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红鱼,鲤鱼的养殖技术

草鱼,红鱼,鲤鱼的养殖技术,第1张

草鱼地方名混子、鲩鱼、草青等。

草鱼体型延长、躯干部略呈亚圆筒形,尾部侧扁,无腹棱、头中等大,吻宽而平扁,口端位弧形,上颌稍有突出。鳃耙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下咽齿为梳状栉齿,鳞片颇大,圆形。侧线微弯,向后延至尾柄正中,背鳍无硬棘,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稍远。臀鳍无硬刺,起点距腹部基部较距尾鳍基为近。鱼体呈茶黄式,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鳍和尾鳍带灰**,其余各鳍较淡。草鱼外观很象青鱼,但两者体色有别。草鱼体色茶黄带灰,偶鳍灰**,而青鱼体色呈青黑色,偶鳍在白色腹部的映衬下更加显得青黑。

草鱼分布较广,我国除新疆和青藏高原无自然分布外,各大江河水系均有分布。

草鱼一般栖息于中、下层,也时而到上层觅食。性活泼、游泳快。草食性,鱼时期以浮游生物为主,幼鱼兼食水生昆虫。体长50毫米以上的幼鱼。逐渐转变为草食性;体长约达100毫米,完全能适应摄食水生高等植物。成鱼主要以高等水生植物为食料,如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眼子菜、浮萍、芜萍为最喜食的种类;被淹没的有草地区,常是草鱼的肥育场所,有些旱草也为草鱼所喜食。

草鱼的生殖群众,主要是4~5龄,以体长650~850毫米,体重4~9公斤的个体为主。最小型雌性为4龄,体长540毫米左右,体重25公斤左右;雄性为3龄,体长550毫米左右,体系24公斤左右。生殖季节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盛期为5月中下旬。

人工繁殖

草鱼繁殖用新鱼应选择4~5龄以上,体重5公斤以上的体质健壮、体型好、生长快、无外伤和病症的鱼体、放入2~4亩、水深15~25米的亲鱼池培育。每亩放养亲鱼100~125公斤为宜,一般为6~8公斤草亲鱼15~27尾,雌、雄比为1∶15为好。可搭养鲢亲鱼5~10尾、鳙亲鱼1~2尾,池内螺蛳多时,也可搭养2~3尾青鱼。亲鱼应加强培育,尤以春季培育(3月至产卵)更为重要。应投喂青料为主。适当投喂精料,可喂莴苣叶、包菜叶等,可搭喂谷芽或麦芽。每5~7天冲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3~6厘米,产前1~2周,应隔天注水一次,以加强流水刺激性腺发育成熟。成熟的亲鱼,轻压腹部,生殖孔中即能挤出卵子或精液。成熟亲鱼可注射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及类似物等催产剂,促其发情产卵,可在产卵池发情自然产卵,也可用人工授精方法。采集的受精卵可放在孵化容器内流水孵化,孵化密度随容器不同有所增减,通常每立方米放卵100万粒。约经20~32小时(随水温不同,脱膜时间有所差异)即可脱膜,一般脱膜后3~5天,鱼苗的卵黄囊消失,鳔充气即可出孵化容器下塘。

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指鱼苗下后经20天左右时间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俗称“发塘”。鱼苗培育池面积为1~2亩,池深15~2米,水深1~15米;池形以长方形为好;进排水便利,池底以壤土为佳。鱼苗池应清塘消毒,其方法有以下多种:

1、生石灰:水深约1米的每亩鱼池进行带水清塘,需用生石灰130~160公斤左右,若排干池水的干法清塘消毒时,每亩只需50~80公斤。当生石灰水融化未冷却时即可立即全池泼洒。

清塘7~10天以后,可放入鱼苗。生石灰除清塘消毒外,能起到调节水质和施肥的作用,得多弊少。所以普遍使用生石灰清塘。

2、漂白粉:每亩水深1米的鱼池,约用漂白粉14公斤。如水深5~10厘米,需用3~5公斤。将漂白粉加水溶化背风全池泼洒。如遇烈日,效果更佳。清塘后5~7天,可放鱼苗。

3、氨水:当鱼池的水深10厘米时,每亩用50公斤以上。用量常与氨水储存时间的长短有关。操作时,需在背风处进行全池泼洒,如在烈日下泼洒,药效更大。

一般施氨水后一天即可注水,3~5天后可放鱼苗。此法的特点是清塘消毒速度快,毒办消失也快。

4、鱼藤酮:水深1米时,每亩鱼池用鱼藤酮13公斤左右。市售的鱼藤精,实为含25%、5%、75%的乳油。操作时,加水10~15倍(有效深度约2PPm)稀释后全池泼洒。清塘7天后即可放苗。

5、茶粕:每亩水深1米时,用茶粕35~40公斤。操作时先将茶粕饼捣碎成小块,放在水缸中加水浸泡一天取出,然后再加入大量水稀释,搅匀后连渣全池泼洒。毒性消失时间为7~10天左右。

6、五氯酚钠、二甲四氯、扑草净合剂:当池水约13~30厘米时,每亩用五氯酚钠(65%水溶性原粉剂)1公斤,二甲四氯(70%水溶性粉剂)75克,扑草净(50%可湿性粉剂)150克,将它们混合后加水溶化,全池均匀泼洒。

一般施药后10~15天加水,再施基肥,约经2~3天后则可试水,无毒时可放鱼苗入池。

7、五氯酚钠:按每亩池塘(水深05米)用药2公斤,全池泼洒后浸泡5~7天,将水排干,曝洒4~5天,即可注水。

鱼苗池在清塘消毒后可灌注新水,注水时要在进水口用筛绢过滤,注水40~50厘米。在鱼苗下塘前应施基肥,一般鱼苗下塘以中等肥度为好。即在鱼苗放养前3~5天,一般每亩施畜粪200~400公斤,或为粪50~100公斤。如需加速肥水,可使用无机肥料,一般氨水每亩施用5~10公斤,硫酸铵、硝酸铵等每亩25~5公斤。通过施基肥,水中浮游动物植物迅速成长,水色转为嫩绿或淡褐色,即可放养鱼苗培育。

放养鱼苗应选择鱼体大小整齐,体色鲜嫩、肥满匀称,游动活动的群体。一般每亩放养草鱼鱼苗10~12万尾;如鱼池面积较大,每亩可放养20万尾。

鱼苗饲养方法,各地方法不一,有豆浆饲养法、大草饲养法、猪粪饲养法等。一带大多采用黄豆饲养方法。鱼苗下塘后,隔5~6小时就应投喂第一次豆浆,如下午下塘,下午就应投喂。一般每天2次,上午8~9时,下午14~15时。最晚不超过16时。在鱼苗下塘10天内,每天每亩投喂15~2公斤黄豆或2~25公斤豆饼经浸泡后磨成的浆,10天后根据水质的肥瘦,酌情增减,如天雨低温须酌加豆浆的用量,豆浆应均匀全池泼洒。如结合施肥,可减少豆饼或黄豆的用量,一般可在鱼苗下塘后4~5天就施肥。

鱼苗培育期间应定期加注新水,鱼苗下池时,池水一般在50厘米左右,鱼苗下塘后4~5天,应加水10厘米,以后每隔3~4天加注新水一次,使鱼苗培育到夏花阶段池应达1米左右。加注新水应严防野杂鱼等混入池内。加强巡塘,以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鱼池有否渗漏水,应及时堵塞。及时捞除肥料渣滓、水面的豆浆泡沫等,保持池水环境清洁,做好鱼病防治。鱼苗下塘后经过20~30天的培育,一般可长至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应分塘养殖。在夏花鱼种出塘前,应经过二次拉网锻炼后方可出塘。一般在鱼苗下塘后20天左右,以密眼鱼网在池内扦捕,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8~9时进行,将鱼围入网中拣出野杂鱼,数分钟后即放回原池,间隔一天后用同样方法,把鱼围集到网内,将网提起,把鱼全部倾倒在网箱中,缓慢拖动网箱,使鱼顶水游动1~2小时,鱼放入池中。经二次拉网锻炼后,夏花体格强壮,即可出池分养。

鱼种养殖

草鱼鱼种饲养一般第一年由夏花鱼种饲养至132厘米左右的一龄鱼种,又称仔口草鱼种;第二年再养成231~264厘米或025~05公斤的二龄鱼种,又称老口草鱼种,再经一年养殖,即可养至2~3公斤成鱼。

草鱼鱼种近年来高产经验很多,下面略举几例:

实例一:以仔口草鱼种高产养殖。

池塘面积4亩左右,平均水深25米左右,排灌方便。按党规方法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彻底清塘。夏花鱼种下塘前10天左右每亩施发酵牛粪1吨。使夏花下塘时,水色呈黄褐色,透明度25厘米,水深为15米。

夏花鱼种放养,应先放主体草鱼,多品种混养密放,控制放养鲢鱼时间。于6月4日亩放36~43厘米草鱼夏花9300尾,重6公斤;6月26日放33厘米鲫鱼夏花1744尾,重045公斤;6月30日放49厘米鳙鱼1172尾,重量14公斤;7月1日放29厘米鲢鱼2585尾,重060公斤,亩放总量14751尾,总重845公斤。

年终起捕每亩获分别为75克/尾及165克/尾草鱼种1504尾及1193尾,重310公斤;60克/尾鲫鱼种1167尾,重70公斤;70克/尾鳙鱼1110尾,重78公斤;100克/尾鲢鱼种2074尾,重207公斤;平均亩放鱼种7048尾,产量665公斤。

夏花草鱼下塘后,投喂芜萍和浮萍。当夏花草鱼长到7厘米时,改喂切碎的嫩草,10厘米后,直接投喂青草,投喂量根据鱼体生长、摄食和天气情况而定,阴雨闷热天少喂,晴朗天气多喂。投饲料一般控制在精料投喂后3小时吃完,青饲料4~5小时吃完为宜。每亩计用草料3260公斤,精料1260公斤。

加强水质管理,饲养前期2~3天加注新水一次,加水量20~30厘米;从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每天加水一次,加水量25~30厘米。随着注水次数的增加,水深保持在25米以上。10月中旬以后,视水质情况加水。加水时一般清晨6时,培育中期为夜间1时左右。

鱼病以防为主,除彻底清塘外,从夏花入塘后,注意调节水质。鱼病流行季节,每隔7~10天以漂白粉、生石灰交替泼洒。针对不同的鱼病,分别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大黄、敌百虫及大蒜等拌料投喂。

实例二:以草、鲂鱼种为主养殖池塘面积61亩,水深25米,靠水泵灌排。每亩放养鱼种为7月2日放草鱼夏花5000尾;6月11日放鲂鱼夏花6000尾,6月27日放鲫鱼夏花3000尾;7月15日放鲢鳙鱼夏花3000尾。至年终起捕平均每亩产量为61115公斤。其中100克/尾草鱼种1085尾,重1086公斤;3125克/尾鲂鱼种5372尾,重16785公斤;417克/尾鲫鱼种1946尾,重81065公斤;122克/尾鲢鳙鱼种2029尾/2535公斤。

饲养方法:夏花鱼种下塘前10天用禽畜粪培育水质,下塘水位1米左右。夏花鱼种放养规格均匀,下塘时用3~4%的盐水浸泡鱼种5~10分钟。放养时先放主养的草、鲂鱼,适时放养鲫和鲢鳙鱼。放养后逐渐注水加深水位,七月下旬事,水质易恶化,经常抽排底层水并注入新水,充分利用增氧机增氧。7、8、9三个月每隔15~20天用20~30PPm石灰水调节水质一次,与磷肥交替使用,使水质保持稳定的弱碱性。饲料投喂为精、青饲料结合。精料定量投喂,并添加1%食盐;青料投喂做到适应的适口青料,尽可能满足需要。7、8、9三个月要喂饱、喂好、喂匀,约占投饵量的60~70%。精料投喂应根据天气、摄食情况增减。

做好鱼病防治。立秋前除进行常规防病外,每100公斤用6克呋喃唑酮拌和在日投饲量中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三天为一疗程,每个月进行一次;或用1%的漂白粉浸出液拌入饲料中投喂。

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池塘以4~10亩较为适中;水深在25米左右为宜;要有良好的进排水条件,最好能快排快灌;每亩按025~050千瓦配备增氧机。

鱼种放养应以草食性鱼类(草鱼或团头鲂)为主体鱼,能充分利用青饲料资源。搭配鱼应突出鲫鱼,并兼顾其它鱼。采用套养方法,可提高池塘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水质管理以春、秋水浓和夏、秋水淡为目标。主要水质指标的控制上着重解决溶氧、非离子态氮、二氧化碳平衡系统三条主线。以冬季施用有机肥、补施磷肥;高温季节不施有机以,合理使用增氧机、补水、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改善水质技术措施。

饲料选用以草、鲂鱼配合饲料为好。如选用单一饲料,应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饲料,同时应精料青饲料结合。投饲应根据鱼类生长速度、成活率指标及总体增重增数,饲料系数计算出总投饲数量,然后按5天的分配量,逐日投喂为好。并根据天气、摄食等情况酌情增减。

鱼病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近年来,随着颗粒饲料高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有许多品种混养的较好放养模式,略举几例以供参考。

实例一:

以草鱼、鲂鱼为主体鱼亩净产500公斤的养殖实绩。

池塘52亩。

鱼种放养为平均亩放568克/尾草鱼55尾;29克/尾草鱼160尾,150克/尾团头鲂100尾,14克/尾团头鲂600尾,50克/尾鲤鱼50尾,夏会花鲤鱼300尾,52克/尾鲫鱼200尾,346克/尾鲢鱼40尾,77克/尾鲢鱼260尾,392克/尾鳙鱼16尾,50克/尾鳙鱼50尾。亩总放1831尾,重量1159公斤。

起捕产量为平均亩净产3019克/尾,草鱼1224公斤,990克/尾草鱼1299公斤,313克/尾团头鲂119公斤,200克/尾团头鲂514公斤,747克/尾鲤鱼32公斤,202克/尾鲤鱼19公斤,178克/尾鲫鱼183公斤,1000克/尾鲢鱼242公斤,622克/尾鲢鱼1341公斤,1051克/尾鳙鱼97公斤,655克/尾鳙鱼296公斤。亩总净产量5825公斤。

上述实例在饲养管理中,除投喂精饲料和青饲料外,尚需施肥肥水,控制好水色,并配备增氧机。

实例二:

面积91亩

鱼种放养为平均亩放养417克/尾草鱼126尾,10克/尾草鱼358尾,71克/尾团头鲂88尾,13克/尾团头鲂210尾,125克/尾鲤鱼40尾,24克/尾鲤鱼145尾,34克/尾鲫鱼430尾,59克/尾鲢鱼335尾,69克/尾鳙鱼72尾。亩总放鱼种113公斤。

起捕情况为平均亩净产1750克/尾草鱼1569公斤,266克/尾草鱼678公斤,250克/尾团头鲂146公斤,67克/尾团头鲂86公斤,1216克/尾鲤鱼408公斤,550克/尾鲤鱼722公斤,241克/尾鲫鱼836公斤,738克/尾鲢鱼227公斤,435克/尾鳙鱼1116公斤。亩总净产量为7831公斤。

上述实例因载鱼量较高,必需配备增氧机及良好的进排水设施。饲养管理上,主要投喂精饲料和青饲料,施肥数量较少。

鱼病防治

1、出血病:

为病毒性鱼病。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出象,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用灭活疫苗对鱼种注射,可起预防。每50公斤鱼用水花生4~5公斤、大蒜头和盐各025公斤一起打成浆,用水糠15公斤拌和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天;同时每亩水深033米用硫酸铜110克适量加水后全池泼洒,连续泼洒5天。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5天。以07PPm深度的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施二天。

2、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

症状为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鳍条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末稍腐烂,鳃盖和鱼的上下颌常出现红色斑块。病鱼往往单独游动水面,行动缓慢。

防治方法: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中,应防止鱼病受伤。放养前用5~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半小时。在投喂饲料中加入磺胺噻唑,用量按10公斤鱼重用药1克计算,连续投喂6天。体外消毒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3、白皮病:又称白尾病。

症状为开始时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上出现白色小点,很快扩大,使背鳍以后的皮肤呈白色,鳞征即脱落,尾鳍溃烂水霉菌随即发生,易引起死亡。常常出现于夏花和鱼种阶段。

防治方法:操作时应防止鱼体受伤。鱼种放养前,用2~3PPm的硝酸亚汞浸洗2小时;病鱼也可浸洗,有治疗效果。发病严重时可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每立方米用药1克。

4、水霉病:

霉菌从鱼体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体表呈棉絮状的菌落,呈灰白色或淡青色。易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鱼池在放养前应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操作时应小心,减少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

5、白点病,又称小瓜子虫病。

为多子小瓜虫大量寄生引起,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的囊泡。严重时鱼本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鱼池应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减少病原体。病鱼可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另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钟,可杀死全部小瓜子虫。

6、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

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方法: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锚头鳋幼虫及虫卵。严禁病鱼入池,引起感染。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7、细菌性烂鳃病

症状是鳃骨内壁青皮充血,有时溃烂;鳃丝腐烂,颜色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严重时鳃瓣边缘烂成一团,并蔓延至整个鳃瓣。症鱼常单独游动,行动迟缓,体色发黑。

防治方法:鱼种放养时,用十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8、肠炎症

症状是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

防治方法:每50公斤饲料加痢特灵10~15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6天赞同0| 评论

1、体重和身长测算鱼龄

鱼的生长期不同,体重是有明显差异的,以鲤鱼举例,鲤鱼的破卵期,仅有十几克,从鱼苗长成鱼种,大约要1年时间,体重能达到半斤左右,到第二年,体重能到1斤半左右,到了第三年,能长到三斤。

在五岁之前,鲤鱼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五岁之后,鲤鱼的生长会非常缓慢,野生鲤鱼在五岁之前,一年能增重1~2斤,养殖鲤鱼则能一年增重2~4斤,过了五岁之后,鲤鱼的生长非常缓慢,每两年体重才能增加1斤左右。

2、鳞片年轮测量

将鱼的大片鱼鳞,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数一下有几圈轮状物,然后加一,就是鱼的精准年龄,比如鱼鳞的轮状有3圈,那么鱼的精准年龄,就是4岁龄。

鱼鳞

3、耳石测龄

随着鱼龄的增加,将耳石的中心区域,会出现同心圆排列的环纹,非常类似鱼鳞上的环纹,耳石上的环纹数量,和鱼龄刚好吻合。

耳石

1、在食物中添加艾叶、艾蒿,这是一种分布很广阔的植物,在农村的野地里都可以找到,在锦鲤鱼饲料中添加5%的艾叶,可令1岁的锦鲤鱼增重15%—22%,因为艾叶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及各种氨基酸、矿物质等。矿物质中的微量元素锌、锰、钴、钼有促进锦鲤鱼生长作用。但是过量也不合适。

2、在饵料中添加蚯蚓,蚯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种类齐全,特别是限制类的氨基酸。蚯蚓本身有种独特的气味,而这种气味能增强锦鲤鱼的食欲,使锦鲤鱼食欲大增。在鱼饲料中增加7%—10%的干蚯蚓,可使锦鲤鱼生长速度提升63%。

3、补充维生素。维生素可促进锦鲤鱼体重增长,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40—70mg的维生素C、E,可使锦鲤鱼每日增重10%。

扩展资料

1养殖锦鲤不但能怡情养性,美化环境,而且只要具备正确的鉴赏眼光和饲养方法,以低价购进的有前途的中小锦鲤,经过培育,若能在品评会上获奖则身份倍增,不但可以让您享受饲养与玩赏的乐趣,还可以保值增值。随着锦鲤品质和饲养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地成立了许多锦鲤俱乐部举办各种锦鲤品评会,推动了锦鲤在全世界的交流与发展,饲养之风方兴未艾。

2在香港和广东,每年都要举办几届锦鲤品评会。锦鲤为各国文化的交流也起到很大作用。马来西亚、新加坡、以色列等新兴地区纷纷规模化饲养,其中日本的宣传手段最声势浩大,一度将其宣传为日本原产之类的说法,可以参考韩国抢注端午节,做法类似。

3观赏锦鲤真正始于中国,在日本发扬光大,日本在营销和品种推介上值得我们借鉴,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说法,不同的时代应该不同的来解读。人们统称的金鱼分2大类——金鱼和草金鱼,是中国古代宫廷遗留下来的观赏鱼,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域都可饲养。金鱼的分支相当多,草金鱼则包括锦鲤和锦鲫2大类。

参考资料--锦鲤的食性

1、鱼苗入池后,在前几天生长特别快,往往会出现天然饵料不足,因此要注意补料。常用黄豆加熟鸡蛋黄搅匀抛着喂食。一天一亩需要2-4kg黄豆和3-5个熟蛋黄搅匀后马上抛投喂食,重点喂池边附近几米的水域。

2、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饲养时少吃勤食。

3、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应该喂养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

扩展资料: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

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

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400克。在稻田里放养鲤鱼,不但能使鲤鱼速生快长,迅速增重,快速育肥,而且能使水稻正常生长,减少防治病虫的投入,使水稻获得高产,还能保护环境。据了解,在稻田里放养鲤鱼,每尾重100克左右的鲤鱼,养殖3-5个月,可以增重至400克左右。无需喂其它饲料,而水稻亩产仍可达450多公斤,每亩投资成本减少30多元。

锦鲤鱼想要快速增肥,可以喂一点蚕蛹或大麦虫这些饵料的营养丰富,对于它的生长很有帮助,不过用量不宜过大,否则导致它不消化。

另外,良好的投喂方式也有助于鱼儿的发育,每天投喂量是固定的,但可以分开多次来喂,少量多次对于鱼儿的生长也很不错。

锦鲤是杂食性鱼类,软体动物、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底栖动物以至细小的藻类或人工合成颗粒饵料均可食之。

饲养密度:

普通鲤鱼是一种适应力很强的鱼,锦鲤也保留这种特性。它们可以在小到鱼缸,大到户外池塘的任何地方饲养,它们很快会长到30厘米长或者更大。

使用传统的室内鱼缸还不如一个圆形的塑料盆。锦鲤是冷水鱼类,所以在夏季比较炎热的地方养锦鲤的水深最好有半米或更深。

鱼池密度一般的放养可参照鱼池放养锦鲤的密度表;水族箱密度一般60厘米×30厘米×15厘米可放养体长15厘米-20厘米的锦鲤6尾;90厘米×30厘米×50厘米可放养8尾;110厘米×30厘米×50厘米可放养10尾

鲤鱼喂养西瓜一年长2至3斤。因为如果是野生环境下,在5龄之前,鲤鱼每年可以增重05-1kg左右,但是是人工饲养环境下,在5龄之前,鲤鱼每年可以增重1-2kg左右,在5龄之后,鲤鱼的增重速度下降,每2年增重05kg。人工饲养鲤鱼时,鲤鱼增重速度与水体环境、饲料、水体氧气溶解量、水体ph和放养密度有关。

放养鱼种放养搭配合理的比例的比例目前还没有严格的规定,大部分来自良好的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看,产生400公斤成鱼,例如,其放养比例:鲢鱼450 355千克;鳙鱼40 4斤;鲤鱼尾巴60-80 ,15-20千克;鲫鱼20,1千克;鳊鱼50,25千克;鲤鱼100 3千克;青鱼6-8尾4千克。虽然鱼种放养与此比例的质量不高,但低鱼成本,投资风险,开发高品质的个体大的鱼,较高的增重倍数,更高的效率。这种模式也可以改变一个高品质的鱼为主,超过100的草鱼,鳊鱼150以上,白鲢的数量下降了350-400尾。此模型的特点是高投资和高效率。

一般可放养1500条,收益大概十四五万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1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