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简介

夹脊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脊柱附近的部位·夹脊 5 经外奇穴·夹脊 51 拼音 52 代号 53 出处 54 夹脊穴的别名 55 夹脊穴的定位 56 夹脊穴取穴方法 57 夹脊穴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夹脊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夹脊穴主治病证 510 夹脊穴的配伍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特效 513 文献摘要 514 夹脊穴研究进展 5141 调节植物神经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5142 夹脊的镇痛作用 5143 对反流性胃炎的影响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夹脊 1 拼音

jiá jǐ

2 英文参考

jiájǐ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B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jiájǐ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B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夹脊:1指脊柱附近的部位;2针灸穴位。

4 脊柱附近的部位·夹脊

夹脊指脊柱附近的部位[1]。古人认为,其位置既不在表,亦不在里,属半表半里,为温疫之邪所居留之处[1]。《温疫论》上卷:“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之处是也。”

5 经外奇穴·夹脊

夹脊(jiájǐ EXB2)为经外奇穴名[2][3]。亦称华佗穴、华佗夹脊、佗脊、脊旁等[4]。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2]。夹脊穴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二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5]。

51 拼音

jiájǐ

52 代号

EXB2

53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夹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54 夹脊穴的别名

华佗夹脊(《中国针灸学》)

华佗穴(《针灸学简编》)

佗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脊旁(《针灸学简编》(第二版))

55 夹脊穴的定位

夹脊穴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2][5]。

夹脊穴位于脊柱区,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3]。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痛也。”《华佗别传》:“又有人病脚躄不能行,……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匀调如引绳也。”即指脊椎旁05寸处为穴位[4]。近代诸书多同此说[4]。即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共34穴[4]。亦有以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1寸为穴者,计48穴(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4]。

经外奇穴——夹脊的位置

夹脊穴的位置

56 夹脊穴取穴方法

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俯卧位,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相应腧穴[6]。

快速取穴: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向下推共有17个椎体,旁开半横指处即是夹脊穴[7]。

57 夹脊穴穴位解剖

夹脊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肌浅层(斜方肌、菱形肌、胸腰筋膜、后锯肌)→背肌深层(竖脊肌)[5]。

572 穴区神经、血管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腰动脉分布[5]。

58 夹脊穴的功效与作用

夹脊穴有调节脏腹机能的作用。

夹脊穴位于脊柱旁,取之可用于治疗全身疾病,尤以小儿捏脊疗法治疗儿科疾病效果为佳。

59 夹脊穴主治病证

夹脊穴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二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5]。

夹脊穴主治咳嗽、喘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神志病及一切慢性疾患、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

夹脊穴主治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

胸1~4夹脊:治疗肺脏及上肢疾病[6]。

胸4~7夹脊:治疗心脏疾病[6]。

胸7~10夹脊:治疗肝胆疾病[6]。

胸10~12夹脊:治疗脾胃疾病[6]。

腰1~2夹脊:治疗肾脏疾病[6]。

腰3~5夹脊:治疗腰,骶,膀胱,大、小肠,子宫及下肢疾病[6]。

510 夹脊穴的配伍

选穴和配穴可根据经脉的分布、神经根和节段的分布、腧穴的压痛、反应点等,每次宜选择其中2~4个腧穴[6]。

胸1~4夹脊配大椎、肺俞、天宗,治肩背部疼痛[6]。

胸4~7夹脊配心俞、内关,治心痛彻背[6]。

胸8~腰2夹脊配胆俞、肾俞、三阳络、阳陵泉,治胸胁痛[6]。

腰3~5夹脊配关元、膀胱俞、环跳、足三里,治下肢麻痹[6]。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5]。

一般斜刺05~10寸[3]。

向内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胸腹部放散[6]。

注意:因本穴深部有脊髓和胸腹腔脏器,故针刺时应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且出现麻胀感应立即停止进针。

5112 灸法

可灸[5][6]。

512 特效

经常捏脊穴,可强身健体,消除疲劳[7]。

夹脊穴分布在脊柱两侧,数量多,部位长,多用刮痧法治疗疾病[7]。

513 文献摘要

《后汉书》:华佗别传曰,有人病脚蹙不能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分),从邪不相当。言灸此各七壮,灸创愈即行也。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匀如引绳。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主治神经衰弱、肺结核、支气管炎、虚弱羸瘦。

《针灸经外奇 谱》:主治风湿性脊柱炎、腰背酸痛。

514 夹脊穴研究进展 5141 调节植物神经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据报道,从古代文献中已证实夹脊能治疗相应脏腑的病变。现代研究论为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故采用该穴治疗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关的一些病:①治疗血管性头痛;②肢端感觉异常症;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④中风(中经络);⑤红斑性肢痛症;⑥高血压等。收到良好效果。其机理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作用,调节了血管功能,改善了血液循环。

针刺夹脊等能调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IgA、IgG、C反应蛋白,以及微血管形态、流态和总积分值,提示本疗法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5142 夹脊的镇痛作用

电针腰3~5夹脊能提高脊髓中5HT、5羟吲哚乙酸的含量,降低脊髓中NA、DA的含量,起到镇痛作用[6]。

5143 对反流性胃炎的影响

药线点灸是流传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它是用苎麻线经中药炮制后点燃,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一、药线点灸疗法的材料

药线点灸疗法的材料是药线,是用苎麻搓成并经过贵重药物溶液浸泡加工制成的。药线每条长30cm,每10条扎成1束。大小分为3种:一号药线直径为lmm,适用于灼灸皮肤较厚处的穴位与治疗癣类疾病,以及在冬季使用;二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适用于各种病症;三号药线直径为0.25mm,适用于灼灸皮肤较薄处的穴位及小儿灸治。凡备用的药线宜用瓶装,并严密加盖,放置阴暗干燥处,不能放在高温或靠近火炉的地方,也不宜让阳光曝晒或强光照射,同时应防止受潮发霉,以免影响疗效。

二、药线点灸常用腧穴

药线点灸腧穴除传统的中医针灸腧穴外,尚有一部分特殊腧穴,现简述如下:

1.梅花穴根据局部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呈梅花形,故名梅花穴。适用于治疗外科及内脏肿块性疾病。

2葵花穴根据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及病陨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呈葵花形,故名葵花穴。适用于冶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3莲花穴根据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及病员部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呈莲花形,故名莲花穴。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4.结顶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

5.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6.长子穴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7.脐周四穴以神阙(脐中)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右各取1穴,共4穴。配套应用,治胃肠病变。

8.关常穴即取各关节部常用穴位,如膝关节部的膝眼(犊鼻)等。

9.下迎香穴于迎香与巨髎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10.启闭穴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边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边线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取穴。

11.鼻通穴于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

12.新设穴风池穴直下,第4颈椎旁开约3.3cm,斜方肌外侧凹陷处取穴。

13.下关元穴于脐下3.5寸,关元穴下0.5寸处取穴。

14.膀胱3穴于尿液潴留而隆起之膀胱上缘取左、中、右3穴。主治尿潴留。

15.止吐穴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16.外鱼际穴于第1掌骨上当翘起拇指时显示出的凹陷处取穴。

17.食背穴于手背,当食指本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18.食魁穴于手背,当食指次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19.中背穴于手背,当中指本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20无魁穴于手背,当无名指次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21.拇宣穴于两手拇指尖端,距指甲约O.5寸处取穴。

22外劳宫穴于手背,与劳宫穴相对处取穴。

23肩前穴垂臂,于腋前皱襞顶端与肩腢穴连线的中点取穴。

24.十六路总火穴是治疗夹色症危重患者的一组特定穴位。

这些穴位包括攒竹、头维、风池、『中冲、足三里,除此之外还有1翼唇穴:于鼻翼至上唇垂直连线中点处取穴;2背八穴:从风门至大肠俞连线平分为5等分,两等分交界处取1穴,每边4穴,共8穴;3甲角穴:于拇趾指甲外侧旁开赤白肉际处取穴,左右各1穴;4肘凹穴:于肘后鹰头后方凹陷处取穴。

25上长强穴于长强穴上方凹陷中央处取穴。

26趾背穴于足拇趾本节背侧关节处取穴。

27.燕口穴于两拇指相对,指尖处取穴。

28.臂肌穴 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中央处取穴。

29东风穴正当颏三角之颌下淋巴结肿胀处取穴。

三、药线点灸取穴原则

药线点灸取穴原则为「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具体包括:

1凡畏寒发冷的疾患,选取手部穴位为主;

2凡发热体温升高的疾患,选取背部穴位为主;

3凡痿废瘫痪诸症,选取该痿废瘫痪之肌肉处的穴位为主;

4凡痛症,选取痛处及邻近穴位为主;

5凡麻木不仁症,选取该部位经络中央点为主;

6凡瘙痒诸症,取先痒部位的穴位为主;

7凡肿块取局部梅花穴;癣及皮疹类疾患取局部莲花或葵花穴。

四、药线点灸法

1持线食、拇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至2cm。

2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火(酒精灯、蜡烛等均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3施灸将有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一穴灸一壮。灸处可有轻微灼热感。

4疗程药线点灸疗法强调抓紧治疗时机,治早(及时治疗)、治小(小病、轻病早治)、治了(彻底治疗,不要中途而废)。至于疗程,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灵活掌握。1疗程长短:急性病疗程宜短,慢性病疗程宜长。2疗程间隔时间:顽固性慢性疾患间隔时间宜短一些,一般为2至3天。间隔期间病情继续好转,称为有后效应,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3注意巩固疗效:.一些慢性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症,肿块消失后,还需继续治疗一个疗程,以利于巩固疗效。

主治病症

凡临床各科属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等7个范畴的疾病,均可应用本法治疗。

注意事项

1.持线对着火端必须露出线头,以略长于拇指端即可,太长不便点火,太短易烧着指头。

2.必须掌握火候,施灸时以线头火星最旺时为点按良机。不要平按,要使珠火著穴。

3.施灸时,必须掌握「以轻应轻,以重对重」的原则。施灸时,火星接触穴位时间短者为轻,长者为重。因此,快速扣压,珠火接触穴位即灭为轻;缓慢扣压,珠火较长时间接触穴位为重。施灸手法的原则也可概括为「以快应轻,以慢对重。」轻即轻病,重则重症。

4.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痒感,不要用手抓破,以免感染。

5.灸前宜定好 ,一般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6.灸时点1次火灸1壮,再点再灸。

7.眼球及孕妇禁灸,寒热证慎用。

8.嘱咐病人配合治疗,如胃肠病患者不能一方面治疗,一方面饮食毫无节制。

[类别]心·心血管

[问题]冠心病

[倪海厦取穴]关元、巨阙、少府、涌泉、公孙

[问题]心脏肥大

[倪海厦取穴]巨阙、少府、神门、劳宫、关元、公孙、内关、天突

[问题]心脏痛

[倪海厦取穴]公孙、内关、巨阙、关元、天突、厉兑

[问题]心绞痛

[倪海厦取穴]厉兑、人中、十宣(放血)、涌泉、百会(放血)

[备注]人中向上斜刺

[问题]真心痛

[倪海厦取穴]巨阙、关元、天突、厉兑

[问题]心悸

[倪海厦取穴]神门、少府、关元

[问题]心律不齐

[倪海厦取穴]关元、太渊

[类别]肝·胆·少阳·厥阴

[问题]肝病

[倪海厦取穴]肝关、行间

[问题]肝炎

[倪海厦取穴]行间

[问题]肝硬化

[倪海厦取穴]肝俞、行间

[问题]肝硬化腹水

[倪海厦取穴]水分、水道、肝关

[问题]黄疸

[倪海厦取穴]脊中、行间

[问题]胆结石

[倪海厦取穴]肝俞、胆俞、胆石点

[备注]胆石点是阳陵泉正下约一寸处压痛点

[类别]脾·胃·消化·太阳·阳明

[问题]胃病胃痛

[倪海厦取穴]中脘(梅花灸;吐血时不可灸)、关元、天枢、公孙、内关

[问题]胃癌

[倪海厦取穴]膺窗、鱼际、足三里、天溪、痞根、地五会

[问题]肚子痛

[倪海厦取穴]三阴交、公孙、关元、中极、肠关

[问题]腹胀

[倪海厦取穴]水分(灸)、公孙、消积

[问题]胃酸过多

[倪海厦取穴]公孙、内关

[问题]消化不良

[倪海厦取穴]公孙、内关、腹通谷

[问题]呕吐

[倪海厦取穴]公孙、内关、中脘、胃俞

[问题]恶心反胃

[倪海厦取穴]中脘、公孙

[问题]下利_腹泻_水泻

[倪海厦取穴]天枢、大横、肠关、四满

[问题]便秘

[倪海厦取穴]支沟、照海

[问题]痔疮

[倪海厦取穴]长强、孔最、秩边、承山

[问题]便血

[倪海厦取穴]下髎

[问题]结直肠癌

[倪海厦取穴]痞根、消积

[备注]消积是奇穴

[问题]结核性肠炎(拉肚子)

[倪海厦取穴]神阙(灸)、温溜

[问题]盲肠炎_阑尾炎

[倪海厦取穴]阑尾、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肘尖(灸)

[问题]疝气

[倪海厦取穴]隐白、肝俞、大敦(对侧)、行间

[问题]水肿

[倪海厦取穴]水分、三阴交、地机、阴陵泉、水道

[类别]肺·呼吸·太阳

[问题]肺癌

[倪海厦取穴]中府、云门、孔最、公孙、内关

[备注]中府透云门

[问题]气喘

[倪海厦取穴]膻中、中府、云门、孔最、公孙、内关

[问题]咳嗽

[倪海厦取穴]太渊、灵墟、俞府、彧中

[问题]多痰

[倪海厦取穴]丰隆

[问题]一直有痰

[倪海厦取穴]丰隆

[问题]痰饮膈痛

[倪海厦取穴]丰隆

[问题]鼻子不通_鼻塞

[倪海厦取穴]迎香、合谷(对侧)、通天

[问题]喉哑失声、话太多

[倪海厦取穴]哑门

[备注]哑门禁灸

[问题]失声

[倪海厦取穴]哑门

[备注]哑门禁灸

[问题]胸中瘀血

[倪海厦取穴]巨骨

[问题]肺痨(肺结核)

[倪海厦取穴]肺俞、胆俞、膈俞

[备注]四花灸:艾灸双胆俞和双膈俞、艾灸双肺俞和双膏肓

[问题]肺积水_胸隔积水

[倪海厦取穴]膈俞、膻中、鸠尾、阳谷、后溪、照海、水分、水道、大包

[类别]肾·膀胱·泌尿生殖·太阳·少阴

[问题]肾虚

[倪海厦取穴]肾俞、京门、命门

[备注]此俞募治疗法治肾脏不分虚实

[问题]遗精

[倪海厦取穴]三阴交(灸)、横骨

[问题]前列腺肥大

[倪海厦取穴]阴陵泉、关元、足三里

[问题]阳强、阳挺

[倪海厦取穴]蠡沟、曲泉

[问题]阴茎痛、小腹痛

[倪海厦取穴]列缺、三阴交、次髎、大敦、行间

[问题]阴缩_睾丸缩入腹部

[倪海厦取穴]大赫、大敦、行间

[问题]生殖器病

[倪海厦取穴]大敦

[问题]阴痛

[倪海厦取穴]少府

[问题]小便不利

[倪海厦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大钟、阴包

[问题]小便痛

[倪海厦取穴]大敦、阴包

[问题]尿频

[倪海厦取穴]中极、关元、阴陵泉

[问题]尿失禁

[倪海厦取穴]阴陵泉

[问题]肾结石_腰酸腰痛

[倪海厦取穴]肾俞、京门、命门、肾石点

[备注]肾石点为交信和太溪之间压痛点

[类别]妇科·儿科

[问题]痛经

[倪海厦取穴]关元(灸)、中极(灸)、三阴交、血海

[问题]月经过少

[倪海厦取穴]血海

[备注]血海下一寸针

[问题]月经过多

[倪海厦取穴]隐白、行间

[问题]月经淋漓不止_崩漏

[倪海厦取穴]隐白、交信、行间

[问题]赤白带下

[倪海厦取穴]隐白、次髎、阴谷、大赫、白环俞

[问题]子宫肌瘤

[倪海厦取穴]下巨虚、地机、三阴交

[问题]子宫下垂_阴挺

[倪海厦取穴]交信、大敦

[问题]阴痉挛

[倪海厦取穴]大敦

[问题]阴痒

[倪海厦取穴]曲泉

[问题]阴痒

[倪海厦取穴]阴交(灸)

[问题]不孕症

[倪海厦取穴]关元(灸)、气冲、中极、上髎(灸)

[备注]多年不孕症,在三阴交至内踝一带放血

[问题]孕吐_妊娠呕吐恶阻

[倪海厦取穴]中脘、公孙

[问题]胎位不正

[倪海厦取穴]至阴

[问题]难产

[倪海厦取穴]支沟

[问题]胎盘不下

[倪海厦取穴]昆仑、太溪

[问题]产后恶漏

[倪海厦取穴]中都

[问题]退乳_断奶

[倪海厦取穴]陷谷、上巨虚

[问题]乳房疼痛

[倪海厦取穴]神封、内庭

[问题]乳房肿胀

[倪海厦取穴]上巨虚、内庭

[问题]乳炎、乳瘫

[倪海厦取穴]内庭

[问题]乳腺小叶增生

[倪海厦取穴]上巨虚、天溪、地五会

[问题]乳房囊性增生

[倪海厦取穴]上巨虚、天溪、地五会

[问题]乳房纤维瘤

[倪海厦取穴]天溪、地五会

[问题]乳腺癌

[倪海厦取穴]肩井、膺窗、鱼际、足三里、天溪、痞根、地五会

[类别]神志·失眠·神经

[问题]脑血栓(无昏迷)

[倪海厦取穴]百会

[问题]脑溢血(有昏迷)

[倪海厦取穴]百会

[问题]中风

[倪海厦取穴]百会、风府

[问题]中风_中经络

[倪海厦取穴]风市、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三阴交

[备注]阳陵泉透阴陵泉、悬钟透三阴交

[问题]中风_中脏腑

[倪海厦取穴]风市、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三阴交

[备注]阳陵泉透阴陵泉、悬钟透三阴交

[问题]半身不遂(偏瘫)

[倪海厦取穴]环跳、风市、阴市、悬钟

[问题]周期性瘫痪

[倪海厦取穴]风市、阴市

[问题]失眠

[倪海厦取穴]三毛(灸)、神门

[问题]见鬼

[倪海厦取穴]神门

[问题]癫狂、精神病

[倪海厦取穴]筋缩

[问题]癫痫

[倪海厦取穴]申脉(灸)、照海(灸)、鸠尾、百会、人中、涌泉

[问题]羊癫疯发作

[倪海厦取穴]申脉(灸)、照海(灸)、鸠尾、百会、人中、涌泉

[问题]外伤性癫痫

[倪海厦取穴]申脉(灸)、照海(灸)、鸠尾、人中、涌泉

[问题]脑震荡

[倪海厦取穴]然谷(放血)

[问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倪海厦取穴]心俞、肺俞、肝俞

[备注]先针后灸

[问题]痴呆

[倪海厦取穴]悬钟、痞根

[问题]肋间神经痛

[倪海厦取穴]肝关

[类别]伤痛外科·运动

[问题]颈痛_颈椎病

[倪海厦取穴]昆仑、后溪、申脉

[问题]头项强重

[倪海厦取穴]后溪、申脉、大杼、昆仑

[备注]亦可从风池开始沿膀胱经刮痧

[问题]脖子僵硬_项难回顾

[倪海厦取穴]后溪、申脉、天柱、大杼

[问题]落枕

[倪海厦取穴]手三里

[问题]肩痛不举_五十肩

[倪海厦取穴]偏历、条口、承山、曲池、二间

[问题]肩膀酸痛

[倪海厦取穴]肩中俞、肩外俞、曲池、肩井、足三里

[问题]肩胛痛

[倪海厦取穴]曲池、肩井、足三里

[问题]肩拉伤而肿或扭到

[倪海厦取穴]肩井、足三里

[问题]肩背痛

[倪海厦取穴]昆仑

[问题]肩背颈项痛

[倪海厦取穴]肩中俞、肩外俞、昆仑、后溪、申脉

[问题]背痛

[倪海厦取穴]后溪(痛在督脉)、委中(虚证)、束骨(实证)

[问题]华佗夹脊痛

[倪海厦取穴]足三里、足临泣

[备注]华佗夹脊在督脉旁开五分,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

[问题]膏肓痛

[倪海厦取穴]阿是穴

[备注]膏肓穴处三棱针放血

[问题]臂痛

[倪海厦取穴]臂臑

[问题]肘痛

[倪海厦取穴]养老、间使

[备注]养老透间使

[问题]手胀_手麻

[倪海厦取穴]间使

[问题]腰痛

[倪海厦取穴]至阳、腰阳关、上髎、大钟

[问题]坐骨神经痛

[倪海厦取穴]承扶、委中

[问题]腿抽筋

[倪海厦取穴]承山、承筋、阳陵泉

[问题]腿风湿痹

[倪海厦取穴]膝阳关

[问题]只有晚上腿痛

[倪海厦取穴]阴市

[问题]腿痛无力

[倪海厦取穴]飞扬

[问题]冷风膝痹腿疾

[倪海厦取穴]鹤顶、膝眼、阳陵泉、阴陵泉

[问题]膝肿

[倪海厦取穴]膝关

[问题]膝盖疼痛

[倪海厦取穴]鹤顶、膝眼、阳陵泉、阴陵泉

[问题]膝盖内侧痛

[倪海厦取穴]商丘、大都

[问题]膝盖无力

[倪海厦取穴]风市、阴市

[问题]膝盖变形

[倪海厦取穴]膝关

[问题]鹤膝风

[倪海厦取穴]膝关

[问题]脚痛

[倪海厦取穴]阳交

[问题]脚水肿_足肿

[倪海厦取穴]三阴交、地机、阴陵泉

[问题]脚心麻木

[倪海厦取穴]条口

[问题]脚扭伤

[倪海厦取穴]商丘、丘墟

[备注]商丘透丘墟

[问题]脚跟痛

[倪海厦取穴]承山、仆参、水泉(对侧)

[问题]关节疼痛

[倪海厦取穴]三间、劳宫

[备注]三间透劳宫;

[问题]类风湿性关节炎(顽痹)

[倪海厦取穴]膝阳关、腰阳关

[问题]痛风

[倪海厦取穴]膝阳关、腰阳关

[问题]骨刺

[倪海厦取穴]大杼

[问题]骨折

[倪海厦取穴]大杼

[问题]血胸_胸腔有淤血

[倪海厦取穴]肩井、足三里

[备注]均针刺阿是穴

[问题]半身麻木

[倪海厦取穴]风市

[问题]手足麻木

[倪海厦取穴]条口

[问题]站久酸

[倪海厦取穴]金门

[类别]皮肤·表皮

[问题]青春痘_痤疮

[倪海厦取穴]合谷(灸)、梁丘、曲池

[备注]耳尖和背部痣点放血;红丝疔,从终点点刺到起点,以泻恶血

[问题]扁平疣

[倪海厦取穴]支正、小海

[问题]皮肤痒

[倪海厦取穴]合谷、曲池、筑宾、三阴交

[问题]牛皮癣

[倪海厦取穴]委中(放血)

[备注]先针后火罐拔恶血

[问题]干癣

[倪海厦取穴]委中(放血)

[问题]带状疱疹

[倪海厦取穴]头尾灸

[备注]带状疱疹首位两端灸

[问题]脚皮干

[倪海厦取穴]地五会

[问题]卡波西肉瘤

[倪海厦取穴]委中(放血)

[问题]酒糟鼻

[倪海厦取穴]素髎(放血)

[问题]诸脓疮脓疡

[倪海厦取穴]束骨

[备注]专治足太阳膀胱经疮

[问题]淋巴结炎_淋巴肿

[倪海厦取穴]肩井(灸)、足三里

[备注]灸肩井时针刺足三里以导气下行

[问题]颈淋巴结核

[倪海厦取穴]臑会

[问题]痈疽

[倪海厦取穴]风门

[问题]褥疮

[倪海厦取穴]风门(灸)

[类别]头面·五官

[问题]面部中风

[倪海厦取穴]承浆、人中、地仓、颊车、合谷(对侧)

[备注]地仓透颊车,先健后患

[问题]面瘫_口眼歪斜

[倪海厦取穴]承浆、人中、颊车、地仓

[问题]掉发

[倪海厦取穴]肾俞

[问题]头痛

[倪海厦取穴]命门、涌泉

[问题]后头痛

[倪海厦取穴]束骨、委中

[问题]头顶痛

[倪海厦取穴]束骨、涌泉

[问题]偏头痛

[倪海厦取穴]太阳、率谷、阳辅

[备注]太阳透率谷,先在对侧合谷下针有麻醉效果

[问题]耳后痛

[倪海厦取穴]中渚

[备注]三焦经循行在耳后

[问题]脑瘤

[倪海厦取穴]百会、涌泉

[问题]头痛如破

[倪海厦取穴]命门

[问题]印堂痛

[倪海厦取穴]中脘

[问题]舌缓不语_舌强不语

[倪海厦取穴]廉泉、金津(放血)、玉液(放血)

[备注]廉泉下针时对着舌根

[问题]牙痛

[倪海厦取穴]承浆、合谷、巨髎、内庭

[问题]牙周病

[倪海厦取穴]龈交

[备注]牙龈前面和里面放血;龈交针刺出血不留针

[问题]扁桃体炎

[倪海厦取穴]少商(放血)、列缺、照海

[问题]咽喉病

[倪海厦取穴]列缺、照海

[问题]咽炎_咽喉炎

[倪海厦取穴]列缺、照海

[问题]咽喉癌

[倪海厦取穴]列缺、照海、少商(放血)、商阳(放血)

[问题]咽干

[倪海厦取穴]列缺、照海

[问题]喉咙痛

[倪海厦取穴]列缺、照海、天窗

[问题]喉咙异物感

[倪海厦取穴]天窗

[问题]吞咽困难

[倪海厦取穴]列缺、照海

[问题]喉闭

[倪海厦取穴]列缺、照海

[问题]喉中作声(中风痰厥之症)

[倪海厦取穴]丰隆

[问题]眼睛疲劳

[倪海厦取穴]攒竹(放血)、睛明(放血)、太阳(放血)

[问题]流眼泪_风吹流泪

[倪海厦取穴]头临泣、目窗

[问题]眼睛痛

[倪海厦取穴]头窍阴(眼外侧痛)、至阴(眼内侧痛)、厉兑(眼下方痛)

[问题]白内障

[倪海厦取穴]养老、睛明、翳风、丘墟

[备注]严重者可加阳白透鱼腰

[问题]老花眼

[倪海厦取穴]养老

[问题]眼花_散光

[倪海厦取穴]睛明

[问题]角膜炎

[倪海厦取穴]丝竹空(放血)、攒竹(放血)、睛明(放血)、太阳(放血)

[问题]近视

[倪海厦取穴]养老、阳白、鱼腰

[备注]阳白透鱼腰

[问题]青光眼

[倪海厦取穴]睛明

[问题]鼻渊_鼻炎_鼻窦炎

[倪海厦取穴]上星(灸)、素髎(放血)、风池、迎香、通天

[问题]鼻出血

[倪海厦取穴]天府、侠白

[问题]鼻有息肉

[倪海厦取穴]迎香、通天、上星

[问题]耳鸣

[倪海厦取穴]耳门、听宫、听会、肾俞、翳风

[备注]下针时患者需张口,留针不要太久,五分钟即可

[问题]耳朵有回音

[倪海厦取穴]耳门、听宫、听会

[备注]下针时患者需张口,留针不要太久,五分钟即可

[问题]耳炎

[倪海厦取穴]耳门、听宫、听会

[备注]下针时患者需张口,留针不要太久,五分钟即可

[问题]中耳炎

[倪海厦取穴]下关、耳门、听宫、听会

[备注]下针时患者需张口,留针不要太久,五分钟即可

[问题]颜面浮肿如光镜者

[倪海厦取穴]水沟

[问题]眉棱骨痛

[倪海厦取穴]肾关(对侧)

[备注]肾关是奇穴,在阴陵泉下一寸

[问题]下颔痛

[倪海厦取穴]合谷(对侧)、下关、颊车、翳风

[问题]下颌关节病

[倪海厦取穴]合谷(对侧)、下关、颊车、翳风

[类别]其他

[问题]糖尿病

[倪海厦取穴]至阳、阳池、大陵

[问题]发烧_高烧不退

[倪海厦取穴]大椎(放血)、少商(放血)、商阳(放血)、中冲

[问题]甲状腺肥大

[倪海厦取穴]少海、人迎、天突、水突、天容、臑会、列缺、照海

[问题]甲亢

[倪海厦取穴]臑会、列缺、照海、少海、人迎

[问题]甲状腺腺瘤

[倪海厦取穴]天突、天容、列缺、照海、少海、人迎

[问题]狂犬咬伤

[倪海厦取穴]阿是穴、外丘(灸)

[备注]灸咬伤处疮

[问题]项强恶风

[倪海厦取穴]肩中俞、肩外俞

[问题]白血病

[倪海厦取穴]灵台、督俞

[问题]各种良性瘤

[倪海厦取穴]痞根

[问题]奔豚气

[倪海厦取穴]石门、章门

[问题]醒酒

[倪海厦取穴]耳尖

[问题]长高_促发育

[倪海厦取穴]身柱(灸)、大杼(灸)、脾俞(灸)、太乙、滑肉门

[问题]破伤风

[倪海厦取穴]阿是穴

[备注]灸患处

[问题]麻风病

[倪海厦取穴]委中(放血)

[问题]溺水

[倪海厦取穴]会阴

[问题]狐臭

[倪海厦取穴]肩髃、极泉

[备注]肩髃透极泉

[问题]

[倪海厦取穴]膺窗、中、根、丰隆

[问题]性冷淡

[倪海厦取穴]关元(灸)

临床上,一般穴位针刺用的是03045mm的一寸半的针,头面部,颈部,手脚掌指用一寸的小针,臀部,大腿,腹部等肌肉丰满的地方用的是两寸或者两寸半的针,放血用三棱针或者采血针,背部背腧穴放学用梅花针扣刺,常用的就这些

什么人不能做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又称刺络疗法,是用针刺特定的穴位和人体的某些部位,释放少量的血液来治疗疾病。

放血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发热、咽喉痛、头痛等。,而且放血疗法效果更好。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放血疗法的部位、方法、用针也是不同的。

如果是手指上出血,一般用三棱针,少量出血即可;如果背部出血,需要配合拔罐,这叫拔罐放血。如果在带状疱疹的水疱处出血,一般用梅花针扣刺,然后拔罐放血。梅花针是一种特殊的针,针上聚集了很多小三角针,所以刺激面积比较大。

放血疗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绪波动和自身情况不同,可能是一些严重的急性疾病如心肌梗死等诱发因素。因此,心脏病患者在使用放血疗法之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

部分血液病患者有自发性出血,放血后不易止血,不适合放血疗法。另外,气血不足或身体虚弱的患者不适合放血疗法,如产妇、孕妇、刚做完手术的人等。

放血疗法有什么功效?

针灸在中医的专业名称是“刺络拔罐”,具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作用。排毒体内的寒毒和湿毒!缓解全身酸痛的感觉,缓解感冒症状,对解决疼痛有明显作用。祛瘀通络,祝身体健康。

放血疗法操作

医生说:

中医放血疗法的操作方法分为:点刺(也叫快刺);挑刺(多用于胸背耳后出血);慢刺(多用于肘、腘窝浅静脉放血);围刺(又名散刺)。用于皮肤疾病等病变周围的穿刺放血。在护理方面,严格建议体质虚弱、孕妇、凝血机制差的人不要使用此法。特别强调手法要稳、准、轻,但不能过度,放血不能过度。可见中医放血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严格规定的!

(1)高热降温:大椎、宣石穴刺血;

(2)咽喉肿痛:少商穴刺血;

(3)头痛:太阳穴刺血;

(4)中暑:宣石穴点刺放血;

(5)全身瘙痒:耳后静脉刺痛出血;

(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散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出血;

(7)急性胃肠炎:慢刺曲泽、胃中穴放血。这里列举,只是为了说明中医“放血”是有讲究的。请不要擅自假装了解和模仿!

特别建议:中医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针晕现象,应立即扶患者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025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