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怎么剥?

菱角怎么剥?,第1张

问题一:菱角怎么剥皮 可以从它尾部那个小圆孔处开口比较好剥。千万不要用牙咬,因为那样很不卫生。菱角泡在水中细菌较多,我建议你还是煮熟了再吃,煮熟后的菱角非常容易剥皮,可用刀从中间切开,一挤果肉就出来了,味道还不错哦

问题二:如何剥煮熟的菱角 如果是两个角的菱角的话,平摊着菱角,用刀照着两个角的斜的方向切一刀,不要把菱角的肉切到了,再在底部横着切一刀就是一个完全的菱角肉了,很有成激感的,但是不要把手切了啊,呵呵

问题三:菱角怎么剥 8步骤剥菱角 工具/原料

剪刀

方法/步骤

1

首先将菱角的两角用剪刀剪掉,很老的菱角可能需要用刀剁下。

2

沿着菱角凹的一面用剪刀剪开,如图。

3

因为凹的一面中间位置其实是空的,很好剥开。

4

不想用指甲剥,可以在剪刀剪完之后挑一下就可以把一面剥开了

5

然后就可以剥开另外一面,还是相对完整的。

6

如图就剥好了,太硬的不要强行剥,用剪刀一点点剥开可以有效的保护手。

问题四:菱角怎么吃怎么扒皮 可以从它尾部那个小圆孔处开口比较好剥。千万不要用牙咬,因为那样很不卫生。菱角泡在水中细菌较多,我建议你还是煮熟了再吃,煮熟后的菱角非常容易剥皮,可用刀从中间切开,一挤果肉就出来了,味道还不错哦

问题五:菱角怎么吃最容易剥开壳 煮好后在背部中间用菜刀跺个刀口,然后两手一掰就开了,牙挤一下肉就出来了。

问题六:怎样剥煮熟的菱角 用沸水煮7成熟,用凉白开激一下,在凉干,在煮熟,就很好剥皮了。

问题七:怎样才能把野棱角的果实完整的剥开 野菱角,是一种一年生水生植物,成熟期在8至9月份。刚采摘的菱角,可作为新鲜水果食用,也是初秋时宴宾客桌上的佳肴。晒干去壳后,可做粥,可炒食;磨成粉状或做粥或做羹,风味独特,清香醇厚,令人称道。

野菱角主含淀粉,附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益胃安中,补津益体之药用效果,凡因伤风、受暑以致发热,热灼胃津而引起的口喝、厌食、烦热等,或因饮酒过量而损胃津者,均可食之。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生于池塘中。果实富含淀粉,供食用或酿酒;药用有强壮解热之功效。

野菱角

ling jiao

Trapa bispinosa Roxb

野菱角,是一种一年生水生植物,成熟期在8至9月份。刚采摘的菱角,可作为新鲜水果食用,也是初秋时宴宾客桌上的佳肴。晒干去壳后,可做粥,可炒食;磨成粉状或做粥或做羹,风味独特,清

香醇厚,令人称道。

野菱角主含淀粉,附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益胃安中,补津益体之药用效果,凡因伤风、受暑以致发热,热灼胃津而引起的口喝、厌食、烦热等,或因饮酒过量而损胃津者,均可食之。

一年生水生草本。叶二型,沉浸叶羽状细裂,漂浮叶聚生于茎顶,成莲座状,三角形,长宽各约2-4厘米,边缘具齿,背面脉上被毛。花两性,白色,单生于叶腋;花萼4深裂;花瓣4;雄蕊4;子房半下位;花盘鸡冠状。坚果连角宽4-5厘米,两侧各有一硬刺状角,紫红色。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生于池塘中。果实富含淀粉,供食用或酿酒;药用有强壮解热之功效。

问题八:四个角的菱角怎么扒皮 我建议你把菱角剥壳后用手掐断后再飞水然后用盐搓几下再用油炸炸好炒几下即可好好吃呢

问题九:古代衙役的“掘芋艿”、挖荸荠”、“剖葫芦”、“剥菱角”是什么意思? 楼主说的这些不过是旧时对犯妇施行的“裸杖”的手段。所谓“掘芋艿”、“挖荸荠”、“剖葫芦”、“剥菱角”等名目,无非是 妇女 ,阴器以示对受刑人的羞辱而已,并不是什么特别类型的酷刑。

问题十:菱角怎样晒干,是剥壳还是不剥,要不要煮熟 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剥壳食用,亦可熬粥食。

尽量不生吃菱角(生吃过多易损伤脾胃),也不要用牙齿啃皮。在生吃时一定要充分洗擦,并用开水烫泡几分钟或在阳光下晒过一天后才吃。

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

草质藤本,高约1-3米;主根肉质,柱状;小枝有直线纹。叶纸质,阔三角形,有时三角状近圆形,长通常4-7厘米,宽5-85厘米或过之,顶端有凸尖,基部微凹或近截平,两面或仅下面被贴伏短柔毛;掌状脉9-10条,较纤细,网脉甚密,很明显;叶柄长3-7厘米。花序头状,于腋生、长而下垂的枝条上作总状式排列,苞片小或很小;雄花:萼片4或有时5,通常倒卵状椭圆形,连爪长约08毫米,有缘毛;花瓣5,肉质,长06毫米,边缘内折;聚药雄蕊长约08毫米;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的相似。核果成熟时近球形,红色;果核径约55毫米,背部鸡冠状隆起,两侧各有约15条小横肋状雕纹。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多年生落叶缠绕藤本。茎纤细,有纵条纹。叶互生,宽三角状卵形,先端钝,具小突尖,基部截形或略心形,两面均被短柔毛,全缘,掌状脉5条;叶柄盾状着生。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头状聚伞花序,排成总状,萼片4,花瓣4,雄蕊4,花丝连成柱状体,上部盘状,花药着生其上;雌花萼片、花瓣与雄花同,心皮异。核果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野生态根茎通常外露,表面具密布突起,状如蟾蜍皮,故称石蟾蜍。别名有石蟾蜍,蟾蜍薯,吊葫芦,白木香,白药子,大肚狼,大回魂,倒地拱,过山乌龟等。

野葱又名尾巴葱

野葱

野葱(学名:Allium chrysanthum)为葱科葱属(以前分类为百合科,新分类为葱科)的植物,又名沙葱、麦葱、山葱。分布在中国大陆的青海、甘肃、陕西、云南、西藏、四川、湖北等地,多生长于海拔2,000米至4,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及草地上。

野葱茎细而圆,实心,直径约2-3mm,吃起来很香,山坡平地上都有生长。生长在沙地的叫沙葱;生长在水泽里的叫水葱。野葱开白花、黄花、紫花三种,结的果实像小葱头一样大,其中紫色葱花味道最好,是极佳的素食调味品。

中文学名

野葱

拉丁学名

Allium fistulosum

别    称

沙葱、麦葱、山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天门冬目

葱科

葱属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产地分布

3 相关区别

4 作用

▪ 功能主治

▪ 食疗价值

形态特征

编辑

鳞茎圆柱状至狭卵状圆柱形,粗05-1 (-15) 厘米;鳞茎外皮红褐色至褐色,

野葱

薄革质,常条裂。叶圆柱状,中空,比花葶短,粗15-4毫米。花葶圆柱状,中空,高20-50厘米,中部粗15-35 毫米,下部被叶鞘;总苞2裂,近与伞形花序等长;伞形花序球状,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长,略短于花被片至为其长的15倍,基部无小苞片;花**至淡**;花被片卵状矩圆形,钝头,长5-65毫米,宽 2-3毫米,外轮的稍短;花丝比花被片长1/4 至1倍,锥形,无齿,等长,在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子房倒卵球状,腹缝线基部无凹陷的蜜穴1;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7-9月。[1] 

产地分布

编辑

产安徽、青海(东部)、甘肃、陕西(南部)、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福建霞浦低海拨地,也少量分部生长。生于海拔2000-4500米的山坡或草地上。[1] 

野葱

相关区别

编辑

本种与黄花葱A condensatum Turcz 外形相似,不同处在于黄花葱的花葶实心;小花梗基部具小苞片;子房腹缝线基部具有短帘的凹陷蜜穴。[1] 

作用

野葱味辛,性温,无毒。长期食用可以强智益胆气。将野葱煮水浸泡或捣碎外敷在局部,主治各种山中毒物刺伤,山中溪水的沙虱,及箭伤等毒。

野葱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糖类、维生素A原(主要在绿色葱叶中含有)、食物纤维以及磷、铁、镁等矿物质等。

1 生葱像洋葱、大葱一样,含烯丙基硫醚。而烯丙基硫醚会刺激胃液的分泌,且有助于食欲的增进。同时与维生素B1含量较多的食物一起摄取时,维生素B1所含的淀粉及糖质会变为热量,而提高恢复疲劳的作用。

2 葱叶部分要比葱白部分含有更多的维生素A、C及钙。葱中含有相当量的维生素C,有舒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防止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使大脑保持灵活和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

3 经常吃葱的人,即便脂多体胖,但胆固醇并不增高,而且体质强壮。葱含有微量元素硒,并可降低胃液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对预防胃癌及多种癌症有一定作用。

4 葱含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油和辣素,能祛除腥腥膻等油腻厚味菜肴中的异味添加图册

野葱形态图

,产生特殊香气,并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挥发性辣素还通过汗腺、呼吸道、泌尿系统排出时能轻微刺激刺激相关腺体的分泌,而起到发汗、祛痰、利尿作用。是治疗感冒的中药之一。

5 葱还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如果与蘑菇同食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功能主治

发汗,散寒,消肿,健胃。治伤风感冒,头痛发烧,腹部冷痛,消化不良;能接骨。[2] 

食疗价值

能通阳活血,驱虫解毒,发汗解表;主治风寒感冒轻症、痈肿疮毒、痢疾脉微、寒凝腹痛、小便不利等病症。对感冒、风寒、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痢疾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葱草

编辑

直立簇生或散生草本。叶狭线形,较柔软,长8-22厘米,宽1-3毫米,顶端尖至渐尖,草质,绿色,干后具条纹,两面及边缘具稀疏乳突;叶鞘长15-6厘米。花葶近圆柱形,长5-35厘米,粗1-15毫米;头状花序卵形至球形,长6-13毫米,宽6-11毫米;苞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常内凹,长3-5毫米,宽3-4毫米,中部暗褐色而有光泽,边缘薄而色较浅,革质,顶端有小刺尖和三角形的灰白色(干时)乳突区;侧生的2枚萼片舟状,稍弯,膜质,长35-45毫米,宽约15毫米,渐尖,背部有龙骨状突起的狭脊棱,具粗浅齿,无毛

中文学名

葱草

拉丁学名

Xyris pauciflora Willd

别    称

黄谷精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亚    目

帚灯草亚目

黄眼草科

黄眼草属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生长环境

3 分布范围

4 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编辑

直立簇生或散生草本。叶狭线形,较柔软,长8-22厘米,宽1-3毫米,顶端尖至渐尖,草质,绿色,干后具条纹,两面及边缘具稀疏乳突;叶鞘长15-6厘米。花葶近圆柱形,长5-35厘米,粗1-15毫米;头状花序卵形至球形,长6-13毫米,宽6-11毫米;苞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常内凹,长3-5毫米,宽3-4毫米,中部暗褐色而有光泽,边缘薄而色较浅,革质,顶端有小刺尖和三角形的灰白色(干时)乳突区;侧生的2枚萼片舟状,稍弯,膜质,长35-45毫米,宽约15毫米,渐尖,背部有龙骨状突起的狭脊棱,具粗浅齿,无毛;中间的萼片风帽状,长约35毫米;开花时花冠伸出苞片外;花瓣**,檐部倒卵形,长25-35毫米;基部下延渐细成爪部,长3-4毫米;雄蕊贴生于花瓣,长09-13毫米;花药宽卵形,内面的1个药室较外面的稍短,钝头,药隔宽;花丝极短;退化雄蕊较正常雄蕊短,顶端2分叉,画笔状;子房倒卵形,长2-3毫米;花柱3裂,长约12-2毫米,顶部鸡冠状。蒴果卵圆形至椭圆形,有时为倒卵形,长4-5毫米。种子椭圆形,长04-05毫米,棕色,两端有小尖头,表面有纵棱。花期9-11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

编辑

生于海拔350-900米的山谷、原野、沼泽湿地及稻田中。

分布范围

编辑

产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

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药用价值

编辑

全草:外用于癣疥。

葱草的叶子比藠更细,露珠更小,在澳洲的烈日下,干得更快些。藠的嫩叶和根茎都可食。葱草的叶子不能吃,葱头也能吃,但不如藠头清脆,而且味道有点麻苦。澳洲主流社会却无人感兴趣,据说土著人曾经吃葱草头。算是澳洲版本的藠头。

我没敢采葱草回来做菜吃,但藠头却吃过几次。

葱莲

葱莲(学名:Zephyranthes candida (Lindl)Herb),又名玉帘、葱兰等,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卵形,直径约25厘米,具有明显的颈部,颈长25-5厘米。叶狭线形,肥厚,亮绿色,长20-30厘米,宽 2-4毫米。

原产南美洲,现在中国各地都有种植,喜阳光充足,耐半阴,常用作花坛的镶边材料,也宜绿地丛植,最宜作林下半阴处的地被植物,或于庭院小径旁栽植。

(概述来源[1]  )

中文学名

葱莲

拉丁学名

Zephyranthes candida (Lindl)Herb

别    称

玉帘、白花菖蒲莲、韭菜莲、肝风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目

亚    目

百合亚目

石蒜科

葱莲属

葱莲

分布区域

南美各国,中国栽培广泛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物种分布

3 生长习性

4 繁殖方法

▪ 分株法

▪ 播种法

5 栽培技术

▪ 田间管理

▪ 病虫防治

6 主要价值

▪ 药用

▪ 观赏

7 植物文化

形态特征

编辑

葱莲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约25厘米,具有明显的颈部,颈长25-5厘米。叶狭线形,肥厚,亮绿色,长20-30厘米,宽 2-4毫米。

花茎中空;花单生于花茎顶端,下有带褐红色的佛焰苞状总苞,总苞片顶端2裂;花梗长约1厘米;花白色,外面常带淡红色;几无花被管,花被片6,长3-5厘米,顶端钝或具短尖头,宽约1厘米,近喉部常有很小的鳞片;雄蕊6,长约为花被的1/2;花柱细长,柱头不明显3裂。

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2厘米,3瓣开裂;种子黑色,扁平。[2-3] 

物种分布

编辑

葱莲原产南美,分布于温暖地区,中国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均有引种栽培。[4] 

生长习性

编辑

葱莲

葱莲喜肥沃土壤,喜阳光充足,耐半阴与低湿,宜肥沃、带有黏性而排水好的土壤。较耐寒,在长江流域可保持常绿,0°C以下亦可存活较长时间。在-10°C左右的条件下,短时不会受冻,但时间较长则可能冻死。葱莲极易自然分球,分株繁殖容易,栽培需注意冬季适当防寒。[5] 

繁殖方法

编辑

分株法

葱莲

分株繁殖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5] 

分株方法

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5] 

装盆消毒

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5] 

分株后管理

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最好是放在遮荫棚内养护。[5] 

播种法

采种

葱莲(5张)

莲花后大约20天左右种子成热要及时采收。因当时正值两季,极易发生种子在植株上就发芽的情况。由于在整个生长期比较怕热,并且播种最适宜温度为15-20℃。救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进行秋播。[5] 

播种

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厘米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侵地浸上来,按3厘米×3厘米的同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超来。[5] 

栽培技术

编辑

田间管理

温度

葱莲喜欢温暖气候,但夏季高温、闷热(3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环境不利于它的生长;对冬季温度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长,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5] 

水肥

葱莲性喜阳光充足,但也能耐半阴,要求温暖而温润的环境,适宜富含腐殖质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地裁时要施足基肥,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每年追施2-3次稀薄饼肥水,即可生长良好,开花繁茂。盆裁时,盆土宜选疏松、肥沃、排水杨通的培养土,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园土、河沙混匀配制 。生长期间浇水要充足,宜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能积水。天气干旱还要经常向叶面上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否则叶尖易黄枯。生长旺盛季节,每隔半个月需追施1次稀薄液肥。[5] 

病虫防治

危害葱莲的主要以虫害为主,如葱兰夜蛾,主要危害葱莲、朱顶红、石蒜等植物,是一种次要害虫。葱兰夜蛾严重时可以把葱莲的地上茎全部吃光。虽然葱莲茎叶被该虫取食后,地上部分仍能萌发生长,不造成葱莲的死亡,但是其生长势明显减弱。[6] 

防治方法

冬季或早春翻地,挖除越冬虫蛹,减少虫口基数;幼虫发生时,喷施米满1500倍、乐斯本1500倍或辛硫膦乳油800倍,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幼虫出来活动(取食)时喷雾,防治效果比较好。[6]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

其带鳞茎的全草是一种民间草药,有平肝、宁心、熄风镇静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羊痫疯。[4] 

葱莲全草含石蒜碱、多花水仙碱、尼润碱等生物碱。花瓣中含云香甙。建议不要擅自食用葱莲,误食麟茎会引起呕吐、腹泻、昏睡、无力,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5]  [7] 

观赏

葱莲株从低矮、终年常绿、花朵繁多、花期长,繁茂的白色花朵高出叶端,在丛丛绿叶的烘托下,异常美丽,花期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觉。适用于林下、边缘或半荫处作园林地被植物,也可作花坛、花径的镶边材料,在草坪中成丛散植,可组成缀花草坪,也可盆栽供室内观赏。[8] 

植物文化

编辑

葱莲花语:初恋、纯洁的爱

这世界上只有两种纯洁的爱情,一种是初恋,另一种是到终老的时候仍能和相襦以沫、举案齐眉、朝夕相伴的爱人度过的爱情。而葱兰则因为它的洁白而给人们赋予了它纯洁的爱情的花语。

千万别把葱莲当成了荞头

中国日报网讯 日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炳辉、张奠湘借《中国科学报》向广大市民呼吁:千万别把葱莲当荞头吃。

葱莲

据介绍,近日,该园标本馆收到广州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来鉴定的葱莲,并称这与一起食物中毒有关。原来,近日,白云区某工厂10多位工人吃了在当地菜市场购买的混有葱莲的荞头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又不知问题出在何方。

荞头

针对此情况,有关科学家借机进行植物科普:葱莲是一种石蒜科植物,常作为观赏植物,含生物碱,有药用价值,但要慎食,不可以当菜一样吃。荞头又叫藠头,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只因为两者外形相似,以致不时有人误把葱莲当荞头做菜吃而中毒。仔细观察,葱莲的叶片是实心,而荞头的叶片则是空心的。研究人员提醒公众,以后买荞头做菜时须特别留意,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混着葱莲。同时,居民也应注意平日别乱采野菜吃,慎防中毒。

第一年可以长到一两到半斤。以后可以翻三倍的长。以此类推。

花瓣5,肉质,长06毫米,边缘内折;聚药雄蕊长约08毫米;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的相似。核果成熟时近球形,红色;果核径约55毫米,背部鸡冠状隆起,两侧各有约15条小横肋状雕纹。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高约1-3米;主根肉质,柱状;小枝有直线纹。叶纸质,阔三角形,有时三角状近圆形,长通常4-7厘米,宽5-85厘米或过之,顶端有凸尖,基部微凹或近截平,两面或仅下面被贴伏短柔毛;掌状脉9-10条,较纤细,网脉甚密,很明显;叶柄长3-7厘米。

花序头状,于腋生、长而下垂的枝条上作总状式排列,苞片小或很小;雄花:萼片4或有时5,通常倒卵状椭圆形,连爪长约08毫米,有缘毛。

虎杖

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

形态特征: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无毛,高1—1.5米。根状茎横走,木质化,外皮黄褐色。茎直立,丛生,中空,表面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叶片宽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 6—12厘米,宽5—9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托叶鞘褐色,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 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结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蕊8;花柱3裂,柱头鸡冠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 虎杖褐色,光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分布: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云南、四川、贵州、广东。

菱读:líng。

菱(学名:Trapa bispinosa Roxb ):菱科、菱属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植物。着生水底水中泥根细铁丝状,同化根,叶二型:叶互生,聚生于主茎或分枝茎的顶端,叶片菱圆形或三角状菱圆形,表面深亮绿色,背面灰褐色或绿色,沉水叶小,早落。

花单生于叶腋两性;花盘鸡冠状。果三角状菱形,表面具淡灰色长毛,腰角位置无刺角,果喙不明显,内具1白种子。5-10月开花,7-11月结果。

采收留种:

一般在开花后25-30天,即可采收嫩(青)菱,65天后菱成熟时,萼片脱落,尖角出现,手触易落,要分次采收,一般每隔7-9天采收一次,共5-7次,采收时要做到三轻,即提盘轻、摘菱轻、放盘轻,尽量少伤植株和防止老菱落水。

种菱应于盛果期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果大,形圆整饱满,皮色深,果实背部与果梗分离处有2-3道同心花纹的老菱留种,果实初选后放置水中,除去半浮果,清洗后留下完全下沉的果做种。种菱必须贮藏在湿处,防止干燥,贮藏方法有两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27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