针点。以32号8寸芒针,从鸠尾穴速刺进针,沿皮下边捻针,边进针,直达止针点。之后,右手持针作逆时针方向捻转,当针柄沉涩感时,将针缓缓退出,须使针下始终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同时,左手虎口托住胃下极,用力缓慢上推。患者可有胃上升感,当提至离皮下约2毫米时,将针再作逆时针方向捻转,左手拇指按压住针尖,右手将针垂直抖提3~5次出针,针刺提退过程约10~15分钟。针后平卧3小时。20天左右治1次,3次为一疗程。 (3)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主要症状消失,钡餐透视检查,胃下极回到正常部位;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钡餐透视检查,胃下极较原上提3毫米以上;有效:主症好转,胃下极较原来有所上提;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以上法共治1047例,按上述或类似标准评定:痊愈402例(384%),显效231例(221%),有效428例(408%),无效86例(82%)。总有效率为918%。 电针  (1)取穴 主穴:中脘、胃上、提胃、气海。 配穴:足三里、内关、脾俞。 胃上穴位置:下脘穴旁开4寸。 提胃穴位置:中脘穴旁开4寸。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选2~3次,年老体弱者加足三里、脾俞,恶心呕吐加内关。气海穴直刺1~15寸,中脘、胃上、提胃均向下呈45度角斜刺15~2寸。接通间动电疗机,负极接中脘穴,正极分5叉,分别接双胃上、双提胃及气海,用疏密波,通电量以病人腹肌出现收缩和能耐受为宜,每次约持续刺激20~30分钟。如无间动电疗仪,可用一般市售电针仪,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为加强疗效,可用维生素B12100微克(1毫升)或苯丙酸诺龙1/3支(25毫克/1毫升),穴位注射足三里(上述系每穴用量)。电针每日1次,穴位注射可隔日1次。电针12次为1疗程(穴位注射6次),疗程间隔3~7日。 (3)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症状消失,X线钡餐透视,胃角切迹回复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胃角切迹较治前上升≥2毫米;有效:症状减轻,胃角切迹较治前上升,但<2毫米;无效:治疗前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按上法治疗251例,痊愈75例(299%),显效86例(343%),有效46例(183%),无效44例(175%),总有效率为825%。 头针  (1)取穴 主穴:胃区。 配穴:足三里、中脘(均为体穴)。 (2)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28号15寸毫针从发际快速刺入,沿皮下或肌层捻转进针2毫米,持续捻转3分钟,捻转频率为200次/分左右,留针15~30分钟,每隔5~10分钟以同样手法运针1次,每日针1次,配穴隔日1次,2穴均取,针刺得气后施补法。12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3)疗效评价 共治158例,结果痊愈13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 体针  (1)取穴 主穴:建里、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胃上、提胃。 配穴:上脘、内关、梁门、公孙、脾俞、胃俞。 (2)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配穴2~3穴。腹部穴采取仰卧位。建里穴宜双针同时刺入,进针直至得气,天枢穴用4寸毫针,针尖呈15度角向脐下之气海穴方向斜刺,捻转进针。所有腹部穴位,一律采用由浅至深的三刺法:一刺法是针刺入5分左右,施雀啄术,促进经气流动,直至针下得气,然后再将针刺至8分左右,用同样手法,促使酸胀感强烈,并向上、下腹部扩散,然后三刺至所需深度(一般刺至12~15寸),手法同前,患者觉胃体有酸胀紧缩之感,再向左或右同一方向捻转3~4下,稍停半分钟,再捻转1次,针感强烈后出针。针背部穴时,患者俯卧,针尖斜向椎间孔方向进针1~15寸,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四肢穴直刺,用补法,亦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后平卧1~2小时。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3)疗效评价 体针法共治485例,其中痊愈181例(374%),显效149例(307%),有效133例(274%),无效22例(45%),总有效率为955%。 穴位埋植  (1)取穴 主穴:分2组。1、左肩井、脾俞、胃俞;2、右肩井、胃上透神阙、中脘。 配穴:气海、足三里、关元。 (2)治法 一般仅用主穴,每次一组,两组交替。疗效不显时可加配穴。均采用注线法,以0/2或0号肠线,预先剪成2~25毫米长,穿入12号腰穿针内。刺入穴内,至得气后,注入肠线。注意,肩井穴不可太深,以防损伤肺尖,造成气胸。透穴时,肠线长度不够,宜作接力注线,或改用大号三角皮肤缝合针穿线。注线完毕,将针孔用小块消毒敷料覆盖。10~15天1次。 (3)疗效评价 共治疗98例,结果痊愈29例,显效28例,有效3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9%。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脾俞、肾俞、足三里、中脘。 配穴:提胃。 (2)治法 胃下垂2~4厘米者,选主穴,用维生素B1100毫克加10%葡萄糖至7毫升,每穴注入1毫升(主穴双侧均取)。胃下垂45~6厘米者,用维生素B1100毫克加胎盘组织液至9毫升,取主穴加配穴(均双侧),每穴注入1毫升。采用快速进行,得气后速推药。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3)疗效评价 共治46例,显效3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 编辑本段预防保健少食多餐  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面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进餐的类别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经济条件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几块饼干作为正餐的补充。 细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蠕动缓慢,如果狼吞虎咽那吃下去的食物就会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对食物的咀嚼过程还会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动,增强胃壁张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对缓慢些,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食物细软  若食物干硬或质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蚕豆等,进入胃内不易消化,还可能损伤胃粘膜而促进胃炎发生率增高。因此,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应以软饭为佳,如面条要煮透煮软,少吃又厚又硬的夹生面条;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应注意的是,鱼肉不可过熟,因为鱼肉在半生不熟时最嫩和易消化,对胃的负担最小。 营养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体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产生机体营养失衡,故较正常人更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础上力求使膳食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在胃内排空最慢,若食脂过多,就会使得本已排空不畅的胃承受压力增加,加重食物潴留,故而要适当限制。而蛋白质食物应略有增加,如鸡肉、鱼肉、瘦猪肉、半熟鸡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将其做得细软些并不会影响消化吸收。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增加体力和肌力,缓解易疲劳等症状,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进胃壁张力提高,蠕动增强。 减少刺激  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影响病情改善,故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侗少量饮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于减缓胃下垂的发生与发展。 防止便秘  胃下垂患者的胃肠蠕功往往都比较缓慢,若饮食不当或饮水不足则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又会加重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后者可促进胃肠蠕动,使粪便变得松软润滑,防止便秘发生。如清晨喝杯淡盐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缓解和消除便秘。 动静相宜  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因体力和肌力增强而增强胃张力,胃蠕动,改善症状。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分钟的休息,因为餐后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餐前散步餐后卧是治疗胃下垂最好的方式。 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  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饭后不宜散步。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坚持治疗、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对体瘦者,应增加营养。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预防该病,还必须保持乐观情绪。也可采用简便易学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编辑本段食疗调治胃下垂  确诊患有胃下垂后,可采用下列食疗方调理: 猪肚黄芪汤  [材料] 猪肚1只,黄芪200克,陈皮30克。 [做法] 将猪肚去脂膜,洗净,黄芪、陈皮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加水文火炖至猪肚熟,再加适量调味品,趁热食肚饮汤,分4次2天食完。5只猪肚为一疗程。 [功效] 黄芪为补气要药,李时珍称其为“补药之长”,尤其善于益气升阳,治疗各种脏器下垂;陈皮理气健脾,和中消滞;《随息居饮食谱》说猪肚能“补胃,益气”。猪肚黄芪汤可补中气,健脾胃,行气滞,止疼痛,对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胃下垂,颇有效验。 猪脾枣米粥  [材料] 猪脾2具,大枣10枚,粳米100克。 [做法] 将猪脾洗净切片,锅中微炒,加入大枣、粳米添水煮粥,可酌加白糖调味,空腹服食,每日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 猪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枣和胃养脾,益气安中:粳米补胃气,充胃津。共煮为粥对胃下垂引起的形体消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确有康复保健之效。 莲子山药粥  [材料] 猪肚1只,莲子、山药各50克,糯米100克。 [做法] 将猪肚去除脂膜,洗净切碎,莲子、山药捣碎,和糯米同放锅内,加水文火煮粥,早晚2次食完,隔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功效] 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山药、莲子、糯米补中益气而养胃阴。脾胃得补,则中气健旺,下垂的脏器即可回复。

腹部减肥四部曲(图解)

我的腹部减肥四部曲使我原来鼓鼓的小肚子现在变得平平坦坦,朋友说我是“超级减肥成功王”。您不妨试一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第一步:平躺在床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背部贴在床上,双腿微曲,然后头往左侧转动,同时双腿往右移动,接着头往右侧转动,双腿往左移动。重复做十次。

第二步:平躺在床上,双手交叉放在脑后,双腿微曲,然后双手抱头坐起,头靠近膝盖,就像我们做的“仰卧起坐”。重复做十次。

第三步:平躺在床上,双手交叉放在脑后,两腿做骑自行车的动作,依次往前蹬十次,然后往后蹬十次。

第四步:平躺在床上,伸直双腿,两手在腹部肚脐处轻轻地由外往里按摩,然后再由里往外按摩,时间可以久一点。

第四步做完了,你会感到很舒服,就静静地躺一会吧。这就是我的腹部减肥四部曲,您也可以试一试。我自己摸索的减肥方法的特色就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做一做,运动量不大,所用时间又不多。

1、站立,双脚距离同肩宽,双手叉腰,转动腰部,左右各9次,然后反复,共36次

2、仰卧,松开腰带,全身放松,双手捏紧腰部3秒钟,然后松开,反复18次

3、右手掌心贴在腹部,左手掌心贴在手背上,两手同时用力顺时针方向揉按腹部,共36圈

4、弓步,双手握拳,左右胳膊向前轮换抢圈,共计36圈

5、坐或站,用手在肩部、上肢、腹部、腰、臀部等进行拍打、捏拿等,持续10秒

6、右手扶树或墙,左脚站着不动,右脚向前踢18次,再换左手右脚,做相同动作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你可能属于胃炎的表现。引起的原因可能与饮食不规律以前的胃酸分泌过多及幽门螺旋菌感染有关系。同时与精神紧张,思想压力过大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意见建议:

建议你服用奥美拉唑,胃舒平,阿莫西林,莫沙比利,多虑平进行积极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规律,放开思想,保持乐观的心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运动锻炼。祝你早日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43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