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到腋下的地方有带状疱疹,怎么办

背部到腋下的地方有带状疱疹,怎么办,第1张

建议:您好: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飞蛇等。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此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中医认为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与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有关。

建议:选择一些凉血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止痛的药物从体内调理可以从中医祛风清热解毒、清肝泻火除湿,益气健脾除湿这方面辩证治疗。

注意事项:

1应多休息,给以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2在饮食方面禁忌吃油腻的食物、海鲜及蛋类,家禽也尽量不吃,吃些清淡的食物。

3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可外用中草药或雷夫奴尔湿敷,促使水疱干燥,结痂

4老年重症患者,尤其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最好住院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5患“带状疱疹"提示患者身体免疫力处于低状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仍遗留有神经痛,这时可采取针灸,理疗等缓解疼痛。

带状疱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是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疼痛性皮肤病。其发病特征为:患处有水疱约绿豆大小,疱膜紧张发亮,中心凹陷 呈脐窝状,个个独立,成簇若串珠,呈带状分布 基底部发红,疱群间皮肤正常。伴有刺痛或火辣辣的灼痛。多发于腰腹部,形似一条火红色的龙缠绕于腰间,故俗称“串腰龙”,中 医则称之为缠腰火丹。临床还可见发于患者头、颈,胸背及大腿内侧等部位。发疹前常有低热、疲倦、失眠、食欲不振等轻重不一的前驱症状。局部皮肤有灼热和刺痛的感觉,1- 2天后出现皮疹有时刺痛和皮疹同时发生。若处理不当,患者局部则疼痛不已。发生在面部的病情较重,疼痛剧烈,甚至影响视力和听力严重 的水疱可大如鸡蛋,或有出血点、血痕、坏死。常常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据报道,患过肝胆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年老体弱者最易感染本病。目前认为带状疱疹和水痘是同一种病毒引起的不同临床表现 该病毒在小儿多引起水痘 在成人多引起带状疱疹。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人体神经细胞中,当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红斑狼疮及外伤时,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再活动,可诱发本病。本病以春秋季多发,一旦发病,面积较大,持续时间长。若失治可转为慢性,出现长期阵发性刺痛。甚至较硬面料的内衣摩擦也会感到疼痛。少数患者会出现疤痕,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诊断要点:根据单侧发疹、沿周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多数水疱簇集成群,伴有神经痛,基本可以确诊。 内治法: 1 经验方: 柴胡6g 龙胆草9g 板兰根30g 生甘草3g 荆芥6g 赤芍 9g 白芍 9g 车前子 9g 牛蒡子 9g 青黛 3g 水煎服,每日一剂。 2 饮食疗法:取大青叶 15g.柴胡 15g.粳米 309.白糖适量。将大青叶,柴胡加水250ml 煎至200ml,再把粳米、白糖加人煮成稀粥。每天一剂 连服5~6天。 外治法;取中成药六神丸100至200粒(视皮损大小而定),用碗足研成极细末,再用凉开水或食醋调成糊状,直接敷于病灶上。若疱疹溃烂流水,也可用十药末直接撒在疱疹创面之上,每日1次。或取中药饮片桑螵蛸20g,慢火炙干至八分熟,存性,细研成末,加少量香油拌匀,每日外敷患处2次。 本病虽然起病急,但多能自愈,切忌焦虑,过度紧张反而会加重病情。有时皮疹消退后,疼痛感觉仍要持续l~2个月。口服汤药可缩短疼痛时间。经验方是: 当归15g 赤芍12g 生地12g 枳壳12g 桃仁10g 红花10g 川芎10g 柴胡10g 丹参30g 甘草3g 水煎服,每日2次 每次15ml。但必须待发病两周以后,皮疹消失仍疼痛时方可服用。 患者还要保持皮肤衣被清洁,以穿棉布旧内衣为佳。对于出现的水疱,不要挑破,若疱太大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疱液,但疱壁不要除去,防止继发感染。一巨疱疹破碎,渗水较多时 要及时洗净 更换内衣饮食要清淡,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煎炒油炸食品。 足癣脚气 化湿止痒 足癣,俗称"脚气"由于真菌侵人足部表皮而致。一般发生于两侧足底及脚趾之间 中医称本病为“脚湿气"臭田螺。古典医著《医宗金鉴外科心诀》对其症状有形象的描述:" 此证由胃经湿热下注而生,脚丫破烂,其患甚小,其痒搓之不能解,必搓至皮烂,津腥臭水溃疡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经年不愈,极其缠绵。”患过脚气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足癣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我国的南方患病率高达80%以上。虽然算不上什么严重疾患,但痒起来的滋味也确实难受。有些患者由于用不洁的手抠脚趾,还会引起脚气感染,引发丹毒,也会影响患者在常的工作和学习。 足癣的发生,与密切接触患者的用品 如拖鞋、浴盆、拭脚布。搓脚石有关,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久居潮湿之地,适合真菌繁殖,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本病。其次与遗传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辨证施治常分成干、湿两种类型,一般不用内服药治疗。十性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鳞屑型和角化型鳞屑型主要症状是在增厚的皮肤上出现红 斑,丘疹;角化型是皮肤过度角化、粗糙.中药可选用经验方:透骨20g 生山植20g,乌梅20g,威灵仙20g.枯矾20g 蛇床子20g。水煎外洗,每晚1次。洗后外涂20%水连膏(按比例配制10g:取水杨酸粉1g.细黄连粉1g 凡士林油8g,熔化后加药研匀成膏)。涂药后,以患处皮肤有热感为度。经1-2周,局部脱屑、肤软,可用西药克霉唑软膏代之,仍是每晚洗后外涂1次 直至治愈,疗效可靠。 湿性相当于水疱型和擦烂型。水疱型的主要症状为:足跖和足缘可见成群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感,水疱位置较深,不易穿破.周围无红晕,数天后可吸收脱皮,但治愈的水疱周围可继发生出新的水疱,如此反复扩展。擦烂型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趾间浸润发白或伴有基底部红斑、糜烂。患者常因剧烈瘙痒而挠抠,抓破后皮损处露出糜烂面常继发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组织炎、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中药治疗经验方: 白藤皮20g 苦参20g 生白术20g 地肤子20g 枯矾20g 蛇床子20g 黄柏20g 丁香20g 甘松20g 水煎外洗,每晚1次 洗后外涂本方浓煎液 约2-5日皮肤干燥后,改为上方洗后,外涂10%水连膏(按比例配制方法同上),每日1次。7—10天可治愈。痊愈后 每晚应外涂甘酸液一次,连用3~5天.用以巩固疗效。甘酸液的配方是:甘油、食醋各半混匀。 一旦脚癣严重,引起继发感染就需要服汤药治疗。 经验方 苦参10g 土茯苓10g 黄柏10g 牛膝12g 本通10g 车前子10g 龙胆草10g 泽泻10g 丹皮10g 生地10g 土槿皮10g 白藓皮10g 连翘15g 水煎服,每日2次 每次150ml。 足癣因接触传染而发病,所以它的预防关键在于注意个人卫生,不穿公用拖鞋,不用公用手巾,经常清洗手足,保持手足的合理湿度。脚痒时,用热水烫脚的习惯不可取,因其容易扩散癣症,甚至引发淋巴管炎。 由于足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真菌又喜温喜潮湿,夏季发病率高。因此夏季更应提高警惕,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环境,做好消毒隔离。 另外,有些家庭养一些宠物,如小猫、小狗 它们身上也常带真菌,由于人与动物接触也容易被感染,所以也要搞好宠物的卫生 切断传染途径及传染源。 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足癣是可以预防的。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好发年龄中老年居多。

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神经疼痛最明显,使人寝食难安。如治疗不当或体质虚弱诸多因素所致,会转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少则年余,多则数年,患者将长期忍受痛苦折磨。

在龙湾区状元这里有个三郎桥 这里有个叫 杨金木的 他们家有祖传治疗这个的 药 一个是中草药水涂抹的 一种是吃的药 不过不是 阿昔洛韦 是差一个字。基本上3天-7能能治疗好。这个要抓紧 ,不然有后遗症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27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