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鳙鱼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第1张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Yōnɡ Yu

别名 鱃鱼(《山海经》),鰫鱼(《上林赋》),皂包头、皂鲢(姚可成《食物本草》),黑包头鱼(《食物本草会纂》),鳙头鲢(《医林纂要》),鯼鱼(《本草求原》),包头鱼(《随息居饮食谱》),胖头鱼(《动物学大辞典》),黑鲢、花鲢(薛德煜《系统动物学》)。

来源 为鲤抖动物鳙鱼的肉。

原形态休侧扁,呈纺锤形,腹部在腹鳍基部之前段较圆,在腹鳍基部之后至 有很窄的腹棱。体长一般50余厘米。头大,约为体长的1/3。吻钝,阔而圆,口很宽,上唇中部很厚。眼小,位置特别低,在头侧正中轴的下方。下咽齿一行,呈杓形。鳃耙数很多,呈页状,排列紧密,但不联合。有发达而成螺旋形的鳃上器。鳞细小,侧线鳞96~110。背鳍Ⅲ7,很短,无硬刺,起点在腹鳍基之后。胸鳍长,可达腹鳍基,臀鳍Ⅲ12~13。尾鳍叉状。背部及两侧上半部微黑,腹部灰白,两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胸、腹鳍灰白。

生境分布生活于河流、湖伯中,冬季多在河床和较深的巖坑中越冬,分布长江流域下游地区,东北、华北甚少见。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胃。

功能主治

1汪颖《食物本草》;暖胃,益人。

2《本草求原》:暖胃,去头眩,益脑髓,老人痰喘宜之。

注意《纲目》:多食动风热,发疥。

摘录《辞典》

垂钓鲢鱼鳙鱼技巧是选择在下风口钓浮在距水面40公分处。

鲢鱼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在中国各大水系,随处可见,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喜欢安静的生活环境。警惕性很高。钓鲢鱼的时间和钓其他淡水鱼相似,应该在上午10点以后,气温较高的时间出钓,在下午是鱼口密集高峰期。

鳙鱼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淡水区域的中上层。

鳙吃口很轻,挣扎力度不是很大,线阻不易太大,主线可以选择3号,配2号的子线。如果鲢鳙鱼体型过大,那么我们就要及时调整加大1号线组,以免与大鱼失之交臂,绑子线时保持两个钩距就可以,当在钓大体型鲢鳙鱼时,我们还应当要备上一条10米长的失手绳。

鳙鱼的主要价值:

鳙鱼的鱼脑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水分充足,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

宜食:鳙鱼,其味甘、性温,一般人都宜食用,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者食用更佳。经常食用还能够润泽皮肤。上火的人群宜食用。适宜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之人食用;咳嗽、水肿、肝炎、眩晕、肾炎和身体虚弱者宜食用。

鳙鱼不宜食用过多,否则容易引发疮疥。此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等病症者不宜食用。而且,鱼胆有毒不要食用。鳙鱼性偏温凉,热病及有内热者、荨麻疹、癣病者、瘙痒性皮肤病应忌食。

鲢鱼同鳙鱼的主要区别是体色和头。鲢鱼又叫白鲢、鲢子,呈银白色,头较小,头长与体长之比约为1:4;而鳙鱼的头明显地大得多,头长、体长之比达1:3,所以它又名胖头鱼。胖头鱼体色比鲢鱼深,杂有不规则的黄黑色斑纹,因而又叫它“花鲢”、“黄鲢头”。它的味道虽不及青、草鱼,但比白鲢好,尤其是它的头,味道特别鲜,故有“青鱼尾巴花鲢头”的赞誉。

鲢鱼

鳙鱼

 大型鳙鱼对幼鱼没有危害 。鳙鳙鱼又叫花鲢、 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 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鳙鱼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等多能见到鳙鱼。

外形特征

鳙鱼体侧扁,较高,腹部在腹鳍基部之前较圆,其后部至肛门前有狭窄的腹棱。头极大,前部宽阔,头长大于体高。吻短而圆钝。口大,端位,口裂向上倾 斜,下颌稍突出,口角可达眼前缘垂直线之下,上唇中间部分很厚、无须、眼小,位于头前侧中轴的下方;眼间宽阔而隆起。鼻孔近眼缘的上方。下咽齿平扁,表面 光滑。鳃耙数目很多,呈页状,排列极为紧密,但不连合。具发达的螺旋形鳃上器、鳞小、侧线完全,在胸鳍末端上方弯向腹侧,向后延伸至尾柄正中。鳙鱼背鳍基部短,起点在体后半部,位于腹鳍起点之后,其第1-3根分枝鳍条较长。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腹鳍末端可达或稍超过肛门,但不达臀鳍。 肛门位于臀鳍前方。臀鳍起点距腹鳍基较距尾鳍基为近。尾鳍深分叉,两叶约等大,末端尖。鳔大,分两室,后室大,为前室的18倍左右。肠长约为体长的5倍 左右。腹膜黑色。雄性成体的胸鳍前面几根鳍条上缘各具有1排角质“栉齿”,雌性无此性状或只在鳍条的基部有少量“栉齿”。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微黑,有许多不 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部灰白色。各鳍呈灰色,上有许多黑色小斑点。

生活习性

 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食性为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所以鳙鱼对幼鱼没有危害。

  

鳙鱼沉底不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水温不适、环境骤变、患上疾病、水质太差以及用药不当。如果发现金鱼沉底不动,需要及时改善水温、水质条件。可以通过换水的方式来改善。如果发现鱼有生病的迹象,则需要及时用药物治疗。另外,鱼在感受到危险的时候,有可能会为了躲避伤害,而在水底一动不动。此时只要静养即可。

养殖鳙鱼的技术有哪些呢?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池塘的选择

鳙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1/15hm2,池深15米左右,池堤牢固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无水草丛生;鱼池向阳,阳光充足。而且放养前必须经过清整。

二、苗种放养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此外,还一定要注意育种的建议与消毒,确保鱼的生长质量,同时也要给予其充足的放养时间,促进鱼更加有质感的生长。

三、水质管理

水质的好坏是养鳙鱼成败的关键,在养鳙鱼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水质的变化。应经常根据水色的变化、透明度、鳙鱼外壳及鳃部的清洁度及底质的污染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换水,同时也要给其在盐度淡水充足的地方进行促进生长。

四、饲养方法

投饵。鳙鱼主养想要获得更高产量,就必须投饵。饵料可以是麦麸、皮糠,但效果都不如专用鳙鱼饲料好。鳙鱼饲料由饼粕、糠麸、鱼粉等与添加剂构成,要求营养价值比草鱼饲料要高,与鲤鱼、鲫鱼等杂食性鱼类相近,一般制成粉状,含粗蛋白30%以上。当春天水温达到15℃时,先在上风处慢慢人工驯食,与驯食其它吃食性鱼类大同小异,但是时间可能要稍长些。夏秋季节水温在26℃以上时,是鳙鱼生长快的时节,一定要结合水质管理加强投喂。鳙鱼训食成功后,投喂量一般为池鱼体重的1%一3%,喂2—3次,投喂时一般集群围绕在食场游转,头部半露水面,连水带饲料吞入口中,整体表现不如其他吃食性鱼类激烈,相对温和的多,饵料系数一般在2—3之间。有人用膨化微粒浮性饲料投喂鳙鱼,虽然饲料质量很好,但是效果很不理想,鱼生长不匀,大小悬殊,并且饵料系数很高,群体产量也一般。还有人用蛇皮袋装麻油渣、菜油渣、干鸡粪以及其他粉状饲料,悬挂在池塘上风安静向阳处,一般每亩挂一个口袋,鳙鱼群饿了就会自己去碰触口袋吃食,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油坊下脚料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的池塘,并且被网箱养殖者借鉴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疾病防控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鱼病一般在“大麦黄,白露心”易发病,一个是水温逐渐上升,另一个是水温逐渐下降。这两个季节是鱼病的流行高峰季节,要提前预防。防病采用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以目检或显微镜诊断鱼病,对症下药。

大头鱼是鳙鱼。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资料显示,大头鱼又称鳙鱼,鳙鱼是胖头鱼的学名,又称鲢鳙,中国著名四大家鱼之一,此鱼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是鱼头火锅的首选,胖头鱼头大,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体侧发黑且有花斑,眼位较低。

  鳙鱼也叫做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等等鳙鱼是淡水鱼的一种,鳙鱼也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鳙鱼要怎么养。以下就是我做的鳙鱼的 饲养 方法 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鳙鱼的养殖技术

 苗种放养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养殖模式

 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根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应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水质调控

 调节水质有三大功能:一是改良水质。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其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物残骸等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二是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维持和营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长期保持水质的稳定,达到水肥、稳定从而有利于养殖对象健康生长。同时也可使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扩大饵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三是防病。养殖水体中施放了微生态制剂的有益菌,其不仅竞争排斥病原菌,维护水中微生态菌群的生态平衡,避免水生生物遭受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病,而且还可以产生含有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反激反应,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提高存活率。

 食料使用

 食性分析

 过去在天然环境的低水平养殖条件下,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根据对鳙鱼的食性研究表明,生长良好的花鲢肠道中充满了大型浮游生物及水体中的腐殖质。因此在高密度养殖花鲢条件下,必须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来培养大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腐殖质,在水体缺乏大型浮游生物时,把有机肥中的腐殖质作为花鲢的主要饵料。而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隐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因此花鲢高密度养殖水体必须水肥且水体中腐殖质充足。

 肥料使用

 原理:通过向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投放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及生物复合肥料等,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和 其它 元素的含量,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提高鳙鱼的产量。

 渔业上最早使用的肥料是原始有机肥,如粪肥、堆肥,后来使用无机肥——化肥。原始有机肥营养全面,但有效成分太低,肥效缓慢,限制鱼产量。无机肥有效成分含量高,但肥效短,成分单一,主要培养小型绿藻和蓝藻,利于鲢的生长,对鳙鱼养殖效果不理想。将传统有机肥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与无机肥适量地混合制成的现代渔用生物有机肥,除含大量的氮、磷、碳等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均衡的微量元素,大量腐殖质、肽类、有益菌、肥效增强剂等。有能肥水、改水、控水的功效。也特别适合培养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鳙鱼喜食的浮游生物,为鳙鱼的高产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满足花鲢营养和花鲢养殖高产,主养花鲢有机肥必须超过无机肥。

 病害防治

 疾病防控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鱼病一般在“大麦黄, 白露 心”易发病,一个是水温逐渐上升,另一个是水温逐渐下降。这两个季节是鱼病的流行高峰季节,要提前预防。防病采用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以目检或显微镜诊断鱼病,对症下药。

 A、寄生虫病:每年4-5月杀虫一次,大量用有机肥的水体在7-8月份杀一次虫,

 a、中华鳋病:其症状是虫卵或虫体寄生在鱼的鳃部,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膨大水肿、苍白、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体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常露出水面,俗称“翘尾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锚头鳋病:其症状是病鱼体表可见大型虫体,寄生处充血发红,烦躁不安,食欲不旺,继而鱼体消瘦而亡。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暴发性出血病:症状是眼球突出、充血;体表充血发红。

 a、原发性出血病:少量白鲢死亡,只需杀菌。

 b、继发性出血病:先是底层鱼死亡,下层理化指标严重超标,继而出现大面积死亡。先杀虫,后根据情况杀菌、调水。

鳙鱼的特征

 外形似鲢,侧扁。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花斑。腹部灰白。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肠长为体长的5-7倍。

鳙鱼的疾病治疗

 鳙鱼常得病态异形碘泡虫病。病因:由异形碘泡虫寄生引起。

 症状:

 鳙鱼常离群独游,鱼体瘦弱,头大尾小,背似刀刃,肋骨明显,体表失去光泽;鳃盖两侧常充血,鳃丝紫红,有许多针头状白色胞囊。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鳙鱼苗种,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市水域。

 [诊断]

 初诊:据症状和流行情况初诊。

 确诊:显微镜镜检。剪下部分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针头状白色胞囊紧贴在鳃小片上。

 预防方法:

 彻底清塘,以杀灭池底淤泥中的孢子。

 采用合理的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的抵抗力。

鳙鱼的食谱

 霍香鱼头

 平均50分,基于1位厨友评价

 +1分+2分+3分+4分+5分

 材料

 白鲢鱼头3个(约1000克),霍香100克。调料姜片10克,葱20克,料酒15克,盐12克,豆瓣20克,色拉油50克,姜米8克,蒜米8克,鸡精6克,白糖3克,湿淀粉5克,鸡油10克,鲜汤100克。

 做法

 1、霍香洗净,将叶子剁成细末。

 2、鱼头对剖两半,洗净后用姜片、葱、盐、料酒码味,腌渍20分钟备用。

 3、将腌渍好的鱼头盛入盘中淋上鸡油上笼大火蒸8分钟后取出。

 4、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豆瓣、姜米、蒜米小火翻炒出香,再加入鲜汤、鸡精、白糖大火烧开后放入湿淀粉勾芡,放入霍香末调拌均匀后淋于鱼头上即成。

 小诀窍

 特点

 色红亮,霍香味浓,鱼肉鲜嫩,营养开胃。

 备注

 霍香具有开胃、促进饮食等功效。

 制作关键

 1、鱼头一定要提前码味,否则味不够。2、霍香末在锅中时间不能太长。

 水煮花鲢鱼

 平均38分,基于199位厨友评价

 +1分+2分+3分+4分+5分

 材料

 花鲢鱼一条约一斤半片成片,加入适量盐,三大匙料酒,两大匙淀粉抓匀码味。豆瓣两大匙,泡红辣椒十二个切末,花椒粉一匙,老姜一小块,蒜四瓣剁末,葱四棵切碎,藿香叶(也称鱼香菜)六棵切碎,酱油一大匙,醋一匙,白糖一咖啡匙,味精适量。

 做法

 花鲢鱼宰杀治净,取下净鱼肉,斜刀片成厚约02厘米的片,然后放入碗中,加盐、料酒、水淀粉和匀;鱼头及鱼骨斩成块;老姜、大蒜去皮洗净,切成姜蒜末;青笋类洗净,切成片;小葱洗净,切成葱花。 锅置火上,放油烧至四成热时,放入鱼片滑散,至白色时撇下油捞出。

 沥干油。

 锅内留约一两半油,放豆瓣、泡辣、姜蒜米炒呈樱桃色。

 加入约半斤水,放入料洒、鱼片、酱油、盐、醋、白糖、花椒粉烧沸,改小火慢煮。

 鱼熟入味、汤汁浓稠时,放味精、葱碎、藿香叶,铲匀起锅装盘即成。

 紫苏山药花鲢鱼尾汤

 平均42分,基于4位厨友评价

 +1分+2分+3分+4分+5分

 材料

 花鲢鱼尾250g、山药300g、鲜紫苏叶20g、生姜15g、盐3/4茶匙、料酒2茶匙、胡椒粉1/4茶匙、味精1/4茶匙

 做法

 1、鱼尾和山药洗净,生姜切片。

 2、紫苏叶清洗干净。

 3、山药去皮切段。

 4、锅烧热放入少许油,把鱼尾煎至两面微黄。

 5、锅内加入足量的开水和生姜、料酒、盐。

 6、大火烧开炖煮10分钟。

 7、放入山药块后再煮15分钟。

 8、最后放入紫苏叶煮2分钟,加胡椒粉、味精调匀即可。

1 罗非鱼的养殖模式有哪些

2 池塘养鱼基础知识

3 如何在池塘养殖罗非鱼

4 鲢鱼高产养殖的方法介绍

5 鲤鱼养殖高产技术方法

1、科属区别:鳙鱼和鲢鱼虽然都属于鲤形目和鲤科,不过它们的属是不同的。其中鳙鱼是鳙属的,而鲢鱼则是鲢属的,因此是不同的两种鱼。

2、颜色区别:鳙鱼和鲢鱼的颜色也有差异。鳙鱼被称为“花鲢”,它们的身体颜色比较暗,有时候还会有许多暗颜色的花纹;而鲢鱼则被称为“白鲢”,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它们的身体颜色是比较淡的。

3、头部区别:鳙鱼和鲢鱼头部大小是不同的。鳙鱼的头部非常大,因为这个特点它们还有一些别称,比如“胖头鱼”、“大头鱼”等等。而鲢鱼的头部则没有这么大。

4、腹部区别:鳙鱼和鲢鱼的腹部也是有差异的。鲢鱼的腹部有腹棱,鳙鱼的腹部则没有,若是仔细观察的话可以观察到,若是用手触摸的话也是十分明显的。

5、性格区别:鳙鱼和鲢鱼的性格差异也比较大。鲢鱼的性格是比较活泼的,也可以说是比较急躁的,它们在水中活跃程度比较高,擅长跳跃;而鳙鱼的性格则比较温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2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