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的声母是什么

背的声母是什么,第1张

声母:b

释义: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疆域:国~。领~。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

姓。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1

第1节 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

(3)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2海陆兼备的大国

(1)四至点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73°E)

东西时间差异显著 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2)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5)我国与14个国家路上相邻: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6)我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7)朝鲜和越南既与我国陆上相连,又与我国隔海相望

3行政区划

(1)我国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简称、行政中心(教材第7页、8页)

第2节 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众多的人口,一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给食品等方面带来压力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比重不断上升,国家从2016年全面开放二胎

2人口东多西少

(1)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km,约为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2)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第3节 民族 

1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92%,其他55个少数民族。

(2)我国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是壮族

(3)民族 文化 :傣族-泼水节 藏族-雪顿节 苗族-苗年 蒙古族-那达慕节 高山族-丰收节 汉族- 元宵节

2民族分布特点

(1)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2

第1节 地形和地势 

1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山脉构成我国的骨架,呈“网格状”分布

(2)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区约占2/3

(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不利于发展耕作业,但是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4)四大高原及其特点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宽谷广布

内蒙古高原:起伏和缓,宽广辽阔

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5)四大盆地及其特点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

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6)三大平原及其特点

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地”

华北平原:“黄土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鱼米之乡”

(7)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最西侧的一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中间的一列)

台湾山脉(最东侧的一列)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小兴安岭、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没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2)三级阶梯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影响

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众多大河滚滚东西,便利东西交通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第2节 气候 

1气温

(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纬度位置影响)

(2)夏季气温最低处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形因素影响)

(3)5带1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4)作物熟制

东北平原、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两年三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

海南:一年三熟

(5)水果

暖温带:苹果、梨、葡萄、哈密瓜等

亚热带:柑橘等

热带:菠萝、香蕉、榴莲等

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空间不均匀: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陆位置影响)

(2)时间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年际变化大

(3)四大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高原山地气候:垂直变化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横断山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2)我国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

(3)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是受季风影响

第3节 河流 

1以外流河为主

(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2)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3)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内流区约占1/3

(4)一般来说,我国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外流区:夏季降水多;内流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5)松花江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

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概况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青海省),注入东海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第一大河

长江没有结冰期

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湖口

长江干流上大型水利枢纽:三峡

(2)价值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被称为“水能宝库”

长江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3)治理

川江:滩多流急;荆江:九曲回肠(治理 措施 :裁弯取直)

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治理措施:退田还湖);洪涝、水污染;

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青海省),注入渤海

黄河干流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

(2)黄河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3)治理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含沙量大-原因: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开展水土保持

下游:“地上河”-加固黄河大堤

(4)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易发生凌汛

第4节 自然灾害

1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后果严重

(2)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干旱:华北地区

洪涝:南方地区

台风:东南沿海

寒潮:北方地区

地震:西南地区和台湾地区

滑坡、泥石流:中西部山区,西南地区最为严重

3防灾减灾

(1)我国运用遥感卫星技术,能够精确预报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

(2)发生地震时,应及时有序撤离至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无条件,可暂躲在小开间墙角

(3)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3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1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利用

如:土地、阳光、水、森林、藏羚羊等

(2)非可再生资源:相对人类历史来说,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

如:煤、铁、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3)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正确做法:废物利用、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不用或少用 贺卡 等

第2节 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特点

(1)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是: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2)土地资源分类

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

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难以利用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3)我国难以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2地区分布不均

(1)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

(2)耕地和林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东北、西南和东南是我国三大林区

(3)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问题尤为突出

(2)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3节 水资源 

1时空分布不均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空间分布不均: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缺水更为严重

(3)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2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建水库

(2)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跨流域调水

(3)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4)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5)南水北调三线

西线:水质最好

中线:丹江口水库-北京;自流北上;经过省区(鄂、豫、冀、京)

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水质差,可调水量最大

(6)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水污染、水浪费

(7)保护水资源

农业:推广喷灌、滴灌

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生活:一水多用,少用清洁剂

初二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 初中地理预习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 八年级地理复习知识点整理

★ 初中地理知识点全整理

★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背恩忘义 背:背叛。指背弃恩德,忘却道义。

出处:《汉书·张敞传》:“背恩忘义,伤化薄俗。”《晋书·刘聪传》:“沈等皆刀锯之余,背恩忘义之类。”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出处:宋·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逆取顺守 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出处:《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亲离众叛 离:离开;叛:背叛。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无背无侧 不能辨清背叛倾仄之人。

众叛亲离 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1 高一必背的文言文

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荆轲刺秦王(只背易水送别那一段,即“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若是新课标就要背,背这个感觉生不如死)、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背“于是余有叹焉”那一段,反正我们老师要求我们背了,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

必修三: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这个虽然长但是很好背的)、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劝学、师说

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2 高一必背的文言文包括诗词有哪些

诗词:

离骚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归国田居

山居秋暝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兵车行

蜀相

客至

登高

登岳阳楼

石头城

琵琶行并序

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宫

锦瑟

文言文:

过秦论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师说

阿房宫赋

3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全部)

背诵篇目建议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P19

3赤壁赋 ——苏轼 P22

1氓 ——《诗经》 P21

2离骚 ——屈原 P24

5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P34

6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P36

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P38

必修(三)

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P55

8劝学 ——《荀子》 P57

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P59

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P69

必修(五)

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P25

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P29

3陈情表 ——李密 P36

4 高一文言文的原文翻译和注释

由于什么有敏感词语,不适合发表,课文原文和翻译无法贴出来,请见谅,或是给个邮箱,给您传过来,下面只是几课的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国、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 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⑤泛(fá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6)若:假如。⑥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⑦以乱整易,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⑧说:通“悦”《荆轲刺秦王》课文注释:(1)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

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

私:自己的(事情)。意:情意。

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3)见陵:被 。

(4)乃今得闻教: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

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5)函封之:函,盒子。

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

(6)乃为装遣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7)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 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8)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给(jǐ),供应,供给。

职:贡赋,赋税。(9)北蛮夷之鄙人: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

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10)负剑:背剑,即把剑推到背上,以便拔出。《鸿门宴》课文注释:1、注音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 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 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胜桮杓(胜shèng,桮bēi,杓sháo,桮,同“杯”。

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 不者(“不”通“否”) 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 3、词性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 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进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秋豪不敢有所近(接触,污染) E 形容词用作名词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 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5、重点记忆 沛公军霸上(驻军) 古意即为驻军,并非名词作动词。 6、句式解析 (1)判断句 ①用“……也”表示判断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用“……也”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 大王来何。

5 高一要背的文言文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 氓》“总角”出处;“信誓旦旦”出处。)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采薇》句式对偶;以乐景写哀)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4、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5、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 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8、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9、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1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6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戴望舒

3、《再别康桥》——徐志摩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史记

除此之外还有《劝学》、《师说》、《赤壁赋》

常考的句子有: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2、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驽马十驾, 。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

5、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8、舞幽壑之潜蛟, 。

1956年。

北海北背岭回建区始建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回建区,也是中国第一个边疆经济开发区。

北海北背岭回建区位于中国东北边疆,毗邻俄罗斯,是中俄边境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精品)

必考完整版

(一)气候

1气温及其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2从赤道向两级气温逐渐降低。

3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①热带雨林 ②热带草原 ③热带沙漠 ④热带季风

(2)亚热带气候

①地中海 ②亚热带季风 ③亚热带湿润 ④亚热带沙漠

(3)温带气候

①温带海洋 ②温带季风 ③温带大陆性

(4)亚寒带气候

(5)寒带气候

①极地冰原 ②极地苔原

4中国的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温带大陆性、热带雨林

(二)亚洲

1地理位置

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3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4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5地势: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

6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2)世界最高的峰:珠穆朗玛峰

(3)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7气候: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8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是人口密集区。

9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二是印度。

10新加坡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

(三)地势

(1)地势的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第四级阶梯: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2)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的影响

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影响降水:山地迎着夏季风来向,形成地形雨,而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气流:山地容易阻挡气流运动,从而在气温、降水方面有很大差异。

影响河流:制约河流流向;影响河流落差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气候

内蒙古、宁、陇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属第二阶梯上的内陆高原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本区畜牧业占重要地位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马、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等,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干旱地区,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3丰富的矿产和包头钢城

本区的煤、石油、镍、稀土,以及铁矿等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内蒙古的煤探明储量次于山西,居全国第二位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噶尔四大露天煤矿正在建设为重要能源基地,包头利用包头的煤、白云鄂博的铁、黄河的水发展了钢铁工业,被称为"草原城"包头的稀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和重要城市

本区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包、包兰、兰新、陇海、集二、京通、滨洲、兰青等线兰州是西北最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银川自古称为塞上名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 文化 中心,城南有古迹昭君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2

云南省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东边与广西、贵州为邻,北部与四川、西北部与西藏相连,西南和南面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八位

云南省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阶梯状下降,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全省第一高峰,河口县元江出境处海拔则只有764米,是全省最低点自西向东排列着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云岭等,高山之间夹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被称为"三江并流"

云南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测算,年发电量可达4000亿千瓦小时

云南的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垂直变化显著,气温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由西北向元江河谷从7℃递增到22℃降水差异较大,一般是中部、北部较少,东南、西南部分较多

云南由于受立体气候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农作物形成多样化,有水稻、小麦、玉十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茶、烟草、油菜、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

全省动、植物种类多,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之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全国植物约4万种,云南就约有2万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野生脊椎动物有16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56%,全国见于名录的昆虫有25万种,云南则有1万多种

全省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故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昆明是一座风光如画、春色常在、名胜古迹较多发展中的旅游城市,有"春城"的美称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3

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2)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 措施 :①确立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现,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②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指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 方法 和途径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士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 种植 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资源的跨区调配

(1)南水北调

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措施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人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由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人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采用引水入黄河西线调水目的是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气东输

①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我国陆上和近海大陆架的天然气储量丰富陆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1999年,川渝、新疆、陕甘宁、青海等四大气区年产气达120亿立方十,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52%

②西气东输的具体措施

"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

(3)西电东送

①我国电力资源的分布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现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2%,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云南、宁夏等地这为本地区大力发展火电力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目前的开发程度还不到8%

我国东部地区电力能源需求存在着很大空缺

②"西电东送"工程的具体措施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西电东送"工程分北、中、南三大通道

北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到京津唐地区

中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是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随着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广东等地区

南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4

西部的开发

(1)西部开发的意义

从总体战略上看,四部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①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70%因此,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②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大江大河上游、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土质沙化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妨碍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下游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严重威胁因此、振兴西部经济,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经济与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③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后备供给地,它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安全的需要

④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⑤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繁荣我国经济

⑥加快西部边陲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对外开放

(2)西部的优势条件

①西部的宜林荒山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②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品种齐全,许多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集中分布有许多富矿,十分有利于勘探开发,是我国未来的资源战略接替区此外,西部地区还是我国水能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

③西部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至1997年底,西部有自然保护区385处,占全国总数的415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和8315%此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文化等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

④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近2万千米,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向西开发的重要门户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部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基础设施严重下足交通、通信设施薄弱,水利设施严重不足

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气候干早,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广,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严重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十分明显

④科技和 教育 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部开发的主要措施

①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要放在首位各地区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厂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设施建设,尤其是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②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要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

③积极寻求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措施与方法第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人;第二,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第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改组和改造的步伐;第四,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做地理题一定要掌握做题技巧,掌握并且运用规律,节省时间,同时提高准确率和效率。一起来看看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2022年,欢迎查阅!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地图

1经纬度的表示 方法

(1)常把表示经度和纬度的字母混淆 ;

(2)经纬度的单位不写“°”;

(3)在写经纬度时,只写度数不分东西经和南北为。

2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混淆。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等。

3地球上五带的分界线易把回归线和极圈记混

4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不理解,易生搬硬套,发生含糊不清的现象。

5经纬线易混淆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往往分不清经纬线,从而导致对方向等内容的误判。

6山谷和山脊易混淆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易把山脊和山谷的特点记混,搞颠倒。

二、海洋和陆地

1海陆分布

海陆面积之比约为7∶3,若审题不清,易误认为是3∶7。

2 七大洲的大小

由于记忆不清,常易混淆。

3四大洋的分布

其中太平洋和印度洋因为都兼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常易混淆。

4跨经度最广的南极洲易与跨纬度最广的亚洲混淆。

5欧洲和大洋洲分别属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易误认为是欧洲板块和大洋洲板块。

三、其他

1天气与气候

常被混淆,不能正确区分其特点。

2常用天气符号

由于记忆不牢导致模糊不清。

3气温的年变化

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都不同,区别时往往易忽视前提条件。

4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在比较时往往易忽视“同纬度”这一前提条件。

5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各月分配比较均匀的有全年多雨型和常年湿润型。在比较时,往往忘记看纵坐标降水量的刻度,导致二者混淆。

6热带沙漠气候和寒带气候的降水都是“终年干燥”,往往忽视其气温特点导致混淆。

7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混淆。

8昼夜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不同。

由于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总是能照亮半个,产生了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

辽阔的陆地领土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

广袤的海洋国土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

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

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

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探究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影响。

初一地理基础知识

西亚

1、重要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见世界地理P 41图)。

2、认识两个海峡:

⑴、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

⑵、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3、干旱的农牧业:

⑴、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所以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⑵、著名的畜产品: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

⑶、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枣椰树——椰枣(伊拉克居世界首位)。

4、阿拉伯国家:

⑴、西亚地区是阿拉伯世界、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⑵、西亚是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①、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圣城;

②、巴基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圣城。

5、石油宝库:

⑴、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⑵、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⑶、石油特点及输出地区或国家:

①、特点: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

②、输出地区或国家:

往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往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欧洲西部

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2、雄厚的经济实力:

⑴、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是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

⑵、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约居各大洲之首

⑶、瑞士——“钟表王国”;丹麦——“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瑞典——制造业发达;挪威——人均水产品产量居世界之首;荷兰——花卉 种植 业发达,著名的有“郁金香”。

3、繁荣的旅游业:

⑴、欧洲西部三大著名旅游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⑵、丰富的旅游资源:

①、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

②、艺术之都——巴黎(法国);

③、湖光山色“钟表王国”——瑞士;

④、罗马古迹、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⑤、地中海沿岸沙滩阳光,看斗牛比赛——西班牙;

⑥、观赏花卉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荷兰;

⑦、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挪威;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2022年相关 文章 :

★ 最新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2022年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

★ 2022年地理教师学期心得感悟

★ 高一下册地理知识点

★ 2022初中地理教师工作计划

★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2022年

★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2021年

★ 初中地理知识点提纲

★ 2021初二地理下册知识提纲

★ 初一地理考试总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171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