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粉:中国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随后又发展出铅粉、紫粉、珍珠粉、干粉、水银粉、檀粉、香粉等丰富的妆粉。东方女子追求肌肤白皙,妆容时先在脸上敷粉。这类粉末最主要成分是铅,所以又称铅华。除铅华,各朝也调配自己独特的妆粉。唐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宋人将益母草、蚌粉等调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则以玉簪花为主料,制玉簪粉。
施朱:伴随着敷粉,女子往往还要施朱,即在脸颊上施一定程度的红色妆品,使面色红润。这种妆品便是为人所熟知的胭脂。《中华古今注》曰:“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据史书记载,“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眉妆:中国传统妆容不重眼妆,但极重眉妆。早在周代《楚辞·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描述,说明用黛画眉之俗,由来已久。《诗经》有“螓首蛾眉”,汉魏时期出现了“城中好广眉,四方画半额”,唐代眉妆更是长、阔、浓的集锦之作,宋明时期的眉妆又重新兴起纤细秀丽的长蛾眉。
点唇:中国古代女子点唇的历史由来已久,先秦文人宋玉笔下《神女赋》中就有“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的词句。刘熙《释名·释首饰》一书中便记载了点唇所用的唇脂:“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点唇的式样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总的来说以娇小浓艳为美,俗称“樱桃小口”。
面饰:面饰是女子饰容的常见手法,主要分为四种“额黄”“花钿”“面靥”和“斜红”。“额黄”是以**颜料染画于额间而得名,也称“鹅黄”“贴黄”“鸦黄”等。唐代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载:“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五代牛峤《女冠子》词:“鹅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北朝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载誉归来后,也不忘“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些诗词中提到的便是额黄妆。
斜红:形如月牙,色泽鲜红,分列于面颊两侧,鬓眉之间,其形象古怪,立意稀奇,有的还故意描成残破状,犹如两道刀痕伤疤,亦有作卷曲花纹者。
花钿:专指一种饰于额头眉间的额饰,也称“额花”“花子”等。花钿图案繁复多变,有的形似牛角,有的状如扇面,有的又和桃子相仿。其中以梅花形最为多见,这便是承继于南朝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五代牛峤《红蔷薇》诗:“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酒泉子》词:“眉字春山样,凤钗低袅翠寰上,落梅妆。”均咏的是此种梅花形花钿。
面靥:又称妆靥。靥指面颊上的酒窝,因此面靥一般指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古代的面靥名称叫“的”(也称“勺”)。指女子点染于面部的红色圆点。面靥的形状也并不只局限于圆点,而是各种花样、质地均有。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
发髻: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山以草木为本,人以头发为本”,把头发看成是生命的象征。而拥有一头浓密的秀发,做出各种精美的发髻,插戴各种华丽的首饰,成为女子传统妆容中不断的追求,也因此诞生了成百上千种发式。
在传统的生活常识中,草木灰具有油污、腻垢等功效,为什么呢。是因为由于含有碱性,能够和油污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草木灰一直是人们洗涤衣物、清洁身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之一。
盛唐时期,女子已经开始使用花粉来保养肌肤了。就如像现在从各种花朵中提炼的浓缩精华液是一个道理。然而我们的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的独家养颜秘方就是益母草,益母草灰正是一种草木灰碱。武则天在花甲之年以后,皮肤依然白晰红润,很有弹性。据唐代名医王焘所著《外台秘要》记载,武则天使用的就是《天后炼益毋草泽面方》。北宋末年官修医典《圣济总录》中,有一款“益母草涂方”治“面黑”:“(益母草灰)以醋和为团,以炭火煅七度后,入乳钵中研细。用蜜和匀,入盒中,每至临卧时,先浆水洗面,后涂之,大妙。”原来面膜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或许现代人发明面膜的灵感就来源于此呢。古人的智慧巢湖我们的想象。
太平公主美容妙方桃花:她常用的妙方乃是将桃花调和乌鸡血共用,不仅可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得到充分营养,变得洁白润泽,还具有滋养防皱的作用。古代女子晚上保养自己的皮肤:古代的有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的女性,在临睡前都是要上一层薄妆,带着这妆容入睡,是向脸上擦涂营养型妆粉。经过一夜,睡前所上的“薄妆”。于是便有唐代诗人王建《宫词》的诗句:“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形容这样的场景。慈禧外用养颜方珍珠粉:慈禧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是误国之罪人。但是她却懂得使用珍珠粉养生美容。据清朝容龄公主在《御香缥缈录》所载,慈禧太后在进入老年后,皮肤仍宛如少女般嫩白光滑。后来人们发现,原来慈禧太后充沛的精力和晚于常人衰老的容颜,就是长期服用珍珠粉来维持的。据说每天晚上睡前一定会服用一匙珍珠粉。关注:文化历史达人《说儿桃》,给予你不一样的文化故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的女性在护肤和爱美的程度上一点都不亚于我们现在的女性,就像我们所见到的古装片里,一个妃子要去面见圣上,除了要沐牛奶浴,还要经历脸部反锁的一系列过程,身边的那些嬷嬷和宫女就好比是现在的发型师和化妆师一般。后来古代确实也出现了化妆师这一职业。后开胭脂水粉不仅仅进贡给朝廷的女人们用,在街头的热闹小市也是叫卖声连连,在古代也会有高档化妆品一说,比如那些仅仅用于达官贵人的。
很多古老的一些品牌,其实在现在很多旅游地方或者产地也都有的卖,带有古典韵味的包装盒,只不过在产品里保留老货特有的成分,和加工技艺里,还有一些现代的新技术。因为很多老产品因为产品功能单一,慢慢的都被市场淘汰了。
像古代一些产品会用一些食物,植物色素,还有动物油,那个时候都相对自然和安全,最常见的就是大米经过发酵磨成粉涂抹面部,保持润滑。很多时候,植物里含有中药的成分,比如益母草,在古代就被磨成了粉用来洗脸,美容洁肤的功效都很好。慢慢的出现了铅粉,这种成分我们现在也知道它是有危害的,并且好多护肤品里会添加它,功能和古代用的其实差不多,美白功能很强。但是长时间用会使皮肤变黑,并且慎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古代的护肤还是护肤品,很多知识其实现在一直被借鉴或者延用。
我们祖先使用过的“化妆品”、“护肤品”缤纷多彩,且不同的妆粉分工也很细,但均离不了益母草灰这种主要原料。由于草木灰含碱性,能够去除油污、腻垢,所以它一直是人们洗涤衣物、清洁身体的理想材料。而“益母草”,不仅生命力极强,处处都能生长,资源丰富,容易采集;而且益母草含有硒、锰等多种微量元素。
武则天的护肤品:益母草烧灰
唐代医典《外台秘要》(成书公元752年)就记录了我国历史上女皇帝武则天护肤、美容的过程:宫女打开金花盒,把盒内雪洁的细粉倒入一小盂米汤里,仔细搅匀。然后把这只金盂捧到武则天面前,女皇伸手舀起一捧浓稠的粉浆,涂到脸部和手上,轻轻地揉搓着,仔细地护理着皮肤……书里还清楚地交待,这是“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别看名字很抢眼,读了书中记载的此秘方配制过程,我才恍然大悟并很惊讶:原来武则天用来护肤和美容的“化妆品”就是把益母草烧成灰,然后用水拌成团,放在一种特制的小炉当中,以低温炭火慢慢煅烧,再把烧过的灰团反复研磨,最终得到“白色细腻”的细粉。至于具体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早晚洗漱时,取出少许益母草灰,兑和成灰浆,再将灰浆涂抹在脸、手上,反复擦揉。
埃及艳后是利用鸡蛋美容的,慈禧太后也是利用鸡蛋美容的,你也能利用鸡蛋使自己更加美丽。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至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
1、《千金方》中的美容秘方 鸡蛋清
据《千金方》记载,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以美貌而惊世,她使用的面膏秘方,传说来自西王母的秘方,所用之物主要是鸡蛋和丹砂。
取新生的鸡蛋一枚,在蛋上开一小孔,去黄留清,装入丹砂细末,然后用蜡封固小孔随同其它待孵的鸡蛋一同放到窝中,让母鸡孵化,母鸡最好挑选羽毛好看纯白无染色的,等到小雏鸡出来,就可取用,使用此药膏涂面,可使脸色里透红,光滑润泽,不但黑斑、黑晕之类可以一扫而光,而且皮肤宽松的现象也能得到改善。
2、唐代民间最典型的美容产品 花粉
盛唐时期,女子已经开始知道用花粉来保养肌肤了。
据说唐代女子用花粉制成美容丸,长期服用后,肌肤柔润,笑语生香。
3、武则天独门养颜秘方 益母草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除了在政治上谋略过人,在个人容颜修饰上更是不惜余力。她在花甲之年以后,皮肤依然白晰红润,很有弹性。根据唐代名医王焘所著《外台秘要》记载,武则天用来美容的秘方名曰《天后炼益毋草泽面方》。
关于此方的制作过程则是相当地复杂,必须取农历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勿令着土。曝干,研细过筛,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调和成团,捏成鸡蛋大小,再晒干。然后用黄泥炉子,底层铺炭,中层置药,上层再盖1层炭,点火缎制。使用本药擦洗后,皮肤就会逐渐滑润柔嫩,如长期使用,50岁的妇女皮肤会像18岁的姑娘一样显得年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