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疗是利用不同类型电流和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电疗有很多种疗法,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电疗的各种疗法。
电疗的静电疗法利用静电电场对人体的作用。常用电子管式静电机,输出两极间的高压可高达50kV,为阻止短路危险,在输出电路中串联高阻值保护电阻,使短路电流在1mA以下。由于静电电场方向恒定,体内离子或有极性分子定向移动,因而引起体内一系列变化。此外,火花放电和静电电场可使氧变为臭氧(O3),对人体感受器有一定刺激作用,全身应用对人体的反应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性降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故临床常用于神经症、早期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局部应用时,可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抑制感觉神经,常用于慢性溃疡、皮肤瘙痒等。
电疗的直流电疗法直流电方向恒定,强度不随时间变化。理疗用的直流电电压一般在 50~80V,电流强度005~01mA/cm2。当直流电作用于人体时,体液中电解质发生电解作用,产生正、负离子,正、负离子各向其极性相反的电极移动。与此同时胶体液中的荷电胶粒(分散质)向一极移动称为电泳;水分子(分散媒)向另一极移动称电渗。处于直流电正极作用下的组织内部将发生下述变化:由于Ca2+,Mg2+等两价离子向负极移动的速度比K+,Na+等1价离子慢,因而前者在正极附近的相对浓度较大。Ca2+,Mg2+等两价离子有降低组织兴奋的作用,对正极下的机体镇静作用。CL-在正极附近浓度较大,与H+化合成HCl,使该处组织液呈酸性。人体细胞膜的构成蛋白质都荷负电,在正极作用下负电荷消失,相互间排斥力减弱,距离减小而密集,同时因电渗作用使局部组织含水量下降,故膜的通透性降低。处于直流电负极作用下的组织内部将发生如下变化:K+,Na+等1价离子浓度相对较大,增强该处机体组织的兴奋状态。Na+移至负极下与OH-化合成NaOH,使组织液呈碱性。细胞膜蛋白质电荷增强,排斥力提高,细胞膜距离增大而分散,同时因组织内含水量增加,故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
直流电正、负极下组织内发生的理化变化,有调整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水肿或脱水现象,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的作用。并可通过分节反射,改善内脏的活动功能。临床上常用直流电来镇痛、止痒、软化瘢痕、消肿、促进组织再生,改善中枢和周围神经功能等。
直流电还能将药物离子导入人体,达到治疗目的,这称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它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的原理,将药物离子或荷电微粒经皮肤汗腺导入人体。此法综合利用直流电和药物两者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应用较多。药物导入量取决于电量大小、药物浓度、电极面积和通电时间。通电时间过长,则局部组织内离子堆积而产生极化现象,使导入量明显减少,故临床上一般通电20~30分钟。导入的药物不但可对局部组织起作用,还可通过体液循环把药物送到远隔器官起治疗作用。离子导入除采用直流电外,还可利用单向低频脉冲电流或半波正弦中频电流。导入药物因病而异,急性化脓性炎症可用抗生素类,过敏性疾病用脱敏药物,风湿性病则用水杨酸类药物。
电疗的低频脉冲电疗法采用频率在1k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流。这种电流在人体内可引起离子和荷电微粒的迅速移动,因而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低频脉冲电流因波形不同,可分为方波、梯形波、指数曲线形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等。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可调整脉冲周期,脉冲宽度和升、降波时间。有时以更低频率的脉冲波去调制上述低频脉冲,这种波称低频调制波。
作用
临床上低频脉冲电疗法主要应用于下述两方面:
①用以刺激神经肌肉,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收缩能促进动脉供血、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营养代谢,消退水肿,还可提高肌肉张力,防止或延缓肌肉萎缩过程;节律地刺激神经肌肉,可使肌肉节律性收缩,用以防止由于损伤或炎症造成的肌纤维和肌膜间、肌束之间的粘连,保持肌肉弹性,防止挛缩。此外,电刺激还可促进病损神经纤维的再生。 低频脉冲电可用于强度/时间曲线测定,以判断肌肉失神经支配的程度,并选择最佳治疗用脉冲参数,以提高治疗效果。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还可治疗上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痉挛性瘫,此法是利用两组低频脉冲电流,交替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利用交互抑制的反应使痉挛缓解。
②用于止痛:主要采用超刺激电疗法(用超出一般剂量的电流强度的低频脉冲电疗法)和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低频电脉冲止痛机理有两种可能。其一,是低频脉冲电阻抑止了痛觉神经向中枢传递冲动,但具体阻抑在何部位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在感觉神经纤维,有人认为在脊髓后角细胞,也有认为在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其二,是低频脉冲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局部的致痛物质,改善组织代谢功能,因而起到止痛效果。
治疗效果
临床常用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周围神经疾病、各种肌肉萎缩、肢体血液及淋巴回流障碍、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疼痛症候群等。
电疗的中频电疗法采用频率为1~100kHz的中频正弦电流。临床上常用频率为2~5kHz,常用方法有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调幅中频正弦电疗法和干扰电疗法三种。调制波频率为10~200Hz,可采用全波或半波,连续调制或间断调制,还可采用等幅波和调制波交替出现,或频率交变的调制波。调制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用于止痛或促进血液循环,较低、中频电单独应用作用明显;用于神经肌肉刺激时,由于皮肤刺痛小,病人可耐受较大电量。干扰电是利用两组频率相差0~100Hz的等幅中频正弦电流(临床多用5±01kHz),交叉输入人体同一部位。在交叉部形成干扰电场,在体内按正弦电波的差拍原理产生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临床上利用 3组等幅中频正弦电流,从三维空间交叉输入人体,形成立体干扰电场,其效果优于一般干扰电场。经改进后,采用3组强度交替改变的正弦电流,使局部的刺激作用更易为病人忍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此方法称为动态立体干扰电疗法。
特点
①中频正弦电流不产生电解作用,不引起组织的化学损伤;
②频率高,组织阻抗小,可使用较大电流量;
③对感觉神经刺激较小,病人易于接受。
主要治疗作用
①镇痛:以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最佳,对因急性软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效果较好;
②刺激肌肉收缩:以动态立体干扰电场效果最佳,疼痛刺激小,作用深入,病人易于接受;
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
④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⑤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用中频电流治疗软组织损伤、神经炎、痛经、肢体循环障碍,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麻痹,胃肠及膀胱平滑肌无力等。患急性化脓性炎症者、孕妇、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安装起搏器者禁用。
电疗的高频电疗法采用频率为100kHz以上的高频正弦电流,内生热是高频电流对人体作用的重要基础。高频电场在人体组织内产生热的机理与直流电(或低频电)由欧姆耗损产生热的机理不一样,人体组织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组织内电解质离子随着高频电场极性交变几乎在原位振动,振动时克服阻力而生热。组织内的电介质具有等量电荷,以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状态存在。
特点
在高频电场作用下,非极性分子极化形成极性分子,与原有的极性分子一起随电场交变而急速转动,在运动中克服周围阻力而生热。热量大小与组织所受电磁场强度有关。组织受热后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代谢,刺激组织再生,消退炎症,还可降低周围神经兴奋而止痛,并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除热效应外,高频电尚有非热效果,但研究尚不够深入。高频电疗常用的方法有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和微波疗法。一种新的高频电疗法──毫米波疗法已开始用于临床。毫米波的频率与人体组织细胞的固有振动频率相近,通过谐振将能量传给人体组织,达到治疗目的,这与上述方法的作用机理不同。
应用
低频脉冲电疗法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根据治疗作用来分类的方法。 (一)主要刺激神经肌肉、使肌肉收缩的低频电疗法 1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 2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3感应电疗法 (二)主要作用为镇痛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低频电疗法 1间动电疗法 2超刺激电疗法 3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 4高压低频脉冲电疗法(HVPC) 5脊髓电刺激疗法(SCS) (三)促进骨折和伤口愈合的低频电疗法 1电极植入式微电流刺激疗法 2TENS 3HVPC
(1)电体操疗法:电体操又名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通常将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以恢复神经肌肉功能的方法,称为电体操疗法。
医生根据神经肌肉功能状态,选用指数曲线波、三角波、梯形波或方波,脉宽一般为200~500微秒,频率从05~100赫兹。这种电流可引起肌肉一起一伏的节律性收缩,改善体液循环,保持正常物质代谢,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延缓患病肌肉萎缩,防止挛缩和纤维化,从而加速健康肌纤维代偿性增生和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治疗方法:市场有售各种各样的低频脉冲电疗仪。家庭治疗时宜选择体积小、重量轻、安全可靠、便于携带的和用干电池作电源的仪器。治疗电极由导电橡胶(或金属)板和吸水衬垫两部分构成。吸水衬垫用质地较好的海绵或多层法兰绒布缝制而成。治疗时用自来水浸湿,以克服皮肤电阻,增强导电性。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裸露治疗部位。主电极(面积较小的)接阴极,置于病区或痛区或神经干或肌肉运动点;辅电极100~200平方厘米接阳极,置于肩胛间(治疗上肢时)或腰部(治疗下肢时),然后用固定带或砂袋固定。根据医生的意见,按病情选择脉冲波形、频率和脉宽。对正常神经支配肌肉,选用脉宽1毫秒、频率50~100赫兹的三角波或方波;对失神经或部分失神经肌肉,选用频率1赫兹、间歇比1:2~5的三角波或指数曲线波。调节电流输出强度。刺激强度一般划分为:
感觉阈下:电流表有指示,患者无电流作用感。
感觉阈:恰有麻或颤动的电作用感。
感觉阈上:明显的电作用感。
运动阈下:不引起肌肉收缩反应。
运动阈:恰能引起肌肉收缩反应。
运动阈上:引起明显的肌肉收缩反应。
耐受限:能耐受的最大电流强度。
电体操治疗剂量,宜在运动阈或运动阈上。为提高治疗效果,在进行电体操治疗的同时,可嘱病人随电刺激节律做主动肌肉收缩,或做附加阻力的电体操运动。
治疗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但为防止肌肉持续收缩引起疲劳或缺血状态,可采取治疗10分钟,休息10分钟,再治疗10分钟。
电体操疗法适用于废用性肌萎缩、肌无力、运动性肌疲劳、各种周围神经损伤、子宫收缩无力、迟缓性便秘、中枢性瘫痪等症。出血性疾病、化脓性炎症、恶性肿瘤、心力衰竭、装有心脏起搏器者等应视为禁忌证。
(2)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应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引起周围神经粗纤维兴奋,以减轻或消除疼痛的治疗方法称为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即TENS疗法)。这种治疗的仪器微型化,便于携带和家庭治疗。
治疗方法:经度电刺激神经疗法的主要技术参数为:
脉冲波形:单向或双向不对称方波。
脉冲频率:50~100赫兹,低限05~25赫兹,高限100~500赫兹。
脉冲宽度:2~50微秒,高限100~500微秒,小于50微秒易兴奋神经粗纤维。
电流强度:峰值电流宜在150毫安以下,但一般电量为30~60毫安,不宜太小。
患者暴露治疗部位,找出压痛点、穴位或运动点。在电极正面涂抹导电胶,将电极用固定带或不干胶固定于治疗部位。可用一对或两对电极,分别放在痛区两侧,也可放在痛区四个对角点,形成交叉式放置。根据病情选择频率和波宽,镇痛宜用50~100赫兹,波宽<50微秒,有时为加强镇痛效果,也可选用频率3~10赫磁的强电流刺激。调节电流输出,一般用感觉阈上剂量,以有明显震颤和麻刺感为度。
每次治疗20~120分钟,每日治疗1~2次,8~12次为一疗程,一般以取得最佳镇痛效果为准。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适用于头痛、偏头痛、牙痛、颈痛(如落枕)、腰痛、神经痛(枕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肌肉痛、关节损伤性痛、带状疱疹痛、产痛、术后痛,肩周炎、网球肘、肌腱炎、滑囊炎、关节炎、颈椎病、腰部劳损、残肢痛、癌痛等。禁忌证同电体操疗法。
(3)音乐电疗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把听音乐与由音乐信号转化的同步电流结合起来治病,取得较单一电疗更好的效果,称为音乐电疗法。
音乐电疗的治疗作用有两个方面:一、音乐对人体的作用。不同的音乐性质、力度、速度、音程,对人体可产生不同心理或生理反应。旋律优美、节奏平稳、速度缓慢、力度适中的音乐,具有放松、镇静和镇痛作用;旋律雄壮而热情,节奏有力而激昂及力度强的音乐,有振精神、兴奋神经作用,可用于锻炼肌肉、增强肌力、防止肌萎缩和促进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旋律深沉而忧郁、节奏缓慢而力度较弱的音乐,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节奏有力、力度较强的音乐,具有提高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作用。二、音乐电流对人体的作用。音乐电流兼有低频电流和中频电流的双重作用,但不同于一般低、中频电疗法。首先,音乐电流作用较为深达,人体不易产生适应性,既能引起肌肉收缩,又没有低频电那样的刺激不适感;其次是音乐电流在镇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方面,与低、中频电流相似,但优于低、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
治疗方法:将唱片或录音带发出的音乐信号(器乐曲、歌曲、戏曲),经声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再把这种微弱的电信号放大,通过声频匹配器升压,然后输出电流,此称为音乐电流。音乐电流频率为200~7000赫兹,是一种低、中频混合的不规则的正弦电流,其频率、波形和幅度随音乐节律和强度变化。音乐电疗仪配有多种磁带,机内设有磁带盒及放录音装置。有两副耳机,一副供患者治疗时听音乐;另一副供操作者试听,作为调节剂量的参考。
电极有低频脉冲电疗用电极和针电极两种。针电极是供音乐电针用的。
在家中进行治疗,一般宜采用普通电极法。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音乐爱好,选择音乐磁带,放入治疗仪的磁带盒内。患者裸露治疗部位,取两块导电橡胶电极,在电极上涂抹导电胶,或用吸水衬垫电极,置于病变区、痛区、神经干或肌肉运动点,再用固定带或沙袋固定。让患者戴上耳机,接通电源,按下磁带盒开关,听到音乐后调节音量,然后再将电极接上导线。调节电流输出,使电流达到感觉阈上;若用运动阈上剂量,则要使肌肉出现明显颤动感或节律性收缩。
治疗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10~20次为1疗程。
音乐电疗适应范围较广。采用节奏有力、力度适中的音乐。感觉阈或运动阈剂量的电流,治疗脑血栓、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等,可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快;采用旋律优美、速度与力度适中的音乐和相应音乐电流,治疗神经衰弱、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均有较好效果;采用节奏感强,旋律轻快、活泼的音乐和运动阈电流,治疗肌纤维组织炎、腰部劳损、肩周炎、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能收到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凡首次进行低频电治疗,应明确诊断,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干电池作为电源的仪器,应注意及时更换电池,以保证治疗所需的足够电量;用交流电的仪器,需要联接地线,注意安全用电;治疗前要检查仪器,使电流输出调节旋钮置于零位,以防过大电流刺激患者引起不适;电极涂抹导电胶时,应厚薄均匀。用吸水衬垫电极,要干湿适度,以保持良好导电性;电极固定要可靠,要防止治疗中途电极脱落;治疗中有蚁走感、紧迫感、肌肉颤动是正常现象,不要顾虑;调节电量,宜缓升缓降,以免给患者造成不适感;治疗完毕,应关闭电源。仪器长期不用,要取出机内电池,以防电池漏溢损坏仪器。
(4)音频电疗法:又名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常用频率2000赫兹。顾名思义,因其频率在音频范围之内,故习惯称为音频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的主要治疗作用为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根据临床观察,手术后早期应用音频电疗,有预防瘢痕增生作用。由瘢痕引起的刺痒,治疗数次或数十次,便可减轻或消失。已经增生的瘢痕,可使之松解、变软、变薄和缩小。除了这种作用之外,音频电疗还有镇痛、消炎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治疗方法:市场出售的音频电疗仪,有固定频率为2000赫兹的,也有频率由1000~5000赫兹分档可调的,任何一种都可使用。此种仪器体积比较小巧、操作简便,既适合医院用,也适合家庭用。
电极为条状薄金属片或由导电橡胶板和绒布套组成。宜根据病变部位的面积选择大小适宜的电极。
检查仪器开关。电流输出旋钮,使之处于零位。
患者暴露治疗部位,将电极套用热水浸湿,电极板装入袋内,与仪器导线连接,固定于患部。深在病变治疗时电极放置采用对置法,表浅病变治疗时用并置法。调节电流输出强度,一般以感觉阈或运动阈剂量为准,应小于03毫安/平方厘米,防止因过大电流引起组织损伤。
治疗时间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10~20次为1疗程。
音频电疗法适用于治疗瘢痕疙瘩、组织粘连、注射后硬结、软组织扭挫伤、腰部劳损、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和各种神经痛、神经炎等。对于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发烧、局部有金属物、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应视为禁忌证。
(5)干扰电疗法:干扰电流是一种“内生”的调制中频电流,治疗时要用4个电极,分两路交叉输入人体。一路频率固定为4000赫兹;另一路频率为4000000赫兹,每15秒变动一次,变动范围可调。两路电流在交叉处形成干扰,产生差频为0~100赫兹的“内生”低频调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名为干扰电流,用这种电流治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为克服干扰电流的某些“美中不足”,近年又有动态干扰电疗法和立体干扰电疗法问世,进一步完善干扰电疗法的临床应用。
干扰电流的治疗作用,在中频电疗法中颇有特点,其主要作用有:
干扰电疗法采用中频交流电,其优点是人体组织阻抗小、无电解现象、耐受好、作用深;
采用4个电极,两路输出,最大电场强度发生在电极之间的交叉点上,而非在电极下。干扰场形成的“内生”电流具有低频和中频两种电流的治疗作用;
干扰电流镇痛作用明显,单次治疗15~30分即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且表现为全身痛阈升高;
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作用,人体对干扰电流的耐受远比三角波为好,肌肉收缩反应强度也比三角波大。治疗各种周围神经麻痹较直流电、感应电、调制方波、三角波的治疗日数少、疗效高;
因干扰电流作用深达,适于治疗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调整内脏功能。
治疗方法:因干扰电治疗技术较为复杂,治疗仪种类各异,患者宜到医院理疗科或康复科治疗,有关治疗方法的操作步骤,在此不作具体介绍。
干扰电疗法适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肠麻痹、胃下垂、尿潴留、二便失禁、雷诺氏病、早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废用性肌萎缩、肩周炎、颈椎病、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关节扭挫伤以及各种神经痛、神经炎等。对于出血、急性化脓性感染、孕妇下腹部、心脏部位等,应视为禁忌范畴。
(6)调制中频电疗法: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调制中频电疗法,因早年的仪器操作技术复杂,不能推广。80年代后期出现电脑中频电疗仪后,调制中频电疗法得以推广。调制中频电疗法采用10~150赫兹的低频调制波,2000~5000赫兹的中频载波。波形组合分为4个基本类型:连续调制波(连调)、断续调制波(断调)、间歇调制波(间调)和变频调制波(变调)。电脑中频电疗仪不但简化了技术操作,而且使脉冲电流组合变化更加多样,病人不易产生适应性反应,因此这种仪器在国内已经相当普及。
电脑多液治疗仪程度处方
程序处方号功能1颈椎病、扭伤、挫伤、腰痛。2类风湿性并节炎、骨质增生、关节肿痛。3肩周炎、腱鞘炎、网球时。4坐骨神经痛、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纤维质炎。5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便秘。6电体操(强)用于锻炼刺激肌肉,使肌肉发达;治疗废用性肌萎缩。7电体操(弱)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改善微循环、促进淋巴回流、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血管病变。8附件炎、盆件炎、注射后硬结。9咽炎、喉炎、声带小结、声带麻痹。10瘢痕疙瘩、术后粘连、慢性炎症。11镇痛(浅):用于治疗各部位软组织损伤。12镇痛(深):用于治疗各部位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市场销售的调制中频电疗仪或电脑中频电疗仪有多种,宜选择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可靠的仪器。
将仪器接通电源,检查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选择适宜大小电极板和吸水垫,或涂抹导电胶,再接上输出异线与仪器连接。然后将电极放在病人裸露的治疗部位上,用沙袋或固定带固定电极。开启电源,根据疾病诊断,按动程序处方键,选择治疗所需的程序处检查输出旋钮,使之处于“0”位。然后调节治疗时间,进入倒计时状态。最后调节电流输出,使之达到治疗所需的适宜强度。
治疗完毕时,将“剂量”旋钮转至“0”位,关闭电源,取下电极。
调制中频电疗法适于治疗神经痛、神经炎、胃下垂、肌萎缩、迟缓性便秘、神经原性膀胱机能障碍、张力性尿失禁、慢性前列腺炎、早期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软组织扭挫伤、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急性化脓性炎症感染、出血疾患、恶性肿瘤、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应视为禁忌证。
(7)空气负离子疗法:在波涛汹涌的海滨,或在飞流直下的瀑布旁,人们呼吸了饱含水雾的空气之后,为什么会顿时感到心旷神怡、舒畅愉快呢?这是因为吸入了空气负离子的缘故。由此便知空气负离子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应用人工或自然的空气负离子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空气负离子疗法。
空气离子就是带正电或带负电荷的空气微粒。中性气体分子(或原子)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或吸收电子而带负电荷,就成为正离子或负离子。在自然界中,海滨、瀑布、喷泉、激流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据观测,在海滨、瀑布附近,每1立方厘米空气中约含5000个负离子、2000个正离子。在人口密集、空气污浊的环境中,负离子浓度减少,正离子浓度增高,但其有卫生保健作用的主要是空气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主要通过皮肤或呼吸后作用于人体。对神经系统具有调节、镇静、催眠、改善精神状况、提高脑力劳动效率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改善心肌营养、增强心肌功能、减慢心率、调节血压的作用;对呼吸系统具有缓解气管支气管痉挛、调节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和换气作用。除此之外,空气负离子对于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等均有良好影响。
治疗方法:常用的负离子发生器,有电晕式和水动力式两种。电晕式负离子发生器,是由高压直流电,通过针状电极放电,激发气体分子电离,形成空气负离子,然后被风吹出供治疗应用;水动力式负离子发生器,是根据瀑布效应原理制成,即当水喷溅出时,产生水滴机械性分裂导致电离,从而形成带电小水滴和空气负离子。
医疗保健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浓度约为30~200万个/立方厘米。随着负离子发生器与治疗部位之间距离增加,空气负离子数量减少。
将空气负离子发生器接通电源,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吸入时,口面部与负离子发生器之间距离10~40厘米,或用吸入面罩直接吸入。用于治疗10~30分钟,一次吸入负离子量约为100~200亿个,每日1次,20~30次为一疗程。用于保健,吸入负离子数量可相对减少。
空气负离子疗法适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早期高血压病、神经衰弱、偏头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也可用于卫生保健方面,如:在公共场所应用可以净化空气;儿童经常吸入可以促进发育,增强体质;成年人或老年人经常吸入,可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严重心脏功能不全、出血倾向、活动性肺结核等患者应慎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