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拔罐位置示意图解说,魂门在哪?

背部拔罐位置示意图解说,魂门在哪?,第1张

魂门的位置如下图:

魂门穴解析:

魂,肝之神也,阳热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脏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取穴方法:魂门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按摩魂门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呕吐、泄泻、背痛、胸胁胀痛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主治疾病: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

治法:风湿则补而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

生活中一些人在养生方面十分的上心,他们了解到经常捶打背部,对于身体保健有非常大的作用。许多人背部有不适,可能是血脉不通导致,需要捶打捶打活络活络血脉。那么,背部经络疏通的功效下面文章做一下介绍!

细心研究中医的人们了解到人体的许多穴位都在背部,进行背部适度的捶打能起到疏通经络、让气血运行畅通等,经常敲打背部可以消除疲劳,同时也有安神的作用,还可以导致内分泌以及神经系统强化,将免疫力提高。

捶背十分的简单好操作,也不受到时间的约束,也不局于手法,可以拍打,也可以叩击,这两种手法操作时注意应该轻一些不能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也要均匀,捶打时要有弹性。

按摩背部的好处:

1、按摩上背时。这里有肺俞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治疗肺部疾病,医治心脏疾病的心俞穴,可以起到开胸理气的督俞穴,还有理血以及宽中和胃的膈俞穴。

2、按摩下背部时。有肝俞穴,刺激这个穴位能治疗肝脏疾病,还有治疗胆囊疾病的胆俞穴,健脾和胃以及化湿的脾俞穴等等。

3、按摩左右肩胛。这里有医治头部、面部的疾病的穴位,刺激这些穴位有治疗作用,除此之外,还有颈椎病与肩周炎等,对于这些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背俞针疗法是针刺背部俞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素问•气府论》指出:「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五脏之俞各五,六脏之俞各六。」说明背俞穴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内经》对背俞直接以脏腑冠名,提示了其与脏腑经脉的特殊关系。足太阳膀胱经交巅入络脑,络肾属膀胱,在巅顶、风府等处与督脉直接交会,它通过与足少阴的表里关系以及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关系,决定了它是「诸阳之属」这一特殊地位,而背俞穴则因此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灵枢•卫气》云:足少阴……标在背俞与舌下两脉;足厥阴标在背俞;手少阴标在背俞。即背部为脏腑经脉之气输注之所,所以针刺背俞可以通调脏腑经脉之气机以达到治疗全身疾患之目的。

操作方法

一、穴位定位

背俞穴均在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侧线上,即在背后正中线旁开1•5寸线上。大体依据脏腑位置而上卞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分别 f立于第3、4、5、9、10、1l、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焦俞、肾俞分别位于第1、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大肠俞则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小肠俞、膀胱俞分别位于第1、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共12个穴。

二、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1.按与疾病相应的部位取穴 因每个背俞穴均有其所主疾病,当某一部位出现疾患时,取其相应的背俞穴。如肠炎取大肠俞,胃痛取胃俞等。

2.按中医脏象学说配穴如肺主皮毛,皮肤疾患即可取肺俞等。

3.按表里经配穴如心火上炎的舌疮可以心俞配小肠俞等。

4.俞募配穴法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募穴为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的特定穴,十二经各有募穴1个。二者相配,具有很好的疗效。如肾俞配京门治水肿、肾虚腰痛、遗尿、遗精等。

5.俞原相配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穴位,十二经各有原穴1个。如心俞配神门治胸痛、心悸、怔忡、失眠等。

三、操作

常规消毒,以30~32号3.3cm(1寸)毫针,轻轻进针,针刺0.5~0.8寸左右,手法以捻转为主,得气后留针15分钟,根据病情,有的不留针。

主治病症

本疗法主治病症很广泛,尤其长于治疗内脏病,如咳嗽、哮喘、心悸、胸痛、腰痛、阳痿、早泄、遗尿、遗精、失眠等病症。取穴请参考体针疗法。 『

注意事项

背俞穴不宜进针过深,免伤内脏,尤其对肺气肿、肝脾肿大者,要特别注意。术者针刺时精神需要高度集中,患者 要适中,严格掌握进针角度。如背部刺过深,伤及肺脏,可致创伤性气胸,轻者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重者呼吸困难、唇甲发绀、汗出、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水腑穴

主治:脊椎骨疼痛 、 脊椎骨痛 弯曲困难、女士经脉不调、肾虚、肾脏炎、口渴、便秘、肠炎、失眠、头痛、闪腰岔气、头晕眼花、腰酸背痛、急性肾炎、膀胱结石、小便不通。

取穴:在第四十脊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处是。

原理: 水腑穴 即肾俞穴,具有补肾的作用,所治疗多肾亏的疾病。

1、背部的经络名称及位置

十二经脉对称的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其中腰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

2、背部经络疏通的好处

背部经络疏通是一种保健性的治疗,主要适用于感染治疗、背部疾病治疗等,通过背部经络疏通能治疗很多疾病。使用此项治疗好处也是很多的,患者做此治疗多是拔罐治疗,治疗时通过背部的穴位刺激,使用背上的经络全部打开,就有疏通的功效。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如果经常在背部正中或两侧拔罐。这种特有的刺激,不仅有利于快速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且能调节脏腑,促进血液循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作用增强内分泌功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可见,背部拔罐好处多多,喜好拔罐的朋友,不妨在背部拔罐。拔罐背部经络疏通的好处有哪些呢可治疗疾病也可预防疾病,拔罐是中医里很经典的治疗方式,多数人都进行使用。

背俞穴歌诀

大杼为一风门二,

肺三包四心俞五,

督六膈七八下无,

九肝十胆脾胃俞,

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五椎下膀胱居,

大肠关元十六七,

骶后孔中小肠一,

膀胱中膂白环俞。

备注:

·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俞穴,称为背俞穴。 ·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

·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

正中线(督脉)旁开15 寸处。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见图)。

·俞穴除治疗相应脏腑病外,还可治疗与该脏腑有相关联系的五官病、肢体病。背俞穴常和墓穴配伍,治疗脏腑病。

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膈俞七,

九肝十胆仔细寻,

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

气海十五大肠六,

七八关元小肠存,

十九膀胱廿中膂,

廿一椎下白环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06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