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有什么特征!

胃癌有什么特征!,第1张

胃癌

1、胃的解剖和生理知识

胃位于腹腔的上中部,上连食管,下接十二指肠,与食管相延续的部分称作贲门,与十二指肠相延续的部分称作幽门。胃壁分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的血液供应来自腹腔动脉,同名静脉将静脉血收集回流至门静脉系统和腔静脉系统。胃受内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支配,包括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胃的淋巴回流至胃周围的淋巴结,一般将胃周围的淋巴结按解剖位置分为16组,患胃癌时,这些淋巴结是癌细胞容易转移的部位。

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执行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

2、什么是癌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果细胞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并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那么就称这种细胞为恶性肿瘤细胞。

上皮性的恶性肿瘤细胞称为癌细胞。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增殖,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在非原发部位继续生长)。

为了方便,通常将恶性肿瘤称为癌症。癌症是一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恶性肿瘤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他处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并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3、什么是早期胃癌?

前面已提到,胃壁分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早期胃癌是指癌肿浸润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癌,而不论淋巴结转移与否。此标准是日本内视镜协会于1962年提出的,现已普遍采用。

在早期胃癌中,癌灶最大直径小于1厘米者,称小胃癌;癌灶最大直径小于0�5厘米者,称微小胃癌;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节段性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再发现癌组织者,称一点癌。�

4、什么是进展期胃癌?

如癌组织已侵入胃壁肌层、浆膜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转移,称为进展期胃癌。

5、胃癌扩散是怎么回事?

扩散是非专业用语,实际上是指胃癌发生了向邻近组织器官的直接蔓延或远处转移。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胃癌通过浸润和转移可以直接蔓延到大网膜、肝、胰、食管、横结肠、十二指肠和脾。胃癌可以通过淋巴道转移到引流的淋巴结;可以通过血道转移至肝、肺、胰、肾上腺、骨、肾、脾、脑、皮肤、甲状腺、扁桃体及乳腺,其中以肝转移最常见;还可以发生腹膜种植性转移,种植转移累及的器官依次为卵巢、膈肌、肠、壁层腹膜、胆道及盆腔,胃癌种植转移累及卵巢者称为库肯伯氏瘤。�

6、我国胃癌的发病情况如何?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75岁以后,女性80岁以后,发病率反而降低。我国上海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为47�1/10万~63�2/10万,女性为20�1/10万~24�8/10万,分别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和第2位。根据我国1990年部分市、县肿瘤死亡率统计,在市区,胃癌死亡率居第2位,在县城,胃癌死亡率居首位。�

7、胃癌有哪些病因?

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即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胃的其他疾病。这些因素可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导致胃癌的发生。

1�不良的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

(1)腌熏食品

胃癌高发区的居民多喜食烟熏的肉干、咸鱼或蟹酱等。高盐的腌渍食物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熏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多环芳烃,多环芳烃有代表性的是3,4�苯并芘,3,4�苯并芘可以引起胃部肿瘤。

(2)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

许多研究证实,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是胃癌病人或胃癌高发区人群的显著特征。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抑制胃内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维生素A可以防止上皮组织癌变。新鲜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胶体,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致癌物的作用。所以,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3)饮食中掺入滑石粉

日本人喜欢在粥中掺入少量滑石粉,使之在进食时有滑爽感。据研究,每克滑石粉含有370万条石棉纤维,而石棉纤维有诱发胃癌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日本人高发胃癌可能与此饮食习惯有关。

(4)食用久储霉变的食物

我国胃癌高发区居民常食用久储霉变的食物,而且在其胃液中能检出杂色曲菌、黄曲霉菌、构巢曲菌等霉菌,这些霉菌产生的杂色曲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等可以诱发胃癌。

(5)喜吃烫食,进食快,三餐不定时

研究发现,喜吃烫食、进食快和三餐不定时,都容易引起胃粘膜损伤,而成为胃癌的发病诱因。

2�环境因素

根据全国胃癌综合考察结果发现,胃癌高发区常集聚在火山岩地带,饮用水中镍和钴的含量高,而硒的含量低;胃癌低发区常集聚在石灰岩地带,饮用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前者相反。研究表明,镍和钴等元素有致癌或促癌作用,而硒则有抑癌作用。

3�遗传因素

胃癌有家族聚集性。虽然同样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可以使共同生活的家人产生对某一疾病的易患性,但这种易患性通常表现在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之中,很少见于共同生活的夫妻之间。这表明除饮食习惯、生活条件等外在致癌因素的作用外,肯定还存在着遗传因素的作用。

4�胃的其他疾病

某些胃的良性疾病为胃癌的发生提供了很直接的前提条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酸低下或缺乏,使得胃内硝酸还原酶阳性细菌的含量升高。这种细菌参与内源性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合成,而这种亚硝胺类化合物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可以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发生的重要诱因。� 什么是胃的癌前病变,

8、胃有哪些癌前病变?

胃的癌前病变,又称癌前期疾病,是指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疾病或临床状态,那么患胃癌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加。胃的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

1�慢性萎缩性胃炎

实验证明,胃粘膜内的壁细胞萎缩,胃酸分泌量减少,有利于胃内硝酸盐还原酶阳性细菌的繁殖,从而促进胃内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内源性合成,这样就增加了胃内致癌物的浓度。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延长,增加了致癌物与胃粘膜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统计资料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1�2%�7�1%。

2�胃息肉

统计资料表明,胃息肉的癌变率为0%~50%。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炎症性息肉。对于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且广基无蒂者,因其易于癌变,应积极予以手术切除。

3�胃溃疡

实验证明,溃疡周围的胃粘膜上皮细胞在反复炎症刺激和修复过程中,再生的上皮细胞易遭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发生癌变。统计资料表明,胃溃疡的癌变率为1%~5%。

4�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

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丧失了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破坏了胃粘膜上皮表面的脂蛋白层,从而降低了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其次,在切除了胃窦后,胃泌素分泌量减少,大大削弱了胃粘膜上皮的营养和屏障功能;另外,胃窦被切除后,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硝酸还原酶阳性细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亚硝胺在胃内的合成,使致癌物亚硝胺在胃内的浓度增加。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统计资料表明,残胃癌的发生率为0�5%~6%。�

9、如何预防胃癌?

胃癌是多因素致病多阶段发展的疾病,分析多数西方国家近30年来胃癌发病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可以提出一些预防胃癌的措施。

1�改变传统的盐腌或烟熏等保存食物的方法,广泛应用冷冻保鲜贮存法。

2�减少饮食中盐分的摄入。

3�多食牛奶及奶制品。

4�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5�增加肉类、鱼类等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6�改善粮食保存方法,不食用霉变的粮食。

此外,应积极治疗胃的癌前期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等。并积极随访这些病人,以期发现胃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10、得了胃癌会有什么症状

早期胃癌患者可无症状,若出现症状可以是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其次是食欲减退或消瘦乏力。贲门部的早期胃癌可以出现咽下不畅或渐进性加重的咽下困难。到了胃癌的中晚期,症状较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和较多的关注,如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可同时伴有腹部肿块和腹永等体征。

11、诊断胃癌最好用哪种检查方法

病人有下列情况时,均要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①既往无胃病,而近期出现上腹胀痛、进食后饱胀、食欲减退、消瘦或黑便等症状;②有胃病病史者近期症状加重;③有胃癌家族史;④有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息肉、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等情况者。

发现胃癌最简便的方法是多次检查大便潜血,但此方法虽然敏感却特异性不佳。诊断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目前最好的方法是胃镜检查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X线钡餐)检查。

胃镜直视下可发现胃粘膜的微小病灶,并可进行活组织检查来帮助确诊,能澄清X线检查的可疑发现。胃镜诊断胃癌的准确性可近90%,并可发观许多早期胃癌。

X线钡餐检查胃癌仍然是目前重要的方法之一。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胃癌诊断的准确性较常规胃钡餐检查有所提高。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为补充,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其中胃镜又为首选。至于B超、CT及核磁共振等检查方法,则对诊断胃癌是否浸润转移到肝或其他器官有重要意义。�

12、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什么

目前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胃癌最主要的办法,有根治性切除手术及姑息性切除手术两种。其中根治性切除手术有可能使部分胃癌患者得以治愈。因此,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尚好,能够耐受手术,而又未发现远处转移,则应争取手术切除肿瘤,清扫淋巴结及切除肿瘤浸润的组织。姑息性手术包括短路手术,或仅切除原发瘤灶而不作淋巴结清扫和周围浸润组织的彻底切除。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可不再给予化疗,而进展期胃癌术后应予化疗。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或中医中药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资料:

http://wwwzhongliu123com/azbkaspid=149&type=1

胃癌晚期会出现以下症状:

1、胃区疼痛:也有类似消化性溃疡疼痛,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一般进食后可缓解。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厌食、乏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瘦、贫血、水肿、发热等。

2、腹部肿块:晚期胃癌患者上腹部可触及肿块,质坚硬,结节状,随呼吸上下移动。

3、胃窦小弯以溃疡型癌最多见,上腹部出现疼痛感较早,若肿瘤浸及幽门,可引起腰部疼痛,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

4、表现为剑突下或胸骨后疼痛,伴进食梗阻感或吞咽困难。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发生坏死、溃破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肿瘤浸润延伸到贲门口引起吞咽困难。

5、胸水、腹水:晚期胃癌腹膜和肝脏转移或门静脉被癌肿阻塞引起腹水。胃癌细胞在胸腔内扩散转移,引起胸水。腹水和胸水多为血性,有时可从中查到癌细胞。

6、转移灶:可经淋巴转移、血液循环转移至肝、肺、脑、、胰腺、横结肠、骨骼、皮肤、卵巢等处,在左锁骨上窝和腋下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或出现腹水、黄疸、肝肿大、直肠陷凹内肿物等症状。

希望患者能够及时治疗,早日康复!

胃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的患病率也非常高。胃癌特别是末期环节,可能产生人体的各类痛疼,这些痛疼有可能是胃部疼痛,也可能是恶性肿瘤远侧转移灶造成的其他机构和人体器官的痛疼。痛疼与消瘦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经常有比较显著的消化系统情况,如上腹部不适,进餐后饱涨,由于病况进度能够发生痛疼加剧,食欲下降,困乏,削瘦等。

它痛疼特性与部位相关,胃窦癌一般坐落于胃的出入口,痛疼经常由胃梗塞和筋挛所造成。伴随进餐与肠胃痉挛,发生持续的疼痛感,呕吐后胃部疼痛有一定的减轻。若恶性肿瘤部位在胃体,其痛疼有可能是因为胃的溃破感柒而造成,呈现为持续的隐隐作痛或隐疼,伴随恶心想吐、恶心呕吐,乃至吐血的情况。也可能因为胃液的刺激性,痛疼会展现出刺激的痛疼,也有便是痛疼可能放射性到肩背部。

而针对喷门胃底癌,能够有心前区疼痛和渐行性吞咽障碍的病症。恶性肿瘤最初出现于粘膜上皮体细胞,慢慢向周边、向深层侵蚀,肿瘤细胞是都没有正常的作用的人体细胞,破坏了胃黏膜天然屏障。胃液但是很厉害的角色,对人会好处是消化食物,通常情况下有胃黏膜阻隔胃液维护胃粘膜,肿瘤发生天然屏障被毁坏,胃液要浸蚀胃粘膜,这就是胃癌患者胃里疼痛的原因。

有些人仅仅短暂性发病,并且痛疼较轻度,而有些人也许便是反复发作,益寿延年不愈,或者周期性发病,甚至于有些人是持续发病,影响大家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同是胃疼,不一样病人的结果还有较大的差异,有些人也许便是吃饭不适合造成的,有些人有可能是一般的胃病造成的,而有些人也许便是胃癌的数据信号。

你好,根据你的这个情况来看的话应该就是皮肤过敏性的一种疾患,这个可能是荨麻疹所导致的,出现这个症状也是与平常生活当中接触到什么过敏性的物质或者是饮食有一定的关系的建议你的这个症状可以自行消散的话可以暂时不用吃药管它,否则发作的时候可以吃点扑尔敏片和西替利嗪来对症的治疗一下,要忌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1、胃脘痛是胃癌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从而延误治疗。患者初起时仅为上腹部不适、膨胀或重压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部分病人有上腹部轻度压痛。当胃癌侵及胰腺时则不但疼痛剧烈,持续不解,且向腰、背部放射。胃癌穿孔引起腹膜炎时,则全腹疼痛等急腹症表现。

2、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进行性消瘦在胃癌患者中仅次于胃脘痛,而且在胃癌早期时即可出现;恶心、呕吐早期患者可能仅有饱胀及轻度恶心感受,随肿瘤的增长可出现呕吐。

3、患者出现乏力及消瘦亦为胃癌的常见症状,这是由于患胃癌后胃内消化液分泌减少,胃的蠕动功能失调,加之进食后上腹部不适疼痛,因而进食减少,纳差。体重也随之下降,导致乏力消瘦。

4、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胃癌出血多为小量出血,发生率为30%。

5、转移灶的症状癌肿扩散转移可引起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出现相应症状。

随着恶性肿瘤的持续性增长,患者的症状会逐渐的明显,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有些胃癌患者,在发现之后,甚至可以在半个月之内出现死亡的情况,并且症状只是在临死之前有所表现,治疗时间已经错失。

胃癌各期症状  1、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类同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大便潜血阳性或黑便、不明原因的乏力,消瘦或进行性贫血等。  2、进展期胃癌(即中晚期胃癌)症状见胃区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也有类似消化性溃疡疼痛,进食后可以缓解。上腹部饱胀感、沉重感、厌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瘦、贫血、水肿、发热等。贲门癌主要表现为剑突下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疼痛,伴进食梗阻感或吞咽困难;胃底及贲门下区癌常无明显症状,直至肿瘤巨大而发生坏死溃破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时才引起注意,或因肿瘤浸润延伸到贲门口引起吞咽困难后始予重视;胃体部癌以膨胀型较多见,疼痛不适出现较晚;胃窦小弯侧以溃疡型癌最多见,故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出现较早,当肿瘤延及幽门口时,则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幽门梗阻症状。癌肿扩散转移可引起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出现相应症状。胃癌病人体征  绝大多数胃癌病人无明显体征,部分病人有上腹部轻度压痛。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肿块,肿块常呈结节状、质硬,当肿瘤向邻近脏器或组织浸润时,肿块常固定而不能推动,女性病员在中下腹扪及肿块,常提示为krukenbe瘤可能。当胃癌发生肝转移时,可在肿大的肝脏触及结节状块物。当腹腔转移肿块压迫胆总管时可发生梗阻性黄疸。有幽门梗阻者上腹部可见扩张之胃型,并可闻及震水声,癌肿通过胸导管转移可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晚期胃癌有盆腔种植时,直肠指检于膀胱(子宫)直肠窝内可扪及结节。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腹水。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缩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癌肿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时出现腹肌板样僵硬、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症状,亦可浸润邻近腔道脏器而形成内瘘。  一位被诊断为胃溃疡的年轻人,因反复发生胃出血被推到了手术台上,医生打开他的腹部一看,溃疡发生了癌变,腹腔广泛转移。虽经医生极力救治,还是于二个月后全身衰竭而死亡。人们传统认为胃癌多见中老年人,青壮年少见。但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青壮年胃癌并不少见,特别是在19岁至35岁的青年人中胃癌的发病率比70年代增加了一倍。由于青年人患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加之容易误诊,使得预后往往不良。胃癌常见并发症  1、当并发消化道出血,可出现头晕、心悸、柏油样大便、呕吐咖啡色物。  2、胃癌腹腔转移使胆总管受压时,可出现黄疸,大便陶土色。  3、合并幽门梗阻,可出现呕吐,上腹部见扩张之胃型、闻及震水声。  4、癌肿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可出现腹肌板样僵硬、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症。  5、形成胃肠胆管,见排出不消化食物。

首先看年龄和身体状况如何,如果还行,可以行姑息性放射治疗,能够止痛缓解症状。到你们当地比较有资质的大型三甲医院或则肿瘤专科医院进行治疗。比如我们四川成都这边的华西,省肿瘤,市肿瘤医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16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