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表明,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在时隔多年之后,再次成为改革的重头戏。最近有外媒甚至称,国企改革的推进和前景,或将成为衡量中央改革决心的一杆天平。
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我国其实已经探索了很久。上世纪90年代起,就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所有权就已经“混合”起来了。二十多年来,混合所有制经济获得很大发展,比如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典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其中相当一部分由国有资本参股控股,据估计,这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0%以上,而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全国税收的贡献也已占到一半左右。因此,可以说,本轮混合所有制改革既是对以往改革的坚持和继承,更是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指向性更明确,要求也更加具体。
近一段时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明显加快。7月,确定中粮集团、中国医药集团等6家国企作为改革试点企业;8月下旬,中信集团上市之前,将超过15%的股权出售给27家企业;9月14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宣布,将出售旗下汽油销售子公司合计2999%的股权,允许国内外25家企业参股等。同时,不少省区市已经出台或正拟出台地方性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新一轮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潮正在形成。
在这场大潮中,有大力推动者,有积极唱和者,也有不少观望者、疑虑者,这都是很正常的,但确实有必要在改革中确立一些原则,以更好地推进这件大事在正确、快速的轨道上前行。
科学分类推进实施是基础。虽然名义上都是国企,但国企和国企不一样:有的是事关国家安全型的,有的是自然垄断型的,有的是社会公益型的,还有些是部分竞争型的,而且在一个企业中,往往这块业务是垄断型的,另一块业务是竞争型的,不好截然分开,更是增加了判断与定位的难度。性质不同,怎样推进改革自然也应该有所不同,自然也应有不同的“混合”方式。倘若“一刀切”、搞“硬框框”,可能看起来有决心、有魄力,但会失之于粗、失之于疏,具体操作中可能带来不少社会问题。比如倘若不真正破除垄断,而又在垄断型国企中引进民间资本,一般群众是既无力也无机会加入的,能进入者是有钱者、有关系者,这些人士岂不是就等于天天“分一杯垄断羹”了?这就可能加剧收入分配不公,会导致更大的不公平,这不是改革的初衷。
防止大肆瓜分国资是底线。这是个难题。早在几十年前,国资该不该“流失”,如何防止国资流失就有过激烈的争论,“冰棍论”、“烂苹果论”、“靓女先嫁论”等等就是那个时期提出来的。现在,这个问题仍然足够吸引眼球,足够令人关注。除去道义层面的争论,如何科学确定国资的真实价值,确实是个技术难题。有人讲,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确定国资的价格,但我们证券市场等还不够成熟,可能发挥不了这个“价格发现”的作用;有人讲,可以通过会计所、评估所等来估价,从一些案件看,这些中介机构“信用”也不是白璧无瑕的。但无论如何难,也要加强监管监督、加强程序透明,不能任由国资被以改革的名义转入个人“腰包”。同时也要看到,资产天天贬值,或者躺着睡觉,也是慢性国资流失,再慢也是流失。往远些看,有观点认为,可以把现有国有资产通过证券化“卖掉”,用筹来的钱来织好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姑且不论此论如何,倘通过所谓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今天卖一点国资,明天卖一点国资,温水煮青蛙,真到了那时,即使想卖点国资来补充社会保障资金,可能也是家底掏空、杯水车薪、力不从心了。
提升效率和竞争力是目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其目的,就在于引进市场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使公司治理结构更加透明、经营效率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有消息称,就算是号称“赚钱机器”的石油央企,近年来盈利能力也在逐年下降,两大石油央企的营业收入平均毛利率,己从2009年的20%下降至2013年的11%左右。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但管理可能是一个绕不开的“坎”。当然,民营企业的决策也不见得就更高明,利润率也不见得更高,迷失的民企、失败的民企也是多如“过江之鲫”。只有二者实现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倘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资只是盯着民资的金钱,民资只盯着国资的“特权”,而不在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新瓶装旧酒,就可能事与愿违,甚至误入歧途,国资没变得更有活力,民资也被套了进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是根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搭积木,看着块头是大了,但彼此之间仍然各是各,分割而独立。而应该是化学变化,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形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格局。现在,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对于推进混合所有制都有些顾虑。比如,私营企业担心以小股东身份进入后,虽然投了钱,但没有发言权,决策可能也比较慢,担心血本无归,被“吃”掉。而国企方面,也担心国资流失,权力旁落,或者背上“贱卖国资”的名声等。怎么样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资、民资形式融合、经营融合、资本融合、利益融合,可能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配套协调推进是保障。任何改革都不能单兵突进,何况每个国企都是一个小型社会,虽然主辅分离进行了多年,但相对来讲,国企还是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这就决定了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配合,稳妥推进。比如,改革中可能出现的下岗失业问题,即使是混合所有制了,但在现实中,职工可能仍要找“市长”,政府仍要负起“托底”的责任,怎么办?又如,随着国企高管薪酬和职务消费等的规范化,委任制和聘用制的高管在收入上可能差别较大,怎么保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怎样防止高管们“合谋”,通过“内部人控制”,架空真正的股东,怎样使普通员工也能分享改革的好处,等等,都需要有顶层设计,有比较稳妥的意见。
值得强调的是,既然是国资国企,理论上就是属于全民所有的,无论怎么改革,怎么混合,都不能对群众视若无睹,对于他们的合法利益不能淡漠以对,甚至忽视不见。至于怎样实现利益分享,可以探索,比如在出售国资国企股份时,能不能开辟些小额投资的渠道,让群众也能有机会成为国企的股东?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比例也成。
总之,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主角配角正在登场,我们希望演出精彩,希望结局圆满。
一、正面回答
1、评估基准日选取应尽量接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日期。如果期后发生对评估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调整评估基准日或评估结果;
2、评估范围应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决策文件、评估业务委托约定书等确定的范围一致;
3、纳入评估的房产、土地、矿产资源等资产应当权属明晰、证照齐全;
4、涉及企业价值的资产评估项目;
5、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前,应当按照资产评估项目公示制度履行公示程序。
二、分析详情
不是所有的国企都可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应该是在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个大的指引下进行。分类指国资委对国企分类,分层指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子公司两个层面。国有企业应结合功能定位和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国企混改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国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完善多元化股权结构,与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战略业务协同。建立高效的企业市场化管理机制,以业绩为导向,优化风险管理和成本管控,改善盈利能力。建立员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使员工与企业共享效益,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混合改制需要满足的条件:根据产业经济理论,企业在决定是否采取混合一体化战略时至少应该考虑以下条件:
①主业已经取得突出成绩,拥有稳固的行业地位;
②原有领域已经没有发展潜力,或者在新的领域中具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
③新进入领域和主业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带动原来主业或者收到原来主业的带动,具有“协同效应”;
④有足够的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保障,具有协调各种不同业务的能力;
⑤混合一体化所产生的效应足以弥补由业务多样化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如果不满足,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具体如下:战略目标不能协同,核心竞争力下降;原有产品品牌消失,市场份额萎缩;营业收入不断下降,资源浪费严重;公司面临破产和倒闭的风险等等。
积极稳妥推进混改,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
混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而是为了让国企在改革中能够增加竞争力和活力。混合的目的是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有竞争力能够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
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难就难在各界在一些根本问题上缺乏共识。
在新一轮以“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标志的国资国企改革中,虽然方向已定,但细节未明。在此背景下,如何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路线至关重要。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原则。
混改的应用:
可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路径:
一是内部优化重组、改善组织结构,外部合作合伙、联合兼并,实现股份制改制,通过交叉持股相互参股,构建混合型企业。开发新项目、组建新公司,实行股份制,尽可能形成混合型企业。
二是基础好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选择A股、H股等境内外类别,选择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不同渠道实现IPO。
三是通过股权的流转、增持减持、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私募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促进各类资本的融合。
四是继续坚持和改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成功做法,深化存续部分改制,培育优质资产推向市场,有条件的母公司可改制为控股公司或投资公司,大企业可以整合子公司争取整体上市,放大资本功能。
五是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入股等方式,吸纳外资成为境外公司股东。
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是目的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是为了让国企在改革中能够增加竞争力和活力,混合的目的是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有竞争力能够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难就难在各界在一些根本问题上缺乏共识。在新一轮以“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标志的国资国企改革中,虽然方向已定,但细节未明。在此背景下,如何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路线至关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国企混改,全称是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是指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加入民间(非官方)的资本,使得国企变成多方持股,但还是国家控股主导的企业,来参与市场竞争。但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混合多方资本而混合,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国企在改革中能够增加竞争力和活力,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有竞争力能够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回顾近几年国企改革进程,政策体系已逐渐完善,改革的多项工作也在逐步扩围。如在央企层面,国家发改委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行业和领域,选择
19 家企业开展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现了向社会资本放开竞争性业务。
还有一种混改是民企也可以引入国企做为持股人。民企引入国企持股好处为:
1、增加企业资质、背景
混改国有企业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可以增加企业的资质,增加企业的背景。对于私营企业来说有国企的背景做任何事情都有很好的政策性帮助,这也是国家为一些私营企业的发展而实施的措施。
2、 增加民众信赖
私营企业参与混改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民众信赖,这样更加可以加强私营企业的盈利性目的,增加企业的收入,因为对于企业而言都是采取利益Z大化的目标。
3、 优先享用国家政策福利
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区别就是国有企业在国有政策的面前拥有优先使用权,现在私营企业混改国有企业就可以享受国有企业的待遇和福利,大大提高了私营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收入。
4、 政策倾斜
相对于一些没有混改国有企业的私营企业来说,混改国有企业的私营企业就会有很多的国家政策倾斜的福利,同样都是私营企业因为享有国家政策的倾斜,混改国有企业的私营企业就拥有很多的政策倾斜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赢得优势。
5、 资金和项目扶持
混改国企的私营企业不同于其他私营企业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得到国家政策性的资金和在项目的扶持,国家对于资金和项目扶持是有严格的审核和要求,私营企业只有通过混改国有企业的方式得到国家的资金和项目扶持。
以上优势帮助私营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因为混改国有企业而和所有私营企业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好的发展趋势和赢得利益大化。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一大亮点。“混改就是打破企业在所有制身份上的纠结和界限,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说。
2017年8月20日,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一经发布,立刻成为资本市场备受瞩目的“头条”。联通混改作为首例央企集团层面的混改、首例垄断领域央企混改,具有里程碑意义。混改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37%降到367%,仍是大股东但不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腾讯、百度、阿里、苏宁等民企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着力点。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超过2/3的中央企业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半数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众化的上市公司,3家中央企业成为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央企业二级子企业以下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超过50%,并逐级提高。
国企民企以混改“联姻”,改出了国有资本、非公资本融合发展的新优势。
改善了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基石。国机集团所属中国电器院混改后,外部董事占到董事会成员2/3,广泛代表了各方股东利益,形成了外部董事、内部董事和职工董事相互制约的机制。建立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各类所有制股东按照股东权益平等参与企业决策,不同所有制企业受到同等约束监督,从此告别一股独大,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
拓展了业务领域——混改后,一些重要领域逐步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行业的混改风生水起。据统计,自2016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以来,已组织开展3批50家企业试点,实现重点领域混改全覆盖,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国有企业也借助混改迈入新产业、试水新业态。兵器工业集团所属内蒙古一机集团依托军民融合上市平台,引入杉杉股份等多家民营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制造,老国企焕发新活力。
形成了溢出效应——混改不是为混而混,最终要看企业实力是否得到提升。中国建材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以近400亿元国有资本吸引1000多亿元社会资本,撬动近6000亿元总资产,在新兴产业开展集成创新,扩大高端供给,逐步成长为全球建材制造业领军企业。
“混改不是谁控制谁、谁吃掉谁,而是以混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这也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