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爱生命的事例

关于热爱生命的事例,第1张

我的断臂父亲

爸爸只有一只手,国家发了残疾证,允许不交农业税和公粮。可爸爸说:“虽然国家给了照顾,但残疾人也得尽自己的能力来分担国家的困难呀!所以,他每年坚持和大伙儿一样交,而且交得早,质量好。

去年五月,天气像火烧一样炎热。麦子已经熟了,我暗自发愁,可爸爸胸有成竹地说:“今天割麦!”到麦田后,看爸爸用双腿和脚凑合着一只手割。然后用脚尖和另一只脚跟把麦秆堆在一起。临近中午时分,爸累得汗流满面。我想:爸爸一定是渴极了。于是,我偷偷地回到家。等我把我拎回来时,不禁大吃一惊, 爸爸已经割了好多麦子。我走上前让爸爸渴口水再割,而他却说:“你先喝,等我把麦子割完了再喝吧。”这就是我的断臂爸爸。

爸爸是一个多么坚强的人呀!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看到了千千万万个残疾人的心愿和意志。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爸爸而感到自豪。

  《叛逆的鲁鲁修》新企划启动:

  继“鲁鲁修”手机官网出现新企划启动的消息后,网络官网正式发出公告:

  “CODE GEASS系列新企划已经启动,以漫画连载为首,陆续有音乐、周边、视频作品推出。这与网络上盛传的“第3季即将制作”的消息稍有差异,公告中提到的“视频作品”到底是TV动画、OVA,还是剧场版?一切尚未知晓。

  《NEW TYPE》2010年1月号刊登的报道显示,与“CODE GEASS”同系列的漫画作品《CODE GEASS漆黑的连夜》明年将在月刊《少年ACE》上开始连载。该作品由“鲁鲁修”动画监督谷口悟朗担任原案脚本,与“鲁鲁修”同属“CODE GEASS”系列。目前可以确定的情报有三:第一:背景为江湖时代。第二:CC会在漫画中登场。第三:漫画主角并非鲁鲁修,而是新角色连夜(与世隔绝的17岁少年,绝招是百发百中的手里剑,与CC相遇后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

  看来官方只是想把“CODE GEASS”系列作大,并非单纯制作“鲁鲁修”续集。所谓“第三季”不是鲁鲁修归来,而是CC归来。。。。

  泣

  主角是鲁鲁修的纷争:

  再见鲁路修 [CodeGeass]第3季确定

  《Code Geass》的新作动画《Code Geass GAIDEN亡国的阿基德》制作决定了。消息来源于4月23日发售的收录了Code Geass特别活动“Code Geass 反叛的鲁鲁修 奇迹的诞生日”影像的DVD。其中就收录了“新Code Geass计划”的最新介绍视频。讲述的是在皇历(atb)2017年,为了援救己方部队而突入被称为“地狱的欧洲战线”11区的少男少女们的故事。从剧情设定看起来大家期待的鲁鲁修第三季的主角并不是鲁鲁修,所以小编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兴奋度已经半减了。但是STAFF依然是鲁鲁修前两季的原班人马,大河内一楼、谷口悟朗的故事,大妈们的角色设计加日升的制作。在此小编只能期待这些大神们能够认真的对待,再创造出一部能和鲁鲁修相媲美的作品出来,千万不要为了骗钱随便了事啊!!

  另外新作Code Geass的监督是由曾经参与过《圣天空战记》、《铁腕BIRDY DECODE》等作品的赤根和树,脚本则由参加过《反叛的鲁鲁修》、《机动战士高达SEED》以及《穿越宇宙的少女》脚本编写的森天繁。

  STORY

  在崩坏的世界中,我们在做着梦。

  atb2017

  地狱的欧洲战线

  有一支小部队为了援救己方部队突入了敌方阵地。

  那之部队的Knightmare驾驶员是11区的少男少女们。

  作战成功的概率只有5%。

  到底是什么理由在支持着他们战斗呢?

  STAFF

  原作:日升、大河内一楼、谷口悟朗

  监督:赤根和树

  脚本:森田繁

  角色设计原案:CLAMP

  角色设计:木村贵宏

  Knightmare设计:安田朗

  下面是“Code Geass 反叛的鲁鲁修 奇迹的诞生日”活动视频的一些截图

  第三季详细内容

  众人猜测是11年的新博

  2009年12月05日 15时18分57秒なんと「コードギアス 反逆のルルーシュ」が复活、新プロジェクトの始动决定!!!!

  各种链接,不解释,都是新作的消息!

  再转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

  关于鲁鲁修第三季的介绍(可能是官方的)

  ☆动漫 2009-12-09 21:32 阅读1981 评论14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Return1 「魔人が帰ってきた日」­

  Return2 「赎罪の黒き骑士」­

  Return3 「双生の魔王」­

  Return4 「カレン立つ」­

  Return5 「红莲再び」­

  Return6 「平和という欲望」­

  Return7 「天子の约束」­

  Return8 「守护者 ブリタニア」­

  Return9 「仮面の重さ」­

  Return10 「嘘」­

  Return11 「ゼロ讨伐议案」­

  Return12 「血の色」­

  Return13 「イスカリオテ」­

  Return14 「覇王の资格」­

  Return15 「记忆 名前 CC」­

  Return16 「始まりのコード」­

  Return17 「覚醒 シュナイゼル」

  Return18 「ラグナレク 再接続」­

  Return19 「选択」­

  Return20 「第三次 トウキョウ 决戦」­

  Return21 「スザクの决意」­

  Return22 「ナナリーの叫び」­

  Return23 「神の名は」­

  Return24 「祈りの声」 ­

  Return25 「优しいセカイ」­

  连每话的名字都出现了,不知是不是真的…­

  附上传说中的剧透:­

  Return1“魔人归来之日”:第99代布塔利亚皇帝鲁鲁修被面具男ZERO打倒5年之后。曾一度出现和平曙光的世界,因各国利害关系的表面化再次迎来分裂的危机。被鲁鲁修废除的贵族们,将在弗雷亚投下是逃离首都Pendragon的年幼皇族拥立为新的皇帝,本应灭亡的布塔利亚帝国以新布塔利亚帝国之名复活于世日本国首相扇要被新布塔利亚帝国派来的刺客所暗杀,恰好在场的ZERO(枢木朱雀)也为保护娜娜利而被凶弹击伤。趁着此机会。各国以自国防卫的名义脱离「超合众国」,世界再一次陷入混乱的漩涡。接着,不知去向的CC出现在娜娜利面前,授予她GEASS之力。CC将娜娜利带到由拉库夏塔复原的鲁鲁修面前,向她说明鲁鲁修再次落入了痛苦之中,娜娜利毫不犹豫地表明了愿意与鲁鲁修共同背负这份痛苦,一同创造温柔的世界的决心。于是此刻,娜娜利眼中发出GEASS的光辉,鲁鲁修……­

  Return2“赎罪的黑骑士”:朱雀把ZERO的面具还给鲁鲁修,决心再次成为鲁鲁修的利剑。新布塔利亚帝国不断地集结在殖民地支配时代残存下来的旧布塔利亚帝国势力。还利用Tromo机关,建造了Damocles级的超级天空要塞「Guinevere」,将其作为新的帝国首都。Tromo机关,还解析了罗依德(布丁)的技术,依据反馈的数据开发了新型第9代Knightmare「高雷斯」「阿古拉贝因」再次向全球发起侵略。另一方面,黑骑士团也由罗依德开发出了超越兰斯洛特 艾比王(LancelotAlbion)的机体。将妮娜开发的利用樱石和Uran 235原子融合体的改进物「Alondite(无毁的湖光)」作为Core Luminous的「KnightLord」兰斯洛特 杜拉科斯(Lancelot Duralex)。虽说次机体拥有凌驾以往Knightmare的性能,但是却会对作为操纵者(Devicer)的朱雀过重的肉体负担,不久便因肉体和精神的侵蚀而死。朱雀从罗依德听闻此事后仍未改变其决心。朱雀接过罗依德手中的启动钥匙朝机库走去,前方是静静地矗立着的漆黑的兰斯洛特。­

  Return3“双生的魔王”:复活后的鲁鲁修将自己复活的事告诉给少数知道零之镇魂曲真相的成员,舍弃了作为「鲁鲁修」的存在,再次以「假面男ZERO」的身份加入黑骑士团,再次成为黑骑士团的首领。接着,从神乐耶那里听闻鲁鲁修复活,消失的「忠义骑士」来到了黑骑士团旗舰「天照」。朱雀、罗依德和塞西丽为针对超合众国的恐怖活动四处奔走,驾驶兰斯洛特孤军奋战。鲁鲁修识破新布塔利亚的幼帝Nimue Britannia不过是贵族们的傀儡,是一群乌合之众。驾驶拉库夏塔制造的新型KMF「雷火」的藤堂率领黑骑士团出现在印度洋上空开始新布塔利亚帝都攻略作战,却陷入了意想不到的苦战。新布塔利亚如同能看透作战似的,回避过黑骑士的攻击然后反击。“是战力之差?不是。不是战术水平上的问题。即使是在战略水平上也毫不逊色。不,也许还优于我方?对方的指挥官是谁?这战法难道是修耐泽尔?不,不是,更像是……”新布塔利亚帝国的中枢「圣王玉座」。在其最深处隐藏着真正的中枢「圣杯之间」。那里沉睡着巨大的生物电位式斯卡拉型超级计算机。这是由shfuk机关通过解析鲁鲁修的思考模式,并将其再现的方式制造的战略自立思考人工智能。

  机体设定:­

  机体名:阿古拉贝因(aglabn)­

  机体说明:特化长距离和锁敌能力的机体。右腕的步枪通过与腕部同化实现固定。左腕的机枪可以拆下,和别的武器进行交换。紧急时刻,弹夹也可以切换。备有近战有小刀,但是作用不大。这个机体最大的特征就是背后的樱石炮,虽说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有不错的战果。因为能量消耗较大,不仅备有能量包,腰部储存有另外的樱石。无法持续射击。­

  机体名:高雷斯(Knightmare)­

  机体说明:对剑装进行特化的机体。驾驶员可以被称为死刑囚,没有配备远距离攻击用武器,因此成为了近战专用机。左边配置的大剑Alondite因有采用樱石,锋利无比。

  机体名:鲍斯(boss) ­

  机体说明:本机是黑色骑士团得到布塔利亚数据资料后开发的机体中的一架,其性能在高雷斯的2倍之上。机体两肩各设一门等离子炮,胸部还装有两门原子炮,驾驶员的必须要有强大的身体才可承受发射时的副作用。加上樱石型光束步枪,使本机具有相当强劲的火力。由于搭载了核融装置,使本机可以使用核引擎,这就基本上避免了相转移装甲在战斗中因能量不足而失效的问题。机体背部的翼共有8对。另外,本机的格斗能力很强,拥有比机体长出1倍的鞭剑,因有采用樱石,锋利到削铁如泥的地步。目前是吉诺的专用机。

  机体名:阿卡纳(akna) ­

  机体说明:本机是高文的近战加强型,装备了对舰刀和光束回旋镖。两把对舰刀还能将刀柄接起来成为双头刀。防御能力坚固,是黎星刻的好友丁浩然创造的。

乐器之王、钢琴

乐器皇后、小提琴

乐器王子、吉他

古典吉他的历史与现状(世界三大乐器之一)

要准确追溯吉他的起源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首先是因为人类乐器产生的早期距现在十分遥远,大部分木质的乐器在自然条件下很容易腐烂,而音乐本身比乐器更难以保留。如果不运用完善的记谱和录音技术,音乐总是会随时间而逝,很快荡然无存,而且乐器学与音乐学的发展也只是近代的事。所以我们既很难知道古老的乐器的确切结构、当时如何演奏,又不可能知道远古的音乐听起来会是什么样,对于乐器历史的研究往往只能靠片言只语的历史文献或雕塑绘画等考古发现来推测。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乐器产生的大概过程还是比较清楚的:从模仿鸟兽鸣叫到有音高、节奏变化的喊叫进而产生的声乐,肯定要早于人类器乐的发展。在器乐中最早发展起来并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节奏乐器,即敲击性乐器。如石块、木头、果壳、骨头的敲击甚至鼓等乐器的出现,在所有的原始民族中敲击性乐器都是很丰富的。中国古代的编钟等就是敲击乐器有了音高变化的高级形式。其次,管乐器即吹奏乐器也很容易由骨管、竹管、苇管、螺壳等的吹奏中发展起来,中国古代的“埙”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人类音乐发展中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弦乐器的出现。最早的弦乐器就是由狩猎武器发展成的乐弓,现在非洲的某些原始部落中还有乐弓存在。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往往在乐弓的弓杆上附加上果木壳、龟甲骨头等以增加共鸣,扩大音量。 如图:古老的乐弓、古埃及弹拨乐器--竖琴类、古埃及竖琴类乐器演奏图、在以后的发展中,由于人们对音乐的要求不断提高,乐弓便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增加弦的数量以扩大音域,如竖琴、中国古代的箜筱、著名的希腊里拉琴等。我们现在音乐的标志乐徽就是由里拉的形象组成的,其他如古筝、扬琴,就连现代的钢琴都是这一类的弦乐器与机械技术的结晶,足见弦乐器在人类音乐生活中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另一种由乐弓演变成了有若干根琴弦并带有琴颈的弦乐器,演奏时以手指把有限的几根弦按在琴颈上改变弦长来扩大音域这一类的乐器繁多,如吉他、鲁特琴、曼陀林、提琴,及中国的琵琶、胡琴、古琴、三弦、阮等等。以上乐器根据其演奏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弓弦乐器与弹拨乐器等。 乐徽、古埃及弹拨乐器--吉他类

吉他这一类有琴颈的弹拨乐器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化)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一样具有内弯的琴体)的乐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8字型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和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它弹拨乐器(如琴体是半梨形的鲁特属乐器)的最显著特点。

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西班牙语吉他(Guitarra)一词就已经形成,在当时种类繁多的乐器中,已经出现了“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型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

文艺复兴时期是吉他的鼎盛时期。十六世纪四对复弦的吉他和它的近亲——用手指弹奏的比维拉琴,在演奏与创作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吉他和比维拉琴不仅深受民众喜爱,而且还常常成为宫廷乐器。当时的吉他、比维拉大师有米兰(Luis milan)、纳乐瓦埃斯(Luys de Narvaez)、穆达拉(Alonso mudarra),以及十七世纪时五组复弦的巴洛克吉他时代大师桑斯(Gaspar Sanz)、科尔贝塔(Cor betta)、维赛(Vi see)等。他们的许多作品现在仍是现代古典吉他曲目中的不朽财富。当时吉他、比维拉琴等乐器所使用的记谱方法还不是现在的五线谱,而是用横线来代表各弦,用数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与现在民谣吉他中使用的六线谱类似的图示记谱法。

当时十分兴盛的乐器还有古钢琴和鲁特琴(Lute)。鲁特琴前身是阿拉伯的乌德琴(UD的原意是木头)。我国的琵琶、胡琴等也是汉朝时由当时的阿拉伯国家即西域传入的。当时著名的鲁特琴大师道兰(Dowland)和魏斯(Weiss)等人的作品经后人改编,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伟大的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巴赫所创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他曲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尽管有学者对巴赫有没有创作过鲁特作品提出疑问,但他所传世的四首鲁特琴组曲和少量鲁特作品,首首都具有不朽的价值。巴洛克时期的其他一些作曲家如维瓦尔弟的鲁特琴、曼陀林协奏曲,和D斯卡拉第的古钢琴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都在古典吉他曲中占有重要位置。十八世纪后期鲁特琴和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对复弦和其后出现的六对复弦的吉他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单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几乎全欧洲的青睐,古典吉他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了。

十九世纪初,活跃在当时吉他音乐中心巴黎、维也纳还有伦敦的最著名的吉他大师有索尔(Sor),阿瓜多(Aguado),朱利亚尼(Giuliani),卡罗利(Carulli),和卡尔卡西(Carcassi)。其中索尔和朱利亚尼除了是吉他大师外还是出色的音乐家,他们以杰出的才华为六弦古典吉他创作了包括协奏曲在内的第一批大型曲目,为六弦吉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索尔在创作上承袭海顿、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传统,除写作歌剧、舞剧音乐外,还为吉他创作了包括系统的练习曲、教程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被音乐评论家称为“吉他音乐的贝多芬”。阿瓜多、卡罗利、卡尔卡西的重要作品和他们所作的大量练习曲与吉他教程至今仍是古典吉他中的经典。在十九世纪还有不少音乐家喜爱并演奏吉他,如舒伯特、韦伯和柏辽兹,小提琴魔王帕格尼尼不但擅长演奏吉他,而且还曾放弃提琴演奏,献身于吉他达三年之久,为吉他写下了大量作品。

十九世纪后期著名的吉他音有乐家考斯特(Coste)、默茨(mertz)、卡诺(Cano)、雷冈第(Regondi)等,他们为吉他创作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十九世纪吉他音乐的经典。但是不可避免地,在钢琴、管弦乐、歌剧音乐发展的巨大冲击下,吉他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演奏与创作一度处于低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吉他才再度复兴。

古典吉他演变示意图:(g25)

吉他在十九世纪末再度复兴的生命力是在西班牙获得的。吉他能在二十世纪蓬勃发展并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对吉他从制做、乐器性能、演奏技术直至曲目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革新。泰雷加和他的老师阿尔卡斯一直致力于与吉他制作家托雷斯(Torres)合作,并最终生产出了琴体扩大、音量增大、乐器性能明显改善的现代古典吉他。毕业于马德里音乐学院和声与作曲专业,并且是位出色钢琴家的泰雷加尽管公开演出不多,但一生潜心研究吉他,创立了全新的演奏方法,创作了大量糸统和科学的练习曲与出色发挥吉他乐器性能的不朽名曲,他还选择改编了许多适合吉他演奏的古典音乐名曲,以扩大吉他的目曲范围。泰雷加的杰出贡献以及他的学生、后继者柳贝特(Llobet)、普霍尔(Pujol)等人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古典吉他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为二十世纪吉他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世纪古典吉他强大的生命力是由伟大的吉他大师--塞戈维亚(&127;Andre Seqovia 1893-1987),以其近七十年的演奏和探索一步步推向高潮的。塞戈维亚以他超凡的天才、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吉他最终摆脱了沦为酒店、咖啡馆民间乐器的命运,使古典吉他作为音乐会独奏乐器的魅力被音乐界与世人所公认,最终使吉他克服了种种偏见,成为了和钢琴、提琴一样被人们广泛喜爱的高雅乐器。塞戈维亚遍及世界各地的频繁演出不但使全世界了解了古典吉他,使吉他在全世界流行开来,还吸引了许多专业作曲家为吉他写下了大量高水平的音乐作品。这些作曲家中最著名的如:为吉他写下《五首前奏曲》与《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的巴西作曲家维拉-罗伯斯(Villa-Lobos),《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的作者罗德里戈(Rodrigo)等。塞戈维亚还为吉他改编了大量著名音乐作品,如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恰空》等,大大丰富了古典吉他的曲目,最终使古典吉他的曲目在二十世纪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和其他重要乐器一样的水平。在本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音乐学院开设吉他专业,塞戈维亚不但积极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年青的吉他演奏家,他还鼓励世界各大音乐学院开设吉他专业,并鼓励他的学生们从事教学,而到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几个著名的音乐院校不把古典吉他列为重要的专业。这是塞戈维亚对古典吉他的又一巨大贡献。现在活跃在世界各地音乐舞台上的无数优秀的吉他演奏家,几乎没有一个不直接或间接受过塞戈维亚的教诲或影响的。虽然大师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每当我们演奏起吉他、或是学习吉他、或是观赏吉他演奏、聆听吉他音乐,甚至仅仅是谈论起古典吉他时,我们实际上都是前进在大师以毕生的功绩铺就的宽阔大道上和不朽的光辉中,尽管我们末必能时刻意识到这一点;但世界上不时响起的古典吉他那迷人的乐声,则是对大师最好的纪念和赞颂。

对二十世纪吉他音乐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音乐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拉圭吉他奇才巴利奥斯(Agustin Barrios Mangore 1885-1944)。具有印第安血统的巴利奥斯自称为“吉他中的帕格尼尼”而且毫不为过,他除了是位出色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外,还是位哲学家、画家、宗教学者和诗人,除了在世界各地成功地巡回演出外,他还是第一个为古典吉他录音的演奏家。巴利奥斯出色的艺术才华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并末得到世人的公认,本世纪后期巴利奥斯以多种风格创作的大量丰富多彩的吉他曲逐渐被发掘出来,并成为了古典吉他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受人喜爱的曲目之一。

二十世纪在塞戈维亚之后产生的杰出的吉他演奏家和吉他艺术家难以计数,我们将在本教程的最后一讲中专门向读者介绍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吉他演奏家和他们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录音,作为吉他音乐欣赏指南。

要准确追溯吉他的起源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首先是因为人类乐器产生的早期距现在十分遥远,大部分木质的乐器在自然条件下很容易腐烂,而音乐本身比乐器更难以保留。如果不运用完善的记谱和录音技术,音乐总是会随时间而逝,很快荡然无存,而且乐器学与音乐学的发展也只是近代的事。所以我们既很难知道古老的乐器的确切结构、当时如何演奏,又不可能知道远古的音乐听起来会是什么样,对于乐器历史的研究往往只能靠片言只语的历史文献或雕塑绘画等考古发现来推测。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乐器产生的大概过程还是比较清楚的:从模仿鸟兽鸣叫到有音高、节奏变化的喊叫进而产生的声乐,肯定要早于人类器乐的发展。在器乐中最早发展起来并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节奏乐器,即敲击性乐器。如石块、木头、果壳、骨头的敲击甚至鼓等乐器的出现,在所有的原始民族中敲击性乐器都是很丰富的。中国古代的编钟等就是敲击乐器有了音高变化的高级形式。其次,管乐器即吹奏乐器也很容易由骨管、竹管、苇管、螺壳等的吹奏中发展起来,中国古代的“埙”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人类音乐发展中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弦乐器的出现。最早的弦乐器就是由狩猎武器发展成的乐弓,现在非洲的某些原始部落中还有乐弓存在。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往往在乐弓的弓杆上附加上果木壳、龟甲骨头等以增加共鸣,扩大音量。 如图:古老的乐弓、古埃及弹拨乐器--竖琴类、古埃及竖琴类乐器演奏图、在以后的发展中,由于人们对音乐的要求不断提高,乐弓便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增加弦的数量以扩大音域,如竖琴、中国古代的箜筱、的希腊里拉琴等。我们现在音乐的标志乐徽就是由里拉的形象组成的,其他如古筝、扬琴,就连现代的钢琴都是这一类的弦乐器与机械技术的结晶,足见弦乐器在人类音乐生活中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另一种由乐弓演变成了有若干根琴弦并带有琴颈的弦乐器,演奏时以手指把有限的几根弦按在琴颈上改变弦长来扩大音域这一类的乐器繁多,如吉他、鲁特琴、曼陀林、提琴,及中国的琵琶、胡琴、古琴、三弦、阮等等。以上乐器根据其演奏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弓弦乐器与弹拨乐器等。

乐徽、古埃及弹拨乐器--吉他类

吉他这一类有琴颈的弹拨乐器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化)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一样具有内弯的琴体)的乐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8字型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和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它弹拨乐器(如琴体是半梨形的程厥衾制鳎┑淖钕灾氐恪

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西班牙语吉他(Guitarra)一词就已经形成,在当时种类繁多的乐器中,已经出现了“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型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

文艺复兴时期是吉他的鼎盛时期。十六世纪四对复弦的吉他和它的近亲──用手指弹奏的比维拉琴,在演奏与创作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吉他和比维拉琴不仅深受民众喜爱,而且还常常成为宫廷乐器。当时的吉他、比维拉大师有米兰(Luis milan)、纳乐瓦埃斯(Luys de Narvaez)、穆达拉(Alonso mudarra),以及十七世纪时五组复弦的巴洛克吉他时代大师桑斯(Gaspar Sanz)、科尔贝塔(Cor betta)、维赛(Vi see)等。他们的许多作品现在仍是现代古典吉他曲目中的不朽财富。当时吉他、比维拉琴等乐器所使用的记谱方法还不是现在的五线谱,而是用横线来代表各弦,用数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与现在民谣吉他中使用的六线谱类似的图示记谱法。

当时十分兴盛的乐器还有古钢琴和鲁特琴(Lute)。鲁特琴前身是阿拉伯的乌德琴(UD的原意是木头)。我国的琵琶、胡琴等也是汉朝时由当时的阿拉伯国家即西域传入的。当时的鲁特琴大师道兰(Dowland)和魏斯(Weiss)等人的作品经后人改编,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伟大的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巴赫所创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他曲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尽管有学者对巴赫有没有创作过鲁特作品提出疑问,但他所传世的四首鲁特琴组曲和少量鲁特作品,首首都具有不朽的价值。巴洛克时期的其他一些作曲家如维瓦尔弟的鲁特琴、曼陀林协奏曲,和D斯卡拉第的古钢琴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都在古典吉他曲中占有重要位置。

十八世纪后期鲁特琴和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对复弦和其后出现的六对复弦的吉他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单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几乎全欧洲的青睐,古典吉他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了。

十九世纪初,活跃在当时吉他音乐中心巴黎、维也纳还有伦敦的最的吉他大师有索尔(Sor),阿瓜多(Aguado),朱利亚尼(Giuliani),卡罗利(Carulli),和卡尔卡西(Carcassi)。其中索尔和朱利亚尼除了是吉他大师外还是出色的音乐家,他们以杰出的才华为六弦古典吉他创作了包括协奏曲在内的第一批大型曲目,为六弦吉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索尔在创作上承袭海顿、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传统,除写作歌剧、舞剧音乐外,还为吉他创作了包括系统的练习曲、教程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被音乐评论家称为“吉他音乐的贝多芬”。阿瓜多、卡罗利、卡尔卡西的重要作品和他们所作的大量练习曲与吉他教程至今仍是古典吉他中的经典。在十九世纪还有不少音乐家喜爱并演奏吉他,如舒伯特、韦伯和柏辽兹,小提琴魔王帕格尼尼不但擅长演奏吉他,而且还曾放弃提琴演奏,献身于吉他达三年之久,为吉他写下了大量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033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