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背部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背部有哪些穴位

艾灸背部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背部有哪些穴位,第1张

5 艾灸背部有哪些穴位

要知道艾灸背部的作用是比较强大的,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的治疗,如果平时脾胃气虚或者脾胃虚寒,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的症状,可以艾灸大椎穴、脾俞穴、胃俞穴等。

如果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性疾病,可以选择艾灸肺俞穴,膈俞穴等。

如果是风湿骨病,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挛急,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的,可以选择艾灸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等。

大家都知道,其实咱们做三伏灸是为了排除体内寒邪,然后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而要排出体内的寒邪,最重要的就是补阳气,而要补阳气,就一定要多灸背部,因为背部,就是属阳的。

今年的三伏天是7月17号开始,马上就要到了,大家抓紧时间多灸背,为三伏天排病邪打下基础!

人过半百,阳失其半!人一生的健康是伴随阳气起伏的,就如中医的“正气内存,邪不可侵”之说:人只要阳气充足,就可百病不侵。人如果没有了阳气,就会羸弱不堪,甚至不能存活。由此可见,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的根本,阳气就是我们的生命能量,养阳气就是养命!

而中医认为,我们的在身体上,背为阳,腹为阴。只要保养好背部,就能让人体的背部发光发热,滋生出源源不断的能量。因为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都是阳经,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督脉为“阳经之海”,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相关。

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由此可见,人体背部是很重要的部位,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可调和阴阳,延年益寿。

凡是养生,就离不开养阳,而艾灸,无疑是养阳的第一法宝:首先艾条燃烧产生的短波辐射,具有超强的渗透力,其次是艾烟的药效及其温热。故艾灸有温通之性:温能补其虚,通能化其淤,简单的说就是能补充身体虚损的阳气,能温化、排出体内的淤堵、垃圾。

艾灸背部督脉,就可养阳气,其实也就是在养命,督脉穴位图↓↓↓

女人最大的敌人是岁月,当容颜逝去后,任何的补救收效都不会太大,尽早保养才是正道。然而很多女性朋友都进入了保养误区,把所有的努力都放在了脸上,而事实上,保养背部,远比保养脸蛋更重要!

中秋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寒气也愈发加重,而风寒邪入侵人体,背部首当其冲,而女性体质属阴,若是背部受寒就更容易导致腰酸背疼,脏腑受寒。而寒湿质量重,脏腑的寒湿常常会往下跑,下注至胞宫,时间一长就酿成了妇科疾病。故而女人养背就是在防治妇科,其中最常用来防治妇科的穴位是命门穴和八髎穴!

背部的膀胱经是排毒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担负着人体内尿液和汗液的排放,它负责人体内70%的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对膀胱经按摩艾灸,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毒素,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的症状,会让沉重的身体感觉轻松异常。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针对女性常见的肝郁有很大缓解。

膀胱经在人体的后部。后背、臀部、后腿、脚外侧都是膀胱经循行的位置,像后背、臀部上的赘肉多,都是膀胱经的问题。 膀胱经通常的问题就是人体的风寒易堆积在那里,因为它是人体抵御外寒的一个栅栏。所以好多人后背的赘肉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摸一层棉花一样,没有质感,这就是寒於堆积引起的。

背部膀胱经穴位图↓↓↓

相较于腰腹大腿的减肥,女人对背往往不够重视!但是,背其实女人最易显老的地方,只要背一变厚,妥妥的大妈形象就跑不了,哪怕你脸上一条皱纹也没有,哪怕你长着范冰冰的脸也不行。

所以,女人要延缓衰老,就要有一个薄薄的少女般的背!女人三十岁之后,脂肪逐步开始在全身堆积,有些地方你看的见,比如肚子、大腿,有些地方你看不见,比如背部。你要是不理会,过不了多久,你的背部就会变成上面这个那样

上面我们也讲到了。背部脊柱两侧是膀胱经,膀胱经是女人最大的两条排水排毒通道,背部脂肪厚压迫膀胱经会造成排水排毒不畅,毒素堆积,水肿、肥胖甚至疾病。所以,女人可以腰粗,但一定不能背厚!

表面看来,是因为肥胖水涨船高,背部脂肪跟着一层层堆积。然而事实并不这么简单。中医看来,背部脂肪的堆积,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跟寒气湿气入侵有直接关系,身体自我抵御机制起作用,变厚的部分,是身体筑起的“防御工事”。同时,这种“防御工事”的堆积,又会反过来影响经络的通畅,经络不通,又会导致排不出去的垃圾堆积。于是,背部就会越积越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背部变厚也有内部的原因,是脏腑出问题的体现。

上焦厚〈叫〉心肺火旺!

中焦大〈叫〉脾胃不畅!

下焦厚〈叫〉肾气不足!

同时背部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任何一个脏腑出问题,都会在背部的对应区域反应出来。

背部脊柱两侧是膀胱经,膀胱经是女人最大的两条排水排毒通道,背部脂肪厚压迫膀胱经会造成排水排毒不畅,毒素堆积,水肿、肥胖甚至疾病。

所以,“背厚”的女人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背部的俞穴都与内部的脏腑相联系,故而艾灸背部是对背部最直接、最有效的保养方法,正是利用艾条药性和热量,让背部的气血动起来,是扶阳祛寒湿的最好方法,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艾灸背部的主要原因。艾灸背部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背部取穴原则:久病,则多损伤人体的功能,故在用穴上,取肺俞、心俞、膈俞穴;补气活血。取脾俞穴健脾,肾俞穴补肾。在这个基础上,如属咳嗽者,加风门穴。有热,则减去心俞穴。以心属火,火刑金,如不去心俞穴,成了火上加油之势。虚寒者,则可用心俞穴。

对胃寒脾虚者,则在上列五穴的基础上,减去肺俞穴;另加肝俞穴。心属火,脾属土,心火可温脾胃之虚寒;温则热,心俞与膈俞则活血。肝属木,木克土、故而肝木可约束脾土。脾胃虚寒,则多见大便稀薄或溏便,肾俞穴,有调二便之功能。如胃证状较为显著者,则加入胃俞穴。

捏脊是儿童推拿常用手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

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保健。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在人体背部进行一定节律的搓弹、拍打、敲击,能提升阳气,有利于人体气机顺畅,阴阳和合,使人体的脏腑功能更加协调。搓背分自我搓和他人搓。

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热的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捶背也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生命活力。

三伏养阳不养背,实在损失大!

1 保健养生,重在背部

背部是以脊椎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人体的五脏六腑都可以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肝、胆、脾、胃,腰部对应肾、小肠、膀胱。

背部反应身体的问题

肺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喉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心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长痘: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肝区

明显凸起: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

脾区

有气节、肿胀: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肾区

发黑、色素沉着、腰眼深:肾气不足,易脱发,记忆减退,睡眠质量不高,夜尿频繁,易受惊吓,黑眼圈,眼袋明显,耳鸣,易浮肿,怕泠,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环不好。

养背就是养阳

由于处在身后,背部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历代养生理念中,背部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脊柱两旁是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的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气、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现代医学已经阐明,背部脊柱是脑、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在脊柱的两旁,分布着一些可以起到调节内脏作用的自主神经节。因此,适当地刺激背部的穴位、经络,可以起到保健的效果。

凡是养生,就离不开养阳,而艾灸,无疑是养阳的第一法宝:首先艾柱燃烧产生的短波辐射,具有超强的渗透力,其次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

通过艾灸来保养背部,将经络、腧穴、药物、艾火的综合作用熔为一体,以达到温肾壮阳、拔毒散结、祛寒止痛的效果。

养背比保养脸蛋重要

艾灸背部对女性尤为有效。女性属阴性体质,因而相比男性来说,阳气往往容易不足。整背灸可以让你的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使之到达体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内到达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温熙脏腑的作用。

1艾灸背部,预防妇科

秋冬气温下降,寒气也愈发加重,而风寒邪入侵人体,背部首当其冲,而女性体质属阴,若是背部受寒就更容易导致腰酸背疼、脏腑受寒。脏腑的寒湿常常会往下跑,下注至胞宫,时间一长就酿成了妇科问题,故而通过艾灸养背祛湿可以预防妇科问题。

2艾灸背部,促进排毒

背部的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艾灸背部膀胱经,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毒素,还可缓解颈肩腰腿痛的症状,改善睡眠质量,让身体感觉轻松异常。

3艾灸背部,驱寒减肥

人体的风寒易堆积在背部膀胱经处,因为它是人体抵御外寒的一个栅栏,很多人后背的赘肉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摸一层棉花一样,没有质感,这就是寒淤堆积引起的。艾灸背部可以加速气血循环,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消除赘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2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