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混 是不是当道士可以束发

在清朝混 是不是当道士可以束发,第1张

在清朝当道士可以束发。

清朝剃发有个著名的规定,称为“十从十不从”。僧道都属于可以不从“剃发令”的职业。可以按之前的打扮装束,不用剃发。

1、"男从女不从":男子剃头梳辫子,女子仍旧梳原来的发髻,不跟旗人女子学梳"两把儿头"或"燕尾头"。(清代满人称旗人,汉人称民人,但旗人不完全等同满人,除满八旗之外,还有蒙、汉八旗,但不占主导。)

2、"生从死不从":这条即"生降死不降" 活着时穿旗人服饰,死后则穿明代服装,人死入殓,还是用明朝的装束。

3、"阳从阴不从":即"生从死不从",阴世的事,象做佛事超度之类,仍按汉族传统佛道教习俗办理,不从旗人习俗。

4、"官从隶不从":当官老爷的,吃皇粮办官差,须顶戴花翎、身穿朝珠补褂马蹄袖的清代官服,但隶役依旧是明朝的"红黑帽"打扮。

5、"老从少不从":孩子年少,不必禁忌,但一旦成年,则须按旗人的规矩办。

6、"儒从而释道不从":即"在家人降,出家人不降" 在家人必须改穿旗人的服装,并剃发留辫。出家人不变,仍可穿明朝汉式服装,因此和尚、道士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汉式服装。汉族服装由此变成和尚、道士的"制服",甚至持续到现在。

7、"娼从而优伶不从":娼妓从,戏子不从。戏台上扮演的是前朝的故事,不穿前朝的服饰没法演。

8、"仕宦从婚姻不从":即"男从女不从",也是指服饰。比如男女婚嫁,新郎穿的是旗人的礼服,女子则依旧穿明朝的礼服,即所谓的"凤冠霞帔"。

9、"国号从官号不从":改朝换代,明朝改清朝,但官号照抄明代的六部九卿,总督巡抚等。

10、"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满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跟汉语不同,清政府"钦定" 的"国语"是满语而非汉语,不过后来汉语还是占据了主导,连旗人也不得不用起汉文,说起汉语了。

扩展资料

自乾隆时代起,因统治者极力推崇儒家理学,释道二教的地位大为贬降。清代正一道虽趋衰微,但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据康熙六年统计,全国道士有21286人,约当僧尼总数的五分之一。自乾隆年间废除僧道度牒制以后,僧道数量增长很快。

而且随着清朝疆域地开拓,汉族向边疆地区迁移,一些原来很少有道教的地区,如东北、新疆、内蒙、台湾等地,也陆续建起道教宫观,有道士住持,供奉香火。

据《诸真宗派总簿》所记,正一、茅山、清微、灵宝、净明等符箓道派至清末皆传承不绝,尤以正一、清微两派分支最多。

此外还有奉萨守坚的西河派、天山派、奉真武大帝的武当派,以及九宫山派、张玉皇高上派等正一支派。这些道派虽传承不绝,但其学说及修持方法多已相互融合,彼此区别不大。

清朝初年,全真道再次面临与其初创时期相似的形势。500多年前曾入主中原的金朝女真族后裔,又一次趁乱入关,建立了大清帝国。

民族矛盾又趋尖锐,剃发易服之辱,折磨着汉族人士的心灵。全真道龙门派宗师王常月应运而出,以振兴道教,恢复祖风自任,传戒弘教,使明代沉寂已久的全真龙门派出现了中兴景象。

参考资料:

-清代道教

道士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身穿道袍、手执拂尘、头束发髻的形象,那么在严格执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清朝,道士是否也要剃发呢?

众所周知,满清入关后为了便于统治,施行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比如著名的“清初六大弊政”:圈地令、剃发令、投充法、逃人法、禁关令以及屠城。其中剃发令直接改变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在推行初期也收到了大规模的抵制,甚至因此还引起了“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等大规模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

但是即便在如此严苛的“剃发令”面前,也有少部分人可“合法”留发,这是因为清朝在移风易俗方面还有“十从十不从”的默认规则:

一、"男从女不从":男人必须剃发,女人不用,也不用学旗人女性的发髻样式;

二、"生从死不从":活的时候必须穿旗人服饰,死后入殓的时候可以穿明代服饰;

三、"阳从阴不从":做佛事超度等“阴间事”时,仍按汉族传统佛道教习俗办理,可不从旗人习俗;

四、"官从隶不从":通过科举考上朝廷官员的,必须戴花翎、身穿朝珠补褂马蹄袖的清代官服,但下面干活的隶役依旧是明朝的"红黑帽"打扮。

五、"老从少不从":小孩可以任意留各种发型,成年之后则必须剃发;

六、"儒从释道不从":参加科考的儒生必须剃发留辫,遁入空门的和尚、道士则可以保持原来的发式、服装;

七、"娼从优伶不从":青楼女子必须穿旗人服饰(因为是常服),戏子在台上可以穿前朝的衣服演戏;

八、"仕宦从婚姻不从":结婚的时候,男人必须穿旗人服饰,而女子则可以穿前朝服饰,即"凤冠霞帔";

九、"国号从官号不从":改朝换代,明朝改清朝,但官号照抄明代的六部九卿,总督巡抚等;

十、"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纳税、服役需要按照新的清朝规矩来,语言文字无需改变,毕竟那时要让人口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汉人都学成一门外语基本是无法实现的,何况满文本身就是不成熟的文字。

从上面的“十从十不从”中的第六条可以看出,道士已经遁入空门,不仅可以不剃发,还可以穿前朝的服装。所以自清朝以后,汉族传统服饰也基本成了道士的“制服”,在后来反而在普通老百姓中显得格格不入了。

——作者 仓梁 

发式,古代汉族男子不剃发,结发于顶加冠;清代满族统治者强迫汉族人民剃发结辫;民国后剪辫留短发,多西洋式、平顶式或光头。汉族女子发式较多,古代多高髻,近代少女有流海、单辫,或双丫髻,中年妇女多梳长髻,老年脑后梳纂儿。民国后不少女子改剪短发,留发齐耳。现代汉族男子发式已无特色,女子仍以梳长辫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9501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