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轴字画装裱成有机框,需要把两端的木条裁掉吗?

卷轴字画装裱成有机框,需要把两端的木条裁掉吗?,第1张

卷轴字画装裱成有机框,需要把两端的木条裁掉吗:不需要的,横卷轴最好两端各固定两个钉子,这样挂上去的画较平展,用冲击钻先打6MM的孔再添木条,再用榔头把钉子固定到墙上,这样就OK了!还有第二种方式,到裱画的店铺定做个画框,把画放到框里,直接把画框挂墙就OK。

你好,画卷轴,要用直尺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这样显得整齐好看,下面我们就开始画卷轴。

工具/材料:纸、彩笔。

步骤一:我们需要准备两支彩笔和一张纸。

步骤二:我们可以用棕色笔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表示展开的画纸。

步骤三:用土**笔在长方形的两边,各画一个小的长方形,表示两边卷起的画轴。

步骤四:用棕色笔在两个小长方形的两端,各画一个钉子帽的形状,表示卷轴露出来的部分。

步骤五:用棕色笔在中间的大长方形里面,再画一个小长方形,表示画面。

步骤六:用棕色笔把四个卷轴露出来的部分涂上颜色。

步骤七:用土**笔把两边的画轴和中间画面以外的部分,都涂成土**。卷轴就画完了。

古代的书籍的形态主要有:简策、金刻、石刻、兽皮、缣帛、纸书(雕版与活字印刷)首先介绍简册、金刻、石刻、缣帛按出现的先后,先有简策,再有金刻、石刻,接着有了缣帛,最后有了纸张。这几种形态都有了书籍的特征和功能。①简册:也称“简策”,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简就是一个竹片,类似书籍一页,一般能写一行汉字,“策”是用线或牛皮将多片竹片编连起来成为一册,在甲骨文里,“册”的象形字,就是把许多竹片连接起来,,象今天的一本书。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用牛皮绳连接的就叫“纬编”,所以有个成语叫“纬编三绝”。根据先秦典籍的记载,这种简册大约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因为《尚书》里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文字记载,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考古发现予以证实。简策难以保存,所以,商代的简策未能传下来。简的尺寸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简的书写方法,初为漆书,即用漆在竹简上书写。以后改用石墨,后来秦国蒙恬发明了毛笔。秦以后有用毛笔书写简策的。简策书籍最大的缺点是量大笨重,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每天阅读公文150斤,这是因为简策所写的公文,一片竹片只能写几个字,大量竹片捆成一册,量大体重,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有一些大臣写公文要有两个大汉抬着入宫,可见简策作为文章作为载体很不方便。比如,汉武帝时,文人东方塑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三千竹片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了宫。②金刻、石刻:金刻是指铸或刻在铜器上的铭文,从周代到汉代钟鼎等,许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周代金文内容多为有关宣扬周王功绩、纪念祖先业绩、记载重要事件的,也就是说一般性的事情是不值得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周代的铭文最长的有500字,史料价值很高,战国以后的金刻内容多为督造者,铸工和年月等,很少有长扁巨制。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碑文,以碑文当作书籍是流传甚广的形式,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十块石鼓文。在十块石鼓形石头上,用大篆分刻着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记述秦国君的游猎情况。其时代是春秋时代秦国刻的。这十块石鼓文是唐初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历来都很推重其书法。现在其中一石已磨灭,其余九块也有残缺。这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以后历代都有石刻。石刻最大的书籍功能在于“石经”的刻制。汉代王莽命甄丰摹古文《周易》《尚书》《左传》刻于石,开石经之先河。以后历代都有石经,都把经典著作刻于世上。石经的价值主要有:一是汉、魏、唐石经,因当时无雕版,所据古文赖以传后,所以有很高的价值,为后世校订经典之依据。二是唐代发明传拓的方法,拓墨之后,便可将纸联成卷轴,成为当时通行的书籍。(字帖)历代石刻的精华珍品在西安碑林。《碑林》是中国最大的石刻博物馆。③缣帛(jiānbó):中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记录知识载体的。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在发明纸以前,常在缣帛上写字,称帛书。帛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缣帛与竹片是同时并存的。竹简可以刮削修改,常作为书的初稿,而缣帛写字不易修改,所以往往作为书的定本。另外,皇帝的重要文书往往用缣帛,而臣民的一般文书往往用竹木。东汉以后,帛书广泛使用,以后历代往往用缣帛书写重要的文书,缣帛的优点是便于裁剪、轻便,缺点是太贵,造价高。④纸书:根据考古的发现,早在西汉初年就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之后,人们开始用纸写字,但简册和帛书同时存在,而且还是主要的书籍形式。到三国时代,随着造纸术的改进还纸张的大量出现,纸写本才取代简册和帛书,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史书记载,陈寿《三国志》成书以后,时人多爱抄录,左思《三都赋》写就京,师豪贵竟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籍是晋人写的《三国志》残卷。纸张、书籍的装订也曾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唐以前是卷轴,唐以后出现了折叠,后来才有了散页装订(竖排版),唐至清代,折叠制与散页装订制(线装)是主要装订形式,比如,你能见到的明清奏折(折叠)和线装本古书(积成册),明清的公文称奏折,是因为他们是折叠成卷的。

书法卷轴外面的签条题写方法如下:

1 通常用小楷,写作品名称、书法作者以及题签人及日期。

2 签条多数横写,少数竖写。

3 竖写时,开头应比正文低一格,末尾比正文高一格,与正文形成反差,左右两边的边缘部分,要空一毫米的空隙。

4 横写时,末尾应比正文低一格,并且两边空一毫米的空隙。

5 签条的颜色,一般用深色,以黑、墨绿、深蓝为主色调。

6 签条的大小,一般用7寸左右,太长了不美观,太短了起不到提示作用。

7 签条的格式与内容,要与作品相称,不可题跋不当。

8 写签条时,最好用毛笔,用小楷书体,字迹要清晰、端庄、优美。

9 写签条时,纸张要与该幅作品的宣纸大小相同,或者略大一些。

10 写签条时,要题写在作品的左边,左边留的空白多一些。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4908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2
下一篇2023-09-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