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柔韧素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其伸展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力"的拉伸作用的结果。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动或被动形式的静力拉伸法和主动或被动形式的动力拉伸法。这两种练习方法的特点,都是在"力"的拉伸作用下,有节奏地逐渐加大动作幅度或多次重复同一动作,使软组织逐渐地或持续地受到被拉长的刺激。 一、柔韧素质练习的方法 (一)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拉伸方法 缓慢的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一定酸、胀、痛的感觉位置并略有超过,然后停留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减少或消除超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防止拉伤,由于拉伸缓慢不会激发牵张反射。一般要求在酸、胀、痛的位置停留6秒~8秒,重复6~8秒。 (二)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 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 在运用该方法时用力不宜过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作几次小幅度的预备拉长,然后加大幅度,从而避免拉伤。每个练习重复5~10次(重复次数可根据专项技术需要而增加)。 主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同伴的帮助或负重借助外力的拉伸,但外力应与运动员被拉伸的可能伸展能力相适应。 上述方法可单独采用亦可混合运用,练习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二、发展柔韧素质可采用的手段 (一)在器械上的练习: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马、把杆、吊环、单杠等。 (二)利用轻器械的练习:利用木棍、绳、橡皮筋等。 (三)利用外部的阻力练习:同伴的助力、负重等。 (四)利用自身所给的助力或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压腿时双手用力压同时上体前压振;在吊环或单杠上作悬垂等。 (五)发展各关节柔韧所采用的动作:压、踢、摆、搬、劈、绕环、前屈、后仰、吊、转等。 三、发展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方法、手段 (一)肩关节 肩关节是由半球形的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的球窝关节,所以肩关节是关节中最灵活、活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它的加固主要靠喙肱韧带和三角肌。因此该关节的练习用以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同时增加肩部柔韧。 发展肩关节的柔韧练习主要有主动或被动地压肩、拉肩、吊肩、转肩等。如手扶肋木的体前屈压肩、背对肋木双手上握向前的拉肩,在单杠或吊环上作各种握法的悬垂、借助绳或木棍的转肩练习。 (二)肘关节 肘关节是由肱尺关节、挠尺关节、肱挠关节构成。它是由内侧、外侧副韧带及挠骨环状韧带加固。肘关节的运动时屈伸动作较多,所以在发展屈肌力量练习的同时配以屈肌的伸展性练习。主要采用压肘、旋内、旋外、绕环的练习。 (三)腕关节 腕关节由挠腕关节(使手屈伸、内收外展)及腕间关节(使手旋转)构成。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能力:采用俯卧撑推手、倒立爬行等练习;篮球、排球、乒乓球、手球、网球等项目对手腕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既发展屈伸、内收外展又发展旋转的能力,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基本技术来发展;举重运动员发展手背后屈柔韧等。 (四)膝关节、胯关节 1、膝关节: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后的关节面以及半月板构成,由内外侧副韧带、髌骨韧带、交叉韧带加固。膝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腿部后面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的伸展性;发展屈膝能力主要发展腿部前面肌群(股四头肌、缝匠肌、胫骨前肌、姆长伸肌)的伸展性。 2、胯关节:由球形的股骨头与胯骨的胯臼构成。由于胯臼较深,并有软骨形成的关节盂加大与股骨头的紧屈适应,虽然它是球窝关节,但运动幅度受到限度。它的加固由髌骨韧带及股圆韧带加固。 胯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前后、左右开胯的能力。
一,股四头肌,由四个头组成:
1,股中间肌:股骨体前外侧3/4
2,股内侧肌:股骨粗线内侧唇和转子间线
3,股外侧肌:股骨粗线外侧唇和转子间线
4,股直肌:髂前下棘及髋臼上缘
股四头肌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肌腱,包绕髌骨,止于胫骨粗隆。
股四头肌功能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还可以协助腰大肌做屈髋。
二,腘绳肌
1,半腱肌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
2,半膜肌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内侧髁后下面
功能作用:屈膝,伸髋,小腿内旋
3,股二头肌长头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腓骨头外侧
4,股二头肌短头起点:股骨粗线外侧唇
止点:腓骨头外侧
功能作用:屈膝,伸髋,小腿外旋
三,胫骨前肌:
起点:胫骨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内侧契骨内面,第一跖骨底
功能作用:足背屈,内翻
膝关节由下股骨,上胫骨和髌骨组成。它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散。它附着在每个关节面的周边,并通过韧带加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韧带包括:
1、髌韧带
它是股四头肌肌腱的中央纤维索,从髌骨向下延伸到胫骨转子。髌韧带平坦而结实,其浅表纤维穿过髌骨并连接股四头肌肌腱。
2、腓侧副韧带
它是一种坚韧的纤维索,起源于股骨的外上髁,向下延伸到腓骨的头部。韧带表面多由股二头肌腱覆盖,股骨腱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
3、胫骨副韧带
宽扁平束,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后部。从股骨的内侧上髁,它向下连接到内侧胫骨髁和相邻的骨体,并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连接。胫骨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展膝盖时是紧张的,在弯曲膝盖时是松弛的,而当半膝弯曲时最松弛。因此,允许膝关节在半屈曲位置进行一些内旋转和外旋。
4、斜韧带
它从半膜肌腱延伸,从内侧胫骨髁开始,向外倾斜向上,在股骨外侧髁末端,并将一些纤维与关节囊融合,以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
5、膝关节的十字韧带
位于膝关节中间,非常结实,坚韧。它由滑膜衬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十字韧带(ACL)起源于小腿的内侧部分并从胫骨髁间区域下降,与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合。纤维以扇形方式附接到外侧股骨髁的内侧。
后十字韧带比前十字韧带更短,更强壮,更垂直。从胫骨髁间隆起的后侧,向内侧倾斜向上,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
膝关节十字韧带牢固地连接股骨和胫骨,这可以防止胫骨沿着股骨向前和向后移动。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伸展最紧张的,可以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是膝关节屈曲最紧张的,可以防止胫骨后倾。
一般来说,膝关节只能进行屈曲和伸展,因为此时它是滑车状的。在屈曲位置,髌骨向上移动。此时,膝关节是双髁的,因此它可以进行屈曲和伸展,以及轻微的内旋和外旋运动。由于膝关节两侧存在侧副韧带,因此不能进行牵开和伸展。
扩展资料:
膝关节的辅助结构:
膝关节的滑膜层是整个身体中最宽和最复杂的。 它附着于关节的每个骨的关节表面的周边并覆盖除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之外的所有结构。
滑膜位于髌骨的上缘上方并向上突出以形成股四头肌腱与股骨体下部之间约5cm深的髌上囊。
在髌骨下方的中线的两侧,滑膜层的一部分突出到关节腔中,形成一对在褶皱中具有脂肪组织的翼状褶皱,填充关节腔中的空间。 还存在未与关节腔连接的滑膜囊,例如位于髌韧带和上胫骨之间的深髌下囊。
-膝关节
腘窝处疼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人主诉腘窝处疼痛的同时并伴随着强烈的牵拉感,如何处理这种问题,我们就应该从腘窝说起。
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自上而下为:股骨上下髁、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
腘窝内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其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经腓骨头附近穿过。
胫神经位于腘窝的最浅面,于腘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出,沿腘窝中线下行,到腘肌下缘穿比目鱼肌腱弓,进入小腿后区。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另一终末支,一般起自腘窝上角,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行向外下,越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至腓骨头下方,绕腓骨颈,在此分成腓浅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紧贴骨面,表面无肌组织覆盖。当腓总神经损伤时,会引起小腿前、外侧群肌肉瘫痪,导致足下垂。
腘动脉是股动脉的延续,位置最深,与股骨腘面及膝关节囊后部紧贴。腘动脉上部位于胫神经内侧,中部居神经前方,下部转至神经外侧。腘静脉由胫前,后静脉合成,位于胫神经的深面。小隐静脉于胭窝下角处,穿腘筋膜注入腘静脉。腘静脉上行于收肌腱裂孔处续于股静脉。
而我们所说的腘窝疼痛,常是由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跖肌、腘肌和比目鱼肌损伤导致的,因此针对这类病人我们一般有下面几个必须处理的点:
股骨内侧髁—腓肠肌的内侧头
股骨外侧髁—跖肌、腓肠肌外侧头、腘肌
胫骨平台外侧—半膜肌和腘肌
腓骨外侧—比目鱼肌
下面就介绍一下上面的几块肌肉损伤所表现的症状:
腘绳肌群是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长、短头构成的腘绳肌位于大腿后侧浅层,是一块强有力的伸髋屈膝肌,肌腹呈梭状。股二头肌为外侧腘绳肌,分为浅层长头及深层不可触的短头;浅层的半腱肌和深层宽大的半膜肌组成了内侧腘绳肌,在三块肌肉的肌腱中,半腱肌肌腱附着在胫骨内侧髁后内侧,并与股簿肌肌腱、缝匠肌肌腱共同形成“鹅足”。
股二头肌功能为伸髋关节,辅助髋关节外旋、骨盆后倾;
半腱肌、半膜肌功能为屈曲、内旋膝关节,伸髋关节。
半腱肌和半膜肌损伤疼痛位于下臀部及其相邻的大腿并沿着大腿和膝关节后内方,到达小腿内侧的上半部分。而半膜肌止于内侧半月板,持续收缩会导致内侧半月板的功能障碍;股二头肌长、短头损伤疼痛集中于膝关节后方,并可以向上延伸至大腿后外侧甚至臀部的横纹处。
腘肌呈薄而平坦三角形,为腘窝远端的基底。其近端纤维附着于股骨外侧髁,远端纤维连接在胫骨近端,与前臂的旋前圆肌同源。其功能为使膝关节屈曲和内旋,后拉外侧半月板。由于具有解除膝关节绞索的作用,又被称为膝关节的钥匙。肌肉损伤疼痛可集中在膝关节的后面。腘肌止于外侧半月板,持续紧张可导致外侧半月板的功能障碍。膝损伤后,常出现韧带或软骨后侧止点的牵拉而张力过高,或持续收缩而缩短。
腘肌损伤常表现为患者蹲屈、跑步、上下楼时膝关节后方疼痛和出现绞索现象。腘肌受损可进一步导致腘肌肌腱炎、腱鞘炎和腘静脉血栓形成。
腓肠肌是位于小腿后方的最表浅的肌肉,覆盖比目鱼肌,其轮廓在小腿处清晰可见。起点位于股骨内外侧髁形成内、外侧头,向下分为两个独立的肌腹,腘动脉常在内侧头附近经过。其肌腱与比目鱼肌肌腱融合形成跟腱,附着于跟骨。肌肉损伤疼痛可能从同侧足背延伸至踝后内侧及小腿、膝盖后外侧及远端大腿后侧,表现为足背甚至足弓疼痛、夜间阵发性小腿痉挛及间歇性跛行。
跖肌:梭形肌腹的跖肌较小,纤维细弱,是膝后部一块很小的肌肉,远端附着于跟骨。其主要功能协助小腿肌肉跖屈踝关节。肌肉损伤疼痛主要集中于膝关节后侧,有时也可延伸至小腿背侧和大腿中部。生活中易发因素包括受凉,长时间爬上坡路,在海边行走,鞋底太硬,踝关节长时间跖屈等。表现为膝关节后方疼痛。
比目鱼肌位于小腿后方,腓肠肌的深处,其主要附着于近端腓骨和中段胫骨的后侧面,与腓肠肌共同组成了小腿三头肌并且在远端融合形成跟腱附着于跟骨后侧。其主要功能为跖屈。肌肉损伤疼痛主要位于足后部和足底表面,并常涉及跟腱远端,膝关节后侧。表现为脚或脚踝浮肿,脚步背屈活动受限,或上下坡时膝关节后方疼痛。
上述几块肌肉是易引起膝关节后侧腘窝疼痛的原因,其所述说的牵拉感无外乎内外侧腘绳肌、腓肠肌内外侧头过紧,试着处理上述几个原因,会收到一定效果。
注:在处理腘窝时,要小心胫神经和腘动脉,以免其发生损伤。
负重蹲起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如下:
在负重蹲起动作中,下肢主要承担了将杠铃从地面提起并放下的任务。我们可以从三个主要的下肢关节来分析这个动作: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1 髋关节:髋关节在这个动作中主要经历了屈曲和伸展的运动。当身体下蹲时,髋关节屈曲,将股骨(大腿骨)拉向躯干,使腿部折叠。在蹲起时,髋关节伸展,将股骨推回原位,使腿部展开。这种运动主要涉及到了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肌肉的工作,这些肌肉在屈髋和伸髋的过程中扮演了原动肌的角色。
2 膝关节:膝关节在这个动作中同样经历了屈曲和伸展的运动。在下蹲时,膝关节屈曲,使小腿与地面平行或稍微低于膝。在蹲起时,膝关节伸展,使股骨和胫骨(小腿骨)锁定在一起,为身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股四头肌(特别是股内、外侧肌)扮演了原动肌的角色,负责收缩以驱动膝关节的伸展。
3 踝关节:踝关节在负重蹲起中的运动较复杂,它经历了背屈(脚背向小腿前侧移动)、跖屈(脚底向小腿后侧移动)和内翻(脚内侧边缘向内移动)的运动。在下蹲时,踝关节主要进行跖屈和内翻运动,使脚底支撑在地面上。在蹲起时,踝关节进行背屈运动,帮助脚底离开地面。这些运动主要由小腿三头肌(特别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以及胫骨后肌等肌肉完成。
总的来说,负重蹲起动作对下肢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对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锻炼非常有益。同时,这个动作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