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有背痛的问题:恼人的 闪到腰 、广为人知的 坐骨神经痛 、影响外观的 脊椎侧弯 、不用当兵的 僵直性脊椎炎 、困扰很多长者的 腰椎退化 等。背痛成因千变万化,其中有一种状况绝不能被忽视,那就是脊椎压迫性骨折!
骨折,大家一看到字面立刻就想到「骨头断掉、打钢钉、吊著石膏」的恐怖景象。的确,许多骨折是外伤造成,让患者知道要立即就医处理;但您是否想过,骨折也可能来得无声无息?
没有前兆、没有受伤的背痛,可能老人家单纯打个喷嚏或抱个孙子,脊椎的骨折就发生了。因为没有外伤,更容易让人轻忽,往往自行吃止痛药、穿护腰、用热敷垫、找人推拿 , 甚至许多患者周边有热心好友, 就想帮忙「乔」一下。
如果是一般的拉伤或许还好,若是压迫性骨折, 可能会造成骨裂加剧, 甚至造成脊髓损伤而瘫痪,不得不慎。切记,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复健科或骨科医师协助。
(Shutterstock)
压迫性骨折到底怎么来的?正常的骨头有相当的强度,所以可以支撑我们身体的重量;但当身体有一些潜在问题时,骨头的强度有可能受影响,大致可分为化学性和物理性的状况。
化学性的影响:
就是骨头质地的改变,也就是所谓的骨质疏松。引发原因包括活动量不足、女性停经、肾脏病、内分泌失调、使用类固醇等,都可能加速骨质流失,使得骨头脆化。(推荐阅读:不喝牛奶的看过来:3大族群补钙策略)
物理性的影响:
就是骨头被其他东西侵蚀,譬如肿瘤或感染等,导致结构崩解。
若要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根据现行关于骨质密度检测的规范,大部分的人须自费,但若以下5项条件符合任何1项,则健保有给付:
内分泌失调可能加速骨质疏松者:限副甲状腺机能过高须接受治疗者、肾上腺皮质过高者、脑下垂体机能不全影响钙代谢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者、医源性库兴氏症候群者 非创伤性之骨折者 50岁以上妇女或停经后妇女接受骨质疏松症追踪治疗者 摄护腺癌病患在接受男性荷尔蒙阻断治疗前与治疗后,得因病情需要施行骨质密度测验检查 成骨不全症(注:因病情需要再次施行骨质密度测量检查时,间隔时间应为1年以上,且若为上述第1~4项者,总检查次数以3次为限。)
X光是诊断压迫性骨折最重要的工具,但仍旧不能保证正确率百分之百。有文献显示,约有2~3成压迫性骨折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内确诊,所以当临床上有怀疑时,后续追踪X光的变化,甚至安排更精密的电脑断层检查,有赖于医师的专业评估。
(左图:典型的腰椎压迫性骨折。右图:典型的胸椎压迫性骨折。邱之擎医师提供)
确诊压迫性骨折 治疗方式因人而异药物处方:
包括消炎止痛药物以缓解症状、肌肉松弛剂以减少受伤椎体周遭肌肉紧绷、钙片/维他命D和骨质疏松药物(双磷酸盐、贺尔蒙制剂等)以处理骨质疏松问题。这部分医师会依照患者的需要而提供,患者务必遵从医师指示用药。
背架保护:
若是就诊时无意间在X光下被发现的陈旧性压迫性骨折,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但若是新发生有且明显症状,则会使用背架来保护。
除了没有负重(譬如躺在床上)的情况以外,其他时间都需要穿戴,为期2~3个月,视同一般骨折所需的固定时间。待其内部愈合,结构稳定后才可以结束使用。
有些人担心使用背架后会不会加重骨质疏松问题,事实上反而疼痛会因为使用背架而减轻,进而能够多起来走动,所以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压迫性骨折若影响腰椎第3节以下,则使用短背架,固定腰部即可,常见骑士背架(Knight brace);若影响腰椎第2节(包含)以上,则需使用长背架,固定至胸部,常见骑士-泰勒背架(Knight-Taylor brace)
(骑士背架。邱之擎医师提供)
(骑士-泰勒背架。邱之擎医师提供)
骨水泥:
若是比较严重的压迫性骨折,医生后续可能会考虑使用脊椎整型术,也就是俗称的骨水泥,来增强受损椎体的硬度。骨水泥的使用与否由临床医师的专业进行判断,且过程会在手术室中执行。
急性发作疼痛时,甚至需要卧床休息数日。但是穿上背架疼痛略有改善后, 还是必须留意 生活上的调整:
避免弯腰的动作,尤其忌讳弯腰时负重。譬如不宜弯腰捡取地上东西,应该保持腰杆挺直,单膝着地取物;起床不宜直接坐起,而须借助手的力量,缓慢转身成侧卧姿势后,再用手的力量将身体撑离床面。 不宜长时间久站。站立时应交互放一只脚于台阶上,减少脊椎的压力。 坐时需有靠背,以避免长时间肌肉使力收缩( 为支持不稳定的脊椎), 导致疼痛。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样的姿势或动作,以分散不稳定脊椎所接受的力量。 在疾病的症状稍微缓解后,可以考虑规律的负重运动,以增加骨密度,和保持核心肌群(用以稳固脊椎的肌肉群)的强度。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定时起来走动。 减重,以减少作用于不稳定脊椎的压力。 多晒太阳,以增加活性维生素D3的身体自我合成。(推荐阅读:快出去晒太阳!包太紧、过度防晒让你缺乏维生素D) 增加高钙食物的补充,包含芝麻、杏仁果、紫菜、鱼干、虾米、豆干等等;减少高糖、高蛋白、高盐饮食、酒精及咖啡的摄取。 压迫性骨折 最怕缺乏警觉心若有新发生的下背痛在数日内不能自行缓解,或一开始疼痛就来势汹汹,建议寻求专业医师的协助,找寻病根,对症下药,才是比较稳当的做法。在急性期正确处置,长期预防复发,才能真正拥有一个足以再次「顶天立地」的美好人生。
(本文作者为凤林荣民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邱之擎)
f 许多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养成不良姿势,当中以"寒背"最普遍。"寒背"是指背部向后形成半圆形的突出状态,头部及两肩均会向前倾,有"寒背"问题的人一般都不自知,直至情况严重时才会发觉,但身体外观已经明显出现"寒背",影响仪容,甚至造成背部酸痛。 "寒背"这不良姿势会导致背部肌腱造长期处处于拉扯状态,慢慢造成酸痛,同时使背部肌力减弱,以及胸前肌腱柔性变弱因此,"寒背"者应尽早进行姿势纠正,减低背部酸痛的机会,也可以增强背部肌力及胸前肌腱的伸展性能,当然也希望可以恢愎身体的正常外观。 由于"寒背"是不自觉地慢慢形成,所以"寒背"者一般都已习惯了"不适当"的姿势。所以,在纠正姿势之前,先要让自己重拾"正常姿势"的感觉,然后再进行一些简单的纠正运动。 方法是将身体背靠向墙壁,伸直背部,挺胸纠腹,两肩向后收缩,直至感受到背部,两肩及后枕位置均贴到墙上,此时你可能感到身体有点后倾,而且非常不习惯,甚至有点累,这是由于身体已习惯"不适当"的姿势,所以对"适当"姿势倒感到不习惯。 在重拾适当姿势的感觉后,就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修正: 1、在日常生活中,无论站着或坐着,工作或休息,都要不断提醒自己保持适当的姿势,尽量让身体适应新姿势。 2、站直身体,两手垂下,两肩慢慢尽量向后缩,用力一会后才放松。 3、先俯卧床上,将枕头横放于下腹位置,双手放于枕头处,然后将上半身慢慢向上提起,注意上身只需离开床面即可,无需刻意用力向上,维持一会后放松。 以上几个方法能够提升背部,肩部等肌腱力,以及让身体重新适应新姿势,但必需持续进行不可松懈,直至身体在不自觉间都能保持新姿势。
后背疼可能是过度劳累等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外伤、背部筋膜炎、脊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病理性原因引起的。
1过度劳累:常见于过度弯腰负重,引起后背肌肉内乳酸堆积或肌肉痉挛,可出现后背疼。
2外伤:外伤等暴力因素可引起后背骨折、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可出现后背疼。
3背部筋膜炎:多见于中青年患者,长期的背部劳损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在劳累以及局部受凉的情况下发生疼痛。
4脊柱疾病:常见于脊柱退变性疾病,如颈椎病、胸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等,也可出现后背疼。
5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除了心前区的症状,也可引起患者出现后背放射性疼。
后背疼还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针对性处理或治疗。后背痛时,可以做的检查有体格检查、X线、磁共振、B超、心肌酶谱等检查。
后背痛的原因有很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单纯的后背痛时,最常见的原因为腰背部肌肉的劳损,在作出该诊断时,往往需要排除腰部的骨性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等疾患。此时可以通过特殊的体格检查,如直腿抬高实验等,加之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磁共振以明确诊断。若未见明显的骨性病变,可给予常规的抗炎消肿止痛治疗后;若症状仍无法缓解,需遵医嘱行进一步检查。
若后背痛为放射性,同时伴有胸腹部的疼痛,则不排除为脏器的疾患。如胆囊炎往往会有后背的放射痛,心梗可以有肩背部的放射痛,输尿管结石可以导致腰背部的放射痛。在怀疑这些疾患时,需及时至各临床科室针对各脏器行不同类型的检查,如腹部脏器的B超、心肌酶谱等,待明确诊断后,再行下一步治疗。
1、背部疼痛多见于腰背肌的筋膜炎,因受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佳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症状。要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合理搭配饮食,不可单一偏食。
2、后背脊椎骨中间疼痛可以由椎骨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风湿、类风湿及其脊柱旁肌肉劳损引起。也可以由其他器官疾病疼痛放射到后背。建议避免久坐和过度劳损,适当锻炼腰肌背,也可以打打太极拳。
3、考虑是骨质增生引起的,建议去医院做个X线检查,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一般是建议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及几十治疗关节的损伤,可以适当进行按摩或是针灸治疗。同时X线检查排除是否是占位性病变的。
如何缓解背部疼痛
1、做瑜伽缓解后背疼痛。瑜伽不但能静心养神瘦身,由于伸展的动作还能缓解后背的疼痛。每周最少做一次瑜伽,每次40-90分钟,坚持三个月,后背疼痛的情况会有所改进。做瑜伽的效果好又健康,远优于吃药或者理疗。伸展对于治疗背部疼痛与瑜伽同样有效,但最主要的锻炼部位是躯干和腿部。
2、按摩后背缓解疼痛,每次每个穴位可以按摩10分钟,每天具体次数可以根据缓解情况来定,后背疼痛较厉害就每天3、4次,缓和一些的时候可以每天2次。 按摩上背的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可以帮助刺激肺部、心脏、以及理血、宽中和胃。按摩下背部的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可以刺激肝脏、胆囊、健脾、和胃、化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