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舅舅打电话来让我们全家到他家去吃晚饭,我非常高兴,又蹦又跳,迫不及待地缠着妈妈带我到舅舅家去。
刚踏进舅舅家门,一股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跑到桌前一看,“哇”好丰盛的晚餐,有香喷喷的红烧鸭,黄澄澄的糖醋排骨,红艳艳的腰花,绿油油的青菜等等,让我垂涎三尺。我们到了不久,姨妈一家来了,开始吃晚饭了,舅舅说:“今天让你们来吃晚饭,是杰杰在这次绍兴县中考保送生考试中被鲁中尖子班录取了。”耶!我的表哥真棒!居然考了6775分的高分,大家都举起酒杯,向表哥表示祝贺!
在这特别的夜晚,我们围坐在桌旁共同分享着表哥成功的喜悦。我心里默默地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年龄的增长意味着肩负更多的任务和责任。
1、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大年三十儿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意喻这家和万事兴,以及来年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2、在北方,年夜饭的重中之重,是饺子,是领衔主演。吃饺子,取“更岁交替”之意。饺子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含义,吃几个饺子,等于吞了几个元宝,寓意来年发大财。
3、包饺子用的馅,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你吃韭菜馅的饺子,就意味着“久财”;白菜馅的饺子,就是“百财”;香菇馅的饺子,则寓意“鼓财”。也有的人不想吃肉馅,全素馅的,也有讲究,代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不惹口舌是非。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
《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
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5世纪90年代,小说家马泰奥·班代洛还只是个孩子,那时他在米兰的圣玛利亚感恩教堂道明会修道院做见习修道士,他的叔叔维琴佐当时是那里的院长。班代洛常会看着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修道院的北墙上工作来打发时间,达·芬奇当时正在绘制斯福尔扎时期一幅伟大的杰作——《最后的晚餐》。
后世影响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不仅标志着达·芬奇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也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创造的成熟与伟大。这件作品达到了素描表现的正确性和对事物观察的精确性,使人能真切感受到面对现实世界的一角,在构图处理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物形象的组合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画面有着一种轻松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更为重要的是,他创造性地使圣餐题材的创作向历史源流的文化本义回归,从而赋予了作品以创造的活力和历史的意义。
——最后的晚餐
两个人的晚餐,如果是一对情侣的晚餐可以用“烛光晚餐”、“浪漫之夜”来形容。
如果是和自己家人的两人晚餐可以用“温馨小时光”、“人间烟火”来形容。
总之,形容两人的晚餐的词语有很多,要看使用的对象和语境来确定。
《最后的晚餐》讲的故事是指耶稣被钉十字架前的那一天晚上,在耶路撒冷城内的一座楼上,和十二门徒的最后一次进餐。
据《马太福音》第26章等处记载,耶稣和门徒们在耶路撒冷某人家中共进逾越节晚宴,席间,称门徒中有人要出卖他。门徒们甚感愁烦,一个个问:主,是我吗?犹大也问:拉比(即老师),是我吗?耶稣说:你说的是。
众人进餐时,耶稣拿起饼祝福,而后掰开,分给门徒们吃,说饼就是他的身体。又拿起杯,祝谢了,递给门徒喝,说那是他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晚餐后耶稣带门徒前往橄榄山,这是耶稣受难前的重要事件,基督教的圣餐礼即源于此。
基督教基本概念
基督教一词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使用时比较混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罗马公教、正教、新教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内,也就是英语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
由于历史原因,在华人中长期以来都习惯只把新教称为基督教。大陆的新教教会也从不称自己为新教,而只称基督教或耶稣教,而将罗马公教称为天主教,正教称为东正教。
—《最后的晚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