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对胃炎有作用吗 胃炎刮痧刮哪里

刮痧对胃炎有作用吗 胃炎刮痧刮哪里,第1张

5 胃炎辩证加减刮痧疗法 脾胃虚弱

主要症状: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

刮拭穴位: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上肢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公孙。

刮痧方法 :补法。

寒邪犯胃

主要症状: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得温则轻,大便稀溏,四肢清冷,神疲乏力。

刮痧穴位: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气海,关元,最后下肢足三里。

刮痧方法:平补平泻。

肝气犯胃

主要症状:胃脘及胁肋部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症状减轻,或伴随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等症。

刮痧穴位: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期门,太冲。

刮痧步骤:先刮背部肝俞,脾俞,胃俞,再刮胸胁期门,腹部中脘,最后刮下肢足部太冲。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食滞伤胃

主要症状:胃脘胀满疼痛,恶性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或腐败酸臭味。

刮拭穴位:梁门,滑肉门,建里,中脘,天枢,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腹部梁门,滑肉门,建里,中脘,天枢,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

肠胃炎的调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首要任务。日常生活中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少食多餐,避免多食易胀气及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豆类、生硬的蔬菜水果等。

2、选择清淡少油、刺激小、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油炸、辛辣、生冷食物。

3、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日常可多摄入一些瘦肉、蛋奶、鱼虾类食品。

4、若有营养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制定科学的营养补充计划。

   其次,在这些健康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大家还可以选择一些医学营养品来保证自己平时的营养均衡,维持身体健康。雅培全安素就是一款不错的医学营养品,它科学配比了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还有膳食纤维帮助肠道活动,维持肠胃炎病人的肠道活力。全安素更是肠内营养配方,经严格制药水准生产和多年临床验证,结合医生或营养师建议冲服,可在保护肠胃的同时补充人体所需的多重营养。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能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功能平衡。刮痧疗法通过刺激体表的特定部位,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 急性胃炎常伴有肠炎,多因饮食不慎引起,起病急,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等。

急性胃炎刮痧部位

1、颈部 大椎

2、腹部 中脘、天枢、关元

3、上肢部 内关

4、下肢部 足三里、解溪

碱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而引起。因十二指肠内容物有胆汁的反流,故又称之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表现为上腹部灼热性疼痛,饭后加剧,恶心、呕吐、黑便。

碱性反流性胃炎刮痧部位

1、背部 脾俞、胃俞

2、腹部 中脘、天枢

3、上肢部 内关

4、下肢部 足三里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一般有阵发性或持续性上腹部不适、胀痛或灼烧感,及恶心、食欲不振、口苦、呕吐等症状。发病原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

慢性胃炎刮痧部位

1、背部 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2、腹部 中脘、天枢

3、下肢部 足三里、阴陵泉

人体的每一根长骨都是人体的小缩影,分布着全身的脏腑器官对应区,刮拭刺激这些部位可以解除相应脏器的病痛。

首先找到手部与食指相连的第二掌骨,将拇指内扣掌心,其余四指内收握住拇指,虎口朝上。全身各脏腑器官依照从头到足的次序排布在第二掌骨上。充分暴露出第二掌骨后,寻找中部的胃区,胃痛正在发作时,此穴区会有明显的针刺样疼痛感。

用刮痧板垂直按压第二掌骨中部的胃穴,压住皮肤,做微小移动,仔细寻找疼痛敏感点,重点按揉疼痛敏感点2—3分钟。待胃区刮痧的疼痛稍有减轻,胃痛也会慢慢缓解。  

慢性肠炎的症状表现在腹胀、腹痛、大便稀或黏液、里急后重等症状。目前配合常渭保茶,可助消化,保护胃黏膜,健脾益胃。另外加上药粥疗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山神粥:

取山楂60克,神曲20克,粳米40克。用纱布将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去药包,加入粳米煮成粥,熟时加入红糖10克调味服食。此粥具胡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功效,适合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患者。

2芡实粥:

取芡实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芡实去壳,研成粗末,与粳米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溶化服食。具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的功效,适合脾肾两虚、久泻不止的慢性肠炎患者。

3高粱粥:

取高粱50克,小米40克,苹果1个。将高粱、小米放入锅中用文火炒黄,研成细粉,苹果洗净,切成小块备用。锅中加水适量,苹果块放入锅中煮沸。将高粱和小米粉放入碗中,加凉水少许调成糊状,然后倒入锅中搅拌均匀,煮熟即可,每天服两次。具有补脾健胃功效,适合脾胃虚弱、受凉即泻的患者。

4苡仁粥:

取苡仁、粳米各40克,白糖适量。将苡仁、粳米洗净,加水适量共同煮粥,粥熟时加入白糖调味服食。具有健脾祛湿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久泻不止、腹部腹痛、不思饮食、舌苔腻的慢性肠炎患者。

5参莲粥:

取党参15克,莲子30克,粳米40克,大枣6枚,红糖少许。将党参、莲子研成细末,大枣去核切碎,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粥,粥成后加入红糖调味服食。具有益气健脾止泻的功效,适宜于脾胃气虚,常表现为少气无力、腹胀纳呆的慢性肠炎患者。

6山豆粥:

取山药、茯苓、苡仁、赤小豆、泽泻、扁豆各60克。将上述各味研成粗末,置锅内用小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呈**发出微香时,取出放凉,密封保存。食用时取药末20克与粳米50克共同煮粥服食。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不能运湿、湿自内生,表现为腹痛肠鸣、腹泻日久的慢性肠炎患者。

7参苡粥:

取炒党参15克,红枣8枚,苡仁、粳米各30克。先将党参加水煎煮2次,每次煮沸后20分钟取汁,合并的药汁与粳米、苡仁、红枣共同煮粥服食。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久泻不止、进食后腹胀腹痛、体质虚弱、常感冒、免疫力低下的慢性肠炎患者。

急性肠胃炎怎么缓解疼痛

 急性肠胃炎怎么缓解疼痛,现在是炎热的夏季,而夏季容易滋生大量细菌,那么就是肠胃炎的高发期,人们如果不注意的的话突发急性肠胃炎的概率较大,那么急性肠胃炎怎么缓解疼痛

急性肠胃炎怎么缓解疼痛1

  突发急性肠胃炎怎么办?

  1、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成分

 大多数人群面对突发的急性肠胃炎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以及其他电解质成分。急性肠胃炎通常都会上吐下泻,会导致身体严重缺水,还会丧失身体中大量的矿物质元素。补充水分也需要注意,最好选用淡糖盐水或者牛奶,温度要适中,避免刺激肠胃。急性肠胃炎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进食,而且12个小时内不能食用任何固体食物。

  2、缓解疼痛

 急性肠胃炎除了上吐下泻以外,一般还伴有腹部的痉挛,如果不及时缓解疼痛会让人感到浑身乏力,所以在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液体成分以外,缓解疼痛也是急性肠胃炎患者需要掌握的技能。

 急性肠胃炎通常事出突然,所以要根据身边的有限材料,如果有毛巾,就用热水泡一下,然后敷在腹部,或者是用热水袋敷,效果是一样,都可以缓解疼痛。热敷腹部可以加快身体内部的血液循环,还能够缓解头晕、乏力等症状。

  3、服药就诊

 如果以前有过急性肠胃炎的病史,那么症状相似的情况下,患者都需要就可以拿出之前的药物进行服用,稍微减轻一下疼痛。服用完药物,还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治疗。

  急性肠胃炎如何能够快速止痛?

 急性肠胃炎想止痛必须要做的就是在一天内禁食,急性肠胃炎犯了之后再进食只会增加肠胃的负担,根本没办法消化,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除此之外,想要快速止痛可以利用热敷、按摩等方式。

 急性肠胃炎会使人身体虚弱,而且如果拖着不治也会引发其他疾病,所以在进行紧急救治和止痛以后,患者务必要到医院尽早治疗。急性肠胃炎拖着不治会演变成慢性肠胃炎,容易反复发作,对人身体有极大的伤害。

急性肠胃炎怎么缓解疼痛2

  急性肠炎如何缓解疼痛

  1、多喝水

 急性肠炎发作时,肠胃处于虚弱状态,这个时候不能大量进食,否则会因为肠胃负荷加重,导致病情反复。此时,患者身体流失的水分比较多,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脱水的现象。因此,这个时候要多喝一些温的盐开水,补充身体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

  2、热敷腹部

 当急性肠炎发作同时伴有疼痛的情况时,可以通过热敷的方法帮助缓解疼痛。可以拿一个热水袋,放在腹部热敷二十分钟左右,能有效缓解疼痛。

  3、服用药物

 急性肠炎发作往往比较突然,所以平时身上要常备一些药物。一旦急性肠炎发作,疼痛难忍时,及时服用药物,从而可以缓解不适症状。但是要注意,不能随意用药,一定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4、按摩穴位

 当急性肠炎疼痛难忍时,可以按摩一些止痛的穴位帮助缓解,比如虎口穴。虎口穴的位置在双手的虎口处,使劲按压这个穴位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5、多休息

 急性肠炎的治疗过程当中,一定要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不能过度劳累,否则容易导致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对病情的恢复不利。

 急性肠炎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并且这种疾病往往发病较急,病程短,多是因为病菌、饮食不当、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引起的。发病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这个时候要多喝水,同时可以热敷,从而帮助缓解疼痛。

  缓解急性肠胃炎腹痛的方法

  1、口服药物

 胃炎患者平时可以常备一些缓解疼痛或提高胃动力的药物,当胃炎疼痛难忍时,可以服用药片来缓解胃部的疼痛。

  2、热敷腹部

 当胃炎发作疼痛难忍时,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来缓解疼痛。拿一个热水袋灌满热水,将其敷在腹部,肠胃暖和了也可以缓解疼痛。

  3、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适当吃一些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对肠胃也有好处,不仅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还给身体补充了营养。

  4、按摩穴位

 当胃炎疼痛难忍时可以按摩一些止痛的穴位进行缓解,如虎口穴和中脘穴。虎口穴位于双手的虎口处,使劲按压此穴位有止痛的效果。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方与肚脐连线的中央处,在胃炎疼痛难忍时用指压法使劲按压此穴位可以有效地缓解胃痛。

急性肠胃炎怎么缓解疼痛3

  急性肠胃炎

  热敷腹部

 半夜急性肠胃炎犯了,身边若是没有药,患者又伴有腹部疼痛现象的,可以采用温热的`毛巾热敷腹部缓解疼痛,通过热敷,可以增加腹部温度,缓解肠胃痉挛引起的疼痛,具体做法参考以下步骤。

 1、准备一盆温热的水,水温以不烫手的40度温水为宜。

 2、将干净的放入温水中毛巾打湿,然后拧干至不滴水的状态。

 3、将毛巾敷于腹部,如有热水袋的,可直接用热水袋隔着衣服热敷腹部更好。

 4、大约外敷20分钟左右,期间毛巾温度降低了,需再次沾温水加热外敷。

  喝点温开水

 通常半夜急性肠胃炎发作除了腹痛,还会伴有上吐下泻的现象,可以先用温开水漱口,清除掉呕吐的残留物,保持口腔洁净,然后适当饮用一杯温开水,避免脱水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食疗止吐泻

 急性肠胃炎吐泻较为严重的,可先通过食疗的方法缓解吐泻病症,这样腹痛的症状也会感觉好一些,以下是具体的食疗止吐泻方法,可参考食用。

  1、食疗止泻

 (1)煮苹果

 食材:苹果一个

 做法:把苹果外皮洗净,连皮带核切成小块,放置于温水中煮4分钟左右即可食用,每日3次,每次40g。

 功效:苹果为碱性食物,苹果梨还有果胶和鞣酸,具有收敛肠道,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急性肠胃炎腹泻症状。

 禁忌:煮食苹果时,不宜加蔗糖,这样会加重腹泻。

  (2)焦米糊

 食材:小米适量

 做法:将小米研磨成粉末,放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每次食用时把炒黄的焦米和水煮成糊状即可食用。每日3次。

 功效:焦米糊可以吸附肠腔内腐败物质,有去毒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急性肠胃炎腹泻症状。

  (3)姜茶饮

 食材:绿茶6、干姜末3g

 做法:把绿茶、干姜末都用开水冲泡闷10分钟,作茶频饮。

 功效:主要针对于大便清稀,臭味不浓,肠鸣腹痛,发寒热的急性肠胃炎腹泻适用。

  2、食疗止吐

  (1)药膳绿豆粥

 食材:绿豆80克,芦根80克,粳米100克,生姜8克,紫苏叶15克。

 方法:先把芦根、姜、苏叶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先煎熬30分钟后去渣取汁,再加入绿豆、粳米一起煮粥。

 功效:药膳绿豆粥有止呕利尿的作用,对于吃坏肚子所导致的呕吐反酸,脘腹胀满有很好的效果。

  (2)蜂蜜姜汁治呕吐

 材料:蜂蜜5克,鲜姜汁10克,水适量。

 用法:把蜂蜜,鲜姜汁加入适量的水调和均匀放入锅中蒸热,待温度适宜时服用功效:此方法具有和胃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吃坏肚子所导致的恶心呕吐的症状。

  (3)橘皮姜汁粥

 食材:橘皮、生姜汁各20g, 粳米60g。

 做法:将橘皮洗净,人锅,用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同人锅中,加适量水,用小火煮至粥稠,调入生姜汁即成。早晚餐分次食。

 功效:具有温胃止吐,化痰除饮的功效。适于急性胃炎。

  推拿按摩缓解

  1、推拿止痛

 适用:1—6岁的儿童。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2、按摩止痛

 适用:6岁—成人。

 对于急性胃炎引起的胃痛,可以按揉梁丘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进行缓解。

 位置:梁丘穴位于膝盖外侧端直上约两个拇指宽度的位置;足三里位于胫骨外侧,在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

 (1)按压梁丘穴是用拇指之间按在穴位上,朝大腿方向用力加压,稍微的刺激是无法止住胃痛的。每次按压20秒,休息5秒后在继续,按到胃痛缓解为止。

 (2)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3)用拇指或者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84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