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5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4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5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
脚步踝关节以下,分布着人体60多个穴位,但其中一部分穴位是比较常用且非常重要的,如足底的涌泉穴、大拇趾甲根处的大敦穴、足背侧的太冲穴、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的太白穴、内踝后方的太溪穴、外踝尖下方的申脉穴、外踝前下方的丘墟穴、外踝后方凹陷处的昆仑穴、大拇趾背侧的行间穴、第二趾根下方的里内庭穴、拇趾与第二趾中间的下痢穴。以上这些穴位是脚步按揉或艾灸时的常用穴位。
涌泉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疾病: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 、 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 、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大敦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
太冲穴
定位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等内容。
太白穴
定位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湿疹。
太溪穴
定位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申脉穴
定位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主治病症:
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增进耐性的指压法等。
丘墟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症状:
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网页: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使自己能承受不幸指压法等。
昆仑穴
取穴方法:
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
行间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主治病征: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假性近视。
里内庭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主治症状:
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治疗麻疹。
下痢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下痢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
主治病征: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下痢非常有效,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脚上的穴位能反映身体的状况,经络连线这我们的五脏六腑和四肢远端所以当我们身体里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在我们的脚上的一些穴位上反映出来。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脚上的养生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脚部养生5大穴位
三阴交穴
位置:先找到脚的内踝,把小指放在内踝骨的上面,贴住,四个手指并拢,在食指上面的横纹处就是三阴交穴,出现酸疼的症状时,说明出现了一些妇科疾病。
方法:
用一根筷子的一头按循按压,伴随一定力量,从下往上按压。可以每天进行按压,或者在月经之前进行按压,可以缓解月经之前的不适感。
太溪穴
位置:位于小腿的内侧,内踝骨的高点 向后向跟腱的地方, 该穴具有强腰 补肾 壮阳的效果。
复溜穴
位置:太溪穴的往上两寸的地方
该穴也有补肾 滋阴 强腰壮阳的效果
太冲穴
位置:位于第一个脚趾,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从脚趾到脚掌之间的连线处在往后推凹陷处。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 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太冲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同样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
若按压太冲穴时有压痛感,那说明肯定有问题。如果没有也不妨多按揉,因为有时麻木、气血不通等也可能导致没有压痛感。用力应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而进。位置可以在太冲穴附近,有时也可能在肝经的其他有结节、压痛感的部位,比如说蠡沟穴。切忌用力过大,否则会导致皮下淤血。一般一个穴按四五分钟即可。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公孙穴
位置:公孙穴是联络脾经和胃穴的穴位,位于大脚骨后方凹陷处。按压时疼痛的时候反映了人的脾胃功能,出现腹胀,或者表现为腹泻,泛酸的症状。
艾灸方法
准备一根艾条,点燃艾条,一个手的大拇指按压住穴位的旁边,将艾条放置在面板上一厘米处,感觉到烫的时候放置在两厘米的地方,如此反复。中青年时间为10分钟,老年人可延长至15分钟。
泡脚养生方法
1、方法
加酒泡脚
能促进血液回圈;酒+茶叶/葛根可以除脚臭;泡脚15分钟后,取少许红花油搓揉脚背脚心至发热,可以缓解疲劳。
加柠檬泡脚
预防感冒、顺气提神;软化角质层;消肿,走路比较多的人,可是试试这种方法。
用醋水泡脚
用醋泡脚能杀灭脚上的细菌,还能有效的缓解脚气问题;这样泡脚可缓解疲劳;可以滋润面板,软化角质,增加面板弹性;能祛风除溼,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醋能够渗透足部表层面板,增强血液回圈,对许多慢性病症有辅助作用。
用盐水泡脚
能防脚气;使双脚光滑整洁;在泡的时候一边 足心的涌泉穴,还可以助眠抗衰;能预防感冒。
2、不宜泡脚人群
足癣等面板病患者
很多人误以为泡脚能减轻足癣症状,其实用热水泡脚反而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对于面板已经破溃的伤口,热水泡脚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开伤口,干燥通风。足部患有疱疹、溼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热水泡脚,一旦将面板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儿 童
人体足弓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此时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的面板比较脆弱,脚部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觉很烫的水温,他们却感觉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烫伤。一旦被烫伤,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时就医,都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溃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截肢。
静脉曲张患者
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脚部温度的升高只会增加区域性血流量,不能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导致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脚越泡越肿,所以千万不要用热水泡脚、泡腿,也不宜用热水袋暖脚或洗桑拿浴。
脚底养生秘诀
1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在临睡之前,我们可以适当的用拳头敲击脚底,能够帮助消除一天的疲劳,并且还可以 穴位,促进全身血液回圈,增强我们的内脏功能。
正确的敲击方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慢慢的向四周放射进行,稍有痛感即可,也可以盘腿坐,脚放在另一侧腿膝盖上,这样方便敲击,每只脚大约敲击100次左右即可。
2双脚晃动
如果血液回圈不畅通,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内脏失调,出现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脚部 ,就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回圈,有利于改善身体不适。
具体做法: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回圈,还可以锻炼腿部的肌肉,消除腿部疲劳。
3赤脚行走
脚掌心是人体保持平衡的重要部位,在行走的时候尽可能的让脚心得到 ,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赤脚行走最大的优点就是尽可能的让脚心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且赤脚行走会让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能够让步履更加轻盈,所以在家中不著凉的情况下,最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
4脚底浴光
脚一般我们都将其塞在鞋袜当中,很少能够见到阳光,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脚底浴光也有很神奇的保健效果,因为太阳当中的紫外线对我们脚底也有一定的 作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功能。
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最好不要隔着玻璃,因为玻璃会阻挡大部分的紫外线!
5脚底摩擦
现在人们生活压力比较大,精神比较紧张,经常会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进行脚底摩擦,加快血液回圈,让血液畅通,脚部感觉温暖,自然可以安然入睡。
具体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6揉搓脚趾
我们在进行脚底养生的时候,脚趾是非常容易忽略的地方,而经常的揉搓脚趾,可以达到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哦,我们都知道计算能力是通过小脑控制的,而小趾是小脑的反射区,经常的揉搓小趾则可以提高计算能力哦。
具体方法: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麻烦采纳,谢谢!
1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上2cm处。主治感冒、头痛、鼻炎、鼻窦炎。
2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6cm。内旁开2cm处,主治三叉神经痛。 3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3寸处。主治神经衰弱、癔病、失眠、低血压、昏迷。 4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3寸,外旁开1寸处。主治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 5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4寸,外旁开3cm。主治坐骨神经痛、阑尾炎。 6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内旁开2cm处。主治痢疾、腹泻、十二指肠溃疡。 7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外旁开2cm。主治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宫能症。
8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9cm,外旁开2cm。主治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宫能症。
9号穴:在拇趾与第二趾间后4寸处。主治痢疾、泄泻、子宫炎。 10号穴:在涌泉穴内旁开1寸处。主治慢性胃肠炎、胃痉挛。 11号穴:在涌泉外旁开2寸处。主治肩痛、荨麻疹。 12号穴:在足底拇趾与第二趾间后1寸处。主治牙痛。 13号穴:在足底小趾横纹中点处1寸处。主治牙痛。 14号穴:在足底,小趾横纹中点处。主治遣尿、尿频。 15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不5分两旁的凹陷处,主治腰腿痛、腓肠肌痉挛。 16号穴:在足背内侧,舟骨突起上方凹陷中。主治高血压、腮腺炎、急性扁桃腺炎。 17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下25寸之足背上。主治心绞痛、哮喘、感冒。 18号穴:在足背,第一跖骨底内前凹陷中。主治胸痛、胸闷、急性腰扭伤。 19号穴:在足背二、三趾间后3寸处。主治头痛、中耳炎、急性慢胃肠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 20号穴:在足背三、四趾间后1寸处。主治落枕。 21号穴:在足背四、五趾间后五分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腮腺炎、扁桃腺炎。 22号穴:在足背一、二趾间后1寸处。主治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 23号穴:在拇长伸肌腿内侧跖趾关节处。主治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结节性痒症、湿疹、荨麻疹。 24号穴:在第二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中耳炎。 25号穴:在第三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 26号穴:在第四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 27号穴:在太白穴与公孙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癫痫、癔病、腹痛。 28号穴:在足背内侧舟 骨突起下后方之凹陷中。主治头痛、子宫功能性出血、附件炎。 29号穴:在内踝正中直下2寸处。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支气管之、哮喘。 30号穴:昆仑穴直上1寸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痛。 足跟后缘的中点与二、三趾间连线折为10寸,此线定为正中线;足底各趾间下足跟后缘连线平等于正中线。其间隔约为1寸;足面以表面解剖定位取穴;内外踝顶点与足底内外缘垂直线各约为3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