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小关节紊乱症是腰部急慢性损伤的常见病,属祖国医学“腰部伤筋”或“闪腰”的范畴。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手法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90例腰椎间小关节紊乱症的病人,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男6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其中30岁~55岁占90%,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15天。均为弯腰搬物或弯腰起身时受伤。 2 诊断要点 21 有急性腰部扭伤史,大多数为弯腰抬重物或弯腰起身时,突然觉腰正中剧烈疼痛而不敢动弹。 22 病人主诉腰部正中剧痛,站立位时,髋膝关节微曲,两手扶腰,卧位时屈身侧卧,惧怕别人搬动。 23 腰部肌肉紧张,骶棘肌痉挛明显,错位棘突旁压痛,腰后伸试验(+),X线照片,一般无异常体征,部分可能出现腰椎小关节排列不对称,有后凸、侧弯和椎间隙左右不等的表现。 3 治疗方法 31 手法治疗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点揉肾俞、气海俞、委中、阿是穴,力量由轻渐重,约5分钟,点揉完后,在脊柱两侧用手掌循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进行按摩约5~10分钟,以达到镇痛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 牵抖法:按摩完后,患者俯卧位,一助手拉住患者两腋下,一助手拉住患者双踝关节,术者在中间轻捶腰部,持续3~5分钟,助手将患者双下肢抬起,使腹部离床,在维持牵引的同时,作肢体腰部的快速抖动。旋转方法:牵抖完后,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患侧髋关节深屈曲,健侧微屈曲,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令患者全身放松,一手扳肩,一手推臀,使上身旋后,骨盆旋前,当活动到最大范围时,术者用力作一下推扳动作,此时即可听到“喀咔”的响声,这是手法复位成功的关键,疼痛可顿时减轻。亦可用坐位旋转法,患者正坐于凳子上,助手固定病人膝部,术者坐于病人患侧,一手穿过病人腋下至颈部,一手拇指压住错位椎体棘突旁,令病人放松,下压病人颈部使上半身弯腰60~90°,向患侧旋转至最大范围时,使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按住棘突的拇指用力顶推棘突,此时可听到“喀咔”的响声,表示复位成功。复位后,再作腰部按摩,上下理顺手法约3~5分钟。 32 分型及辩证施治 气滞血瘀型: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以桃红四物汤加丝瓜络、桑枝、牛膝。 寒湿入络型:治疗以散寒化湿,通经活络,补气血,方以独活寄生汤加威灵仙、川加皮。 气血亏虚型:治疗以补益气血,强筋壮骨,舒筋活络,方以八珍汤加土鳖、杜仲、狗脊。 肝肾阴虚型:治疗以滋补肝肾,养阴降火,舒筋通络,方以六味地黄汤加牛膝、土鳖、宽筋藤、秦艽。 湿热型:治疗以清热通络燥湿,方以四妙丸加桑枝、茅根、川木瓜、蚕砂。 4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优良:腰椎间小关节错位1次纠正,复位后,腰痛大部份消失,弯腰60°~90°,后伸10°~30°,左右侧屈15°~30°,腰左右旋转10°~30°,起卧行走自如,2~7天痊愈,功能恢复正常。一般:腰椎间小关节错位2次复位纠正,复位后,腰部剧痛减轻,弯腰40°~60°,后伸0°~10°,左右侧屈5°~15°,腰左右旋转5°~10°,需借助别人搀扶起卧行走,8~12天痊愈,功能恢复正常。差:腰椎间小关节错位没有纠正,腰痛难愈,腰部活动受限,行走不便,反复发作。 90例病人经治疗后,优良75例,一般15例,无差病例。疗程最短3天,最长12天。90例病人经追踪复查半年~1年,无复发。 5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男,45岁,于96年3月25日下午弯腰取物起立时,突觉腰部剧痛难忍,站立不稳,举步艰难,被他人送我院治疗,来院时病人腰部板硬,大汗淋漓,膝髋微曲,两手撑腰,不敢弯腰转动,检查病人两侧腰大肌紧张,腰4-5棘突明显压痛,无放射痛,腰后伸试验阳性,舌质红,苔黄稍厚,X线照片,腰椎轻度向左侧弯,生理弯度消失,腰4-5左侧小关节排列不对称,诊断为腰小关节紊乱症(气滞血瘀型),立即给予手法按摩、牵引、斜扳、理筋等手法治疗,患者疼痛当即大减,能弯腰70°,后伸20°,旋转20°,行走自如,但仍感觉腰部有酸痛不适,给予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0克、川红花3克、川芎10克、当归20克、赤芍10克、丝瓜络25克、枳壳10克、牛膝10克。第二天,病者疼痛基本消失,但仍感觉腰部酸倦不适,再行手法按摩理筋15分钟,中药按上方服2剂痊愈。追踪复查半年无复发。 6 体会 61 当腰部突然闪挫,或弯腰前屈等活动时,小关节负压增加,突然伸直引起关节错位,小关节错位后,滑膜嵌顿入关节内,引起腰肌反射性痉挛,产生剧烈疼痛,如关节不能及时复位,滑膜不能及时松解,会导致关节滑膜炎症水肿,粘连增厚,产生慢性腰痛,因此临床必须及时诊断,复位。本病须与腰背筋膜扭挫伤,腰椎间盘脱出相鉴别,一般腰背筋膜急性扭伤,疼痛程度没有小关节紊乱症严重,压痛点比较广泛,多在腰背筋膜处,腰椎间盘脱出多有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有助鉴别。 62 手法的作用 手法能有效地解除肌肉的痉挛,松解嵌顿的滑膜,整复错位的关节,使疾病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在手法前,应向病人解释手法的步骤方法,消除病人紧张情绪,使之配合,切忌用暴力,如病人肌肉过于紧张,强行操作不但不能复位,反而会加重损伤。因此,复位前,经过对腰肌的按摩、点揉、牵抖等的手法,令肌肉松驰,疼痛减轻,才能使复位成功。复位时,听到关节复位的响声,这就提示复位成功。临床治疗中,起病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治疗时间越短。 63 中药治疗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按照中医整体观点的指导思想,对腰部闪挫伤辨证分型治疗,正确选方用药,内外兼治,能大大提高疗效,从而能达到调和气血疏风活络,补益虚损的目的。
开背的好处及作用 1、提升正气 开背最重要的好处就是要提升正气,为什么要提升正气呢身体的正气足了则百病不生,百病不生才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开背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提升阳气,身体的阳气是身体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阳气弱了容易生病。 2、疏通经络 开背可以疏通经络,因为身体背部有很多经络遍布,开背以后可以使身体非常舒服。经络疏通了,疼痛减少了,则身体会感觉到很轻松。 3、加速血液循环 开背可以使身体的经络疏通,疏通了以后经络上血液可以循环得更加流畅,没有瘀堵的成分,则会更加健康,所以开背还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4、排毒排湿 身体中有很多毒素,毒素的堆积可能会使身体有各种疾病的产生,所以用开背来排毒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用掌灸排毒的时候,身体有很多寒凉的水汽排出体外,这样才是最好的排毒的方法。 2 自己开背的简单方法 1 仰卧开肩开背 坐在垫子上,屈双膝,在身后放两块瑜伽砖,慢慢往后躺,调整瑜伽砖的位置,一块放在胸骨的下方,一块放在枕骨后侧。屈双肘放在头的两侧,保持深缓呼吸,1-2 分钟;然后,伸展双臂也放在头的两侧,大臂与垫面平行,保持 1-2 分钟。 摆放瑜伽砖的方式,可以决定打开练习的程度哦!A:瑜伽砖平方在胸骨的后侧;B:一块瑜伽砖横放在头部后侧,另一块横放在脊柱的中段;C:一块瑜伽砖竖放在头部后侧,另一块竖放在胸骨的后侧。 2 俯卧开肩开背 跪立在垫子上,双脚打开与髋同宽,呼气身体向前向下,屈双肘肘部放在瑜伽砖上,双手在背后脊柱中央合十,垫高瑜伽砖,右手臂伸直右手放在瑜伽砖上,身体向右侧转动打开,左手辅助撑地,保持 1-2 分钟。换另一侧练习相同时间。 3 灵活肩部 ①站立或者跪立坐立练习都可以,双手体后交握伸直双臂,保持拉伸状态 60 秒,然后向后慢慢抬起到不能抬为止,保持 60 秒。 ②双手臂向上举过头顶,左手握住右侧手腕,身体向左侧弯,保持 60 秒,换另一侧练习相同时间。 ③双手侧平举,右手向右伸展,左手抓住右手腕,转头看向右侧,保持拉伸的状态 60 秒,身体微微向右扭转,再次保持 60 秒,换另一侧练习相同时间。 4 灵活胸部 跪立在垫子上,双臂向前伸展,前额胸腔贴近垫子,将左手从身体的下方穿到右边,身体向右扭转,保持 1-2 分钟,还原并伸展脊柱,另一侧重复练习相同时间,练习 2-3 组。(生理期不要做这个动作)
如果既往健康。抬东西扭了一下出现胸椎的9,10椎体位置后背痛,拍X光后没有骨折。可能是:腰背小关节紊乱或腰背部肌肉拉伤。
治疗:1、卧床休息;2、腰背部理疗;3、局部可用云南白药喷雾剂;4、下床时佩戴腰围;5、请按摩师按摩。按以上方法治疗一般4周左右可恢复。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些朋友们经常会出现背后疼痛的现象,但是却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引起背后疼痛的原因以及缓解方法,同时也介绍了一些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那么后背疼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背部疼该怎么办?
一、后背疼痛的原因
1落枕或者颈部扭伤
由于睡觉姿势或者颈部活动不当,身体的局部肌肉会被扭伤。病史较短,压痛点固定且位于肌肉损伤部,以肩胛内上方多见,且伴肌肉痉挛。可触及压痛明显的条索状痉挛肌束,颈部活动受限明显。
2颈椎病分型较多,症状也复杂,其引起的颈肩背部疼痛。除了颈肩背部酸胀、坠疼、颈部僵直等不适感外,还有肢体麻木、无力,甚至头晕、头痛等。病史相对较长,头、颈、肩、背、臂疼痛反复发作,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3如果背部受伤,可能会停止锻炼。然而如果停止锻炼,就更有可能损伤背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4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伴胸痛者以心绞痛、心肌梗塞常见。
5内脏疾病
胆绞痛、胰腺疾病、胃及十二指肠肿瘤等也可引起肩背部疼痛。
6肿瘤疾病
骨肿瘤或肾、膀胱、子宫、肺等罹患肿瘤转移至肩胛骨、椎体骨、肋骨。
二、背部疼该怎么办
1背部伸展运动、保持背部弹性可以有效预防背部损伤。背部紧绷时,更有可能拉伤或扭伤肌肉。所以,经常做一些背部伸展运动,更有利于保持背部松弛,防止背部受伤,预防背部疼痛。
2即使背部有问题,也要参与少量锻炼,因为运动有利于润滑和松弛背部关节。
3在熟睡时,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床需要给与背部足够的支撑,所以不应选择过于柔软的床垫,人们在睡眠时需要坚硬一些的支撑,选择硬木床更有利于预防背部疼痛。
三、其他部位疼痛原因
1心窝
心区疼痛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也许是心绞痛,也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颈椎退化或小关节的移位,会使椎动脉受压,引起脑干供血不足,继而影响到血管收缩中枢。多方面的作用使冠状动脉痉挛,产生心肌缺血,出现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等症状,也叫“颈性心绞痛”。这样的心绞痛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达数日。
2头痛
头痛是因肾上腺素增高所致。不光紧张会使肾上腺素增高,发酵的面包、奶酪、过熟的香蕉、巧克力、葡萄酒等酪氨酸含量偏高的食品吃得过多,体内肾上腺素增加,也会引发头疼。
3耳朵痛
提起耳痛,有人马上就会想起中耳炎,但并非所有的耳部不适都是中耳炎惹的祸。耳道皮肤由迷走神经控制,这条神经行程最长,从颈部到胸腔直至腹腔。有迷走神经分布的任何一个器官工作不正常都会引起耳痛,例如,扁桃体炎、咽部溃疡、喉咙发炎、声带炎、智齿发炎都会造成耳痛。用有镇静作用的精油香熏可以缓解这种神经疼痛。
4脚痛
觉得脚疼时,也许是鞋子不合适,不过也可能是痛风引起的。痛风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食用菌类、豆类及啤酒等都是高嘌呤类食物,会使血液内尿酸含量过高,尿酸盐结晶析出并沉积在关节处,足关节最低,沉积也就最严重,最易发生痛风。
5屁股痛
臀部疼痛可能是坐骨神经痛。办公椅大多是直背的,坐姿扭曲了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再加上经常穿高跟鞋,人体重心前倾,脊柱的力学发生改变,造成对腰椎间盘的压迫和磨损,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压住了坐骨神经,从而引发了那些不时袭来的剧痛。
1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在急性期主要的治疗是卧床休息,同时可口服止痛解痉剂如安定、舒筋灵等,可缓解和消除腰肌痉挛,减小椎间关节的压力,对于促进嵌顿滑膜的退出十分有效。此外尚可试用。
2 牵引:病人俯卧位,腹部垫枕,术者两手握踝缓慢牵引达1min,然后慢慢松开,1min后再重复牵引,连续数次后,卧床休息。 针灸:取肾俞、腰阳关、志室、气海俞、阿是穴等,针后可拔火罐。
3 理疗:急性期可用电兴奋刺激以使肌肉松弛,其余超短波、微波治疗应在恢复期或慢性疼痛时使用。 小关节囊封闭:急性期可止痛解痉,慢性期可镇痛消炎,对本病的康复很有利。 手法治疗:手法可解滑膜嵌顿,使关节位置恢复正常,有缓解痉挛、解除疼痛的。
颈椎小关节紊乱通俗一点来讲就是颈椎错位,那么大家知道颈椎错位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吗?
颈椎小关节紊乱,全称应该是颈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一般称为颈椎轻度脱位,也称为小关节滑膜嵌顿,即中医所指的“骨错位,筋出沟”。这意味着颈椎的小关节超出了正常的活动范围,小关节之间会发生轻微的错位,这种错位经常会复发,从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性。长期反复发能促进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加速颈椎病的发展。
1有长期工作紧张的病史,或颈部过度弯曲和过度扭转的病史;2颈部疼痛不适,项韧带及两侧有压痛点;触诊可以有颈椎曲度;4颈部活动受限且僵硬,颈部后部有一个固定的压痛点。当颈部移动时,可能会有一个小的关节反弹,并且颈部会碰到脐带、结节和粘连增厚点;5x光片显示生理屈曲变直,颈椎前凸减少或消失,或屈曲线逆转,或椎间隙后缘变宽,椎体可侧向移位。x线侧位片显示双侧阴影。
按摩针灸也可以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1)按摩:采用经络按摩,即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取坐姿,操作者站在他的身后,一只手握住患者的额头,另一只手用拇指点压痛点;然后在患侧的肩部和背部做自上而下的按摩,重复4-5次,并要求他做一些活动,如低头和旋转头部;然后,操作者用左手托住患者的头枕,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的下领,同时用双手慢慢向上拉,在拉的过程中使头部和颈部向后倾斜,或左右旋转3-4次;最后,用轻柔的手法做3-5分钟的局部按摩。这种方法可以放松肌肉和肌腱,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和疼痛。2)针灸:选择风池、大椎、外关、局部压痛点等。强烈刺激,保持针刺5-10分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