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蒙古舞蹈应该画什么妆面

跳蒙古舞蹈应该画什么妆面,第1张

  清淡些,可以涂点腮红,别整浓妆,跳舞看的是舞蹈和服装。

  蒙古舞蹈产生于民间,其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一 从以下方面突出蒙古的元素,结合儿童演员特点:一般给孩子是用的我用的是紫色和绿的,是那种鲜绿色的眼影。记住一定要用湿的那种,光泽很好。很精神。紫色在下边,绿的挑眼角。宝宝霜(郁美净,吸收最快)。隔离,粉底。眼线,口红(大红色) 腮红。我用的桔色的。暖暖的色调,比红的水灵的多。红的太傻。亮片。亮粉。高光发胶。小皮筋。卡子。

  二 步骤:先画影。紫的打底。绿的挑眼角,画久的你会发现,大拇指远比工具好用的多,又快弧度又自然,不过绿色的时候用工具挑一下,要出尖儿。然后是眼线液。这个地方要用液,不要用笔,孩子用笔的话会很紧张,不停的眨眼不好掌握,而且颜色也不到位。(嫌麻烦这步也可省略。不过真的是让小眼变大的哈)让他们向下看着就行了。一画就好。眼影眼线画好后,在指肚上沾少许亮粉(就是那种亮片片的沫沫)在眼皮上轻按一下,一闪一闪大眼睛闪亮登场。

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

 每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都能够以舞蹈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它传播着民族文化的符号。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国藏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征,欢迎阅读!

一、蒙古族民间舞蹈的起源

 任何一种舞蹈的产生都不是历史偶然的选择,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需要载体,而舞蹈作为一种灵动、活泼的表现载体,在文化传承上有着深刻的体现。蒙古文化是几千年的草原文化,同时还具有西方文化的元素,还融合了汉文化元素,同时草原骑兵的出现,就更有利于蒙古族舞蹈深入群众,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发展。

  二、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一般说来,凡属在草原上流传的娱乐性舞蹈,队形都以圆圈型、横排等为主,舞蹈动作简单易学,有的舞蹈仅仅由一两个动作构成,即使那些从来没有参与过的客人也能够随学随跳,很快融入到舞蹈中去。这种舞蹈都是草原儿女真情的流露,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但是每一种舞蹈都有其风格特色,这种特色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的,都生动的体现出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美丽祖国的深深热爱。

 1、欢快明朗的风格

 在忙碌的生活中,蒙古人民总是拥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所以他们的舞蹈总是体现他们的快乐,而很少会去表现他们的忧伤。这一特色通过“筷子舞”生动的展现出来,,一般在喜庆的节日里,男性演员一般都会做单人表演。舞者采用半蹲的姿势,右手拿一把筷子,然后一边唱歌一边用筷子敲击手掌、腰部等部位,从而将这种欢快明朗之美展现出来。有时侧边旋转边敲击地面,时而双膝脆下,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因而这种舞蹈更显得欢快明朗,从而将蒙古人民的热情、豪迈及开朗的民族特性全部展现出来。

2、纯朴豪放的风格

 纯朴是对蒙古人民美好品质的写照,而豪放是蒙古族人民性格的体现。蒙古人民将自身的这种特性通过“安代舞”完全表现出来。此舞在旧时常常被迷信色彩所渲染。这是一种由几个人一起表演的舞蹈,在表演中队形呈圆形,表演者中没人手执一巾,一人领唱,然后其它表演者和唱,这种舞蹈没有固定的`歌词,只是根据当时表演的兴致编出歌词。新中国成立后,此舞用来表现蒙古族人民欢欣雀跃的高涨情绪。这种舞蹈融合了温、敏、柔、韵等为一体的动作形成欢快盛大的场面,把草原儿女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推向了极致。

 3、典雅含蓄的风格

  蒙古人民不仅是一个豪放的民族,他们也有相对温柔的一面,仍然会以礼待人。这种特色主要通过“盅碗舞”表现出来,该舞以“盅”、“碗”为道具得名,是蒙古族在宴聚活动中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牧民们只要一高兴就拿起酒盅、碗盘之物,就跟随着歌曲和乐普的节奏,就开始跳起此类的舞蹈了,从以后开始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情调别致、风韵独特的舞蹈现象。“盅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只要、把握好最基本动作和击盅归律之后,舞者们就开始现场发挥自己的舞姿了,情绪越到高潮,动作和舞姿的变化也就越来越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舞者的技艺、智慧和民间舞蹈丰富、灵活、多变的特性,并采用当地流行的民歌作为舞蹈的曲调,表现出蒙古人民典雅、含蓄的风格。

4、机智果敢的风格

 机智果敢也是对蒙古人民思想性格的写照,他们将这种思想性格融入舞蹈,从而形成了具有很强思想意思的“牛头虎舞”,这种舞蹈于“翁牛特旗乌兰板”及“巴嘎塔拉”地区,距今已达200多年历史,此舞动作猛烈,形象逼真,整套舞蹈将牛之倔、虎之猛、樵之智表现的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群众喜闻乐见。这套舞蹈将樵夫的机智果敢、老虎的勇猛以及牛的倔强全面展现出来。

5、粗犷豪放的风格

 粗犷豪放是对蒙古牧民生活的一种表现,他们终日都过着游牧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存在让他们不得不面对很多困难,因而他们总是喜欢不断的挑战,不断的超越自己,以能够获得生存的机会,这样就形成了“摔跤舞”,这种舞蹈是北方民族中的面具舞。表演者伴随鼓乐的节奏,做不同的摔跤动作。表演主要以“地空旋转”、“前后跳跃”等为主,动作非常生动逼真。这种灵活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将生活的气息生动的呈现给观众。其舞蹈的伴奏音乐也具有结构完整、曲调简洁等特点。相辅相成,互相协作,就像辽阔的大草原上的一匹骏马飞舞着、腾跃着。

 从前面对蒙古族民族舞蹈的来源、发生、形成等一系列的分析中可以得知从整体大的方面总结来说,蒙古族以头、躯干、下肢来展现舞蹈的艺术形态,它传递民族的本来特性,以形体的展现来呈现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与增强民族凝聚力,将民族文化世世代代传递下去,散播着本民族的文化内容。

;

如下:1、基本体态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2、手型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3、硬腕双手同时提压腕、双手交替提压腕。4、揉臂以肩背肌肉推动锁骨,肩胛骨、肋骨做前后圆形揉动,同时向肘、腕、手指做大波浪形传导。肩背揉起,肘、腕、手指连续相跟揉起。5、揉肩左肩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左右交替前后扭动,同时肩略耸。蒙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一般是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二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等等,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7851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